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話韓寒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隱喻;名詞化;實體
一、語法隱喻及名詞化
語法隱喻是韓禮德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語法導論》中首先提出來的,根據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觀點,語法隱喻包括“元功能”和“層次”兩個方面,每個方面又可以細分為幾個層次。
本文所談到的名詞化是概念隱喻的一種主要類型。通過對比中英名詞化現象,一方面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英語文章,特別是英語科技文章,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導英語學習者寫出符合英語使用者習慣的英語句子。
二、名詞化的界定及分類
名詞化現象或名詞化隱喻是創造語法隱喻的最有力及最常見的手段,通常將過程(謂語動詞短語)和屬性(形容詞短語)轉化為名詞,并直接將兩個過程合并為一個過程,從語義功能的角度來看,名詞化指的就是把某個過程或特征看作事物,而詞性轉換只是這種現象得以實現的一種方式。從韓禮德對概念隱喻類型的歸納可以看出,名詞化主要可以分為四類,即:形容詞、介詞、連詞、動詞的名詞化,從語義角度來說便是性質、過程、關系、環境的實體化。下面以英語為例予以具體說明。
1.將過程看作實體
在英語中過程一般是用動詞來表示的,但是名詞也可以表示動詞的作用,如:
[1A]The police investigated the matter.
[1B]The police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matter.
在例句[1A]中“investigated”用來表示一種動作,而在[1B]中這種動作也可以用名詞“investigation”來表示。通過名詞化,原本動態的過程變為靜態,為人們認識世界提供了新的視角。通過動態過程名物化,利用英語名詞短語可以包含若干個修飾成分的語法特點,增加名詞短語的信息量,從而達到濃縮信息的目的。
2.把性質看作實體
在一致式中,事物的性質是由形容詞體現的。而在非一致式中,則可以由名詞來體現。這就是說,講話者把性質看作實體,如:
[2A]They were narrow-minded and I don’t like it.
[2B]I don’t like their narrow-mindedness.
在例句[2A]中主語“They”的性質是用形容詞“narrow-minded”來體現的,而在[2B]中名詞化為“narrow-mindedness”,表達了同樣的含義,但是通過將性質看作事物,性質載體(如上例中的“They”轉為“their”)在小句中信息結構中的分量便減少了。
3.把關系看作實體
在一致式中,關系是用連詞來實現的,但是也可以用名詞來表示同樣的含義,如:
[3A]We rushed and so became confused.
[3B] The cause of our confusion is our rushing.
在上例中,因果關系分別是用連詞“so”和名詞“cause”來實現的,伴隨著連詞的名詞化,同時動詞“rushed”形容詞“confused”也分別名詞化為“rushing”和“confusion”。通過名詞化,一方面施事者在小句信息結構中的分量變少了,另一方面,隨著例句中動詞和形容詞的名詞后,可修飾成分也變多了。
4.把環境看作實體
在一致式中,環境成分一般由介詞引出,但是有時也可以名詞化,如:
[4A]Your book is on the desk.
[4B]There is a up-and-down contact between your book and the desk.
在上例中,介詞“on”被名詞化為“up-and-down contact”后,原句的意義更為明確,但是表達變得相對煩瑣,因此,這種類型的名詞化在英語中是不常見的。
三、英漢名詞化對比
通過以上分別對英漢在名詞化四種類型具體體現,英漢名詞化主要在以下兩方面存有異:
首先,漢語作為一種最缺乏屈折形態的語言,其語法結構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較強的象似性。例如,漢語里說“地球表面”,是遵循“先整體后部分”這個象似性原則的結果。而英語既有“the earth’s surface”,又有“the surface of the earth”,可見在這里,這個原則對英語不具有約束力。現代漢語較嚴格地受“時間順序原則”的制約,而英語的表現不如漢語強烈。顯而易見,以動詞和其他成分組織的小句更易于體現這些象似性原則,而通過名詞化“打包”的語言則不然。
此外,漢語中名詞化不甚顯著,也和漢語“以動詞為中心”的語法特征密切相關。對此,陳健民先生在《漢語口語》中進而提出:北京口語有些句法的變化,如:“排電影票”、“搓肥皂”、“買頭個兒”、“歇禮拜”等等,則是由于中國人“動詞為中心”的語言心理造成的。因此,漢語在很多情況下保留動詞結構、“拒絕”名詞化,是有其深層理據的。
四、結論
語法隱喻是語言里客觀存在的現象,名詞化結構是這種語法隱喻應用的代表。其作用在于利用隱喻手段把一種語法類型或語法功能轉化成另一類,從而生成新的經驗類別。名詞化是科技英語的重要特征,體現了語體對成分功能的選擇;而英漢兩種語言在名詞化上表現的不同,又反映了兩種語言在意念、結構上的差異。因此,通過漢英名詞化現象的對比,對英語研究以及英語教學是很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1996.On grammar and grammatics[A].In R.Hasan,C.Cloran & D.G.Butt[eds.]Functional Descriptions.Theory and Practice[C].(Current Issues in Linguistic Theory,121.)Amsterdam:Benjamins.
[2]Halliday,M.A.K.1999.The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The Faming of the English Clause.In R.Rossini & G.Sandri &R.Scazzieri[eds.]Incommensurability and Translation,Chelterham:Elgar 1999.
[3]Martin,James R.1992.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Philadelphia/Amsterdam:John Benjamins.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漢字;漢字教學;文化
中圖分類號:H1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065(2016)01-0091-03
中華民族的無限魅力,引起了不少外國人對漢語學習的渴求,對外漢語便成為了新世紀的熱門學科.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無論是跨文化交際日益普遍的外部環境,還是語言學和跨文化交際學等社會科學飛速發展的內部動因,都決定了對外漢語不但要提高學習者漢語交際能力,而且要承擔起文化傳播的重任.
1漢字與漢文化的理論概述
漢字,得名于漢族和漢朝,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至今為止,漢字不僅僅是持續使用最久的文字,更是上古時期各個文字系統中唯一傳承到今的文字.“文化”這個詞,最先出現在《周易•賁》中,書中說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應是中國人論述“文化”的開始,唐代的孔穎達卻另有見地,他認為“圣人觀察人文,則詩書禮樂之謂”.實際上就是指文化是文學藝術和禮節風尚等歸屬于上層建筑的東西.“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著名語言學家古德諾夫曾說:“語言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其特點體現在:它是學習文化的重要手段,人們在掌握和使用語言的過程的同時獲得整個文化.”[1]由此看來,作為漢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漢字不但具有工具性,也具備傳承思想文化的功用.它是一種充滿時代色彩、地域觀念、人文心理等的動態文化符號,它本身就能夠被看作是一種文化信息的載體.因此將中華文化運用到漢字教學當中可謂是一箭雙雕,既能高效地完成學習者會認、會讀、會寫漢字的學習目的,又將中華文化加以傳播,何樂而不為.
2文化參與漢字教學的方式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漢字教學可以分3個階段,即初級、中級、高級.各階段對教學任務和識字數量的要求都應有所側重,因而教學方式應該也有所變化.
2.1字形文化結合,培養興趣
在學習者學習漢字的初級階段,漢字教學并不只是關注學習者識字量的問題,同時還是培養學習者對漢字的興趣的關鍵時期,是否喜歡學習漢字,并積極主動地學習漢字,這將對學習者今后各個階段的學習都產生極大的影響.這個階段的漢語教師可以在講課當中用到“六書”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這四種的造字法,簡單舉例并在講解過程中使用基礎的文化知識輔助教學.學習者初學漢字,應當從獨體字入手,由象形字開始.象形文字是指純粹利用圖形作為文字使用,它臨摹事物的外形或顯著的特征,能夠直接讓學習者了解字義并對漢字字形產生興趣、深化記憶.雖然象形字在漢字總數中所占分量不大,但是它卻是構成漢字的基礎,很多的會意字形聲字都是由象形字構成的.所以,掌握好象形字是掌握漢字基本構件所必需的.如:“日”的甲骨文“”,“月”的甲骨文“”和“口”的甲骨文“”,都是通過對實際事物的描繪得來的.而象形字“大”其象形字“”,雖為人形,但是卻表示抽象的大小概念,這時候可以告訴學習者“天大,地大,人亦大焉,依韻會訂,象人形.”從漢字來源入手,讓學生印象深刻.指事字是一種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當沒有或不方便用具體形象畫出來時,就用一種抽象的符號來表示.會意字有兩種取象方式,一種是“以形會意”,比如:“休”字,甲骨文就像是一個人倚在樹下休息.“益”字,取水從器皿中溢出之態.此類會意字大多數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添加、減少筆畫或符號.例如指示字“本”,在“木”下加一短橫“-”,特指“木”之根,引申為根本;“上”字甲骨文“”,“下”字甲骨文“”,兩個字是由橫線“一”和一點或較短的短線指出位置而組成,之后演變成現在的漢字“上”“下”.另一種是“以義會意”,就像“從”“”,兩個人在一起,表示二人一起行走,樹木較少為“林”“”,樹木很多為“森”“”.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習者學習起來非常感興趣.再比如“王”的古文“”,世人多認為是一個斧頭的形狀,因古代統治者多用暴力來統治人民,此為象形,而董仲舒說:“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2]孔子說:“一貫三為王.”[3]他們則認為“王”字是會意產生的漢字,由于學習者處于初級階段,當這類漢字造字法存在爭議的情況下,最好只用一種便于理解的方法進行講解,可以降低學習者漢字學習的難度,不至于磨滅學習者學習漢字的興趣.
2.2漢字結構講解,文化引導
中級階段的漢字教學的重心應放在字形辨析上,要將漢字書寫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的點貫穿其中,并進入詞語拓展階段.當識字數量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區別異同、辨析字形,促進學生書寫漢字和認讀漢字準確性的提升.所謂“漢字書寫能力”包括筆畫的形狀、筆畫的組合關系、結構、部件、筆順、基礎的造字規律等漢字書寫的基礎知識.偏旁是構成合體字的基本單位,具有歸類的作用[4].偏旁分為形旁和聲旁.漢字是表意系統的文字,它的形旁自然而然就擔當了表意的角色,擁有相同形旁的漢字,往往具有相同的義類屬性.由此,我們可以通過對漢字偏旁分類總結,是學習者對字義有進一步的了解,認識字形,加強結構觀念.例如:當我們講到“江”字的時候,可以告訴學習者,它左邊的“氵”旁是由漢字“水”演變而來,是一個形旁,一般具有這個偏旁的漢字大多與“水”有關.然后給學生總結出“海、河、湖、泊”等,并利用中國有關的景色照片讓學生對這四個字加以區分.在講“打”的時候,可以先從“扌”講起,說明“扌”實為“手”的變形,帶此偏旁的多與手有關,等.但與此同時教師應該準確了解漢字構成與演變,避免對學生產生誤導,例如講解“股”字的時候,可以告訴學生當“月”字旁在漢字左邊時,為“肉”的變寫,這樣的漢字多與“肉”有關,如“胖、肺、肚”等.而“月”字在右時多和天文有關,如“明、朗、朝”等這樣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后,在今后的學習當中學生會主動地對“月”字旁的漢字含義進行猜測與學習.如果遇到易混淆的偏旁,比如學習者經常分不清“礻”字旁和“衤”字旁,這個時候教師在進行區分時,可以講到“礻”旁是“示”作偏旁的變形.從“示”的字,一般與神靈有關,像“神”“祈”“祥”.而“衤”旁則是“衣”的變形,帶“衤”字偏旁的字都與衣服相關,像“襖”“褲”“襪”等,運用這樣的方法教學而非死記硬背頻繁抄寫,可以從文化層面減少學習者漢字書寫的錯誤率,并且不至于讓學生對漢字書寫產生恐懼心理.
2.3講述漢字故事,寓教于樂
最后的高級階段,也是提高階段,可以著重講解基礎的漢字學,雖然前幾個階段的過程中都需要文化知識做輔助作用,但是該階段講解了系統的漢字文化知識、漢字形聲字復雜的表音系統、字理知識以及漢字的文化底蘊等等,由分到總重點分析漢字當中的文化信息,以更好地達到學習者習得目的語的目的.如關于“年”的文化故事:“年”是漢族民間傳說的兇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又到了一年的除夕,鄉親們像往年一樣,都忙著收拾東西準備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發老人,白發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趕走,只見當天,白發老人身穿紅衣,在屋門上貼紅對聯,在屋外放著鞭炮,敲鑼打鼓,年獸便逃跑了.所以每年過年的時候要放鞭炮、穿紅衣服、貼紅對聯、敲鑼打鼓.這樣在講解漢字“年”的同時,也給學生灌輸了中國人過年“貼對聯、放鞭炮”等文化習俗,這樣的教學方式寓教于樂,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也讓中國文化得到了傳播.再比如這樣一個故事:在歷史課堂上,老師問一個學生:“屈原是什么人?”“是醫生.”學生回答.“胡說!”“怎么胡說呢,書上說他是大夫嘛!”這樣有趣的故事既能讓學習者知道“大”這個多音字,也能引起學生對屈原這個歷史人物進行了解的欲望.還可以使用對聯,如:上聯: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東西都有;下聯: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橫豎俱全.這是個拆字聯,對凍、灑、切、分等字進行拆分,這樣在吸引學習者注意的同時,也讓學生對自己學習的漢字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2.4多種方式練習,預防枯燥
書法是漢字的形態之美,是漢字的審美藝術化.提到漢字解構文化,必不可少的是書法,中國書法是漢字書寫的藝術,書法藝術與漢字文化之間存在極為深刻的內在聯系.如果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習者通過練習書法的方式進行書寫練習,會讓枯燥的寫字變得富有樂趣,有助于學習者對漢字筆畫和結構的記憶.由初級階段的臨摹,到一點點自主書寫,在學習者快樂的學習漢字的同時又傳播了中國的書法文化,一箭雙雕.還可以讓學生從學到的漢字小故事當中進行發展想象,編寫漢字小品在課堂進行展示,這樣主動的記憶方式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猜字謎”是一種文字游戲,也是漢民族特有的一種語言文化現象.這又是一種練習漢字的好方法,例如:二月(打一字)——朋,七人草下躲(打一字)——花,又小又大是什么?(打一字)——尖,這種謎語的編寫或是利用了漢字的造字規律,或是利用了漢字形、音、義某一方面的特點,顯得既有趣味,又有知識內涵,學習者在猜謎的過程中又一次對漢字結構進行記憶,印象深刻.
3結語
漢字教學,并非以符號識記為主要目的,以強化語言符號為基礎表征,其實,歸根到底依然是一種文化選擇.因此,漢字教學的一個要點就是要把握漢文化的內涵,進行文化的傳播,文化教學應該在漢字教學過程當中貫穿始終,并逐漸增強、逐步深入.從而使學習者了解漢字背后的文化深意,學到純正、地道的漢語,并在獲得漢語語言交際能力的同時,完成由漢語言文化的仰慕者到傳播者的改變.
參考文獻:
[1]古德諾夫.文化人類學與語言學[M].南京:譯林出版社,1985:85.
[2]董仲舒.春秋繁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43.
[3]孫星衍.孔子集語[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56.
關鍵詞: 漢字文化 對外漢字教學 宏觀漢字文化
一、漢字教學中文化教學的現狀
漢字是外國留學生漢語學習的難點之一,而漢字教學又是對外漢語教學的薄弱環節,長期以來存在著漢字教學效果不佳、留學生漢字學習效率偏低、識字量有限等問題。
經過幾十年的摸索,對外漢字教學的現狀有所改觀,教師們通過課堂教學實踐,結合漢字系統性、漢字字符理據、心理認知規律探索出一些對外漢字教學、幫助留學生識記、使用漢字的新路子。成果有:李大遂的《中高級漢字課教學新模式試驗報告》、《漢字理據的認識、利用與維護》、《漢字的系統性與漢字認知》等。
漢字教學改革反映在教材編寫上,也有不少可喜成果。例如《漢字突破》(周健主編),打破了漢字孤立教學、結構分析的框框,巧妙地設置詞組、句子這樣的語境來幫助留學生學習和記憶。每課由課文和漢字知識兩部分組成,而在課文部分更為重視讓學習者在句子、詞語的組合中增加識字量,一般列出一句話,對出現其中的典型漢字(一般是形聲字),列出同偏旁的其他漢字及最常見的詞語。比如:第二十八課“會議大廳”,“會議大廳就在前面房子旁邊。”議正義、儀式;大廳“頭頂電燈訂單”,前面“射箭剪刀”,房子“地方訪問防止組織模仿放心”,旁邊“傍晚榜樣臂膀”。①理念新穎,在常見組合中有效擴充漢字識字量。
這些努力和成果比較有效地促進了目前對外漢字的教學,但是我們認為在教學內容上更要豐富漢字文化的內容,把漢字發展史、漢字理論相關知識點講解得更加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從而增強對外漢字教學的效果。
二、目前漢字教學中對“漢字文化”的理解
關于“漢字文化”的概念,各家有不同的說法。按王立軍先生的觀點,“漢字文化”應該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分析。宏觀的漢字文化,是指漢字的起源、演變、構形等基本規律所體現的文化內涵;微觀的漢字文化,是指漢字自身所攜帶的、通過構意體現出來的各種文化信息。漢字本身便是一個文化體系,同時又承擔著承載文化的使命。所以,漢字文化研究在研究微觀的同時也要將宏觀的文化作為背景,在研究宏觀漢字文化時也要以微觀的漢字個體作為范例。②
目前出現在留學生漢字教材中的文化內容,微觀文化、宏觀文化都有所涉及,但以微觀文化居多,根據字形字義來分析得出,主要內容包括,關于圖騰崇拜的“龍”、“鳳”等,關于農業牧業漁業文明的“年”、“稻”、“逐”,日常生活方面的“飲”、“食”等字,關于漢字結構特征的探討,比如“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以及結合一組或多組漢字字形體講解的玉石文化、器物文化等,另外還有書法文化。
這些內容應該說都有教授的必要,但是漢字文化包羅萬象生動鮮活,我們還可以更充分地挖掘,來輔助漢字發展史、漢字知識的教學,以便激發留學生漢字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漢字學習的效率。
三、利用漢字文化促進漢字教學舉例
需要留學生掌握的漢字知識包括漢字的發展史、漢字造字法、漢字的書寫、漢字的結構(外部結構、內部結構)、漢字字體等內容,其實如果放開眼光,在博大豐富的漢字文化的海洋中擷取難易恰當的現象來輔助這些知識點的教學,我們在教學中就能如虎添翼,取得更好的效果,也能給留學生提供更多更為實際的幫助。
漢字筆畫、讀音、字形、字體等知識都可以借助漢字文化中難易度適合的內容的介紹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略舉幾例:
1.對漢字的總體態度
漢字凝聚著中華文化,也是中華文化的一扇窗,古代中國人對漢字心存敬畏,從“倉頡四目”的傳說到“敬惜字紙”的民俗,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據記載,“敬惜字紙”的傳統源于宋代,認為寫有字的廢紙不可隨意扔掉或者踩在腳下、用作其他用途,比如糊窗戶或與其他廢物混雜,而需丟入字紙簍,專門收集后焚燒成灰,成為字灰,收集起來。每隔一段時間,便開壇祭造字之倉頡,然后將字灰送至江海湖泊,稱為“送字灰”或“送字紙”;相應地,也出現了專為焚燒字紙的“惜字塔”,以及專門收集、焚化字紙舊書的“惜字會”;清朝還有大量的《惜字律》,勸人敬惜字紙。清朝《惜字律》的主要著眼點是“敬惜”寫出或印出的文字,還有勸導人們在寫字時要下筆謹慎,不要損害別人,如清光緒十年刻本《惜字新編》。③
2.筆畫
現代漢字是由筆畫構成的方塊形體,筆畫是漢字書寫的基礎,漢字有點、橫、豎、撇、折、提、鉤共八種基本筆畫,一些筆畫還有基本筆形之外的變體。如何使留學生更快掌握呢?對漢字筆畫的理解和辨析可以結合《九九消寒圖》來進行。
消寒圖這種民俗來源于人們“數九”習俗。過去,人們認為“冬至”后就進入“九”了,于是以各種形式的《九九消寒圖》來度過數九(八十一天)這段漫長而又寒冷的冬日。
《九九消寒圖》主要有梅花式、文字式等幾種:
梅花圖式消寒圖:在白紙上繪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對應一九,一朵對應一天,共有八十一個勾好不著色的梅瓣;每天用墨筆涂滿一瓣,還可以根據天氣實況用特定的顏色填充一瓣,八十一瓣顏色都填滿之時,也是冬盡春來、春回大地的時候了,也有用紅色涂染梅瓣的,更給人一種暖氣漸生的感覺。
描字式消寒圖:在一張印好的九個雙鉤字上描紅,這九個字通常是“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每字九畫,九字共八十一畫,數九之中每日依次描畫一筆,等九個字描完,春天也就來了。這種消寒圖,僅在私塾的學生中流行,民間則很少有使用。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圖是集結十八個九畫字做成對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稱為九九消寒迎春聯。④
上面介紹的這種描字式消寒圖可以在漢字課堂上使用,學生聽明白原理后邊描畫這九個九畫字,邊記憶漢字基本筆畫,在實踐中學習筆畫知識,可以加深理解和記憶,收到很好的效果。
⑤
3.字體
漢字的主要字體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等,除了傳統的碑帖、書法可以展示外,還可以利用“對錢”的知識。
所謂“對錢”,就是同一種年號名稱的兩枚錢,它們的大小、薄厚、幣材、邊廓、穿孔完全一樣,只有書法形式不同,我們把這種類型的錢才稱為“對兒錢”。這類錢有的是楷書、行書二體成對,有的是楷書、篆書二體成對,有的是隸書、篆書二體成對,等等。除錢文書體不同外,兩枚錢幣幣值相同,形體對等,即錢形大小、錢身厚薄、穿孔大小、輪廓闊狹、錢文位置、字體大小、銅質等各個方面都完全一致,可以成雙配對。
⑥
對錢是中國錢幣造型獨具特色的表現形式,留學生欣賞它,既可以檢驗和鞏固字體知識,又是一種美的享受。
四、結語
在對外漢字教學中加入鮮活生動的漢字文化內容,可以有效促進漢字教學,激發起留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
注釋:
①周健.漢字突破.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24.
②李曉丹.漢字文化之于對外漢字教學.雞西大學學報,2012(9).
③參考百度百科《敬惜字紙》.http:///view/3932178.htm.
④農村信息網.消寒圖文化.http:///Main/wiki/WikiDetail/12919.查閱日期2013年1月22日,有改動.
⑤圖一,九九消寒圖.http://.cn/dispbbs.asp?boardid=3&id=24465&star=7.
⑥圖二,對錢.中華古玩網.http:///service_curiostall_show.asp?id=242637.
參考文獻:
[1][漢]許慎.說文解字[M].中華書局,1963.
[2]啟功.古代字體論稿[M].文物出版社,1999.
[3]王寧.漢字構形學講座[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韓鑒堂.漢字文化圖說[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5]李大遂.中高級漢字課教學新模式試驗報告[J].語言文字應用,2011(3).
【關鍵詞】寒暄語 對比 文化差異
寒暄語一直是語言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能真實地反應社會文化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它也是減小人們之間的距離和促進人際關系的最重要的語言工具。
中西方的寒暄語在目的、內容、習俗和表達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對于英語初學者往往缺乏寒暄語文化內涵的學習,經常會用自己母語(漢語)的方式思考而導致誤會和錯誤。更糟糕的是,還會產生嚴重的文化矛盾和沖突。所以,英漢寒暄語的對比和差異的學習和研究就顯得特別有必要。
一、 漢英寒暄語最典型的差別
(一) 稱謂語的不同
稱謂語是語言交流中最基本的內容。它能表現人際關系文化,也是人們日常交流的橋梁。稱謂語能反映人們在特定的社會關系中的角色和地位,也能體現在交流中雙方的價值和社會屬性。它有著自己獨特的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和道德價值。通過人們在交流中稱謂語的使用我們可以確定他們之間的社會地位,親疏關系,感情的深淺。通常,稱謂語可以分為兩大類,即親屬關系稱謂語和社會關系稱謂語。以下是英漢在這兩種稱謂語使用中的差異。
1. 親屬關系稱謂語的不同
親屬關系包括婚姻關系,血緣關系和法律上的親屬關系,它是人類文化的特殊產物,是社會群體,宗教群體和政治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親屬關系謂語能反應真正親屬關系。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民間習俗和歷史的不同,英語和漢語在這方面有很大的差異。
漢語的親屬關系稱謂語中更偏重男性的姓氏,從而有了直接親屬關系和間接親屬關系的稱謂不同。這一特征也就造成了漢語親屬關系稱謂的家族關系稱謂的復雜和龐大。漢語的親屬關系稱謂語不但要表明性別和在家族中的長幼,輩分排序,還有表明母姓關系,和母姓相關的親屬關系。基本上,每一種不同的親屬關系就有一個特定的稱謂,而且幾乎每一個稱謂都有它不同的口頭語和書面語。
英語的親屬關系稱謂語就完全沒有漢語的親屬關系稱謂語那么復雜多樣,表達沒有那么充分。它源于愛斯基摩人的稱謂系統,更突顯在整個家庭中核心家庭即自身小家庭的位置。所以英語中的家族關系的范圍就很小,與之相應的稱謂就不復雜。而且英語的親屬關系稱謂語也沒有書面語和口頭語的區別。比如,在英語中兄弟姐妹的稱謂就沒有很明確的區別。英語中的uncle 在漢語中因為親屬關系的不同,家族中的關系不同就可以被叫做大伯,叔叔,舅舅,姨夫,表叔,姑父等,其中還不包括口頭語。
2. 社會關系稱謂語的不同
作為稱謂語的一種,社會關系稱謂語和親屬關系稱謂語有緊密的聯系。它能充分的表明稱呼者和被稱呼者之間的關系、身份、地位和角色,在維持和鞏固人們之間的關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親屬關系稱謂語相比社會關系稱謂語更有它自己的年齡、等級和社會的不同部門等特征,并且發展迅速。
社會關系稱謂語包括一般社會稱謂語,專業技術稱謂語和擬親屬稱謂語。一般來說,漢語的一般社會稱謂語包括同志,師傅,先生,女士,小姐,女士們和先生們。而英語的一般社會稱謂語包括Mr., Mrs., Miss., Ms., Sir., Lady。
專業技術稱謂語是用于不同社會職位間交流的頭銜稱謂,包括職位頭銜,技術頭銜,學術頭銜和其他頭銜。中國人習慣使用表明職業、地位和技術的頭銜稱謂。而英國人很實際,不會隨意改變頭銜稱謂。英語中頭銜稱謂只限制在皇室家族、高級政府、宗教范圍、軍隊和法律界使用。一般以頭銜稱謂加姓氏的方式使用,如, Queen Elizabeth和President Bush 等。擬親屬稱謂語是親屬稱謂語用于非親屬關系的個體間的社會交往,它用于表明交往個體間的親密關系。在這方面英語和漢語很相似比如,“Uncle Joe”“Aunt Sandy”。
(二)問候語的不同
問候語存在于所有的語言,是社會生活中最為普遍的一種語言。它是交流談話的一個好的開端,也是建立和保持好的社交關系的一個好的開始。通過問候語的使用,交流者之間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社會關系可以得到進一步的確認和促進。正確的使用問候語可以避免非本質的誤會和交流之間的矛盾沖突,從而導致成功的交流目的失敗。由于文化背景,習俗和歷史的巨大差異,英語和中文的問候語也各有不同。
1.中文問候語
中文問候語中包含有具體的和表達關心的事實,其中最值得注意的特征是它通常會以個人的事件作為問候的主題,比如年齡、收入和婚姻等。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話題。而且詢問得越詳細,越能表示出關心。從古至今,食物不僅僅是人們日常飲食所需,更是大家交談、閑聊的話題中心。所以,人們彼此見面的時候,首先就是問:“你吃了嗎?”“你吃了飯沒有?” (Have you eaten something?)當然中文問候語的內容也會隨著交談者的不同、場合的不同和心理狀態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比如,人們會經常使用具有傳統特色的問候語“你最近在忙什么?”或者“你去哪里?”由此我們能夠看出中文的問候語中包含了許多具體的事項,并且根據他們相遇的時間和場合進行改變。總的來說,中文問候語有許多不同的表達方式,但是這些問候語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表達人們對對方的興趣、關心和親密的友誼。對于這些問候語的回答要以被問候者的地位和具體的環境來決定。
在數碼產品世界里,強者之爭處處上演,有的一家獨大,有的成為拉鋸之勢。當然,每個廠商都想變得更強,如果一旦借某個產品超越所有競爭對手站到巔峰,必定會賺個盆滿缽滿,當然一切必須是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之上。所以成為強者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在競技賽場,還是在商業戰場,始終要謹記的就是,變強,但不可以不擇手段,因為這違背了最真實的奧運精神和傳統。
諾基亞N95、MOIORAZR2V8、索尼愛立信P1c、三星SGH-U608四大旗艦手機比拼
羽毛球項目中國、丹麥、印尼、韓國四足鼎立
手機市場群雄爭霸,新老品牌都各出奇招,但是強者始終就是強者,2007年第一季度,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和索尼愛立信前四大品牌瓜分了全球超過80%的銷量。這樣的市場格局和2008北京奧運會上的羽毛球項目非常類似,似乎每個單項冠軍也只會在中國、印度尼西亞、丹麥與韓國當中產生。
各大品牌的旗艦機型不但在市場中要起到重要的領軍作用,而且還代表了各自品牌特點。N95是諾基亞高端領域中的旗艦級產品其功能全面、性能出色,一直是業內人士與機迷們關注的焦點。它具有獨具特色的雙向滑蓋設計,內置GPS導航系統,配備出色的500萬像素自動對焦卡爾?蔡司鏡頭并且,多媒體與無線聯網功能在Symbian OS 9.2系統下將潛力發揮到極至。N95的強力表現無疑與近期再次衛冕蘇迪曼杯的中國隊非常相似,超強
的實力與穩定的發揮保證兩者在各自領域均占據優勢地位。MOTORAZR2 V8代表了超薄翻蓋手機的最高水準,該機傳承了當年V3的精髓,并結合創新材料配合尖端工藝,被稱為時尚科技手機的新注解。北歐強者丹麥,一直以鮮明的特點占據一席之地如想有所突破還需像MOTORAZR2V8一樣敢于在原有基礎上創新。索尼愛立信Plc是功能升級變化最大的一款智能手機,Plc的型號名稱隱含著重新開始的意思相比之前的產品。索愛Plc不僅減少了25%的體積,而且更在運行速度及電池待機方面也有極大的提升,并且將娛樂與商務功能做得更加平平衡。目前新老交替的印尼隊也與重新設定型號的Plc具有相同氣質如想在奧運會上有所收獲能只能寄望于年青球員的表現更加穩定。三星SGH-U608是目前市場是最薄的一款滑蓋手機之一。這幾年三星“劍走薄風”的風格與韓國羽毛球隊在某些單項上的出色表現與執作精神相同。
佳能(Canon)中長焦鏡頭在奧運賽場上的壟斷
中國乒乓球隊的優勢
每次國際性大賽,場邊那一排排的佳能白炮有時候更吸引眼球。在體育攝影這個領域佳能是絕對的王者極高的連拍速度,接近完美的長焦鏡頭,完善的市場推廣策略讓佳能的王者地位日趨穩固,其他的廠商難以望其項背。從300nnn~600mm區間有著EF300mm/F28L、EF300mm/F4L、EF300mm/F4LIS、EF 400ram/F5.6 L、EF 400mm/F4 DO IS、EF 400mm/F2.8L IS、EF500mm/F4L以及EF 600mm/F4L等多員猛將,鏡頭配置方面無人能敵,在這其中任何一個焦段都有著明顯的優勢。佳能在這個領域的優勢和中國在乒乓球項目上的優勢極其類似。在包括奧運會在內的多項國際乒乓球賽事上,通常比到決賽甚至四強就已經演變成了中國的國內聯賽――都是中國選手。雖然國際乒聯出臺了一系列限制中國隊的規則但實際上并沒有太多的作用。壓倒性優勢讓比賽和競爭都沒有了懸念。我們關心的只是什么時候由誰來打破這樣的壟斷現象。
藍光筆記本電腦與HD-DVD筆記本電腦一決勝負
劉翔與約翰遜2008決戰紫禁之巔
下一代光存儲標準的戰役已經打了很久,藍光和HD-DVD是最有希望成為最終勝利者的兩個強者。對于兩種標準暢導者索尼(Sony)與東芝(TOSHIBA)來說這已經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目前,在筆記本市場上,兩者又發起了新一輪的競爭東芝裝備HD-DVD光驅的頂級筆記本電腦是Qosmio G40而索尼的藍光筆記本電腦領銜的則是VNG-FZ18。從硬件配置而言,兩款筆記本電腦都采用了最新的迅馳4構架、酷睿2處理器與nVIDIA高性能顯卡,Oosmio G40配備的17英寸寬屏顯示器可達到1920×1200高分辨率略占有優勢。可以看出,藍光與HD-DVD總是與廠商最高性能的筆記本電腦結合在一起的。就藍光與HD-DVD而言,筆記本電腦絕對是兩種標準最容易普及的載體在這上面,均是雙方力爭的重要據點。在奧運賽場上,也有這樣―對不相上下的絕頂高手那就是110米欄的劉翔與約翰遜。作為主要的競爭對手,劉翔和約翰遜的較量成為了最近幾年來男子110米欄最大的亮點。或許我們不妨大膽預測2008年將是這兩對絕頂高手決出勝負的關鍵一年而對勝者最大的獎勵就是贏得奧運金牌或市場。
四年一度的奧運會是誰的奧運會?運動員的,奧運會是他們四年一次追逐的夢;教練員的,奧運會賽場上每個運動員的背后都有他們的指點;組織者的,奧運會在他們的精心策劃之下順利舉行;贊助商的,奧運會成為他們眼中宣傳自己企業的重要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