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數字貿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作為傳統媒介中的“元老”,報紙產業在數字時代的發展也備受關注。本文試圖通過對數字時代國際文化貿易市場的發展情況進行簡單概括,并重點對傳統報業的數字化轉型和盈利模式等內容進行分析,從而對傳統報業在數字時代的發展提出相關建議措施。
關鍵詞:數字時代 數字時代 數字化轉型 收費模式
一、 研究背景
(一) 數字時代的含義
所謂數字化,就是把模擬信息轉換成計算機能讀取的由0和1組成的信息。在數字格式中,音頻、視頻和文本信息能混合在一起并融為一體。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尼葛洛龐帝曾在《數字化生存》中說:要了解“數字化生存”的價值和影響,最好的辦法就是思考“比特”和“原子”的差異。信息時代是原子和比存的時代。
(二)數字時代的國際文化貿易概況
數字時代下的國際文化貿易有著顯著特點:文化生產和貿易主體的泛化;文化產品表現形式多樣化與品牌聚合功能同時加強;渠道和物流成本降低,但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要求逐步增強;各形式的貿易壁壘功能逐步減弱。隨著這些特點,國際文化貿易在數字時代也發生了新變化,首先貿易方式發生改變,出現了EDI(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貨幣,支付方式也出現在線和非在線付費相結合;其次,產生多種國際貿易效應,如貿易擴大效應、替代效應和條件效應;再次,營銷模式改變,出現了網絡互動式、整合式、定制式營銷。
二、 傳統報業的數字化轉型及盈利模式轉變――以《紐約時報》為例
(一) 概述
從當前發展趨勢看,任何一家傳統媒體要提高社會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就必須確立新的發展理念,利用數字技術建設更多更好的互動平臺來吸附受眾感興趣的各類信息,而不僅僅是做傳統意義上的“平面新聞”。1對于報紙而言,其數字化轉型的主要形式是創建網絡電子版,并不斷拓展多種服務終端,力求為受眾提供多種形式的新聞服務。
(二) 理論基礎
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可以運用其中。其國際競爭優勢模型,包括四種本國的決定因素和兩種外部力量。四種本國的決定因素包括要素條件,需求條件,相關及支持產業,公司的戰略、組織以及競爭。兩種外部力量是隨機事件和政府。
對于內部因素,傳統報業數字化轉型的各種要素已基本具備,受眾對于數字報紙也有需求,相關數字技術產業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傳統報業也已經受到了新媒體的挑戰。對于外部力量,國家和政府也在采取措施應對數字時代對傳統媒體的影響。
(三)《紐約時報》在數字時代的發展軌跡
1、數字化轉型過程
《紐約時報》自1996年1月,就成立了自己的網站,為讀者提供在線閱讀。
1999年,時報網絡版從編輯部分立,建立了獨立的管理層和采編隊伍,并在創辦當年就已開始盈利。
2002年9月,其網站日獨立IP訪問量超過日報平日發行量。
2005年2月,通過一系列的收購行為試圖將網站打造成為名符其實的消費者綜合信息服務的網絡平臺。
2008年,《紐約時報》公司把發展網絡業務放在“絕對優先”的地位。
2010年,《紐約時報》網站每個月平均有1990萬美國訪問者。
2、收費模式的探索
《紐約時報》網站最初采取對國內用戶免費、對國外用戶收費的策略。2但這一舉措并未成功,一年半后網站就宣布內容全部免費。
2005年,網站啟動了Times Select的訂閱收費服務。這項服務為集團每年帶來1000萬美元的收益,但同樣遭遇到了流量減少和遭受知識界批評的壓力,后又重新免費開放。
2007年8月8日,改為全面免費。
2011年3月28日,《紐約時報》網站開始收費,但此次收費標準和不收費范圍要復雜很多。
通過對《紐約時報》數字化轉型過程及其盈利模式的探索,對比我國目前報紙數字化轉型過程,可以看出我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網絡版照搬紙質版、盈利模式不清晰、電子終端能否為受眾所接受具有不確定性、缺乏“走出去”的途徑。
三、中國報業的數字化國際貿易發展建議
在“三網融合”背景下,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一步發展,報業在經歷數字化轉型后,“走出國門、打開國際市場”成為不二的選擇。本文擬以波特“鉆石模型”理論作為基礎,從國家和報業自身方面,對中國報業的數字化國際貿易提出建議。
(一)國家
1、 提供寬松的政策環境和有力的技術支持
國家應該為傳統報媒的數字化轉型和國際貿易提供寬松的政策環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技術部門應不斷發展數字技術,以便給傳統報媒的升級換代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如開發多種新型新聞信息閱讀器、對Android、iphone等移動終端進行本土化改造等。
2、 充分利用我國的勞動力資源
不僅是報媒,所有媒介行業都應該充分利用我國眾多勞動力資源進行數字技術的培訓,爭取使媒介的數字化轉型成本降到最低,這樣,我國才有可能以低成本的新聞產品和服務打開國門,進行國際貿易的擴張,增強在國際傳媒市場上的競爭力。
3、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
我們可以借鑒《紐約時報》的做法,實行免費和收費相結合的方法:努力制作出高質量、通過其他渠道無法獲得的新聞作品,這些優質新聞產品可以實行付費閱讀,并且根據閱讀權限和數量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收費標準;對于一般新聞產品,可采取免費方法,最大限度地吸引受眾,通過增加點擊量來盈利。對于國內和國外受眾,也要根據國情和受眾習慣的不同,設置不同的收費標準。
(二) 報媒自身
1、明確形勢、準確定位、轉變觀念
當下,各種形式的媒體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用戶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完善、文化產品“走出去”步伐的不斷加快,報紙數字版面對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走出國門、獲得盈利的步伐越來越近,形勢愈加逼人。
在此形勢下,我國的報紙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要力爭實現理性定位。目前,我國大多數傳統媒體網站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新聞網站。這種定位對報業數字化業務構成了巨大的限制,難以分享網絡市場的更多份額。因此,我國報紙要把自己定位于一個提供新聞服務的數字化多媒體,了解數字時代受眾的實際需求,從其行為習慣出發,連通每個受眾的接口,滲透到他們的數字生活中。
3、重視品牌擴散,擴大影響力
一些傳統紙媒在數字化轉型后,由于沒有注重品牌的進一步擴散,結果流失了原有受眾,也很難吸引新的受眾,從而降低其品牌價值。因此,報紙數字化轉型之后,一方面要展開貼切到位的宣傳工作,一方面要提升內容和服務質量,利用社會化媒體提升知曉度,擴大知名度,增加美譽度。
4、發行多語版,開拓國際市場
我國一些報紙在數字化轉型之后,仍然是以中文版為主,這阻礙了數字版走向國際拓展影響力、增加盈利的步伐。因此,我國報媒應該不斷吸納外語人才,在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上,發行多語種版,真正使自己走出國門,擴大影響力,獲得更多的海外收入。
數字時代已經到來,作為歷史最悠久的媒介形式之一,報紙媒體如何轉型并在國內國際市場進行盈利,這是媒體人關心的問題;同時,報媒在數字化時代的生存規則也可以為其他媒介形式所借鑒,從而使我國的媒體在數字化時代能夠有大的作為,生產出更多具有社會和經濟價值的媒介產品,逐步走向國際市場,增加我國的國際文化貿易份額,擴大我國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王斌,劉林青. 數字化時代傳統報業的新媒體觀[J].中國地市報人,2011年08期.
[2] 申玲玲. 數字《紐約時報》對我國媒體網站的啟示[J].東南傳播,2011年09期.
[3] 勞倫斯.萊斯格. 免費文化[M].中信出版社,2009:137.
主人于幾個月前將我買下,她十分喜歡我,經常和我玩,給我買的貓糧永遠是市面上最貴的,我的小窩也廢了她不少心思——雖然我從來都是在女主人的床上玩耍嬉戲……
每天的生活都是這樣子的:起床——吃飯——和主人一起玩——吃飯——睡覺。日復一日,雖然無聊,但小日子過得還算可以,比起門外那些可憐野貓們,那可是滋味多了!
那天,我也記不清是哪一天了,主人帶著我去了郊外游玩,把我放進了車子里,我暈車,但是我更好奇,主人要帶我去哪里呢?在我的記憶中,我記得主人很少出門,就算出門也不帶上我。
車停了,主人抱我下車,自己在弄著什么,把一個東西放到了一個架子上,那東西閃著紅光,有時白光一閃,很是刺眼。主人把那東西對準了我,我很害怕那光,想躲。主人過來抱住了我,撫摸著我,我不寧的情緒散盡了。
悲慘的事情終于降臨到了我的頭上。當時,女主人的眼中露出了兇光,潛意識告訴我必須快跑。我本能地一縮,但終究沒能逃過一劫,女主人的高跟鞋狠狠地踩進了我的嘴巴和眼睛,在我一聲凄慘的 “喵——”中,鞋跟從我的后腦穿了出來……
動物界的朋友們,我由衷地告訴你們,人類是善變的、不可信任的。幾十萬年前,他們曾與我們和諧相處。但好景不長,約千年以前,他們就開始肆意屠殺動物。他們自封為“高等動物”,我們都是他們眼中的“低等動物”。他們野蠻地占領地球,破壞生態環境。昔日的美景早已不復存在,城市取代了茂密的森林,廢氣取代了清新的空氣……試問,此刻多少我們的同類在人類的野蠻統治下滅絕?此刻又有多少動物正被人類殺害?我們曾無數次相信過人類,無數次勸告過人類,但結果呢?正如你們所見,我就是一個實例。
【關鍵詞】融資約束;企業;貿易行為
一、引言
融資約束盡管是公司金融領域里一個熱門的研究課題。在當期階段,越來越多的學者跳出了從公司金融的角度去研究融資約束,使得現在關于融資約束的文獻浩如煙海。關于融資約束的研究大致分為以下兩類:把融資約束當被解釋變量,考察什么因素會影響企業或者一個經濟體的融資約束;把融資約束當做解釋變量,考察融資約束會影響企業或者一個經濟體的哪些方面,即研究融資約束的杠桿屬性和比價屬性。本文余下部分主要分別對融資約束的相關研究以及融資約束對企業貿易影響的研究進行評述。
二、融資約束與企業貿易的相關研究
1.融資約束的定義
根據Fazzari et al. (1988)的定義,融資約束只是由于市場不完備而導致企業外源融資成本過高,并因此使得企業投資無法到達最優水平的情況。Bernake和Gertler(1989)以及Gertler認為問題也會在不完備的資本市場中推高企業的外源融資成本,使得企業遭遇融資約束。戰明華、王曉軍和應城煒(2013)認為,金融市場普遍的信息不對稱使得信貸配給成為了信貸市場的常態均衡,同時也使得證券市場和票據市場等融資出現供給不足,讓企業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外部融資約束。才國偉和劉建雄(2014)認為,金融發展的滯后,居民無法通過金融市場為教育投資進行融資,使得個人遭遇了融資約束。Maria Bas、Antoine Berthou和Dario Fauceglia都認為企業的生產率不足導致企業沒有足夠的內源資金為特定的固定成本融資,使得企業遭遇了融資約束。
2.融資約束的刻畫
(1)基于內源融資視角的融資約束
對于企業遭遇的內源融資約束,現在的學者大致使用了以下指標來刻畫:企業的利潤(李志遠和余淼杰2013)、現金流(Minjia Chen、Alessandra Guariglia2010,韓劍、王靜2012,孫靈燕、李榮林2013)、自有資金的依賴度(許志偉、薛鶴翔、羅大慶2010)、投資-現金流敏感(Stephen Bond、Costas Meghir1994,郭麗虹、馬文杰2009,羅長遠、陳琳2011,屈文洲、謝雅路、葉玉妹2011,戰明華、王曉軍、應誠煒2013,Vlad Manole、Mariana Spatareanu 2009)、現金-現金流敏感性(張純、呂偉2007,于蔚、汪淼軍、金祥榮2012)等。具體而言,企業的利潤以及現金流可以緩解企業遭遇的內源融資約束。如果企業對自有資金依賴度過高,那么企業會遭受不同程度的內源融資約束問題。投資/現金持有-現金敏感性分析間接判斷了企業內源融資約束情況。使用這種分析范式的學者認為,如果現金流比例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則企業就遭受到了內源融資約束。并且該系數的絕對大小可以用來比較企業遭遇內源融資約束的嚴重程度。
(2)基于外源融資的視角
相對于內源融資約束的刻畫,外源融資的刻畫就更多元化一些。具體的指標如下:利息支出(李志遠、余淼杰2013,孫靈燕、李榮林2011)、、銀行貸款(邵敏、包群2013,韓劍、王靜2012)無形資產占比(Jerome Hericourt、Sandra Poncet 2013)、研發支出與銷售收入的占比(Jerome Hericourt、Sandra Poncet2013)、外源融資依賴性即資本支出源于非經營性現金流的占比(Jerome Hericourt、Sandra Poncet 2013,Kalina Manova 2012)、有形資產占比(Kalina Manova 2012)、應付賬款(韓劍、王靜2012)、應收賬款(于紅霞、龔六堂2011)以及實際利率(才國偉、劉劍雄2014)等。具體來看,利息支出越多,無形資產占比越低,有形資本占比越高,研發支出與銷售收入的占比越低,應收賬款越少,外源融資依賴性較低,銀行貸款可以獲得且數額較多,應付賬款越多以及面臨的實際利率較低的企業,在控制了企業其他一些因素后,遭遇的外源融資約束相對較弱。
3.融資約束對企業貿易的影響
很多學者都對固定成本對貿易的影響進行了相關的理論推導。根據李志遠、余淼杰(2013),Dario Fauceglia(2015)等分析,若企業遭遇到融資約束,那么企業只能抵押自身部分的營業利潤進行融資。部分學者認為,企業融資約束的緩和可以促進企業的出口貿易。持這種觀點的學者有于紅霞、龔六堂 (2011),陽佳余(2012),Kalina Manova(2009),孫靈燕與李榮林(2011),Jerome Hericourt和Sandra Poncet(2013),李志遠和余淼杰(2013),Dario Fauceglia(2015)等。一方面,他們認為企業融資約束的緩解可以提高企業的出口傾向;另一方面,企業融資約束的緩和也可以提高企業的出口額。Kalina Manova(2009)的研究細化了融資約束對出口貿易的影響。她認為企業融資約束的緩解,企業更容易通過“自我篩選”參加全球出口貿易。
三、總結與未來研究展望
總的看來,融資約束的研究早就脫離了公司金融的范疇。融資余額的影響不僅局限在微觀層面,它也通過不同的渠道對宏觀經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融資約束來自微觀企業,但也受到宏觀經濟政策和制度的制約。但縱觀現存文獻,學者們并沒有對融資約束形成一個統一、全面的認識。筆者認為,融資約束后續的研究首要認為是形成一個統一觀點,在此基礎上去探究融資約束的比價屬性和杠桿屬性,去研究融資約束與微觀金融與宏觀經濟的相互影響機制,形成一個嚴密的邏輯分析框架與分析體系。
參考文獻:
[1] 張杰,蘆哲.融資約束,融資渠道與企業R&D投入[J].世界經濟,2012(10).
[2] 于紅霞,龔六堂.出口固定成本融資約束與企業出口行為[J].經濟研究,2011(4).
[3] 孫靈燕,李榮林.融資約束限制中國企業出口參與嗎?[J].經濟學(季刊),2011(1).
[4] Maria Bas、Antoine Berthou, “Financial reforms and foreign technology upgrading: firm level evidence from India”, CEPII, [J], August 5,2011.
[5] Maria Bas、Antoine Berthou, “Acess to finance and foreign technology upgrading: Firm level evidence from India”, CEPII,[J],August 25,2010.
中國是世界藝術品拍賣之龍頭
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騰飛,人們對投資和收藏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隨即出現了一次爆發式增長。自1992年,中國第一次開啟了藝術品拍賣之門,2010年中國就成為了世界藝術品拍賣之龍頭,自此以后連續三年保持這一領銜地位。2012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規模達到了50億6千9百萬美元,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1.3%,這一數據幾乎等于法國十年拍賣收入的總和,超過排名第二的美國市場(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7%)達17億2千3百萬美元,超過排名第三的英國市場(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8%)達29億美元。
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蓬勃發展與近兩年藝術品投資觀念的延伸以及藝術品金融服務的異軍突起不無關系,此外,網絡拍賣和電話拍賣方式的交易方式、文交所的綜合服務平臺也為中國藝術品拍賣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跨境藝術品拍賣的制約
經過百年動蕩,以及近幾十年來藝術品收藏的高峰,世界上有價值的藝術品早已經成為私人收藏,所以越來越多的收藏者已經走出國門,在海外藝術品市場大顯身手。根據對拍賣公司的調研得知,根據以往的成交記錄來看,中國藝術品的買家結構大致為40%來自于歐洲,10%來自于美國,50%來自于中國。而中國藏家到境外購買藝術品的比例也在大幅度增加,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中,買家隊伍竟有一半是中國人,而他們購買了大約占拍賣總額的30%。可見,對藝術品拍賣的需求是國際性的,但是,藝術品的跨境拍賣,會產生巨額貿易成本和極大的法律和政策風險。
首先,中國藝術品跨境拍賣的成本主要來源于關稅。藝術品的特點是需要使用分類定價原則,需要進行評估和鑒定,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品,需要采用一種關稅;當代藝術品,要采用另外一種關稅。但是,我國現在對藝術品依然采用固定稅費。在2012年,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的《關于2012年關稅事實方案的通知》,決定自2012年起將三類藝術品進口關稅稅率降低一半,調至6%,并征收17%的增值稅。但是,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新西蘭、韓國、白俄羅斯等國以及中國香港、臺灣地區的藝術品進口關稅都為0。可見,中國藝術品拍賣在現行的關稅稅費下參與國際競爭是根本不可能的。
其次,中國對藝術品實施較為嚴格的出境限制,對從事藝術品拍賣的企業也有嚴格限制,例如,外資拍賣行在中國境內不能涉足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和古董、瓷雜這三大類別,只能參與到市場規模較小的當代藝術和奢侈品類別,這就造成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國際化程度較低。此外,中國人可以不受限制地從海外購回文物,但是,自購入一年半以后就不準再販售境外。這些監管措施能有力地保護國家文化遺產,防止中國文物流失。但是,由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際上并沒有對文物的概念做出明確的界定,而是采取舉例的方式,造成了對于藝術品與文物的區分不明晰,在一定程度上,對藝術品拍賣產生了抑制的作用。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助推藝術品拍賣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掛牌,該區域以推進外資享受國民待遇,率先建立符合國際化和法治化要求的跨境投資和貿易規則體系為原則,在區域內對文化服務領域進一步放開。這意味著對于境外藝術品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進行展示和拍賣將簡化手續、降低成本。在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商品免關稅流動,只要中標者不將中標的藝術品帶入自由貿易區之外,中標者就無需繳稅。對于那些專業藝術品投資者來說,所有交易均可在自由貿易區完成,而買賣雙方都無需繳稅。通過這樣的方式,減低了跨境藝術品拍賣可能存在的高額貿易成本,為國內外藝術品拍賣企業和競拍者提供了更加自由的交易環境。此外,自由貿易試驗區允許外資享受國民待遇,國際拍賣業一些大的信息服務機構與投資機構入駐中國藝術品市場,并輔之以金融支持,這必將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國際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這樣,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才有可能與國際接軌。
可見,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背景下,利用好自貿區的便利環境,發揮上海世界級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獨特優勢,未來類似國際藝術品拍賣這樣的高端文化業態也可以在自貿區內蓬勃發展。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助推藝術品拍賣的具體措施
1、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放開外資限制
允許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設立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的藝術品拍賣企業和咨詢公司,引進國際化經營模式,加強藝術品拍賣企業間的競爭,促進市場多元化發展。
2、建立、健全藝術品拍賣監督法規
在引入外資拍賣企業的同時,對這些企業進行多渠道監管,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引導自由試驗區藝術品拍賣以當現代藝術、珠寶、手表等奢侈品為主的差異化發展方向。實現政府部門的監管信息共享,,加強對這些機構的監管,將日常監管、規范核查、調查研究和指導服務結合,實行動態監管和全過程監督。
3、完善公共交易平臺,提升服務質量
充分發揮外高橋交易平臺優勢,不斷完善服務和管理功能,提升數據交互能力,將行業統計、數據分析、主管部門的年檢督查等功能融入平臺管理,同時,滿足工商、法院、海關、公安等部門通過網絡平臺開展有關管理工作的需求,進一步提高拍賣服務質量和工作水平,不斷完善服務和管理功能。
很久很久以前,貓和老鼠本是一對很好的朋友。他們互相幫助,只要一個有困難,他們倆就會一起想辦法解決。后來經過了一系列的事情,產生了矛盾,引起了爭吵,就讓他們倆分開了,從此就變成了冤家、仇人。以后貓見到老鼠就會猛撲過去追,老鼠一見到貓,撒腿就會跑。他們誰也不肯原諒誰。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有一年的秋天,外面秋高氣爽、落葉紛飛、紅葉滿山。老鼠和貓準備一起去外面渡假,看風景。所以他們商量著一起做了許多油餅,要帶到路上去吃。倆人忙了一天,油餅總算做好了,說好先放在老鼠家。第二天,貓說要去釣兩條魚,烤好了也拿到路上吃。貓走了后,老鼠在家轉了轉,滿屋子都飄著油餅香味,嘴就有點饞了。于是老鼠就偷偷地把油餅拿出來吃。這下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了,不知不覺就吃了一大半,一大堆油餅就只剩下一小部分了。貓釣魚馬上就要回來了,老鼠怕貓知道了會怪自己偷吃,所以干脆就把剩下的油餅給倒掉了,然后推說是給小偷偷了。
貓拎著兩條魚回來了。他發現那一大堆油餅不見了,就問老鼠,那些油餅哪去了?老鼠因為很緊張,就結結巴巴地說:“我……我剛才出去了一下,回……回來就……就不見這油餅了。”貓就有點奇怪地說:“那會是誰給偷了嗎?”老鼠馬上接上話說:“估……估計是哈……哈……哈巴狗偷……偷走了吧。”貓覺得奇怪,哈巴狗這么久都沒來這里了,不可能會來偷油餅呀,這里面一定有問題。再說這老鼠說話變得結結巴巴的,心里一定有鬼。這時,貓看見老鼠身上油光光的,胡須上也沾了許多的油餅渣,貓就知道了肯定是老鼠偷吃油餅了,就狠狠地說:“你這騙子,不僅偷吃了油餅,還來騙我,簡直是錯上加錯。”說完,就猛撲過去,準備教訓教訓這貪吃的老鼠。老鼠一見貓的這個架式,嚇得面如土色,趕緊拔腿就跑,哧溜一下鉆到地洞里去了,不管貓怎么叫喚,就是不出來,氣得貓直吹胡子瞪眼睛。
從此以后,貓一見到老鼠就會猛撲過去追,老鼠一見到貓,撒腿就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