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合歡樹史鐵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我倏地想到,這三句話用來形容史鐵生最合適不過了。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史鐵生一生多舛,最狂妄的年齡不幸雙腿癱瘓,后來又患尿毒癥,只能靠透析來維持生命,這對史鐵生來說無疑是精神上最大的打擊。
“我倒沒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這是他在《合歡樹》中干脆的表態。
“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窗外天上北歸的雁群,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此時的史鐵生已陷入人生的低谷,消極度日,萎靡不振,他所表現的性格突出了他內心的起伏、掙扎和纏繞扭曲的矛盾。我們沒有理由去否定他的做法,任何人都有享受對逆境與痛苦發泄的權利,只不過發泄的方式由各人的性情決定。史鐵生在逆境中時浮時沉,他被鍍上多舛的印記,注定此生無路可退,命運之神硬拽著他走向迷茫,他手無縛雞之力,但他的腦子卻是清醒的。他不會任命運擺布,他固執、倔強,他偏要逆流而上。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是他對生命的初步認識。好個真真性情,好個英雄氣概,因為真,所以美。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這是史鐵生認識人生的第二境界。
《合歡樹》中有這么一句話:“我一心只想著寫小說,仿佛那東西能把殘疾人救出困境”他寫小說并非心血來潮,一個陷入極端痛苦的人怎么會對這種東西鐘情呢?這是史鐵生背后默默支持他的母親給他的動力。母親在他最絕望的時候給了他最真切的愛,她深知,一個生理受傷的人只能靠藥物來治療,而一個人的心靈受重創,必須及時用愛治療。為此,她付出太多太多,星星白發,積勞成疾,終撒手人寰。史鐵生后來明白了他母親的良苦用心,充滿感激和內疚。他卻明智,沒有活在悲傷的陰影中,而是驚人地拋出“悲傷也成了享受”這樣耐人尋味的哲語。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史鐵生完成了思想的一大轉變。笑對生死,是史鐵生的大徹大悟。
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有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么種的。”
這不正是史鐵生真實的寫照嗎?一生坎坷,一朝懷念,母子情深,睹物思情。他也只好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感嘆了,但他在遭受一次次命運的折磨后,已經成熟了不少。他對母親的思念,是最真的情;他對母親的愛,是最真的愛,而這種愛也升華為對生命的敬重,對自然的熱愛,他懂母親的心,要好好活,活出愛,活出生命的價值!
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生命返璞歸真的那一刻,也是史鐵生笑得最燦爛的時候。命運就在他手中,現在是他掌控命運,而不是命運主宰他了。他活得很瀟灑。
“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雖然在我們平時的閱讀中時常見到,但是其中一些細節還需要大家認真體會,用心把握:
首先,我們應該理解以小見大的“小”的含義。以小見大的“小”內涵比較廣泛,我們大體可以從三個角度進行把握。
1.可以是具體而平凡的人、事、物、景(如《合歡樹》這篇文章中的“合歡樹”和“我”的母親)
2.可以是一處細節(如《吻火》中吻火的動作細節),或某個局部(如《都江堰》一文作者善于從有限的景物和事件中挖掘出深廣的歷史積淀、文化內涵,即通過對景物和事件的速寫式描繪,表達作者對社會、歷史、文化、人生乃至宇宙的獨特思考)。
3.可以是某一獨特的表現角度(如《故都的秋》《動人的北平》采用的平民化視角)。
所謂“大”就是通過這些小的題材、細節和獨特的角度表現偉大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或重大的意義。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掌握生字詞,把握重音和停連。
2.根據文中的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沉的關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能正確朗讀課文,掌握生字詞,把握重音和停連。
教學難點 根據文中的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沉的關愛。
教學方法
朗讀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情感導入
有這樣一位兒子,在他二十一歲正值風華正茂之時,卻不幸患病,導致雙腿癱瘓。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這樣一位母親,雖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他重新點燃生活的信心??删驮诒焙5臓€漫開放的時候,母親卻帶著無限的牽掛永遠地離開了,而這個特別的秋天,也成了兒子永生的懷念。
多媒體展示補充:
1. 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的殘廢了雙腿。
2.兩條腿癱瘓后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史鐵生雙腿癱瘓后的境況,讓學生能理解文章史鐵生脾氣暴躁的原因)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注意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調,并思考完成這樣兩個任務:
1. 請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雙腿癱瘓后,脾氣暴怒無常的史鐵生,在母親的安慰、鼓勵下走出困境。
(多找幾個學生回答,不斷補充、修正,直至得到較好的句子。這個過程教會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的方法和技巧。)
2.課文幾次寫到看花?母親有沒有看到花?
課文三次寫到看花,前兩次是母親請求他去,最后一次是妹妹推著他去北??础D赣H到最后也沒去看成。這成了史鐵生心中永遠的痛。
(訓練學生跳讀,尋找目標信息的能力。)
三、研讀品味 體會感情
找出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沉無私的關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明確:
1. 望著天上北歸的雁群,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
動作描寫。“砸”、“摔”兩個動作寫出了史鐵生的痛苦與絕望;
2. 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
動作描寫?!扒那摹背鋈ナ菫榱俗尅拔摇北M情發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復平靜和理智,也突出了母親的謹慎小心,說明母親怕讓兒子痛苦,讓兒子傷心;“偷偷”表現了母親不放心“我”,關注著“我”,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細心。
3.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動作、語言描寫?!皳洹?、“抓”兩個動作,說明母親非常在意“我”的內心感受,害怕兒子禁不住打擊,失去生活的勇氣;“忍”寫出了母親盡管十分悲痛,卻抑制悲傷鼓勵、安慰兒子的痛苦心情。母親說“好好兒活”,帶著幾分無奈,幾分頑強,母親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許不長了,卻仍在不屈地與病魔抗爭,不希望看到身懷病痛的兒子失去與病魔抗爭的信心,推動生活下去的勇氣。
4.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情描寫?!般俱病卑凳境瞿赣H在病魔的折磨下身體已經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親既盼望兒子早日擺脫陰影,又怕自己支撐不到那一天的復雜心理。
5.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
語言描寫。表現母親要“我”對生活永遠充滿信心,充滿美好的回憶;說明了“我”答應去看使母親心中十分快樂,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之深。
6.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 明確:心理描寫。怕“我”想到自己癱瘓,寫出了母親的小心謹慎,表現出母親的細心。
(此部分是本課的重點,應細細品味)
四、課堂小結:濃濃母愛 心靈升華
多媒體展示資料:
更讓他痛心的是,母親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當他發現母親病重時,母親卻永遠的離開了他。他曾經在《我與地壇》中說:那時的我,作為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著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個,卻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
(設計意圖:史鐵生后來在他的作品中多次提到對母親的愧疚,后悔癱瘓后對母親所做的不理智行為,結合課文開頭“預習”中反思的話題,引導學生感受父母的愛,去關愛回報父母。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成長。)
五、布置作業
讀史鐵生的《合歡樹》和《我與地壇》
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史鐵生母親
(懷念) (用心)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生動教學情境
多媒體具有聲音、圖像、動畫可以交互操作等特點,加上計算機互聯網這個無限豐富的教學資源寶藏,讓語文教學的情境創設如虎添翼,更加具備強大的優勢和獨特的教學效果。筆者經常利用情境畫面展示和背景音樂播放來創設教學情境,效果十分理想。
例如,教師在進行《窗》一文的教學時,用多媒體課件制作了幾個活動場景的漫畫畫面:“近窗人”畫面和“遠窗人”畫面等。學生一看到這些畫面,就能清楚地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通過對畫面的觀察,人物形象就會通過視覺傳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非常有利于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與分析。再如在進行《春江花月夜》這首千古名篇的教學時,可以將《春江花月夜》曲子作為背景音樂,同時播放相關的視頻畫面,利用詩配畫的形式,讓學生在視頻中看到花好月圓的良辰美景:在皎潔的月光下,大海茫茫,銀光閃閃。同時,把學生帶人一個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中,讓學生在情境交融的氛圍中體驗詩歌的深遠的意境。又如,在進行《鴻門宴》一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楚漢戰爭的歷史畫面清楚地展示出來,這些生動形象的畫面能夠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眼球,大大增強教學內容的視覺感染力。同時,再播放《十面埋伏》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從這種音樂聲中感受到緊張的氣氛,有利于教學內容感情基調的鋪墊。
二、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直觀教學情境
充分聯系現實生活,拉近學生文本內容的距離,讓學生由生活直觀認識的基礎上進入文本教學情境,是提高職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教師開展情境教學常用的手法之一。
如在教學史鐵生寫的《合歡樹》一文時,可以將事先采摘的一枝合歡樹展示給學生:你們認識這個樹枝嗎?它叫什么名字?你們知道嗎,這可不是一枝普通的樹,在史鐵生作家的筆下,有著深刻的寓意哦,它的背后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學生看著老師手中的合歡樹,一下子興趣就被激發起來了,有的學生開始低頭沉思,冥思苦想,有的學生則和同桌開始議論起來,整個課堂的氛圍一下子就活躍起來,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馬上進入了學習狀態。又如在進行廣告方面的語文教學時,因為介紹廣告的文章主要是應用文,比較呆板,一般學生都覺得沒有多大趣味。教師專門拿著一幅漂亮的廣告設計走進課堂,用給大家推薦今年流行新款服裝商品的形式引入新課。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在這個廣告畫冊上,學習積極性被迅速調動起來,學習熱情在瞬間被點燃。通過這樣的實物展示來創設情境,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教學的真實感,提高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
三、引導學生設問質疑。創設問題教學情境
“懷疑”是學生發現問題、積極思考的有效動力。但是情境教學中的問題一定要具備目的性、適應性和新穎性。問題必須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而提出來的,目標是設問的方向、依據,也是問題的價值所在。它并不是平常意義上的“教師提問題一學生回答”的模式,而是“創設情境——師生互動”的新型模式,應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造獨特新穎的問題情境。“好的問題”情境應該具備下列特點:(1)現實有趣,富于挑戰。即問題的提法是現實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戰性的;(2)舉手不及,躍而可獲。即要求教師在對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充分分析之后,設計出在學生能力“最近發展區”的問題;(3)問題成串,層次遞進。即以“問題串”的形式提出,問題具有層次性和開放性;(4)推廣擴充,思維開放。即問題能推廣或擴充到各種情形。教師在引導或設置問題情境時,要以每個學生當前具有的知識、理解力、思考力等為基礎,給予與這一基礎有適度距離的學習內容,提出使其感到有價值的問題,理解教育對象在生理及年齡方面的特征,使問題激起更多學生的求知欲,在教學中引導和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讓學生學會質疑、敢于質疑。對學生而言,一切現成的知識除非經他們自己確認,否則都是可以懷疑的。有懷疑才能有興趣,教師要捕捉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或潛在的創造力火花,不以自己的理解去統一學生對課文中某一形象的理解和認識,要尊重學生與眾不同的觀念,平等地對待學生,尊重他們的質疑。
關鍵詞:中職語文;人生觀;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26-0136-02作為一個有著十年教齡的中職語文教師,筆者一直在思考中職語文教育的目標、方向。毫無疑問,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育應該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那么,中職語文是否也應如此呢?這值得探討。
大多數中職生畢業后會走向社會,十分關注職業技能和就業信息。古文重點學習重要字詞、分析句型、翻譯句子,小說重點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和人物形象,如果中職語文教師講解課文時,還是像中學語文這樣教學,學生會感興趣嗎?筆者通過觀察,發現答案是否定的。中職語文應該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并且為專業服務。除此之外,還要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確立人生目標,樹立學習信心,培養學生待人處事的能力。
以廣東省深圳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為例,每年都會推薦三年級的學生到企業實習,部分學生中途不想做會辦離職手續,而少數人則直接離開企業,根本沒有辦理相關手續,甚至離開時順手牽羊。筆者還發現,有些畢業生找到工作后頻繁跳槽,企業和學校共同花費大量精力培養學生,而學生卻并不為此感恩,過度關注眼前利益,對企業缺乏忠誠度、責任感。這些都是中職生缺乏職業道德的體現,中職學校應該加強這方面的教育。筆者認為,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不僅是德育教師和班主任的事,也是語文教師的重要職責。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不能空洞說教,而應結合課文和社會熱點。例如,教學《善良》這節課時,讓學生觀看“小悅悅”事件、“虐兔”“虐貓”事件的相關視頻后談談自己的看法,對“應該助人”和“不應該助人”進行辯論。讓學生換位思考,假如學生自己或家人、親戚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所有人都冷漠無情,無人伸出援助之手,會作何感想?通過設置這樣的情境,讓學生明白助人為樂、相互幫助的重要性。
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確立人生目標
很多中職生經歷中考失利的打擊后垂頭喪氣,語文教師要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例如,講授《合歡樹》這篇課文時,讓學生扮演作者自述身世,讓大家了解史鐵生的人生經歷。另外,還給學生介紹楊林的日記《生命的硬度》、力克?胡哲的《人生不設限》,讓學生觀看約翰?庫提斯的相關視頻,讓學生明白:人只要能走出挫折和困境,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天地。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不能改變天生的容貌,但可以時時展現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可以做到事事盡心。只要有目標、努力,中職生也能收獲成功。
三、教會學生如何待人處世
1.教學生如何與父母相處
有些中職生的家庭不幸福,要么來自單親家庭,要么來自留守家庭。對父母有諸多不滿,有些學生甚至不愿意回家,不愿與父母溝通。筆者曾教過這樣一位女生,她和她父親三年沒說過一句話,彼此像仇人一樣,對別人談起父親時滿是怨恨。家庭矛盾是很多悲劇發生的根源,因而很有必要讓學生學會理解父母、體諒父母、感恩父母。例如,講授《合歡樹》時,讓學生分析史鐵生對母親的情感變化,并讓學生針對社會上不贍養父母甚至虐待父母的現象展開討論。又如,讓學生觀看視頻《最后的午餐》,演情景劇“長大后我就成了你”,以感受父母的不易和“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苦、悔恨;布置作文《假如我是父母,我希望我的子女……》,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讓學生給家長寫一封“告白信”,學會彼此更好地溝通;讓學生上臺講述自己與父母的親情故事,體驗父母對自己的深愛。
2.教學生如何與教師相處
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钡?,現在有些學生從來不向教師問好,甚至頂撞、辱罵教師,還會抓住年終考評教師的機會來“報仇”。因此,有必要讓學生正確認識教師,理解教師的苦心,學會尊敬教師。例如,講授《師說》、《勸學》這些古文時,筆者重點講解韓愈、荀子如何重視教育,學生如何尊敬教師。只有尊重知識、尊重教師,才會不斷成長,贏得別人的尊重。
3.教學生學會處理同學、同事關系
講授《廉頗藺相如列傳》時,讓學生通過復述故事、表演課本劇來了解藺相如的優秀個人品質,為了國家利益忍受別人的誤解,以寬大的心胸包容廉頗,最終讓廉頗自愧不如、知錯改錯。然后,把課文與社會的一些熱點問題聯系起來,如大學生投毒案,讓學生分組討論事情的原因,總結人際交往技巧,學會彼此尊重。
4.教學生處理領導關系
大部分中職生畢業后會走上工作崗位,與領導的關系對他們非常重要,學生需要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例如,講授《晏子治東阿》時,讓學生復述晏子治東阿時前后兩種不同的方法、結果,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情景表演、上網搜索資料等方式了解與領導相處的技巧,然后分組討論進一步學習。還可以拓展延伸,在古文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讓學生了解古代禮儀,再延伸到現代,學習現代社會中的禮儀知識。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通過觀看視頻、情景表演、小組討論等方式,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
參考文獻:
[1]張春霞.中職語文教學的現實困境及應對策略研究[D].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