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自己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可以馬上再教你。”
“彼得,別在我身上浪費仙塵了。”
然后溫迪開了燈。彼得看見了,他痛苦地叫了一聲;這位高大、美麗的婦人正要彎下身去把他抱起來,他陡然后退。
“怎么回事?”他又喊了一聲。
溫迪不得不告訴他。
“我老了,彼得。我已經二十好幾了,早就長大成人了。”
“你答應過我你不長大的!”
“我沒有辦法不長大……我是一個結了婚的女人,彼得。”
“不,你不是。”
“是的,床上那個小女孩,就是我的孩子。”
“不,她不是。”
所有的孩子都要長大的,只有一個例外。所有的孩子很快都知道他們將要長大成人。遇見彼得潘的溫迪,住在他漂亮的島上,從不知道自己也會長大。
可事實是,溫迪,終歸還是要長大的。
而成長,其實是很殘酷的。
除了彼得潘,其他返回的孩子都長大了。當溫迪重遇彼得潘,卻是她自己的小女兒 再次成為彼得潘的小伴侶,而她,無奈地,她已經成人,不能再進入他永不長大的童年世界,陪他繼續一段天真之時光,而她的小女兒, 正在重復她的經歷——這是令人神傷的,長大,長大,從溫迪的媽媽到溫迪,再到溫迪的女兒,每一代孩子都長大,只有彼得潘童年永駐 。時間在此是一曲哀歌,唱著每個成人回顧流逝的懷戀之情。
每個孩子都看得到彼得潘,那個永遠都長不大的男孩;每個孩子都能飛翔,只要張開雙臂,整個世界都是孩子的;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neverland,有自己的角色和歸屬;每個孩子都幻想過可以快點長大,但長大后卻又希冀自己永遠是孩子。
那么,如何在語文課中滲透作文指導,卓有成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下面,筆者談談一下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提供材料,積累資料
目前,初中語文教材,其入選課文,總體上說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這就為在講讀教學中進行作文教學,運用范文向學生提供寫作材料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可見,我們在語文課中不能忽略這一環節,要善于引導學生學習積累作文素材的方法。學生在寫作文,往往覺得沒有什么內容可寫。根據這種情況,在講讀課中,我特別注意將范文中的內容教給學生作為寫作材料,如我把的《談骨氣》、的《崇高的理想》等課文中關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 理論闡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紹給學生 ,這樣就為學生寫作以革命氣節 和革命理想為內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
筆者認為,利用講讀課向學生有意識地提供作文材料,提高了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和靈活地運用知識的能力 ,開發了學生的智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和寫作文的興趣,讀寫結合,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水平。
二、善導學生積累詞匯
作文就如同一座“屋子”,而“屋子”中的“磚石”就是詞語。教材中的許多名篇,作者通過語言,勾畫出社會、人物、自然風景。它們的語言有的清新淡雅,美麗如畫,有的如敘家常,娓娓而談,有的感情勃發,高亢激越。講授課文時就要指導學生品味和學習語言優美和富有表現力的特點,做到心領神會。教師應鼓勵學生將一些優美的語段摘錄下來,多讀,多背,日積月累,使自己的作文也能妙筆生花,寫出有魅力、有內涵的文章來。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時,其中文章中對春風、春雨、春花、春草等景物的細致描寫,在引導分析品味課文之后,我指導學生馬上對目前所處的初春季節進行描繪。由于季節相同,景物相似,有學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就有了這樣的語句“輕風微微的吹拂著,個小的花朵迎風飄揚,跳著輕盈的舞蹈,散發出一陣陣幽雅的清香。使人陶醉,使人沉迷,使人流連忘返”,在這里,學生將剛學過的優美生動的語句靈活運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而且還有了自己的創新,讀來使人耳目一新。我還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文章優美的語言,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認真領會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是怎樣抓住景物特點來進行描繪的,又是怎樣根據景物特點來遣詞造句、組織語言的。然后讓學生嘗試自己作寫景的文章,學生習作中又有了這樣的語句“春天來了,大地煥然一新,四野里到處開滿了五彩繽紛的野花,有的能叫上名字,有的我連名字也叫不上。小草兒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了它們的小腦袋,看看春天這一幅美麗的圖畫。一場春雨過后,大自然中一切都顯得生機盎然……”這兩段文字既模仿了文章又都有所創新,達到了將別人的好的東西學到自己的頭腦里,并巧妙地做到了融會貫通,學以致用,豈不妙哉?
三、學習寫作方法,提高寫作技巧。
關鍵詞:學生作文 打造 亮點
對于學生的作文,教師和學生都應不吝惜自己的表揚和鼓勵,會給寫作者持續的創作動力,使他們正確的作文行為得到強化,從而形成熱愛寫作、善于寫作。本文旨在建立人人參與講評的作文課堂,還課堂于學生,強化學生作文中的亮點,讓學生作文閃亮登場,讓作文課堂星光閃耀。
一、學生作文――打造作文中的亮點
首先,學生應該明確如何寫作文才會有亮點,即自己最得意、最成功之處,進而才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打造亮點。確立好作文的評價標準,實際上就是對學生在寫作前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在寫作時有了具體的指引。具體要求如下:
(一)內容
1、事件完整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能條理清晰地敘述,素材生動、有感染力。
2、立意新穎
選材有技巧:或能深入觀察生活,素材細小而真實動人;或以小角度反映大問題;或有逆向思維;或有思想深度與人文情懷等。
(二)結構
1、清晰明了
開頭、結尾既點題又有韻味;段落過渡句自然精彩;能運用首尾呼應、懸念、照應、聯想想象、欲揚先抑、襯托對比、托物言志、象征等寫作手法使文章行文生動。
2、創新有致
日記體、書信體、劇本等,或是多用于作文中的片段式作文結構,它可以使文章層次分明,并能增添文采。在片段式作文中擬寫小標題的方法有:表時間、空間、情感變化的詞語連綴;采用日記、通知、網頁等格式顯示文章結構;引用或化用詩歌、名言、名著;精心概括顯示文章內容的短語。
(三)語言
1、語言優美
能引用詩句典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手法。
2、描寫生動
能運用各種描寫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能從觸覺、視覺、味覺、聽覺等感覺器官描寫事物;能運用環境描寫等。
二、人人自評――點評作文中的亮點
作為學生,有時會抱怨:我是用心寫作文的,有些地方寫得還很精彩,怎么老師批改的時候就否定了呢?這樣,學生的心理期待沒有達到,必然會挫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積極性。學生自評就可以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要求學生在作文中用不同符號批注,點評自己作文中的亮點,這是學生在寫作后進行自我反思。
學生從語言、內容、結構等方面評價自己作文中的亮點,客觀準確地分析評價。分析時,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作文內容,細致地分析自己認為“最成功”的原因,切忌大而空。為此,要求學生要結合作文內容細致品評、鑒賞自己作文中的亮點。若文章的立意新穎,要寫出立意的獨到之處,寫出文章所帶給讀者的感動和啟迪,寫出自己認識生活的深度;若學生認為自己文章某處描寫細膩,就要求圈劃出具體的詞語或細節,分析其對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作用;若語言優美,不僅要指出所運用的修辭手法,還要結合句意分析運用這種修辭手法的作用。品評的具體文字可旁批、可總結性尾批。
總之,不管從哪個角度自評,都要求學生結合文章具體分析,這不僅提高了
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提高了學生解讀文本的能力。
三、小組互評――分享作文中的亮點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傳統的互評作文,注重圈劃錯字、修改病句,指出改進之處,而我所提倡的作文互評課堂追求的是賞識。孩子的生命狀態比什么都重要,我們要用賞識的心態,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課堂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閱讀全體組員作文,使學生有機會閱讀到更多同學的作文,讓他們去讀、去找、去評、去議,使他們在讀找評議中學習優點,繼續發現亮點,創建一個相互交流、彼此開放的平臺。要求每個組員建立一個專門的筆記本,組員不僅要在同學的作業本上點評亮點,還要在筆記本上記錄自己在閱讀同學習作時的收獲,這樣就做到了亮點的分享。課后各小組整理同學作文中的亮點,做成演示文稿。
四、全班展示――推廣作文中的亮點
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以展示、交流為主。這有利于學生以后寫作興趣的提高與寫作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在賞識中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在課堂上,全班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輪流選派一位中心發言人,評價本小組的作文,推廣作文中的亮點。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站在講臺上發言,既提高了他們的鑒賞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每次作文課,每個同學的名字或作文片段都要以不同形式在演示文稿中出現一次。這樣,我們的作文講評課堂讓學生作文閃亮登場,作文課堂星光閃耀,每個孩子都有成功感。
學生在評價本小組作文時形式各異,下面列舉一二:
(一)整體優秀是亮點
銅牌(頒獎詞: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銀牌(頒獎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金牌(頒獎詞: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表揚內容、結構、語言上都優秀的作文小作者,好的作品印發給全班學習交流。頒獎詞或是古詩,或是名言名句,或是一段話,既肯定了學生,又延伸了語文課堂。
(二)局部進步是亮點
未來之星(頒獎詞: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最具創意獎(頒獎詞: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
古典氣質獎(頒獎詞:腹有詩書氣自華)
最佳立意獎(頒獎詞:一個具有天才的稟賦的人,絕不遵循常人的思維途徑。――司湯達)
總之,亮點展示一個都不能少。
(三)片段欣賞顯亮點
把學生作文中巧妙的立意、精彩的開頭結尾、生動細膩的描寫、優美的句段等呈現在演示文稿上,并標明作者,讓全班同學讀、品、議。欣賞者興致勃勃,展示者喜氣洋洋。飽滿的情感必然激發廣袤的才思。小組展示結束后,學生取長補短,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教師總結――提升作文中的亮點
教師做出榜樣的標桿,學生能朝著更好的寫作方向發展。在總結階段,教師給做得好的組和個人頒獎;還可根據學生亮點中的某一點引進相關的內容,或比較、或擴展、或加深,引進名言警句、優秀習作、名家名篇,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課堂的深度與廣度;可歸納寫作規律、寫作方法。這樣,學生在寫作中不斷涌進源頭活水,清新雋永的作文自然水到渠成。
那么,怎樣才能把作文寫具體呢?我認為,作文的細節描寫指導很重要。下面就談談我在細節描寫指導中的一些做法。
一、以課文中的細節描寫為藍本,學習細節描寫
初中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細節描寫,要引導學生學習,加以體會,從而弄清“細節”的含義。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就有很多細節描寫,父親親自送行,照顧的無微不至,不光顧及眼前,還為兒子一路著想,臨別時還給兒子買了橘子。買橘子要過鐵道,那時的月臺很高,爬起來非常費勁,但是為了兒子,再難的事他也心甘情愿。這里用了特寫鏡頭描寫父親爬月臺,寫了手的動作,腳的動作和整個形體的動作,刻畫得十分精細:“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個細節描寫使“我”的心受到觸動,頓悟父親的愛心,于是“我”哭了,“我”發現了父愛,引起了讀者的共鳴。
再如《蠟燭》一文中寫掩埋烈士,老婦人的每一步都非常吃力,假如籠統地說:“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彈坑里。”那就不夠感人。作者是這樣寫的:“路并不遠,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來休息了三次。最后,她總算是把死者拖到了彈坑里。她已經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許有一小時。”這樣描述,使情景歷歷在目,仿佛老婦人的喘息聲都聽得見,真是感人肺腑。
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尋找各類細節描寫。如人物外貌的細節描寫,心理活動的細節描寫,語言對話的細節描寫,動作神態的細節描寫等等。通過諸多細節描寫的學習體會,引導學生總結出所謂的“細節”,就是人和物特征中的細微之處。細節描寫就是要抓住人和物特征中的細微之處進行細致的刻畫、描寫,這樣寫就能更好地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畫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中心,增強文章的形象性、生動性和真實性。
二、以生活中的細枝末節為素材,運用細節描寫
首先,引導學生學會對生活中的各種人物、景物和現象進行細致、敏銳的觀察,并將觀察到的情況以日記、小作文的形式寫下來,并持之以恒。金圣嘆說過:“一花、一瓣、一毛、一鱗、一焰,其間皆有極微。”有人為了畫老虎,深入險地在樹上搭棚,日夜觀察;有人為了畫牛,把自己打扮成牛,深入牛群,以便做到“以牛觀牛”。只有多觀察、多積累,才能把作文寫得具體,使人感到合情合理,生動有趣,否則就會犯閉門造車的錯誤。
我在指導學生寫《童年趣事》這篇作文時,一名學生寫道:我小時候太貪吃桑棗,爬上桑樹騎在樹杈上吃,到晚上要回家了,就將桑棗裝滿了口袋,結果把一件好端端的白襯褂染成了花褂子,弄得媽媽哭笑不得。我讓他仔細回憶當時的細節,把上面那段話寫具體一點。通過指導,他在作文中對摘桑棗、吃桑棗以及自己的狼狽相和媽媽哭笑不得的神態進行了細致的描寫。通過這些細節描寫,一幅天真的童趣圖躍然紙上。這篇作文被當作范文在全班宣讀,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可見,有了觀察積累的基礎,寫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其次,要引導學生選擇有典型意義的細節來寫。細節描寫是為突出主題服務的,所以必須圍繞作文的中心思想來進行細節描寫。學生寫《我的媽媽》這篇作文時,確定了“媽媽疼愛我、關心我”這個中心后,我啟發學生回憶:你的媽媽疼愛你、關心你有哪些具體的事例?學生有的說我的媽媽每天沖蛋花給我喝,自己卻舍不得吃一個雞蛋;有的說我媽媽下雨天背我上學;有的說天熱時媽媽給我扇扇子……我讓學生選擇兩件典型的事例,把媽媽關心、疼愛自己的動作、神態、語言具體地寫下來,特別要注意細節描寫。一個學生寫到由于天熱又停電,晚上做作業時,媽媽守在他身邊,給他扇風趕蚊子。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媽媽右手不停地給我扇著風,趕著蚊子,左手卻不斷地“啪啪”地打著自己身上的蚊子。那“啪啪”聲就像打在我的心上,我的眼睛模糊了……“于細微處見真情”,這一系列的細節描寫,就非常生動地表現了媽媽的慈愛之心。
關鍵詞:各年級作文;教學計劃;寫作教學
作為一線語文老師,對于作文教學不應該具有隨意性,而是根據學生實際為作文教學制訂一個計劃,下面是本人對寫作教學的一點看法:
七年級作文教學應該有:
1.記敘與描寫兩種表達方式為主的綜合訓練。
2.能在寫作之前養成編寫提綱的習慣即在動筆之前能夠有布局謀篇的意識。
3.能對人或物要有細致入微的描寫。
4.學會多角度觀察景物與各種觀察景物的順序。
5.作文中正確書寫標點符號。對于七年級的作文訓練應不少于十五個訓練課時(每次訓練最少要用兩個課時),要有訓練的總目標。
八年級作文教學應該有:
1.能用準確的語言說明事物的特征,更深一層地認識說明這種表達方式。
2.繼續記敘、描寫這兩種表達方式的訓練,并能夠在敘事的基礎上合理抒情。
3.寫作能力方面,在七年級的基礎上要有所提高,比如細節描寫方面、布局謀篇方面,并能適當了解一些寫作技巧。
4.擴大學生知識面學會收集資料,分專題。比如,傳統民俗文化、中國古詩、有關戰爭的文學作品等等。
能力訓練點集中在:
1.能捕捉細節去寫人或敘事,做到敘事清楚、描寫細致。
2.審題清楚,能抓住題眼,確定文章寫作內容與寫作重點。
3.欣賞一些寫景狀物類的美文,從中體驗,并感悟其中運用的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還有一些描寫上所運用到的技巧。
4.學會認真觀察事物并對該事物做詳細說明,如是一件物品一定要對外部形態、內部結構、性質與用途等方面盡量一一具體說明。如果想要寫事理性的說明文,我們可以結合他們的物理學或生物學課程讓他們根據日常上課所見到的一些實驗作為說明的對象,這樣學生寫起來就能得心應手。
九年級作文教學應該有:
1.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能準確運用抒情這種表達方式來抒發感情。
2.能就某一件事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評論。
3.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
4.記敘文寫作要做到立意深刻、結構完整、過渡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