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勞動保障總結

勞動保障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勞動保障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勞動保障總結

勞動保障總結范文第1篇

20*年,全區勞動保障系統按照區委、區政府的要求和上級勞動保障部門的部署,以黨的**精神為指針,以實踐“**”重要思想為目標,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加快勞動力市場體系建設、擴大社保覆蓋范圍、加大行政執法力度、提高服務質量,通過全系統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順利實現了全年工作目標。現將20*年度全區勞動保障工作情況及明年工作打算報告如下:

一、20*年主要工作實績

(一)工作概況

就業服務:全區新增就業崗位9307個,新增城鎮就業人數3612人;實施再就業援助22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低于市下達的4%的控制目標。

企業養老保險:全區新增參保職工29483人;增收養老保險基金16800萬元;共征收養老保險基金34257萬元,征繳率為96%;支付養老金18589萬元。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22000萬元,備付能力為14.15個月。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全年參加養老保險結算的單位726個,在職參保人數10391人,離退休人數2858人;征繳保險金4405.9萬元,收繳率100%;支付離退休人員費用4300.2萬元;基金累計節余11486.4萬元。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理農保轉社保手續868人,金額538萬元;收取保險費730.51萬元;基金滾存結余13470.91萬元。支付1848人養老保險費189.80萬元。

失業保險: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9.3萬人,完成常州市目標任務的101%;征收失業保險基金2030萬元,征繳率99%;期末享受失業保險人數為3483名,發放失業保險金2226萬元。

醫療保險:參保單位1374個,其中機關事業單位588個,企業786個;參保人數109213人,其中機關事業單位參保人數34526人,企業參保人數74678人;征收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醫療保險基金3281萬元,征繳率99.7%;征收企業住院醫療統籌基金2941萬元,征繳率為98.59%。

生育保險:生育保險金收入356萬元,清欠17萬元,基金征繳率為98%。支出242萬元,累計結余824萬元。

工傷保險:工傷保險基金收入252萬元,清欠11萬元,基金征繳率98%,支出223萬元,累計結余704萬元。

退休審批和勞動鑒定:辦理各類退休審批1442人,其中提前退休220人,因病退休78人;辦理各類死亡人員供養直系親屬定期救濟費180人;組織勞動鑒定476人,其中傷殘等級鑒定191人,因病喪失勞動能力鑒定98人,離休干部護理依賴程度鑒定96人。認定工傷307人,審批工傷待遇31人。

職業培訓:舉辦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班361期,培訓21576人;舉辦轉崗培訓班32期,培訓4600人,完成區政府目標任務的100%,其中城管、交通協管員培訓100人;頒發職業資格證書和上崗證書9519張;舉辦農村與外來人員培訓班170期,培訓2.18萬人。

勞動執法:巡視監察用人單位1100戶,查處嚴重違法案件34起,結案34起,結案率100%。查處各類非法用工2300余人,清退童工12名,補簽勞動合同8569份,為勞動者追回押金及工資150.8萬元。

勞動仲裁:區仲委會辦公室依法立案225件,結案220件,結案率98%;各鎮仲裁辦事處調處勞動爭議1282件。

(二)工作措施

1、認真貫徹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切實加大就業再就業工作力度。

就業再就業工作以堅持城鎮失業人員及弱勢群體就業再就業為主,兼顧失地農民的就業,確保全區就業形勢的穩定。一是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的主導作用。首先形成了以“武進區勞動力交流中心”為龍頭,鄉鎮公共職介機構為依托,14家民辦職介機構為補充的職業中介網絡和就業服務體系,建立了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和信息系統。其次各種各類勞動力交流招聘洽談活動,給廣大的下崗失業人員、失地農民、外來務工人員就業再就業搭建了一個就業平臺,并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全年共舉辦各類勞動力交流洽談會53期,提供就業崗位10000個。10月底舉辦的武進區20*年度秋季勞動力招聘洽談會暨再就業優惠政策大型咨詢活動共吸引120余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5000余個,最終有80余家用人單位與850多人達成用人意向;南北勞動力交流活動中,共有23家用人單位吸納蘇北勞動力4933人。二是再就業援助探索出了勞務派遣的新形式。今年,區政府出資120萬元購置100個交通、城管公益性崗位,由新成立的武勞勞務中心以勞務派遣的形式幫助10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另外,還先后向區國稅局、法院、工商銀行等單位派遣了下崗失業人員522名。三是再就業優惠政策真正落到了實處。首先是再就業資金的管理和運作做到公開操作程序,實現陽光工程,保證了資金使用的安全性,今年再就業資金財政預算安排1850萬元,支出591萬元;其次是再就業優惠證申領工作規范合理,不僅在申領過程中堅持三級審核、二級公示的申領制度,還會同財政等部門聯合出臺了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優惠證發放制度和程序、再就業扶持資金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再就業優惠政策配套措施,今年全區共發放再就業優惠證5806本,有381名領取《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辦理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享受各種稅費減免達437萬元。四是勞動保障事務工作開展順利。至12月底,檔案托管人數累計為24000人,為625人了退休手續。

2、不斷加強社會保險基金征繳工作,確保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圍繞區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在擴大社保覆蓋面和嚴把退休審批審核關上做文章。一是推進擴面征繳,促進養老保險工作盡快向鄉鎮覆蓋。今年由于受“非典”影響,區政府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將年初制訂的社保擴面征繳5萬人的目標調整為2.5萬人后,合理布置各鎮的目標任務,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與財政、地稅等職能部門建立了擴面工作聯動機制,擴面工作成效顯著。全年共擴面2.9萬人,完成了調整后的區目標任務。二是大力開展社會保險稽核工作,防止虛報冒領養老金,以及少報漏報繳費基數等社保領域欺詐行為的發生,提高了稽查審計工作的力度,健全了社保反欺詐機制,使稽核工作更加制度化、規范化。全區共查出少報、漏報繳費基數210萬元,應補繳養老保險費58.8萬元,已補繳到帳58.8萬元。三是嚴格把好退休審核、審批關,管好、用好養老保險基金。通過郵寄明信卡的形式,對離退休人員待遇、供養人員的領取資格等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核查,并建立了社會監督體系。經調查核查,226名供養人員已經死亡,供養救濟費已全部停發。到今年底,我區新增退休人員1557名,累計人數為22239名,平均月退休費673元。四是規范工傷認定程序,堅持主體合法、程序合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運用法律法規規章正確,在規定的時效內,全部辦結工傷認定手續。全年認定為工傷的307起,不予認定的7起,不予受理的14起,撤消43起。

3、加大監督管理力度,推動醫保工作健康發展。

一是醫保政策日趨完善。先后出臺了勞動、人事機構掛靠的非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的若干補充意見,明確了鄉鎮工業公司定崗定職人員、六十年代停辦大中專生、下鄉知青、劃歸人員等四類人員的參保政策,提高了區離休干部的醫療待遇,對結算辦法及開放常州定點醫院進行調研,使政策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擴面工作穩步推進,全年擴面14273人,全區參保單位達1374家,參保人員109213人。三是基金征繳態勢良好。基金移交地稅征收后,適時調整征繳策略,保證各項基金足額及時到位。全年應收基本醫療保險基金6274萬元,實收6222萬元,綜合征繳率99.2%。四是基金運行情況平穩,嚴把基金支出關,使有限的基金發揮最大的效能。至今年底,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5960萬元(不含按實結算部分),基本醫療統籌金累計結余1278萬元,救助基金累計結余1124萬元,基本做到各項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節余。五是基礎管理更為科學。加大了對定點醫療機構的檢查督促力度,違規基金的支出進一步減少。對內部局域網、定點醫療機構網絡、基本醫療藥品目錄庫等進行了調整、更新和完善,保證醫保工作的有序運行。

4、加大征收清欠工作力度,鞏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成果。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重點放在保險基金的征收、清欠、結算以及《養老保險手冊》的審核鑒證工作上。一是協助人才市場和湖塘鎮政府與有關單位簽訂協議,防止單位故意拖欠保險費,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的收繳率。今年的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基金收繳率再創100%,做到了十年無欠繳,繼續名列全省前茅。二是將現有的結算單位的往來代碼以及結算單位再次進行核實、確認,提高了結算工作的準確性。三是做好機關事業單位、鄉鎮專技人員、人事人員養老保險手冊的審核與鑒證工作,已有820個單位12013份《手冊》鑒證完成。四是積極協助區有關職能部門開展事改企工作,開通養老保險關系接轉的綠色通道。

5、建立信息數據庫,規范農保內部運作。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已完成了業務檔案信息的清理核對,通過農保業務檔案軟件,初步建立了農保業務檔案數據庫。農保領取證舊證換新證和集體卡分解工作已基本結束,劃歸新北區七個鎮的農保業務檔案移交順利。9月份,配合常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在禮加等鎮對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險問題作了專題調研,到目前為止,全區農保違規基金中已有50萬余元清欠到帳,較好地維護了參保農民的合法權益。

6、貫徹落實企業工資指導線,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

積極指導主管部門調整企業工資,了解企業對《市區20*年企業工資指導線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情況。到目前為止,商業局、糧食局、建設局等主管部門已審辦結束,涉及49個單位3842人;今年全區在崗職工人數為56690人,其中企業在崗職工人數為33777人,預計20*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6256元,與20*年同期相比增長15.7%,其中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12070元,增長9.4%,達到了工資指導線基準線9%的要求。會同區總工會等有步驟、有計劃地采取“穩定規范簽訂企業,擴展增加新簽企業,逐步延伸鎮屬企業”的辦法不斷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今年共有96家單位簽訂了工資協商協議,效果良好,并已超額完成了任務。

7、積極開展勞動保障執法工作,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按照“勞動保障監察維權專項執法檢查”和“勞動關系規范年活動”的要求,開展日常巡視監察、專項執法檢查、舉報案件的執法檢查,對全區各類用人單位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梳理,督促用人單位履行法定義務。全年共接待來信來訪3294人,及時受理勞動保障監察投訴舉報138起;立案處理嚴重違法案件34件,結案34件;全區有96%以上的用人單位進行了20*年度勞動保障年檢;加強了針對日益嚴重的拖欠民工工資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責令用人單位清退違法收取的抵押金及被無故拖欠、克扣的工資150.8萬余元;舉辦了2期大型勞動法律法規咨詢活動。

8、積極穩妥地處理勞動爭議,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

勞動爭議處理以推進“陽光仲裁”為切入點,嚴把立案受理關、集體爭議關、廉潔辦案關,增加勞動爭議仲裁工作的透明度。及時調整了區仲委會組成人員,完善了三方機制。工會和經貿局的仲委會成員共參與辦案13件。督促企業及時辦理勞動合同簽訂手續,有效預防勞動爭議的發生。進一步加強對各鎮仲裁辦事處的業務指導,區仲裁辦工作人員40多次到各鎮仲裁辦事處指導工作,2次組織各鎮專兼職仲裁員觀摩公開開庭。仲裁辦調處勞動爭議的業務能力有顯著提高。今年各鎮仲裁辦共調處勞動爭議1282件,比去年增長12%,鑒證勞動合同12.6萬份,鑒證率達90%以上,有力地促進了各鎮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11月份,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在我區召開的全省鄉鎮仲裁辦事處現場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對我區鄉鎮仲裁辦事處的成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9、大力拓展職業培訓領域,努力提高勞動者素質。

職業技能培訓開發重點抓好四項工作:一是調整并加強了武進區職業技能培訓網絡。依據“常武”、“常武技”、“常武交”三家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為全區大力開展技術工人培養和鑒定技術等級發證工作強化了組織和機構建設。二是建立并完善了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月報表制度,要求各鎮勞動保障服務所及培訓網絡中各培訓單位每月上報《培訓情況統計表》。三是協助區有關部門對被征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提出了實施辦法,為提高失地農民的職業技能,增加就業率作出了根本性的保證。四是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成效顯著。完成各類職業技能培訓21576人次,舉辦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班361期,其中舉辦農村勞動力及外來務工人員培訓班170期,培訓人數達2.18萬人。經考核鑒定,核發勞動者就業權證9519張,其中國家職業資格證書2581本。

10、積極開展“勤廉之風萬人評”活動,不斷提升勞動保障部門形象。

按照區委、區政府的要求,不斷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增加勞動保障政策透明度,創辦了《武進勞動保障》內部刊物,加強勞動保障部門與企業、勞動者的溝通,把勞動保障工作置于社會監督之下。二是增加工作透明度,把全局所有審批、審核、核準事項全部納入行政服務中心窗口辦理,接受群眾監督。三是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和聯系,先后在湖塘、前黃、高新區等十余個鎮(區)召開了由當地領導、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私營業主、農民代表等參加的座談會,真誠接受社會各界的批評,有針對性的組織整改。四是落實整改責任制,制訂了“勤廉之風萬人評”活動實施意見,用目標管理的手段來激發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把整改措施分解細化,納入各部門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目標管理責任制,由部門負責人總負責,落實整改措施、整改時限,防止推諉、扯皮和個人弄權現象的發生。五是加大查處力度。通過明查暗訪和接受群眾投訴,建立監督管理工作臺帳,對每一件投訴和舉報都落實專人處理,并把處理結果予以公布。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工作,提高了干部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了辦事效率,也為整個勞動保障工作全面深入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存在問題

1、再就業政策的落實、兌現、資金的使用相對滯后,促進就業的效果不十分明顯,勞動力市場體系建設和湖塘外來人員臨時交流務工點的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

2、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進展緩慢,社區服務平臺尚未建立,影響了我區社會化管理工作的進程與質量。

勞動保障總結范文第2篇

全縣勞動保障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圍繞工作重點,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奮力推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積極組建基層勞動保障工作機構,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繼續鞏固“兩個確保”成果,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開展勞務輸出,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為促進勞動保障工作的全面發展和再登新臺階作出積極的貢獻。

一、上半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強化政策落實,千方百計促進再就業

我們始終把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作為勞動保障工作的重點,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出臺的各項再就業優惠政策,穩步推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截止6月底,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693人,占全年計劃的65%。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5%,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808人,其中“4050”人員再就業283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率達62.9%,就業形勢基本穩定。

一是明確目標任務,加強對再就業工作的指導、檢查。年初建立了再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加強了對再就業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了全縣再就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反饋信息、分析情況、研究問題,督促全縣再就業工作的整體推進。根據上級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出臺了我縣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的具體實施辦法,指導再就業工作的開展。

二是積極貫徹落實各項再就業扶持政策。根據《黑龍江省〈再就業優惠證〉發放管理辦法》的規定,開展了《再就業優惠證》年檢工作,年檢合格人數10.356人。小額貸款擔保中心成立并啟動工作,到目前已有640名下崗失業人員正在辦理貸款手續,此項工作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今年上半年有146名下崗失業人員領取了工商營業執照,共為402人減免工商管理費24萬元;為364人減免稅金32萬元;其他部門減免行政性事業收費6.5萬元。

三是強化服務,勞動力市場建設日臻完善。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建設工作進展順利,全縣14個鄉鎮十七個社區的勞動保障工作站,做到了機構、編制、經費、場地、制度、工作“六落實”。強化了再就業服務,發揮勞動力交易中心和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的作用,大力開發保安、保潔等公益性崗位,與政法委、嫩江鎮聯合招用社區聯防員,安置“4050”人員51人,為社區招用清潔工人,安置“4050”人員120人。加強我縣勞動力市場網絡建設,逐步建成一個以縣勞動力市場為中心,上接中省,內聯各鄉鎮、社區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為規范我縣勞動力市場,為求職者、用工者提供交易場所以及方便廣大居民的生活需要,縣政府籌集資金2萬元建成的社區家政服務中心,現已投入運營。

四是強化就業和再就業培訓工作。將就業訓練、職業介紹作為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重頭戲”來抓,讓下崗職工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鼓勵他們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年初市局下達培訓任務為1.990人,其中再就業1.600人,預備役90人。為了完成培訓任務,我們使用專款培訓經費11萬元,按照“條件公開、申請自愿、公平競爭、合理布局、擇優認定”原則,增設培訓機構、聘請專業教師26人承擔培訓任務。共舉辦了服裝裁剪、美容美發、足底保健、中式烹調、微機等10類培訓班14個班次,培訓下崗失業人員717名,占培訓計劃的55%,其中培訓下崗職工324人,失業人員393人,“4050”人員170人,培訓合格率達到100%,培訓后實現再就業469人,再就業率為65%。勞動預備制培訓312人。加強與縣農委的溝通協調工作,積極申請培訓計劃,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班,培訓農民工159人,并全部輸送至大連星際酒店和大連九星制衣有限公司上崗就業。全縣免費培訓下崗失業人員718人,通過技能培訓有469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培訓后再就業率為65%;免費職業介紹611人,介紹成功221人;免費為一千余名下崗失業人員提供了就業指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配合小額貸款擔保工作,縣勞動就業局舉辦了多期創業培訓班,深受社會各界,特別是下崗失業人員的好評。

五是大力開展勞務輸出工作。不斷加大勞務輸出的規模,有針對性地開展崗前培訓,培育市場,強化服務,全縣今年勞務輸出人數達7.591人,其中向北京、大連、天津等地輸出農村剩余勞動力4.912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2.679人。并組織參加了省農委、省就業局聯合舉辦的龍哥龍妹勞務洽談會,206人簽定了意向用工合同,使勞務輸出有序有組織地進行。

(二)穩步推進,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

一是全縣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的工作成果得到鞏固和完善。上半年共為4.398名參保離退休人員按時足額發放基本養老金570萬元,社會化發放率達到100%;養老金實收616萬元,完成市計劃的108%。應清理企業欠繳基本養老保險費302萬元,實際清理欠費849萬元,完成市計劃的281%。應撥付企業基本養老金1,523萬元,實際撥付1,523萬元,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率達到了100%。做好養老保險上線工作。按照省局的要求,我們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對2003年8月到現在的參保職工的有關情況進行補錄與修改,目前這項工作仍在進行中。對符合并軌條件的企業職工,算準企業、職工欠繳的養老金,以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二是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穩中求進。上半年應撥付機關事業養老金250萬元,實際撥付250萬元,養老金發放率100%。不斷完善基礎管理工作,無擠占、挪用基金現象發生。應收繳機關事業保險金125萬元,實際收繳245萬元,完成市計劃的196%。加大了清欠力度,上半年市標應清欠30萬元,實際完成49萬元,完成市計劃的163%。對參險單位的繳費基數核定、繳費情況、養老金發放情況等進行了書面稽核,稽核面達到了50%,為上半年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工作目標的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上半年新增參保職工12人,我縣機關事業參保人數已達973人。

三是工傷保險工作的開展順利。工傷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參保職工達到了7,682人,完成市年計劃的101%。深入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中宣傳工傷保險政策,不斷提高他們的參險繳費意識,已將供銷家電城、三旅社等三家私營企業納入工傷保險范圍。在中省直單位中加大了宣傳力度,目前石油、地鐵、中行、工行、農行等中省直單位已參加了工傷保險,參保率達到了98%以上。黑寶山煤礦、黑河市銅山銅礦、一五一煤礦全部納入工傷統籌,使我縣高風險行業參保率達100%。嚴格執行《工傷保險業務規程》,不斷規范我縣的工傷保險業務,對相關工作進行了微機管理。對發生工傷事故的參保人發生的藥費嚴格進行審核,層層把關,防止了弄虛作假現象的發生,保證了工傷基金的正確使用。

四是稽核工作有序開展。今年上半年,共清理基本養老金陳欠362萬元(8戶)。對正常繳費的中儲糧北方公司544人、地鐵877人、電業局242人共3戶1663人次審核了個人帳戶登記和管理情況,經審核,個人帳戶記錄真實、準確、完整,核查率為12%。按省規定調整后的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對14戶企業計2,636人次進行了重新稽核,對在縣內居住的離退休人員每半年到社保局審核一次,在異地居住的離退休人員采取了由離退休人員現居住地社保、派出所協查認證的辦法,上半年共稽核4,398人,稽核率100%,確保了養老金的正確使用。對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1,476人次進行了年度核審,核查率100%,沒有發現騙取、冒領失業金現象。

四是失業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上半年參保單位147戶,參保人數達12,480人,完成市計劃11,912人的105%,國有企業參保率100%。集體企業參保率為有繳費能力集體企業的80%,私營企業參保率90%,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和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參保率達90%。年初,對失業保險繳費基數進行了嚴格的核定,每月準時向地稅社保局提供征繳計劃,地稅、社保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密切配合,在失業金的征繳和清欠上下大功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上半年應征繳失業金57萬元,實繳46萬元,完成計劃的81%。應清欠10萬元,實際完成33萬元,完成計劃的330%。嚴格執行“并軌”方案及實施辦法,建立了失業保險預警機制,規范了申領程序,進一步強化了資格審查,建立了享受待遇人員公示制度。按照省、市要求,及時將失業調劑金匯往市局。失業保險業務已開始實行計算機管理,失業人員可隨時查詢自己的信息。嚴把失業金發放關,按照規定共為33戶單位的1,602名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發放失業金164萬元,失業保險金發放率達到了100%。

五是醫療、生育保險擴大覆蓋面不斷擴大。截止6月底,新增參保單位共23戶1,775人,參保人數已達到17,388人,完成市年計劃的105%。機關事業單位醫保基金做到了及時足額征繳到位。建立并實行了大額醫療補助辦法,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參保單位和參保人的一致認可。我縣已制定了公務員補助及企業補充醫療保險辦法,但由于縣財力緊張,將擇機實施。完成了省新目錄支付標準,并嚴格按照新的藥品目錄執行,目錄內藥品使用率達到了85%以上,由于我縣財力不足,致使參保職工個人醫療費負擔比率超過25%。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已達8,400人。

(三)加大維權力度,依法開展勞動保障監察

上半年,勞動保障監察機構通過強化監察、開展勞動保障執法專項檢查和廣泛宣傳勞動保障法規等行之有效的活動,切實地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一是認真開展了勞動用工年檢、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禁止使用童工、勞動合同簽訂、拖欠民工工資和執行最低工資制度、維護婦女權益等執法專項監察活動,先后監察用人單位126戶,督促企業繳納社會保險費60萬元、補簽勞動合同884份、修改不符合勞動法律、法規條款116處、補發拖欠職工工資56萬元,受理拖欠農民工工資舉報案件66件,涉及農民工人數980人,追回拖欠農民工資24萬元,處理投訴案件8起,立案3起,查處涉案人員17人。處理和糾正了部分企業、職工的違法違規行為,有力地保障了企業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二是廣泛宣傳勞動保障法規。對每名投訴舉報者,做到認真接待,及時登記,并耐心地向他們介紹相關勞動法律、法規,讓他們掌握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基本方法。還組織開展了維護進城務工農民合法權益宣傳咨詢活動,深入廠礦、工地、企業廣泛宣傳勞動就業、工資支付、社會保險、勞動監察、勞動爭議仲裁等方面的法規政策,發放宣傳資料18000余份,現場接受咨詢2100人次,并公布了投訴舉報電話。截止目前,全縣共接受舉報投訴案件25件,通過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22件,警告3件,為勞動者追回拖欠工資2.5萬元,退回押金0.9萬元,群眾舉報結案率達100%。

(四)勞動仲裁工作平穩運行

嚴格執行勞動爭議辦案規程,認真積極的開展勞動爭議案件的申訴接待,審查立案,調解仲裁工作。一是立足服務,貫徹“預防為主、調解為主、基層為主”的方針,及時把爭議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不斷強化服務意識,主動登門為企業和職工宣講勞動保障法規,提供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幫助,對上訪群眾耐心接待,對其反映的各類問題及時調查處理。及時掌握爭議苗頭,提前介入,化解矛盾。二是堅持“合法、公正、及時”的原則,積極穩妥地處理勞動爭議。上半年共受理勞動爭議上訪案件18件,涉及職工461人,已結案13件,結案率72.2%,時效內結案率90%。對全縣的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確保信息系統高效運轉

勞動保障局在資金極度緊張的情況下,籌措資金強化信息系統軟硬件等基礎建設,完善信息系統功能,為勞動保障信息的高效傳輸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一是勞動保障系統局域網硬件建設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人員、編制已全部到位,為局域網正常業務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完成了養老保險數據初始化和數據交換,優化現有的業務流程和機構,做到了上線平穩、操作合理、運行無差錯。三是圓滿完成企業并軌工作中有關數據的錄入和傳輸,為順利完成“并軌”工作任務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六)積極探索,建立新型的勞動關系調整機制

一是開展了工資指導價位和勞動力市場價位的調查工作,通過對100多戶企業中的不同職業(工種)的工資水平進行全面調查、匯總、分析,形成了各類職業(工種)的工資指導價位。二是開展了對全市企業工資的宏觀管理,指導企業開展年度增資工作,認真審批企業調資方案。三是加強對企業勞動合同的管理工作。對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對勞動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糾正,進一步理順了勞動關系。

(七)改進作風,切實加強隊伍建設

一是進一步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勞動保障工作全局,正確認識和把握勞動保障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增強工作的主動性。正確運用理論成果來回答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總結經驗,提出新思路,求得新發展。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創造性開展工作,努力把工作思路變成工作成果。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煥發出來熱情和干勁,全面完成今年各項勞動保障工作任務。

二是細化工作任務,狠抓工作落實。將各項工作任務進行了分解,明確了目標責任分管領導、承辦科室、責任人、完成時限等,夯實了工作責任。按照要求,將任務層層分解,進一步細化責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把各項工作都落到實處。

勞動保障總結范文第3篇

根據××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在全市鄉、鎮(社區)勞動保障所(站)平臺建設培訓會議上的安排部署和要求,現將我縣鄉、鎮(社區)勞動保障所(站)工作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現狀

我縣鄉、鎮(社區)勞動保障所(站)機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關心下,在上級勞動保障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于2002年下半年相繼成立,現全縣15個鄉、鎮都成立了勞動保障所,鳳山鎮的4個社區均成立了勞動保障工作站;現有在崗工作人員共31人,其中:專職人員28人;兼職人員3人。鄉、鎮(社區)勞動保障所(站)的主要工作職責為:負責貫徹執行國家和上級勞動保障工作方針、政策;貫徹執行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的基本方針、政策、標準;貫徹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政策和規則;執行社會保險待遇項目,給付標準和領取條件;為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就業、培訓信息和開展就業服務,就業前培訓;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合理轉移和有序流動、管理外來流動就業人員;實施對鄉、鎮(社區)內企業、私營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和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等。

自成立以來,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對所(站)的建設及工作進展十分重視,加強對所(站)的領導和管理,先后多次組織基層勞動保障所(站)工作人員進行業務知識的培訓,努力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技能,每半年定期召開一次全縣鄉、鎮(社區)勞動保障所(站)工作總結會議,一邊加強對基層勞動保障所(站)的業務指導工作,一邊積極深入基層開展工作調研,為基層勞動保障所(站)協調工作關系和創造工作條件。同時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和上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工作方針、政策及各級黨委、政府和上級勞動保障部門的各項工作會議精神,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健全和完善鄉、鎮(社區)勞動保障體系為主線,以維護廣大勞動者勞動權益為己任,積極工作,熱忱服務,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切實推動我縣勞動保障事業的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努力,為全縣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近三年來,全縣鄉、鎮(社區)勞動保障所(站)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積極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勞動保障法律法規,不斷提高廣大勞動者的維權意識。鄉、鎮(社區)勞動保障所(站)是最貼近勞動者、最貼近用人單位、最直接的勞動保障工作者,通過及時正確的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提高了廣大勞動者的維權意識,促進了地方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的建立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全面了解、及時掌握和熟悉轄區內各項勞動保障工作情況,建立和完善了勞動保障工作臺帳,能按時按質按量的完成上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安排的各項工作,及時準確完整的統計和上報各項報表數據及資料。

(三)及時了解和處理轄區內勞動保障工作領域中的矛盾和問題,積極協助上級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對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有效預防和減少了違法案件的發生,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四)認真宣傳貫徹執行社會保險的基本方針、政策,積極做好社會保險擴面工作,為廣大勞動者解決后顧之憂。

(五)積極開展為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就業、培訓信息和就業服務及就業前培訓工作,將社會保險與就業、再就業工作緊密結合,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合理轉移和有序流動,主動管理好外來流動就業人員。

(六)積極做好企業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基本達到了退休人員“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目標,讓企業退休人員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使他們的晚年生活質量得到了組織上的管理和服務上的保障。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一部分同志對勞動保障工作,在思想上和認識上還存在一定差距,對勞動保障工作重視不夠,工作的目的和意義認識還不到位,缺乏對工作的超前思考和計劃。

(二)一部分同志對勞動保障工作業務知識方面學習不夠,還不能及時完整準確的將國家和上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工作方針、政策宣傳貫徹到廣大勞動者之中,為廣大勞動者提供勞動保障服務的本領有待提高。

(三)一部分同志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有待改善,“有為才有位”,愛崗敬業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不能丟。

(四)勞動保障內部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由于我縣鄉、鎮(社區)勞動保障所(站)機構成立時間較晚,現有條件差、人員整體素質參差不齊,而且大部分人員思想不穩定、有顧慮,不利于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的開展。

(五)縣局對鄉、鎮(社區)勞動保障所(站)的工作指導和監督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三、今后工作的措施及建議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基層勞動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加強學習,提高工作業務技能,努力掌握為勞動者服務的本領。

(三)扎實工作,確保各項工作目標任務的完成,正確處理好本職工作同各級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關系,樹立愛崗敬業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勞動保障總結范文第4篇

上半年,我科在支隊領導的帶領下,堅決貫徹落實 “浙江無欠薪”行動的基本要求,在工作實踐中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充分發揮勞動保障監察的職能作用,在各兄弟業務科室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緊緊圍繞支隊的中心工作和年初確定的工作目標任務,經過科室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任務。現將有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半年來,我科根據支隊黨支部的統一部署,科室所屬人員堅持把學習作為提高自身素質的關鍵措施。積極參加支隊組織的各種理論和業務學習,做好學習筆記,撰寫心得體會。同時,重點加強了工作業務知識和法律法規的學習,努力做到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精益求精,不斷探索,為做好本職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上半年,我科共完成投訴舉報案件66件,其中行政處理3家,行政處罰2家,共為76名勞動者追討工資2960941.81元。處置突發事件4起,對群體性突發事件均得到有效處理,領導交辦案件均及時反饋;檢查建筑工地30多處,有力的督促了六項制度的落實;到轄區大隊、中隊指導工作60多人次,進一步規范了勞動監察執法程序的規范,提高了中隊監察員的業務技能;全科人員齊心協力圓滿完成了國務院工作組對我市2018年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的考核工作和省對我市創建“無欠薪市區”的考核驗收工作,為最終實現“無欠薪”貢獻了力量。

二、主要做法

(一)統一思想認識,相互協助,認真開展勞動保障監察工作。

我科根據支隊2019年主要工作任務,充分調動科室成員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要求科室人員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創建“無欠薪”行動的基本要求,立足構建和諧社會和提升城市品牌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檢查的重要意義,把開展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檢查作為宣傳和貫徹執行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有效手段,特別強調在工作中著重開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指導,以此作為規范企業勞動用工管理,減少勞動保障違法案件發生的基礎性工作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切實抓好落實。通過業務學習,提高了科室成員監察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為監察工作夯實了基礎。

(二)加大執法力度,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1、開展日常監察,及時糾正勞動保障監察違法行為。全科上下在合理安排好各階段工作的同時,積極通過日常巡視監察的方式開展主動監察,3月份我科在上級的統一部署下共開展了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檢查,在專項檢查活動中,我科共檢查各類職業介紹所共10家。通過檢查,既向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宣傳了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政策,又加強了對企業勞動用工管理的監督指導,及時發現和解決了一些用人單位在勞動用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細節性疏忽,把勞資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從源頭上落實“無欠薪”夯實了基礎,也受到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好評。

2、積極配合做好“110”轉發突發事件的指導處理工作。全年來,全科共受理“110”轉發的重大突發事件隱患50余件,在指導區大隊處理過程中,全科人員能做到敏感意識強,依法依規,顧全大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協調,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堅持第一時間接件,第一時間指導,第一時間反饋處理情況,以高昂的工作熱情,負責地工作態度,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三)強化“無欠薪”治理,確保落實 “無欠薪”。

繼續深入開展 “無欠薪”行動,突出建筑、交通、水利等建設領域“無欠薪”制度落實情況的監管,建立完善拖欠農民工工資預測、預析、預報和預防的預警排查制度,以制造業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為重點,深入推動欠薪治理綜合監管。重點抓住政府工程領域這個關鍵,加大督查檢查力度,督促行業主管部門推動實名制管理、按月足額支付工資、分賬管理、銀行工資、工資保證金制度和維權公示制度等長效機制落地,有效防范化解欠薪矛盾和勞資糾紛,有效應對預警監控缺失、制度落實缺位、排查督導缺力的矛盾。上半年我科為圓滿完成國務院辦公廳對我市2018年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考核工作和省對我市申報無欠薪市區的相關區的考核驗收工作,在年初就圍繞考核實施方案,結合崗位特點,逐條對照抓落實,同時指導轄區大隊同步做好各項工作。對各在建工地側重于抓制度規范和落實,特別是“六項制度”的落實,在檢查中指出問題,限定時間整改,做到有計劃、有步驟、有結果。上半年全科共對轄區內40余家建設工程項目落實“六項制度”情況進行了檢查指導,確保了“國考”和省驗收工作的順利完成。

(四)立足本職做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要求。

半年來,我科全體工作人員能緊緊圍繞支隊黨支部,堅決貫徹落實各級領導關于落實無欠薪工作的指示要求,立足本職崗位,不怕苦、不怕累,堅持深入工程建設項目一線,既著眼相關法規政策的宣講,又強化對防欠薪制度措施的具體指導,同時注重對大隊、中隊人員的業務指導,提升了“無欠薪”工作的整體水平。如我科XX同志,自身業務能力突出,支隊領導安排其負責無欠薪工作后,能第一時間進入情況,積極主動聯系相關協同單位,深入一線調查研究,探索制訂落實“六項制度”的細化方案和考核評分標準,同時承擔起了全時勞動保障監察執法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先后為各區的一線勞動監察執法人員舉辦業務培訓,為我市全面創建“無欠薪市”做出了較大貢獻。半年來,科室所屬人員團結協作、執法公正、認真負責,在行政執法和日常檢查中注重加強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關于《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和指導,既有效地規范了用人單位的勞動用工行為,又及時制止和糾正了用人單位存在的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維護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又為社會的穩定與和諧貢獻了一份力,得到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一致好評,提升了支隊勞動監察工作的整體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三、存在的不足

一是勞動保障監察業務水平和辦案技巧仍需不斷提高。當前,在對一些復雜案件的處理過程中,不僅需要我們經驗的積累,更需要我們在完全理解和理清所有法律問題的前提下,嚴格執法、創新執法,以法為據、以理服人。因此,勞動保障監察業務水平和辦案技巧亟待提高和改進,這樣才能適應勞動保障監察新形勢的發展,才能沉著地面對即將出現的一切新情況,才能有效地解決出現的一切新問題。

二是在處置一些新型勞動關系的案件過程中,因相關法規制度還不夠完善和健全,導致在執法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法律政策依據,解決問題的手段較單一。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進一步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工作,切實發揮勞動保障監察職能,積極開展執法檢查,嚴厲查處各類違法案件,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二)進一步加強科室政治理論和業務學習,保持科室團結氣氛,增強凝聚力。

勞動保障總結范文第5篇

一、主要工作

1、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工作。工傷認定工作,嚴格按《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認定申請時限受理工傷認定,做到件件有登記,并嚴把三關(即:時間關、調查關、材料關)。緊緊扣住受理、調查、舉證、做出工傷認定決定到送達認定書等各個環節,做到環環相扣,對事實清楚的工傷認定申請做到快立案、快調查、早認定,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截止12月底,受理工傷認定286起,已認定工傷258起(其:死亡4人),不予認定2人,還有26人正在認定中。

申請勞動能力鑒定52人,其中:已鑒定50人,(三級2人,四級:3人,六級:1人,七級5人,九級19人,十級15人,安裝假肢2人,同意喪失勞動能力1人,條件不符合2人),還有2人正在申請鑒定中。

2、職工退休。截止12月底,為企業職工辦理職工退休247人,其中:正常退休228人,從事特殊工種提前退休19人。

3、依據《關于做好2013年度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資格年檢的通知》文件要求,我縣共有定點服務機構47家(其中定點零售藥店19家、定點醫療機構28家),抽調各相關單位人員對部分定點服務機構進行了實地檢查,抽查了縣人民醫院、中醫院、社區康復中心等三家定點醫院及藥業公司五家定點零售藥店,經檢查各醫保定點服務單位基本都能認真全面地執行國家有關醫療服務管理法律法規和標準,執行國家、省物價部門規定的醫療服務或藥品價格政策,執行醫療保險制度的有關規定;能夠履行醫療保險定點服務協議,定點醫院實行醫藥費用即時結算,為參保人員提供良好的服務環境。

4、根據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社會保險法》實施前曾在城鎮用人單位工作過未參保人員補繳養老保險費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的工作要求,截止12月底,我縣已辦理參保人員56人,其中:已到年齡參保24人,未到年齡32人。

5、群眾來信來訪。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規范工作制度,做到案件,件件有登記,協調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確切的民生問題。截止12月底,處理案件44件,涉及126人。

二、存在的問題

工傷認定工作。工作量大,隨著參保單位不斷增加,參保面不斷擴大,員工法律意識不斷提高,工傷案件日益增多,條件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進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制度,規范基金管理,加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內控制度建設,落實社會保險基金財務會計制度,加強社會保險基金核算、稽核工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山县| 合江县| 会东县| 基隆市| 仁化县| 囊谦县| 兴安盟| 通城县| 广南县| 察哈| 宁安市| 噶尔县| 三穗县| 镇沅| 右玉县| 沙洋县| 北流市| 盘山县| 五原县| 香河县| 平定县| 丰台区| 库尔勒市| 正宁县| 鹤庆县| 麟游县| 时尚| 温宿县| 大理市| 忻城县| 江山市| 常州市| 锦州市| 中卫市| 涪陵区| 邓州市| 海门市| 安多县| 来凤县| 门头沟区| 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