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抗癌中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白英;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床應用
中藥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為茄科茄屬植物,白英的全草,又稱白毛藤,主要生長于浙江,江蘇,江西,安徽等地。其作為傳統中藥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可見于《神農本草經》記載[1]。白英入藥,可清熱解毒、抑菌消炎,并具有明顯的抗癌作用。
1 白英的化學成分
1.1 甾體生物堿類
白英的甾體生物堿屬于膽甾烷類,具有膽甾烷的四環骨架和另一哌啶環,多數是六個環的衍生物。它是屬于一類化合物,而不是一種物質,它們之間既有甙元的差異,又有糖基的區別,且糖基之間的差別更為明顯。但是無論它們之間有多少差異,白英的甾苷在甾苷元3位上都有與糖基成苷的羥基(C3-OH)這一典型的共同結構[2]。
目前已經研究得知的白英中的甾體生物堿主要為蜀羊泉堿、苦茄堿、澳洲茄胺、澳洲茄堿、番茄烯胺等β-羥基膽甾類生物堿,這與白英的藥理作用密切相關。
1.2 甾體皂苷類
白英的皂苷類也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如抗腫瘤。它的成分主要包括以薯蕷皂苷元、替高皂苷元、雅姆皂苷元等皂苷元為非糖部分的多種甾體皂苷。
1.3 其他
白英中還含有黃酮類,有機酸類等化合物[3]。孫立新等[4]進一步探討了其成分,分離出胡蘿卜苷、β-谷甾醇、槲皮素等物質。
2 白英的藥理作用
2.1 抗癌防癌作用
現代研究已證明白英具有一定的抗癌防癌作用,這主要由于其含有甾體生物堿及皂苷類化合物。滕幗英等[5]研究了白英乙醇提取物對人胃癌SGC-7901細胞凋亡及凋亡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發現其能夠劑量依賴性抑制SGC-7901細胞增殖和誘導細胞凋亡。袁曉薇等[6]也認為白英能夠誘導體外肝癌細胞凋亡。朱海靜等[7]則采用MTT法觀察白英含藥血清對人癌A2780、Hela、SGC-7901細胞的體外抑制作用。實驗表明白英含藥血清均能明顯抑制體外培養的這些細胞的生長,且能明顯抑制實體瘤重和延長荷瘤小鼠的存活時間。這些研究均說明白英對于癌癥這一醫學難題是有一定的抑制與治療作用的。
2.2 抗過敏作用[8]
白英也可以抗過敏。Bookyung Kang等通過小鼠實驗發現當白英水提取液對于過敏性休克、皮膚過敏癥及腹腔肥大細胞組織胺的過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Kim HM等也研究發現白英的水提取物和反二硝基苯基化IgE結合時能夠有效的抑制皮膚肥大細胞的過敏反應。
2.3 抗菌作用
白英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和傷寒桿菌都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孫志良等人[9]的抑菌實驗也證明白英的熱水提取液和酸性乙醇提取液能夠抑制鏈球菌和葡萄菌等多種細菌。
2.4 其他作用[10]
Unon等研究發現白英對感冒、疼痛、風濕及中風等病癥也具有良好的療效。Kang So Yong還發現,白英中含有的莨菪亭對肝臟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3 白英的臨床應用
在臨床方面, 白英現多用于治療癌癥,它可用于治療肺癌,胃癌,胰腺癌,食道癌,肝癌,膀胱癌等多種癌癥。尹禮烘等[11]研究用白英湯聯合化療治療肺癌,結果發現用白英湯的這一組在病灶消退、癥狀改善、生存質量等方面均明顯比不用的這一組好, 且化療毒副反應也少而輕,說明白英湯聯合化療在治療肺癌這方面是一種顯著有效的方法。石曉蘭[12]將白英與其他中藥組成消瘤口服液治療惡性腫瘤的陰虛內熱證, 證明其具有減輕化療的毒副作用的功能, 可以保護病患的造血系統、肝腎功能, 對患者的免疫功能也有所提高。目前,白英在消炎及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方面也有臨床的應用。
4 小結
白英作為民間草藥, 其藥理價值正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近年來有不少報道其能夠抑制癌細胞,這大多認為是甾體類生物堿的緣故。現如今對生物堿的提取分離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提取出其有效成分,使其開發成為如長春新堿一類的新型抗癌藥物。
參考文獻
[1] 王林江,雷倩,馬雙良,等. 不同產地白英中多糖含量的測定[J].時珍國醫國藥,2010,21(9):2176-2177.
[2] 蔡淑嫻. 白英(Solanum Lyratum)糖苷甾體生物堿提取、純化、檢測技術與滅螺效果[D]. 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05.
[3]李晨,衛瑩芳. 中藥白英化學成分的初步探討[J]. 西南軍醫,2010,12(3):471-472.
[4] 孫立新,李鳳榮,王承軍,等. 白英化學成分的分離與鑒定[J]. 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8,25(5):364-366.
[5] 滕幗英,吳劍,劉小龍,等. 白英乙醇提取物誘導人胃癌SGC-7901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J]. 中國藥房,2010, 21(7):584-586.
[6] 袁曉薇,謝立群.白英誘導肝癌細胞凋亡的研究進展[J]. 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50(2):131-133.
[7] 朱海靜,王開平,王瑞. 白英抗腫瘤作用的實驗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9,9(9):2304-2306,2317.
[8] 徐順,王林江,劉宏民. 白英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時珍國醫國藥,2006,17(4):523-524.
[9] 孫志良,盧向陽,劉自遴. 白英提取液成分定性分析及抑菌效果[J]. 中獸醫學志,2003 (2):11-12.
[10] 張秀娟,馬悅. 白英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亞太傳統醫藥,2008,4(1):54-57.
[關鍵詞] 癌胚抗原;mRNA;結腸癌;轉移;中藥
[中圖分類號] R735.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10(b)-005-03
Nested RT-PCR detecting CEA mRNA expression in peripheral blood of colon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by anti-cancer chinese herb
CHANG Qing 1, ZHANG Jie-xia 2, ZHENG Li-xia 2, MAO Xiao-ling 2
(1.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120, China; 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zhou 5101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eripheral blood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CEA mRNA) in the diagnosis of the hematogenous metastasis of colon cancer, and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anti-cancer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Caning” on colon cancer.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then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2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n nested RT-PCR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EA mRNA in peripheral blood before and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Caning”. Results: Before the therapy with “Caning”, the positive rates of CEA and CEA mRNA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32.5% and 60.0% respectively, and that in control group were 37.5% and 55% respectively. After the therapy with“Caning”, the positive rates of CEA and CEA mRNA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30% and 45% respectively, and that in control group were 29.6% and 41.2%(P>0.05).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contents of CEA and CEA mRNA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as show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P
[Key words] CEA; mRNA; Colon cancer; Metastasis; Chinese herb
癌細胞的微轉移是大腸癌術后復發的重要因素,及時發現微轉移對大腸癌復發和預后的判斷有重要意義,對指導臨床治療也有特殊價值。微轉移的腫瘤細胞數較少,常規診斷技術不能檢出。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成熟和完善,檢測微轉移腫瘤細胞已成為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熱點。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5年12月~2007年6月我院確診的結腸癌患者 40例,Dukes分期C+D期28例,腺癌36例,黏液癌4例。40例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34~73歲。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手術、化療加“卡寧”組)20例,化療用FOLFOX4方案治療6個療程,草酸鉑85 mg/(m2?d),靜滴5 d;亞葉酸鈣(CF)200 mg/(m2?d),靜滴5 d;5-氟尿嘧啶(5-FU)450 mg/(m2?d),靜滴5 d;每4周重復1次,術后4個療程,隔天服“卡寧”Ⅰ號顆粒1包,次日服“卡寧”Ⅱ號顆粒1包,兩者交替,持續4個月;對照組(手術、化療但未服“卡寧”組)20例。
藥物:由廣東一方藥廠、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提供純中藥制劑卡寧(Ⅰ、Ⅱ號)顆粒沖劑。卡寧(Ⅰ、Ⅱ號)由純中藥制成,Ⅰ號由白花蛇舌草、制半夏、蜈蚣等組成,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破瘀止痛、扶正驅邪的功效;Ⅱ號由莪術、延胡等組成。
試劑:Trizol試劑購自Invitrogen公司;引物由日本TaKaRa公司合成。
1.2 方法
1.2.1 RNA抽提采用Trizol抽提法。取抗凝外周血20 ml,經白細胞分離液無菌分離后,以1%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RNA的質量和提取量,置-80℃備用。
1.2.2 引物①PCR引物。
A: 5'- TCTGGAACTTCTCCTGGTCTCTCAGCTGG-3';
B: 5' -TGTAGCTGTTGCAAATGCTT TAAGGAAGAAGC-3';
C: 5' -GGGCCACTGTCGGCATCATGATTGG-3'
PCR反應在兩個體系中進行,第1輪引物為A+B,第2輪引物B+C, PCR產物長度為132 bp。
②內參照β-actin引物。
上游引物:5'-CATTGTGATGGACTCCGGAGACGG-3';
下游引物:5'-CATCTCCTGCTCGAAGTCTAGAGC-3'
PCR產物長度為232 bp。
1.2.3 逆轉錄反應1 μg的標本RNA和100 ng逆轉錄引物在70℃下變性5 min,然后加核酸酶抑制劑25 U(Promega公司),4種核苷酸(dNTP)0.5 mmol/L,逆轉錄酶2 U,在42℃下反應60 min。
1.2.4 聚合酶鏈反應第1輪PCR以逆轉錄產物2 μl,加引物A+B,dNTP 200 μmol/L,Taq DNA聚合酶1.5 U,在PCR擴增儀上,94℃ 40 s,55℃ 30 s,72℃ 30 s,擴增35個循環。第2輪PCR以第1輪PCR產物2 μl,加引物B+C,其他條件同第1輪,擴增30個循環,然后72℃延伸10 min。每次擴增均設空白陰性及陽性對照。PCR產物經2%瓊脂糖凝膠電泳,以分子量標準帶鑒別PCR產物位置。
1.2.5 CEA的測定應用ELISA測定結腸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以臨床參考值>5 μg/L作為陽性標準。
1.3 統計學方法
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兩樣本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PCR電泳結果
第2輪PCR產物電泳圖譜見圖1。
圖1 第2輪PCR產物電泳圖
M:DNA分子量Marker;1-3:分別為患者甲、乙、丙治療后擴增產物;4-6:分別為患者甲、乙、丙治療前擴增產物
2.2 治療前CEA mRNA檢測結果
各組結腸癌治療前CEA mRNA的檢測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與健康對照組比較,結腸癌患者組中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的陽性率差異均有顯著性(總4組間比較χ2=28.766,P=0.000)。
結腸癌患者ELISA和RT-PCR檢測結果比較見表2。應用ELISA測定結腸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以臨床參考值>5 μg/L為陽性標準;RT-PCR檢測CEA mRNA。表2結果提示,CEA mRNA的陽性率高于CEA,差異有顯著性(P<0.05)。
正常人CEA mRNA的陽性率為0。在初診結腸癌患者體內CEA和CEA mRNA的陽性率分別為32.5%和60.0%。
由表2可知,實驗組治療前后CEA與CEA mRNA均有顯著差異(P
3 討論
結腸癌為我國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結腸癌的治療多采用外科手術及應用化療藥物等方法。中醫藥是結腸癌綜合治療的一個環節。中醫認為,本病屬臟腑失調、正氣虛弱、氣滯血瘀、邪凝毒聚而成。針對本病正虛邪實的機制特點,筆者用抗癌中藥“卡寧”輔助手術、放化療治療消化道腫瘤,全方具有理氣活血、解毒散結、健脾益氣、清熱解毒、扶正驅邪等功效??▽?Ⅰ號、Ⅱ號)對腫瘤患者有緩解癥狀、縮小瘤體、抑制腫瘤生長、減輕痛苦、提高免疫力、延長生命的作用。
CEA mRNA在腫瘤細胞及某幾種特定的細胞中有高水平的表達,而在正常體細胞與非腫瘤炎性細胞中幾乎不表達。已知游離于細胞外的mRNA很不穩定,極易被RNase降解,外周血檢測到腫瘤特異或其相關基因的mRNA即提示血液中存在完整的能表達該mRNA的細胞。大腸癌與其他腫瘤一樣,血液播散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嚴重影響其治療和預后。目前,檢測循環大腸癌細胞的標志物中以CEA陽性率及表達率最高,在腸癌中95%表達,而且它擁有較高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因此,CEA mRNA是十分適合檢測循環大腸癌細胞的標志物[1]。
從微轉移細胞mRNA逆轉錄到cDNA以識別組織特異性基因的表達。因此,與常規檢測CEA蛋白表達水平的方法相比,RT-PCR方法從基因水平上檢測CEA mRNA,無疑是一種靈敏度和特異度更高的方法[2]。
本研究結果顯示,40例結腸癌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表達陽性情況為:11例無區域淋巴結轉移的結腸癌患者外周血中,3例(7.2%)呈陽性表達,15例有區域淋巴結轉移的結腸癌患者外周血中,9例(60.0%)呈陽性表達,14例遠處轉移的結腸癌患者外周血中,12例(85.7%)呈陽性表達。本實驗結果提示,結腸癌早期就可能存在癌細胞侵襲至血液循環,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的檢出預示著腫瘤的復發、轉移和總生存時間的縮短。
雖然RT-PCR較RIA具有更高的檢出率,但仍然會出現假陰性結果,可能的解釋是:①一些上皮源性腫瘤細胞不產生CEA mRNA,可能與血道微環境的易變有關,使得血循環中的腫瘤細胞不產生CEA mRNA,而在組織產生;②腫瘤細胞入血存在時差,使得單一時段不易捕獲腫瘤細胞。至于假陽性的可能原因有:①靜脈穿刺時將產生CEA mRNA的皮膚上皮細胞帶入血液標本;②血循環中可能存在其他能夠產生CEA mRNA的細胞,因為除結腸癌細胞產生CEA mRNA外,胰腺癌、乳腺癌、小細胞及非小細胞結腸癌、甲狀腺髓樣癌細胞亦可產生[3,4]。因此,本實驗抽取2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作為陰性對照。健康人CEA的RT-PCR結果均為陰性。對照組治療前后CEA mRNA分別為55.0%和45.0%,實驗組為60.0% 和41.2%。
臨床上未發現轉移者,一旦周圍血或淋巴組織出現腫瘤靶分子標志,即意味著可能出現微轉移。血清學是最普遍便捷的方法,測定血漿總DNA含量,正常情況下低于10 ng/ml,而在出現轉移可能時可超過300 ng/ml。術中檢測腸系膜血,陽性者80%無肝轉移。以COX模型分析,對比淋巴結轉移率與預測肝轉移,CEA mRNA檢測腸系膜血無意義。CEA mRNA并不能代表完整的能增殖的癌細胞[5,6]。
有學者[7]發現,各期結腸癌患者中35%血清CEA陽性,而69%有CEA mRNA表達。更重要的是,B和C期患者只有20%血清CEA升高,而70%有CEA mRNA陽性。CEA-CEA mRNA系統表達量不同步的原因可能是腫瘤基因組調控紊亂,CEA mRNA轉錄系統過活躍,導致CEA mRNA過量轉錄,出現CEA表達低于CEA mRNA表達的現象[8]。
微轉移是一個獨立的預后指標,基因診斷檢測腫瘤微轉移對患者預后的判斷優于腫瘤分級和分期,可對臨床分期的精確、手術方式及清掃范圍的確定、建立個體化輔助治療方案起到重要作用,應用巢式-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技術檢測血液標本CEA mRNA指標,對輔助診斷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血行轉移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Sadahiro S, Suzuki T, Tokunaga N, et al. Detection of tumor cells in the portal and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 using competi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J]. Cancer,2001,92(5):1251-1258.
[2]錢俊,錢寶珍.胃癌腹腔CEA和CK-20 mRNA檢測的研究進展[J].醫學分子生物學雜志,2004,1(5):320-322.
[3]Jonas S, Windeatt S, Boateng A. Indentification of carcino-enbryonic antigen producing cells circulating in the blood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 by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J]. Gut,1996,39(5):717-721.
[4]Silva JM, Rodriguez R, Garcia JM, et al. Detection of epithelial tumour RNA in the plasma of colon cancer patients is associated with advanced stages and circulating tumour cells [J]. Gut,2002,50(3):530-534.
[5]楊林贏,盧云濤.CEA-CEA mRNA系統與惡性胸腔積液的研究進展[J].承德醫學院學報2003,20(3):251-253.
[6]Tsavellas G, Huang A, McCullough T, et al. Flow cytometry correlates with RT-PCR for detection of spiked but not circulating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J]. Clin Exp Metastasis,2002,19(6):495-502.
[7]鄭樹,董琦,陳益定.與胃腸道惡性腫瘤轉移和預后相關的腫瘤細胞分子生物學特征[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4,7(6):429-431.
[8]Morse MA, Nair SK, Mosca PJ, et al. Immunotherapy with autologous, human dendritic cells transfected with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mRNA [J]. Cancer Invest,2003,21(3):341-349.
癌癥藥物研究專家、美國中藥研究中心教授徐任生日前在廣西南寧市舉行的國際藥物化學、新藥開發學術研討會上說,近年來抗癌藥物的篩選技術有了很大改進,促進了植物來源抗癌新藥的研究,而中國豐富的藥用植物正為開發抗癌新藥提供了獨特的來源。
目前在臨床應用的抗癌藥物已有相當數量且新藥不斷出現,但療效好、毒副作用小,不產生耐藥性,特別是治療對人類生命威脅更大的實體腫瘤,如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腦癌、卵巢癌等疾病的藥物仍然不多,與根治癌癥的目標相差尚遠。中國以草藥治病的歷史悠久,藥用植物品種多,從這些植物中開發抗癌新藥的前景十分看好。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從中國藥用植物中研究開發了一些抗癌新藥并上市,如紫杉醇類抗癌藥、喜樹堿類抗癌藥、鬼臼毒素類衍生物、雷公藤內酯醇類化合物等。此外,科學家還從人參、郁金、薏苡仁、大蒜等中藥中開發了多種抗癌藥。而以三七、靈芝、甘草、黃岑、冬凌草、、大青葉等中藥及美國草藥塞棕櫚果為主要提取物的美國抗癌藥PC-SPES,近年已制成膠囊作為營養輔助劑上市。
水果、蔬菜和紅酒中含有能殺死血癌細胞的成分
美國科學家日前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水果、蔬菜及紅酒中含有的一種抗氧化劑成分能殺死白血病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同時不傷及健康細胞。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專家在美國《生物化學雜志》上報告說,不少水果、蔬菜和紅酒中有一種名叫花青素的抗氧化劑。研究人員從黑樹莓中提取花青素,并分析其中花青素C-3-R蕓香糖甙(C-3-R)的搭配機制,研究其對血癌細胞的作用。
關鍵詞:結直腸癌;中醫藥;侵襲轉移;綜述
中圖分類號:R735.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6)05-0081-02
結直腸癌是現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1],截止至2012年,每年全球有約140萬名新發的結直腸癌患者,而有超過60萬名患者直接或間接死于該病。在美國,相關文獻指出[2],預計2016年結直腸癌新發率和死亡率均將占常見腫瘤的第3位。而在我國,2000年―2011年之間,結直腸癌發病率在男性中排名第五,女性中排名第三[3],且有逐年增高的趨勢。手術、放化療和靶向治療仍然是結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4-5]。結直腸癌的侵襲性是治療不理想的主要因素之一[6]。因此,尋找安全有效的藥物來抑制腫瘤的侵襲能力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和難點。中醫藥治療結直腸癌具有多靶點、多層次、多環節、整體調節的特性,其在腫瘤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抗腫瘤藥物篩選的熱點領域。本文就中醫藥抗結直腸癌侵襲轉移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現狀綜述如下。
1基礎研究
1.1健脾益氣法郭剛等[7]發現使用十全大補湯能抑制結直腸癌侵襲轉移,主要表現為觸發細胞凋亡,抑制結腸癌轉移瘤的生長,其機制可能與其能降低Ki67和VEGF表達有關;而王寧[8]通過負瘤鼠實驗進一步研究發現,腸惡性腫瘤可導致脾虛證,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影響顯著;而六君子湯可以改善荷瘤裸鼠一般狀態,減輕腸癌脾虛引起的體重下降,同時還可以增強胃腸動力,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六君子湯對HT-29人腸癌裸鼠移植瘤有明顯抑制作用,其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誘導細胞凋亡及下調腫瘤表皮生長因子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表達實現的;此外,秦偉夫等[9]還通過體外實驗證明益氣復元湯能下調Bcl-2蛋白及上調Bax蛋白的表達,并以此誘導大腸癌Lovo細胞凋亡。劉靜等[10]采用大腸癌移植瘤小鼠研究健脾復方,表明健脾復方能抑制大腸癌瘤塊VEGF mRNA和MVD(微血管密度)的表達,從而抑制腫瘤生長、復發、轉移的潛能。
1.2辛開苦降法半夏瀉心湯是辛開苦降法的代表方劑,具有調和肝脾,寒熱平調,消痞散結之功效。李凱[11]研究發現,半夏瀉心湯能抑制人結腸癌HCT116細胞增殖,其聯合5-Fu可以明顯抑制HCT116細胞增殖;同時半夏瀉心湯含藥血清可以誘導HCT116細胞凋亡,其聯合5-Fu誘導細胞凋亡率達到最高。半夏瀉心湯組可以抑制BCL-2蛋白表達,其聯合5-Fu顯示了協同作用,可以提高BAX蛋白表達,其聯合5-Fu亦顯示了最佳的效果。
1.3清熱利濕法積雪草為傘形科積雪草屬植物,是中國藥典收載的常用中藥,其性寒、味苦、辛,具有解毒消腫、清熱利濕的功效。近期研究表明[12],積雪草中含有有效的抗腫瘤活性成分羥基積雪草酸,羥基積雪草酸可以在體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體內促進裸鼠移植瘤消退;其抗腫瘤機制是通過免疫調節和NF-κB信號通路介導的,提示在使用有抗腫瘤作用的中草藥時,可從免疫調節和信號通路兩方面輔助治療腫瘤,以期在臨床上取得更好的效果。Johnson等[13]發現雷公藤甲素能抑制結腸癌細胞的增殖和移動能力,其主要作用機制為:雷公藤甲素能下調c-myc和cyclin A-D 的表達,同時抑制VEGF、COX-2、CXCR4、TNF-β等受體表達。此外,趙穎等[14]發現消痰通腑方(制半夏、制南星、制大黃、陳皮、雞內金等)可以通過下調結腸癌肝轉移組織中IGF-I/IGF-IR蛋白及mRNA的表達來抑制結腸癌肝轉移。
1.4活血化瘀法紅細胞的免疫黏附功能下降是結直腸癌生長和轉移的重要原因之一[15],而活血化瘀藥物具有調節紅細胞免疫的作用[16],這可能是其抑制腫瘤轉移的主要機制。楊運高等[17~18]發現活血化瘀方藥桂枝茯苓丸、抵當湯、丹參飲能抑制結直腸癌肝轉移,其作用機制與紅細胞表面存在具有細胞免疫黏附功能的補體C3b(CR1)有關,還與抑制PCNA 表達有關[18]。李志詢等[19]通過實驗發現,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川芎嗪可以通過下調 P-170、MRP 增加耐藥直腸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
2臨床研究
2.1正虛與大腸癌復發轉移中醫認為腫瘤是一種全身屬虛、局部屬實的疾病。其本在于虛,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锻庾C醫編》有云:“正氣虛則成巖”。大腸癌的發病及傳變亦因于氣虛,尤與脾、胃、肝、腎密切相關。許春妮等[20]通過自擬益氣健脾中藥方劑聯合mFOLFOX6方案治療結腸癌術后患者,發現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降低化療對患者的毒副反應。朱方勇等[21]使用健脾益氣解毒方聯合m FOLFOX6方案治療晚期大腸癌,發現該治療方案可以增加近期療效,提高生活質量,減少不良反應。
2.2血瘀與大腸癌復發轉移瘀即血行失度,它既指一種病理狀態,也指瘀血這一致病因素。清代的高秉鈞在《瘍科心得集》中指出:“癭瘤者……乃五臟血瘀而成?!薄夺t林改錯》言:“肚腹結塊,必有形之血”,王清任認為氣屬無形,不可成結塊,而血本有形,“血受寒則凝結成塊,血受熱則煎熬成塊”。在現代臨床應用中,國醫大師何任曾以行氣活血化瘀藥為主的組方論治腸癌,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22]。國醫大師徐景藩亦將化瘀作為治療結直腸癌的重要手段之一[23]。
3小結
中醫藥以其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靶點多等優勢,在治療結直腸癌的研究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雖然對于結直腸癌的復發轉移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根據各位大家、學者各自的臨床經驗提出相關看法并通過實驗研究予以佐證,為中醫藥治療結直腸癌提供了新思路,同時也在藥理學領域為中醫藥治療結直腸癌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就目前而言,健脾益氣、活血化瘀、辛開苦降和清熱利濕在細胞與動物相關模型中顯示了不俗的抗癌潛力。通過中醫藥干預,結直腸癌的轉移、黏附、移動和侵襲等特性受到抑制。中藥的成分復雜,作用靶點多,如何從整體上全面把握中藥復方中各成分及組方的作用機制,有待更深層次的研究。
參考文獻:
[1]Jillson I,Faeq Z,Kabbara KW,Cousin C,Mumford W,Blancato J.Knowledge and practice of colorectal screening in a suburban group of Iraqi American women[J].J Cancer Educ,2015,30(2):284-293.
[2]Siegel RL,Miller K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2016[J].CA Cancer J Clin,2016,66(1):7-30.
[3]Chen W,Zheng R,Baade PD,Zhang S,Zeng H,Bray F,Jemal A,Yu XQ,He J.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J].CA Cancer J Clin,in press.doi:10.3322/caac.21338.
[4]Currie A,Askari A,Nachiappan S,Sevdalis N,Faiz O,Kennedy R.A systematic review of patient preference elicitation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J].Colorectal Dis,2015,17(1):17-25.
[5]Formica V,Roselli M.Targeted therapy in first line treatment of RAS wild type colorectal cancer[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5,21(10):2871-2874.
[6]Brenner H,Kloor M,Pox CP.Colorectal cancer[J].Lancet,2014,383(9927):1490-1502.
[7]郭剛,許建華,韓建宏,等.十全大補湯對荷瘤小鼠結腸癌原發腫瘤切除術后轉移瘤生長及血管生成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學報,2012,10(4):436-446.
[8]王寧.益氣健脾抗癌法對腸癌脾虛本質的影響及抗腫瘤作用實驗研究[D].遼寧:遼寧中醫藥大學,2014.
[9]秦偉夫,賀菊喬.益氣復元湯聯合化療藥含藥血清對大腸癌Lovo細胞Bcl-2,Bax表達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17):158-163.
[10]劉靜,史勤,呂祥.健脾復方對人大腸癌移植瘤裸小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腫瘤微血管密度的影響[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0,44(4):62-65.
[11]李凱.辛開苦降法及半夏瀉心湯治療結腸癌的臨床和基礎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2015.
[12]張驊.羥基積雪草酸通過免疫調節和NF-κB通路誘導結腸癌細胞凋亡[D].武漢:武漢大學,2014.
[13]Johnson SM,Wang X,Evers BM.Triptolide inhibits proliferationand migration of colon cancer cells by inhibition of cell cycleregulators and cytokine receptors[J].J Surg Res,2011,168(2):197-205.
[14]趙穎,李勇進,魏品康.消痰通腑方對結腸癌肝轉移模型小鼠胰島素生長因子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2,19(11):25-28.
[15]賈紹華,王巧玲,彭海生,等.姜黃素對荷瘤小鼠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5(6):257.
[16]楊運高,陳先明.紅細胞抑制腫瘤轉移的機理與意義[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01,11(6):323.
[17]楊運高,陳先明,王學良,等.活血化淤代表方劑對腫瘤轉移影響的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2,23(2):280-282.
[18]楊運高,華何與,陳先明,等.中藥抵當湯對小鼠結腸癌脾移植肝轉移模型腫瘤增殖細胞核抗原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3):579-581.
[19]李志詢,邵明,周銀桃,等.直腸癌組織耐藥相關蛋白的表達及川芎嗪聯合化療的意義[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0,16(2):142.
[20]許春妮,鄧建良,周炎,等.中藥聯合mFOLFOX6方案治療結腸癌術后患者療效觀察[J].現代腫瘤學雜志.2016,6:933-935.
[21]朱方勇,王斌,艾巖,等.健脾益氣解毒方聯合化療治療晚期大腸癌臨床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3):261-263.
一般來講,很多家屬都不贊成癌癥患者多運動,認為癌癥是一種消耗性疾病,所以要靜養多休息,避免體力消耗,大不了下下棋、看看電視就行了。歐陽主任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癌癥患者如不注意鍛煉,就可能出現肌肉萎縮,關節僵直,機體功能障礙,機體免疫細胞減少,器官組織功能退化。這是因為大多數癌癥患者確診之后,其情緒會變得很糟糕,疲憊、乏力。患者會有數月甚至常年揮之不去的疲勞感:化療和放療讓體力下降,長期的住院和臥床更讓人變得懶散,因此即使是癌癥患者也要進行一些適量的運動,以保證機體的應急反應能力和靈活性。
癌癥患者全面檢查身體之后,可根據年齡、身高體重、個人生活方式、日常消耗、個人體質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選擇適合自身的鍛煉項目和強度。如恢復良好,無相關禁忌證,應選擇散步、打太極拳,或是做操,慢跑等。而放、化療之后的患者,鍛煉也沒有太多的限制,如身體情況允許,應盡早開始鍛煉,強度可逐步加大。
癌癥患者在住院期間,缺乏鍛煉場地,可以選擇一些占地少的方法鍛煉,如散步、按摩等;早期離床活動,可由家屬攙扶在病房里走動,促進身體各部機能的恢復。一旦病情好轉,出院休養則可根據自己的體質、環境、愛好選擇合適的運動。地勢平坦、空氣新鮮、有花草樹木、較為清靜的地方為較好的環境。通過運動還能改善人的情緒,消除抑郁和煩惱,鍛煉意志,增強自己戰勝癌癥的信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