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法律知識競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法國啟蒙思想大師孟德斯鳩指出:" 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 " 可見,人們要獲得真正的自由,就應該學習法律,掌握法律,以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法的表現形式問題實質就是法的效力等級問題。我國法律的主要形式有: 憲法: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我國一切法律、法規的母法。法律是依據憲法的原則和規定制定的,其地位低于憲法,但高于其他的法律淵源。其他法律、法規是憲法的子法。子法如與母法的內容相違背,子法則無效。
17歲的李海港、16歲的王鵬兩少年癡迷網絡游戲后,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終日流連于網吧中,并很快和社會中的不良人員廝混在一起。一日晚,倆人在上網時,由于缺少上網費用,就伙同他人將某中學耿某、馮某攔下,強行搜光了兩人身上的錢,并跟隨兩人住處繼續實施搶劫。搶劫后的75元大部分用于上網。之后李海港和王鵬相繼被警方逮捕。他倆因搶劫罪判處三年有期徒刑,兩年緩刑。并處罰金2000元。
一、開展法律知識競賽活動。
(一)學習法律知識。圍繞公安民警應知應會法律知識,集中開展學習培訓工作,做到真學真考,隨學隨測。
(二)提升執法能力。以提升執法辦案能力為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面向執法、為了執法”,集中組織執法練兵活動,以學促練、以練促學、學練結合,推動民警執法辦案能力全面提升。
(三)選拔法制人才。通過學習、練兵、考試、競賽,廣泛培養選樹一批叫得響、樹得住的法制型人才,選拔參加全省森林公安民警法律知識競賽選手。
二、開展執法規范化評查活動。
對2020年度各類執法卷宗查評。依據《吉林省公安機關執法質量考核評議實施細則及標準》,重點對以下內容進行進行評查:
(一)受立案及時準確率.按照《公安部關于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的意見》《吉林省公安機關受案立案工作規定》等要求,依托執法規范化系統并結合執法辦案質量考評,重點檢查案件是否如實受立、受立案是否符合時限要求、是否存在將刑事案件降格受理為行政案件等問題。
(二)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關聯率。全面落實《吉林省公安機關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要求,建立執法記錄儀使用臺賬,重點檢查現場執法音視頻資料同警情關聯對應、“九必錄”等情況。
一、成立組織
市教育局成立了“xx市教育局全市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和《安全生產法》普法活動領導小組”,對活動進行統一領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具體指導和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組成人員名單詳見附件。各縣市區教委(教育局)、直屬學校也要成立相應的活動領導機構,并認真擔負起組織領導的責任,齊心協力做好工作。
二、學習內容
學習《安全生產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學習食品衛生知識、消防安全知識、用電常識、旅游安全常識等,觀看電視宣教片《法佑平安》。
三、競賽程序
活動分五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5月1日—5月15日,成立組織。各縣市區教委(教育局)、直屬學校要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并于5月15日前將活動機構和組成人員名單報市教育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第二階段:5月16日—9月20日為學習階段。各地要組織中小學師生學習《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知識以及安全常識,觀看《法佑平安》宣教片;市教育局將制作中小學師生安全法律知識、安全常識知識競賽試題。各縣市區教委要廣泛動員中小學師生參加學習與答題活動。
第三階段:9月21日—9月30日為中小學師生和家長解答試題,班級、學校、鄉鎮開展競賽時間。
第四階段:10月1日—10月10日,各縣市區在學校、鄉鎮競賽的基礎上舉辦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并從競賽中抽出3名優秀隊員組成參賽隊(1名教師、1名中學生、1名小學生,3名隊員中至少有1名農村隊員、1名女隊員),參加全市中小學師生安全知識競賽。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
為深入貫徹落實校園掃黑除惡會議精神,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打造安全的學校環境,我校展開校園掃黑除惡專項行動,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成立小組
學校開會研究部署,成立專項行動小組,確定小組成員,組員有校長、政教處老師、安管辦老師、全體班主任。制定具體實施校園掃黑除惡行動方案,認真落實各項任務、責任。
二、宣傳學習
班主任組織學生,利用班會、課活時間,通過知識手冊、多媒體視頻、法律知識講堂等手段,教育學生學習相關知識,提高安全意識,且卓有成效;同時,我校還舉辦了法律知識競賽,查驗學生學習該方面知識成果,在黑板報上宣傳法律知識及涉黑危害,做到人人皆知、人人意識的層次。
三、嚴查行動
小組成員依照計劃方針,對全校學生進行大檢查行動,包括:攜帶管制刀具、食用煙酒、閱讀黃暴書刊、潛在校園欺凌、與校外閑散人員廝混等一系列可能涉及黑惡事件,全部嚴查、嚴辦,目前檢查結果顯示尚無惡劣情況發生。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推廣和迅速發展,網絡作為一種傳播信息的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對他們的學習、生活乃至思想觀念產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尤其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他們中大多數學生更加熱衷于網絡。但是網絡的虛擬性和難以直接控制性,導致網上信息混亂,各種不良思潮充斥網絡,諸多誘惑在網絡蔓延,這些都給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成長造成巨大沖擊,大學生網絡違法犯罪現象日漸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高校網絡法制教育應運而生,其重要標志是許多高職院校相繼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專門網站并通過該網站從事網絡法制教育。網絡不僅成為了手段,而且成為重要的教育陣地以加強建設。于是深入研究高職院校網絡法制教育規律,積極探索增強高職院校網絡法制教育實效性的可行措施,無疑成為一個十分緊迫的重要任務。
二、研究方法
2010年7月《淮安高職院校網絡法制教育實效性研究》課題組為掌握現階段淮安高職院校網絡法律教育現狀,了解學生對法律知識教育的需求,開展了面向淮安地區四所高職學生的問卷調查活動。
全部問卷由專人直接向被調查對象發放,學生填卷,采用無記名答卷形式,當堂做完當堂交卷。調查對象為淮安四所高職院校的在校生,涉及電子工程系、機電工程系、計算機系、汽車工程系、會計系、商學院等15個院系。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600份,收回問卷500份,其中無效問卷70份,有效問卷430份。調查表的份數和回收率符合社會調查的基本要求。此次調查問卷由課題組自行設計,共含25題,涵蓋三個部分的內容。
三、高職院校網絡法制教育的調查
1.學生主要來自于農村地區,都達到了成年法定年齡,有能力承擔法律責任。
此次調查的四所高職院校的在校生來自于三個年級,一年級占到60%,二年級占到35%,三年級占到5%,其中男生63%,女生37%,年齡都滿18歲,文科生占到了50%,理科生占到了41%,工科生占到8%,藝術生僅占1%,72%的學生生活在農村,城市僅占28%。
2.法制教育課程教育現狀不太理想,學生對網站不了解,教學方法有待該進。
(1)學生對學校的法制教育課程及其相關網站并不了解。71%的學生不知道學校是否有法律課程的網站(或精品課程),不了解網站上的知識。近20%的學生不知道學校開展的法制宣傳活動。
(2)66%的學生不知道老師的學歷、教師的教學水平不能得到學生的充分肯定。認為老師的授課技能好的只占40%左右,近60%的學生認為老師的水平一般,有待于提高。
(3)在法律知識的教學方法上,僅有4%的學生喜歡理論學習,96%更喜歡案例教學或實踐活動的教學方法。
3.網絡法制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不大,法制教育任重道遠。
(1)學生對法制動態關注度不高。僅有27%的學生會時不時地上網關注法制動態,73%的學生不一定或不會鼓勵同學去關注,近20%的學生認為大學開設的網絡法制教育對自己沒有用,純屬虛設。
(2)學生對網絡法制教育的認識較為到位。79%的學生認為網絡法制教育既培養了學生的“權利觀念”,又培養了“義務意識”。
(3)學生能遵紀守法,有較高的安全意識,但維權意識有待加強。85%的學生會自覺地遵守網絡法律行為,81%的學生有網絡安全意識,但當權益受到侵害時只有57%的學生會進行維權,約40%的學生舉棋不定或根本放棄維權。只有約60%的學生會將自己的網絡維權意識經驗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四、高職院校網絡法制教育的路徑
1.院校應加強法制教育建設。
(1)院校加強重視法制教育。學校領導層要重視法制教育的地位,確保法制教育課程的課時,制定教師學法的長效機制,調動教師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教師學法可以同工作量、獎金、職稱掛鉤。
(2)學院營造好氛圍。對于教授法律課程的教師應提供更多的相互學習、交流、外出培訓的機會,努力建立一支既有法制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又掌握計算機基本理論并能夠熟練網絡操作;既有較高的法律素質修養,又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3)重視加強法律選修課的教學。法律選修課是對法律必修課有力的補充和拓展,選修課不僅可以強化必修課中的法律知識,還可以對必修課中講解不足的網絡法律知識進行進一步的知識挖掘和運用性教學。所以,為法律選修課提供有效的教學條件、設備和良好的教學環境是極其必要的。
2.調整法律課程結構,合理安排教學。
(1)根據專業需要加強網絡法制教育。根據各專業學生的實際需要,將我國網絡法律法規納入法制教育內容中,加強網絡倫理教育,使學生擁有法律信仰,塑造法治精神。
(2)網絡法制教學重點講解的內容應密切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在法制教育過程中應著重強調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專業密切相關的網絡法律知識,使學生擺脫學而無用感,從而達到學而會用,學而精用的目的。
3.教師嘗試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
(1)將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如案例教學、探討教學、模擬法庭、專家講座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應加強對精品課程或法律網站的宣傳,加大網站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2)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梢詫⑵綍r作業、考試要求和方法公布在網站上,如學院有條件,還可以實現網上提交作業和網上考試的目標,這樣既能減輕老師批改作業的繁重壓力,又能做到節能環保。
4.校園其他部門的積極和配合。
(1)校園網站建設。校園網站可以建設法制天地,對法制動態、熱點案例及時關注與分析,這樣有利于引導大學生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