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捏橡皮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堯都區實驗小學二(1)班周屹楊
指導老師:衛海平
今天中午吃完飯,爸爸去看電腦,媽媽去洗鍋,我就開始玩我的橡皮泥。這盒橡皮泥有淡綠、桔黃、粉紅等12種顏色。
今天,朱熔偉在我們面前露了一手——展示了他的絕活兒:捏橡皮泥。
朱熔偉準備捏一只甲蟲。他先拿出橡皮泥揉,不一會兒一個橢圓體出來了,再小心翼翼地拉出四條腿,一個身體的形狀成形了。接著,他又拿出另一塊橡皮泥,細心地做出了一只角,再在上面拉出兩只細細的角,貼在身體的前方。朱熔偉又拿出橡皮泥,分成兩塊,都按成橢圓,呈扁橢圓形狀,各貼在身體左右兩側,再拿出黑色的,也分成兩半,分別貼在頭的兩側,一只“甲蟲”出來了,還有展翅欲飛的感覺。
當然,我們看著也手癢癢了。拿來橡皮泥,我匆匆忙忙地弄這弄那。不一會兒,一只“三不像”的甲蟲誕生了。姜還是老的辣,總是比不過朱熔偉,看來我得加把勁了。
指導老師:蔡素君
今天,老師臨時決定讓我們捏橡皮泥,可把我們樂壞了。瞧,有的組四個人都沒帶橡皮泥,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因為我班的“小氣鬼”很多,所以有的同學甚至試著去“偷”橡皮泥。我的組里只有張宇峰沒借到橡皮泥,他急得直跺腳,但又沒辦法。只好呆呆地看著我們做各種各樣的動物。
我選了淡橙色的橡皮泥,準備捏一只“米老鼠”。我先把橡皮泥捏軟了,兩手心相對,揉出了“米老鼠”的腦袋。我又扯下兩塊小橡皮泥搓成了一雙橢圓形的大眼睛和一個鼻子。瞧,我捏了一張嘴巴、一對扇子似的大耳朵,接著我把它倆粘在“米老鼠”的腦門上……經過13分鐘的“奮斗”,我終于把“米老鼠”給加工好了。
這時,我聽到了同學們自夸的聲音:“哈,我捏好了!”“耶!我捏了一只大恐龍!”“嘿嘿!真好玩!”我自信滿滿地把“米老鼠”交上講臺,發現有的同學比我捏的好多了,頓時自信就像被老鼠啃了一半的大餅,少了許多……
等到老師宣布三等獎:“這個大笨熊是誰的?”我的目光移到講臺上,一看,那不正是我的“米老鼠”哇!盡管老師把它看成了大笨熊,但我心中還是一陣歡喜……
我喜歡我的“米老鼠”!
河北省博野縣興華小學二(3)班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盒橡皮泥,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打開,心想:“今天,我用橡皮泥捏個什么呢?”
我想了一會兒,突然,眼前一亮:“可以捏我吃過的漢堡包呀!”說干就干。
我先拿出橙黃色的橡皮泥,把它搟成一個片,然后在橡皮泥上撒了點芝麻,當作面包片。我又用紅色橡皮泥做了一塊“雞肉”,把它擱在面包皮下,再用綠色橡皮泥做出“生菜”擱在“雞肉”下面,最后做了一個面包片,把這個面包片擱在“生菜”下面。這樣,一個美味的漢堡包就大功告成了!
媽媽看到我的小制作,不住地夸我心靈手巧呢!
發明者:Kutol Products公司
你知道嗎?橡皮泥在成深受兒童喜愛的玩具以前,它的最初設計目的是作骯臟壁紙的清潔物。誰知這一發現卻拯救了即將破產的Kutol Products公司,這并不是因它的清潔效果有多么好,而是因小學生們開始用它制作圣誕裝飾物。
后來,這家公司去掉橡皮泥里的清潔劑成分,加入顏料和好聞的氣味。使它成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一種玩具。
橡皮泥的演變
顏色更豐富
自從1956年問世以來,橡皮泥就成了孩子們最喜愛的玩具。開始時橡皮泥只有灰白一種顏色,但幾年之后橡皮泥就有了各種各樣的顏色和香味。包括夜光色、金色、銀色等等。
升級版的彩泥
發展到今天,橡皮泥的材質和工藝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像以前,不能混色,不能重復使用,而且比較粗糙和容易發硬,現在升級版橡皮泥的稱謂是“彩泥”。
橡皮泥動畫
在動畫的發展史上,有過很多經典動畫是用橡皮泥作材料,通過定格動畫技術做出的動畫。
阿達曼公司的《超級無敵掌門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定格動畫之一,該系列作品獲得了眾多知名動畫節展的獎項。
橡皮泥還有幫助幼兒學習的功能呢
橡皮泥也被當作輔助幼兒學習的工具:在學拼音的教學過程中,讓孩子們用橡皮泥來捏字母,用各種各樣顏色的橡皮泥捏成字母,任由小朋友們喜歡哪種顏色就捏哪種顏色的。通過這種方法學習,小朋友們感到很好玩,既學會動手制作,又學了課本的內容,真是一舉三得。
自制橡皮泥
原料:
鹽150克、面粉120克、水230克、油23克、塔塔粉17克、色素(色香油)少許。
做法:
1、準備材料。
2、在容器中放入面粉,鹽,塔塔粉,油。
3、放入水。
4、攪拌均勻。
5、把容器放在電磁爐上。
6、慢慢加熱至稠狀。
7、從容器中取出來。
8、分成八份。
9、加入色香油。
10、手上套上塑料手套將色香油揉進去,揉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