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做人道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天早晨,我和同學從食堂漫步到教室。這時,一個男生從右邊橫躥過來,這使我們不得不放慢腳步。可是那個男生似乎在地上尋找什么,我們意識到,停下來讓他走了我們再走是不可能的事了,于是,我們便繞道而行。風格外得大,使人感到明媚的陽光似乎只是眼前的一幅畫。
我下意識地回頭看了看,盡管回頭只是一剎那的事,可是在我的腦海里卻停留了很久。因為我看到,那個男生不厭其煩地在地上追著被風一次次吹跑的一個塑料袋,他終于撿著之后,將塑料袋放進了旁邊的垃圾箱。
我立即就震驚了,我竟然沒有注意到旁邊有一個垃圾箱,沒有注意到他只是在撿一個塑料袋,沒有注意到男生堅決的表情。從看見他高興地走開,直到他的背影慢慢消失,我一直都在思索著:原來奉獻可以這么簡單,這么平凡,可以這么快樂,這么有意義。原來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有心人。男生的一舉一動值得我們去贊賞,去關注,去思索……
做人的道理人人皆知,難道大家都做到了?未必!
這篇文章寫了一件關于課堂上的事情。老師讓一位來自瑞典的孩子來回答問題,可他居然拒絕了。他認為這篇文章很無聊。因為他全家都是動物保護者,他覺得連保護動物都做不到,還談什么做人的道理。這讓老師沉默了。
是啊!這位瑞典孩子的想法很正確,你們會說這種想法幼稚。但是至少我不這么認為。動物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朋友,!連自己的朋友都不去保護,并且去傷害它,憑什么教別人做人的道理?沒有了動物,人類會怎樣?如果動物都死去了,人類也將滅亡!難道這一點基本的道理,都不知道?
在電視上,我們也見過這樣的人。日本人捕殺鯨魚占世界之首。他們為什么要捕殺鯨魚?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嗎?難道不知道要保護動物嗎?像他們這樣大量捕殺鯨魚,鯨魚總有一天會滅亡,永遠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不光電視上出現過,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
一天,我看見陽臺上的幾盆花都無精打彩的,花兒低著腦袋,像是快死了。“唉呀,這可怎么辦呀?”爸爸把那幾盆心愛的花都放心地交給我管。如果花死了,我怎么向爸爸交待呀!對,澆花,先用水來救救它們吧。
我以百米沖刺的速度來到樓下,拎了一桶水直往樓上奔。我用勺子小心翼翼地給花澆水。干燥的泥土頓時變得濕漉漉的,看來它們的確需要水。就這樣,我把一盆盆地花澆水好了。只剩下了一盆蘆薈了。我輕輕地拿起勺子舀了一勺水,像茶館老板一樣,時而高,時而低,一會兒像瀑布,一會兒像珍珠似的鏈子。我陶醉在我的藝術中,結果把水全都澆了下去。
我轉念一想,這泥土很干燥,多澆一點也是沒有關系的。何況植物生長離不開水嘛!我心里默默地安慰自己。花兒得到了充足的水份,也就精神多了,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跳起了舞,像是在感謝我。我看著眼前的情景,心里也就樂滋滋的。
第二天,我跑著去看花,眼前的情景讓我目瞪口呆,蘆薈的根已經開始爛了起來。我仔細一想,頓時明白了一個理兒:蘆薈就像仙人掌一樣,葉子里都貯藏了足夠的水份,即使泥土干燥時,它也會用葉子里的水份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即使你一個月不澆水也不會成問題的。
看來,澆花也得要有學問。
路邊,有一棵大樹,它站在那很多年了,樹皮在漸漸脫落,它的身邊最近新載了一棵小樹。
大樹就像衛士一樣守護著這兒,它不僅美化這里的環境,還點綴著這一幅美麗的畫。它愛這兒,就像愛自己的孩子,因為這兒是它的家。大樹經歷過無數的風霜雨雪,仍然屹立不倒,它是那么的堅強。小樹雖扎根不久,但它也要學樹那種崇尚的品格,因為它也愛這兒,這也是它的家。
它們是那么的美,這幅美麗的畫中,它們是不可缺失的。
其實,人生的道理也不過如此,只要你愛這個世界,不管你是多么的卑微,多么的不堪,你都可以在這個世界上屹立不倒。
五年級:胡婷
關鍵詞:班主任:“五勤”
一個成功的班主任,其行為首先表現出的特點是:有理想,愛學生,能為學生的成長奉獻出身心,具有做好自己班級工作的各方面的才能。那么,在實際工作中,班主任應采取怎樣的符合自身角色的基本行為模式呢?綜合班主任工作的過程、方式及職業性質等特點,筆者以為,班主任應努力做到“五勤”。
1 勤于深入學生的生活,即“足”勤
從管理學的角度看,班主任工作的實質,就是按照預定的目的,依據一定的原則、程序、方法、手段,對班級中的人、事、物進行計劃和調控。而有效的計劃和調控,必須建立在對班級及學生的了解和研究的基礎之上。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要想從一切方面教育人,就必須從一切方面了解人。”實踐證明,班主任走進學生的生活,有利于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面貌、智力狀況、健康狀況、生活經歷、個性特征、興趣愛好及生活環境等,有利于掌握班級總貌、特點及基本傾向,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
同時,在與學生日常的實際接觸中,班主任能及時地把握班級的動態,對班級新出現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能隨時予以具體的引導和控制。目前,我國不少學校在實施班主任管理的過程中,提出班主任參與學生活動的多種不同的“到位”要求,并以此作為班主任工作評估考核的重要內容,其意義正在于督促班主任變間接、簡單的“遙控式”管理為直接、具體的“走動式”管理,避免工作的主觀性和盲目性。
2 勤于觀察,即“目”勤
班主任要獲得關于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就要事事留心、時時注意、處處發現,比如,在課堂上觀察學生的注意狀況、情緒表現、答題的正誤和角度、作業的質量和速度,在課外活動中觀察學生的活動能力、意志品質、個性傾向、人際關系和集體觀念,在家訪中觀察學生的家庭表現、家長對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法等。全國優秀班主任毛蓓蕾老師從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露出的一絲怪笑,訪到了該生與社會后進青年的秘密交往。姚亞平老師從家長為孩子系鞋帶的極普通的小事,發現了獨生子女教育的嚴重問題。可見優秀班主任總是一位優秀的觀察家,他們不僅勤于觀察,而且目光敏銳,能從學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甚或是極微小的情緒變化上,感知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態,把握偶發事件的萌芽,及時采取針對性教育和防范措施。
“目”勤也有助于班主任從觀察量的增加上把握對學生質的認識,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而復雜的個體,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不同事情上的表現不盡相同,班主任只有經常地、有目的地反復觀察學生相同與不同的方面,才能在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礎上,從外部的種種表象中洞悉學生內心世界的本質,也才能對學生的思想、行為作出切合實際的評價,進行“長善救失”的教育。
3 勤于捕捉與學生交談的機會,即“口”勤
班主任整天和學生打交道。一方面,在了解學生的過程中,“口”勤可彌補眼觀之不足,拓寬獲得學生信息的渠道,避免了解學生過程中的“暈輪效應”;另一方面,“口”勤在說服、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能收到鞏固和強化學生知行的效果。
教育的過程是一個從曉理、動情到導行的過程,理的闡發、情的表達、行的引導,往往要借助于語言“媒介”來實現。稱職的班主任無不與學生有大量的語言交流。他們或及時向學生傳遞國內外的最新信息,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或提出敏感的人生問題供學生思考,給學生以有益的忠告;或對學生所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才能予以肯定和贊賞,對偶發事件進行藝術處理和巧妙的引導……這些在學生思想、品德、學習、生活等諸方面無處不在、無所不包的“言傳”而非空洞的說教,其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是多方面而巨大的,切不可等閑視之。
4 勤于用自己的雙手給學生做出示范。即“手”勤
在學校,與學生接觸最頻繁的是班主任,學生受班主任的影響也最大。學生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不只聽其言,還會觀其行。班主任只有用行動做出榜樣,使學生“耳濡”和“目染”。久而久之,才能產生影響學生的巨大效能。有一位班主任接手了一個差班,班里學生大多有隨手扔紙團、紙片的不良習慣,這位班主任既不批評,也不對此事進行談論,而是躬身一一撿起印有泥跡的廢紙,送到教室后面的“衛生角”。
從此以后,教室地面開始清潔起來。在以后學校教室衛生隨機檢查中,該班積分總居榜首。正所謂“話說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學生工作面廣而量大,要想取得好效果,班主任必須抓住每一個“用手說話”的機會,做到手勤。比如,清除衛生死角時,首先扒開又爛又臭的陳年垃圾;放學了,隨手關上一扇門窗;走進學生宿舍,調整一下衣物用品的位置;主題班(隊)會上,主動寫幾個瀟灑的美術字;體育比賽中,及時為學生遞上一條毛巾、一杯糖水;天冷了,為學生裝上一塊擋風窗的玻璃;生日晚會上,為學生燃起象征生命旅程的蠟燭;野炊途中,主動接過女同學的背包;學生發燒了,用手測一下學生的額溫……諸如此類的細節和動作,都能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暗示,成為學生仿效的榜樣,進而產生“無聲勝有聲”的獨到效果。
5 勤于思考,即“腦”勤
“腦”勤乃“五勤”之核心。班主任要將班內一個個具有獨特個性、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中的活生生的人,塑造成符合社會要求的全新的人,就要付出最具創造性和高度復雜性的勞動。因此,開動腦筋,勤于思考是班主任工作的靈魂。
班主任需要思考的內容十分廣泛,根據不同的標準可劃分出不同的范圍。以班主任工作過程為線索,既要思考如何在自然狀態下掌握學生的感性材料,分析、研究其隱藏著的本質特點,又要思考通過怎樣的途徑、手段、方式、方法,才能實施有效的教育和引導;以教育對象為線索,既要考慮全班的共性特點,又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以教育目標為線索,既要考慮班級目標的遠景性、整體性,也要考慮近景性和局部性;以教育內容為線索,既要全面思考學生必須明白的“大道理”,又要考慮到各種具體的學習、工作、生活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