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晶體結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固溶體又稱混晶,有置換式,間隙式,缺位式三種形式。
1、置換式:溶質原子在晶體點陣中統計地替換其溶劑原子;
2、間隙式:溶質原子不置換溶劑原子,而是分布在溶劑原子所形成的晶體點陣的空隙中;
3、缺位式:在化合物基礎上組成的。
(來源:文章屋網 )
由于離子鍵無飽和性與方向性,所以離子晶體中無單個分子存在。陰陽離子在晶體中按一定的規則排列,使整個晶體不顯電性且能量最低。離子的配位數分析如下。
離子數目的計算:在每一個結構單元(晶胞)中,處于不同位置的微粒在該單元中所占的份額也有所不同。一般的規律是:頂點上的微粒屬于該單元中所占的份額為18,棱上的微粒屬于該單元中所占的份額為14,面上的微粒屬于該單元中所占的份額為12,中心位置上的微粒才完全屬于該單元,即所占的份額為1。
1.氯化鈉晶體中每個Na+周圍有6個Cl-,每個Cl-周圍有6個Na+,與一個Na+距離最近且相等的Cl-圍成的空間構型為正八面體。每個Na+周圍與其最近且距離相等的Na+有12個。晶胞中平均Cl-個數:8×18+ 6×12 = 4;晶胞中平均Na+個數:1 + 12×14=4。因此,NaCl的一個晶胞中含有4個NaCl(4個Na+和4個Cl-)。
[TPY4-2-17.TIF;%80%80,BP]NaCl晶體
[TPY4-2-18.TIF;%80%80;Z*2,Y]CsCl晶體
2.氯化銫晶體中每個Cs+周圍有8個Cl-,每個Cl-周圍有8個Cs+,與一個Cs+距離最近且相等的Cs+有6個。晶胞中平均Cs+個數:1;晶胞中平均Cl-個數:8×18=1。因此,CsCl的一個晶胞中含有1個CsCl(1個Cs+和1個Cl-)。
二、金剛石、二氧化硅——原子晶體
[TPY4-2-19.TIF;%80%80;Z*2,Y]金剛石晶體
1.金剛石是一種正四面體的空間網狀結構。每個C原子以共價鍵與4個C原子緊鄰,因而整個晶體中無單個分子存在。由共價鍵構成的最小環結構中有6個碳原子,不在同一個平面上,每個C原子被12個六元環共用,每C—C鍵共6個環。因此,六元環中的平均C原子數為:6×112=12;平均C—C鍵數為:6×16=1。C原子數∶C—C鍵鍵數=1∶2;C原子數∶六元環數=1∶2。
2.二氧化硅晶體結構與金剛石相似,C被Si代替,C與C之間插氧,即為SiO2晶體。則SiO2晶體中最小環為12環(6個Si,6個O),最小環的平均Si原子個數:6×112=12;平均O原子個數:6×16=1。即Si∶O=1∶2,用SiO2表示。
三、干冰——分子晶體
[TPY4-2-20.TIF;%80%80;Z*2,Y]
干冰晶體是一種立方面心結構,立方體的八個頂點及六個面的中心各排布一個CO2分子,晶胞是一個面心立方。一個晶胞實際擁有的CO2分子數為四個(均攤法),每個CO2分子周圍距離相等且最近的CO2分子共有12個。分子間由分子間作用力形成晶體。每個CO2分子內存在共價鍵,因此晶體中既有分子間作用力,又有化學鍵,但熔、沸點的高低由分子間的作用力決定,重要因素是相對分子質量,因此當晶體熔化時,分子內的化學鍵不發生變化。每個結構單元中含CO2分子的數目為:8×18+6×12=4。
四、石墨——混合型晶體
[TPY4-2-21.TIF;%80%80;Z*2,Y]石墨的結構
石墨晶體是層狀結構,在每一層內有無數個正六邊形,同層碳原子間以共價鍵結合,晶體中C—C的夾角為120℃,層與層之間的作用力為范德瓦爾斯力,每個C原子被六個棱柱共用,每六個棱柱實際占有的C原子數為2個。每個正六邊形擁有的C原子數為:6×13=2 ;每個C原子平均形成 32個共價鍵,C原子數與C—C鍵數之比為2∶3。石墨的獨特結構決定了它的獨特性質,該晶體介于原子晶體、分子晶體、金屬晶體之間,因此具有各種晶體的部分性質特點,是一種混合型晶體。
五、固態金屬單質——金屬晶體
晶體結構與性質》測試題
一、單選題
1.下列關于金屬性質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金屬一般具有銀白色光澤,是物理性質,與電子氣理論沒有關系
B.金屬具有良好的導電性,是因為金屬晶體中的自由電子可在整塊晶體中運動,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自由電子發生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
C.金屬具有良好的導熱性,是因為金屬部分受熱后,該區域的自由電子的能量增加,運動速率加快,自由電子通過與金屬陽離子發生頻繁碰撞,傳遞了能量
D.金屬晶體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是因為當金屬受到外力作用時,金屬晶體中的各原子層可以發生相對滑動而不改變原來的排列方式,也不破壞金屬鍵
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任何晶體中,若含有陽離子也一定含有陰離子
B.離子晶體中可能含有共價鍵
C.離子晶體中只含有離子鍵不含有共價鍵
D.分子晶體中只存在分子作用力,不含有其他化學鍵
3.下列圖象是從NaCl或CsCl晶體結構圖中分割出來的部分結構圖,試判斷屬于CsCl晶體結構的圖象是(
)
A.圖(1)和圖(3)
B.只有圖(3)
C.圖(1)和圖(4)
D.圖(2)和圖(3)
4.關于以下物質熔點比較正確的是(
)
A.NaCl>金剛石>S>Hg
B.金剛石>NaCl>S>Hg
C.NaCl>金剛石>Hg>S
D.金剛石>NaCl>Hg>S
5.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SO2、SO3都是極性分子
B.在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鍵
C.元素電負性越大的原子,吸引電子的能力越強
D.金剛石晶體中碳原子以共價鍵結合,具有鍵能大、熔點高、硬度大的特性
6.下列每組物質發生狀態變化所克服的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屬于同種類型的是(
)
A.食鹽和蔗糖熔化
B.鈉和硫熔化
C.碘和干冰升華
D.二氧化硅和氧化鈉熔化
7.下列晶體熔化時不需破壞化學鍵的是
A.晶體硅
B.食鹽
C.干冰
D.二氧化硅
8.下面的排序不正確的是
(
)
A.晶體熔點由低到高:CF4
B.硬度由大到小:金剛石>碳化硅>晶體硅
C.熔點:Na
D.酸性:HClO>HClO2>HClO
3>HClO4
9.下列晶體中,化學鍵種類相同、晶體類型也相同的是(
)
A.SO3與SiO2
B.NO2與H2O
C.NaCl與HCl
D.CCl4與KCl
10.下列關于離子鍵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離子鍵的實質是靜電吸引
②因為離子鍵無方向性,故陰、陽離子的排列是沒有規律的,是隨意的③因為氯化鈉的化學式是NaCl,故每個Na+周圍吸引一個Cl-
④因為離子鍵無飽和性,故一個離子周圍可以吸引任意多個帶異性電荷的離子
⑤一種離子對帶異性電荷離子的吸引作用與其所處的方向無關,故離子鍵無方向性
⑥每個離子周圍排列盡可能多的帶異性電荷的離子,能夠使體系的能量降低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⑤⑥
11.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是離子化合物
B.金屬原子和非金屬原子間也可形成共價鍵
C.離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價鍵
D.共價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離子鍵
12.X是核外電子數最少的元素,Y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Z在地殼中的含量僅次于Y,W可以形成自然界中最硬的原子晶體。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WX4是一種重要的清潔能源
B.固態X2Y是分子晶體
C.ZW是原子晶體,可用作耐磨材料
D.ZY2的晶體中每個Z原子與兩個Y原子成鍵
13.短周期元素E的氯化物ECln的熔點為-78℃,沸點為59℃;若0.2molECln與足量AgNO3溶液完全反應后可以得到57.4g的AgCl沉淀。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ⅣA族
B.E是一種非金屬元素
C.在ECln中E與Cl之間形成共價鍵
D.E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EO2
14.下列關于晶體的說法一定正確的是(
)
A.分子晶體中都存在共價鍵
B.圖為晶體中晶胞的結構模型,其中每個和12個緊鄰
C.晶體中每個硅原子與2個氧原子以共價鍵相結合
D.金屬晶體的熔點都比分子晶體的熔點高
1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晶體是具有一定幾何外觀的,所以汞不屬于金屬晶體
B.金屬一般具有較高的硬度,而鈉可以用小刀切,但鈉屬于金屬晶體
C.塑料具有一定延展性,所以屬于金屬晶體
D.金屬晶體一般具有較高的硬度,所以金剛石屬于金屬晶體
二、填空題
16.(1)R單質的晶體在不同溫度下有兩種原子堆積方式,晶胞分別如下圖所示。A中原子堆積方式為________堆積,A、B中R原子的配位數之比為________。
(2)已知單質D為面心立方晶體,如圖所示,D的相對原子質量為M,密度為8.9
g/cm3。
試求:
①圖中正方形邊長=________cm(只列出計算式,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②試計算單質D晶體中原子的空間利用率:________(列出計算式并化簡)。
17.下圖是中學化學中常見的一些單質或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系圖,其中部分反應中涉及到的水未列出。已知A、B、F是人類生存或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質,I、J均具有漂白性,但兩者混合后的產物均不具有漂白性。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
A的晶體類型為_________,E的電子式為__________;
⑵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反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應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若反應④中1mol物質C完全反應放出a
kJ的熱量,寫出反應④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
18.(1)德國和美國科學家制出了由20個碳原子構成的空心籠狀分子C20,該籠狀結構是由許多正五邊形構成的(如圖所示)。C20晶體屬于________晶體,C20分子共有________個共價鍵,共有________個正五邊形。
(2)目前科學家擬合成一種“二重結構”的球形分子,即把足球形C60分子容納在足球形Si60分子中,外面的硅原子與里面的碳原子以共價鍵相結合。下列關于這種物質的敘述不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
A.該物質是一種新型化合物
B.該物質是兩種單質組成的混合物
C.該晶體屬于分子晶體
D.該物質具有極高的熔、沸點
三、實驗題
19.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測定手段越來越多,測定精確度也越來越高,現有一種簡單可行的測定方法,具體步驟為:
(1)將固體NaCl研細、干燥后,準確稱取mgNaCl固體并轉移到定容儀器A中。
(2)用滴定管向A儀器中滴加苯,不斷振蕩,繼續加苯至A儀器的刻度線,計算出NaCl固體的體積為Vcm3。
①步驟(1)中A儀器最好用__________(儀器名稱)。
②步驟(2)中用酸式滴定管好還是堿式滴定管好,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③能否用膠頭滴管代替步驟(2)中的滴定管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已知NaCl晶體的結構如上圖所示,用X射線測得NaCl晶體中靠得最近的Na+與Cl-間的平均距離為acm,則用上述測定方法測得阿伏加德羅常數NA的表達式為:NA=______mol-1。
20.工業燒堿中常含氯化鈉等雜質。
(1)簡述檢驗工業燒堿中含有氯化鈉的實驗方法___;
(2)寫出一種工業燒堿中還可能含有的雜質的化學式___;
(3)某同學采用硝酸銀將離子沉淀的方法測定工業燒堿的純度,取ag樣品,經一系列操作,分離并稱得氯化銀的質量mg,則氫氧化鈉純度計算式為__。已知該測定結果偏低,可能的原因是__;
A.未將氫氧化鈉去除
B.氯化銀顆粒細小,難以過濾
C.氯化銀部分分解
D.氯化銀沉淀未洗滌干燥
(4)粗鹽提純過程中,除去硫酸根離子可選用的試劑是__;
A.氯化鋇
B.氫氧化鋇
C.硝酸鋇
D.鹽酸
(5)氯化鉀的熔點低于氯化鈉,從物質結構的角度加以解釋___。
四、元素或物質推斷題
21.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中,a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其周期數的2倍;b和d的A2B型氫化物均為V形分子,c的+1價離子比e的-1價離子少8個電子。回答下列問題:
(1)元素a為_______(填元素符號,下同),c為_________。
(2)由這些元素形成的雙原子分子有________。
(3)這些元素的單質或由它們形成的AB型化合物中,其晶體類型屬于共價晶體的是________(填化學名稱),屬于離子晶體的是________(填化學式,下同),屬于金屬晶體的是________,屬于分子晶體的是_______。(每空填一種即可)
22.下表為元素周期表的短周期部分。請填空。
A
D
E
G
J
L
(1)寫出A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的軌道表示式__________,G、J、L三種元素形成的簡單離子中,離子半徑最小的是__________;
(2)A元素可形成化合物Fe(AO)5,該物質常溫下呈液態,熔點為-20.5℃,沸點為103℃,易溶于非極性溶劑,據此可判斷Fe(AO)5晶體屬于_____________(填晶體類型);
(3)將D元素的氣態氫化物通入稀硫酸中,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M與E同主族且核外電子比E多三個電子層,M位于元素周期表_______周期______族,有研究顯示HMO具有兩性,則HMO與鹽酸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
五、計算題
23.已知C60分子結構和C60晶胞示意圖(如圖1、圖2所示):
則一個C60分子中含有σ鍵的個數為___________,C60晶體密度的計算式為___________g·cm-3.(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24.K2S的晶胞結構如圖所示。其中K+的配位數為___________,S2-的配位數為___________;若晶胞中距離最近的兩個S2-核間距為acm,則K2S晶體的密度為___________g·cm-3(列出計算式,不必計算出結果)。
參考答案
1.A
2.B
3.D
4.B
5.A
6.C
7.C
8.D
9.B
10.D
11.A
10、D
13.C
14.B
15.B
16.體心立方堆積
2:3
×100%=74%
17.離子晶體
2Na2O2+2H2O=4Na++4OH-+O2
SO2+ClO-+H2O=SO42-+Cl-+2H+或SO2+ClO-+2OH-=
SO42-+Cl-+H2O
2Na(s)+O2(g)=Na2O2(s)
H=-2akJ/mol
18.分子
30
12
BD
19.容量瓶
酸式滴定管
苯能溶解堿式滴定管的橡皮管
不能
實驗中需要準確量取苯的體積
20.取樣,加水溶解,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硝酸銀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含有氯化鈉
NaClO
AD
AB
K+半徑大于Na+,因此氯化鉀晶體中離子鍵弱于氯化鈉,熔點較低
21.C
Na
CO、O2、Cl2
金剛石
NaCl
Na
CO(合理即可)
22.
Al3+
分子晶體
NH3+
H+=NH4+
五
VIIA
HIO
+
HCl
=
ICl+
H2O
23.90
中國在成為大國經濟的道路上,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域外經濟體的更大制約和挑戰,這可以稱為大國經濟“成長中的煩惱”。對于這些外部壓力,當然需要采取更為務實、靈活和富有智慧的措施進行化解,包括像李稻葵教授建議的培養國際型人才,采用大國的經濟外交和大國的國際輿論導向。但化解外部挑戰說到底取決于自身的發展態勢,骨骼強健的人相對于身體屏弱的人對病毒侵入更有抵抗力。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經濟當然需要對外部保持敏感,但更需要在審懊的自身改革的基礎上謀求長期發展。在中國成為大國經濟的時刻尤其要深思改革的績效和未來的努力方向。實踐證明,中國的改革開放在總量層面上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基于這點我們才有可能和有資格去討論所謂的大國經濟及其未來戰略問題.
近年來,圍繞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前景問題爭論不。中國的高速度增長能不能長久持續下去?眾說紛紜。歸納起來,可分為兩種:樂觀論和悲觀論。絕大多數體制內學者持樂觀論,境外多數投資銀行及跨國公司看好中國經濟的未來.
總的來說是樂觀論的大合唱蓋過了悲觀論的黃昏悲歌.
中國經濟存在向好發展的基礎,樂觀論者的主要論點歸納起來有如下方面:一是工業化階段高增長論。在工業化的整個階段尤其是中前期階段,經濟都呈高速增長。經濟明顯減速是在工業化接近完成和完成以后.
二是起點低增長潛力大論。中國就像一架起點不久正在加速的高速列車,起點低,加速和高速的時間就長。中國目前人均GDP的水平還很低,增長的人均基數還較小.
三是高儲蓄高投資論。儲蓄是投資最主要資金來源。一般情況下,高儲蓄率對應高投資率。高投資率下的較多投資,一方面直接擴大了需求,通過需求拉動了經濟增長,另一方面,投資又會形成新的生產能力,新的生產能力意味著社會供給能力的增加。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儲蓄率一直很高,大體在40%左右,這一水平已高出世界上一些高儲蓄利的國家和地區.
四是人口遷移城市化輪。中國面臨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遷移潮,在未來的幾十年內,中國數以億計的農民有如滾滾洪流涌向城市和城鎮,中國近4既的城市率具有異常巨大的上升空間,城市人口每增加l%就是1300一1400萬,如果在增長10%就是1.4億人口,這是多么巨大的新增城市人口購買力.
五是廉價的勞動力外加外資外貿推動的“世界工廠”論。過去30年的高速增長離不開外資推動和對外貿易。中國已成為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即FDI最多的國家。外資的流入不僅增加了國內可用資金,而且帶來了高新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中國對外資的最大吸引是廉價勞動力。中國擁有幾乎無限供給的勞動力和數量眾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不斷增加的同樣相對廉價的高素質的勞動力。中國現擁有在校大學生2000萬,為世界之最.
六是市場巨大的消費結構升級論。中國市場巨大而層次分明。13億人口的市場本身就像一個世界,相當于歐洲36個中等國家。①但改革開放并沒有解決所有的問題,在一系列的結構性問題上還存在深化改革的必要。對于中國的大國經濟而言,總量上的顯著績效和結構上的問題從生正在形成某種失衡關系,對結構問題的解決不僅決定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是否具有可持續性,而且也決定著中國的大國經濟是否能夠繼續保持國際競爭優勢。這并不是悲觀論和唱衰論,而是中國經濟必須正視的現實問題。具體地說,這些結構性問題包括七個方面:
1.二元經濟結構繼續強化,反差過大。改革開放以來,二元經濟結構并不是沿著一條平滑軌道在持續轉化,而是經常表現出波動、遷回、反復甚至強化的趨勢。在這種背景下,不考慮物價的名義人均收入差距、剔除物價的實際人均收入差距以及人均消費差距,這三個指標均在繼續拉大。中國的基尼系數遠超過了國際上公認的0.40的警戒線,連中國的富人也認為貧富差距過大。由于經濟的高速增長并沒有伴隨著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對收斂,因此我們尤其要關注類似于沃爾芬森的警告:“今后10年內,如果以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中國在10一15年時間內面臨的最大挑戰基本上是社會正義。”②
2.區域差距繼續擴大。改革開放之后,區域差距一度縮小而在20世紀90年代之后,“東部俱樂部”與中部和西部的地區間收入差距逐漸擴大的.
1978一2005年東部、中部和西部的GDP占全國比重的平均值分別為56%、26%和18%。在收入水平影響消費水平和結構的情形下,不同區域居民的消費水平差距和消費格局差距不僅沒有縮減,反而有相對拉大的趨勢。30年來中國區域差距在世界上其他114個經濟體中,增長差距也是世界最高的.
3.資源消耗難以支撐為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國家發改委領導曾經透露,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創造的1美元GDP能源消耗是其4一10倍,33種主要產品的單位資源消耗量比國際平均水平高出46%,8個高耗能行業的單位產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進水平高47%,而這8個行業的能源消費占工業部門能源消費總量的73%。中國GDP僅占世界總量的4%多一點,但原煤、鐵礦石、鋼材、氧化鋁、水泥等的消耗量均達到了世界總消耗量的1/3或1/2左右。2005年中國經濟規模為美國的1/6,但原煤消耗超過了20億噸,幾乎是美國的2倍。水資源急劇減少,江南水鄉也出現了流域性缺水.
4.環境質量的持續下降,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己十分嚴重。水污染、空氣污染、噪音污染嚴重,大河、大江、大湖的污染和生態功能退化,江南等地出現水質性缺水。2007年初環保部首次采用“區域限批”利器對付屢禁不止的環境污染事件。而根據聯合國全球項目對全球主要城市的觀測記錄,北京空中顆粒物污染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標準的4一5倍.
5.國內消費對宏觀經濟的拉動力過弱。中國的消費率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中是最低的。所謂拉動經濟的“三架馬車”投資、消費、出口,2005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3.3%。投資是48.8%,凈出口為17.9%。同年美國的家庭消費占GDP的70%,英國為60%,印度為61%。過高的投資貢獻率使經濟增長伴隨著資本一產出比的不斷上升,過高的凈出口貢獻度使經濟受外部波動影響的概率增加,過低的消費率以及與之相伴隨的高儲蓄率使得國內需求相對不足,不同階層居民不能充分地、相對均勻地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關鍵詞: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問題;調整
一、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的區別與聯系
經濟結構相比于產業結構來說,是一種宏觀的關系,其主要內容是指三大產業之間的結果,各種所有制之間的結構等等,是一種包含消費,生產,進出口等的宏觀運行體系。而產業結構指的是第一、二、三產業在經濟中所占的比重,研究的是產業與產業之間的關系,比如技術經濟聯系與聯系的方式等等,從而眼球處其中的變化與規律,推測出其發展規律等等。也就是說,產業結構的研究及研究產業理論也研究產業關聯理論。
二、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的存在的問題
1.產業結構分配不合理
由于國內的經濟政策偏向性明顯,對于企業的成長非常不利,經濟的增長模式變得具有高負荷,因而便造成了很多問題,比如生產結構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結構性或者地域性的生產過剩,或者是高成本導致的低效益,導致資源分配的不合理。產業十分的分散,企業與企業之間也很少有交集,更少有合作與雙贏。又如,因為產業結構通過政府的資金支持而發生的改變,使得投資主體的不健康成長,同時也導致了科研與產業分離,這就回讓企業無法享受到科技的進步帶來的好處。
2.產業結構發展趨同化
農業因為技術不夠成熟,導致不能生產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又由于政策或者地方保護,或者片面的市場需求調查,導致的重復生產,這兩者都將導致生產結構的趨同化。生產結構的趨同化毫無疑問的會導致資源分配率低下,重復投資和重復的過剩,整體降低了行業的適應性和競爭力。
3.農業內部結構不成熟
我國農業的飛快發展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然而農業產業結構仍然不成熟。首先是農業產品在發展優質產品上成效不高,雖然我國在某些產品在國際上需求很高,然后缺點也是很明顯的, 無論是品種和品質上都有所欠缺。其次,很多農業企業對產品的在加工與包裝都并不重視,很多農業企業的銷路并不遠,所以對產品的儲藏和運輸,保險等不重視,又因為覺得客戶群體是普通大眾,就并不太重視包裝,種種原因使得產運銷體系不健全,全靠產品而不附加加工業的利潤,會使得產業的盈利模式的單薄和抗風險能力減弱。再次,沒有利用地域優勢,而是使得農產品分布混雜,沒有形成區域規劃布局。
4.第二產業博而不精
我國第二產業生產力很強大,然而第二產業的工業化進程緩慢,無論是因為勞動力的素質不高,生產不了高新技術產品,還是因為結構調整與升級跟不上發展,我國第二產業的問題已經十分明顯與重大。問題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首先,基礎產品占有率大,產品的升級和產業鏈的發展受阻。我國工業化的緩慢導致產品的附加值很難提升,我國雖然出口額很高,但是其中外資企業占有量超過一半,這對本土第二產業的發展十分不利,對國家經濟也多了一個很不穩定的因素。其次,第二產業的技術革新緩慢,不重視研發新技術,甚至可以說忽略研發投資,這使得產業升級變得非常的艱難。與此同時,對國外的一些技術或者核心部件的一來對于我國的經濟將會產生不可預估的影響,這將使得我國很多產業尤其是日新月異的電子產業因此變得非常被動,只能降利來維持發展。再次,我國的產業模式比較刻板,這會給企業帶了穩定的訂單,然而同樣讓企業對于技術創新沒有太多的想法了,同時,我國的產品對于進口和組裝依賴性以及對高技術含量的產品的低下的創新能力使得我國產品的渠道和結構變得單一而僵化。
5.第三產業發展滯后
雖然第三產業發展十分迅猛,然而第三產業的的發展水平滯后,同時,第三產業的總量小,導致其無法像發達國家一樣成為本國經濟的最大支柱。同時,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結構與我國的產業結構差異比較大,同時,我國的第三產業的品質和技術水平欠佳,這隊第三產業今后的發展十分不利。
6.三次產業間比較勞動生產率差距擴大
與庫茲涅茨的研究的成果不同的是,我國第一產業應該是比較勞動上產率在穩定的基礎上,進入較高收入水平后顯著上升,但是我國第一產業的相對勞動生產率卻很低,同時由于工業的從業人數的減少,但是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專業的過程并不順利。這從側面也印證了對我國從事低水平農業生產的勞動力的資源分配不合理,結構的不合理與效益低下也從側面說明我過三次產業間存在的問題。也就是說,低生產率的勞動力對于就業問題也是十分不利的,然后整體的提高勞動力效益是依賴社會的進一步分工細化的,故而即使經濟持續增長,就業率依然還在上升,這對于我國的產業發展來說是一個繞不過的問題。
7.結構能源效益差
我國一直強調對于能源的利用率,保持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我國的能源效益占比的提高使得高能源效益占比的縮水說明了結構能源效益的低度化。在現狀而言,我國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期對于能源的需求是無法繞過的。故而能否輕型化產業結構,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保持能源的彈性,是提高結構能源效益的關鍵點。
參考文獻:
[1]何德旭,姚戰琪.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效應、優化升級目標和政策措施[J].中國工業經濟,2008(5).
[2]何雄浪,李國平.專業化產業集聚、空間成本與區域工業化[J].經濟學(季刊),2007(4).
[3]何艷.外商直接投資的出口溢出效應,基于產業關聯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