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句子成分劃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巨峰葡萄籽;木脂素;抗氧化
[Abstract] Taking application of som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ies, including crushing, solvent extraction, preliminary solvent isolation, column chromatographies over silica gel and Sephadex LH-20 gel and preparative HPLC, 8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eeds of Jufeng grape sourced from market.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and comparison with literature values as Catechin(1), Epicatechin(2), quercetin(3), ethylgallate(4), rel-(2S,3R)-2-(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5-(3-hydroxypropyl)-2,3-dihydrobenzofuran-7-ol(5), rel-(2α, 3β)-7-O-methylcedrusin(6), rel-(1R,2S)-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3-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propane-1,3-diol(7), and(+)-isolariciresinol(8), respectively. Compounds 5-8 were serial lignans isolated from the seeds of grape for the first time. Structurally, 5 and 6 belong in benzofuran-8,3′-neolignans, 7 in 8,4′-oxyneolignan, and 8 in 8,8′:2,7′-cyclolignan. According to in vitro activity evaluation conducted in cell model, compound 6 showed significant anti-oxidative ability, with the activity of RAW264.7 cell superoxide dismutase being raised evidently in the test as compared with the positive anti-oxidative agents, compounds 1 and 2.
[Key words] seeds of Jufeng grape; lignans; anti-oxidation
doi:10.4268/cjcmm20152117
葡萄為古老且著名的水果,來源于葡萄科Vitaceae葡萄屬Vitis多種植物的漿果,既可生食也可釀酒,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葡萄籽為葡萄的種子,經分離葡萄皮和果肉后可得。目前,栽培和市售的食用葡萄多為人工培育或雜交品種,如巨峰葡萄是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我國傳播的雜交品種,其粒大、色艷、肉厚、酸甜適中,很受市場青睞。文獻報道葡萄籽提取物對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潰瘍性疾病具有預防和治療作用[1-2];葡萄籽的化學成分主要為原花青色素類成分,有抗紅血細胞膜蛋白氧化的生物活性[3]。因此葡萄籽提取物作為營養食品也深受消費者喜愛。此外,葡萄籽還含三萜類、脂肪酸及其酯類、甾體和酚酸等化學成分[4]。為了進一步揭示葡萄籽的化學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基礎,作者采用破碎、溶劑提取、萃取粗分離、硅膠和Sephadex LH-20凝膠柱色譜以及制備HPLC純化等技術,對巨峰葡萄籽進行了化學成分研究,從中分離并鑒定了8個化合物。研究結果首次揭示了葡萄籽的系列木脂素類成分。對8個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評價結果顯示,除兒茶素(1)和表兒茶素(2)外,與LPS模型組相比,一個苯并呋喃-8,3′-新木脂烷型木脂素類化合物(6)在1 μmol?L-1的濃度下能明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具有較好的抗氧化作用。本文報道這些化學成分的分離、結構鑒定和抗氧化活性評價。
1 材料
Varian Mercury-300,400型、Varian INOVA-500型和Bruker AVANCE Ⅲ HD-600型核磁共振波譜儀;Agilent 120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島津LC-6AD制備型高效液相色譜儀(配有SPD-20A紫外檢測器);C18制備柱(YMC-Pack ODS-A, 20 mm×250 mm, 5 μm)為YMC公司生產;Sephadex LH-20為Pharmacia公司生產;Rp C18(40~60 μm)柱色譜材料為YMC公司生產;柱色譜硅膠(200~300目)和薄層色譜硅膠(GF254)均為青島海洋化工廠產品;色譜純試劑為Fisher公司生產;水為市售純凈水;分析純試劑均為北京化工廠產品。細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Assay Kit試劑盒購自日本同仁化學研究所(Dojindo,JAPAN)。
實驗材料為購于市場的商品葡萄籽,經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馬林副研究員鑒定為巨峰葡萄的種子。在破碎前,經仔細檢查和挑選,除凈雜質,保證實驗材料的純凈和可靠。
2 提取分離
取干燥的葡萄籽22.0 kg,破碎,用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溶劑用量均以浸沒過葡萄籽原材料為度。濾取并合并乙醇提取液,減壓回收溶劑后將所得棕色浸膏混懸于70%乙醇溶液中,用石油醚萃取3次;醇溶液部分經減壓回收溶劑再得棕色浸膏,經適量水混懸后,用乙酸乙酯充分萃取,至萃取液顏色變淡且非常澄明為度。將乙酸乙酯萃取液用5%NaHCO3水溶液萃取2次,再用純凈水洗滌至中性,減壓濃縮有機相部分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120 g。
取乙酸乙酯萃取物,首先用硅膠柱色譜進行分離,用氯仿-甲醇(25∶1~15∶1~10∶1~5∶1) 梯度洗脫,得到4個洗脫部分(Fr.1~4)。Fr.3(3.0 g)再經凝膠柱色譜分離純化,以甲醇洗脫,TLC監測,分成4個洗脫部分(Fr.3.1~3.4);其中,Fr.3.3部分直接析出化合物3(83 mg)。Fr.3.1(1 g) 部分經Rp C18反相柱色譜分離,以甲醇-水(50%~60%~80%)梯度洗脫,再得到4個洗脫部分(Fr.3.1.1~3.1.4)。Fr.3.1.2(280 mg)經制備高效液相色譜分離(以乙腈-水15∶85為流動相,流速6 mL?min-1,檢測波長: 210 nm)得到化合物4(20 mg) 和化合物7(55 mg);將制備高效液相色譜分離過程中收集的60 min洗脫部分再經制備高效液相色譜分離(以甲醇-水30∶70為流動相,流速6 mL?min-1,檢測波長210 nm),得到化合物5(5 mg)和化合物6(2 mg)。Fr.3.1.3(165 mg)經制備高效液相色譜分離(以乙腈-水30∶70為流動相,流速6 mL?min-1,檢測波長210 nm),得到化合物8(31 mg)。從Fr.4部分中取10g,經凝膠柱色譜分離純化,以甲醇洗脫除去部分雜質,再經Rp C18反相色譜柱分離,以甲醇-水(25%~40%)梯度洗脫,由25%甲醇洗脫部分得到化合物1(1.1 g),由40%甲醇洗脫部分得到化合物2(1.0 g)。
3 結構鑒定
化合物1 白色針晶,1H-NMR(DMSO-d6,300 MHz)δ:9.16(1H,s,OH),8.92(1H,s,OH),8.85(1H,br s,OH),8.80(1H,br s,OH),6.72(1H,d,J=1.8 Hz,H-2′),6.68(1H,d,J=7.8 Hz,H-5′),6.59(1H,dd,J=7.8,1.8 Hz,H-6′),5.88(1H,d,J=2.1 Hz,H-6),5.68(1H,d,J=2.1 Hz,H-8),4.85(1H,d,J=5.1 Hz,OH-3),4.47(1H,d,J=7.5 Hz,H-2),3.81(1H,m,H-3),2.65(1H,dd,J=16.5,5.7 Hz,H-4ax),2.34(1H,dd,J=16.5,8.4 Hz,H-4eq);1H-NMR(CD3OD,400 MHz)δ: 6.84(1H,br s,H-2′),6.76(1H,d,J=8.0 Hz,H-5′),6.71(1H,br d,J=8.0 Hz,H-6′),5.93(1H,br s,H-6),5.86(1H,br s,H-8),4.56(1H,d,J=7.6 Hz,H-2),3.97(1H,m,H-3),2.85(1H,dd,J=16.0,5.2 Hz,H-4ax),2.50(1H,dd,J=16.0,8.0 Hz,H-4eq)。以上數據與兒茶素結構相符,與文獻[5]報道一致,因此鑒定為兒茶素。
化合物2 白色針晶,1H-NMR(DMSO-d6,500 MHz)δ: 9.08(1H,s,OH),8.87(1H,s,OH),8.77(1H,s,OH),8.69(1H,s,OH),6.88(1H,br s,H-2′),6.65(2H,ov,H-5′,6′),5.88(1H,d,J=2.5 Hz,H-8),5.71(1H,d,J=2.5 Hz,H-6),4.72(1H,s,H-2),4.64(1H,br d,J=4.5 Hz,3-OH),3.99(1H,m,H-3),2.67(1H,dd,J=16.5,4.5 Hz,H-4a),2.46(1H,dd,J=16.5,3.0 Hz,H-4b);13C-NMR(DMSO-d6,125 MHz)δ:156.5(C-8a),156.2(C-7),155.8(C-5),144.5(C-3′),144.4(C-4′),130.6(C-1′),117.9(C-6′),114.9(C-2′),114.7(C-5′),98.5(C-4a),95.1(C-8),94.1(C-6),78.0(C-2),64.9(C-3),28.2(C-4)。以上數據與表兒茶素結構相符,與文獻[6]報道一致,因此鑒定為表兒茶素。
化合物3 黃色粉末,1H-NMR(DMSO-d6,400 MHz) δ: 12.50(1H,s,5-OH),10.80(1H,s,7-OH),9.62(1H,s,4′-OH),9.41(1H,s,3-OH),9.34(1H,s,3′-OH),7.66(1H,br s,H-2′),7.52(1H,br d,J=9.0 Hz,H-6′),6.86(1H,d,J=9.0 Hz,H-5′),6.39(1H,s,H-8),6.17(1H,s,H-6); 13C-NMR(DMSO-d6,100 MHz) δ:175.6(C-4),164.9(C-7) ,160.6(C-9),156.2(C-5),147.7(C-4′),146.5(C-2),145.0(C-3′),135.5(C-3),121.8(C-1′),119.8(C-6′),115.5(C-5′),114.9(C-2′),102.5(C-10),98.4(C-6),93.4(C-8)。以上數據與槲皮素的結構一致,并與文獻[7]報道一致,因此鑒定為槲皮素。
化合物4 白色粉末,1H-NMR(CD3OD,400 MHz) δ: 7.04(2H,s,H-2,6),4.27(2H,q,J=7.2 Hz,OCH2CH3),1.34(3H,t,J=7.2 Hz,OCH2CH3);13C-NMR(DMSO-d6,100 MHz) δ:166.6(C=O),145.9(C-3,5),138.6(C-4),122.1(C-1),109.8(C-2,6),60.8(OCH2CH3),14.6(OCH2CH3)。以上數據與本課題組報道的沒食子酸乙酯結構相符[8],與文獻[9]報道一致,因此鑒定為沒食子酸乙酯。
化合物5 白色粉末,1H-NMR(CD3OD,400 MHz) δ:6.98(1H,br s,H-2),6.84(1H,br d,J=8.4 Hz,H-5),6.75(1H,br d,J=8.4 Hz,H-6),6.60(1H,br s,H-2′),6.56(1H,br s,H-6′),5.48(1H,d,J =6.0 Hz,H-7),3.82(1H,m,H-9),3.81(3H,s,OMe),3.75(1H,m,H-9),3.55(2H,t,J=6.4 Hz,H-9′),3.44(1H,m,H-8),2.56(2H,br t,J =7.6 Hz,H-7′),1.79(2H,m,H-8′)。13C-NMR(CD3OD,150 MHz) δ: 149.1(C-3),147.4(C-4),146.5(C-4′),141.9(C-3′),136.7(C-1′),135.1(C-5′),129.8(C-1),119.7(C-6),117.0(C-6′),116.7(C-2′),116.1(C-5),110.5(C-2),88.7(C-7),65.2(C-9),62.3(C-9′),56.4(OMe),55.8(C-8),35.8(C-8′),32.8(C-7′)。以上數據與文獻[10]報道一致,因此,按系統命名法鑒定為rel-(2S,3R)-2-(4-羥基-3-甲氧基苯基)-3-(羥甲基)-5-(3-羥丙基)-2,3-二氫苯并呋喃-7-醇。
化合物6 白色粉末,1H-NMR(CD3OD,400 MHz) δ: 6.95(1H,s,H-2),6.82(1H,br d,J=8.0 Hz,H-6),6.75(1H,d,J=8.0 Hz,H-5),6.72(2H,s,H-2′,6′),5.48(1H,d,J=6.4 Hz,H-7),3.84(3H,s,5′-OMe),3.84(1H,ov,H-9a),3.81(3H,s,3-OMe),3.75(1H,m,H-9b),3.56(2H,J=6.4 Hz,H2-9′),3.46(1H,m,H-8),2.62(2H,J=7.2 Hz,H2-7′),1.81(2H,m,H2-8′)。13C-NMR(CD3OD,125 MHz)δ: 149.1(C-3),147.6(C-4′),147.5(C-4),145.2(C-5′),136.9(C-1′),134.8(C-1),129.9(C-3′),119.8(C-6),117.9(C-2′),116.2(C-5),114.2(C-6′),110.6(C-2),89.0(C-7),65.0(C-9),62.3(C-9′),56.8(5′-OMe),56.4(3-OMe),55.5(C-8),35.8(C-8′),32.9(C-9′)。以上數據與文獻[11]報道一致,因此,按文獻命名鑒定為rel-(2α,3β)-7-O-methylcedrusin。
化合物7 白色粉末,1H-NMR(CDCl3,600 MHz) δ: 6.96(1H,d,J=1.8 Hz,H-2),6.87(2H,m,H-5,5′),6.82(1H,dd,J=7.8,1.8 Hz,H-6),6.77(1H,d,J=1.8 Hz,H-2′),6.74(1H,dd,J=7.8,1.8 Hz,H-6′),4.95(1H,d,J=4.8 Hz,H-7),4.11(1H,m,H-9a),3.90(1H,ov,H-8),3.89(3H,s,3′-OMe),3.88(3H,s,3-OMe),3.68(2H,t,J=6.6 Hz,H2-9′),3.64(1H,dd,J=12.0,3.0 Hz,H-9b),2.68(2H,t,J=7.8 Hz,H2-7′),1.88(2H,m,H-8′)。13C-NMR(CDCl3,150 MHz) δ: 151.4(C-3′),146.6(C-4),145.1(C-3),144.9(C-4′),138.2(C-1′),131.8(C-1),121.3(C-6′),121.0(C-6),119.0(C-5′),114.2(C-2′),112.4(C-2),108.6(C-5),87.6(C-8),72.7(C-7),62.2(C-9′),60.7(C-9),56.0(3-OMe),55.9(3′-OMe),34.2(C-8′),31.9(C-7′)。13C-NMR(CD3OD,150MHz) δ: 151.9,148.7,147.3,147.0,138.1,134.2,121.9,121.0,119.7,115.7,114.0,111.8,86.7,74.2,62.2,62.2,56.5,56.4,36.6,32.7。以上數據與文獻[12]報道一致,因此按系統命名鑒定為rel-(1R,2S)-1-(4-羥基-3-甲氧基苯基)-2-(4-(3-羥丙基)-2-甲氧基苯氧基)丙烷-1,3-二醇。
化合物8 白色粉末,1H-NMR(CD3OD,400 MHz)δ: 6.73(1H,d,J=8.0 Hz,H-5),6.67(1H,br s,H-2),6.65(1H,s,H-2′),6.61(1H,br d,J=8.0 Hz,H-6),6.18(1H,s,H-5′),3.80(3H,3′-OMe),3.77(3H,3-OMe),3.80(1H,m,H-7),3.62~3.69(3H,m,H-9a,H2-9′),3.39(1H,dd,J=10.8,3.6 Hz,H-9b),2.77(2H,d,J=7.6 Hz,H-7′),1.98(1H,m,H-8′),1.76(1H,m,H-8)。13C-NMR(CD3OD,125 MHz) δ: 149.1(C-3),147.3(C-3′),146.0(C-4),145.3(C-4′),138.7(C-1),134.2(C-6′),129.1(C-1′),123.3(C-6),117.4(C-5′),116.0(C-5),113.9(C-2),112.4(C-2′),66.0(C-9′),62.3(C-9),56.44(3′-OMe),56.40(3-OMe),48.11(C-7),48.07(C-8),40.1(C-8′),33.6(C-7′)。以上數據與文獻[13]報道一致,鑒定為(+)-isolariciresinol。
4 抗氧化活性評價
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化合物能夠穩定人體內正常細胞產生的自由基,阻止這些自由基在氧化過程中造成其它細胞的損傷,從而起到保護正常細胞的作用;抗氧化活性與多種疾病的治療密切相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機體內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一種重要抗氧化酶,能抗御氧自由基對機體造成的損傷。因此,能否提高SOD的活性是具有抗氧化活性化合物的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
本文按如下實驗方法評價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將RAW264.7細胞接種于48孔板,以常規培養細胞組作為正常對照,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 mg?L-1)刺激組作為模型對照組;化合物1~8(1 μmol?L-1)分別與細胞共培養48 h后按試劑盒操作說明檢測SOD活性。其中,化合物1和2可參比作為陽性對照組。結果表明,化合物6與LPS模型組相比較,具有顯著的抗氧化活性(P
[致謝]長治醫學院藥學系劉秋梅、張智琪參加部分工作。
[參考文獻]
[1] 堵年生,屈蘭,熱娜?卡斯木,等. 新疆葡萄籽化學成分的研究[J]. 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3, 26(6): 577.
關鍵詞:語法 成分劃分 修辭方法 基礎知識 寫作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065-01
從2016年開始,福建省的高考將回歸全國卷。最近一階段,許多教師,特別是高中教師,都在學習由“福建高考卷”到“全國高考新課標Ⅰ卷”所帶來的變化。在初中淡化語法教學的今天,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也應該主動學習全國高考《考試說明》,瞄準“全國高考新課標Ⅰ卷”,加強探索和研究,提前為高初中教學銜接做準備。其實,不管“福建高考卷”還是“全國高考新課標Ⅰ卷”,考察的不外乎“默寫”“古詩文”“現代文”“語言文字運用”“寫作”這幾部分,后四部分幾乎都離不開初中的語法教學。那么,怎樣重視初中語法教學,怎樣具體落實初中語法教學呢?
1 句子成分劃分
在語言文字運用方面,高中語文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以及“選用、仿用、變換句式”。要做好辨析并修改病句和選用、仿用、變換句式的題目,首先要學會句子成分劃分。
在教學句子成分劃分前,應先做四件事:(1)進一步了解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介詞等詞語的語法特征;(2)復習相關的短語,重點復習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偏正短語、補充短語等;
(3)幫助學生掌握句子成分的名稱及符號;(4)研究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的含義,比如: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謂語是陳述主語,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么”或“怎么樣”,賓語在動詞后面,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么”一類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并輔于相應的練習。最后,提醒學生總結句子成分劃分的方法:(1)注重結構層次,也注重結構關系。(2)重視結構中心的作用,善于抓住中心語。(3)注意語義分析在句子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2 常用的修辭方法
高中語文,不管是語言文字運用、詩歌鑒賞,還是現代文閱讀,或者是作文,都會涉及常用的修辭方法。
首先,要準確理解和掌握“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這八種修辭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比如,比擬修辭方法:(1)概念:比擬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包括把物當作人來寫(擬人);把人當作物來寫(擬物)和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擬物)幾種形式。(2)種類:擬人和擬物。(3)比擬的作用: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其次,辨析易混修辭格。以比喻和比擬的辨析為例:(1)比擬是仿照“擬體”的特征摸寫本體,重點在擬,如擬人,因人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所以通過聯想和移情,變無情物為有情物;比喻是用喻體比方本體,依靠相似點把本體與喻體聯系起來,以便形象具體地感知事物,重點在“喻”。(2)比擬中,本體和“擬體”彼此交融,渾然一體,本體必須出現,“擬體”不出現;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一主一從,喻體必須出現。
第三,修辭方法教學的配套練習要適度,同時,要講求趣味性。我的實踐是,仿造句式和對對聯可以激發學生學習修辭方法的興趣。
3 文言文基礎知識
2015年漳州市中考語文試題,就有一題文言文翻譯題:“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惠子相梁”,“相”:當宰相,名詞活用作動詞。“惠子相梁”是一個省略句,也是一個狀語后置句,“惠子相于梁”,譯為惠民子在魏國(梁國)當宰相。可見,初中淡化語法教學,但還是繞不開語法。更何況高中要求:一要理解18個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二要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用法(詞類活用);三要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可見,文言文基礎知識對初高中語文教學是何等重要。
要做好初中文言文基礎知識教學,必須做到:(1)分類歸納、加深理解。就是在文言文教學達到一定階段,要將基礎知識分類歸納,使之條理化。比如文言虛詞“之”的意義和用法:作代詞:①人稱代詞,可以代人、代事、代物,譯作“他(她)(他們)”、“它(它們)”;②指示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這”、“這樣”、“這件事”、“那”、“那樣”等。作助詞:①結構助詞,譯為“的”,有的可不譯;②結構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③音節助詞,用來調整音節,無義,一般不翻譯;④結構助詞,是定語后置的標志。作動詞:譯為“到”、“去”。又如意動用法①父異之 “異”是“以之為異”。②邑人奇之 “奇”是“以之為奇”。③父利其然也 “利”是“以其利”,譯為“認為那樣有利可圖”。④吾妻之美我者 “美”是“以我美”。⑤漁人甚異之 “異”是“以之為異”。⑥不恥下問 “恥”是“以……為恥辱”。(2)反復練習、鞏固效果:文言詞匯,多抄寫幾遍;名著名篇,要反復誦讀;文言翻譯,反復練習,反復修改;注意選文的趣味性。
4 語法教學服務于寫作
初中階段要求學生能寫一般的記敘文,在作文中議論成份較少。而高中則要求學生完成復雜的記敘文和初級的議論文,也就是記敘文中要摻入議論,議論文中則要求表現出一定的思辨能力。由于語法知識貧乏,語言表達能力不強,許多學生既怕記敘文也怕議論文,一提到寫作文就唉唉大叫,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
其實,不管是初中“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還是高中的“作文觀點要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材,合理安排結構,通過寫作實踐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分析和綜合等能力等基本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歸根結底,要提高是語言表達能力。這時一味地反復練習寫作是不夠的。教師和學生要做的是回歸基礎,回歸語法。通過系統的學習詞類、短語、句子成分劃分、復句、標點符號,提高遣詞造句能力和行文組織能力。
1、劃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許多政治名詞概念,表面看好象很復雜,但只要我們運用劃分句子成分的辦法,就能迅速地、準確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例如,對于高二政治第二課第一節第一框中的重點名詞“聯系”(“聯系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運用句子成分劃分的辦法,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加以理解:
(1)主干成分:“聯系是關系”。簡單地說,聯系就是關系。這種“化繁為簡”的辦法,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聯系”這個哲學名詞概念的要義。
(2)第一修飾詞:“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關系都是聯系。也就是說,聯系是有條件的,并不是任何“關系”都是“聯系”,只有那些“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才是“聯系”。這樣,我們就能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聯系”這個哲學名詞概念的內涵。
(3)第二修飾詞:“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這表明兩層意思:聯系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不是人們強加的,因而,“聯系”具有“客觀性”;聯系不僅存在于事物內部,也存在于事物外部,因而聯系具有“普遍性”。這樣,我們也就能幫助學生全面地理解了“聯系”這個哲學名詞概念的外延。
2、區分易混詞——準確地理解知識點。
俗話說:“一字值千金”,所以“讀書須仔細”。這些年高考的選擇題和辨析題,有些題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詞上做文章,用來檢查學生是否對知識準確地掌握。
例如,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A﹒團結—批評—團結B﹒大小民族一律平等C﹒各民族共同繁榮D﹒在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1990年全國高考題】
這是一道十分簡單的單項選擇題,正確答案是D。但是,據當年的統計,仍然有28.2%的學生做錯。其做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沒有區分清楚“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和“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決定”與“影響”、“根據”與“條件”、“主要”與“全部”、“原則”與“政策”等,就屬于易混詞。課本在知識敘述上,常使用這些詞把知識點準確地加以界定。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時常注意課本上的這些易混詞,區分易混詞、準確地把握知識點。
張老師,我們最近在討論一個句子的成分劃分問題,有了一些分歧,想問問您的看法。句子如下。
They tend to be more independent, which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in academic study and research, as well as giving them an advantage in terms of coping with the challenges of student life.
我們其中一方認為,which指代了they tend to be more independent整個內容,然后引導了并列的兩個成分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in academic study and research和giving them an advantage in terms of coping with the challenges of student life。主句是第一個逗號前的所有內容,which指代主句的內容,并發出兩個動作―一個是“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另一個是“gives them an advantage …”。由于有as well as存在,gives變成了現在分詞形式giving。而另一方認為,“which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 research”和“giving them … student life”是并列內容。在這個句子中,they tend to be more independent的確是主句,但第一個并列成分是“which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 research”,后面的“giving them … student life”其實是作主句的分詞狀語,與“which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 research”互為并列,而不認為give的發出者是which。
請問張老師怎么看呢?
簡言之,上述爭議為,“giving them … student life”是與定語從句的謂語部分“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 research”并列,還是與整個定語從句“which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 research”并列。解決這種分歧的關鍵在于正確理解as well as的結構和用法,這就是本期要討論的內容。
As well as的詞性、結構及語義
一般來說,as well as可以有下面三種用法,對應于不同的結構和語義。
As well as比較結構的用法
首先,我們可以把as well as看成是來自比較結構“as … as”,這里的well是一個副詞,修飾動詞,表達同級比較,基本意思是“與……一樣好”。請看例句。
1. I can sing the song as well as he does.
我能夠把這首歌唱得和他一樣好。
但as well as的這個用法不是我們這里要重點討論的。我們所要討論的as well as是作為一個整體,連接兩個并列成分,基本結構是X as well as Y。并列的X、Y成分可以是名詞、代詞、形容詞、副詞、介詞短語甚至謂語動詞。在這個結構里,as well as可以充當介詞,也可以充當連詞。在下面具體舉例說明之前,我們先列表總結如下。
As well as充當介詞連接并列成分
當我們把as well as用作介詞時,其后可以接名詞或動名詞。請看例句。
2. When I came to China in 1992, a wheelchair was never seen. When I left in 2012, it was common to see people in wheelchairs. Besides that, new buildings were required to have ramps as well as steps.
我1992年來中國時,沒見到有輪椅。等我2012年離開中國時,人們坐輪椅已經是司空見慣了。此外,新建樓房要求不僅要有臺階,而且要建坡道。
解析:這里的ramps是指專供殘疾人輪椅使用的坡道,而steps指的就是供腿腳正常的人使用的臺階。我們知道,一般樓房有臺階這是很常見的,但坡道則出現得相對比較晚,也比較少。所以這里作者說ramps as well as steps,目的是為了強調ramps。如果要ramps與steps互換位置,則意味著樓房通常都有坡道,而臺階則少見―這顯然不符合現實。
由此可見,在X as well as Y結構中,Y這個概念往往是已知的、常規的,因此無需被強調或重點介紹,而X這個概念則是新近的、少見的,需要加以強調或重點介紹。
我們還可以把as well as Y提到句首,比如下面這個例句。
3. As well as advantages there are also three main disadvantages of tourism. The first is erosion of the countryside by so many people: Paths, grass and other areas of vegetation and woodland get worn away.
除了優點之外,旅游業還有三大主要弊端。首先就是人多了會對鄉村環境造成破壞,比如人行步道、草坪、其他綠地植被和林地都會遭到損害。
解析:這里as well as連接的并列成分是advantages和disadvantages,強調的是disadvantages,因此下文對旅游的缺點進行了展開敘述。
既然充當介詞,那么當as well as后接動詞時,自然要把動詞變成動名詞。比如,《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詞典》上還專門列出了as well as doing something結構,并給出了下面這個例句。
4. The organization gives help and support to people in need, as well as raising money for local charities.
該組織不僅為當地慈善機構籌款,而且還對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和支持。
解析:我們看到,這里的gives help and support to people in need與raising money for local charities是并列成分,這里將as well as當作介詞使用,as well as后面使用了動名詞raising。
As well as充當連詞連接并列成分
當as well as用作連詞時,相當于一個并列連詞,連接兩個并列成分,比如并列的謂語動詞、名詞短語、形容詞、副詞、介詞短語等等。As well as充當連詞的用法比充當介詞的用法更常見。下面我們來看例句。
5. The organization gives help and support to people in need, as well as raises money for local charities. (接謂語動詞,該句是對句5的改寫)
6. A man may usually be known by the books he reads as well as the companies he keeps, for there is a companionship of books as well as of men. (接名詞短語與介詞短語)
常言說,觀其友可以知其人,其實觀其所讀之書亦可知其人,因為與人為伴的不僅是人也可以是書。
7. He is courageous as well as strong. (接形容詞)
他既堅強又有膽識。
8. An effective sentence expresses an idea or relationship clearly and concisely as well as grammatically. (接副詞)
有效的句子在表達思想或語義關系時,不僅語法正確,而且簡潔明了。
9. Love lives in cottages as well as in courts. (接介詞短語)
愛情無貴賤,貧富皆有之。
問題解答
掌握了上述as well as的用法后,我們再來看文章開頭的那句話。
They tend to be more independent, which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in academic study and research, as well as giving them an advantage in terms of coping with the challenges of student life.
解析:這里as well as連接的是并列的動詞短語“is a very important … research”和“giving them … student life”。作者這里把as well as用作介詞,所以其后接了動名詞giving。如果把as well as用作連詞,則可以說成“… as well as gives them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關系代詞which不是指代前面整個主句,而是指代非謂語動詞短語to be more independent。因此,該定語從句可以改為以下兩個簡單句。
一、困難成因分析
1、小學與中學英語教學相脫節。現行初中課本詞匯量大,教學內容多、課時緊,加上許多農村小學階段沒有開設英語基礎課程。小學雖開設了英語課,可因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英語老師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課是開了效果卻不佳。學生了進中學,面對英語新教材的大量詞匯記憶和快節奏的學習,許多學生由于沒有一丁點英語基礎,無法跟上教學進度,被迫輸在“起跑線”,漸漸地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從此成了“學困生”。
2、語文課句子成分劃分要求的弱化。曾幾何時,句子成分的劃分是小學至初中階段語文課的基礎知識。可近幾來,語文考試對該項知識的弱化或不作要求,導致學生到了高一還不知主謂賓是啥,更不知定狀補由什么來充當,這可苦了學生的高中英語學習。可以說高中的從句學習、分詞短語的應用和英語短文寫作,無時無刻不要用到句子成分知識,而由于該項知識的欠缺,直接導致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的困難。
3、初中英語教師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不達標。由于考慮到學生的畢業率,中考試題以考查基礎為主,難度相對較低,對于較難的知識點考得少。于是初中相當多的英語老師便大膽取舍,不愿在難而不考的知識點上“浪費時間”。而往往中考不做考試要求的難點,幾乎都是高中時段必須掌握的重點。正因為這種取舍,使學生未能達到本該有的能力,影響了高中的英語學習。
4、擇優錄取招生制度 是造成農村普通高中英語大面積學困生的根本。根據“擇優入取”原則,英語成績較好的同學都上了重點高中,而成績較差的只能進入普通高中就讀。這就意味著被重點高中招完后,剩下的學生(均為英語成績差的學生)幾乎全部進入了普通高中。可想而知,這么大面積英語基礎差的學生全在一所學校就讀,整個班找不出幾個像樣的“領頭羊”,連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都無處討論,如此狀態的高中英語學習怎能不困難?
5、高中英語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過高,試題難度過大。《新課標》要求學生高中畢業時要掌握3500個詞匯和360個短語,并且要求普通高中畢業生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36萬個詞以上,英語水平要達到八至九級。于是新教材應運而生——新詞匯量大、課文篇幅長、所談話題大都超越了農村學生所能表達的程度,加上英語試題總是難題迭起,陷阱密布,總感覺課本上所背誦的東西對考試無用,即便是平時努力學習、程度稍好的學生也難得高分,試問對于英語底子本來就薄、每次考試只能得可憐的幾十分的普通高中生來說,有誰還能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呢?
二、對策及建議
1、重視學前熱身,培養學習興趣,放眼未來教育,莫要“考則教,教即為了考”。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不是可有可無的,小學教師不能有“考則教,教即為了考”的想法,要有放眼未來教育思想。學校必須指派正規的英語老師切實做好英語的學前教育,教會學生認讀并發好26個字母及元音和輔音音素的讀音,指導學生根據重音拼讀單詞;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學唱幾首英語歌曲,開展一些英語小活動,讓學生體驗學習英語的快樂,從而培養對英語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為初中的英語學習順利接軌。
2、基礎階段狠抓單詞的記憶與鞏固,并將對詞性的辨別及應用和句子成分的劃分貫穿全階段的教學中。從廣義上講,整個初中階段均為英語學習的基礎階段,但基礎階段的基礎則為初一年級,它是通往英語世界康莊大道的基石,也是一道需努力攀越的分水嶺。因為這一年是英語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性一年,也是基本詞匯、基本句型積累和掌握基本詞法、基本句法應用的一年,更是對學生的信心加以考驗的一年。特別是初一下學期,隨著需要記憶的知識愈來愈多,詞法、句法結構越來越復雜,部分學生因時間投入不足,知識缺漏越來越多,因而英語課也就越來越聽不懂,考試的分數也就越來越低。有調查顯示,中學階段絕大多數對英語學習感到困難的同學,都是這一時期被“分離”出來的。
3、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改革高中招生制度,實行片區招生。高中招生的“擇優入取”,即把語數英三科總分高者全部納入重點高中就讀,人為造成普通高中因生源差而導致教學質量差特別是英語教學上不去的結果。實際上此舉既不公平也不明智,因為它僅用一次考試就把學生無情地分成三六九等,僅憑一份試卷就殘酷把學生判為“成功者”和“失敗者”,而后只讓“成功者”享受到重點高中優質的教育資源,而“失敗者”只有到一個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都相對薄弱的普通高中就讀,這必然導致學生產生失落和被遺棄的心理,極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業發展。
4、適當調整高中英語教材,降低考試難度,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滋味。本人認為,編者應對新課標以外的詞匯嚴加控制,適當提高基礎詞匯的復現率,縮短課文篇幅,讓學生有時間、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學習,掌握新課標所要求的基礎詞匯,同時,適當降低要求,降低考試難度,讓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品嘗到成功的滋味,從而提高學好英語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