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景泰藍的制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景泰藍(Cloisonne),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技術制作達到了最巔峰,制作出的工藝品最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稱這種瓷器為"景泰藍"。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瑯",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后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瓷器器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景泰藍的產地是在北京以及北京的周邊。
景泰藍從開始在中國扎根到早期的發源地就是在北京,到了清朝末期,清政府取消宮廷琺瑯作的時候,大量的景泰藍藝人們便留在了北京,隨著景泰藍的發展,景泰藍的周邊地區,主要是河北,也漸漸的開始有制作景泰藍的小作坊,之后又不斷發展,到如今,要說景泰藍的產地,首數北京,其后就是河北。
(來源:文章屋網 )
江山實驗小學四(4)班劉瀟逸
景泰藍是北京的一種傳統琺瑯手工藝品,也是舉世聞名的手工藝品。
百聞不如一見,今年暑假,我幸去參加北京夏令營。一來到北京,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景泰藍是怎么樣子的?
火熱的太陽,卻無法阻擋著我好奇的心情。夏令營第二天,在導游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景泰藍制作作坊大門口,看著門口兩旁有兩只威風凜凜的大獅子,我不禁贊嘆道:“哇,好莊重呀!”門口的講解員叔叔熱情地迎接著我們。我抬頭看到門上掛著五個像甲骨文一樣的燙金大字,我左看看,右瞧瞧,就是看不出來這是五個什么字?正當我疑惑不解,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之時,講解員叔叔笑著說:這五個字是“京城第一家”。意思是北京城第一家景泰藍的店。聽他這么一說,我們都情不自禁地發出嘖嘖稱贊聲。
講解員叔叔邊走邊介紹:景泰藍是起源于元朝,并盛行于元朝“景泰”年間,直到現在,已具有五百多年歷史了,在皇權統治時期,只有皇室及官宦才有權擁有、收藏景泰藍制品。如今,景泰藍制品已經被大眾所熟知,并以其精彩絕倫的設計及其富麗堂皇的色彩,在國內外贏得了極高的盛譽。聽著聽著,望著眼前這些景泰藍,心中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一、景泰藍畫教學引入背景
(一)景泰藍的定義
景泰藍的正式名稱為“銅胎掐絲琺瑯”,俗稱“琺藍”,是一種在金屬表面用玻光釉料進行豪華裝飾的特殊的、高級的琺瑯器工藝品。制造歷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間(1450-1456)最為盛行,又因當時多用藍色,故名景泰藍。景泰藍以紫銅作坯,制成各種造型,再用金線或銅絲掐成各種花,中充琺瑯釉,經燒制、磨光、鍍金等工序制成。景泰藍造型特異,制作精美,圖案莊重,色彩富麗,金碧輝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國傳統出口工藝品。
(二)景泰藍畫的由來
景泰藍畫又稱金絲彩砂畫、景泰藍裝飾畫等,借鑒了傳統景泰藍工藝品中的嵌絲、點藍技術,在平板媒介上用金屬絲鑲嵌出各種圖形,用釉料、釉沙、彩砂等材料著色,最后將畫面做拋光處理,使成品畫面呈現水晶般透明、亮麗的質感,也可以處理出磨砂、亞光、沙粒感、立體等多層次畫面效果。因此,景泰藍畫在市場上一直有較好的銷路,受到大眾的青睞。
由于該畫種制作工藝容易掌握,畫面線條流暢,輪廓分明,色彩絢麗,立體感強,引入課堂教學后,很受初中學生的喜愛。
二、開展景泰藍畫教學所需工具材料一 我校開展景泰藍畫教學,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如下:
工具類:小剪刀(用來剪斷絲頭),鑷子(用來固定金絲),注射器(用來裝萬能膠,方便涂膠水粘絲用,圖1),切割機或小鋸子(用來分割板材,圖2);小鏟刀、碗或小盤子(用來調配彩砂,圖3)。
材料類:氧化鋁絲——有金色、銀色、黑色等,規格有o.5mm×Inu´n和0.3nun×lmm等型號(圖4);高仿釉料,也叫彩砂,用來填涂色彩,有耐高溫、耐腐蝕、不褪色等特點(圖5);萬能膠和108膠水,分別用來粘絲和調色(圖6、圖7)。
此外,還要準備復寫紙、紅色圓珠筆,以及o。5cm厚的板材。板材的大小根據畫幅需要進行切割,通常要比畫幅實際尺寸四周多出2~5cm寬,并且要求平整無縫隙,比如木質夾板、中纖板、寶麗板等,用作制作景泰藍畫的底板(圖8)。
三、景泰藍畫的制作方法
為了降低初學者入門的難度,我們根據初中學生年齡特點和美術基礎,在市場上景泰藍工藝畫制作工藝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不僅取消了后期覆膜拋光技術(后期以加裝玻璃鏡框做裝飾),也在掐絲、填砂和調色等環節降低操作難度,使之更符合課堂教學需要。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們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景泰藍畫制作方法:
第一步,描圖:把創作稿用復寫紙描在平整的底板上,要求接線緊湊,線條流暢、自然。如果是對實物打印圖片描稿,還得進一步對形象進行線條提煉和概括處理(圖9)。
第二步,粘絲:專業的講法叫“掐絲”,就是使用鏟子的手柄拉直金絲(氧化鋁絲),用針筒裝好萬能膠涂在描好線的夾板上(圖10),按照所描線的位置涂好萬能膠,然后用鑷子固定好金絲的內側立面,按照線條的形狀盡可能精準地粘在底板上(圖11)。粘好后,用小鏟子的木柄輕輕敲打金絲固定,再用剪刀準確剪掉多余的金絲。這一步驟中,應注意涂膠要適量,粘絲要流暢挺拔,保持鋁絲的干凈。
第三步,填色:首先根據作品彩圖,調配所需顏色的彩砂;接著用108膠水和水調配彩砂,彩砂、膠水、水的比例大約為5:2:3;最后把調好的彩砂填充到所在區域的底板上。注意上砂要均勻、平整,可以趁水跡未干時適當搖動板面,使砂隨著重力自然鋪平。用此方法依次上完所有區域;通常按照先小空間后大空間、先面色后底色的順序進行。(圖12)
彩砂)為一體的創作形式,對綜合培養和提高學生細致耐心的行為習慣、審美素養、動手制作能力,以及藝術表現能力等,都有獨特的作用。
我們把教學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人門階段。主要學習景泰藍畫的工藝制作技巧,比如掌握粘絲技巧、學會彩砂和膠水的調配使用,以及調色的方法等,還包括制作中良好習慣的養成。內容以卡通畫、臉譜、抽象畫為主,比如古代戲曲人物臉譜系列、卡通系列、傳統紋樣、平面裝飾圖案等,這些表現內容色彩較單純,線條較簡單,便于學生入門。(圖13至圖16)
第二階段為提高階段。主要從中挑選技術熟練,興趣濃厚的學生,進行工藝相對復雜的作品制作,形式主要為工筆畫(圖17、圖18)、裝飾畫等,比如:模仿名家抽象畫系列(圖19)、裝飾畫系列(圖20、圖21)等,這些作品線條疏密有致,色彩對比艷麗,適合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學習制作。
第三階段為創作階段。選取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風景或與學生生活有關的主題進行創作。這也是為了開發鄉土資源,嘗試以景泰藍畫教學為載體,將本土的各種原生態水鄉文化資源轉化為適合在初中階段實施的美術課程資源,并開展校本課程資源的調查、開發、利用和研究。比如指導學生創作的《黎氏大宗祠》(圖22)、《文閣塔》(圖23)、《龍舟》(圖24)、《給媽媽洗腳》(圖25)、《東坑賣身節》(圖26)等作品,很有地方特色和生活氣息,得到了本地師生及家長的認同。
第四階段為形式拓展階段。通過教學,學生可熟練運用景泰藍工藝,嘗試制作各種主題和形式的美術作品,充分展現景泰藍工藝畫的材質和肌理帶來的獨特視覺美感。比如景泰藍書法系列(圖27、圖28)、掛盤系列(圖29)等。我們也嘗試和其他學科整合,充分發揮,景泰藍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把興趣和能力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上。如學生在指導下獨立制作的景泰藍畫《生物細胞模型圖》(圖30)和《東莞行政區地圖》(圖31)等;前者曾榮獲市級科技小制作一等獎。
五、成效與啟示
(一)興趣日益濃厚,技能素質日益提高
景泰藍畫興趣小組在組建之初,只有很少的學生愿意參加,為此,我們只能通過各班美術課代表去動員。經過仔細了解,我們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學生有畏難情緒,而且自信心不足。通過第一階段的指導和訓練,學生從線描不準、絲粘不齊、沙上不平,到第二階段已經能夠熟練完成各個環節,還能獨立完成一幅作品的創作,學生的繪畫能力、動手能力和調色能力也都得
四、景泰藍畫特色教學模式探究
景泰藍畫是集繪畫(描稿)、工藝(掐絲)、著色(上到明顯提高。從艱難完成第一幅簡單的作品,到后來已可以嫻熟地制作第二幅較復雜的畫面,色彩感覺也豐富了起來。可見,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表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發展。
景泰藍畫的獨特美感莫過于其工藝美。隨著制作的深入,學生的工藝制作能力和審美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學生在完成了第一幅作品后,就產生了從未體驗過的成就感,從一開始逐班去“請”人參加,到現在每天都擠時間到畫室作畫,學生們的興趣不斷高漲。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同學的影響下,陸續要求加入活動小組。
隨著景泰藍畫特色教學的延伸,各班特長生不斷增多,學校美術氛圍漸濃,班級美術教學效果開始顯現,也帶動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氛圍。據綜合考評結果顯示,大多數美術興趣小組的學生綜合素質在班級甚至全年級都名列前茅,其他學生也有明顯進步。
(二)了解傳統文化,傳承民族工藝
在我校開展活動之前,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景泰藍,什么是景泰藍畫。隨著活動的逐漸深入,現在學生對景泰藍的歷史都有了一定了解,也明白了景泰藍的生產工藝是一門綜合藝術,是美術設計、雕刻、鑲嵌、冶金、玻璃熔煉等技術與知識的融合。在知道一件產品要經過十幾道工序才能完成后,學生更加驚嘆,他們在后來的具體制作景泰藍畫的過程中,明顯多了幾分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尊重,也多了一份對優秀民族文化傳承和發揚的自豪感與責任感。
(三)學校有特色,教研有主題,教師有目標
目前,我校已掛牌成立“廣東省景泰藍畫創作與教學實驗基地”,確定了以景泰藍畫教學為特色的美術教育發展方向。同時,圍繞景泰藍畫特色教學,我們的教學科研有了明確的方向,作為廣東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十一五”規劃課題“廣東美術新課程實驗中嶺南民間美術課程資源開發研究”的子課題“初中景泰藍畫校本課程與中堂水鄉特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結合的研究”,在2010年12月前順利結題;教師撰寫的景泰藍畫教學論文曾榮獲東莞市論文評比一等獎和二等獎;“結合水鄉文化資源開展‘景泰藍畫’特色教學的實踐研究”已被列為東莞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立項課題,相關研究工作也已經展開;接下來,將著手利用本地水鄉文化資源,不斷挖掘和拓展景泰藍畫的表現形式,形成校本教材。
景泰藍在中國歷史上是國寶級的重器,比玉石珠寶都貴重。但長期以來,由于品種單調,批量生產,在市場上一度冷寂。然而,瑞士工匠卻將琺瑯工藝運用在鐘表的制作上,締造了一只只美輪美奐的天價琺瑯腕表。
鐘表展上的黑馬
2007年,瑞士巴塞爾國際鐘表展上,一款來自中國的“蝶戀花”陀飛輪琺瑯腕表引得世人驚嘆不已。
在小小的表盤上,一只褐色花瓶擺放在黃色桌面上,花瓶里錯落有致地插著紅色玫瑰、黃色康乃馨、白色馬蹄蓮、淡紫色牽牛花、淺綠色蘭花等十種花卉,蝴蝶形的擺夾板帶領陀飛輪組件有條不紊地工作著,高速轉動的擺輪令蝴蝶振動著翅膀,好似飛舞在花叢中一般,讓人浮想聯翩、心馳神往。更令人稱奇的是,在寬不足2 毫米的時、分針上還有一枝盛開的郁金香和幾片綠葉……
如此精妙絕倫的琺瑯表盤只有瑞士工匠才做得出來吧!然而,那款腕表的介紹中寫著:掐絲琺瑯,熊松濤。
30多歲有點微胖的熊松濤,是國內唯一一個能為歐洲高級手表品牌定制表盤的琺瑯大師。雖然國內制作景泰藍的工藝師并不少,但沒有一人將其技藝運用在表盤的制作上。
“可以拿我的表盤跟任何瑞士品牌的掐絲琺瑯比較,瑞士人做的掐絲琺瑯表盤的金絲厚度是7絲,也就是0.07毫米,而我用的是0.04毫米。為什么要用這么細的金絲呢?因為表盤上面的金絲越細,表現力就越強,圖案表現更細膩,但工藝也更加復雜。”這話并不是熊松濤的自我吹噓。鐘表收藏家張又旭曾評論,國內的掐絲琺瑯已經遠遠超過瑞士同行的工藝,說的就是他。
為什么年紀輕輕的熊松濤能擁有如此巧奪天工、出神入化的技藝?
熊松濤出身于琺瑯世家,他的爺爺曾經是宮廷景泰藍造辦處下屬作坊的一名工匠,回鄉后一直留著這門手藝。1969年政府號召要出口創匯,熊松濤的爺爺就帶領村里的幾個人創辦了靛莊花絲廠,做花絲鑲嵌工藝品,全部出口。后來熊松濤的父親逐漸恢復了景泰藍工藝,并按生產環節設置了車間。
在花絲廠出生并長大的熊松濤,從小耳濡目染,初中時就能學著工匠師傅的樣兒掐絲與點藍了。大學熊松濤讀的是國際貿易專業,他想著學點貿易方面的本事好幫家里銷售景泰藍產品。一畢業熊松濤就回家上崗了,跟隨父親,一邊了解景泰藍的市場,一邊學傳的制作技藝。
磨掉指紋的5年
2000年,熊松濤偶然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一塊掐絲琺瑯腕表,“那是在琺瑯工藝方面獨領的雅典表,當時我心頭一震,我就是做這個的啊。這和景泰藍的燒制過程沒有太大的區別,我也應該可以燒制。”
有了這樣的想法,還有現成的工藝和設備,熊松濤便開始研究實踐起來。沒想到,時間一過就是5年。
這段時間,熊松濤的研究沒有產生任何經濟效益,每年的研究經費都在三四十萬元,“很多老師傅都在背后議論,說我這不是敗家嗎。就連自己的舅舅都勸自己別折騰了。但是我就是有一個信念,我們的技術絕不比瑞士的差。老祖宗手里曾經有最牛的東西,該是我發揚這些技藝的時候了。我有這個責任,更有這個使命。”
通過反復實驗,熊松濤終于在焊粉、保護劑、燒結、打磨等方面都攻克了難關。起初,熊松濤燒制琺瑯盤時,采用了一般制作景泰藍所使用的銅胎。但是,使用銅胎燒制出的琺瑯盤,色彩還原較差。與瑞士燒制的琺瑯相比,質量、色彩程度都要相差很多。經過一番思考,熊松濤改用銀胎、金胎,反復比較之后發現,純銀胎最適合。
“最難的關卡是焊接。”熊松濤說,“我們使用的掐絲太細了,一焊接就起球。為了探索全新的技術,就要像苦行僧一樣熬著。而焊接的時候要近距離挨著高溫焊槍的火焰,一呆就是半天。”說到這,熊松濤把手攤開,摸著自己的手指說:“焊接之后,還要打磨。為了保證表盤的光滑和潤澤,只能用手指拿著碳粉打磨。高溫讓手指不停掉皮,到現在,指尖連指紋都不存在了。”
經過如修行般的5年,熊松濤終于摸索出了訣竅,他將制作景泰藍的27個步驟細化,提煉成了56步,每一步都更精細,使其在小小的表盤上能展現出極致的琺瑯工藝。
另辟蹊徑是出路
鐘表收藏家張又旭看過熊松濤制作的掐絲琺瑯表盤后,將其引薦給北京鐘表廠。歷時11個月,報廢26片,一片完美的“蝶戀花”掐絲琺瑯表盤,渾然天成地與陀飛輪結合在了一起。
這款售價120萬元的掐絲琺瑯腕表讓熊松濤一炮而紅,不僅北京鐘表廠和他簽訂了長期的定制合作協議,天津海鷗鐘表公司以及瑞士、德國等著名鐘表品牌也先后找上門來定制琺瑯表盤。現在,世界上做琺瑯表盤的大師很少,百達翡麗有4個人做掐絲琺瑯,積家有2個人做微繪,全世界掌握這種技術的人不足十人。
精妙的掐絲琺瑯技藝為熊松濤贏得了與國際頂級手表品牌合作的機會,然而,“跟他們都簽了保密協議,他們并不愿意讓消費者知道這東西是中國制造的。”這一點狠狠觸痛了熊松濤。作為熊氏琺瑯的第三代傳承人,熊松濤暗下決心,要打造一個屬于自己家族的品牌。
2008年,熊松濤成立了“熊氏琺瑯”工作室,他從自家花絲廠里選拔出50個優秀工匠進行重點培養,定位于定制高級手表表盤和研發琺瑯飾品。
“中國有一句老話‘店大欺客,客大欺店’,例如格拉蘇蒂品牌,它的瓷盤是‘麥森’做的,因為‘麥森’這個品牌有足夠的影響力,所以格拉蘇蒂手表的瓷盤上就打著‘麥森’的標識,我們也想慢慢做成這樣的品牌。”
要形成一個品牌就要一個完整的產品,但對于表而言,熊氏琺瑯參與的只是其中一個環節,不算是一個完整的產品。2009年,熊松濤組建了一個10多人的設計師團隊,傾力打造“熊氏琺瑯”飾品品牌。
2010年,熊松濤帶著“熊氏琺瑯”亮相中國國際珠寶展,極富視覺沖擊力、藝術氣息和文化底蘊的琺瑯首飾與器皿,給參觀者帶來了大驚喜。精美至極的琺瑯首飾色彩絢爛,綻放著日月星輝般的迷人光芒,讓人愛不釋手。設計出眾、工藝精良的器皿類產品更是博得嘖嘖稱贊,同樣是景泰藍瓶子,“熊氏琺瑯”所表現的器型和圖案充滿古今貫通、中西融合的時尚美感,很是打動人。熊松濤說:“不得不承認,在與國際大品牌的合作中,我們獲得了很多設計上的啟發。”
12年前,因為一張琺瑯腕表圖,熊松濤傾心探索這門高難度工藝,憨厚的他坦言:“除了被它的美所征服,也被旁邊35萬元的標價所打動。”那時,國內景泰藍市場魚龍混雜,雖然每年熊松濤家的花絲廠都是北京通州區的創匯十佳企業,但熊松濤已經認識到另辟蹊徑才能有更好的出路。
“上世紀70年代,一個景泰藍的花瓶賣1200元錢,到2000年的時候,還是賣1200元。而人工材料成本已經漲了不知多少倍。”正是“窮則變,變則通”的思路,令熊松濤找到了“熊氏琺瑯”的品牌發展之路,一下子脫穎而出,為世人所矚目。
已擁有幾萬新浪微博粉絲的“熊氏琺瑯”,每天會發一些傳播琺瑯文化和自己品牌文化的微博,熊松濤說,他在營銷上并不在行,希望通過口碑相傳的方式積累品牌的認知與美譽度。然而比起固守一隅,只埋頭做產品的傳統工藝品企業來說,熊氏琺瑯已經走在了前面。
熊松濤創業經驗分享:
1.對于技藝的不懈追求,是每一個想成為大師的人應具備的工藝精神,而企業有了這種精神,其品牌就有了高貴的靈魂。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國內外對經前期緊張綜合征(premenstrual tension syndrome, PMS)的研究已較為深入。對于伴有輕中度身心癥狀的PMS患者,國內外均著重于心理治療,但部分癥狀較重的患者,常需配合藥物治療。文獻報道,應用氟西汀治療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獲得了較好療效[1,2]。作者試用西酞普蘭和阿普唑侖對中重度PMS患者進行治療,并作療效比較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來自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本院農村健康體檢普查中診斷的PMS患者和門診已確診的PMS患者,選擇年齡16~49歲、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月經規律,排除合并有各種軀體疾患和精神障礙的患者共80例,均符合PMS的診斷標準[3]。入選前均從未使用過抗焦慮藥、神經阻斷劑、激素、利尿藥及口服避孕藥。按時間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試驗組及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治療前臨床癥狀評分相似,差別無統計學意義(HAMD兩組比較,t=0.92,P=0.36;HAMA兩組比較,t=0.13,P=0.89)。詳見表1。
1.2 用藥方法 兩組均要求被試者月經來潮前1周開始服用藥物,持續服2周并連續應用6個月經周期。試驗組給予西酞普蘭片20mg(商品名:喜普妙,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提供),1次/d,口服;對照組給以阿普唑侖片0.8mg,每晚1次口服。
1.3 療效評定 治療前后分別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定患者抑郁、焦慮情況,用副反應量表(TESS)評定兩種藥物的安全性。評定時間均為月經來潮前1周。按診斷標準中各項癥狀的評分累積
1.4 統計分析 計量數據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以例數及百分比(%)表示,兩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經6個月經周期的治療后,試驗組治愈18例,顯效17例,無效5例,有效率87.5%;對照組治愈9例,顯效19例,無效12例,有效率70.0%。兩組有效率比較經秩和檢驗,Z=-2.43,P=0.0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HAMD、HAMA評分結果比較 見表1。表1 治療前后兩組HAMD、HAMA評分比較注:與對照組比較,*t=9.16,P
2.3 兩組副作用比較 治療結束后,TESS評分試驗組(3.1±1.3)分,對照組(3.4±1.2)分,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07,P=0.29)。試驗組的主要副作用是惡心、口干、失眠、出汗等,對照組為嗜睡、乏力等。兩組均無一例因副作用不能耐受而終止治療。
3 討論
經前期綜合征(PMS)是指婦女在月經周期的后期(黃體期第14~28天)表現出有規律、反復發作的一組癥狀集合,主要包括軀體和心理癥狀,并在卵泡期緩解,在月經來潮后自行恢復到沒有任何癥狀。PMS主要表現有煩躁易怒、失眠、緊張、壓抑,以及頭痛、乳房脹痛、顏面水腫等。國外資料顯示,PMS的病因與激素比例失調、神經介質改變、精神打擊、維生素缺乏等有關[3],國內趙更力等[4]報道其發生率為30.4%,輕度占61.6%,中、重度占38.4%。國外報道PMS發生率為30%~40%[3]。PMS患者中主訴癥狀多種多樣,而以情緒異常最常見,軀體檢查常無明顯陽性體征發現。Johnson[5]報道,PMS影響育齡婦女的生活、學習及工作等,使朋友關系、家庭關系緊張,增加犯罪和沖動性行為的發生。生活壓力越大,越易發生PMS。
阿普唑侖是以往治療PMS的常用藥,西酞普蘭是高選擇性的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本研究結果發現,西酞普蘭不僅能較好控制PMS的焦慮癥狀,而且對于改善PMS的抑郁狀態效果明顯,療效優于阿普唑侖。TESS評分表明,西酞普蘭不良反應少,服藥依從性高,與阿普唑侖比較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此比較適合治療經前期綜合征情緒癥狀明顯的患者。
當然,PMS的發生不僅與生物因素相關,還與許多諸如社會文化、心理因素等相關,因此,在進行必要藥物治療的同時,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及時診斷和治療也同樣顯得重要。社會支持對心理社會應激具有緩沖作用,良好的社會支持將有利于個體緩沖生活事件所帶來的心理應激,維持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Steiner M,Steinberg S, Stewart D, et al. Flu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ementrual dyshoria. N Engl J Med,1995, 332(23):1529~1534.
2 陳煥春,賀鳳義,孫秀芹.氟西汀、阿普唑侖治療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對照研究.山東精神醫學,2003,16(3):166~167.
3 Lurie-Borenstenin R.Premenstrual svndnme. Obstet Gynecol Surv,1990,45:2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