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寫事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景物描寫;作文教學;分析
有一定閱讀量的人們都會發現,一段好的景物描寫能夠良好地展現出一個畫面,有效地烘托出當時的氣氛,讓人們很容易接收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比如,朱自清在《春》中這樣寫道:“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這段對春的描寫,選取了春天最吸引人的特征,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但是,在小學作文中,我們幾乎不會發現這樣的描寫,所以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在啟發學生的同時,把一些有助于掌握景物描寫的方法傳授給學生。
一、訓練學生的感受觀察能力
景物描寫中,無論是對所寫事物粗略地描繪,還是細致地刻畫,都要抓住事物特征,這是關鍵。如果沒有真實、準確的把握住所寫對象的特點,那么寫出來的東西往往是空洞甚至是錯誤的。小學生是一群活潑好動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喜歡跑跑跳跳,往往沒有耐心停下來好好觀察、感受什么。所以,在課堂上訓練學生們的觀察感受能力是很好的方法,這樣不僅使學生們得到了訓練,一旦學生養成了善于發現、勤于觀察的好品質,這樣在生活中他們就會不自覺地進行訓練,是個良性循環的過程。人們對于事物的感知往往來源于五感,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而景物描寫也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升華。
二、鼓勵學生說出感受
“一切景語皆情語”,文章中的景物描寫最終表達的都是感情,沒有感情的景物描寫是沒有血肉的。所以,對于事物的觀察,都要落腳到情感上。
小學生想象力豐富,有很多想法,這時就要利用這種天性加強訓練。課堂上,老師可以準備一幅風景畫或者一段文字作為材料,讓同學們在觀察和閱讀過后發表自己的感想。“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于同一事物的感受不會完全相同,應該請不同同學發表感想,這時的感想不要求文字優美,只要能正確反映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這種訓練應該和觀察事物聯系起來,這樣能讓學生在觀察過后就能立即說出自己的想法,一舉兩得。
三、加強閱讀,模仿寫作
有的學生觀察到位,想法豐富,但是到動筆的時候往往無從下手,自己豐富的想法反映不到紙上,這說明對于寫作的方法還沒有掌握。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多加閱讀,才能慢慢體會到別人是如何把感情通過一支筆描繪出來,如何讓讀者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想法。這是個長期的過程,短時間內很難看出效果,但是依然要持之以恒地堅持。
讀書也要求讀好書,只有讀有益的書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素質。這就要求老師做好推薦書目的工作,在語文課本之外,老師應該給學生留閱讀作業,將對學生景物描寫寫作有益的文章或者圖書推薦給學生,并要求學生在閱讀過后根據某一段進行模仿寫作,這項工作也可以偶爾放到課堂中進行。在進行長期訓練后,學生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語感,能用一段景物描寫表達出自己的感情或者烘托出某個氣氛,這就達到了目的,而學生的內在素質也得到了提高。
四、綜合訓練
前面一些訓練都是基礎工作,屬于準備材料,只有前面一些是不夠的。有的學生會觀察、有想法、能寫出一段不錯的景物描寫,但是全文結構混亂,條理不清,這也是不行的。
第一,老師應該教授文章的條理順序。無論是文章還是觀察事物,順序都是重要的,有序的觀察和結構能讓文章表達清楚,讓讀者清楚明了。所以,在進行觀察訓練時,老師要加入對觀察順序的引導,在進行寫作訓練時,老師也要時刻提醒描寫事物的順序,這樣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寫作習慣。
第二,老師應該教授修飾方法。沒有修飾的文章寫的好叫樸實,寫的不好叫平淡。而小學生幾乎達不到樸實的效果。在進行模仿寫作時,學生往往會不經意地掌握幾種修辭手法,但這對于他們是模糊的。在對修辭手法進行系統地講解和專項練習過后,學生們才會在理論上有所領悟,對于修辭手法的運用也會更加熟練,這樣會對文章增色不少。
第三,在小學作文中,景物描寫往往服務于記敘文,老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文題目時,應該多加強調景物描寫的運用。在作文批改時,對于用的好的景物描寫要給予鼓勵,不恰當的景物描寫給出修改意見,這樣對于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五、小結
小學作文對學生以后的寫作起到奠基作用,不能忽視,所以需要老師有足夠的耐心、巧妙的方法來指導小學生進行作文訓練。當學生把景物描寫成功的運用到文章中時,說明他對寫作已有了初步的感覺,對于以后的寫作很有幫助。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努力會成功,老師努力一樣會成功。
參考文獻:
我不明白現在學生上學到底是玩手機還是在聽課。雖然學校都說不能帶手機入校園,但是總有學生想方設法的帶進校園帶進教室。如果真的沒有手機的話他們還能好好的過生活嗎?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睡覺,開小猜。老師為什么不管呢?還是管不了?應該是管不了我們上課的時候有些老師就是看起來好欺負,就搗亂。班長也說不了,只有班主任才能制止或者其他領導之類的。為什么以前學生那么聽話現在的學生都不聽呢?我真不明白。
還有打老師,我不知道那些不聽話的學生為什么那么敢打老師,或者老師說的話讓他們有怒氣?有的老師也是不顧學生的感受就老說學生笨。或者其他什么話傷到學生的尊嚴。唉,都不知道老師要有什么樣才行??學生又是什么樣才行?
還有學生打架!群毆,還要和學校外面那些社會青年扯上關系,最后進了派出所!現在的學生怎么會這樣呢?不懂去哪里尋找答案了。學校還有好多好多事都說不清。還有還要學生撒謊,就是說有領導要來學校檢查,原本就是那個事實了,還非要說些不是真實的情況給領導聽。為什么要這樣??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歌學習;寫作;想象力
一、學習詩歌,開動想象力
初讀課文,請學生自由地讀《獨坐敬亭山》。要求:
1.深入詩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聯系圖畫,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
2.咬準字音。尤其是在韻字上,要讀出韻味,大家看看哪個是韻字?(生:閑、厭、山)不完全正確,這首詩,是押平水韻,閑山是押韻的,厭不押韻,這個等你們學了更多的詩詞格律方面的知識就懂了,現在我們讀出韻味,把韻字讀重一些,感覺到響亮的音節,類似如歌的行板、有節奏的緩緩流淌的流水……
3.生字要記正確,否則,一字之差,影響對全詩的理解。想象誕生了詩歌,想象是詩歌的種子,沒有想象,詩歌好比是無根之木,難以茂盛;好比是無源之水,難以有壯闊的波瀾;又好比是無翼之鳥,不能展翅沖天。因此,詩歌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放飛思維,馳騁想象,透過靈動的文字看到五彩繽紛的圖畫與場景,透過文字看到世界,通過語言看到生活,讀者、作品交融一處,置身于作品之中,獲得人生的感悟和美的享受。最后讓學生揣摩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反復體味此詩,在想象意境中熟讀成誦,保證倒背如流。
二、熱愛生活,熱愛寫作
關鍵詞:信息技術環境;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模式;改革
隨著經濟水平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如平板電腦、計算機設備、手機等,這些設備充斥著學生的生活,并對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傳統課堂備受沖擊,教師應當正視電子設備、信息技術的作用,并將其有效應用到課堂上,使課堂教學模式、教學質量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對此展開探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模式的影響
(一)寫作教學方式的改變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傳統寫作教學方式備受沖擊,一方面,從教學的角度來說,傳統的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難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使得課堂壓抑、枯燥,使學生產生厭煩與排斥的不良情緒,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展開教學,使學習活動不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課堂教學可以實現有效的拓展,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實現了有效的融合。另一方面,從寫作的角度來說,傳統寫作通常以作文紙、筆記本等為依托,這種方式極易造成紙張的堆積與浪費,而在信息技術環境中,學生可以在計算機中寫作,將電子版作文發給教師進行審閱,而教師也可以予以實時在線指導,保證教學的及時有效。
(二)素材搜集渠道的拓寬
素材是學生寫作的重要基礎,但是在傳統寫作中素材收集面臨較多的困難,且渠道較少,學生只能在課內外閱讀中獲得素材,或通過生活實踐獲取素材,而這些過程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學生在短時間內無法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量,而其寫作素養的提升也不明顯。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渠道搜索素材,網絡中的資源是豐富多樣的,且素材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能夠對學生的感官予以刺激,使其產生聯想與想象,并積累大量的素材。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模式的改革途徑
(一)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的寫作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設置合理的情境,繼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與欲望。在教學開展以前教師需要對寫作主題進行分析,并有效挖掘學生的興趣點,最終將二者有效結合設置出合理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寫以春天為主題的作文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關于春景的視頻與圖片,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繼而喚起學生對春天的感知與感受。其次,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與主動性,將課堂交給學生,而自己則在必要時對學生予以引導。當提出某個主題后,教師要讓學生自主在網絡中搜集素材,當學生找到有用的素材后,他們的成就感與自信心將得到極大的提升,繼而在寫作學習中投入更多的努力。再次,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合作交流中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碰撞與激發,繼而產生新的想法,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來說是極為有益的。例如,教師可以構建學習共享平臺,讓學生將搜集到的素材進行共享,然后交流彼此的寫作經驗,使學生能夠相互促進、相互幫助,實現優勢互補。最后,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引導學習進行拓展訓練。例如,在寫關于父親主題的作文時,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為學生分享關于父親的歌曲或小說,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二)以觸屏時代4S模式為依托的寫作教學模式
4S模式指的是搜索、分享、展示以及總結模式,該模式的應用能夠極大的提升課堂效率,使寫作教學模式的信息化水平得以提升。第一是搜索。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等,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并詳細規劃教學的內容、教學過程,為學生布置合理的任務,然后讓學生自主搜索相關資料,下載并存儲起來,為后期的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二是分享。小學生的個人能力以及素養是極為有限的,因而在搜集素材的過程中,他們難免會存在不足或遇到困難,此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實現互補,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分享,將各自的素材展示出來,使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促進、相互幫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作用,主動參與進去,幫助學生篩選有用的素材,刪去價值較低的素材,以保證后期寫作的順利展開,降低學生的寫作困難。第三是展示。在寫作完成后,教師應當對學生的作文進行點評,如果發現質量較好的作文,教師可以將其分享到微信群或者QQ群,完整地展示出來,讓其他學生進行借鑒與學習,這個過程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使其產生寫作興趣與欲望。在品鑒優秀范文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與觀點,使教學可以得到深化。第四是總結。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總結,要使學生認識到自身在寫作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以便于學生展開有針對性的練習,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與素養。同時教師也要利用專業知識解答學生的疑惑,為學生的后期寫作掃除障礙。
三、結語
提高小學語文寫作課堂的信息化水平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教師應深刻意識到這一點,并對信息技術予以有效的利用。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基本方式發生了改變,同時學生獲取寫作素材的渠道也得到了極大的拓寬,因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改革寫作教學模式是可行且必要的。教師既可以在計算機網絡的基礎上開展寫作教學,也可以在觸摸時代4S技術的基礎上展開寫作教學,實現教學模式的有效創新。
參考文獻:
[1]李蓮.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模式改革[J].語文建設,2015(33).
[2]段自仙.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探索[J].信息化建設,2015(06).
[3]劉曉蓓.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整合的探索[D].上海師范大學,2015.
[4]鄭飛藝.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課程的探索———著力課程形態解決錯別字問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5(03).
一、指導學生用心觀察,開啟“寫生”教學
觀察是“寫生”的第一步,所謂觀察,即教師將學生放諸生活的知識海洋去探索、去發現,去求知,充分發揮學生多種感官,引導學生通過視覺感知、聽覺感知等親近自然,發現自然之美,及時捕捉精彩生動、扣人心弦的寫作素材。小學作文“寫生”教學要求教師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而觀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這也是學生寫出聲情并茂小作文的基礎與前提。鑒于此,教師要靈活、科學、高效地指導學生用心觀察,并采用正確的觀察方法,真正去融入自然,實現心靈與觀察物的一體化。學生在觀察時,應做到三點,即集中精力用心觀察、多角度多層次觀察、觀察與思考相結合。
例如,在命題作文《五彩多姿的春天》的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預先在教師內對學生講述作文“寫生”的相關注意事項,特別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觀察”,讓學生領悟科學的觀察方法,改善學生作文“寫生”效果。在經過教師細心指導“觀察”策略后,學生在田野或者山谷中觀察多彩的生活,積累寫作素材便顯得更有針對性、更有目的性,觀察效果更好。一些學生在觀察春天景物時,已經懂得從聲音、顏色、味道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觀察,這為其寫出直觀、想象、生動、有趣的作用奠定了基礎。
二、創設多元寫生情境,增強“寫生”效果
在課堂上進行作文創作容易束縛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揮,阻礙了學生寫作潛能的挖掘,而室外寫生環境便克服了室內封閉寫作的弊端,給予學生無窮的寫作樂趣。走進生活,接近大自然本身就是一種寫作情境的創設,它是鮮活的、生動的、盎然的、純粹的,但要想充分利用這一原生態情境達到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教師還要有意識創設該情境之外的其它情境。例如,可創設問題情境、競爭化情境、故事化情境等,實現自然情境與人為情境的完美融合,以增強學生的“寫生”效果。
小學生由于受智力發育以及思維發展的限制,即使教師為其提供作文“寫生”條件,其在寫作中也難免會出現手足無措的狀況,這時便需要教師創設能激發學生“寫生”欲的情境。例如,在《我喜愛的小動物》的寫作中,教師可帶領學生到動物園觀察小動物,然后可創設如下問題情境:“你喜愛哪個小動物,它的神態是怎樣的?你知道它的習性和愛好嗎?”,這樣的情境創設有利于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問題情境中開動腦筋、捕捉靈感,做到“情隨境至、文筆流暢、細致入微”。作文“寫生”畢竟與繪畫寫生不同,對于小學生來講,教師的點撥與指導顯得尤為重要。
三、鼓勵學生聯想想象,拓展“寫生”思維
聯想與想象是小學生作文“寫生”的輕盈翅膀,在寫生過程中,學生只有充發揮聯想與想象,才能培養自身的發散思維能力,使自己擁有對外界事物敏銳的觀察與感悟力,以便及時、迅速地捕捉靈感,豐富寫作素材。作文“寫生”是寫實,但又不單純是寫實,它需要學生在認識自然界客觀事物時實現“寫實”與“想象”的完美融合,只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學生的寫作思路才會得以擴展,寫作才會“無拘無束、內涵飽滿、洶涌奔瀉”。擁有極致生命力的寫作必定滲透著作者的情感,融合著作者的聯想與想象,在“寫生”教學中,教師要懂得運用技巧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幫助學生妙筆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