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圍手術期護理要點

圍手術期護理要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圍手術期護理要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圍手術期護理要點

圍手術期護理要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保留腎單位手術;腎素瘤;腎腫瘤;圍手術期護理

腎素瘤也常被稱為腎素分泌瘤,屬于原發性腎素增多癥,是一種較為罕見的良性腎腫瘤。目前,在腎素瘤治療中,多采用保留腎單位手術進行治療,經手術治療大多數患者均可獲得痊愈,而通過圍手術期護理可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及復發率[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采取手術治療腎素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腎素瘤的診斷標準,40例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經動態CT掃描,其中右腎中部腎組織內占位17例,右腎中部皮質內占位11例,左腎上極占位12例。

1.2方法[2]

1.2.1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降血壓及調節低血鉀治療,并做好術前準備。術中,所有患者均采取超聲定位,獲得清楚的腫瘤視野,從而保證腫瘤徹底切除。切除后,在腎周圍放置一根引流管,并對患者血管斷端進行縫扎,對周圍集合系統進行縫補,如患者出血量過大,可適量采取紗布填堵,進行止血后,對切口進行關閉,并將腫瘤送至病檢。

1.2.2護理方式

1.2.2.1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由于腎素瘤與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癥狀較為相似,患者對自身病情不了解,常產生焦慮、恐慌、抑郁等負面情緒,因而,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患者負面情緒進行安撫,詳細向患者講解腎素瘤病情及病因,以緩解患者負面情緒;②高血壓檢測及低血鉀調節。高血壓和低血鉀是腎素瘤疾病中常見的并發癥,而患者一旦出現情緒激動、過度疲勞或藥物使用不當情況,都有可能導致病情加劇,因而,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隨時對患者血壓進行監測,并采取藥物進行血壓控制。而針對低血鉀調節,應在每日清晨對患者血液進行采樣化驗,并指導患者食用高鉀食物,如:香蕉、花生、菠菜、紫菜等。

1.2.2.2術后護理 ①血壓監測:手術治療當天,護理人員應盡量減少對患者搬動次數,并對其生命特征進行嚴密監控。血壓監測可每5min測量1次,直至患者血壓平穩后,可改為每4h測量1次;②引流管護理。由于手術后,患者行動困難,需臥床休息,患者均需采用導尿管進行排尿,而保留腎單位手術患者在手術后數天會出現血尿狀況,因而,護理人員應隨時觀察患者尿管是否順暢,并詳細記錄患者尿液顏色、量及性質;③并發癥護理。由于患者長期臥床休息,會影響下肢靜脈和淋巴管回流,導致靜脈栓塞及下肢浮腫等并發癥情況發生,因此,在手術及臥床期間可通過TED預防型抗血栓襪及按摩方式,幫助患者靜脈回流,從而預防并發癥發生;④康復護理。患者在手術1w內必須臥床休息,護理人員在為患者翻身、更換衣物時,必須保持患者腰背部直線。待患者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后,可根據患者病情適量進行床下運動,運動中,應注意循序漸進,切勿疲勞運動。另外,護理人員還應注意患者飲食,手術治療初期,應盡量選擇半流質食物,注意營養均衡,少量多餐,盡量避免豆制類食物。

1.3觀察指標 觀察所有患者治療情況、住院時間、并發癥及復況。

2 結果

所有患者治療后,均痊愈出院,住院時間為8~14d,平均住院時間(11±0.5)d,術后對患者進行隨訪,所有患者均無并發癥及復況。

3 討論

腎素瘤屬于良性腫瘤范疇,經手術治療,患者均可獲得痊愈,因而,在患者一旦發現病情,應提前采取手術治療[3]。采取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幫助患者盡早恢復健康。在圍手術期護理中,護理人員應注意以下幾個要點[4-5]:①加強患者心理護理,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以消除患者術前緊張心理;②重視術前檢查。在術前,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全面檢查[6],并根據患者身體情況,采取不同的調節方案,嚴格遵循醫囑,并對患者術前生命體征變化進行詳細記錄;③加強術后護理。術后護理得當,可有效減少患者并發癥及復況,因而,在術后護理中,護理人員應特別加強引流管及并發癥護理[7],并做好詳細記錄。本文通過對40例采取保留腎單位手術治療腎素瘤患者采取圍手術期護理方式[8],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患者住院時間短,并發癥及復況少。

綜上所述,在保留腎單位手術治療腎素瘤患者采取圍手術期護理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治療,減少住院時間、并發癥及復況,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劉曉萱.保留腎單位手術治療腎素瘤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10,9(1):44-45,52.

[2]孫燕.腎素瘤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2006,2(10):9,11.

[3]吳麗花,賀紅.1例腎球旁細胞瘤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外醫療,2013,32(28):152,154.

[4]孔桃紅,凌冬蘭,張巧珍,等.后腹膜腔鏡下腎腫瘤剜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6):872-874.

[5]張淑華.腎腫瘤圍手術期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20):245-246.

[6]Haab F,Duclos JM,Guyenne T.Renin secreting tumors.diagnosis,conservative surgical approach and long-term results[J].The Journal of Urology,1995,153,06.

圍手術期護理要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圍手術期;護理要點;效果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數量也隨之增多[1]。當前,對于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治療多采用的是手術切除方法,但因老年患者機體抵抗力較弱,術后并發癥較多,嚴重威脅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就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要點以及效果進行分析,并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62例,采用數字隨機法將其均分為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1例。其中,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7:14;年齡為68~77歲,平均年齡為(67±2.34)歲;合并高血壓患者11例,合并冠心病7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慢性肺疾病8例;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研究組男女比例為16:15,年齡為67~76歲,平均年齡為(68±2.01)歲;合并高血壓患者13例,合并冠心病6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慢性肺疾病7例;研究組則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其圍手術期護理。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合并癥狀等一般資料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本次所選患者均經腹部B超級血尿淀粉酶等檢查進行確診,且均為急性發作,有右上腹部疼痛、飽脹不適等臨床癥狀;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會批準同意,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簽訂知情同意書。

1.3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如病情監測、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及健康宣教等;研究組則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具體護理要點如下:

(1)術前護理:老年患者基礎疾病較多,且病情進展較快,患者對疾病的耐受程度較差,因此,術前應做好相應的護理,如:盡早建立靜脈通道、給予患者相應的吸氧及輸液,維持患者機體水電解質平衡;同時,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預防感染等[2]。

(2)做好術中配合:護理人員應保持手術室環境的適宜,調整手術室燈光的亮度、手術室的溫度及濕度等,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手術室環境;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應簡單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減輕患者緊張情緒。同時,還應協助醫師進行各項檢查,對患者胃腸進行減壓,給予患者氧氣吸入等;同時根據手術需要,進行灌腸處理等。

(3)術后護理:老年患者體質相對較弱,術后極易出現病情的變化,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麻醉及手術的方式,給予其相應的護理;同時,還應加大患者脈搏、呼吸、血壓等情況的監測力度,減少或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同時,護理人員還應鼓勵患者進行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從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1.4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排氣的時間、下床活動的時間、平均住院的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用SPSS 17.0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各項指標采用標準差( ±s)表示,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當P<0.05時,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手術指標情況對照

經護理后,研究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等,均優于對照組,比較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情況對照( ±s)

組別 例數(n) 手術時間(min) 排氣時間(h) 住院時間(d)

研究組 31 51.36±11.24* 59.62±12.58* 8.61±2.07*

對照組 31 93.51±12.67 97.24±20.71 13.59±3.84

注:表中,*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照

經護理后,研究組出現切口感染1例,應激性潰瘍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6.45%;對照組出現切口感染3例,膽漏1例,應激性潰瘍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9.35%;組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老年患者的機體免疫力減弱,基礎疾病較多,且老年患者應機體功能下降,對疼痛的敏感度及應激反應較為遲鈍;一旦因急性結石性膽囊炎住院治療時,已伴有膽囊壞疽或膽囊穿孔等情況,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3]。因此,給予行手術治療的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圍手術期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本次研究中,給予圍手術期護理的研究組,其手術時間、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等,均優于對照組;且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6.45%;明顯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19.35%;比較均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不僅能夠提升患者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而且還能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鐘麗群.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8):714-715.

圍手術期護理要點范文第3篇

[摘  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治療效果及術后護理要點,為臨床子宮肌瘤的治療及術后護理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22例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效果及護理要點,在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其中單發肌瘤8例,多發肌瘤2例。肌瘤中肌壁間肌瘤2例,漿膜下肌瘤7例,闊韌帶肌瘤3例,同時做好圍手術期護理。結果  22例腹腔鏡下子宮肌瘤患者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均獲成功,剔除肌瘤17個,肌瘤直徑1~9 cm,平均68 cm。術中失血量15~30 ml,手術時間1~3 h,術后無1例并發癥發生,術后住院時間2~7 d,平均43 d。結論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安全可行,住院時間短,術后并發癥少,是有效保留子宮的手術。加強圍手術期護理是促進術后恢復重要方法。

    [關鍵詞]  婦科;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圍手術期護理

     Curative effect and nursing of hysteromyoma ectomy by laparoscope in 22 cas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nursing of hysteromyoma ectomy by laparoscope Methods   Respective analysis of 22 casses of hysteromyoma ectomy by laparoscope, including 8 cases of single myoma, 2 cases of multiple muscular tumor Based on pathology classification, 2 cases of intramural myoma, 7 cases of subserous myoma and 3 cases of broad ligament myoma Result  All patients succeed in hysteromayoma ectomy, diameter of myoma 1-9 cm, mean 18 cm About 15-30 ml blood losed,1-3 hours were cost in operation There was no complication happened, 2-7 days(average 43 days) stayed in hospital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Hysteromyoma ectomy by laparoscope is a safe and feasible operative manner, few complication happened, and it is a retain uterine operation Improvement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promotes postoperative recovery

    Keywords: gynecology; laparoscope; hysteromyoma ectomy; perioperative nursing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生率為20%~30%[1-2]。治療子宮肌瘤最常采用的治療方法是子宮切除術[1]。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應用的廣泛開展和重視子宮的生理功能以及身體的完整性,探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日益增加。作為微創手術科的經典術式,從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等優勢深受醫生和患者的青睞,我科2002年2月至2005年12月應用腹腔鏡技術對22例要求保留子宮的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同時加強圍手術期護理,獲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22例子宮肌瘤患者, 年齡23~46歲,平均3618歲。其中單發肌瘤16例,多發肌瘤6例;肌瘤中肌壁間肌瘤4例,漿膜下肌瘤16例,闊韌帶肌瘤2例。術前所有病例均經婦科檢查及B超檢查證實為子宮漿膜下肌瘤或肌壁間肌瘤,肌瘤個數< 5個,肌瘤直徑< 9 cm,無腹腔鏡手術禁忌證。術前行診斷性刮宮排除子宮內膜惡性病變。

     12  手術方法

    采用靜脈復合麻醉。按照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4個步驟進行,臍孔穿刺點于4點處作一約1 cm的切口,氣腹針穿刺進入腹腔,充入CO2氣體后改頭低足高位,氣腹壓力為1 6 KPa,10 mm Trocar置入腹腔鏡。在雙側骼前上棘內側約3 cm處各穿刺5 mm Trocar為操作孔。探查盆腔臟器有無粘連及子宮肌瘤的大小及數目。粘膜下肌瘤直接單極電凝肌瘤蒂部,切除肌瘤。壁間肌瘤者助手將舉宮器向前向上舉起子宮,分離雙側子宮動脈,可見明顯的子宮動脈搏動,電凝子宮動脈。切開肌瘤表面隆起最突出的部位,直達肌瘤表面,分離肌瘤,用大抓鉗鉗住肌瘤并向外牽拉,邊旋轉邊向外牽拉,用電凝切斷結締組織、切除肌瘤,切下的肌瘤用電動子宮旋切器旋切后取出。

    13  圍手術期護理

    加強圍手術期護理,術前1 d告知患者麻醉法、手術時間,備皮、灌腸、插尿管等。使患者了解手術的更多知識,減輕患者的思想負擔和焦慮情緒。并介紹手術成功病例及手術醫生的技術,使患者消除不安情緒,保持患者身心處于安全狀態,接受手術。術前用025%碘伏擦洗陰道后穹隆和陰道前后壁及宮頸3~4次,并且于陰道內置放滅滴靈栓一枚。對陰道出血淋漓不凈者給予抗炎止血治療。術后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測血壓、脈搏、呼吸,1次30 min。術后注意觀察切口有無滲血及出血情況。

圍手術期護理要點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腹腔鏡;脾臟聯合膽囊切除術;圍術期;護理要點

腹腔鏡下脾臟聯合膽囊切除術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其具有創傷小、出血少、并發癥少、恢復快等優點, 目前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然而, 手術是一種應激性刺激, 會使患者產生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 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 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有研究報道, 圍術期護理干預能明顯改善腹腔鏡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態, 提高手術治療效果[1]。為了探究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在腹腔鏡下脾臟聯合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 本文進行了相關性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鏡脾臟聯合膽囊切除術治療的32例脾亢進并發膽結石患者, 其中男18例, 女14例, 患者年齡24~74歲, 平均年齡44.5歲。患者的脾臟長度為14.7~18.9 cm, 膽結石直徑為2.1~31.3 mm, 結石為單發或者多發。根據護理方法的差異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以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 內容包括:術前身體評估、皮膚準備、心理護理;術后一般護理、并發癥護理、運動指導、飲食干預等。具體如下。

1. 2. 1 術前護理 ①術前評估:術前,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評估, 特別是凝血及心、肝、肺、腎功能, 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 并為患者補充維生素K等, 從而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②術前準備:術前1 d囑患者進食無渣或少渣的易消化食物, 禁食易產氣食物;術前晚用肥皂水進行灌腸, 囑患者術前8 h禁食, 并進行常規備皮;手術當天清晨為患者進行胃腸減壓, 并留置尿管。③術前心理護理:耐心與患者溝通, 向患者介紹腹腔鏡手術的相關知識, 包括治療方法、預后效果等, 從而使患者對手術形成較清晰的認識, 減少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

1. 2. 2 術后護理 ①一般護理:術后密切監護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 采用24 h心電監護, 為患者吸氧, 氧流量為3~4 L/min。指導患者采用舒適, 麻醉未醒時取去枕平臥位, 并將頭偏向一邊;清醒后取半臥位。保持引流管的通暢, 觀察切口的液體滲出等情況。②并發癥護理:a.出血。術后腹腔內出血較嚴重, 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護士應密切關注患者, 注意其生命體征、面色、引流液的性質等, 若發現引流液增多, 并呈血性, 流量超過150 ml/h時, 同時患者出現脈搏細弱、臉色蒼白、血壓降低等癥狀, 應立即通知醫生進行搶救。b.靜脈血栓。脾切除術后易致血小板上升, 進而誘發靜脈血栓。為了預防血栓、護士應對患者四肢進行按摩, 并囑患者進行自主活動和早期下床活動, 若發現血小板超過正常值, 應按照醫囑給予阿司匹林與華法林等抗凝藥物。c.高碳酸血癥。腹腔鏡手術需建立CO2氣腹, 進而誘發高碳酸血癥, 術后護士應注意為患者吸氧, 并指導患者半臥位, 從而減少乳酸堆積 。d.膽漏。膽囊夾閉不全、肝外膽損傷等是膽漏發生的主要原因, 術后護士應密切注意患者腹腔引流液的性質, 保持引流管的通暢, 當患者出現腹脹、惡心、低熱等異常時應立即上報醫生進行處理[2]。③飲食及運動指導:早期飲食能促進胃腸蠕動, 因此應鼓勵患者早期飲食, 并以流食逐漸過渡到普食。早期活動能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 指導患者術后24 h在床上自主活動, 48 h后下床活動, 并為患者建立每日康復目標, 從而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滿意度及并發癥的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100.00%(16/16), 并發癥發生率為6.25%(1/16);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75.00%(12/16), 并發癥發生率為31.25%(5/16), 兩組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其他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的手術、住院及術后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 兩組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小結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 腹腔鏡下脾臟聯合膽囊切除術臨床應用更為廣泛, 由于其創傷性小、并發癥少、患者術后恢復快, 因而受到了患者的廣泛歡迎。但是, 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性刺激, 會對患者的生理、心理產生不利影響, 干擾手術效果, 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

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 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提高手術治療效果, 促進患者的預后恢復。本研究中實施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 手術、住院及術后排氣時間, 術中出血量及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 對腹腔鏡脾臟聯合膽囊切除術患者實施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效果確切, 能改善患者的滿意度, 縮短治療及恢復時間, 并能減少并發癥, 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高麗君, 韓蔚, 徐勝前.腹腔鏡脾臟聯合膽囊切除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護士進修雜志, 2014, 29(1):52-53.

圍手術期護理要點范文第5篇

【關鍵詞】脊柱側彎;矯形手術;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07-0223-01

脊柱側彎是指患者的脊柱偏離中線,形成向一側彎曲。脊柱側彎是危害兒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常見病,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儀表,而且使胸廓縮窄,會導致發育不良,影響心肺功能[1]。2005年6月~2009年6月,我院對30例患者施行了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三維矯形手術,經精心護理,效果理想,現將圍手術期護理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30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6~51歲,其中7~20歲20例,20~60歲10例,平均27.3歲。其發性脊柱側彎20例,先天性脊柱側彎10例。

1.2 方法:輕度患者行“多節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系統三維矯正術”,發育期間的重度患者,先行頭盆環牽引,待側凸角度有所矯正后,再行手術治療。

2 手術效果

本組30例患者,使用頭盆環牽引6例。其中2例手術2個月出現切口感染,產生竇道,經消炎并對癥局部換藥,護理中避免劇烈運動,1年后取出內固定物。其余患者預后良好,隨診1~4年未發現并發癥,患者及家屬均對療效滿意。

3 圍手術期護理

3.1 術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本組患者青少年居多,由于外形缺陷,多數存在心理障礙,性格暴躁,不善言辭,不自信。作為護理人員,要熱情接待,列舉成功的患者,消除其焦慮情緒,使之積極配合治療[2]。同時指派有心理咨詢師資格的護士專門為患者做心理疏導。

3.1.2 呼吸功能訓練:由于患者大多有嚴重胸廓畸形,肺組織發育受限,肺容量小,術后容易引起肺不張和肺部感染。手術前常規檢測肺功能,加強呼吸功能鍛煉,促進肺擴張,保持呼吸道通暢[3]。比如采取吹玩具氣球、向裝有水的密封瓶內吹氣等辦法,以增加肺活量和通氣量,減少手術后肺部并發癥的發生。

3.1.3 喚醒實驗訓練:一般在術中、縫合切口之前一定要做喚醒實驗。通過訓練,使患者在術中即便是處于半清醒狀態下也能按照醫護人員的指令活動其肢體。如果實驗成功,表明脊髓無損傷,可縫合切口[4]。

3.1.4 床上大小便訓練:由于脊柱測彎矯形手術后,需要在較長的時間內不能下床,患者必須形成在床上排便的習慣,因此應在術前3d幫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礙,養成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的習慣。

3.2 術后護理

3.2.1 護理:往床上搬動患者時,要有足夠的人手,以3~4人為宜,動作要一致,不要扭轉脊柱。各種管線要固定好,避免脫落。術后3d內以平臥為主,再側臥lh。翻身時脊柱要平直,控制翻身角度。

3.2.2 呼吸功能監測及護理:術后常規給予雙鼻導管吸氧2~3L/min,監測SpO2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促進肺泡膨脹,增加肺通氣量。詢問患者有無憋喘現象,如有氣促、胸痛及時報告醫生。如患者呼吸費力,兩肺聽診有濕音,應考慮吸痰,必要時進行霧化,濕潤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暢。術后的翻身問題往往關系到手術的成敗,一定要注意軸線翻身,護士必須重視,親自操作。

3.2.3 脊髓、神經功能觀察:因術前神經功能有可能損傷,應該記錄下肢的感覺及活動能力。由于手術牽拉刺激,水腫壓迫,可能損及脊髓及神經。所以術后應密切觀察,傾聽患者的反應。如果有異常,應及時報告。

3.2.4 引流管的護理:密切觀察引流的量、顏色,引流量多時,應立即調節負壓,通知醫生采取止血措施。術后應該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引流液過多,警惕有無腦脊液漏者;疑有腦脊液漏者,負壓引流應改為正壓引流。潛在的失血性休克有異常立即報告醫生。搬動患者或翻身時,注意保護引流管,防止逆流[5]。

3.2.5 功能鍛煉:患者手術清醒后應鼓勵并指導其開展手足活動,如腕關節、手指、踝關節、足趾,躺在床上也要多活動。術后1~2 d可做關節曲伸運動,15~25遍/次,3~4次/d,并逐漸增加運動量。要循序漸進,不要性急。1周后脊柱固定正常后,可坐起,甚至下地行走。

3.3 頭盆環牽引護理:在手術室固定頭環及盆針,休息1~2d安裝好盆針和立柱,逐日分次撐開。在室內外可以活動,但一定要安全,要有人陪護,預防跌倒、損傷。不可劇烈運動,更不能打鬧。睡覺時患者頭部不要懸空在架子上,要墊實。頭釘和盆針固定久了可能松動,應定期檢查,擰緊螺釘。

3.4 出院指導:出院后一般還要佩戴支具2~5個月,應按照在醫院護理要點堅持下去。拆線后,要注意切口是否發炎、紅腫,或者出現分泌物。一有異常及時到醫院復診,不要耽擱。

參考文獻

[1] 何曉紅.8例小于4歲的先天性半椎體畸形手術的護理[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7,(S2):34-35

[2] 陽珍金.脊柱側彎圍手術期護理要點[J]中國醫藥指南,2009,(11):67-68

相關期刊更多

中華針灸電子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中國康復醫學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實用手外科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樊市| 乌拉特前旗| 通渭县| 长治市| 江口县| 潢川县| 东明县| 九龙城区| 孟津县| 晋宁县| 巴里| 西乌| 锦州市| 睢宁县| 呼和浩特市| 普格县| 华池县| 航空| 肥乡县| 清河县| 大名县| 日土县| 绥江县| 清远市| 仙桃市| 松阳县| 云霄县| 岱山县| 分宜县| 平原县| 五常市| 吕梁市| 兰州市| 贺州市| 闽侯县| 长丰县| 山阳县| 安仁县| 马鞍山市| 巍山| 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