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贊美教師的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師節贊美老師的詩歌范文1《默默的蠟燭》
您沒有雄健的體魄
卻給我們撐起了一片無雨的天空
您沒有建筑師的雙手
卻給我們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石
您沒有藝術家的眼光
卻給我們建起了一座座雄偉的大廈
您那淵博的知識
讓我們感受文明與希望
您那高遠的胸懷
讓我們懂得寬容與忍讓
您那高尚的人格
深深影響著我們的心靈
感謝您老師
我們真誠的感謝您
您就像那一支默默的蠟燭
燃燒了自己卻照亮了別人
有您的光明的指引
我們不會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感謝老師,
是你們賜予我們知識。
假如你們是園丁,
我們就是那溫室里的花朵,
在您的澆灌下一點一點的成長。
假如您是蠟燭,
我們就是蠟燭旁無盡的黑暗,
是您照亮了我們,
幫助我們找到了通往光明的道路。
假如您是白云,
我們就是天空,
天空沒了白云就會失去光彩。
老師真的很感謝您,
謝謝您對我們的一點一滴,
這些您對我們的好,
我們都銘記在心。
您花費了一生的時間來教育我們,
您是無私的,
您把您的知識都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我們。
在那百花盛開的春天,
我愿化作明媚的陽光,
為您增添幾分光彩。
在那烈日炎炎的夏季,
我愿化作一把遮陽傘,
為您遮住那酷熱的陽光。
在那樹葉飄落的秋季,
我愿化作一件大衣,
為您取暖。
教師節贊美老師的詩歌范文3《老師,我想對你說》
老師,我想對你說:你的音容笑貌,你的舉手投足,時常展現在我的眼前;你的關心,愛護,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你的循循善誘,諄諄教導,至今銘記在我的心中;你和我們一起時的一切,都如同昨日歷歷在目。
老師,我想對你說:是你給了我學習的自信;是你給了我生活的勇氣,是你給了我發奮發圖強的動力,是你給了我奔向好前程的希望。
老師,我想對你說:你是我開啟智慧的敲門磚;你是我打開幸福之門的金鑰匙;你是我生活航程中的引路人;你是我奏響人生樂章的指揮者。
形容教師的成語
百世之師 世世代代的老師,指才德高尚而永遠可為人師表的人
減師半德 指只學到老師的一半水平
良師益友 能給人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
良師諍友 良:好;諍: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師,能夠直言相勸的朋友
冰寒于水 冰比水冷。比喻學生勝過老師。
教無常師 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師。
能者為師 會的人就當老師。即誰會就向誰學習。
青出于藍 青:靛青;藍:蓼藍之類可作染料的草。青是從藍草里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后人勝過前人。
師道尊嚴 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無師自通 沒有老師的傳授就能通曉。
研桑心計 研:計研,一名計然,春秋時越國范蠡的老師,善經商;桑:桑弘羊,漢武帝時的御史大夫,長于理財。形容善于經商致富。
一字之師 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后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老師宿儒 宿儒:原指長期鉆研儒家經典的人,泛指長期從事某種學問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輩最尊的老師和知識淵博的學者。亦作“老手宿儒”。
桃李之教 指老師的教誨。
誤人子弟 指誤導別人的孩子,亦用來譏諷不稱職的老師
學無常師 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即凡有點長處、學問的人都是老師。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出處】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6章:“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小林,老江何必派我來幫助你?” 【解釋】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示例】你們年輕人真是~【故事】北魏文人李謐學習很用功,在文學博士孔璠門下做學生,勤奮刻苦,虛心好學,提高很快。幾年后,
青過于藍 〖解釋〗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比喻學生勝過老師,或后人勝過前人。同“青出于藍”。
一字師 〖解釋〗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贊美老師的成語
教無常師 良師益友 能者為師 青出于藍 師道尊嚴
研桑心計 一字之師 尊師重道 春風化雨 嘔心瀝血
蠟炬成灰淚始干 循循善誘 誨人不倦 桃李滿天下
桃李滿門 先圣先師 良工心苦 門墻桃李 良師出高徒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生日禮贊》。同學們,我不是詩人,不能用漂亮的詩句謳(oū)歌我們的老師;我不是歌手,也不能用動聽的歌喉歌頌老師們崇高的職業。然而,我卻要由衷地向辛勤耕耘的老師們說一句:“老師,您辛苦了!”
記得剛進附小的時候,我認識了我們的班主任楊老師,她高高的個子,圓圓的臉上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笑起來顯得特別可親。那時,我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是楊老師一點一滴地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課堂上,楊老師用她的睿智,讓我心中滿載著無比充實的愉悅,激勵著我努力學習。訓練場上,楊老師用她的執著,讓我感受到了團結的力量,鼓舞著我的斗志。下課時,每當我看到楊老師疲憊的身影,我真想給她送去一絲溫馨,能讓她立刻精神百倍。訓練結束時,每當聽到楊老師嘶啞的嗓音,我真想給她送去一股清泉,能讓她立刻發出銀鈴般的聲音。正是在楊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才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只有一門學科是必須要教給孩子的,這門學科就是做人的天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不在于要他拿什么東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導孩子怎樣做人。”
各位老師、同學們,在我們附小,正是有無數像楊老師這樣為了教育事業而不辭辛勞、默默奉獻的老師們,才有一代代附小同學的茁壯成長,才有今天師大附小的繁榮昌盛。
今天,在母校七十周歲的生日之際,我要驕傲地向全世界大聲地說:“師大附小,我愛你!”
大家好!
秋風送爽,金桂飄香。我們迎來了自己的節日————第22個教師節。22個今天,鮮花讓早晨的陽光更燦爛;22個今天,獎章映紅了潔白的衣衫。在這幸福而又溫馨的時刻,我代表師專二附小的全體師生,向在坐的孜孜不倦地耕耘在教育沃土上的老師們,道一聲:老師,節日快樂!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孩子,生命因你而精彩》。
童心世界是一弘清泉,雖然沒有濃郁的芬芳與香甜,但卻請純,透明而晶瑩;童心世界是一首牧歌,雖然譜寫的音符簡單又簡單,但卻雋永,溫馨而深情;
六年前,帶著對這片凈土的向往與渴望,帶著我兒時的夢想,我迫不及待地投身于這個多彩的世界;六年來,為實現理想,我不懈努力,漸行漸深,感觸更深:孩子,我的生命因你而精彩!
講臺雖小,卻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舞臺!每天簡單重復的工作或許使我們忽視了身邊的小事,忙忙碌碌間錯失了許多生動。作為老師,我們要用溫柔和細膩呵護那每一顆幼小的心靈。一次小考試,王偉同學抄襲被我看個正著,當時我什么也沒說。下課后把她叫到走廊,她紅著臉,低著頭,緊張地等待著一場暴風雨的到來。我說:"這是個小問題,老師上學時也有過這樣的錯誤,相信你,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她抬起頭,驚訝的眼神分明充滿了感動,她控制住盈眶的淚水,重重的點了點頭。后來她在一次題為《對我影響最大的人》的習作中寫到:"就是這次認錯,在我的心中擱下了這位年輕老師的位置。"這句話深深地震撼了我!是學生的愛,讓我收獲了事業上的成就感;是學生的愛,讓我收獲了心理上的滿足感;是學生的愛,讓我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富有朝氣。
孩子是花朵,我要作辛勤的園丁默默耕耘;孩子是幼苗,我要將心血和汗水化作春雨細細滋潤;孩子是太陽,我就要做托起太陽的人。
至此
敬禮
一、學會“關注”學生
美國的一位教育專家曾做了一項實驗:她把兩小束一樣的常春藤分別栽在兩個相同的花盆里,給兩束常春藤相同的陽光、相同的水,但保持不同的注意力。她把一束常春藤放在廚房里的柜臺上,讓它遠離師生的注意,而另一束放在大教室的壁爐架上,然后對她的學生說:“在今后的每一天,我們都將告訴它我們多么愛它,它是多么的美麗,我們將用我們的善意和關懷來滋潤這束常春藤。”
四個星期后,實驗的結果令老師和孩子們都大吃一驚。廚房里的那束常春藤長得又長又細,病蔫蔫的,一點都不精神,但是大教室里的那束則完全不同,它在歌聲和語言的滋潤下,長得很旺盛,葉子黑油油的,汁多而肥美,比原來大了三倍之多。每當聽到孩子們的歌聲和說話聲,它仿佛就能感覺到孩子們的關懷,葉子就興致勃勃地搖曳起來。
為了把這項實驗更推進一步,同時也為了使孩子們不再為廚房里的那束常春藤流淚,這位專家把廚房里的那束常春藤也搬到了大教室,和壁爐架上的那束放在一起,不過是放在壁爐架的那一頭。不到三個星期,第二束常春藤就趕上了第一束,到第四個星期時,它們就分不出彼此了。
實驗的結果也同樣讓我們感到意外。在同等條件下,不同的關注竟引起如此大的差異。連常春藤的成長都渴望善意的關懷,更何況成長中的孩子?
在哈佛大學350周年校慶上,有人問校長,哈佛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長回答說,最值得自豪的不是培養了6位總統和3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是給以每位學生充分選擇的機會和發展空間,讓每塊金子都閃閃發光。
剛剛畢業就參加工作,而且是受人無比尊重、羨慕的教育行業,這讓我感到特興奮。但不是因為教育行業的待遇,更非能夠受到人們發自內心的尊重,而是我的喜愛、熱忱讓我如此。當我幾次進出課堂,發現每一個班級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幾名學生沉默寡言,不少的老師、同學甚至于班主任也只當他們不存在,他們特殊嗎,在剛剛升入平行班時,就是如此嗎?不!也許是他們的某些方面沒有獲得大家的認同,也許是自己的才華、智慧沒有表現的機會。因此,周圍的人或多或少迷失了自我,完全忘記了他們的存在。面對這一切,我的內心深處受到無比的震撼,我年輕,因此我完全理解這些被漠視學生的心態――他們不希望如此,發自心底的不情愿!從驚悸、困惑中清醒的我逐漸冷靜下來,我想改變他們,也應該改變他們!從那一刻起,只要環境、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都會抓住所有的時間、機會與他們進行適度的溝通,探討人生、學習、生活……時間在無情地流淌,但他們各方面的進步卻讓人難以想象,用飛躍來形容也不為過。
我相信,“關注”中的“生命”,一定會不斷地茁壯成長。
“關注”一詞從字面上簡單理解,就是對某人或某事的關心重視。而從上面的事例來看,“關注”并不難做到,但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它的內涵,卻需要用心去體味。只有你用自己誠摯、熱忱的心靈去探索孩子的內心,才能進入他們的世界,才能獲得他們的欣賞。
二、學會“贊美”學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人類本性中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贊美’、‘欽佩’、‘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贊美,是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愿望。心理和生理還處在發展階段的學生更是如此。讓我們換一個視角來關注孩子:先放過學生的缺點,轉而關注他們的優點。我們發現,學生會更加努力,為了證明他們是優秀的,也為了不辜負老師的信任。贊美使人溫馨和感激,能讓人產生一種向上的力量,學生需要這種善意與美好的表達。莎士比亞說得很好,“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我們的孩子是新生的花朵和樹苗,他們渴望“陽光”。贊美的陽光撒入孩子的心田,就能催生出真善美、激發出他們的潛能。
三、學會“尊重”學生
在我們發自內心深處尊重學生的同時,也會獲得學生無比的尊重。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中曾語重心長地說過,如果你想使學生愿意好好學習,那你就要愛護、培植和發展他們身上的自豪感。不要讓他們感受到一種沒有出路的憂傷,感受到自己低人一等。誠然,如此淺顯的道理任何人都再明白不過,但要想真正做到心無雜念、對待每一位學生都能一視同仁,卻又不是那么簡單、容易的!從1999年畢業至今,我已經帶過4屆畢業班。在這4年中,我自身和學生雙方面都獲得了莫大的收獲每每讓我回憶到自己作為學生時的往事,那段時光的確讓人無限留戀、悵惘。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生經歷,而那一段光陰對我們一生的影響是難以用筆墨來形容的。在那段時光內,他們有著自己獨立的空間、獨特的氣質,有著不為外人所知的秘密。但無論他們多么復雜,也有著需要被人尊重的權利和強烈的被尊重的意識,他們只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才能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一切,才能有勇氣面對漫長、布滿荊棘、坎坷、競爭且充滿情趣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