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物統計論文

生物統計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物統計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物統計論文

生物統計論文范文第1篇

一、引言

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只有定性的結論已不能滿足實踐的需要,實現生物科學結論定量化是人們長期追求探索的目標;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論與方法,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素質,與生命活動有關的各種現象中普遍存在著隨機現象,大到森林陸地生態系統,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許多隨機因素的影響,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隨機現象,而生物統計學正是從數量方面揭示大量隨機現象中存在的必然規律的學科。因此,生物統計學是一門在實踐中應用十分廣泛的工具學科,它是生命科學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對后續生命科學課程學習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時,生物統計作為數理統計在生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物學領域的應用,是教學難度較大的一門課程。因此,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針對各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強實踐訓練,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進行改革和大膽探索。

二、二十一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紀上半葉農業和遺傳統計學首先獲得了發展,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生物統計學、統計流行病學、隨機化臨床試驗學已經成為攻克人類疾病的一個里程碑。這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顯著提高了人類的期望壽命。

21世紀人類基因組,基因芯片等實驗科學產生出的巨量數據,需要新工具來組織和提取重要信息。

將數據轉化為信息需要統計理論和實踐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方面的洞察力、技術和訓練。

未來的生物統計學將會與信息技術密切結合,較少側重傳統數理統計,而會更多注意數據分析,尤其是大型數據庫的處理。生物統計學越來越不同于其它數學領域,計算機和信息科學工具至少和概率論一樣重要。

(二)生物統計學對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

生物統計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樣本來推斷和估計總體,這樣得到的結論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錯誤率,這是統計分析的基本特點,因此在生物統計課程的學習中培養了一種新的思維方法———從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和分析科學試驗的結果。

生物統計學是通過個別的試驗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結論,屬于歸納推理的范疇。但其有別于簡單枚舉法和科學歸納法,是一種或然性歸納推理或者概率歸納推理。在生命科學的研究中絕大多數涉及到的是隨機事件,因此,生物統計學不僅是試驗設計與統計方法的教學,更重要的還是大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這對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很有必要。

生物統計學包括試驗設計和統計方法兩個有機聯系的組成部分。通過試驗設計的教學可提高大學生設計研究課題試驗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確課題的研究目的、試驗因素與水平以及試驗設計方法等方面的內容。通過統計方法的教學除讓學生弄清各種統計方法的內涵外,還需要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選擇最適合的統計方法,以揭示資料潛在的信息,達到研究的最終目的,從而提高大學生科學研究素質。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一)加強電子課件及網絡平臺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建設。

生物統計學是應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原理研究生物界數量變化的學科,而概率統計的理論和思維方法對本科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加之課程學時的減少(由原來的60-70學時,降到現在的40學時左右),如何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入門,并使學生在了解概率統計思想的基礎上,掌握常用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及使用條件是課程的教學難點。為此,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了與教材配套的課件,通過在課堂上把抽象內容形象化與直觀化,收到了良好教學效果。建設了一個生物統計學教學網絡支撐平臺,現有課程簡介、教學大綱、師資力量、授課教案、電子版《生物統計學》教材、課程錄像、實習指導、在線測試題、參考文獻、其它教學資源等欄目,免費向全校師生開放。

(二)將多媒體教學優勢與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機結合,用較少的學時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觀化的特點。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將多媒體這些特點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結合,多媒體教學就可能會帶來一些弊端諸如:(1)內容多,幻燈片變換快,由照本宣科變為照屏宣科,為新的“滿堂灌”;(2)課件圖片多,內容以展示為主,缺乏啟發性;(3)教學內容常用滿屏的方式顯示(即所謂“死屏”),老師照著屏幕上的內容給學生講解,失去了傳統教學方法,老師邊講邊板書能給學生留下比較深刻印象的特點,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體在教學中只能充當工具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多媒體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觀化的特點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制作課件時,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精煉教學內容,模仿傳統教學書寫板書的過程,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顯示教學內容的動畫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仍然保持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姿教態,在授課的過程中與學生保持互動,根據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知識的能力,掌握屏幕上顯示內容的速度,必要時輔以板書進行講解。這樣做既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又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內容沒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有縮減,學時減少近三分之一的情況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長期堅持教育教學方法及教學規律的研究。

生物統計學的理論基礎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從這個層面上講,它有非常濃的數學味道,但是它又有別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生物統計學更主要強調的是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思想和方法在解決生命科學中一些具體問題的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存在一個“度”的把握問題,如果將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原理講得太多,一是學時不允許,二是學生難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講解,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會誤入亂套公式的歧途。經過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重點掌握統計方法的功能與用途,方法與步驟,防止各類方法的誤用,淡化定理的證明與公式的推導。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學時減少很多的情況下,將一些次要的統計方法去掉,也要保證有足夠的學時講授理論分布與抽樣分布、統計假設測驗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掌握生物統計學中所蘊含的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思想精髓,從而避免學生亂套統計公式。

(四)密切跟蹤生命科學發展的前沿動向,探索生物統計學解決前沿問題的理論與方法。

統計學在生物學中的應用已有長遠的歷史,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許多統計的理論與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應用發展而來,而且生物統計是一個極重要的跨生命科學各研究領域的平臺?,F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的蓬勃發展,使得生物統計在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領域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課程建設中,隨時注意納入生物統計學在前沿領域研究應用的內容,增強課程的活力,提高教師和學生面向生物產業主戰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生物統計學要不要開實驗課,怎樣開實驗課,一直存在爭議,在此認為生物統計學不僅應該開設實驗課,而且還要將實踐教學的重點放在計算機技術和統計軟件的應用上,讓學生不僅掌握統計方法,而且加深對原理的認識,獲得就業或升學的必備計算機統計技能,提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一)開展統計軟件的實習,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20世紀20年展起來的多元統計方法雖然對于處理多變量的種類數據問題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由于計算工作量大,使得這些有效的統計分析方法一開始并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很好推廣開來。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技術,通過計算機軟件將統計方法中復雜難懂的計算過程屏障起來,讓用戶直接看到統計輸出結果與有關解釋,從而使統計方法的普及變得非常容易。在課程體系改革中,各課程的教學時數與達到培養目標所需完成的教學內容相比還是不足的。為此,可以通過標準的統計軟件的教學實習來達到以點帶面,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素質。超級秘書網

為此我們建立了一個專用于實習教學的生物統計電腦實驗室?,F共有50余臺電腦,并連接到校園網。實驗室配備有指導教師,負責對上機的學生答疑。除按教學計劃進行的正常實習教學外,實驗室還對優秀學生免費開放,鼓勵他們結合教師的科研活動,應用所學生物統計學知識,學習新的生物統計學知識,掌握應用計算機解決生物統計學問題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教學。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必須將本課程的實踐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堂教學外,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教學。

在原綿陽農專期間,主要在作物育種、作物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栽培、動物營養等課程實驗與實習中,根據相關內容加入了試驗設計方法以及數據統計分析的相關內容。

組建了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以后,由原來的單一農科專業變成了理、工、農三大學科均有專業的格局。雖然專業的學科歸屬不同,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其內涵均屬于生命科學的范疇。以科學研究的方法進行劃分,均屬于實驗科學。

掌握正確的實驗設計方法,從不確定性數據中挖掘事物的客觀規律,是實驗科學工作者必備的技能。因此,我們將原來只是在農科專業上延伸實踐教學的作法推廣到全院的所有專業,結合實驗課教學的改革,對發酵工藝學實驗、植物細胞工程實驗、食用菌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等課程的內容全部或部分改為用生物統計學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設計,把過去單一的實驗流程、樣品觀察或檢測實驗改變為試驗條件的優化試驗,提出在不同條件下對樣品測定的比較試驗設計、單因素試驗設計、多因素試驗設計、正交試驗設計、均勻試驗設計,對試驗結果要求學生使用統計學的方法對進行分析和討論,最后得出最佳試驗條件。

這樣的實驗教學改革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從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的角度看,改驗證性實驗為設計型、綜合性實驗,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從生物統計學角度看,將課程的教學實踐延伸到課程外,彌補了學時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統計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知識得到很好的內化。

此外,在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中指導學生選用正確的實驗設計和數據的統計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檔次;在畢業論文(設計)中要求學生采用恰當的生物統計學方法進行設計與分析,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設計)。

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訓練了學生的統計思維能力,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掌握生物統計學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了學生學好用好這門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學生從復雜的生命現象中挖掘事物客觀發展規律的能力。

精品課程是集科學性、先進性、教育性、整體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優秀課程。作為精品課程的載體,應具有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學內容本論文由整理提供、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學管理等特點。與之相比,我們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的建設上,才剛剛起步,今后還要在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將生物統計學建設成體現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符合現代科學技術和適應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深受學生歡迎的一門課程。

生物統計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教學改革

一、引言

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只有定性的結論已不能滿足實踐的需要,實現生物科學結論定量化是人們長期追求探索的目標;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論與方法,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素質,與生命活動有關的各種現象中普遍存在著隨機現象,大到森林陸地生態系統,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許多隨機因素的影響,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隨機現象,而生物統計學正是從數量方面揭示大量隨機現象中存在的必然規律的學科。因此,生物統計學是一門在實踐中應用十分廣泛的工具學科,它是生命科學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對后續生命科學課程學習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時,生物統計作為數理統計在生物學領域的應用,是教學難度較大的一門課程。因此,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針對各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強實踐訓練,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進行改革和大膽探索。

二、二十一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紀上半葉農業和遺傳統計學首先獲得了發展,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生物統計學、統計流行病學、隨機化臨床試驗學已經成為攻克人類疾病的一個里程碑。這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顯著提高了人類的期望壽命。

21世紀人類基因組,基因芯片等實驗科學產生出的巨量數據,需要新工具來組織和提取重要信息。

將數據轉化為信息需要統計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洞察力、技術和訓練。

未來的生物統計學將會與信息技術密切結合,較少側重傳統數理統計,而會更多注意數據分析,尤其是大型數據庫的處理。生物統計學越來越不同于其它數學領域,計算機和信息科學工具至少和概率論一樣重要。

(二)生物統計學對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

生物統計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樣本來推斷和估計總體,這樣得到的結論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錯誤率,這是統計分析的基本特點,因此在生物統計課程的學習中培養了一種新的思維方法———從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和分析科學試驗的結果。

生物統計學是通過個別的試驗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結論,屬于歸納推理的范疇。但其有別于簡單枚舉法和科學歸納法,是一種或然性歸納推理或者概率歸納推理。在生命科學的研究中絕大多數涉及到的是隨機事件,因此,生物統計學不僅是試驗設計與統計方法的教學,更重要的還是大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這對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很有必要。

生物統計學包括試驗設計和統計方法兩個有機聯系的組成部分。通過試驗設計的教學可提高大學生設計研究課題試驗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確課題的研究目的、試驗因素與水平以及試驗設計方法等方面的內容。通過統計方法的教學除讓學生弄清各種統計方法的內涵外,還需要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選擇最適合的統計方法,以揭示資料潛在的信息,達到研究的最終目的,從而提高大學生科學研究素質。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一)加強電子課件及網絡平臺建設。

生物統計學是應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原理研究生物界數量變化的學科,而概率統計的理論和思維方法對本科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加之課程學時的減少(由原來的60-70學時,降到現在的40學時左右),如何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入門,并使學生在了解概率統計思想的基礎上,掌握常用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及使用條件是課程的教學難點。為此,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了與教材配套的課件,通過在課堂上把抽象內容形象化與直觀化,收到了良好教學效果。建設了一個生物統計學教學網絡支撐平臺,現有課程簡介、教學大綱、師資力量、授課教案、電子版《生物統計學》教材、課程錄像、實習指導、在線測試題、參考文獻、其它教學資源等欄目,免費向全校師生開放。

(二)將多媒體教學優勢與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機結合,用較少的學時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觀化的特點。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將多媒體這些特點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結合,多媒體教學就可能會帶來一些弊端諸如:(1)內容多,幻燈片變換快,由照本宣科變為照屏宣科,為新的“滿堂灌”;(2)課件圖片多,內容以展示為主,缺乏啟發性;(3)教學內容常用滿屏的方式顯示(即所謂“死屏”),老師照著屏幕上的內容給學生講解,失去了傳統教學方法,老師邊講邊板書能給學生留下比較深刻印象的特點,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體在教學中只能充當工具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多媒體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觀化的特點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制作課件時,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精煉教學內容,模仿傳統教學書寫板書的過程,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顯示教學內容的動畫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仍然保持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姿教態,在授課的過程中與學生保持互動,根據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知識的能力,掌握屏幕上顯示內容的速度,必要時輔以板書進行講解。這樣做既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又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內容沒有縮減,學時減少近三分之一的情況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長期堅持教育教學方法及教學規律的研究。

生物統計學的理論基礎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從這個層面上講,它有非常濃的數學味道,但是它又有別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生物統計學更主要強調的是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思想和方法在解決生命科學中一些具體問題的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存在一個“度”的把握問題,如果將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原理講得太多,一是學時不允許,二是學生難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講解,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會誤入亂套公式的歧途。經過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重點掌握統計方法的功能與用途,方法與步驟,防止各類方法的誤用,淡化定理的證明與公式的推導。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學時減少很多的情況下,將一些次要的統計方法去掉,也要保證有足夠的學時講授理論分布與抽樣分布、統計假設測驗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掌握生物統計學中所蘊含的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思想精髓,從而避免學生亂套統計公式。

(四)密切跟蹤生命科學發展的前沿動向,探索生物統計學解決前沿問題的理論與方法。

統計學在生物學中的應用已有長遠的歷史,許多統計的理論與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應用發展而來,而且生物統計是一個極重要的跨生命科學各研究領域的平臺。現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的蓬勃發展,使得生物統計在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領域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課程建設中,隨時注意納入生物統計學在前沿領域研究應用的內容,增強課程的活力,提高教師和學生面向生物產業主戰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生物統計學要不要開實驗課,怎樣開實驗課,一直存在爭議,在此認為生物統計學不僅應該開設實驗課,而且還要將實踐教學的重點放在計算機技術和統計軟件的應用上,讓學生不僅掌握統計方法,而且加深對原理的認識,獲得就業或升學的必備計算機統計技能,提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一)開展統計軟件的實習,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20世紀20年展起來的多元統計方法雖然對于處理多變量的種類數據問題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由于計算工作量大,使得這些有效的統計分析方法一開始并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很好推廣開來。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技術,通過計算機軟件將統計方法中復雜難懂的計算過程屏障起來,讓用戶直接看到統計輸出結果與有關解釋,從而使統計方法的普及變得非常容易。在課程體系改革中,各課程的教學時數與達到培養目標所需完成的教學內容相比還是不足的。為此,可以通過標準的統計軟件的教學實習來達到以點帶面,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為此我們建立了一個專用于實習教學的生物統計電腦實驗室?,F共有50余臺電腦,并連接到校園網。實驗室配備有指導教師,負責對上機的學生答疑。除按教學計劃進行的正常實習教學外,實驗室還對優秀學生免費開放,鼓勵他們結合教師的科研活動,應用所學生物統計學知識,學習新的生物統計學知識,掌握應用計算機解決生物統計學問題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教學。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必須將本課程的實踐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堂教學外,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教學。

在原綿陽農專期間,主要在作物育種、作物栽培、動物營養等課程實驗與實習中,根據相關內容加入了試驗設計方法以及數據統計分析的相關內容。

組建了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以后,由原來的單一農科專業變成了理、工、農三大學科均有專業的格局。雖然專業的學科歸屬不同,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其內涵均屬于生命科學的范疇。以科學研究的方法進行劃分,均屬于實驗科學。

掌握正確的實驗設計方法,從不確定性數據中挖掘事物的客觀規律,是實驗科學工作者必備的技能。因此,我們將原來只是在農科專業上延伸實踐教學的作法推廣到全院的所有專業,結合實驗課教學的改革,對發酵工藝學實驗、植物細胞工程實驗、食用菌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等課程的內容全部或部分改為用生物統計學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設計,把過去單一的實驗流程、樣品觀察或檢測實驗改變為試驗條件的優化試驗,提出在不同條件下對樣品測定的比較試驗設計、單因素試驗設計、多因素試驗設計、正交試驗設計、均勻試驗設計,對試驗結果要求學生使用統計學的方法對進行分析和討論,最后得出最佳試驗條件。

這樣的實驗教學改革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從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的角度看,改驗證性實驗為設計型、綜合性實驗,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從生物統計學角度看,將課程的教學實踐延伸到課程外,彌補了學時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統計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知識得到很好的內化。

此外,在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中指導學生選用正確的實驗設計和數據的統計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檔次;在畢業論文(設計)中要求學生采用恰當的生物統計學方法進行設計與分析,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設計)。

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訓練了學生的統計思維能力,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掌握生物統計學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了學生學好用好這門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學生從復雜的生命現象中挖掘事物客觀發展規律的能力。

精品課程是集科學性、先進性、教育性、整體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優秀課程。作為精品課程的載體,應具有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學內容、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學管理等特點。與之相比,我們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的建設上,才剛剛起步,今后還要在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將生物統計學建設成體現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符合現代科學技術和適應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深受學生歡迎的一門課程。

參考文獻:

[1]何風華,李明輝。生物統計學多媒體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2004,25(6):25~27

[2]洪偉,吳承禎,陳輝,等。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學科、隊伍建設與科學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04,6:50~51.

[3]崔相學。提高學生統計分析素質的實踐與探討[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6(2):67~68.

[4]鄧華玲,傅麗芳,孟軍,等。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大學數學,2004,20(1):34~37.

生物統計論文范文第3篇

(一)重視專業實踐知識是物業企業和學生的共識通過對物業管理專業學生調查問卷的統計可以看出,學生們普遍看重專業實踐性知識,除此之外,還看重人文素質和職業道德以及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因此,對高職院校來說,培養德才兼備的的實用性人才是其辦學關鍵和重中之重,而這實際上也是企業對現行人才的要求。而學生的想法和企業的需求是不謀而合的,這就需要高職院校有針對性地做好人才培養工作。

(二)學生對具備高素質綜合能力的要求認知在能力提升方面,學生希望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思維及表達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和校企聯合教學方面有所側重,加強實踐性教學,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給學生提供上崗實踐鍛煉以及與企業近距離接觸的機會,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以及課外實踐,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技巧、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三)校內實習實訓設施應滿足“2+1”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在知識學習方面,2+1的人才培養模式基本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的物業管理基礎知識以及專業知識都比較扎實,特別是將企業的需求以及考證課都納入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中,這樣的教學模式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絕大多數學生還是覺得專業實踐方面的知識相對薄弱,這就對校企合作中的具體人才培養和頂崗實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對今后工作幫助比較大的除了所學的專業基礎和核心課程之外,學生更為看重實景的現場教學以及實踐性教學,所以當前建立校內物業管理實訓室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沒有先進的教學管理設施設備的支持,也無法進行教學模式的顛覆性改革。校內實訓室的建立將會對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起到極大的幫助和推動作用。

(四)搭建考證平臺,提供就業保障在畢業生證書要求方面,學生都希望多證在手,這樣就多一份就業的競爭力。絕大多數學生希望能夠拿到物業管理人員從業資格證書,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為應當拿到物業企業部門經理從業資格證書。我校已在此方面與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培訓中心共建了“陜西警官職業學院物業管理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報名點”,搭建考證平臺,為學生提供報名考試以及考前培訓指導,幫助學生提高證書獲取率。物業管理專業在校學習時間安排符合2+1模式的要求,也符合學生的需求。兩年的時間在校學習專業基礎知識以及專業核心知識,一年的時間到企業頂崗、輪崗實習,這符合教育教學的規律,也符合學生的專業認知規律。在物業管理員從業資格證書考試時間安排方面,學生的三門考證課已經學完,安排在第三學期也比較適宜。這樣在頂崗實習前學生就能拿到物業管理從業資格證書,在第四學期或者頂崗實習期間,可以考取物業部門經理從業資格證書。

二、結語

通過此次問卷調查,我們基本上掌握了物業管理專業學生對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要求,了解到當前學生的求職就業心態。為推動和改善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我們應當采取以下措施:

(一)校企雙方精誠合作、互利共贏基于相互信任的基礎至上,積極推進校企聯合辦學,多參加實踐性活動,通過到物業公司進行參觀、調研、現場教學、交流,邊學習邊進行實訓,適當地在教學中讓學生去企業實地操作以加強其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的能力。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實訓實踐相結合,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鍛煉,不斷提升自己,從而讓學生學以致用,實現學校與行業、企業的協調發展。

(二)搭建平臺,信息共享高職院校要積極與物業管理企業實現信息與資源共享,及時了解物業管理行業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加強校內外實踐實訓基地的建設,做好就業人才信息平臺工作。堅持以學生的從業工作能力為主線,通過頂崗實習或者輪崗制度提供合理的崗位,了解各部門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好橋梁和中介的紐帶作用。

(三)提供機會,多方位接觸絕大多數學生都希望在校學習期間有兼職或者短期實習的機會,高職院校應當通過校企合作創造和提供這樣的條件和機會,利用校園網或校內傳統宣傳方式給予學生周末兼職或者寒暑假工作的機會,這樣的短期鍛煉使得學生能與企業近距離接觸,能夠更好的學以致用。

生物統計論文范文第4篇

"統計源期刊"全稱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亦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目錄每年都會出現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國家科技部委托,從1987年開始對我國科技人員在國內外表論文數量和被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利用統計數據建立了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和廣泛好評。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是CSTPCD的數據來源。通過中國科技期刊綜合指標評價體系對期刊學術質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對收錄期刊的范圍進行調整。

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兩次給當年經過多項學術指標綜合評定而被收錄的期刊頒發收錄證書,中國科技信息所每年年底(11月或12月)都會在北京向媒體召開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會"。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并非終身制,有效期三年,三年后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將對其進行重新評定,遵守"優入劣汰"原則。因此"統計源期刊"的學術影響力越來越被各學術單位和科研機構接受,用它作為科研論文的學術水平的評價指標之一。

統計源期刊與核心期刊均能反映與某一專業有緊密聯系的期刊,但在概念上、內容上又有一定的區別。前者包括社會(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兩大類,采用多指標綜合篩選的方法,制定出核心期刊排名表。后者僅收錄自然科學類,以文獻引文數據為依據,選擇多項指標進行綜合篩選,再根據期刊論文引用情況列出排名順序。兩者用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為讀者提供參考價值比較大的一些期刊,為單位和個人訂購、收藏、閱讀、投稿選刊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核心期刊所涵蓋的期刊數量多,讀者面廣,但收錄的生物、醫藥學期刊較源期刊少,且由于4年出版1次,有一定的時差,所以不能完全反映當年的期刊狀況。而源期刊則收錄生物、醫學期刊較多。由于每年公布1次,所以能較客觀地反映期刊的當年情況。

二、統計源期刊選刊標準

統計源期刊的選刊標準有17項,它們是:(1)總被引頻次;(2)影響因子;(3)年指標;(4)自引率;(5)他引率;(6)普賴斯指數;(7)引用半衰期;(8)被引半衰期;(9)老化系數;(10)來源文獻量;(11)參考文獻量;(12)平均引用率;(13)平均作者數;(14)地區分布數;(15)機構數;(16)國際論文比;(17)基金論文比.影響因子是指某一刊物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與該刊前兩年總數的比值.通常,期刊影響因子越大,說明它的學術影響力和作用也越大。

生物統計論文范文第5篇

按照《教育部學科門類、一級學科、二級學科目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二級學科為: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衛生毒理學、軍事預防醫學等。筆者對2006年-2010年間我國部分地區高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二級學科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的文獻簡要評述如下。

目前,國內外對于2006年-2010年期間,我國高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二級學科的科技論的統計與分析比較少,僅有山西醫科大學孔瑞珍的學位論文《高等院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科技論文產出的綜合評價》對篩選出的27所高校在2003年—2007年間產出的科技論文,經秩和比法逐年統計分析后得知,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具有較高的論文產出能力,提示這些高校在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方面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成績突出。對27所高校預防醫學下屬二級學科的科技論文產出數量運用秩和比法統計評價后,得出了在各二級學科方面各大學的科研情況以及優勢所在: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以第四軍醫大學和復旦大學為優,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方面復旦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表現突出,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第三軍醫大學和中山大學名列前茅,兒少衛生和婦幼保健學以華中科技大學和安徽醫科大學最強,衛生毒理學突出的是第三軍醫大學和吉林大學[1]。在進行橫向比較后發現,各高校5年間每年的論文產出數量相對起伏不大,但高校在各學科的論文產出能力并不均衡,需要發揮所長,彌補不足,既要全面發展,也應重點突出。

其他文獻主要是對以某地區的衛生機構或某一高校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進行研究,例如:溫州醫學院圖書館趙麗紅的《2002-2007年溫州醫學院醫藥衛生科技論文產出的計量分析》一文中應用文獻計量學的科學方法,對2002-2007年溫州醫學院(溫醫)教師在國內生物醫藥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及SCIE收錄國際論文進行定量研究,提供各項指標的統計數據和測評結果。文中利用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和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按照論文機構分布、論文作者分布、載文期刊分布、基金資助項目產出論文情況統計分析等,得出2002-2007年間,溫州醫學院國內發文和SCIE論文量均呈現出顯著增長的趨勢,在數量上和質量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就目前而言,與國內一流醫學院校尚存在一定的差距[2]。浙江省醫學情報所的舒暢和《移植雜志》編輯部的沈敏共同完成的《浙江省各地區醫學科技論文計量分析》一文中用中國生物醫學文獻光盤數據庫(CBMdisc)對浙江省11個省轄市在2002-2007年發表的生物醫學文獻進行統計,按照11個省轄市的總量、省轄市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文獻量、11個省轄市排名前五位的學科等進行統計,根據統計結果對浙江省各地區的生物醫學水平進行分析,發現浙江省生物醫學水平有長足的進步,但地區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十分明顯,尤其是省屬單位占居了主導地位,市級醫療單位難以與他們競爭,該文對以后這些地區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河县| 始兴县| 芦山县| 山丹县| 沛县| 育儿| 滨海县| 兰州市| 望城县| 封开县| 长汀县| 延川县| 西昌市| 镇雄县| 河源市| 仪征市| 沂源县| 霍城县| 津南区| 法库县| 铁力市| 衢州市| 枞阳县| 顺昌县| 仙游县| 九江县| 沁源县| 手游| 清苑县| 红桥区| 天气| 湛江市| 古交市| 莎车县| 蒙自县| 昭觉县| 乌海市| 宜兰市| 射洪县| 邵阳县| 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