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英語小對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對話要說而不是死記硬背
在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能非常流利地把課文背下來,但很少聽他們開口說英語。是什么導致他們不能用簡短的英語進行對話和交流?“無論從語言的發展或學習語言的自然規律或用語言交際所采取的形式來看,說的能力的培養在語言教學與研究中都顯得特別重要。海姆斯的交際人種論認為說話是一項''需要技能的工作'',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學沒有理由不把說的能力的培養置于首位。”
小學英語牛津教材每個單元都是一個微型小對話。包了一些語法知識點。很多小學教師教學模式多采用講授知識點和讓學生背誦對話。有的老師對背誦要求很高,不準與原文有任何的偏差。但他們從來不要求學生在課堂或課外用英語交流。學生一旦離開課本,就成了“啞巴”。他們不能自如地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英語進行日常對話,交流信息和表達思想感情。究其原因,他們老師僅限于應試教學,考什么學什么,不考不學。本來完整的對話被一些老師以知識點為主,拆分地七零八散,支離破碎,從而導致學生不知如何去說英語,相互之間不會用英語對話,對話背的再好分考得再高又有什么用呢?這與我們一直反對的啞巴英語又有什么區別呢?讓學生能在真實生活交際中運用,才是我們教學英語的真正目的。因此,小學英語對話千萬不要死記硬背,應“說”字當先,我們所要追求的是讓學生會說,能說,敢說。
我選用兩個班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對話教學:(一)班,我以講授知識點為主,學生必須熟練背誦課文,不要求他們之間用英語進行對話;(二)班課堂教學不拘一格,不要求他們死背對話,圍繞對話讓他們在認知地基礎上相互間大膽對話,可以模仿,可以增加或拆解對話內容。一段時間后,兩班出現較大差別:一班的孩子上課氣氛沉悶,發言不積極,對話教學永遠A/B/A/B式,除非老師給他們設定和課本一樣的情節,他們才能以背的方式“說”出來,比較呆板,不會靈活運用。二班的孩子表現積極大膽,思維活躍,有一些孩子能主動“演”對話而非“背” 對話,更可喜的是,有些孩子課后經常主動說一些簡單地英語,比如和同學打招呼,欣賞別人的衣服會說“Very beautiful.” 看到同學在踢足球會說 “You play football very well ,I want to play football with you,can I join you?”等等。正如夸美紐斯曾說: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中心…這樣的微型演出“活動”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并為學生提供人人參與的機會,從而親身體驗合作的愉悅,增強成就感和自信心。學生無須被動機械記背,那些“臺詞”連同合作的每個細節都會長久地留在記憶中。
2.背可以積累“說”的素材
在英語對話教學中,單詞、主要句型、經典的短文還是要背的。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詞匯、基本的句型表達和常見的語法知識,才能張口說。背可以積累“說”的素材,為“說”英語在詞匯量和口頭表達流利程度等方面提供保障。對話背得多了當然會“說”得就多,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這里的背是指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背誦是記憶力的體操”,你理解的很透并且已經掌握了的單詞或句型,你才可以靈活自如地使用它們來與人交流。在平時的教學中,英語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一些記憶的方法,而且還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背誦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那些無意義、無休止的操練,死記硬背,“公式化”的口語對話等只能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事倍功半。當然,這兒的“說” 也不是一統亂說,毫無章法,詞不達意,而是指有語境、有條理,有順序,有內涵的說。這樣,英語英語對話的背與說才有意義。
3.學以致用才是目的
英語對話要求會背是為了會說,會說是為了會用。學生能在一定的語境中學以致用才是我們教學的目的。但作為老師我們應意識到:學生會背不同于會說,會說才有可能會用,但不等同于會用。以下幾點是我們教學中經常存在的誤區。
3.1 機械背誦,會背不會用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小學生學英語首先接觸地是26個字母,學生會反復地讀,反復地背,按順序從A-Z背地滾瓜爛熟,老師認為學生掌握26個字母是萬無一失的,也就不在過問了。但后來我卻發現,如果挑出單個的字母讓學生認,一部分學生卻說不出來。學句子也發生類似的情況,學生把這個句子背地滾瓜爛熟,也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但他僅僅會說這一句話,并沒有想到認識、理解這句話當中的某個單詞,當他們再次遇到這個單詞的時候,他們表現出地是不認識這個單詞,句子由單詞組成,當然也不認識新句子,對話由句子組成,當然他們不能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所,不同的情境下說出合體的語言。當然背的多了,也可能會說的多,但絕對不是我們所說地對話,而是一種較復雜的“人機交流”。“機”當然是指背的一方,當別人與他對話時,他僅僅能夠快速地從他已記住的現成的句子中找出能應答對方的句子,然后再“說”出來,也就是機械地背出來,雖然不是答非所問,但也一定不會很貼切。
3.2 舍易求難型
關鍵詞:小學英語;對話教學;興趣;研究
英語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說,英語既是進行語言交流的工具,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的象征。學生通過學習英語,不僅可以提高綜合素養,促進心態、理智情感等的成熟,而且隨著對英語學習的深入可以更加方便深入地學習國外的先進文化知識,并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小學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啟蒙階段,對學生的影響很是重要。學習一門語言要從聽、說、讀、練、寫等幾方面入手,本文重點從小學英語的對話入手進行簡單的探討。
一、小學英語的對話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英語的對話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有些老師只是讓學生們照讀照念照背書上的簡單對話,他們認為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只要會讀書上的英語小對話就成了,無需再擴大教學面。有些老師如果脫離課本的對話將無從下手去教導學生。以上種種情況是讓學生學了不少的對話,異或讓學生懂得了不少對話,但我們同時也可以看到,學生的對話交際能力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高。他們對于英語交際只停留在課本上的對話中。這對于教導小學生的英語口語而言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因此必須革新小學英語的對話教學,并且刻不容緩。
二、小學英語的對話教學策略
1.研究教材,發覺其中的興趣點
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融入了很多的圖畫,畫的內容大多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圖文并茂,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導學生學習數字方面,可以利用書本中提到的電話號碼以及門牌號等進行0-10的數字教學。讓學生感覺這些數字穿插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課堂教學完成后,老師可以做一些實際的課后訓練,比如引出What’s your phone number?等問題讓學生加強對數字的學習深度,并且學生之間進行簡單的關于數字的對話,老師在旁邊做以輔導。這個教學模式一方面加強了學生對數字的學習深度,另一方面還讓學生學會了日程生活中用英語如何問及號碼的句子。一石二鳥,起到良好的效果。這就要求老師要熟悉教材內容,充分運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來尋求興趣點,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加強口語練習。
2.精心設計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其中,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張口說英語
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共同特性,因此利用他們愛玩、好動的天性設計相關活動來學習英語教材中的內容,將會事半功倍。比如,在學習數字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拍籃球數數來加深鞏固。老師可以抽選一部分學生,把他們平均分為兩組。然后從第一個同學開始拍籃球,一邊拍一遍數數,如果中間有間斷,后一個同學立馬補上,繼續拍,直到最后一個同學停止排球。最后哪一組的同學拍的次數最多就算贏。這樣的小組活動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氛圍,寓教于樂,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還可以經常性地對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深入的調查、辯論,或者插入一些有意義的小游戲,這樣大家學習英語的興趣就更加濃厚了。另外,還要在課堂中多注重對學生聽說項目的訓練。聽說部分一般分為warming up—revision—presentation—practice—responseo。在這每一項老師都可以有針對性的設計相關活動來激發學生想聽想說的欲望。
3.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興趣
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步被當前的多媒體教學模式所代替,整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向著數字化不斷邁進。它提供了一個全新信息化的教育環境,在這個教學環境中,老師和學生的視野都得到了拓展,教學方式、學習途徑都得到了很大的轉變。由于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從而為英學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和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因此,老師可以抓住多媒體這個網絡平臺來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如有一位老師在Book2A,Lesson17 Shall we go to the zoo?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一些動物的聲音設計出來,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判斷用英語說出是哪種動物。這種形式可以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寓教于樂,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讓學生對動物界的各種動物的聲音有了一定的認識。一石二鳥,會取得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設計諸如聽歌猜曲、“我愛記單詞”等游戲環節讓學生們積極加入進來,多開口說英語。
4.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
課堂上由于受時間的限制,學生們對相關知識不能更深入的去學習掌握,因此借助第二課堂教育的形式開展以人文素養為主題的活動顯得尤為重要。其活動形式可分為視聽、表演等活動來展開。視聽活動中,盡可能的讓學生去接觸一些簡單的英語原生歌曲、影視作品,從不同角度去領略原汁原味的英語,從而發掘英語所體現的樂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比如很多學生都喜歡看動畫片,就可以引入原生動畫片《The Lion King》,片中的英語對話簡單易懂,比較適合小學生看。讓學生在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學到一些日常用語,何樂而不為呢。表演活動中,通過歌舞、課本劇、演講等形式,比如選取《The Lion King》中的片段,讓學生分組進行表演,寓教于樂,從中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在舉止言行、待人接物、生活習俗方面與我國的差異。
綜上可知,對話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小學生作為祖國的花朵,應該細心去培養,去澆灌。因此在教學當中,要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去進行教學,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到對話教學中。怎樣很好的把對話教學展示出來,這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需要教育部門和任課老師加大投入力度和關注度,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張媛.小學英語情景教學四例[J].天津教育,1983(07)
[2]王鳳華.小學英語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探索[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
關鍵詞:小學英語;對話教學;趣味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2)03-0039-02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體驗學習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樂”,品嘗到甜,感覺有趣味,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望就會被激發出來。反之,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不到樂,一切索然無味,就會令他們望而卻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強化學生“趣味”的體驗,才能促使他們主動學習,自覺求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那么,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如何合理應用各種教學手段,把課上得多姿多彩、濃情濃趣、有滋有味,從而達到開發智力、培養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呢?我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工作多年,在對話教學中做了一些嘗試,取得較好成效,以下是一些具體做法和體會。
一、運用身體語言教對話。讓課堂有趣昧
低年級兒童生性好動,隨意性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如何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征,來加強英語教學中的正遷移作用呢?方法就是在教學中除了調動五官作用外,設計各種帶有歡快節奏的全身性動作。這樣既能增加語言實踐活動,又能減少學生坐不住的好動性。學生在剛剛接觸英語時既充滿好奇,又有著害羞的現象。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適當地配以相應的手勢、面部表情及眼神來調整師生問的距離,不僅可以使學生消除焦慮感,而且可以讓學生充滿自信,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例如,在教Good morning.How d0 you do?How areyou?Nice to meet you.等問候語時,則可以輔以握手、拍肩等動作,在介紹自己或別人時,彎彎身子,攤攤手,顯得優雅規范,富于禮貌。這些身體語言,在低年級兒童看來是很自然的,他們對此非常感興趣,并喜歡樂此不疲地模仿,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有趣味,教學效果也會特另4好。
二、學唱英語歌曲教對話,讓課堂有趣昧
英語學習離不開聽、說、讀、寫,需要孜孜不倦和刻苦勤奮的精神,但有時免不了單調、枯燥、乏味。小學生生性天真爛漫,愛唱愛跳。兒童的學習動機往往來源于有趣的教學活動。成人化的教學方法只會挫傷兒童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英語歌曲有其自身獨特的內涵和魅力,往往音樂一響’小學生們就很自然地進入表演狀態。在這種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學英語是相當有益的。因此教完一個新內容,盡量配一首相應的歌曲,加深學生的印象。
例如,教學對話“Hello!What’s your name?”“Mynanle is Betty.”時就可以教唱"What,s your name?”這首歌。教完對話“How is the weather?”“It,s sunny/windy/rainy.”后,可套用《兩只老虎》的曲調教唱。教完對話"Howold are you?”“I am eleven”后套用大家非常熟悉的《生日歌》的曲調來進行教唱。這樣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們在學唱歡樂、活潑的歌曲中輕而易舉地達到操練對話的目的。
三、用角色扮演教對話,讓課堂有趣昧
單純教英語對話比較單調,機械性的操練往往使學生感到乏味。但若讓學生在表演中練習對話,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如讓學生帶著頭飾,配以道具,表演rooster,fox.owl,cat,wolf,tortoise and hare等等,學生會人人爭先恐后,個個積極參與。為了表演出色,學生會認真準備。這樣不但學習了對話,增加了趣味,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例如,六年級教材中“龜兔賽跑”的故事可改編如下:
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
H:Good morning.Mr.Tortoise.
T:Oh,it’s you,Mr.hare.Goodmorning.
H:What are you doing?
T:I’m running.
H:Running?Ha ha ha!Can you rim?
T:of course.I can.
H:My legs are long.Your legs are so short!I can mnfaster than you.
T:Don’t be so sure.
H:Ok.Let’s run to that big tree over there.Let’s seewho Can gettherefirst.
T:All right.Ready?GoI
H:Where’s Mr.Tortoise?Aha!
He’s over there。Mmm.It’s too hot!Here is a tree.I’have a rest.
T:Oh,he’s sleeping.But I can’t stop.I must g0 on.
H:Ah!Where is Mr.Tortoise?I must hurry.
T:Hi.Mr.Hare!How are you?I,m here first.Who’sfaster,Mr.Hare,you orme?
H:Oh!
學生以此為藍本,將故事表演出來。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可以根據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豐富細節,著力設計富有表現力的動作和人物個性的語言,必要時加上旁白以補充說明。學生情緒高漲,個個躍躍欲試,課堂氣氛熱烈,教學效果好。
四、利用直觀教具教對話,讓課堂有趣昧
美麗的色彩往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運用卡片、圖片、幻燈片、自制活動性圖形和精美頭飾以及實物等直觀性教具時,盡量注意多用鮮艷的色彩,并利用現有教具創造或模擬適合兒童口味的簡單故事情景,同時配上背景音樂和有聲磁帶的示范性朗讀,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樂而好學。
如教"The Rooster and the Fox”一課時,教師可制作彩色活動性圖片和頭飾,在介紹語境時,先向學生展示一棵大樹的圖畫,然后邊用英語解釋,邊將星星、月亮、公雞、狐貍的圖片貼上去。這樣顯得生動形象,學生也會積極地深入到情景中去,自覺主動地實踐。又如,在教“打電話”時,可將電話搬進課堂,進行現場表演,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去體驗怎樣用英語打電話。這樣易學易懂,印象深刻。
五、排練游戲節目教對話,讓課堂有趣味
小學生好動好玩,善于模仿,喜歡在玩耍中學習。小學課本中幾乎每一課都設計了不同類型的游戲。把游戲引入課堂,不僅寓教于樂,而且使學生在玩中學到了知識,深受兒童喜愛。
如教學“Where is he?”一課時,可把我們小時候常做的捉迷藏游戲引入課堂,教師先教對話,然后讓學生來玩“捉迷藏”的游戲,同時用英語對話。又如在教學“What’s this?”和“What color is it?”時,用學生常玩的“擊鼓傳花”游戲來鞏固復習。“鼓”就是用錄音機放英文歌曲,“花”就改用圖片。音樂一響,圖片被依次傳遞;音樂一停,圖片停在誰的手里,誰就得站起來,依據這張圖片上的實物進行對話練習。當然,圖片要不斷變化,上面畫的圖都是學過的東西,圖片色彩鮮艷,引人注目。學生在游戲中不僅操練了句型,而且復習了已學的單詞,一舉兩得。在每一次妙趣橫生的游戲活動中,學生們總是情緒高漲。這樣,課堂上既有緊張的思考、激烈的競爭,又有開心的歡笑、愉悅的學習氛圍。
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讓課堂有趣味
現代教育技術以其形、色、光、畫的獨特效果,在視覺上有強烈的震撼力,有鮮明的表現力和直觀形象性,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喚起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教學內容之中,從而開啟形象思維之門。
如教"We love animals”一課時,教師將本課要教的幾個相關動物rabbit,cat,panda,duck,dog,monkey做成孩子們最喜歡的多媒體卡通畫,配以不同的聲音,各種動物色彩明麗,姿態萬千。學生們眼前一亮,心勁大動,興趣倍增,個個爭先恐后地模仿它們的讀音、動作,課堂富有活力,學生記憶深刻。
由此可見,多媒體可以極大地激活學生的“興奮點”,幫助學生形成豐富的印象,刺激學生的感官,易懂易學,記憶加深。這是傳統的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效果。
總之,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設計,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盡力讓他們一開始學英語就覺得其樂無窮,回味無窮。創設有趣的語言學習環境,開展愉悅教學,既培養興趣,又培養能力,為他們繼續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付小乎,小學英語教學論[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0.
關鍵詞:小學英語 對話教學 基本環節 活動建議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2(a)-0172-01
英語是一種語言交流工具,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不是簡單地傳授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對話教學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與閱讀課相比,對話課版塊小,話題集中,其設計模式主要是圍繞話題展開的。教師首先要明確對話的教學目標,把握好重、難點,針對重、難點創設真實的情景呈現新語言,讓學生在這種真實的情景中去理解新語言、感悟新語言。在解決了重點句子,突破難點句子之后,要進行必要的機械操練,讓學生會讀、會說新句型。然后逐步轉入有意義的操練,讓學生運用新學到的句型進行真實的交際。教師要設計語言活動鏈,在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一個接一個的任務活動中,分層解決各個新語言點。
對話課課堂教學基本環節
(1)Preparation
復習、熱身
(2)Presentation
新知呈現
(3)Practice
操練鞏固
(4)Production
拓展應用
(5)Homework
家庭作業
對話課課堂教學環節:
1 復習熱身
熱身環節是一堂課的序幕,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聽、說、玩、演、唱等方式完成對舊知的復習和鞏固,為新知的學習作好鋪墊。熱身活動建議:目的性要強,不能蜻蜓點水,流于形式,要做到扎實到位。熱身復體上有以下幾種形式:
(1)唱歌曲、說歌謠熱身。在課前播放歌曲目的是,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所選歌曲要為本節課目標服務或與本單元內容相關。(2)TPR熱身。這種聽聽做做活動學生很喜歡,能激活學生大腦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聽做活動中自然地復習舊知。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中的Let’s do部分。(3)Free talk熱身。課前教師開展幾分鐘的自由會話,在每日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對舊知進行復習,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4)游戲熱身。游戲中的學生是自由放松的,當然,應根據教學內容來考慮游戲的形式,講求游戲的實際意義,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在熱身復習中要注意:時間簡短,效率要高,形式簡單,參與面廣。
2 新知呈現
呈現環節是會話教學的主干也是每節課的重中之重。教師應盡量創設真實的交際情景,增強語言實踐的真實感,并遵循“先聽說,后運用”的原則。建議采取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呈現新知:(1)利用實物。實物是連接英語知識與實際生活的橋梁,教師通過描述實物、圍繞實物展開對話等活動能幫助學生將自身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學習水果、文具等課中的會話部分,教師都可以充分利用實物對學生進行對話訓練。(2)利用圖片、電教設備等。如:周末活動、談論居室、談論家庭成員、四季等。如PEP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My new room,學習in,on,under等詞的用法時,我們就可以利用電腦課件呈現小球出現在盒子的不同位置,幫學生理解這些詞的用法,正確說出語言Theball is in/on/under the box。(3)利用簡筆畫。簡筆畫可以用在教學的各個環節,甚至是各個課型。教師用寥寥數筆,簡單的線條,就能畫出要教學的內容,生動形象,能很好地吸引學生,這是圖片、實物等媒體所不能替代的。(4)模擬文本情境。在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將某些真實的情景搬入課堂,但卻能模擬真實的情景,創設真實自然的語言情景。如PEP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Howmuch is it?學習購物用語,教師就可以利用一個領結,戴在領子上,扮作售貨員,教室立即就變成了商店,學生在這樣的情景中進行交際,儼然是一個購物的情景。
在呈現環節還要注意以下兩點:(1)合理拆分對話內容。對于信息量大的會話,教師要合理地拆分內容。遵循先易后難、先重點句型后輔助語句、先學后練、先分后合的原則進行教學。(2)注重把握整體情景。每篇對話都有一個完整的情節,教師教學時要讓學生整體理解和把握內容人手,用話題這一主線把對話中的語言知識串連起來。
3 操練鞏固
小學生雖然記憶力強、記得快但遺忘得也快,呈現新知后,應及時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句型。操練鞏固又分為機械操練和意義操練兩部分。
(1)教師領讀。新知學完后,教師不要急于讓學生表達,要進行機械操練,重點是仿照重復對話中的重點句,給學生示范領讀,學生跟讀,這種仿照應該是大量的和多次重復,要達到學生聽懂、會說基本句型的目的。要注意機械操練的順序是由整體到個人逐漸分層進行的。(2)聽音正音。讓學生跟課文錄音讀對話,注意模仿錄音中的語音、語調。這是對學生語音、語調的一個強化訓練,長時間的堅持聽音模仿,可以糾正學生在發音上的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3)角色表演。分角色朗讀或表演課本對話內容,這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意義操練方式。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模仿文本,做替換練習。
操練鞏固環節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操練涉及到的學生的范圍要大。(2)操練的形式要多樣。(3)操練時要盡量利用身邊的資源。(4)操練中的課堂評價要有指導性。
4 拓展應用
拓展運用是對知識運用的一種反映,也是對學生是否能進行真實交際的檢驗。在這一環節,教師通常要給學生設定一個任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對話來完成。拓展應用的方式大體有:調查應用、創設語境表演、聯系實際拓展提高等方式。教師應善于以教材為核心,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談論與學生有關的事物、經歷、愛好、思想和情感等,拓展鞏固學科內容,培養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英語的能力。
5 家庭作業
在任務型的教學活動中,布置作業不再機械刻板,而是作為一個延伸步驟,為學生的語言學習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諸如信息的調查,資料的收集、甚至與筆友互相答疑通信等等。設計課外作業的指導思想是:不刻意于光怪陸離,著眼于切實可行。總之,對話教學的課型,作為教師關鍵要根據教學目標把握重、難點句型,通過創設情景等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操練語言的機會,巧妙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技巧,提高會話教學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假如香奈兒香水廣告后面跟著奇瑞QQ廣告,消費者對奇瑞QQ廣告的評價會受到古奇香水廣告的影響嗎?品牌廣告經常身不由己地置身于不同的廣告環境中,而不同的廣告環境會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有鑒于此,市場營銷人員總是千方百計尋找可以提升品牌形象的傳播環境。比方說,阿斯頓?馬丁是007電影的忠實贊助商,豐田汽車冠名贊助了休斯頓火箭隊主場,一些品牌很愿意通過贊助影視節目,與重大事件、體育賽事、運動隊聯系在一起。這些品牌相信,消費者會把對某項文體活動的狂熱感情投射到品牌身上來。
然而,大多數情況下,市場營銷人員對廣告環境沒有太多的控制力,他們很想知道廣告環境對自己品牌的影響究竟如何。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Brian Stemthal和他的研究伙伴通過一系列的實驗回答了這一問題。
研究表明,廣告環境對品牌的影響存在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一是同化效應,一是對比效應。當一個品牌置身于消極(積極)的廣告環境時,消費者也會認為這個品牌消極(積極),這就是廣告環境的同化效應。如果一個品牌身在積極的廣告環境中,卻讓消費者感覺不好;或置身于消極的廣告環境中,卻讓消費者覺得不錯,這就是廣告環境的對比效應。同化效應、對比效應在什么條件下發生則視消費者對這個品牌所在品類的了解而定,如果消費者對品牌所在的品類比較了解,則會產生同化效應;反之,則會發生對比效應。
想象一下,你在翻閱一本雜志,先看到寶馬汽車的廣告,接著看到一個名為JBL的汽車音響廣告,由于你對JBL這個品牌一無所知,當然就無從判斷它的品質,這時,廣告環境有可能沿著兩個相反的方向影響你對JBL的判斷。
一方面,你可能會把對寶馬汽車的品牌利益點移植到JBL上,認為JBL也同樣是高品質、高價位的高端品牌。要使這樣的同化效應發生,前提是你對音響系統這個品類有所了解。你對音響這個品類的熟知程度,有助于產生同化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