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短篇歷史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汽輪機軸瓦震動 葉片斷裂機械事故分析處理
中圖分類號:TK26文獻標識碼: A
一、軸瓦震動分析
汽輪機軸瓦振動是汽輪發電機組運行中常見的主要故障,嚴重影響著機組的安全運行和使用壽命。軸瓦垂直方向的振動,由于是機組運行直接監控的重要參數,另外由于多年來無數專家和科研人員的努力,在振動的分析和處理上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而軸瓦水平方向的振動,由于缺乏監控手段,往往在發現時已造成重大影響,導致不得不停機消除。本文結合處理消除軸瓦水平振動的經過,分析水平振動大產生的原因以及處理措施,得出處理水平振動大的幾個結論,希望能在機組檢修階段注意消除導致振動的潛在因素,以避免運行中因水平振動大而導致停機或事故的發生。
1、200MW汽輪機#5, #4軸瓦水平振動大處理經過
某電廠#1汽輪機#5軸瓦水平振動的解決。其#1汽輪機系東方汽輪機廠生產的N200-130/535/535型汽輪機,于12月進行了通流部分改造。次年3月15日,該機在負荷從170MW升至220MW的過程中,#5軸瓦處突然響聲異常,同時瓦蓋振動明顯.在線監測表計顯示垂直振動為35μm,就地用測振表測量#5軸瓦瓦振值如下:垂直方向:37μm,水平方向:201 μm,軸向:189μm 。測量軸承箱結合面及汽缸和臺板連接處差別振動均不大,都在30wm以下,被迫打閘停機。
停機后檢查#5軸瓦及瓦箱內各部件。該機組#5軸瓦為橢圓軸瓦,靠四塊墊鐵固定在軸承箱內。檢查發現#5軸瓦上墊鐵接觸很差,右側僅角部有兩個接觸點,其余無接觸痕跡。翻出軸瓦檢查,軸瓦鎢金良好,無磨損痕跡;下墊鐵接觸良好。檢查低發轉子聯軸器各連接螺栓,各螺栓聯結緊密,伸長值均符合要求,無松動現象。
處理結果是將#5軸瓦上墊鐵修研,使其與瓦蓋接觸面積達到75%,并壓緊力為140μm滿足緊力要求(設計緊力100-150μm )。重新開機后#5瓦各向振動正常,均在要求范圍內。
2、水平振動大的原因分析
根據事故分析,在軸瓦水平振動大現象出現的同時,軸向振動也都有增大的趨勢。這是因為作為具有一定面積的軸瓦來說,動剛度的喪失不可能局限于水平或軸向的一條線上,往往是軸向和水平向綜合作用的結果。從現場情況處理經過看,引起軸承座水平和軸向振動的原因絕大多數都是由于軸承座水平方向和軸向的動剛度分別存在差異引起的。200MW汽輪機組#1機#5軸瓦是由于軸瓦緊力的喪失也可歸結為軸承的動剛度發生了變化而導致振動。
根據軸承軸向振動的剛度和振幅關系公式:
式中b---軸承座軸向寬度
h一軸承座高度
P一激振力奮軸瓦載荷
KA,KB一軸承座A, B兩側的支承動剛度
對于水平振動來說,也可以定性簡化為按此公式進行分析,只不過將b值看為軸承座水平向寬度而已.從而可以認為,水平振動除去激振力影響的因素外,主要影響原因就是軸承座相對水平向的動剛度不對稱,即軸承座水平方向的動剛度存在差異引起的。如12MW汽輪機組#2軸瓦水平振動大是由于二次灌漿松動,但左右兩側二次灌漿松動程度不同,從而使左右兩側剛度不同,在擻振力作用下,使左右兩側剛度約束程度不一致而產生了水平振動,即左右兩側基礎的剛度不對稱引起了軸瓦的水平振動:200MW汽輪機組#2機#4軸瓦水平振動大是由于瓦蓋右側螺栓松動引起的,由于右側軸承箱與缸體連接螺栓松動,而左側軸承箱與缸體連接螺栓緊力相對較大,這樣就造成了左右側的支持剛度存在很大的不同:300MW汽輪機組#1機#4瓦水平振動是由于低壓內缸結合面左右兩側螺栓的松動使左右兩側的動剛度產生了極大的差異;200MW汽輪機組#1機#5軸瓦水平振動是由于軸瓦上墊鐵左右兩側緊力偏差太大,使軸瓦呈現單側緊力狀態,左右剛度顯現出明顯的不一致。
二、汽輪機調節級葉片斷裂事故分析
兩臺50MW汽輪發電機組,機組型號為C50-8. 83 /1. 301號機1月投入運行,2號機4月投入運行。6月4日,2號機組振動突然加大,12日開缸檢查,發現第1級動葉片(調節級)3處共6片從根部斷裂,轉子返制造廠修理。
根據當時機組運行及葉片事故情況,制造廠家會同運行廠家對事故葉片進行了整級更換。更換時根據斷葉片事故分析對葉片成組焊接剖口結構進行了改進,并增加了葉根側部剖口焊。兩個月后,2號機組振動再次出現異常,再次停機開缸檢查,發現第1級動葉有3處共6片從根部斷裂,同時有部分葉片出現裂紋。斷口形式和部位與第一次斷口發生了較大變化,但斷紋基本相似。另外,第2. 3. 4級動葉型面部分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末級葉片有3片頂部不同程度地向外突出變形。
1、原因分析
1)、設計分析
該機組調節級所用葉型為3. 4061,葉根為TG22該葉片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在我國50MW高溫高壓汽輪機調節級上廣泛采用,是一種成熟結構。制造廠在50MW抽汽式汽輪
機上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使用,并根據機組運行工況進行了適當調整,使用情況一直良好。
2)、結構強度分析
該機組調節級動葉片材料為1Cr11MoV,節圓直徑1 100mm,葉片數156個,汽道高度35mn,葉片寬度35mm,葉根采用TG22型T型葉根,葉片頂部自帶圍帶,2片葉片成組,采用上、下V型剖口焊接,圍帶焊接前厚8mm,剖口深6. 5mm葉片安裝好后,圍帶加工至中間9mm寬,厚6.1 mm,兩側厚4. 3mm
該葉片作為調頻葉片考核,其A0型計算靜頻為4 514Hz所配噴嘴當量數為79. 4激振頻率為3 950H z頻率避開率為14. 3%,在型線底部的汽流彎應力為4. 5MPa (二閥開)其余應力均遠低于標準考核值。
3)、葉片斷裂原因初步分析
第一次采用2片成組,在圍帶處焊接和在葉片底部開坡口焊接,葉片的振動強度基本符合有關的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要求,但葉片的切向振動頻率和軸向振動與激振力頻率的避開率不大,考慮到調節級葉片變工況運行條件和葉片裝配在葉輪上的實際松緊狀況,當振動下傳時,葉片組的切向振動模態和軸向振動模態與噴嘴激振力頻率發生共振或接近共振,導致葉片中的動應力過大,造成疲勞破壞。
第二次采用2片成組,增加葉根匹配面焊接,避免第一階切向振動模態的共振,軸向振動頻率與激振力頻率的避開率也有所改善,但軸向振動頻率與激振力頻率的避開率仍不是很大。焊接的熱影響區造成葉片材料抗疲勞的能力降低和焊接原因引起的初始裂紋,加速了葉片的疲勞損壞。因此從振動應力的來源來看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斷裂有不同之處。
通過對TG22型葉片根部斷裂金相檢驗分析,結論如下:
a葉根的斷裂屬于脆性斷裂,裂紋擴展速度快,宏觀斷口上無明顯塑性變形。
b裂紋源位于兩葉根靠攏部位的焊&鐵素體帶處,這里既是強度弱化區,又是焊縫與母材截而不連續部位的應力集中處。
c裂紋主要以沿晶方式擴展,且環境介質的氧化加速了裂紋的擴展與腐蝕疲勞產生。
d葉片斷裂機制主要以解理斷裂為主,并兼有準解理斷裂的混合。
e葉片服役期間若蒸汽溫度控制不當,引起了水沖擊,使振動加劇,還有葉輪實際運行轉速過限,都會促使裂紋的旱期出現。
f葉片基體組織中晶界上的夾雜物也是應該控制的,這需要注意鍛造時溫度不能提高,且高溫下停留時間也不宜過長,若控制不得當,不但晶界會出現夾雜物,&鐵素體也會增多并出現聚集,從而降低基本材料的強度和斷裂韌性。
2、處理方案及分析
根據機組情況,可有3種處理方案。
1)用3片成組焊接方式更換原有葉片;
2)采用2片成組電子束方式更換原有葉片;
3)采用調整噴嘴數,重新設計調節級的方式更換。
處理方案分析比較如下。
用3片成組焊接方式該方案吸收了前2片斷裂的教訓,改進依據如下:
a )3片成組焊接后,可將葉片的大型靜頻率從4 514H z提高到5 090Hz在激振力頻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計算的避開率可從14. 3%提高到28. 9%
b)順部加裝了燕尾圍帶。該結構可有效增加葉片頂部阻尼,這是目前各汽輪機廠廣泛采用的一種減少動葉振幅的有效方法。
c)增加葉根寬度到26門111(原為22門111)該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葉根靜強度和剛度,尤其增強葉片抵抗“Z"型振動的強度。另外可以避開第1階切向振動頻率,而且明顯提高了葉片組的基本軸向振動頻率。改進時,在工藝上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提高葉片組葉根和另外葉片組葉根間的過盈,葉根和輪緣配合緊度,降低振動的下傳速度。
d)采用兩片成組電子束焊方式
電子束焊是一種真空焊,有效避開了常規焊接應力,同時在該結構頂部加裝燕尾圍帶,強度性能較好。該結構因與兩片成組手工焊接結構是同一數學模型,對前面出現的斷葉片原因沒有根本改善。
e)采用調整噴嘴數
調整噴嘴數可有效改變激振頻率,理論上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案,目前汽缸、轉子結構限制,改變當量噴嘴數的幅度受到很大限制。必須從汽動和熱力計算方而重新設計,對機組的熱力性能可能帶來不利影響,且時間較長,約需3個月一6個月。
總結:
針對以上導致汽輪機軸瓦軸頸磨損的原因及汽輪機調節級葉片斷裂,進行分析及預防既是維修汽輪機軸瓦軸頸磨損與汽輪機調節級葉片斷裂的預防關鍵,也是機組能夠正常運行的關鍵。
關鍵詞:童話;情節;類型;索引
中圖分類號:H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3)01-0323-01
對童話進行科學研究,需先對其進行正確的分類。所以,首要任務是確定童話的基本類型。
А.Н.阿法納西耶夫是他們中的姣姣者,是這個領域之研究第一人。他首先遇到的問題是把現存的大量的、豐富的童話材料進行整理。在他的第一部童話研究(1855-1864)集里,對童話的分類還很模糊的。不僅同類型的童話,甚至是相同情節不同版本的童話在不同分冊里都是雜亂的、不系統的。但再版時已形成統一的體系。得出如下結論:
關于動物的童話(NO.1-86),之后列入的是幾個關于物品的童話(NO.87,88):《氣泡、秸稈和鏟子》;關于植物的童話(NO.89,90):《蘑菇去打仗》,《小蕪菁》;關于原質的童話(NO.91-94):《嚴寒、太陽和風》,《太陽、月亮和烏鴉》。
魔幻童話,神話童話,幻想童話(NO.95-307)。
壯士歌童話(NO.308-316):《伊利亞姆羅米茨和索羅威》,《瓦西里布斯拉耶維奇》,《阿廖沙·波波維奇》及其他一些童話。
歷史故事(NO.317-318):《關于媽媽的故事》,《關于阿列克薩德勒·馬克敦斯基的故事》。
短篇小說和日常生活童話(NO.319)。
壯士歌(NO.351及其他):關于死尸、巫婆和樹妖的故事。
民間趣聞軼事(NO.453-527)。
煩人的童話(NO.528-532)。
詼諧語(NO.533-547)。
這個童話的分類,優點很明顯,缺點也明顯。歷史故事、對壯士歌的復述和壯士歌不應歸類于童話。煩人的童話和詼諧語不屬于童話。但他們是和童話很相近的體裁,應被納入童話集。壯士歌經常被歸類于日常生活類的童話范疇,比較容易識別。排除這些不足,便得出比較嚴謹的童話分類:
關于動物的童話。
關于人的童話:
(1)魔幻童話
(2)短篇小說童話(包括奇聞趣事)
還有1-2更具代表性的故事可列入分類。因此,我們得出,童話共有4種:有關動物的、魔幻的、短篇小說的和積累的童話。阿法納西耶夫通過經驗摸索到一條正確的道路,把童話劃分為幾個最主要的類別。
芬蘭學派——情節。這種更加詳細的體系是由芬蘭學者阿爾涅確立的。歐洲的童話材料越積越多,但情節的數量相對不大。阿爾涅把重復的情節稱作童話類型。他編出了類型目錄,命名為《童話類型索引》。每一個童話類型都有編號。對每一種類型都做了簡要的、提綱挈領的敘述。類型的編號是一個密碼,即是某一個童話的記號,是獨立于用自己語言記載的童話的編號。因為僅僅通過標題來標示童話無論如何是行不通的,不同民族、甚至同一民族內部相同的童話名稱都很有可能不相同。并且這些標題并未涉及童話內容。例如Д.К.采列寧、Б.М.索科洛夫和Ю.М.索科洛夫兄弟為了給自己的集子做出索引,不得已對童話內容做了簡要復述。非常明顯的是,這種方法不能對成千上萬的童話內容都做出敘述。要標示童話就需指出童話類型。比如,當收集者想知道收集到的是什么童話,他只需在阿爾涅索引中找出相應的編號便一清二楚。如果研究者需要引用,比如童話《小神馬》的某個情節,他不需要讀完整個童話集,在其他語言的任何一個童話集里,如有531類型,馬上就能找到。例如,童話《涅斯米亞》,普希金之家檔案館是否存在還不能確定。但阿爾涅索引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能確定地知道是否有這個童話,如果有,那么它在哪個文件,哪個集子,在哪一頁?
阿爾涅索引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應用。俄語版由Н.П.安德列耶夫教授翻譯,以《阿爾涅童話情節索引》為名出版。安德列耶夫以引文的方式把自己的索引補充到最新版的俄語研究文集中。因此,需要《青蛙公主》的研究者,只要找到編號402,就可在安德列耶夫研究文集中找到俄羅斯童話的各種版本。
阿爾涅預言自己的索引編號會達到2400個。因此,他在自己編號中預留出位置、空白處。比如,在130類型編號后緊跟著是編號150,留出20個空白編號。這樣的排列方式,在不打斷和破壞研究者使用資料的前提下,讓補充和完善有了可能。安德列耶夫,比如,把這個索引翻譯成俄語的同時,又補充了一系列俄語資料。補充資料引起了某些不協調和不一致并要求核查和調整。完成這項工作的是北美學者斯蒂文湯姆森,他將索引譯成英文并核查了所有的補充資料。迄今為止,它是全世界科學家的查詢權威。在這里,每個索引都有一個公開的圖書索引號(包括安德列耶夫),最新研究也是指向每一個類型。這樣一來,研究童話的每一位研究者都能立馬確定所有歐洲語言的童話版本和目前存在的所有著作。
阿爾涅索引有很大優勢,也存在很多缺陷。首先該如何理解“類型”這個概念。一方面,在阿爾涅類型之下意為著一系列童話,這些童話的人物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例如,標題為《機靈的小偷》的童話,他的類型編號是1525,其下列了多種(遠不是所有)關于機靈的小偷的情節。《類型》比情節的概念更寬泛。另一方面,類型有時被理解為具體的主題。因此,在編號1000-1199中編入的是《被愚弄了的鬼魂和巨人》。
索引分類的不一致導致材料了不適用性。例如,魔幻童話被分成下列幾種:奇異的對手;奇異的丈夫;奇異的任務;奇異的助手;奇異的物品;奇異的力量和智慧;其他奇異的童話。
表面看起來很嚴謹且有邏輯。但實際上編號是建立在互相排斥的特征基礎上。比如,奇異的任務通常是在奇異助手的幫助下完成的。在童話《灰褐馬》中,奇異的任務跳上公主的窗戶,跳上馬背,在奇異的助手神馬——灰褐馬的幫助下親吻她。
還可以指出其他缺點,索引用起來非常麻煩。在索引中找到童話很容易,但是從童話再回到索引就非常困難;需翻閱大量的內容,并對比幾十種類型。Н.П.安德列耶夫確定了各種類型的童話。他之所以能做到這樣,是因為他熟記并掌握了索引分類。所以,不掌握索引的人,會常陷入困境。如果遇到這種狀況,出路就是利用字母、名稱來編纂索引類型。湯姆森(Thompson,1927)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在研究童話時,如果想確定《灰褐馬》、《薩爾丹》或者《青蛙公主》的類型,就需要查看字母索引,并能馬上找到所需的資料。但遺憾的是,安德列耶夫的翻譯版本沒有引入這個方法。
依循阿法納西耶夫的分類,根據完整情節的相似性把童話歸類為三個主要的類別:
(1)關于動物的童話
1899年農歷八月十五,徐燕孫生于北京的一個書香門第。1920年,中國畫學研究會在京成立,徐燕孫作為首批會員入會。徐燕孫專攻工筆人物畫,兼作小寫意人物畫,多次在北平、上海等地舉辦個人畫展。他的人物畫影響越來越大,曾被譽為“北徐南張”,“北徐”就是徐燕孫,“南張”則是張大千。
期間,徐燕孫應《北京晨報》主編厲南溪之約,創作了30余幅白描畫稿,由厲配詩,如《梁紅玉擂鼓》《花木蘭還家》《秦良玉勤王》《荀灌娘突圍》等,借古喻今,寄托愛國情懷。其后由弟子任率英、李大成籌資出版《霜紅樓畫》。
20世紀30年代,徐燕孫曾執教于京華美術學校和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他培養了一批著名的畫家,如在建立共和國初期大放異彩的吳光宇、王叔暉、任率英、卜孝懷、劉凌滄、潘潔茲、黃均等。
1951年,徐燕孫進入剛成立不久的人民美術出版社任創作員,率其弟子王叔暉、任率英、卜孝懷等一批畫家共同進行連環畫創作。此時《連環畫報》創刊,徐燕孫作為繪畫的骨干,畫出了不少好作品。據不完全統計,在1951年至1954年間,他在《連環畫報》上共發表了9部短篇連環畫;在《連環畫報》1951年第2期上,刊載了徐燕孫創作的彩色連環畫《熱愛祖國的弦高》。當時刊物的彩色版面很少,刊登徐燕孫的作品,是對他人物畫的肯定。1951年的《連環畫報》還刊登了徐燕孫繪制的現實題材的兩篇稿子《程雙玉翻身記》《二斗秫秫》,這兩個短篇充分表現了徐燕孫駕馭連環畫的能力:眾多人物栩栩如生,畫面強調動感,背景道具詳實。彩色短篇《農民和狼》則將狼的動態表現得生動自然。彩色長篇連環畫《屈原》,線條流暢,充分展示了徐燕孫工筆人物畫的優勢。除此之外,他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連環畫作品問世,如《三打祝家莊》《魯達拳打鎮關西》《火燒赤壁》《蕭恩打漁》《王佐斷臂》《古城會》等多部連環畫單行本。這些在連環畫界具有重大影響的作品,給后來的藝術家們提供了典范。徐燕孫善于表現人物特征,以推動情節。比如在連環畫《火燒赤壁》中,有一幅畫面表現曹操滅了荊州劉表之后,想趁機征服孫權、劉備。曹操將大軍駐扎在荊州襄陽一帶,派人到東吳下戰書,威脅孫權投降。徐燕孫在畫幅左側畫上孫權,而畫面左邊是曹操派來的下戰書的小兵,小兵的神態是一臉的不屑,左手拿著戰書,右手指著戰書,傲氣十足。徐燕孫通過對小兵的刻畫,折射其主人是如何盛氣凌人和狂妄。
徐燕孫的《三打祝家莊》是他連環畫的頂峰之作。1958年,這套連環畫重繪出版,被收進人民美術出版社的長篇連環畫叢書《水滸》中,成為人民美術出版社的經典之作。在《三打祝家莊》中,徐燕孫充分展示了他嫻熟、精準的線描技法、駕馭連環畫創作的能力,使得該作品成為從近代人物繡像向現代連環畫發展的部杰作。作品中,隨著不同環境,描繪人物的方法也不同。如這本連環畫中,刀馬戰爭的場面很多,但也有抒情的表達方式:例如第92幅中,老者與石秀的交談,就充滿了詩意;第111幅,描寫祝小三的醉態十分到位,而石秀在偷祝小三的白翎時又是那樣小心大膽。扈三娘的嫵媚瀟灑與周圍如狼似虎的軍士形成強烈對比,反映出作者在表現戰爭場面時仍然十分注意對周圍環境細節的刻畫。
共和國的連環畫奠基人之一姜維樸評價:“縱觀徐燕孫的連環畫,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他以豐厚淵博的藝術功力和嫻熟精湛的工筆藝術技巧,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色,從而推動了剛剛起步的新連環畫藝術,使之跨上一個新的高度。”建國初期,徐燕孫還參與籌建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并擔任副會長,兼中國美術家協會國畫組組長。1957年,徐燕孫調任中國北京畫院副院長。同年,徐燕孫被劃為“”,并被開除公職。自此,他在家里偶爾為出版社畫些連環畫,生活日益艱難,多數親友與其斷絕往來,僅有少數學生如任率英等人悄悄去看望他。1961年,徐燕孫先生患腦溢血病逝于北京。
啟功曾在《無雙譜》中題有:“繪事誰稱一代工?十年城北識徐公。胸藏丘壑江南少,眼底驪黃海內空。老去詩篇添綺語,平生豪氣托雕蟲。披圖喜見章侯法,取校任頤總不同。”
徐燕孫是20世紀中國畫人物畫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與一般工筆畫家不同的是,他既能畫線條細如蠶絲的工筆畫,又能畫線條生動的寫意畫。徐燕孫注重傳統,他遍臨店代的閻立本,宋代的蘇漢臣、馬遠、夏圭,明代的仇英、唐寅等歷代名家作品,吸收了傳統筆墨技法。徐燕孫善于表現人物的不同動態和神情,這在他的作品中多有體現,在他的連環畫作品中也可以明顯看到。在徐燕孫的畫面上,畫家用色淡雅,所繪仕女婀娜多姿,英雄則充滿陽剛之氣。他善于在眾多人物之問穿插綠水青山、祥云瑞石、寶樹珍花,以中國藝術的傳統詩意營造中國百姓喜愛的仙境。徐燕孫塑造的人物大多取材于民問神話傳說、古典文學題材,因此他不但擅長宗教佛道人物,也擅繪仕女人物。他的作品內容和藝術形式都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
1、懂得無所畏懼、敢于而且善于斗爭,就一定能戰勝貌似強大的東西的深刻道理。
2、翻譯文言文;學習本文心理和動作的細致描寫;理解本文內容和寓意。
3、積累一些文言詞匯,掌握“龐然大物”“黔驢技窮”等成語。
教學重難點:
1、積累一些文言詞匯,掌握“龐然大物”“黔驢技窮”等成語。
2、學習細致逼真的心理、動作描寫,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課時安排:1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大家一定會經常遇到一些成語,成語來源有很多,有源于口語的,歷史故事的,古書中名言警句的摘錄或節縮的,外來語等等,其中有不少來源于我國古代寓言故事,“黔驢技窮”就是其中一例,它來源于我國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驢》。而要正確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我們就必須先來一起接觸這篇寓言。
二、作者簡介
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世稱柳河東。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因積極參加王叔文為首的革新派被貶官永州、柳州。在十幾年的貶逐生活中,他有機會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覽了一些山水名勝,寫下了不少著名的詩文。這階段雖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學上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家之一。《黔之驢》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則。《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臨江之麋》《黔之驢》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認為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為戒,故稱“三戒”。
三、正音、讀文
1、學生自讀課文,幻燈片顯示易讀錯字,由學生讀出,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黔qián窺kuī駭hài遁dùn
噬shì狎xiá踉liáng憖yìn
2、聽課文朗讀錄音后正音。要求:聽準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
3、學生舉手朗讀。
4、集體朗讀。
三、串譯全文
師生共同解答疑難文言詞語的含義。
1.字詞釋意
好事者:喜歡多事的人船載以人:連詞,相當于“而”。
至則無可用:到了卻以為神:把(它)作為
蔽林間窺之:躲避偷看稍出近之:靠近
莫相知:一方對另一方虎大駭:害怕
遠遁:逃跑以為且噬己也:將咬
然往來視之:但是益習其聲:漸漸
終不敢搏:始終益狎:更
驢不勝怒:能承受蹄之:用蹄子踢
虎因喜:因此計之曰::盤算
技止此耳:只斷其喉:咬斷
盡其肉:吃盡乃去:才離開
2.請學生結合已知字詞意思翻譯全文
3.幻燈片顯示參考譯文.
4.補充強調
船:用船(名作狀)至:到了
稍:漸漸且:將要
蹄:用蹄子踢(名作動)止:只僅
盡:吃光(用做動詞)斷:咬斷
四、問題研討
觀看視頻動畫,對比思考以下問題。
1、動畫相對于文字要形象,但是無法體現作者的寫作技巧,經不起推敲。現在我們來研究課文,請同學們找出描寫老虎動作和心理的詞語。
動作的有:蔽、窺、遁、近、視(之)、蕩倚沖冒、跳踉……
心理的有:以為神、覺無異能者、莫相知、終不敢搏、以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
2、誰來分析這些詞語的妙處?
初見驢時,虎“蔽”“窺”,勾畫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驢一鳴,虎大駭,遠遁”,“駭”“遁”,進一步刻畫了虎的恐懼心理;接下來“稍出近之”、“往來視之”、“近出前后”直至“蕩倚沖冒”而激怒驢,寫虎再三試探,處處可見虎的生性大膽和工于心計;最后的“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等語句,句式短促,節奏鮮明,寫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滿的情態。
心理詞語與動作相映襯,最初,虎見到驢形體大,是個“龐然大物”,把它當作神奇的東西,所以非常害怕驢;又因為虎通過多次觀察,知道驢的本領只不過“鳴”和“蹄”,“技止此耳!”沒有什么別的能耐,才吃掉它。
這些語句生動逼真地描繪了虎對驢的認識的全過程,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且使其波瀾起伏,引人人勝。
3、故事的寓意在哪里?
這則寓言敘寫了老虎吃掉“龐然大物”驢子的故事,表現了老虎的機智勇敢和驢子的外強中干。告訴人們:不要被貌似強大的東西所嚇倒,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定能獲得勝利。
4.從這則寓言中你知道哪些成語,說說它們的意思?
黔驢之技:比喻虛有其表,本領有限
黔驢技窮:比喻僅有的一點點伎倆也用完了
龐然大物:外表上龐大的東西
這三個成語多用于貶義,諷刺人的技能低劣,遭遇無法解決的窘境等等。
五、小結
通過學習《黔之驢》我們又掌握了幾個文言文詞匯,深刻理解了故事的寓意,一次性學習了三個成語,更感受了中華語言文字的博大精神,受益匪淺。
六、課外延伸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20―0101―01
構建高效課堂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在一開始就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都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的放矢,逐步培養主動預習、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的良好學習品質。
一、課前――落實預習要求,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到了高中,教師就要擔負起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責任。對文言文教學來講,教師首先要讓預習精細化。在預習階段,學生通過上網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寫作背景;然后先不看注解大致瀏覽全文 ,憑自己的能力盡可能多地讀懂文意,大致了解寫了什么,作者的觀點是什么,選取了哪些材料等。通過預習,一是知道了文章的大致內容課堂上的翻譯就有了方向,二是預習文章時,哪些地方自己看不懂可做標記,在課堂翻譯時重點對待。下面是筆者在教學《阿房宮賦》時的預習設計:①仔細對照注釋看原文3遍以上,羅列文中未注或注而不詳的詞句,試著聯系已有知識或工具書加以解決。②通過資料查找了解賦這種文體。③早讀時,1-3節同桌對讀,第4節兩人齊讀,爭取背誦。④末節四個“后人”,哪三個相同?分別指什么人?為什么不直接具體地說今人或唐人而寬泛的稱之為“今人”?
在筆者設計的預習環節中,一是落實掌握文言詞匯,落實以現代言語實踐激活文言教學的理念;二是便于學生把握賦體語言特征;三是文言文教學正統的教學法,對讀的預習設計既激“讀”趣,又是課堂品味語言的誘導和鋪墊;四是從主題“后人之鑒”的角度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全文主旨。可以說,學生的四個預習會在課堂互動中起到“靈犀一點通”的效果。
二、課中――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就是要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協調、探究、深思、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需針對教學內容、重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設計提問。黃厚江老師的《阿房宮賦》就是一堂充滿教學智慧的課例,下面舉片斷作分析。
師:……課文的第一小節,有同學問最后一句話“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這句話應該怎么理解?
生:一日之內,一宮之內,地方不同而氣候不同,是強調宮殿很大。
師:哦,是強調宮很大,很好,有沒有不同的理解?
生:我覺得這句話聯系下文來看的“妃嬪媵嬙,王子皇孫”來看,應該是說秦始皇對一些妃嬪的偏愛或者冷漠。
師:哦,兩位同學的理解不一樣。一位同學從實處來講,是說阿房宮太大了,就像經歷了四個季節。一位同學從主觀上講,宮廷里頭不同的宮女受到不同的境遇而感受不一樣。都有道理,但我更傾向于后一種說法,因為“歌臺暖響,舞殿冷袖”,這個“暖”和“冷”,是主觀的,寫感受的。把兩個同學的理解一結合,這個問題解決得多好。
黃老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關鍵是“氣候”這個詞,黃老師引導學生從上下文的語境中來理解字詞的含義,引導學生從天氣的“氣候”聯想到心理的“氣候”,品味出人情的冷暖,這就是黃老師提問的藝術。
三、課后――作業布置有創意,讀寫結合,提高鑒賞能力
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學生作業往往以翻譯文章、歸納句式、背誦語段為主,誠然,這些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文言文的“言”的基礎,那么,教師是否可以再有一些創意,用新穎的作業來提高學習文言文的效率呢?
1. 寫分析評價。文言文經典中的每一人、每一事,在不同的學生心中都會有不同的認識,因而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課文后作出自己的分析與評價。如學習《過秦論》后,結合歷史故事“商鞅變法”“指鹿為馬”等, 讓學生用現代的觀念對歷史事件進行評判,形成自己富有個性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