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建材啟動會會議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們愿意干,也有想法,很珍惜工會提供的平臺。”說起2012年12月間,遼陽市總工會召開的市級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工作推進會議,張明東顯得還很興奮。
原本只是遼陽市三明美發教育機構管理人員的張明東,在去年有了一個新身份——遼陽市美發美容行業工會聯合會主席,“會議當場簽訂了集體合同,不僅從業者收入得到保障,行業也變得越來越規范。”
據張明東介紹,簽訂的遼陽市美容美發行業工資專項集體合同,涉及遼陽市美容美發大小企業300余家,惠及從業人員達2000多人。
延續“遼陽經驗”
“我市中小型民營企業數量多、規模小、覆蓋職工范圍廣,(這些特點)使得我們決定開展行業工資集體協商。”遼陽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梅福春講道,“它是在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基礎上,更加深入的推進。”
自2000年11月,國家勞動部以第9號令《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并要求在全國逐步推行。回顧遼陽市總工會的歷史,從當時的全國范圍來說,遼陽市就有著先鋒的地位。梅福春向記者介紹,遼陽市自2006年開始啟動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全國總工會于2007年9月在遼陽召開全國性工資集體協商研討會,“首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工會運作、各方配合、職工參與’的遼陽經驗。”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勢也發生變化,集中在一些非公小微型企業的職工工資權益得不到保障,日益成為凸顯的勞資矛盾。部分行業企業出現了“只漲效益,不漲工資”的現象。
“我們把市級行業工會聯合會,作為小微非公企業建會難、協商難的突破口。”基于面臨的困局,從2012年上半年開始,遼陽市總工會開始形成建立行業工會聯合會,將工資集體協商的重點向行業性延伸的戰略構想。
“關鍵就是形成合力,開展行業工資集體協商依然離不開遼陽經驗。”遼陽市總工會副主席赫丹向《當代工人》記者介紹,在調查摸底過程中,遼陽市總工會本著覆蓋職工人數多、小企業集中的工作原則,與行業主管部門進行溝通,依托協會、商會最終在全市確定了12家大行業,作為開展市級行業工會集體協商的重點。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這12家行業分別是,在市住建委確定了房地產行業和建筑行業;在市人社局確定了勞務派遣行業;在服務業委確定了餐飲行業、美容美發行業;在市交通局確定了出租車行業、機動車維修行業;在旅游局確定了旅游行業;在市工商聯確定了信息產業(IT)行業、家居行業、摩托車行業;在市衛生局確定了民營醫院行業。
相比于企業工會的成型化,雖然12家行業被確定,但行業工會卻需要單獨組建。為此,一是依托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在市住建委、服務業委、交通局、人社局、旅游局、衛生局、工商聯等主管部門黨委和行政的重視下,建立行業工會和行業協會;二是依托產業和委局工會做好建會各項工作;三是依托行業協會建立行業工會,同時以行業工會的建立促進行業協會的建立。遼陽市總工會副主席赫丹舉例談到,例如已經建立行業協會的旅游社、IT、家具建材銷售,由行業協會牽頭組建了行業工會,“而其它沒有建立行業協會的,通過這次組建行業工會也帶動了行業協會的建立。”
“還有就是依托行業龍頭企業。”赫丹談及,比如美容美發行業依托三明美發教育機構總部,“選舉龍頭企業工會主席為行業工會主席,發揮牽頭作用。”
“三明”的樣板
“我在三明8年了。”身為三明美發教育機構的一名員工,張明東心懷自豪。在遼陽市,三明美發教育機構無疑是美容美發界的明星企業,擁有200多名員工。作為和老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服務行業,類似三明美發教育機構的強大只是鳳毛麟角,更普遍的情況是“不幾個人的小店”。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急需行業規范,包括從業者的薪酬。”三明美發教育機構總裁杜長利在業界摸爬滾打了20年,對于自己以遼陽市美容美發行業協會會長的身份,開展行業工資集體協商,也有著自己的認識。
“美容美發行業大小參差不等,人員流動性大,我們原有的只是行業協會,更多針對的是業務上的交流。這次在市總幫助成立的行業聯合會,針對的是從業人員的權利保障,確實對行業更好的發展起到了劑的作用。”杜長利介紹,行業協會制定了美容美發企業星級等級評定標準,根據人員、服務、美容院功能及布局設置等幾方面,對行業協會內的企業劃分從一星級到五星級幾個層次。
在遼陽市美容美發行業工資專項集體合同上可以看到,也正是因為有了星級標準評定的鋪墊,工資的分配形式也有了細致的劃分。
合同規定,職工在法定工作時間提供正常勞動,每月工資收入不得低于本行業最低工資標準。各崗位最低工資標準為:
1、非技術工種實行8小時工作制:保潔員工資在白塔區、文圣區、太子河區、宏偉區、弓長嶺區所轄企業(店)每月1000元,燈塔市、遼陽縣所轄企業(店)每月900元;收銀員工資白塔區、文圣區、太子河區、宏偉區、弓長嶺區所轄企業(店)每月1200元,燈塔市、遼陽縣所轄企業(店)每月1000元。
2、學徒工按各單位經營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生活補助600-1000元。
3、技術工種實行彈性工作制,崗位工資標準按相應星級標準執行(以月為核算單位)。
一星二星企業:初級美容師、美發師1200元;中級美容師、美發師1500元;高級美容師、美發師1800元。
二星三星企業:初級美容師、美發師1400元;中級美容師、美發師1700元;高級美容師、美發師2000元。
五星企業:初級美容師、美發師1900元;中級美容師、美發師2200元;高級美容師、美發師3000元。
“有了具體標準,原來這個行業人員流動頻繁的現象就減少了,因為統一了嘛。”遼陽市美容美發行業工會聯合會主席張明東向記者進一步介紹道,技術工種員工上崗先定級,“是哪個級別你就拿相應的工資。當然了,由于企業的星級不同,同一個級別的在不同星級企業的工資也不同。”
對于美容美發行業簽訂的工資集體協商合同,遼陽市總工會副主席赫丹認為正是按照設想的,明確了工資協商的重點內容,把握住了關鍵,也就自然“提高了行業工資集體協商的實效性”。她向記者解釋道,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的重點,就在于行業內各工種最低工資標準、工資調整幅度、勞動定額、工時工價和工資支付辦法等。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的核心在于,通過科學合理確定行業統一的勞動定額、工時工價標準,穩定行業內勞動關系,防止企業方隨意提高勞動定額標準,規避國家有關勞動時間、最低工資標準、加班工資等法律法規,發生變相的侵權行為,促進企業健康發展。“行業工會在這里功不可沒。”
行業工會的優勢
“像我們三明這樣的大型美容美發企業,2007年就有自己的工會,但更多的是小作坊式的小店,也談不上有工會。”張明東覺得成立行業工會聯合會,使不具備條件的同行業企業都可以受益。
這種感受,也正是作為幕后推手的遼陽市總工會的見識。遼陽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梅福春認為,相對于企業工資集體協商而言,行業工資集體協商無論在協商層次、覆蓋范圍、減少社會成本、提升合同質量等方面都有著獨特優勢,具有調整勞動關系的層次更高、力度更大、范圍更廣的優點。“截至目前,12家行業工會聯合會共覆蓋企業6000余家,職工18萬人。”
在他看來,開展行業工資集體協商,一是擴大集體合同覆蓋面,能夠覆蓋行業內一大批企業,尤其是規模小、職工流動性大、工會力量薄弱的企業,可以共享行業集體協商的成果;二是突破集體協商的瓶頸。因為集體協商圍繞企業工會直接與企業協商的困境,解決了“不敢談”‘“不會談”的障礙;三是提高集體協商的質量,跳出單個企業的局限,抓住行業內帶有共性或傾向性的問題進行集體協商。
對于遼陽市總工會開展的市級行業工資集體協商,記者特意采訪了遼寧省總工會副主席劉世峰,他談到,2012年,遼寧省總工會在全省工會組織開展“行業工資集體協商和行業職代會建制專項行動”等6項行動,著力解決的就是中小企業職工收入低、協商難問題。“遼陽工會創造了多個第一,省總多次在遼陽開現場辦公會。遼陽工會對工會體制、機制改革創造了很好的經驗,創造了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工會工作模式、體制、機制。具有超前意識和積極的實踐。行業工資集體協商,是整個和諧勞動關系建設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