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居住證暫行條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明年1月1日起實施 我國將徹底告別“暫住證”時代
作為戶籍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國務院12日公布《居住證暫行條例》,展現出一幅以常住人口全覆蓋、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的改革“路線圖”。
《條例》共23條,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為依據,以各地已出臺的居住證制度為參考,注意與戶口、身份證制度的比較,突出居住證的賦權功能,突出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服務職能,在明確居住證的性質和申領條件的基礎上,一方面確立了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另一方面鼓勵各地不斷創造條件提供更好的服務。上述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主要有:一是義務教育、基本公共就業服務等九項基本公共服務和辦理出入境證件、機動車登記等七項便利;二是通過梯度賦權機制要求各地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擴大向居住證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務和便利的范圍、提高服務標準,并定期向社會公布;三是明確持證人申請登記居住地常住戶口的銜接通道及各類城市確定落戶條件的標準。
《條例》將于20xx年1月1日起施行,我國將徹底告別“暫住證”時代。讓我們看一看,這次國家層面出臺的規定,賦予了居住證多少“含金量”?
門檻有多高?
惠及更多流動人口
居住證含金量高不高,還得先看難不難辦。《居住證暫行條例》這樣規定:“公民離開常住戶口所在地,到其他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的,可以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申領居住證。”一條條分開來看:
居住半年。在一個地方住半年,說明在這里有長期發展的可能,要求看上去并不高。
合法穩定就業。如何界定就業是否“合法穩定”?你需要有工商營業執照、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出具的勞動關系證明或者其他能夠證明有合法穩定就業的材料等。
合法穩定住所。你需要提供的證明包括房屋租賃合同、房屋產權證明文件、購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單位、就讀學校出具的住宿證明等。
連續就讀條件。就讀證明包括學生證、就讀學校出具的其他能夠證明連續就讀的材料等。
總的來看,目前已經實施居住證制度的城市,對居住證申領設置的“門檻”總體來看要求也大都不是很高?!皣野妗本幼∽C在這個方面可以說“惠及更多流動人口”。
福利有多少?
六大服務七項便利
居住證最重要的含金量,自然是其附帶的各項公共服務。
《居住證暫行條例》規定,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權利。同時還為居住證持有人列出了六大基本公共服務和七項便利。
六大服務包括:義務教育;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
七項便利是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出入境證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機動車登記;申領機動車駕駛證;報名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申請授予職業資格;辦理生育服務登記和其他計劃生育證明材料;國家規定的其他便利。
可以發現,根據“國家版”居住證制度,居住證持有人已能夠享受接近居住地戶籍居民的服務和待遇。
能不能落戶?
不同規模城市條件不同
居住證的另一大關注焦點,就在于是否有轉為戶籍的通道。《居住證暫行條例》用了近600字的篇幅,對“國家版”居住證的落戶通道進行了詳細規定:首先,居住證持有人符合居住地人民政府規定的落戶條件的,可以根據本人意愿,將常住戶口由原戶口所在地遷入居住地。
然后,針對不同規模的城鎮、城市的居住證持有人落戶條件,條例分別進行了詳細規定: ——建制鎮和城區人口50萬以下的小城市的落戶條件最低,在城市市區、縣人民政府駐地鎮或者其他建制鎮有合法穩定住所即可。
—— 城區人口50萬至100萬的中等城市的落戶條件也不高,有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參加社保達到一定年限就可以,而且明確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壓力小的地方可以全面放開落戶限制。不過對于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壓力大的地方,可以對就業的范圍、年限和住所的范圍、條件等作出規定,但對住所不得設置住房面積、金額等要求,對社保年限的要求不得超過3年。
——到了城區人口1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就開始變高了。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參加社保達到一定年限(不得超過5年)都是必須的。城區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還可以對就業的范圍、年限和住所的范圍、條件等作出規定,也可結合本地實際,建立積分落戶制度。
——至于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條例明確應當根據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指標,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里外透著一個字:“嚴”。
居住證續辦需要的材料有:本人的身份證和本人的居住證。
辦理流程:持居住證及身份證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機關委托的社區服務機構辦理簽注手續?!毒幼∽C暫行條例》第十條規定,居住證由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簽發,每年簽注1次。
居住證是中國一些發達城市借鑒發達國家“綠卡”制度進行的嘗試,為中國制定技術移民辦法,最終形成中國國家“綠卡”制度積累了經驗。
(來源:文章屋網 )
2、居住地住址證明包括房屋租賃合同、房屋產權證明文件、購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單位、就讀學校出具的住宿證明等;就業證明包括工商營業執照、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出具的勞動關系證明或者其他能夠證明有合法穩定就業的材料等;就讀證明包括學生證、就讀學校出具的其他能夠證明連續就讀的材料等。
3、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和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等,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申領居住證。監護人、近親屬代為辦理的,應當提供委托人、代辦人的合法有效身份證件。
4、申請人及相關證明材料出具人應當對本條規定的證明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
一、基本原則
以國家、省、市、縣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為依據,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辦好每一所學校”為目標,堅持“相對就近、免試入學”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單校劃片與多校劃片相結合,依法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
二、基本要求
1.劃片免試就近入學。按照適齡兒童少年戶籍地和法定監護人的常住地,結合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布局現狀,相對就近安排入學。公辦學校按學區招生,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招生計劃之外自行招收學生。
2.切實保障進城務工就業人員隨遷子女受教育權利。貫徹落實《市教育局關于貫徹〈居住證暫行條例〉的實施意見》和《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認真做好<居住證暫行條例>貫徹實施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積極穩妥地解決好進城務工就業人員隨遷子女(以下簡稱“隨遷子女”)的入學問題,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益。
3.規范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收費行為。嚴禁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收取或變相收取擇校費。義務教育階段公辦中小學,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嚴禁以任何名義、任何形式向學生收取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費用,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收取與入學掛鉤的捐資助學款。民辦中小學應嚴格按照物價部門核準的收費標準收費,不得隨意漲價,收費標準要提前向社會公示。
三、招生對象
(一)小學:2021年8月31日(含8月31日)前年滿6周歲的兒童,戶籍在縣區域內或居住證的居住地址在縣區域內的適齡兒童,以及符合招生條件的隨遷子女等,確保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不得擅自推遲或提前轄區內兒童的入學年齡。
適齡特殊兒童入學。聾童可選擇就讀縣特殊教育學校,輕度的智障兒童可選擇到學區內的中小學校隨班就讀,重度的智障兒童可到特殊教育學?;虻綄W區內的學校注冊入學,學校派教師定期上門施教;盲童可選擇就讀縣外特殊教育學校,確保每一個適齡特殊兒童接受義務教育。需要延緩入學的兒童,須持有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向所在學區的鄉鎮人民政府和學校提出延緩入學申請。
(二)初中:招收戶籍在縣區域范圍內的2021年小學畢業生或居住證的居住地址在縣區域內的適齡兒童,以及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等。小學畢業生應全部組織進入初中學校學習,入學率須達100%。其他年齡段的未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要積極組織其入學,完成義務教育。
四、招生辦法
小學、初中實行劃片入學,確保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學生全部入學。公民辦學校實行同步招生。
(一)小學
1.按照招生計劃招收轄區內符合入學條件的適齡兒童入學。城區小學和凱江鎮中心小學一年級招生,按照招生計劃,采取單校劃片、網上申請、學校現場審核確認的辦法進行,具體的招生區域及錄取辦法以縣教育局通告為準。鄉鎮小學招生,由各鄉鎮人民政府或學校向適齡兒童發放入學通知書,由所在鄉鎮學校根據學生分布情況安排就近入學。學校不得拒絕接收殘疾適齡兒童隨班就讀。入學登記時須提供相應佐證資料,具體參看各校招生通告。
2.學校應在校門口和社區張貼招生通告,向轄區內適齡兒童家長告知招生對象、報名時間、報名地點、報名所需資料和咨詢電話等相關招生政策。
3.對各類殘疾適齡兒童,各小學須做好登記和上報工作。戶籍在我縣轄區內的適齡殘疾兒童,由家長陪同,攜帶相關證明,到縣特殊教育學校報名或到轄區內的學校隨班就讀。對實施送教上門的殘疾適齡兒童要及時注冊學籍,并認真開展送教上門工作,確保殘疾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二)初中
1.城區小學畢業生需持戶口簿和入學通知書到初中學校報到注冊,具體招生辦法另行通知。
2.鄉鎮初中學校對口招收本鄉鎮轄區內的小學畢業學生,由各鄉鎮人民政府或學校向轄區內的小學畢業生發放初中入學通知。龍臺中學、倉山中學按照招生計劃,采取多校劃片方式,招收轄區內的小學畢業生及城鎮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中的小學畢業生。高店小學畢業生到龍臺七一中學就讀,合興小學畢業生到輯慶鎮中就讀,廣福鎮小學畢業生到廣福中學就讀。
(三)民辦學校招生
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文件要求,民辦學校要制定自主招生辦法、招生簡章,并向縣教育局申報備案,由縣教育局審核并向社會公布后方可實施。
民辦學校要規范招生程序和方法。報名人數超過學校招生計劃數時,學校應采取電腦隨機派位等方式招收新生。學校不得向學生收取報名費。
(四)其他符合政策的學生入學
1.干部、現役軍人入學。認真落實《省<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辦法>實施細則》有關規定。干部子女入學須出具證明、所在單位證明材料;現役軍人子女入學需提供所在部隊政治機關證明材料。
2.按照相關政策規定,切實做好進藏干部職工子女、適齡見義勇為人員或見義勇為人員子女、烈士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傷殘警察子女、直接參與救治肺炎患者的一線醫務工作者和支援湖北醫療隊全體人員子女、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子女、領軍人才子女、高級管理人才子女、高技術技能人才子女及其他各類優撫對象的入學工作。
3.進城務工就業人員隨遷子女入學。進城務工就業人員隨遷子女在戶籍所在地有監護條件的,應在戶籍所在地入學就讀。在戶籍所在地沒有監護條件,確需在我縣務工就業居住地入學就讀的,由其父母或監護人持戶口本,學生及其父親或母親的公安部門簽發的居住證,房產證或規范合法的房屋租賃合同(合同期一年以上),與用人單位簽訂的規范勞動合同(合同期一年以上)或工商營業執照,以及社會養老保險繳納證明(6個月以上)等材料,向招生范圍學校提出入學就讀申請,由學校安排就讀。
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規定的以下退役軍人隨遷子女,要優先保障。
(1)參戰退役軍人;
(2)屬于烈士子女、功臣模范的退役軍人;
(3)長期在艱苦邊遠地區或者特殊崗位服現役的退役軍人;
符合上述條件的退役軍人隨遷子女,需提供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出具的證明材料。
進城務工就業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學校接收確有困難的,由縣教育局按照相對就近入學原則統籌安排在公辦學校就讀。
縣教育局對招生工作進行統籌指導,紀檢部門對招生工作進行監督。
五、招生日程安排
5月下旬,各學校公示2021年招生通告。
6月20日,全縣初中一年級新生報名。
6月22日,全縣小學一年級新生報名。
六、招生工作要求
1.縣教育局將進一步完善招生監察工作機制,監督招生入學有關政策和工作要求的貫徹落實,依法依紀查處招生入學工作過程中的違紀違規事件,協助解決中小學招生工作中出現的突出問題,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規范有序進行。
2.實施“陽光招生”。學校招生要做到招生政策、招生計劃、招生范圍、招生程序、錄取方式、收費標準、錄取結果“七公開”,同時公布投訴電話或投訴信箱。嚴格落實教育部關于中小學招生“十項禁令”。絕不允許自行作任何不實宣傳;絕不允許采取不正當手段進行無序競爭;絕不允許招收已經被錄取到其他學校的學生;絕不允許學校間相互違規挖取生源。
3.規范辦學行為。任何學校不得以任何形式組織新生入學考試;禁止義務教育階段招收復讀生;不得招收不足齡的學生。嚴格落實學籍管理規定:“不得對未經批準擅自超計劃招生、超標準設置班額予以審核通過,不得對違規招生注冊學籍”“嚴禁安排未辦理入學注冊手續的學生就讀”。嚴格執行招生計劃,不得隨意突破招生計劃招生。
4.嚴格控制班額。原則上初中每班控制在50名以內,小學每班控制在45名以內,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進行小班化試點工作。學校要按照均衡分班的原則隨機分班,嚴禁舉辦各種形式的重點班、特長班、實驗班、興趣班,不分快慢班。
關鍵詞: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概況
要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首先要弄清心理健康是什么?世界衛生組織(WHO)就指出:“健康不僅是指沒有疾病或虛弱,而且指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在內的健全狀態?!?989 年該組織又對健康的概念又作了新的補充,指出健康應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普遍認為,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的概念是指:“個體的心理活動處于正常狀態下,即認知正常,情感協調、意志健全、個性完整和適應良好,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最大潛能,以適應生活、學習、工作和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化的需要。”所以,心理健康不是指某種固定的狀態,而是富有彈性伸縮的一個相對狀態。
留守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接受教育、形成世界觀的關鍵時期,他們過早脫離了父母的關愛和教育,長期缺少父母的陪伴、關愛與引導,代養人的文化素質較低、教養方式不當、監管不力、兒童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學校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等,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和生命安全、心理需求等方面都面臨著困境。
二、保定市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原因及影響
通過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問卷內容有“跟隨誰一起生活”、“父母回家頻率”、“和父母聯系頻率”、“孩子的學習成績”、“是否喜歡學習”、“平時喜歡參加課外活動”、“解決矛盾的方式”等方面,發現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及影響如下:
(一)長期的家庭缺失。家庭結構上的不完整、情感溝通和親子互動的缺失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人格和心理的健全發展會帶來潛在的影響。抽樣調查顯示,近一半的兒童的自我意識處于低水平狀態。自我意識低的兒童在挫折情境中很容易采用自我否定性的評價方式。
(二)代管人的文化素養較低。通過問卷發現,有71%的留守兒童跟爺爺奶奶居住,有18%的留守兒童跟姥姥姥爺居住,只有極少部分跟隨叔叔阿姨居住,說明留守兒童的代管人是以隔代監管為主。代管人的文化素養較低,達不到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方面的需求,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普遍關注不夠,無暇顧及他們的情感變化,談心交心等交流很少,這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問題,如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
(三)學校教育重視不夠。根據調查顯示,學校在關愛留守兒童教育方面缺乏與社會聯席的主動性,大都是走過場,流于形式。教師大多忙于文化課的教學工作,對保護留守兒童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學習不重視。學校教育重視程度不夠,與監護人監管缺失之間出現了“真空”時段,事故就頻繁發生。特別是寒暑假期間,由于假期留守兒童居住分散,且以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的祖父母監護為主,再加上自身安全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差,極易發生意外傷害事故。
三、保定市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對策建議
如何進一步緩解保定市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在成長發展中,獲得必要的情感慰藉和及時的家教指導,已成為需要政府主導、社會各界齊參與的社會話題。隨著國家關于新型城鎮化、戶籍制度改革等相關規劃的出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化解路徑已初現端倪。
從家庭方面來說,父母要正確處理好外出打工與子女教育的關系。一是家長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二是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加強溝通,及時了解子女的發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才不致于使“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現盲區。三是加強與代管人聯系及親子間的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并通過各種方式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指導。
從學校方面來說,一是要建立留守兒童專門檔案,并及時更新。學校根據留守兒童的詳細檔案,對監護環境差的學生進行不定期家訪和定期輔導,使他們在心理上感到溫暖,學習上更加有積極性。二是學校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課程,設有專職心理輔導老師,對其進行親情教育補償,有利于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三是加強對與留守兒童監護人溝通聯系制度,幫助他們提高教育留守兒童的能力,以及提高與留守兒童之間互動能力。
從政府層面來說,一是加快新農村經濟建設進程,給農民提供在當地就業的機會,勞動力回流,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二是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目前已經出臺的《居住證暫行條例》為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保障。三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弱化與戶籍相聯系的城鄉隔離的就業、醫療、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壘,使進城務工的農民能夠將子女長期帶在身邊。
綜上所述,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既牽涉到教育方面,也關乎心理、社會、法律、經濟等方面。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同時也影響到他們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遠的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全和穩定。因此,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解決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會能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大家自發自覺的來關愛、幫助、支持留守兒童,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參考文獻:
[1]韓曉明,李雪平.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研究綜述[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
[2]徐愛東.家庭功能缺失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影響與對策[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9(11).
[3]張帆,劉琴,趙勇,孫敏紅,王宏.我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研究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