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筏板基礎

筏板基礎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筏板基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筏板基礎

筏板基礎范文第1篇

關鍵詞:筏板基礎施工

 

筏板基礎由整塊鋼筋混凝土平板或板與梁等組成。這類基礎,整體性好,抗彎剛度大,可調整和避免結構物局部發生顯著的不均勻沉降。施工時要按施工操作工藝,保證施工質量。

1.主要材料

水泥、砂子、.石子、減水劑、早強劑、鋼筋、墊塊

2.主要機具設備

2.1機械設備

混凝土攪拌機、皮帶輸送機、插入式振動器、平板式振動器、自卸式振器、自卸翻斗汽車、機動翻斗車、混凝土攪拌運輸和輸送泵車(泵送混凝土用)等。

2.2 主要工具

大小平鍬、串筒、溜槽、膠皮管、混凝土卸料槽、吊斗、手推膠輪車、抹子。科技論文。

3.作業條件

3.1已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包括土方開挖、地基處理、深基坑降水和支護、支模和混凝土澆灌程序方法及對鄰近建筑物的保護等。

3.2基底土質情況和標高、基礎軸線尺寸,已經過鑒定和檢查,并辦理隱蔽檢查手續。

3.3模板已經過檢查,符合設計要求,并辦完預檢手續。

3.4在槽幫、墻面或模板上劃或彈好混凝土澆筑高度標志,每隔3m左右釘上水平樁。科技論文。

3.5埋設在基礎中的鋼筋、螺栓、預埋件、暖衛、電氣等各種管線均已安裝完畢,各專業已經匯簽,并經質檢部門驗收,辦完隱檢手續。

3.6混凝土配合比已由試驗室確定,并根據現場材料調整復核;后臺磅秤已經檢查;并進行開盤交底,準備好試模。

3.7施工臨時供水、供電線路已設置,施工機具設備已進行安裝就位,并試運轉正常。

3.8混凝土的澆筑程序、方法、質量要求已進行詳細的層層技術交底。

4.施工操作工藝

4.1地坑開挖,如有地下水,應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50㎝以下部位,保持在無水的情況下進行土方開挖和基礎結構施工。

4.2.基坑土方開挖注意保持基坑底上的原狀結構,如采用機械開挖時,基坑底面以上20~40㎝厚的土層,應采用人工清除,避免超挖或破壞基土。如局部有軟弱土層或超挖,應進行換填,并夯實。基坑開挖應連續進行,如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進行下一道工序,應在基底以上留置150~200㎜一層不挖,待下道工序施工時再挖至設計基坑底標高,以免基土被擾動。

4.3.筏板基礎施工,可根據結構情況和施工具體條件及要求,采用以下兩種方法之一:(1)先在墊層上綁扎底板、梁的鋼筋和上部柱插筋,先澆筑底板混凝土,待達到25%以上強度后,再在底板上支梁側模板,澆筑完梁部分混凝土;(2)采取底板和梁鋼筋、模板一次同時支好,梁側模板用混凝土支墩或鋼支腳支承,并固定牢固,混凝土一次連續澆筑完成。但兩種方法都應注意保證梁位置和柱插筋位置正確,混凝土應一次連續澆筑完成。

4.4當筏板基礎長度很長(40m以上)時,應考慮在中部適當部位留設貫通后澆縫帶,以避免出現溫度收縮裂縫和便于進行施工分段流水作業;對超厚的筏形基礎,應考慮采取降低水泥水化熱和澆筑入模溫度的措施,以避免出現過大溫度收縮應力,導致基礎底板裂縫。

4.5混凝土澆筑,應先清除地基或墊層上淤泥和垃圾,基坑內不得存有積水;木模應澆水濕潤,板縫和孔洞應予堵嚴。

4.6澆筑高度超過2m時,應使用串筒、溜槽(管),以防離析,混凝土應分層連續進行,每層厚度為250~300㎜。

4.7 澆筑混凝土時,應經常注意觀察模板、鋼筋、預埋鐵件、預留孔洞和管道有無走動情況,發現變形或位移時,應停止澆筑,在混凝土初凝前處理完后,再繼續澆筑。

4.8混凝土澆筑振搗密實后,應用木抹子搓平或用鐵抹子壓光。科技論文。

4.9 基礎澆筑完畢,表面應覆蓋和灑水養護,時間不少于7d,必要時應采取保溫養護措施,并防止浸泡地基。

4.10 在基礎底板上埋設好沉降觀測點,定期進行觀測、分析,作好記錄。

5.質量標準

5.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劑等,必須符合施工規范和有關的規定。

5.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計量、攪拌、養護和施工縫處理,必須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

5.3評定混凝土強度的試塊,必須按規定取樣、制作、養護和試驗,其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評定標準的規定。

5.4基礎中鋼筋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錨固長度、接頭設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5.5混凝土應振搗密實,蜂窩面積不大于400cm2。孔洞面積不大于100 cm2。

5.6基礎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見表

筏板基礎范文第2篇

摘要:此種支設方法主要通過對勾頭螺栓和定位馬凳的設計,采用新型勾拉支模體系,成功進行了大高差、多臺階基礎懸模支設,完成筏板基礎混凝土的一次性澆筑,保障了基礎底板結構整體性,具有經濟、簡便、快捷的施工特點。

關鍵詞:大高差筏板;新技術;施工特點及要素

對于大高差多臺階的筏板基礎,傳統做法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分臺階多次澆筑,一種是多臺階一起澆筑,前種做法的弊端主要是延長了施工工期,同時在筏板基礎上出現了多條施工縫,后一種做法在支模方法上沒有統一施工標準,實際施工中多容易出現脹模等質量缺陷。其中坡地建筑較多采用多階連續筏板基礎結構形式,基礎設計高差過大增加了模板支設難度,基礎模板強度、剛度和整體性不易保證。在經過我項目多次實踐后,找到了一種切實可行的支設方法(以下簡稱勾拉支設),可保證基礎混凝土較好的施工質量,并且具有穩定、安全、經濟、可操作性強的施工特點,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現將其施工經驗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一、施工特點

1、勾頭螺栓及樹枝型定位馬凳制作

勾頭螺栓使用對拉螺栓制作,通過施工實際情況對勾頭螺栓的長度計算,使用鋼筋彎曲機批量生產;定位馬凳呈樹枝型,馬凳下部放于下層筏板的下網鋼筋上,馬凳上部豎向鋼筋起到定位懸模水平方向作用,馬凳上部第一個橫向鋼筋起到支撐懸模底部作用,第二個橫向鋼筋起到支撐筏板基礎下層臺階的上層鋼筋網作用。

2、采用勾拉結合的施工方法

可使懸模的強度、剛度和整體性比其它支模體系更有保障,能確保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模板體系變形控制在1~3mm范圍內,拆模后混凝土垂直度及平整度均在1~5mm范圍以內。使用勾頭螺栓將模板固定于上層筏板臺階鋼筋骨架上,并用鐵絲將勾頭拉結于上層筏板臺階的下網鋼筋上,比傳統的鋼管支頂系統更經濟便捷,受力更合理。

3、懸模采用內勾、上部斜拉的施工方法

施工過程中模板的穩定性等質量因素更易控制,不會影響筏板各臺階表面的找平,將人為因素的影響降低。

二、施工要點

1、施工準備

(1)制作勾頭螺栓

勾頭螺栓由對拉螺栓制作,選用M14的對拉螺栓,在選取長度上由工程實際情況而定,對拉螺栓長度=彎曲段長度+平直段長度+彎曲損耗。其中彎曲段長度

(2)加工組合木模板

模板種類選取可按施工現場材料選定,有條件多選為木模板,以保證模板的剛度。模板高度由筏板臺階的高度而定,一般比筏板高度高200mm~300mm。確定高度后,用鉆孔電鉆對模板進行鉆孔,孔徑為16mm。鉆孔時,下排孔中心距模板下口200mm,上排孔中心距模板上口為400mm,孔豎距不大于500mm,孔橫距不大于600mm,確定后統一尺寸便于施工。用木方將模板拼裝,相臨木方接頭交錯布置,木方間距不超過200mm,并避開孔口,拼裝長度以便于實際運輸方便為準。

(3)制做定位馬凳

馬凳分兩類制作,一類采用直徑18mm二級鋼焊接而成,平臺部位馬凳采用扭工字型支承馬凳,上部焊接通長鋼筋,縱向間距2m,同一通長鋼筋內橫向間距1.5m。另一類在筏板臺階高差變化處設樹枝型定位馬凳,定位馬凳橫向間距1m,下階筏板上層鋼筋綁扎完畢后,點焊固定在鋼筋網片上。馬凳上部豎向鋼筋起到定位懸模水平方向作用,馬凳上部第一個橫向鋼筋起到支撐懸模底部作用,第二個橫向鋼筋起到支撐筏板基礎下層臺階的上層鋼筋網作用。馬凳焊接使用E50焊條,以保護焊接強度,焊點焊縫要符合施工工程焊接要求。馬凳焊接應符合行業標準《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2003)和《鋼筋焊接接頭試驗方法標準》(JGJ/T 27-2001)的規定。

2.測量放線

在筏板鋼筋綁扎驗收完畢后,根據設計圖紙,使用經緯儀對筏板臺階水平位置定位放線,并打出控制線標識在下層臺階的鋼筋網上。使用水準儀確定筏板每個臺階的高度,在臺階高差附近做多點標識。

3.安裝準備

(1)鋼筋綁扎完畢,側面鋼筋保護層的塑料墊塊已安置到位,各分項工程通過隱蔽驗收工作。

(2)焊接筏板上層臺階模板的定位鋼筋,起到頂棍作用,防止塑料墊塊剛度不足,其縱橫間距為1m,且豎向至少設置兩排定位鋼筋。定位鋼筋采用直徑18mm二級鋼制作,為100mm的短鋼筋頭,先用扎絲將其正確固定在筏板鋼筋上,然后進行點焊。

(3)根椐控制線,使用小鐵錘校正定位馬凳位置,并將其點焊在下階筏板上層鋼筋網上。

4.懸模支設

(1)將拼裝完成的模板就位,相互對接固定。

(2)穿入勾頭螺栓,使用兩根鋼管垂直背楞,鋼管長度大于模板高度,墊上三星卡、旋緊螺帽固定,校正。

(3)用雙股10#鐵絲將上部兩排勾頭螺栓分別成30°45°固定于筏板上層臺階的下網鋼筋上,將其絞緊打結,使其有一定預加應力。

(4)通過松緊勾頭螺栓的螺母,重新校正模板,且保證鐵絲的預加應力。模板垂直度為-3mm~0mm,即向上口可稍向內有偏差。

5.澆筑混凝土

(1)混凝土自低臺階向高臺階澆筑,采用自然分層澆筑的方法。

(2)在澆筑懸模上層臺階混凝土時,澆筑點選在離懸模2m以外的點,避免給懸模增加額外的混凝土沖擊荷載。

(3)在振搗混凝土時,應注意振搗棒不要緊貼懸模,避免對懸模造成直接振動,有專人護膜。

6.模板的拆除、清理鋼筋

(1)嚴格掌握拆模強度,常溫施工時不得低于1.0MPa,冬季施工時不得低于受凍臨界強度,并保證拆模時墻體不粘模、不缺角、不裂縫。

(2)剪力墻拆模時,按支模的逆順序進行,注意保護現澆筏板立面,嚴禁強行砸撬模板。若脫模困難,則在模板周邊多點采用撬棍輕撬。拆模后將螺母、三星卡,鋼管、木方、木模板分類收集,運出施工作業面,集中堆放。

(3)對筏板混凝土澆水養護,在其達到設計強度后,將筏板表面及側面多余鋼筋使用氧氣焊切除。

三、新技術施工優勢

1.操作工效高

對于斜支撐支模方式而言,勾拉結合的懸模支設體系具有方便快捷等優點,工人可以利用調節勾頭螺栓的螺母對模板進行快速的校正和固定,而且由于這種支撐體系對鋼管數量要求較少,工人不需要大量搬運鋼管、搭設支撐,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筏板基礎范文第3篇

關鍵詞:筏板基礎;結構設計;問題

中圖分類號:TB4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隨著我們國家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近些年來,國家的建筑行業也蓬勃發展起來。建筑設計的推陳出新和建筑使用性能的不斷擴大,無論是從建筑的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對建筑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筏板基礎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所認識和研究。筏板基礎從傳統的應用于大型高層的建筑開始,到現今在一些紛繁復雜的小型建筑中也得到重視,其地位和分量也不斷增加,所以,我們非常有必要對筏板基礎設計的方法進行探討。

1.當前筏板基礎設計存在的常見問題。

1.1設計人員對筏板設計影響因素考慮不足。如地基變形的影響、地下水浮力的影響、基坑開挖引起的土自重應力補償等等。這些問題考慮不足,往往影響工程造價,本來使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礎就能滿足要求而卻不恰當地使用了樁筏基礎。

1.2對筏板厚度計算偏于保守。一是把上部結構和基礎作為兩個獨立的單元分別考慮,在上部荷載作用下求得上部結構內力和基礎反力,然后把反力作用在彈性地基上計算基礎的內力,這種設計方法沒有考慮上部結構剛度對基礎的作用,從而導致基礎設計偏于保守;二是傳統上憑經驗假定,然后再進行沖切驗算,這實際上說明目前在筏板厚度確定的問題上,并沒有什么方法,由此難免造成當前在高層建筑中,不少超過1.5米厚的,個別的厚度竟達4米。

2.筏板基礎埋深及承載力的確定

在城市區域,基礎筏板的預埋深度取決于所需建造的建筑物地下室的層數多少和每層的高度。而地下室的層數多少和層高高度則由地下室的功能屬性所決定,一般為城市里用地緊張,地價昂貴且建筑密集的高層所附帶的地下停車場、基礎設備用房、地下水池及人防工程。

在確定了基礎筏板的埋置深度之后,我們就可以利用深度在充分分析建筑用地的巖石土層的情況下,進行基礎選型。首先研究天然筏板基礎的可能選取的概率。一般情況下,地下室的構造要求其地下水位相對較高,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埋深。由天然筏板基礎的補償特性決定了兩種選擇地基的方法,即其一為按照補償性基礎分析地基承載力;另一為地基承載力設計值的直接確定法:參照國家的相關規范條文,利用地基承載力的標準值,然后用深度和寬度去修正得到承載力的設計值,最后進行原位試驗和室內土工試驗,兩項試驗結果的相結合可以綜合判定出建筑持力層的承載力。

3.天然筏板基礎的變形計算

地基的承載力和地基的變形程度是地基計算的兩個基礎方面。就目前的理論知識而言,地基的變形計算缺少精準性,在沒有可靠的數據做基礎的前提下,在工程中憑借經驗施工,保守的進行基礎設計,計算預估出過高的沉降量,導致本可以使用天然地基的工程錯誤的采用了樁地基,從而使工程造價提高,浪費了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對于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物,基礎變形的程度計算更是起著決定性的控制作用。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會發現,按照規范條文,運用分層綜合方法進行運算,采用各向同性均質線性變形體計算模型運算出的自由沉降量與實際測量得到的地基變形量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分析這些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利用公式計算的建筑物沉降量只與基礎尺寸有關,而實測沉降量已受到上部結構與基礎剛度的調整,采用筏板基礎的高層建筑物,由于其荷載大、基礎寬,因而壓縮層深度大,與一般多層建筑物不同,地基不是均一持力層,因此應用規范地基變形計算與實際變形有一定的差別。

4.筏板基礎的結構設計

筏板基礎的主要結構形式有平板式筏基和肋梁式筏基, 包括等厚度或變厚度底板和縱橫向肋梁。 一般情況下宜將基礎肋梁置于底板上面, 如果地基不均勻或有使用要求時, 可將肋梁置于板下, 框架柱位于肋梁交點處。 在具體筏基設計時應著重考慮如下問題:

4.1應盡量使上部結構的荷載合力重心與筏基形心相重合, 從而確定底板的形狀和尺寸。當需要將底板設計成懸挑板時,要綜合考慮上述多方面因素以減小基礎端部基底反力過大而對基礎彎距的影響;

4.2底板厚度由抗沖切和抗剪強度驗算確定。 柱網間距較大時可在柱間設置加強板帶(暗梁加配箍筋) 來提高抗沖切強度以減少板厚, 也可采用后張預應力鋼筋法來減少混凝土用量和造價。決定板厚的關鍵因素是沖切, 應對筏基進行詳細的沖切驗算;

4.3無肋梁筏板基礎的配筋可近似按無梁樓蓋設柱上板帶和跨中板帶(倒樓蓋法) 的計算方法進行, 精確計算可用有限元法;對肋梁式筏基, 當肋梁高度比板厚大得較多時, 可分別計算底板和肋梁的配筋, 即底板以肋梁為固定支座按雙向板計算跨中和支座彎矩, 并適當調整板跨中和支座的配筋;

4.4構造配筋要求: 筏板受力筋應滿足規范中0.15%的配筋率要求, 懸挑板角處應設置放射狀附加鋼筋等。設計人員往往配置受力鋼筋有余, 構造鋼筋卻配置不足。

4.5筏板基礎厚度的確定: 筏板基礎的厚度由抗沖切和抗剪強度確定,同時要滿足抗滲要求,局部柱距及柱荷載較大時,可在柱下板底加墩或設置暗梁且配置抗沖切箍筋,來增加板的局部抗剪切能力,避免因少數柱而將整個筏板加厚。除強度驗算控制外,還要求筏板基礎有較強的整體剛度。一般經驗是筏板的厚度按地面上樓層數估算,每層約需板厚50mm~80mm。例如工程塔樓地上21層,筏板厚度為1100mm;部分軸力較大的柱,柱下板底加墩,柱墩厚度為1600mm。

4.6筏板基礎的內力分析:筏板基礎的內力分析常用簡化計算方法,其最基本的特點是將由上部結構、基礎和地基3部分構成的一個完整的靜力平衡體系,分割成3個部分,獨立求解。倒樓蓋法是應用得最廣泛的一種簡化計算方法。倒樓蓋法適用于地基比較均勻、筏板基礎和上部結構剛度相對較大、柱軸力及柱距相差不大;其缺點是完全不能考慮基礎的整體作用,也無法計算撓曲變形,夸大上部結構剛度的影響。上部結構、基礎和地基三者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把上部結構、基礎和地基三者作為一個共同工作的整體的計算方法,其最基本的假定是上部結構與基礎、基礎與地基連接界面處變形協調,整個體系符合靜力平衡。對于基礎,由于考慮了上部結構的貢獻,使其整體彎曲變形和內力減小,而取得較為經濟的效果;對于上部結構,由于考慮了因基礎變形引起的變形,這種變形將使上部結構產生次應力,考慮了這種次應力,結構將更安全。

5.結束語

建筑基礎選型是整個結構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工程造價、施工難度和工期,因此應認真研究場地巖土性質和上部結構特點,通過綜合技術經濟比較確定。高層建筑的基礎選型應因地制宜,除基礎應滿足現行規范允許的沉降量和沉降差的限值外,整體結構應符合規范對強度、剛度和延性的要求。選用筏板基礎不是絕對的,而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才是基礎選型的標準。

參考文獻: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JGJ 3―2002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筏板基礎范文第4篇

關鍵詞:混凝土;筏板基礎;控溫;施工

1.工程概況

鳳凰城S區7~8號樓及B車庫工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總建筑面積約112262.00,地上建筑面積為77300.00,地下室建筑面積34962.00,地下為二層車庫,地下2層,地上32層,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建筑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

2. 筏板控溫的目的

本工程基礎為2m的筏板基礎,屬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大體積砼是指砼結構斷面最小尺寸在100cm以上或要求限制由于水化熱引起體積變化的砼。在施工中應針對結構斷面、材料選用、施工工藝、周圍環境等條件估算砼內部的最高溫度,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水化熱,控制砼中心溫度和表面溫度之差,使其不大于25℃,防止砼裂縫。

3. 混凝土溫度計算方法

3.1混凝土拌合物的溫度

混凝土拌合物的溫度是各種原材料入機溫度的中和。

溫度計算:

水 泥:274 Kg 60℃

砂 子:767 Kg 35℃ 含水率為3%

石 子:1030Kg 35℃ 含水率為2%

水:180 Kg 25℃

粉煤灰:90 Kg 35℃

外加劑:5.88 Kg 30℃

TO=[0.9(MceTce+MsaTsa+MgTg)+4.2Tw(Mw-WsaMsa-WgMg)+C1(WsaMsaTsa+WgMgTg)-C2(WsaMsa+WgMg)]/[4.2Mw+0.9(Mce+Msa+Mg)]

式 中:TO ――混凝土拌合物的溫度(℃)

Mw、Mce、Msa、Mg ――水、水泥、砂、石每m3的用量(kg/m3)

Tw、Tce、Tsa、Tg ――水、水泥、砂、石入機前溫度

Wsa、Wg ――砂、石的含水率(%)

C1、C2 ――水的比熱溶(kJ/Kg K)及溶解熱(kJ/Kg)

C1=4.2,C2=0(當骨料溫度>0℃時)

TO=[0.9(274×60+8×35+767×35+1030×35)+4.2×25(180-767×3%-1030×2%)+4.2(3%×767×35+2%×1030×35)-0]/[4.2×180+0.9(274+767+1030)]=35.26℃

3.2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機溫度

T1=T0-0.16(T0-Ti)

式中: T1――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機溫度(℃)

Ti――攪拌棚內溫度,約28℃

T1=35.26-0.16(35.26-28)=34.09℃

3.3混凝土拌合物澆筑完成時的溫度

T2= T1-(αtt+0.032n)(T1-Ta)℃

式中:T2――混凝土拌合物經運輸至澆筑完成時的溫度(℃)

α――溫度損失系數 取0.25

tt――混凝土自運輸至澆筑完成時的時間 取0.7h

n ――混凝土轉運次數 取3

Ta――運輸時的環境氣溫 取25

T2=34.09-(0.25×0.7+0.032×3)(34.09-25)=31.62℃

混凝土拌合物澆筑完成時溫度計算中略去了模板和鋼筋的吸熱影響。

3.4混凝土最高溫升值

Tmax=T2 + QK/10 + F/50

式中:Tmax――混凝土最高溫升值(℃)

Q ――水泥用量 約274kg

F ――粉煤灰用量90kg

K ――使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時取1.25。

Tmax=31.62+274×1.25/10+90/50=67.67℃

該溫度為筏板混凝土內部中心點的溫升高峰值,一般在混凝土澆筑后3d左右產生,以后趨于穩定不再升溫,并且開始逐步降溫。

3.5混凝土表面溫度

規范規定:對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應采取控溫措施,并按要求測定澆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內部溫度,將溫度差控制在25℃以內。

由于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升值理論計算為67.67℃,因此將混凝土表面的溫度控制在43℃左右,這樣混凝土內部溫度與表面溫度,以及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度之差均不超過25℃,表面溫度的控制可采取調整保溫層的厚度來完成。

4. 混凝土材料選擇

4.1水泥

普通硅酸鹽水泥42.5,28d水化熱為377KJ/Kg,普通硅酸鹽水泥各種性能都較好,因此決定采用普通硅酸鹽42.5水泥。再通過摻加合適的外加劑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4.2粗骨料

采用碎石,粒徑5-31mm,含泥量不大于1%,選用粒徑較大、級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較好,抗壓強度較高,同時可以減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從而使水泥水化熱減少,降低混凝土溫升。

4.3細骨料

采用中砂,平均粒徑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2%。選用平均粒徑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細砂拌制的混凝土可減少用水量10%左右,同時相應減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熱減少,降低混凝土溫升,并可減少混凝土收縮。

4.4粉煤灰

由于混凝土的澆筑方式為泵送,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慮摻加適量的粉煤灰,粉煤灰的摻量控制在10%以內。

4.5外加劑

摻加適量緩凝高效減水劑H-FDN300,摻量1.62%,對混凝土收縮有補償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和防水性能。

5. 測溫探頭的埋設

每個測溫點放置三個測溫探頭,筏板底部、中部、上部各一個,在澆筑混凝土時,將連好測溫線的探頭預埋混凝土中,溫度傳感器處于測溫點位置,插頭留在混凝土外面并用塑料袋罩好,避免潮濕,保持清潔。為便于操作,留在外面的導線長度應大于 20cm 。測溫時,按下主機電源開關,將測溫線插頭插入主機插座中,主機顯示屏上即可顯示相應測溫點的溫度。

6. 溫度監測控制

(1)砼澆筑后10~12小時之內在其上覆蓋一層塑料薄膜,然后再蓄水養護。

(2)砼測溫從砼澆筑后12小時開始,溫度上升階段,每2h測一次,溫度下降階段每4h測一次,5天后8h測一次。同時應測大氣溫度。所有測溫孔均應編號,進行混凝土內部不同深度和表面溫度的測量。

(3)測溫時發現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與表面溫度之差達到25℃或溫度異常時,應及時通知技術部門和項目工程師,以便及時采取措施。

(4)測溫結束后,應進行測溫結果分析,并繪制砼中心溫度,砼中心與表面的溫度、砼表面溫度與時間(天)的曲線。

8.結語

在筏板基礎混凝土施工中,溫度與溫度應力的發展規律對混凝土的裂縫控制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在施工中一定要嚴密監控筏板基礎溫度,保證施工質量。

筏板基礎范文第5篇

論文摘要:建筑工程大量使用了筏板基礎,筏板基礎混凝土產生裂縫,本文從筏板基礎的表面裂縫和收縮裂縫進行了分析,有針對性的提出了筏板基礎混凝土裂縫的預防措施,為今后工程實踐起到簡單的導引作用。

城市建設高速發展今天,高層建筑工程不斷的涌現在各大中城市中。筏板基礎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筏板基礎混凝土體積大,混凝土在澆筑和硬化過程中釋放的水化熱會產生較大的溫度應力和收縮應力,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不僅有損外觀形象,還會造成鋼筋外露、腐蝕并減小建筑結構抵抗荷載的能力,降低建筑結構的整體性和剛度,成為結構的隱患。

一 筏板基礎混凝土溫度裂縫機理分析

(一)水泥水化放熱產生的溫度收縮

水泥水化放熱是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水泥水化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而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物的斷面一般較厚,熱量聚集在結構物內部不易散熱,混凝土會因受熱而產生較大的體積膨脹。在此后的降溫階段,混凝土體積會因自身溫度不斷降低而逐漸收縮。此時,筏板受到地基或其他結構物件的約束,這樣就會在混凝土筏板內部產生很大的溫度收縮應力。一旦混凝土筏板中的溫度收縮應力超過了混凝土當時齡期的拉應力強度,就會在混凝土中產生貫串整個截面的裂縫,使結構的抗滲性、整體性、耐久性等性能嚴重降低,帶來嚴重后果。另外,筏板基礎混凝土還會因為內部散熱慢而溫度較高,表面部分散熱快而溫度低,使混凝土內部與表面之間收縮值相差過大,產生過大的表面拉應力,從而使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縫。

(二)外界氣溫變化的影響

外界氣溫愈高,混凝土的澆注溫度也愈高,而外界溫度下降,又增加了混凝土的降溫幅度,特別是氣溫驟降,會大大增加外層混凝土與內部混凝土的溫度梯度,這對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是極為不利的。

混凝土內部的溫度是水化熱的絕熱溫度,澆注溫度和結構物的散熱降溫導致各種溫度的疊加,而溫度應力則是由溫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造成的。溫差越大,溫度應力也越大。同時,在高溫條件下,大體積混凝土不易散熱,在這種情況下,研究合理的溫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內外溫差引起的溫度應力,就顯得更為重要。

(三) 內外約束條件

約束條件一般可概括為兩類:即外約束和內約束。外約束是指結構物的邊界條件,一般指支座或其他外界因素對結構物變形的約束。內約束是指較大斷面的結構,由于內部非均勻的溫度及收縮分布,各質點變形不均勻而產生的相互約束。具有大斷面的結構,其結構因斷面尺寸較大,其變形還可能受到其他物體的宏觀約束。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建筑工程筏板混凝土產生裂縫的原因,以溫度收縮產生的裂縫為常見,危害也最大。在筏板混凝土施工中,既要防止混凝土的表面裂縫,又要防止混凝土的收縮裂縫。所以,基于這兩方面的原因,我們可以從下方面的力學分析中得出控制預防的方法。

二 筏板基礎混凝土表面裂縫控制的力學分析

混凝土澆筑初期,水泥水化產生大量的水化熱,使筏板混凝土的溫度上升很快。但由于混凝土表面散熱條件較好,熱量可向大氣中散發,所以其表面溫度上升較少;而其內部由于散熱條件較差,熱量散發少,這樣其內部溫度上升較多。內外部由此形成了溫度梯度,結果在筏板混凝土內部產生壓應力,面層上產生拉應力,當該拉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在筏板混凝土的表面就會產生裂縫。 轉貼于   產生裂縫的溫度應力包括兩個主要組成部分:升溫階段,由混凝土中心溫度與混凝土表面溫度之差產生的相對變形受到約束引起的溫度應力;降溫階段,由混凝土內部從高溫降至環境溫度時產生收縮變形受到外約束而引起的溫度應力。所以,我們控制筏板混凝土裂縫的一項關鍵因素是將筏板混凝土表面溫差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使其由于此原因產生的溫度應力小于同齡期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根據現階段的工程實踐及理論研究,我國《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把溫差限值確定為25℃。

三 筏板基礎混凝土收縮裂縫控制的力學分析

筏板基礎混凝土收縮裂縫產生在混凝土的降溫階段,即當混凝土降溫時,由于逐漸散熱而產生收縮,再加上混凝土硬化過程中,由于混凝土內部拌和的水化和蒸發,以及膠質體的膠凝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時收縮。這兩種收縮由于受到基底或結構本身的約束,會產生很大的收縮應力(拉應力),如果產生的收縮應力超過當時齡期的混凝土極限抗拉強度,就會在混凝土中產生收縮裂縫,它會貫穿全斷面,成為結構性裂縫,給住宅工程帶來嚴重危害。

建筑工程筏板基礎的厚度(高度)遠遠小于其他兩個方向的尺寸。當底板厚度與長度之比小于或等于0.2時,底板在溫度收縮變形變化作用下,離開端部區域,靠近中部全截面受力較均勻。所以對于這種原因引起的裂縫,我們在工程實踐和理論研究中得出了一些經驗公式控制溫度收縮應力,把溫度收縮應力控制在小于齡期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具體的各經驗公式要根據具體的工程尺度,混凝土齡期來定,各種文獻針對這一結果進行了一些闡述,從而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 結論

在建筑工程筏板基礎混凝土施工中,溫度與溫度應力的發展規律對混凝土的裂縫控制是至關重要的。溫度應力的計算要充分考慮施工條件、環境溫度、混凝土彈性模量、徐變、干縮及應力松弛的影響。

影響筏板基礎混凝土結構的溫度應力因素很多,其中混凝土的配合比、澆注環境及邊界散熱條件是主要因素,所以基于前文分析論證,在今后的工程實踐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控制溫度裂縫。

(一) 改進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中摻入混合材料(如減水劑和粉煤灰等),降低水泥水化熱,減少單位體積水泥用量。

(二) 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的膨脹劑,利用混凝土的補償收縮原理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這種已“抗”為主,“抗”與“放”相結合的方法能較好的解決筏板基礎混凝土的裂縫控制問題。

(三) 降低混凝土的澆注溫度,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最高溫度,從而可減少基礎溫度和內外溫差。控制澆注溫度應盡量避免在高溫季節施工或采用與骨料預冷等辦法降低入模溫度。

(四) 改善邊界散熱條件和約束條件,采取保溫保濕的養護措施,不使表面混凝土散熱太快,使混凝土表面保持較高的溫度,降低混凝土的內外溫差。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混凝土筏板基礎裂縫主要是前述兩方面的原因,我們在今后的工程實踐中嚴格按規范規程以及分析總結的方法做,就一定能將這種問題消除,從而使我們的工程質量得到保證,使我們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提高。

參考文獻

王鐵夢《工程結構裂縫控制》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璧山县| 壤塘县| 九江县| 湄潭县| 晋江市| 广河县| 平阳县| 马龙县| 南开区| 夹江县| 璧山县| 上林县| 泰州市| 安丘市| 普定县| 易门县| 天水市| 宁海县| 兴业县| 临沧市| 清镇市| 墨竹工卡县| 巫山县| 宜春市| 宁阳县| 西华县| 札达县| 墨竹工卡县| 奉贤区| 贡嘎县| 临夏县| 阳泉市| 库尔勒市| 比如县| 聂拉木县| 积石山| 延安市| 义乌市| 奉节县| 仲巴县| 永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