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乳腺纖維

乳腺纖維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乳腺纖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乳腺纖維

乳腺纖維范文第1篇

1.1一般資料

本組30例患者均為女性,年齡16~46歲,平均21歲。30例中,16~25歲20例,25~35歲7例,35~46歲3例。腫瘤直徑1.0~11.5cm,平均4.1cm。單乳單發10例,單乳多發4例,雙乳單發6例,雙乳多發10例。

1.2方法

均在局麻下完整切除腫瘤,經病理證實為FA。

2結果

2.1痛經定義及發病率

痛經的定義[1]:凡在行經前后或月經期出現下腹疼痛、墜脹、伴腰酸或其他不適、程度較重以致影響生活和工作質量者稱痛經。按此標準,30例患者中有痛經者23例(76%),23例痛經患者中,單乳單發5例,單乳多發3例,雙乳單發5例,雙乳多發10例。腫瘤直徑2.5~11.5cm,平均4.7cm。7例無痛經患者單乳單發5例,單乳多發1例,雙乳單發1例,腫瘤直徑1.0~3.5cm,平均2.2cm。

2.2典型病例介紹

病例1:患者,23歲,14歲月經來潮,初潮1年后出現痛經,表現為行經前2d出現下腹疼痛、墜脹逐漸加重,行經第1天達到高峰,下腹部呈痙攣性疼痛,向外陰、放射,伴有惡心、嘔吐、頭昏、面色蒼白、出冷汗、乏力等癥狀,嚴重時難以忍受,輾轉于床上,苦不堪言。16歲發現雙乳多發腫瘤,行手術切除,病理證實為FA;18歲雙乳再發腫瘤,又行手術切除,病理證實仍為FA,2次手術后痛經癥狀并沒有消失或減輕。22歲又因雙乳多發腫瘤來診,檢查見:右乳有3個光滑的腫物,卵圓形,直徑為11.5、5.0、3.5cm,幾乎占據整個乳腺。左乳腫物4個,腫物直徑為6.5、5.0、4.5、3.5cm,雙乳已變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雙乳腫物切除,術中發現雙乳幾乎無正常乳腺組織,腫物切除后相當于將雙乳腺皮內切除,病理證實為FA。切除3個月后痛經癥狀消失。隨訪2年,痛經癥狀未再出現。

病例2:患者,46歲,15歲初潮,初潮2年后痛經,癥狀較例1輕,20歲右乳腫瘤,手術切除,病理證實為FA;38歲因子宮肌瘤行子宮切除,術后痛經癥狀消失。46歲發現左乳腫瘤,來院手術切除,病理證實仍為FA。

3討論

3.1FA和PD的發病機制

FA的發生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與雌激素過度刺激或乳腺小葉內纖維細胞對雌激素的敏感性異常增高有關,也可能與纖維細胞所含雌激素受體的質或量異常有關。雌激素是本病發生的刺激因子[2]。原發性痛經的發生與月經時子宮內膜釋放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有關,主要有PGE2和PGE2α[3]。PGE2有抑制子宮收縮作用;相反,PGE2α可刺激子宮收縮,使子宮張力增高。痛經患者子宮內膜和月經血中PG含量較正常婦女明顯升高,其中PGE2α/αPGE2的比值更是明顯升高。PG濃度越高,痛經越嚴重。PG急劇大量產生,子宮內膜必須先接受雌激素然后再接受孕激素的刺激[1]才能發生痛經。臨床上用口服避孕藥(如復方甲地孕酮)抑制排卵,降低血中雌激素含量治療痛經,有效率達90%[4],反面印證雌激素與痛經有關。

3.2FA與PD的關系

以上結果可以看出FA和PD有一個共同的發病原因就是雌激素的作用,由此可解釋FA伴PD的原因。病例1切除雙乳腺后PD癥狀消失,而例2切除子宮后FA仍發生,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眾所周知,激素的作用是通過與受體結合而產生,雌激素受體(ER)介導雌激素對靶器官的調控。筆者推測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乳腺而非子宮,當例1雙乳切除時雌激素失去了作用的靶器官,抑制了雌激素的產生,從而使痛經癥狀消失。病例2由于子宮不是雌激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不影響雌激素的產生,就不能抑制FA的發生。遺憾的是,由于條件的限制,本研究沒能進行雌激素、孕激素、PG的測定,但筆者在臨床上確實觀察到了這一現象。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80.

[2]陳孝平,石應康,邱貴興.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38.

乳腺纖維范文第2篇

【關鍵詞】 乳腺纖維瘤;乳腺囊性增生;消乳散結膠囊;臨床療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07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3036-01

乳腺纖維腺瘤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少數可發生惡變,多發于20-30歲的女性身上,其致病因素與雌激素刺激有關,月經來潮前或絕經期后的婦女較為少見,一般為單發,單側或雙側均可發生。乳腺囊性增生病多發于25-45歲女性身上,其病理分析為生理增生與復舊不全造成的乳腺結構的紊亂。目前臨床上少見囊性改變,多以腺體增生為主,普遍稱為乳腺增生癥。而乳腺纖維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以育齡期婦女為多見,乳腺纖維腺瘤生長緩慢,無明顯痛感,患者不易察覺。而乳腺囊性增生病可引發脹痛,并伴有月經不調。目前,臨床上對于乳腺纖維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通常采用手術治療,本文結合我院以手術療法聯合消乳散結膠囊治療乳腺纖維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臨床治療方法與療效進行了總結性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1 診斷標準與治療方法

乳腺纖維腺瘤的診斷標準按照中醫乳腺病證診斷標準來執行,①無意中可發現出現腫塊,多見于一側,質堅韌、無壓痛,活動度大,與皮膚和周圍組織無粘連,腋窩淋巴結不腫大;②鉬靶攝片可見到邊緣不整齊的圓形或橢圓形,陰影四周透亮,有粗大的鈣化點。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診斷參照《常見疾病的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來執行[1]:①脹痛并可觸及腫塊,腫塊多于雙側出現,有分泌物;②乳塊大小及脹痛的程度與月經有關,常在經前加重,經期后好轉;③腫塊呈結節狀、顆粒狀或片狀,大小不一,無粘連,腫塊可分布于各個象限,質韌而不硬;④腋窩淋巴結一般不腫大;⑤乳腺紅外線透視可發現蟲狀或點片狀陰影、血管粗亂。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時均經X片檢查確診為乳腺纖維腺瘤,經B超、腫塊穿刺細胞學檢查、鉬靶攝片確診為乳腺囊性增生,患者入院后于圍手術期接受口服消乳散結膠囊輔助治療,該藥可軟化增生組織,消乳散結膠囊是由柴胡、白芍、幺參、昆布、香附、淀粉、牡蠣、瓜蔞、貓爪草、黃芩、夏枯草、當歸、丹參、牡丹皮、土貝母、山慈菇、全蝎組合而成的,一日三次,每日三粒,需連服一個月,療程結束后B超檢查顯示增生組織已軟化并消散,再行瘤體局部病灶切除術,無需重建整形[2]。

2 與傳統手術的比較

傳統手術采用將增生組織與瘤體整塊切除的方法,其創面較大,需重建整形且手術難度系數大,術后外形較差;而在圍手術期配合消乳散結膠囊,可起到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散結止痛之功效,自2010年開始,凡入我院治療乳腺纖維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患者均行圍手術期消乳散結膠囊輔助治療,術前影像復查顯示,增生組織基本軟化消散,可直接行瘤體局部病灶切除術,腺體組織切除少,無需重建整形,術后可保持良好的外形。由此可見,與傳統手術相比較,乳腺纖維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配合消乳散結膠囊治療后再行手術治療更利于患者的康復及預后。

3 討 論

本次探討的消乳散結膠囊為純中藥制劑,臨床資料證明其在治療乳腺纖維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上具有顯著的療效。該藥的處方為柴胡、白芍、牡蠣、瓜蔞、貓爪草、黃芩、當歸、丹參、牡丹皮、土貝母等組成,該藥方具有化瘀散結的作用,乳腺增生病屬于中醫“乳癖”的范疇,據中醫辨證分型理論可分為兩類:肝郁痰凝型及沖任不調型,前者多見于青年女性,后者多見于中年婦女,臨床上少見惡性病變。乳腺纖維腺瘤與乳腺囊性增生病同屬乳腺良性疾病,但并不完全排除癌變幾率。其發病機制均與雌激素代謝水平有關,作者查閱自2008年至2012年我院乳腺患者臨床資料發現,患者最小為18歲,最大48歲,患病群體趨向年輕化,但是暫未發現癌變病例。乳腺囊性增生病乳塊大小隨月經周期變化而變化,觸診可有大小不等的團塊狀物,有觸痛感;乳腺纖維腺瘤包塊較恒定,不隨月經變化而改變,一般無痛感,可呈圓形或橢圓形,質地較硬。

乳腺纖維腺瘤的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單個較小者可臨床觀察,較大或多個或生長較快者必須盡早手術切除,而乳腺囊性增生病一般采取藥物調理,西藥治療易復發,中藥有其獨特優勢,中醫認為乳癖系情志內傷,沖任失調,痰瘀凝結所致,以疏肝解郁、化瘀散結為治療機制,二病并存,中藥調理能解決乳腺增生,再予西醫手術行瘤體局灶切除,縮小了組織手術切除范圍,不需重建整形,保持了良好的外形及乳腺生理功能特征,避免了傳統手術中的整塊切除及重建整形且術后還存有形態不良的后果。

綜上所述,根據乳腺纖維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理特征,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手術切除瘤體,中藥化解增生組織,可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重要的是手術與消乳散結膠囊聯合的方式避免了重建,保留了患者的完好形態,不會對患者日后的生活產生影響,因此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乳腺纖維范文第3篇

關鍵詞:  乳腺纖維瘤;睪酮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03年以來就診的乳腺纖維腺瘤患者62例,作為試驗組,同時隨機選取2003年以來就診的體檢正常的患者62例,作為對照組。試驗組年齡13~36歲,平均28歲,其中單發乳腺纖維腺瘤30例,多發乳腺纖維腺瘤32例;對照組年齡19~37歲,平均30歲。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就診時均于經期第2天化驗血液性激素六項分泌水平,收集并統計對比。試驗組患者均行手術切除腫物,術后病理結果均為乳腺纖維腺瘤,將試驗組62例再隨機分為2組,其中31例手術后口服螺內酯20 mg,每日2次,連服1個月,作為用藥組;另31例不用任何藥物,作為非對照組;兩組患者均于手術后1個月再次監測睪酮分泌水平,進行統計對比。

1.3 統計學處理 用配對t檢驗,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用藥組和非用藥組有無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試驗組睪酮的測定和對照組睪酮測定結果比較 對照組睪酮(37.52±9.20)ng/ml,試驗組睪酮(81.39±18.17)ng/ml。

試驗組睪酮的測定和對照組睪酮測定結果比較,用配對t檢驗,P<0.05。

2.2 用藥組睪酮的測定和非用藥組睪酮的測定結果比較 用藥組31例睪酮(53.89±10.17)ng/ml,非用藥組31例睪酮(80.40±16.12)ng/ml。

用藥組睪酮的測定和非用藥組睪酮的測定結果比較,用配對t檢驗,P<0.05。

2.3 隨訪 用藥組手術后半年隨訪無復發患者,非用藥組有3例復發。

3 討論

乳腺是個內分泌器官[1],有資料證實,男性乳房發育的標本中發現了非典型增生的病理改變[2],提示激素水平的變化影響著乳腺導管的發育,男性激素分泌旺盛也會促進乳腺腫瘤的增長,本研究結果顯示:有28%的乳腺纖維腺瘤患者睪酮分泌水平偏高,并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同時,進行螺內酯治療后,也顯示用藥組較非用藥組有治療價值,所以,從乳腺纖維腺瘤組織的導管上皮和結締組織分離雄性激素受體,通過比較其含量的多少,對乳腺纖維腺瘤發病原因的進一步了解有很大意義,對預防復發和采取相應的措施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乳腺纖維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彩色超聲;乳腺纖維瘤;價值;診斷

[中圖分類號] R44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4(b)-0099-02

乳腺纖維瘤(fibroadenoma of breast)是婦科臨床上最為常見、多發的良性腫瘤之一,一直困擾著中老年婦女的身體健康,讓女性痛苦不堪[1-2]。乳腺纖維瘤在臨床上主要分為三種:(1)普通型:最常見;(2)青春型:較少見;(3)巨纖維腺瘤亦稱分葉型纖維腺瘤。乳腺疾病的發病原因比較復雜,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會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4]。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身體安全問題越來越關注。近些年來,我國醫學儀器有了很大進步,彩色超聲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診斷乳腺纖維瘤[5]。為了進一步提高彩色超聲診斷乳腺纖維瘤,研究彩色超聲檢查對乳腺纖維瘤的診斷價值,提高乳腺纖維瘤的治愈率。選擇2009年12月~2011年11月本院做乳腺檢查的60例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2月~2011年11月本院做乳腺檢查的60例患者,本組60例患者經過臨床表現、彩色超聲以及手術病理學診斷為乳腺纖維瘤。年齡為20~56歲,平均35.2歲。按照疾病類型可分為:重度乳腺小葉增生22例,輕度乳腺小葉增生30例,其他類型8例。

1.2 儀器和檢查方法

使用美國GE Logic 7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5~12 MHz。檢查前詢問病史,孕婦取仰臥位,讓患者的雙手平放在頭頂下,使得乳腺與腋窩得到較大程度的暴露,將作為檢查的中心,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長軸保持與乳管長軸在一個水平線上,從1~12點位置呈現放射狀對患者的做連續轉動檢查,全方位整個、乳腺內部結構、乳管系統長軸圖像。密切觀察形態、邊界、內部回聲以及血流分布等情況[6]。

2 結果

全部60例乳腺纖維瘤患者經過彩色超聲診斷,具有典型的聲像圖表現的患者為46例,非典型的患者為14例。典型的聲像圖表現:形態為圓形或者類圓形,縱橫比值大于1,邊界清晰可見,包膜完整,后方回聲增強。非典型表現為:形態呈不規則狀,邊界比較模糊,內部回聲不均勻,可見較大鈣化點與少量液性暗區,血流大多為稀少或無血流。如圖1。

本組60例乳腺纖維瘤患者經過手術治療之后,證實:有38例乳腺纖維瘤,占全部的63.3%;乳腺增生的患者為9例,占全部的15.0%;乳腺炎性腫塊患者為7例,占全部的11.7%;乳腺導管狀瘤的患者為6例,占全部的10.0%。

3 討論

乳腺纖維瘤的臨床癥狀多種多樣[7],主要表現為乳腺腫塊,乳腺纖維腺瘤的腫塊多為患者無意間摸到或查體檢查出來,一般不伴有疼痛感,亦不隨月經周期而發生變化。誘發乳腺纖維瘤的病因主要有:雌激素水平失衡、局部乳腺組織對雌激素過度敏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藥物、激素以及遺傳傾向等[8]。

本研究表明,(1)典型的聲像圖表現的患者為46例,非典型的患者為14例,典型的聲像圖表現:形態為圓形或者類圓形,縱橫比值大于1,邊界清晰可見,包膜完整,后方回聲增強。非典型表現為:形態呈不規則狀,邊界比較模糊,內部回聲不均勻,可見較大鈣化點與少量液性暗區,血流大多為稀少或無血流。(2)手術病理證實有38例乳腺纖維瘤,占全部的63.3%,說明彩色超聲對于診斷乳腺纖維瘤局域較高的可靠性。潘瑞等[9],樊娟等[10]也證實彩色超聲對于乳腺纖維瘤具有方便、快捷、準確等優勢。因此,彩色超聲可以用來作為乳腺纖維瘤的診斷依據,為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依據,值得在基層醫院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車艷玲,李晶. 淺談乳腺葉狀囊肉瘤與乳腺纖維腺瘤超聲影像的相關性及臨床意義[J]. 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06,4(6):463-464.

[2] 李玉姣,胡嘉濤. 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乳腺癌與乳腺纖維腺瘤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 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50(5):39-40.

[3] E Baez,K Strathmann,M Vetter,et al. Likelihood of malignancy in breast lesions characterised by ultrasound with a combined diagnostic score[J]. 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2005,31(2):179-184.

[4] 張燕,李旭軍,童珍君. 超聲引導下Mammotome旋切系統在多發性乳腺纖維腺瘤中的應用[J].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07,18(5):333-335.

[5] 車艷玲,李晶. 淺談乳腺葉狀囊肉瘤與乳腺纖維腺瘤超聲影像的相關性及臨床意義[J]. 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06,4(6):463-464.

[6] 王勤勇,曲文志,金光華,等. 彩色多普勒超聲與乳腺纖維導管鏡聯合應用對溢液的診斷價值[J].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1,14(4):313-315.

[7] 張瑋,蘆愛霞,韓巧芳. 高頻彩色超聲在乳腺Mammotome微創旋切系統中的應用[J].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9,23(4):349-350.

[8] 賴慧華,夏麗華. 高頻彩色超聲對乳腺疾病診斷的探討[J]. 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08,17(5):211-212.

[9] 潘瑞,鄔玉輝,海健,等. 超聲引導下麥默通活檢系統在切除乳腺纖維瘤中的應用[J]. 中國醫師雜志,2006,8(12):1683-1684.

乳腺纖維范文第5篇

【關鍵詞】 乳腺纖維瘤;術后愈合;護理措施

乳腺纖維瘤多發于20-30歲青春后期女性,為良性乳腺腫瘤疾病[1],患者多為單發,少數多發,患者多采用手術切除治療。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213例乳腺纖維瘤手術患者資料,對患者術前、術后的護理措施進行總結,內容如下。

1 資料方法

1.1 基本資料 2010年3月――2012年9月我院共收治213例乳腺纖維瘤患者,年齡18-26歲患者121例,27-36歲患者74例,37-56歲15例,平均年齡25歲,男性3例,女性210例,單發206例,多發7例。其中手術病史者34例,哺乳期患者22例,絕經期患者5例。

1.2 方法 本組213例患者均行局麻手術切除術,術中采用常規消毒、鋪巾,3%采用利多卡因局麻,術后常規病理組織送檢。對35歲以上懷疑有惡性腫瘤的患者,術中加做冰凍切片。

2 結 果

術中39例患者放置引流條,術后20-36h拔除引流條。切口一期愈合患208例,占97.65%,拆線后經換藥1-3次愈合患者5例,創內血腫感染2例,占0.93%,腫瘤惡變6例,年齡均為35歲以上,占2.81%。

3 護理措施

3.1 術前護理 乳腺纖維瘤患者行手術切除,術前應做好如下準備:①心理開導。凡行手術前,患者多有恐懼、焦慮心理,醫護人員應在術前與患者進行交談,對手術重要性、患者擔心的問題以及成功手術案例進行講解,對患者心理進行開導,增強患者自信心,從而更好地配合手術。②術前指導。手術前要對手術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向患者進行介紹,增強患者自信心,同時指導患者在術中要采用腹式呼吸,避免呼吸幅度過大損傷胸大肌,從而更好地配合手術[2]。③時間選取。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手術時間,如女性月經周期問題,一般在月經結束后3-5天[3]行手術,這樣手術出血少,瘤體易于觀察,利于手術進行,降低復發率。④術前準備。保持手術室溫度適宜,盡量避免環境噪音,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選擇手術切口,準備手術用品,對于創腔手術較大患者要提前做引流準備,并對切口術后愈合時間向患者進行解釋,讓患者有一定心理準備。

3.2 術后護理 患者行手術后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患者切口愈合及盡早康復有積極意義。①常規護理。患者術后要密切觀察其體溫、血壓、脈搏、呼吸以及神志等情況,出現問題及早處理。醫護人員協助患者術后活動,避免患側肢體活動過大而導致敷料脫落或影響切口。對于術后切口疼痛而引發的患者恐懼、焦慮心理,應告知患者乳腺纖維瘤多為良性,惡變幾率極低,應對患者進行心理開導,解除患者顧慮。根據患者術后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如出現疼痛可在醫生指導下服止痛藥,敷料滲血應及時就診檢查。②切口護理。組織較軟,需要加壓止血,但要檢查繃帶松緊度,避免出現胸悶、憋氣的情況,一般患者術后24h后才可松開繃帶換藥。為避免切口感染,要時常保持切口干燥,最好3d后進行洗澡等事宜,日常活動牽拉會導致疤痕增大,建議患者術后3個月內穿戴向上托起運動胸罩。通過密切術后護理,本組213例患者一期愈合208例,占97.65%,拆線后經換藥1-3次愈合患者5例,本組無感染病例。③感染預防。對于術中引流患者,為避免創內血腫感染,根據患者病情一般在24-48h內拔除引流條,本組39例行引流患者,在20-48h內拔除引流條,平均26.5h。術后對軟組織切口進行加壓止血15-20分鐘,并進行加壓包扎。掌握好繃帶松緊度,防止敷料脫落,同時不影響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患者切口愈合。經術后感染預防護理措施,本組患者創內血腫感染2例,占0.93%。④飲食護理。為保證術后患者營養補給,增強機體免疫力,患者術后飲食以高蛋白質食物為主,如瘦肉、雞蛋等,禁食辛辣食物,以防發生炎癥。⑤病理檢查。對于病理學檢查,醫護人員要向患者講解其重要性,使患者有正確認識,以及充分的心理準備。在本組213例患者均進行了病理檢查,其中25例35歲以上患者術中懷疑惡性腫瘤,行冰凍切片處理,其中6例患者確診為惡性,占2.81%。

4 討 論

手術切除是治療乳腺纖維瘤最有效的方式,由于年輕患病者較多,要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如年齡、性格、月經周期、疤痕以及對疾病的認識等,向患者進行詳細講解,對患者進行術前心理開導,讓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增強患者自信心,以便更好地配合手術順利完成。本組213例患者,通過較科學、有效的術前、術后護理措施,患者手術過程中狀況良好,僅有25例35歲以上患者術中懷疑惡性腫瘤,行冰凍切片處理,其中6例患者確診為惡性。術后通過對患者精心的常規護理、切口護理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效果較好,愈合率達到97.65%,術后感染患者僅占2例,占0.93%。因此,在患者術前、術后做好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患者手術的順利開展、術后的病情康復有重要意義,醫護人員要加強專業知識及臨床業務能力,從而更好地進行患者術前、術后處理操作,進一步提高治愈率。

參考文獻

[1] 唐燕芳,劉少見,譚嘉莉.女性乳腺健康狀況及保健服務需求的調查[J].護理研究,2010,24(5):1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县| 泌阳县| 龙川县| 沂水县| 隆昌县| 金塔县| 霍城县| 九江市| 青浦区| 新绛县| 白玉县| 台北县| 乐山市| 江永县| 邳州市| 扶风县| 壶关县| 乐亭县| 金寨县| 双流县| 炎陵县| 福泉市| 犍为县| 韶关市| 如皋市| 大连市| 普兰县| 西林县| 清新县| 鹿泉市| 东安县| 潍坊市| 稷山县| 嵊州市| 尤溪县| 阳城县| 崇义县| 青川县| 太仓市| 镇雄县| 连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