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建筑師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中國,社會的高速發展變革使建設過程變得迅速而又復雜,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非常多的問題:建設速度過快導致質量問題與嚴重浪費;快餐式的設計出現城市消化不良癥;城市化進程的過快使得城市面臨無窮盡的綜合環境問題與能源問題;超大項目、超大尺度的建設規模致使城市結構嚴重畸形。
建筑從構想到建成,摻雜了太多的因素,尤其是在中國,建筑師能夠控制的方面卻非常有限,這讓有抱負的建筑師很痛苦,在中國大家甚至覺得能否出來一個好建筑要靠運氣。目前,中國大部分的房子與建筑師的意愿、社會的意愿契合度不高,雖然從某個角度看,中國一線的建筑師和歐洲建筑師在職業技能上不相上下,但建筑成果往往令人失望,中國建筑師正在經歷太多的遺憾。
在大量而高速的建設過程中,雖然很難出現踏實的好作品,但中國建筑師的水準提升速度卻遠高于建設水準的提升速度,這大大增強了中國建筑師的自信心。事實上一大批中國建筑師已經很國際化了,他們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包括心態,和國際上的著名建筑設計事務所已經能夠對接,近年來出現的越來越多國際間聯合設計就是一個例證。現在,如果一個中國建筑師不具備國際化觀念是很難走得通的,建筑師這個職業要求從業者永遠要走在時代前面,即使慢一點也可能要被時代拋棄。
社會責任,建筑師忍辱負重
盡管中國建筑師們已經趨于國際化了,但設計費并沒有國際化。人們更多的把建設看作一件事情而不是事業,這個事情是個買賣,那么就要砍價,盡管中國的建筑師是世界上最忙的、最辛苦的。中國建筑師的生存現狀早在庫哈斯的《》中就有描述:(中國建筑師)他們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響力最強大的建筑師……這意味著他們作設計的效率是美國建筑師的2500倍。但設計的價值在中國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普遍客觀認識,還在以物論價。存在這樣價值觀的巨大差距,談成一單合同是很難的。不成熟的行業規則中嚴重缺乏秩序,低廉的設計費似乎是誰也無法扭轉的現實。“不是成本的問題,是尊嚴問題”,這是建筑師的心理訴求,最然他們無法接受不被尊重,但現實卻是殘酷的。在尊嚴與生存面前,中國建筑師時刻面臨著選擇。
“明知道很虧,但簽了合同后就把這事忘了,施工過程中也絕對不會馬虎,一心一意地就是把設計做好。”這是建筑師的傻冒品質,也是優良的品質。建筑師不只為業主服務,更是在為社會服務。在中國做建筑師要有個好的心態,因為時常經歷冰火交融的境地,很多人難以堅持被迫改行。但也有很多人堅持下來了,因為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肩負著強烈的社會責任。很多建筑師都說過,“看著自己設計的房子建起來,就像自己的孩子出生,很辛苦,但很高興”。
我們相信,建筑師所從事的工作是艱巨而光榮的。在二十一世紀,沒有任何一項其它學科能像建筑學一樣綜合如此之多的門類,我們更熱衷于見到被陽光烤得發燙的鋼筋、水泥、玻璃或是被雨水沖刷的磚墻而不僅僅是電腦里的表現圖。
心中理想,建筑師鍥而不舍
建筑師總會面臨一個問題:你是在為你的業主做設計還是在為你自己做設計,或是為人類社會做設計?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或者說很難取舍。我只希望做一個事情,就是做好的設計。我當然是想把事情變得簡單一些。自然下一個問題也就出來了:什么是好的設計。我的答案是:用藝術的方式解決了功能問題、情感問題與社會問題并用一定的技術手段表達出來。就像很多人都希望像藝術家那樣去思考問題一樣,藝術手段往往能化解技術手段、經濟手段不能化解的問題。所謂藝術的方式就是“創造性地思考問題”,霍金說過:數學的最高境界是藝術。一個人可能需要天賦、需要勤奮還需要運氣,但如果不具備用“用藝術的方式去思考問題”的悟性,一定不會到達高的層次,而這種悟性恰恰需要“單純”!
論建筑師的修養
當代中國的建筑市場仍處于摸索的初級階段,龍蛇混雜,眾說紛紜。當我們的教育體系還無法跟上飛速前進的時代時,當創作源泉仍依賴于翻譯的國外建筑書籍時,當祖國的錦繡山河淪為外國建筑師們橫行的樂園時,當主流社會唯外國建筑師是從時,當更多的年輕建筑師們艱難地自覓出路時,有理想、有抱負的建筑師通過自身的修養來達到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以期拯救中國建筑的前途,顯得尤為必要與及時。
一、建筑師為什么要進行修養
要討論建筑師的修養,必先弄清楚建筑師的使命、職責及語言。使命是建筑師對社會、團體或個人做出的承諾,既責任;職責既建筑師所承諾(合同既承諾)的專業服務內容或項目,既工作;語言就是建筑師所提供的服務內容的產品,既設計。建筑師的修養便是透過這三個層面體現出來。
建筑師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使命,因此也有著不同的職責及語言。幾乎自人類出現的那天起便有了建筑這個行業。從一開始的職責僅是為了遮風蔽雨,到后來隨著人類的進化,建筑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功能與含義,建筑師便有了越來越多的職責及語言。舊式的建筑師僅是眾多圍繞著皇權、宗教、官吏、富賈、士紳、文人們服務的工匠之一。那么,新式的建筑師又該是什么模樣呢?
時光進行到了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的結構與需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筑師所肩負的職責以及建筑師的地位均發生了變化。無論如何變化,建筑的本質從來,也許永遠都沒有變,那就是:它永遠是一門服務行業,顧客永遠都是上帝,建筑師永遠都應懷著虔誠的心為顧客服務。不同的是建筑師的語言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具有個性,天地更加廣闊,任我馳騁。
隨著中國的大門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多的外國建筑師們挾其先進的知識與技術來到了中國,尋找市場。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我們建筑師的飯碗正在被別人奪去,意味著我們的主流社會日益依賴于別人的作品,意味著主流社會對自己的建筑師的失望與放棄;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作為一名職業建筑師必須看到自己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挑戰與機遇。
中國建筑師在自己國家的尷尬地位,細細想來主要原因并不是技術能力落后于別人許多,而正是由于中國建筑師自我修養的缺乏。作為一名職業建筑師如何在新形勢下給自己定位,是每一位職業建筑師必須從現在開始認真思考的問題,為自己的前途多想一想,否則將極有可能被時代拋向后頭。
成為一名職業建筑師也許需要的條件并不高,有了一張畢業文憑算是有了進入建筑界的入場券,有不少人便因此陰差陽錯,荒廢了一生。要成為一名優秀建筑師除了需要一生不懈地努力和一生潛心地修養外,更需要一份追求真理的忘我精神。
建筑師的自我修養是永無止境的,是一生不斷地追求與探索。修養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產生的。所以修養必須是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樣一條艱辛曲折的自然規律前進。
二、建筑師的修養與建筑實踐
要做一名優秀建筑師,就必須進行各方面的修養。首先要有深厚的理論修養,要有尋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修養,要有職業道德和責任心的修養,要有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修養,要有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的修養,要有全局概念和解決局部問題的修養,要有與他人友善共處的修養,以及要有各類科學知識的修養等。
端正心態,放下包袱,活到老學到老。我在美國曾與共事的最年長的建筑師是84 歲,讓我欽佩的不是他的健康,而是他認真工作的態度、不倦學習的精神、虛心聽取意見的胸襟和毫無保留的氣度,所有與之工作過的人都受益匪淺、與之交談如讀一本書。有修養的建筑師絕不計較個人的名譽和地位,絕不以專家自居,絕不要求別人尊重他/她,正因為這樣,人們反而自覺地尊重他/她。這正是我們的職業建筑師需要學習和體驗的,也正是本文所提倡的修養。
如何學習優秀建筑師的修養,要學其本質,而不是膚淺的詞匯與外表。修養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也不是外表的包裝修飾,而是將內在的充實(自我修養的過程)與現實中的工作聯系在一起。沒有人是生而知之的,絕大多數人必須經過刻苦努力奮斗方能求得真理。
職業建筑師要求得進步,就必須下苦功夫,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牢記修養不是唯心的、形式的、抽象的、空洞的和脫離實際的,修養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修養是鍥而不舍的努力,修養是苦盡甘來的感悟。
職業建筑師在進行自我修養時,必須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也就是說,在工作實踐中鍛煉并提高自己,并將修養心得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去,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批評,認真分析、研究實際問題,總結工作中的教訓,并根據這些來檢驗自己的修養是否正確。
上世紀初,由瓦爾特。 格羅皮烏斯在德國魏瑪創立包豪斯學校以來,建筑不再是單一的一門學科為公眾服務了,它匯集了建筑、繪畫、雕塑、工藝、室內、家具、舞臺、裝幀、工業設計等藝術形式,要求建筑師同時又是雕塑家和畫家。包豪斯思想的現實意義在于:一、追求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二、明確設計的目的是為“人”,而非建筑本身;三、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規律。
建筑之最大魅力正在于它是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晶。作為一個職業建筑師必須弄清楚藝術和技術之基本含義及內容。藝術與技術之不同在于:藝術需要一份靈感與悟性,求的是心有靈犀一點通;而技術講究的是準確與理性,來不得半點虛假與湊合。
職業建筑師必須學習現代建筑的設計方法。必須從哲學思想與科學思維兩方面來武裝自己的頭腦。首先必須學習現代建筑的來龍去脈,搞清楚現代建筑的真正含義與內容,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去思維。
職業建筑師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始終將功能放在首位,體認到建筑是為人服務的基本觀念,并以此觀念貫徹到建筑實踐中去。
職業建筑師必須認真地、虔誠地學習和研究自己的、具有鮮明特色的民間建筑及民族文化。每一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民族文化,那是其民族的精神,沒有了這一點,民族便失去了生存的意義,其建筑也失去了生存的根。一個不尊重自己文化的民族自然也無法贏得別人的尊重。
職業建筑師必須孜孜不倦地從繪畫、雕塑、工藝、室內、家具、舞臺、裝幀、工業設計等不同藝術形式中吸取不同的養分。建筑師應身體力行,放下架子,自己動手,唾棄“君子動口不動手”的迂腐思想。
職業建筑師必須堅持自己的追求,不被外界所影響,不要陷入應酬的泥塘,更不要被酒色財氣拖入無底的深淵。建筑師應自覺地凈化自己的心靈,拋開個人的私心雜念,潛心修養,有空多閱讀。
職業建筑師必須養成嚴謹的治學態度。建筑師不是純粹的藝術家或文學家,建筑師必須首先是工程師,然后才是建筑師。建筑學是一門將社會學、宗教、心理學、哲學等主觀意識通過空間、實體等手段,依據客觀條件來滿足使用功能的一門藝術,建筑師便是從事這門藝術的人。
可愛的蟋蟀是穩重的建筑師。
夜晚中的蟋蟀是大自然的建筑師。
勤勞的蟋蟀是帥氣的建筑師。
歡快的蟋蟀是有創造力的年輕建筑師。
鳴叫不停的蟋蟀是寂靜夜色中勤懇的建筑師。
你排在我們后面,五十歲上下,是一位干練的女性。你為排長隊做了周全的準備,手中有簡易板凳,拎包里有食物和飲料,還有兩根鮮嫩的黃瓜。你很會說話,很能和周圍人說笑打發時間,你對我們這兩個老頭老太說,你已經是第二次排在這支隊伍中了。你說沙特館的電影好看,好看,再排一次隊也很值,
“為什么好?”老太太問。
“就是好看啊。”
老太太就問你:“你知道沙特館為什么像一艘船嗎?為什么船頭是斜的?為什么升起在空中?為什么屋頂種了很多樹?你知道那些是什么樹?你記不記得上去下來走的是不是同一條路?”
你就大笑說:“哪里來這樣多的問題!”
我們也笑,老太太說:“好吧,只有一個問題了,你知道這個展覽館是誰設計的?”
“那是真的不知道。”
一位建筑界的學者說,如果人們面對一座建筑,能夠提出很多問題,那對建筑師來說,該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情啊。
我們在心里說,如果有人在這里沒完沒了地提上面的那些問題,我們情愿站在一個個展館門口,義務為排隊的人一遍又一遍講解建筑師為什么這樣設計。
恰恰是,經常無人提問。對很多人來說,不提問是一種從第一次面對小學老師開始,延續一生的習慣,
我們想告訴你,在任何一個展館門口排隊,最好都詢問一下建筑師是誰。這個世界上,轟轟烈烈被追捧的名人其實和你無關,但是與你生活有關的人中間,有建筑師。既然你兩次來到沙特館,何不順便認識一下王振軍呢7
我們第一次知道王振軍是從沙特阿拉伯官員的口中。他說,沙特館是由中國建筑師設計的,他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著名的國際公司,帶隊人名字叫做“Wang Zhenjun”。
我們那時就一直在和北京方面聯系,希望能夠將王振軍介紹給讀者。后來他來到上海,在一個桂花香味襲人的上午,我們訪問了他。那些在沙特館門口對你提出的問題。我們都曾問過王振軍。在下來的電梯上,他不經意地嘆息說:“我們都是有夢的人啊!”
我和老太太訪問他的文章,就叫《夢想的飛船》。我們寫的關于世博的書,最后也取一個“夢”字,定為:《69個夢》。老太太執意要面見王振軍,親手把書送給他。老太太為建筑師抱屈,這樣一個超級熱門的展館,參觀者卻不知道是你們設計的。設計師絞盡腦汁的那些地方,竟然沒有被注意到。
不久,我們收到了王振軍從北京發來的電子郵件。那是數張照片。他囑咐道,書如果能夠再版,如果美術編輯能夠選中建筑師自己拍攝的圖片,那將是他們的榮幸。
我們將照片一張張展現在電腦上。百感交集。
我們知道王振軍想說什么了。
有兩張照片,是從不同的角度介紹的展館騰起在空中的船形外殼。這艘“船”來自《一千零一夜》的浪漫故事,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具象化,“船”頭朝向圣城麥加。只要留心,這個建筑的豐富構思,可以為更多人分享。
有兩張照片介紹了展館螺旋形的坡道。這樣高的影院,沒有一個臺階,每一個人走上去都不會感到吃力。所有人進出,僅僅是利用一條步道。步道形跡不露地和影院自動移動的觀賞席相聯。而且,這個步道是這樣的美麗,無論是俯視,還是仰望,都是特殊的景觀。
在我們的報紙上,即使短短的文章也不可能漏了作者的署名。但一棟巍峨的大樓,幾時在哪個角落能看到建筑師的名字?
美,需要思考。只有關切,才有問題;只有發問,才有欣賞。
我們于是又想起了在展館門口排隊的你……
(選自《文匯報》2010年8月10日,有刪改)
xxxxx部長:
您好!
我的家庭情況您很清楚,有家庭、孩子、和雙方的老人。還有債務;現在一個月拿2仟多元,一面還債,一面生活開支,很是捉襟見肘。
現在一家公司聘請去做設計,條件是基本工資3500-4000元,養老保險按基本工資交納,還有不少的住房公積金,基本工資每年浮動1次;每周上5天,中午提供很不錯的工作餐;都按國家規定執行。
很幸福,很幸運和大家相處了5年多的時間,在這幾年中我們一起工作,一起付出,有過歡笑,也有過爭吵,很欣慰,在這幾年中能夠得到各位的幫助和認同深感幸福,對于各位在這幾年給予的幫助和支持深表感謝.
和各位一起和諧愉快的工作是我一生中一段很難忘的幸福的經歷,真的很希望以后我們還有在一起合作共事的機會。
為了改善現有的家庭條件,同時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空間;我選擇離開。
工作交接我會全部交接清楚;將我的電腦資料和檔案室的書面資料交待清楚;再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電話聯系我。
我相信公司的明天會更好,在xx總的領導下“xx xx”這個品牌會更加閃耀,到時候我也會自豪的給別人講,我在“xx xx”呆過,和大家一起共過事,xxxx公司的發展,也有我的一筆。
此致
敬禮
辭職人:
xx年xx月xx日
建筑師辭職報告(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
我從大學畢業至今已經在公司工作了5年時間。在這五年中,公司的領導和同事一直都給予我極大的關懷與幫助,使我順利的從學生成長成一名建筑師。在這里的工作也讓我增長了實踐經驗,受益良多。然而隨著時間的流轉,我逐漸感覺到自己工作閱歷的單一和缺乏,所以希望能到新的環境中嘗試新的工作,開拓自己的視野。同時從個人方面,我的身體也覺得勝任目前的崗位較為吃力。所以經過反復慎重的考慮,我決定提出辭職,請領導批準。
盡管我不能繼續為公司服務,但是我仍然衷心祝愿公司能越發展越壯大,相信一定會有更多更好的人才加入公司,新廈設計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此,我特別向公司的董事,總工黃老師,于工,肖工以及各位工程主持人表示感謝,感謝你們在這5年中對我工作的諄諄教導以及對我個人的親切關懷。對于辭職給公司帶來的不利影響我也深表歉意。
此致
敬禮
辭職人:
xx年xx月xx日
建筑師辭職報告(三)
畢業至今工作一年有余,十一返家,母不識子。四處漂泊,南下而北上,漂乎不定,只因現今之老大中國夢,所遇之女子無不現實異常,夢想天大,而兩地常隔之苦更有催化之功,固所談之女友接二連三棄我而去,大好男兒本不因婦人之見,亂其心神,毀其大志,只因古語有云:“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前不能常伴父母,以盡孝道,是以不孝之一,后不能傳宗接代是以不孝之首,而不孝三者,吾獨占其二。試問不孝之人是否已失做人之根本?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吾深知其理,固此一年之中職責所在之事從不敢忘,國慶長假眾首回家之際,吾堅守工地,五一放假亦是如此,四季之休十指可數,吾不敢表功,只因身心疲憊,能力有限,深感難當技術員之重任。呈年輕之時,不如再謀它路,人生在世寥寥數十載,吾不以小利,盡失大義。
工程之事,一年已至,受益頗多,吾本應屆之生,出于長理,幸得公司不棄,不求聞達于四局,只求無愧于天地, 只因公司之事盛行,實事之人寥寥無幾,雖有季休之制,卻似裝腔之勢。以至母不識子之事,現于當世,如此難關,吾情何以堪!吾雖只一年之任,卻似十年絕癥,四海漂泊,心難以定,現任貴廣之技術員,身份尷尬,似鬼非人,倍受鄙視,雖胸有大志,卻難成其事,吾痛定思痛,頓悟其理,不適于此,實乃庸人當職,望公司之領導,另拔賢能,以替吾之職,實屬天數。望領導和諧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