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英國文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 要:在當今社會,對于英語學習者們而言,遇到的困難往往是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識。結果在用英語交談時,經常會誤用一些詞、詞組或短句而造成誤解。研究習語能幫助英語學習者獲得文化背景知識,從而更好的表達英語。本文從分析習語的特點入手,進而通過分析習語與英國的自然環境、民族習慣之間的關系,揭示了習語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習語;習語的特點;習語的文化內涵
一、介紹
《牛津簡明詞典》中對“idiom”一詞下了定義:一個人或者大多數人對于語言的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習語是語言發展的結晶。英語習語滲透著濃郁的英國文化氣息,交織著其他民族的影響,就像是一幅多彩的畫卷,向人們展示了英國文化的發展進程。
二、習語的特點
習語包括了比喻句,俚語,俗語,諺語等等,它集中體現了語言的民族風格和不同修辭手法的表達方式。習語往往是一個帶有深刻含義的簡明的短語或句子,在被人們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后成為了一種習慣。習語是一種帶有特色的特殊的語言形式,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英語。
1 、習語的民族特色
習語是人們在工作中創造出來的,是和人們以及他們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的。習語,就像是一面鏡子,清晰的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色。
英國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因此在英國有大量習語是和航海以及捕魚有關的,許多習語也是由水手創造的。例如,“over head and ears” 本義是“”它是水手創造的,后來發展為表示人的其他行為。比如,“over head and ears in debt”(身負重債); “over head and ears in love”(癡戀); “over head and ears in work”(瘋狂工作)。還有一些其他關于航海和捕魚的習語,像“spend money like water”(花錢如流水);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免于負債); “fish in the air”(水中撈月); “fish in muddy waters”(趁火打劫,混水摸魚); “plain sailing”(一帆風順)等等。
2、 習語來自于民間
世界上每個民族的習語幾乎都來自于民間。美國詩人瓦特·惠特曼曾說,英語交織著廣大民眾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樂,欲望與滿足。在英國,大多經典的習語都是由海上的水手,森林中的獵人,田野里的農民,工廠里的工人,戰場上的戰士以及家中的家庭主婦創造而來。下面看一些例子:
2.1、農民創造的習語
農業在每個國家都很重要。土地上的農民創造了一些習語。例如,“to put one’s hand to the plough”(著手某項工作); “to plough the sand”(白費力氣); “not to care a straw”(毫不在意); “not to let the grass grow under one’s feet”(不失時機); “to plough a lonely furrow”(孤獨地行動); “to upset the apple cart”(美夢破滅)
2.2、獵人創造的習語
獵人也創造了習語。他們有狩獵的豐富經驗。因此有很多與他們的狩獵經驗有關的習語。比如,“in the bag” 意思為“把獵物放進麻袋”,被放進麻袋的東西意味著是已經得到的。這句話也引申出了以下含義:“We’ve got the match in the bag.”(這場比賽我們已經穩操勝券了。)“The suspect is in the bag completely”(嫌疑犯已經被逮捕了。)” Everything is in the bag! It’s a frame-up!”(事實已經擺在眼前,這是誣告!)
3、習語的文化內涵
英語習語滲透著濃郁的英國文化氣息,因此它與英國的自然環境和風俗習慣有關。
3.2、自然環境
英國處于西半球,北溫帶,屬于海洋氣候。英國的夏季溫暖宜人,因此提到英國,經常會用到“gentle”(溫和),“lovely” (可愛),和 “beautiful”(美麗)這樣的詞語。莎士比亞在一首詩中把愛人比作夏天:“我該把你比作夏天嗎?你是那么的可愛那么的溫柔。”
3.2、風俗習慣
作為象征,動物的形象有著強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深遠的社會歷史淵源。從習語的特點看來,我們可以得知習語是富于暗示性的,這是由特定的民族傳統和現實的社會環境決定的。英語中有許多與動物相關的習語,例如,“get one’s goat”(使某人生氣),“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好的和壞的分開),“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著羊皮的狼)。在這些習語中,我們知道綿羊代表著溫順和善良,而山羊代表著猥瑣和邪惡。這是因為有著溫順的品格的綿羊可以帶來羊毛和財富。所以人們相對喜歡綿羊。而山羊是生性好斗的,在希臘神話中,好色的“森林之王”是長著一對山羊腿的怪物。因此,山羊是令人厭惡的。
另外一個例子,在西方國家,勇敢的狗被賦予了忠誠與勇敢的品質,被認為是人類做好的朋友。因此在英語中,大多數關于狗的習語都沒有不敬的涵義。下面看一些例子:“as faithful as a dog” (像狗一樣忠誠);“It’s dogged that does it.” (有志者事竟成);“You’re a lucky dog” (你是個幸運兒);“Every dog has his day” (誰都有得意的時候);“Love me,love my dog” (愛屋及烏)等等。
3.3、
基督教對西方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圣經》不只是圣典,它也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豐碑,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傳。圣經在西方的思想,藝術,文化,語言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影響更是不可估量的。在英語中,許多關于宗教的習語都來自于圣經,許多都已經成為人們的座右銘和處世哲學。例如,“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 ,意思是“若想獲得尊重,首先要尊重別人”;“A soft answer turns away wrath”,翻譯為“婉言可息怒”;“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涵義為“天道酬勤”等等。
另外,在《圣經》中,有數不清的人物形象仍然出現在日常口語和文學作品中。撒瑪利亞人是《圣經》中塑造的樂于做慈善的人物,如今其意義擴大為“一個樂于助人的人”。依據《圣經》,亞當是人類的祖先,因此“as old as Adam ”就意味著“很老”或者“很過時”。
三、總結
總之,習語不僅僅是語言的精髓,也是語言特色的集中反映。英語習語與英國文化的各個方面都息息相關。許多英語學習者由于背景知識的缺乏而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錯誤,因而不能清楚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而常被誤解。因此如果英語學習者想要更好的學習英語,就需要學習一些英語習語來掌握英國文化知識。(作者單位:新鄉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一提到英國,人們自然會想到英國男士的“彬彬有禮”,風度和修養。他們非常注重自己的儀表,經常會看到他們穿著得體的西裝,干凈整潔的襯衫。不茍言笑,一天中使用的最多的兩個詞是“sorry”和“excuse me”。這是大多數人對英國男士總體印象,我們可以用“gentleman”一詞來稱呼他們。的確是這樣的,在英國“紳士風度”處處可見。在牛津詞典里可以找到這個詞的解釋:a chiralrous ,courteours,or honourableman。(彬彬有禮而又善良正直的人,有教養的人,紳士)或許,僅從一個詞來說,表達不出多少內容。但是,人們似乎認同英國男士是很有男子氣魄的。
林語堂先生曾經對東西文化做過比較,他認為英國與中國最大的差別在于:“英國文化里更多的是男子的氣魄,中國文化里更多的是女子的聰敏。”英國男士的“紳士風度”是英國文化中比較顯著的特點。在中國也不缺少“男子氣魄”,例如“君子”、“壯士”等都是中國人所贊賞的。只不過中國人一直追求的是一種“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凡事以“和”為貴。所以中國文化呈現出的更多的是一種東方的清秀。而英國文化所表現出的更多的是一種力的壯美。
一、中國與英國在文化上的差異,其實是兩種文化體系的差異,即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正如季羨林先生所分析的一樣:“文化雖千差萬殊、各有各的特點,但卻又能形成體系。特點相同、相似或相近的文化組成一個體系。據我個人的分法,紛紜復雜的文化,根據其共同之點,共可分為四個體系:中國文化體系,印度文化體系,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體系,自古希臘、羅馬一直到今天歐美的文化體系,前者共同組成東方文化體系,后者為西方文化體系。人類并沒有創造出第三個文化體系。”中國與英國在文化上的差異,是經歷了漫長的文化沉淀,自成體系,是東方和西方文化的差異。
二、英國這種文化特點的成因
那么,英國的文化為何會有這種特點?
想必原因是非常多的,因為文化是一個民族之所以能夠持續傳承發展的重要基石,它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英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找原因。
首先,在于英國人與中國人的民族性格不同
英國人有句格言:“當你在羅馬旅行,要像在家做事情。”英國人十分熱愛自己的語言,無論去世界的各個地方,他們基本上都在使用英語,可見他們不使用別人語言的倔強和固執。而中國人要溫和的多,他們到了英國就說英語而到了法國就說法語,在中國文化里這叫“入鄉隨俗”。英國本身是一個島國,可以說他們的文明是海上文明。而中國幅員遼闊,形成的是陸上文明。另外,英國人屬于日耳曼民族的血統
轉貼于
再加上深深印在英國人頭腦里的島國情結,讓英國人為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島國無限驕傲,從而對外界表現出排斥與蔑視的民族性格。他們更喜歡冒險、征服和殺戮。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是以儒家為主、兼有諸子百家各學派的文化。儒家哲學體系里強調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國人往往能夠在簡樸平常的生活里獲得最大的樂趣,例如像養鳥雀、植蘭花等,可能是他們最滿足的了。英國的哲學家羅素講過一句很難懂的話:“我傾向于認為,中國人的生活給中國人的幸福要比英國人的生活帶給英國人的幸福多得多。”中國人比英國人幸福嗎?從物質層面來說,中國與英國相比差距很遠。是不是哲學家在諷刺我們?我想他的本意是說中國人會享受生活,懂得“知足常樂”。
其次,在于英國人與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
很多人認為東西方人們思維方式的差別在于:中國人的思維是螺旋狀的,而西方人的思維是直線型的。當然這種見解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過人們好像還理解的不是很深刻。文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曾有過自己精辟的論述:“東西兩文化體系有其共同點,也有不同之處。既然同為文化,當然有其共同點,茲不具論。其不同之處則亦頗顯著。其最基本的差異的根源,我認為就是在思維方式之不同。東方主綜合,西方主分析。”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一分為二,東方人的思維方式是合二為一。“天人合一”是東方文化的特點。兩種截然相反的思維方式使得英國的文化更粗獷,中國的文化更細膩。兩種文化各有自己的優勢。
三、這種文化對我們的積極意義
能夠懂得“英國文化里更多的是男子氣魄”,對我們來說是有積極的意義的,這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英語,更好地學習英國文化。“對西方的文化,魯迅先生曾主張 ‘拿來主義’。這個主義至今也沒有過時。”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一個數字化時代。很多機構或企業都擁有自己的官方網頁。就像商務人士的名片一樣,官方網頁也是企業或機構的一種宣傳。網站上除了關于公司或機構的發展歷史、產品介紹和公司愿景外,通常還會推送新聞來介紹它們的運作狀況等以提升它們在網頁瀏覽者心中的印象和形象。
隨著中國經濟和對外交流的迅速發展,世界范圍內漢語學習的熱情也日益高漲。得益于英國、法國、德國、和西班牙普及它們本國語言和文化的經歷啟示,中國在2004年開始設立自己的非政府組織以推廣漢語和中國文化,取名”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采取靈活的教學模式,因地制宜,在世界范圍內的小學、中學、社區和企業等教授漢語和中國文化。截至2014年12月7日,全球126個國家(地區)建立475所孔子學院和851個孔子課堂。孔子學院設在120國(地區)共475所,其中,亞洲32國(地區)103所,非洲29國42所,歐洲39國159所,美洲17國154所,大洋洲3國17所??鬃诱n堂設在65國共851個(科摩羅、緬甸、馬里、突尼斯、塞舌爾、瓦努阿圖只有課堂,沒有學院),其中,亞洲17國79個,非洲13國18個,歐洲25國211個,美洲7國478個,大洋洲3國65個(數據來源:http://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英國文化協會創立于1934年,是英國提供教育機會與促進文化交流的國際機構,其為英國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國際機遇,積極構建英國與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融合及信任。協會使命為創造機會、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促進互惠與溝通和教育。作為一個在英國注冊的非政府組織,其在全球223個城市設有辦事處,致力于積極促進思想碰撞與知識交流,構建英國與各國人民的相互融合及信任(數據來源:http://britishcouncil.cn/about)。
這篇文章基于語料庫分析了具有不同歷史和文化背景的非政府組織(NGO)官網所選新聞的體裁和內容,重點研究了2015年4月至6月新聞的關鍵語義域。數據來自于兩個機構的官方網站,這兩個機構雖然歷史和文化背景不同,但是它們的成立使命(founding mission)具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所以對它們語料的對比研究對于孔院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對于其應該如何更好地選擇和報道新聞以實現推廣目標和交流目標有著重大意義(Baker et al.,2008;Huckin,1997)。
研究問題
1.英國文化協會語料與孔子學院語料中的關鍵語義域有何相似之處?又有何不同之處?
2.影響兩個機構選擇或報道其官網新聞內容的因素有哪些?
研究方法
此篇文章中所使用的新聞皆來自于孔子學院和英國文化協會2015年4月至6月的官方新聞。英國文化協會是一個英國的國際機構,在全世界范圍內提供文化關系和教育機會,截至文章付梓之時,其在世界6個大洲100多個國家已設立辦公室,將國際機會帶到世界范圍之內(來源:http://britishcouncil.org)。它的主要任務是制造機會、建立伙伴關系,推動互利、交流和教育。孔子學院是隸屬于中國教育部的一個下屬機構,致力于在全世界范圍內提供漢語和中國文化教學資源和服務。其響應”走出去”的潮流,力求滿足海外漢語學習者的需求,為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的發展和和諧社會的構建做出應有的貢獻。(來源:http://english.hanban.org/node_7719.htm)孔子學院主要有三個職能:為推動國際范圍內漢語的發展制定政策和發展計劃;支持其他國家的不同類型和不同級別教育機構的漢語教學工作;起草國際漢語教學標準及開發改善漢語教學教材。其核心價值為”互相尊重,友好協商,平等互利”。英國文化協會語料(BCC)中有6,605詞,皆來自于官方新聞??鬃訉W院語料(CIC)中有5,997詞,來自于全球各孔子學院分院、新華網(Xihuanet)、漢辦(Hanban)、中國新聞網(Chinanews)、人民日報(Peoples Daily)和人民網(People.cn)。表2 列舉了兩個語料的新聞數目及詞數統計。
表1英國文化協會語料和孔子學院語料的新聞數目及詞數統計
語料來源文章數量單詞統計
英國文化
協會語料(BCC)網站新聞116,605
孔子學院
語料(CIC)
全球各孔子學院分院7(4667%)2,639(4401%)
新華網(Xihuanet)1(667%)702(1171%)
漢辦(Hanban)3(20%)1,032(1721%)
中國新聞網(Chinanews)1(667%)247(412%)
人民日報Peoples Daily2(1333%)1,113(1856%)
人民網(People.cn)1(667%)246(410%)
總計15(100%)5,997(100%)
對于官網新聞的研究采用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和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的方法以確定新聞的信息性(informativeness)和新聞背后的意圖和任務。
在分析語義模式時,文章使用的是Wmatrix工具(原網址為:http://ucrel.lancs.ac.uk/wmatrix3.html)來識別孔子學院語料和英國文化協會語料中的四大語義域。本文首先分析了每個語料庫中五個最高頻的關鍵語義域,前四個關鍵語義域中至少列舉了5個詞條(由于語料庫規模有限,第五關鍵語義域不足5個詞條)。然后,文章對相關結果進行了探討和發現,并提出相關建議。
發現與討論
關鍵語義域(Key Semantic Field)與詞共現(Word Co-Occurrence)
本文通過對關鍵語義域分析,識別兩個語料中新聞的顯著語義意義、?,F語義意義和特有語義意義,然后對每個關鍵語義域匯中的相關詞匯進行分析(見表2和表3)。
通過跟孔子學院語料對比,英國文化協會語料顯示最高頻的五個關鍵語義域是Education in general(P1)、Places(M7)、Government(G1.1)、Investigate,examine,test,search(X2.4)、和 Degree(A13)??鬃訉W院語料有與其相同之處。英國文化協會最高頻的五個語義域為Education in general(P1)、Geographical names(Z2)、Other proper names(Z3)、Drinks and alcohol(F2)和 Learning(X2.3+)。正如我們可以在表2和表3中看出,這兩個語料的第一關鍵語義域為Education in general,這意味著這兩個機構都是把教育職能放在首位的,所以在選擇官方新聞時,更多的內容還是報道其與教育相關的活動或事件。更或者,如它們各自描述自己的職能所說,它們主要的工作是教育,在文化和語言層面為全世界的人們提供教育。
在英國文化協會語料第二關鍵語義域Places中,有許多詞匯跟“跨境(trans-border)”是相關的,比如說“international,abroad,foreign,national,internationalization,metropolitan”。這表明英國文化協會的職能主要是推動英國以外的世界范圍內的教育,在全球范圍內為人們提供機會。英國文化協會頻繁地報道其跨境教育活動來彰顯其教育活動的發展方向,例如“leader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went abroad”、“compete globally”和“having wider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同時,在報道中,它會時不時重申或強調它的國際任務和他們在全球范圍內的工作經驗來提升它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地位。
在英國文化協會語料中的第三關鍵語義域Government中,有許多詞匯是跟政治緊密相連的,比如說“minister,government,council,president,civil”。這表明,盡管作為一個非政府組織,它每個部門的結構和職能都有明確的劃分,部長和官員在其運營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是一個由英國政府所支撐的機構,所以他們的活動和事件也深受英國政府所影響。因此,在他們的官方新聞里,他們談及某些問題時會頻繁地提及英國政府和官方部長。
緊跟在Government之后,第四大關鍵語義域是Investigate,examine,test,search,其下的詞條大多是跟“研究”相關,例如“survey,assessment,analysis,empirical,analytical”。這表明英國文化協會在其新聞在推送新聞時上更多地使用來自研究和調查中的數據。在所選的語料中,用到的有新英國文化協會調查和 DAAD 研究 等。
英國文化協會對調查數據或調查結果的使用表明,他們非常注重其全球教育的質量和影響。通過引用這些研究成果,英國文化協會可可以有力地提升其海外形象和國際地位。例如,“research and quality of teaching should be introduced for fairer assessments according to David Willetts,the UKs former Minister of Universities and Science.”這表明通過引用不同的研究結果,英國文化協會意在提升他們的教育標準的權威性(authoritativeness)和可信度(credibility),進而提高世界對其的信息以更好的實現自己的組織目標(organizational goal)。
表2英國文化協會語料中的五大關鍵語義域及詞條
語義域詞條詞頻(對數似然比)
Education in
general(P1)Students,higher education,education,universities,study,university,teaching,studying,professor,studied,humanities,Academic,student,graduate,undergraduate,education system,educational,tuition fees,student numbers,mba,educational systems,university courses,teachers,education authorities335(508.71)
Places(M7)International,countries,abroad,places,foreign,national,internationally,globally,regions,areas,places,internationalization,developing countries,metropolitan,local,urban,transnational,campuses,internationalization,statuary,borders127(298.78)
Government
(G1.1)Country,minister,government,councils,ministers,governments,state,citizens,president,delegates,intelligence service,government backed,civil,civic,nations75(167.77)
Investigate,
examine,test,
search(X2.4)Research,survey,surveyed,assessments,analysis,monitoring,keeping track of,research based,examine,empirical,analytical,monitored52(60.95)
Degree(A13)As,relatively5(50.67)
表3孔子學院語料中的五大關鍵語義域及詞條
語義域詞條詞頻(對數似然比)
Education in
general(P1)Universities,students,teachers,institutes,teaching,universities,educational,education,symposium,school,prof.scholars,study,tests,schools,study,tests,schools,training,higher education,college,studies,schooling,studying,student,studied,learners,self-cultivation,educators,historian,philosophy194(508.77)
Geographical
names(Z2)Chinese,China,Argentina,Pakistan,Chinas,India,South Dakota,Russian,west,Europe,Thai,Argentine,South Korea,Dutch,Islamabad,Washington,Australian,temple,Republic of China,Seattle,Beijing,Thailand,Buenos Aires285(298.85)
Other proper
names(Z3)Confucius institute,principles,university of Geneva,national,consulate,Chulalongkorn university,peking university,120(167.80)
Drinks and
alcohol(F2)tea,drinking,drink,beer,wine,milk,family tea,teacup,love tea,tea types,cup of tea51(134.42)
Learning
(X2.3+)Learn,learning,learned,learnt,read-up29(106.12)
在孔子學院語料中,Geographical names語義域中有127個詞條,其中絕大多數是國家名稱或城市名稱,例如China,Argentina,Pakistan,India,South Dakota,Europe,Thai,South Korea,Dutch,Islamabad,Washington,Seattle,Beijing 和Thailand。這主要是可能是因為本文所選的孔子學院語料有46.67%的新聞源(news source)是來自全球各地的孔院分院或者新聞所報道的新聞或事件還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這表明漢辦高度關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孔子學院的運作狀況,推送不同孔院所報道的新聞,并希望網站瀏覽者(主要是外國人)感知這一發展狀況。通過介紹不同孔院分院的運營現狀,漢辦希望給網站瀏覽者留下孔院發展勢頭良好的印象,從而減少來自海外批評家的誤解。
在孔院語料中,第四大關鍵語義域為Drinks and alcohol。在此語義域中,最高頻的詞條是tea。由于飲茶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中國已經形成了獨特的飲茶文化,因此,茶文化也在孔院的教育和提升中國海外形象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在此語義域中,第二高頻詞匯為”drinking”。在此語義域中,所有的5條索引(concordance)皆與“tea”共現:tea drinking habits/ one benefit of drinking tea/the Chinese tea drinking/ Chinese people drinking tea habits。
討論
在使用顯著語義域和?,F語義域方面,這兩個機構在選擇官方網站新聞時使用了相似的關鍵語義域(key semantic fields)。英國文化協會更多的采用實證研究,如研究報告和調查來提升專業形象和對教育的責任感??鬃訉W院官網的新聞報道涵蓋了不同的地理名稱,這表明其在世界各地發展比較迅速,勢頭良好,漢辦非常關注孔子學院的國際化,并且非常希望網站的瀏覽者能夠感知這一事實。作者在收集語料時,還發現關于孔子學院遭到抵制等負面的新聞的報道是缺失的。這也表明漢辦在選擇和推送新聞時是有選擇性的,以便更好的提升孔子學院的海外形象。面對”中國”的質疑,漢辦面臨著來自西方國家強大的輿論壓力。它不得不對其官網的新聞采取適當的調整,通過建立新的孔院來重申其辦學宗旨和目的。
就關鍵語義域來說,這兩個語料庫中排名第一位的都是Education in general,原因是顯而易見的。既然,兩個機構都是教育部門,教育自然而然地成為他們新聞或者報道中最高頻的話題。在英國文化協會語料中,Places是第二大關鍵語義域,這表明英語文化委員會將自身定位成一個國際教育機構,為全世界的人們提供機會。然而,在孔子學院語料中,Geographical names是一個關鍵語義域。由于漢辦官網所的新聞有一部分是來自于孔子學院海外分院的,這些地理名稱成為高頻詞匯也就不足為奇了。不同的學校所關注的事件和新聞也是有所差別的。漢辦所的這些新聞生動地表明了這些分院的教育活動運作情況。另外,我們也可以從孔子學院語料中看出孔子學院各院的教育活動或事件。從第四關鍵語義域中,我們可以看出文化在孔院教育中扮演了很大的角色。但是,在英國文化協會語料中,鮮有關于其教學和事件的報道。相反,更多地內容是介紹它的辦學愿景和辦學任務。
結論:
這篇文章基于語料庫分析了英國文化協會和孔子學院2015年4月至6月的官方網站上新聞的體裁,并得出結論:新聞的選擇和在實現它們的組織目標、職業目標和社會文化目標方面展示著它們各自的風格、策略和意向(Baker et al.,2008;Huckin,1997)。
關鍵詞:文化差異 國內外 文學評論 影響
目前,文化分布呈現多元化格局,各個民族擁有自己獨特文化,這種文化差異在文學評論中產生一定的影響。文學評論主要是指借助對優秀文學作品評論的分析,揭示此部作品或者此類作品的文學價值和發展規律,從而使讀者進一步把握文學作品內涵。影響文學評論的因素較多,其中文化差異的影響程度最大,這主要是因為文化博大精深,對人們日常生活影響較大。文學是人們精神生活的一種寄托形式,一定會受到文化的影響,且文化差異的影響不僅體現在作品自謝,還影響著讀者。因此,本文對于文化差異對國內外文學評論的影響的探討具有深遠的影響。
一、東西方文化概述
(一)文化精神核心
文化精神核心是東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別,具體表現在人文理念是東方文化的精神核心,而科學精神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在東方文化中以中國文化為主,注重對人行為和心理活動的考慮,西方國家因堅持科學精神,形成了自己的西方文化觀,進而導致東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在看待相同問題其切入點各不相同。文化差異作用在世界的各個方面,其中也包含文學評論。
(二)語言
語言是研究文化差異的主要手段和評估標準之一,因為,語言代表著人類思維活動。例如,漢語,中國人在文化系統中注重意境,因此,漢語的精華就是它善于制造空間,創設意境。因此,越精妙的漢語,越讓人捉摸不透,這也是其價值所在。而在西方國家中英語是主要語言,英語和漢語相比,缺少嚴謹性,且語言是最能代表文化精神核心的內容,對比漢語和英語可知,中國對于文化藝術追求意境,而英國人則注重科學性。
(三)藝術差異
在我國藝術文化中注重寫意,而西方國家恰恰相反,注重寫實,由此可知,前者追求一種心境,注重和自己內心深處的交流溝通;后者追求求實,注重對客觀世界的描繪。在文學藝術中,我國抒情內容較多,例如我國的古詩,敘述類相對較少,而在西方文學藝術中,即便年代久遠的詩歌,均蘊含著深刻的敘事內容,例如荷馬史詩。
二、英美文學發展與特點
(一)英國文學發展與特點
英國文學在英美文學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美國文學建立在英國文學之上。在英國文學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在遵從內部發展規律同時,與之相應的政治、歷史等均對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英國文學從盎格魯撒克遜過渡到文藝復興,再到新古典主義,又到浪漫主義,最后發展至今天的代表性的現代主義。英國文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下,轉變了自身的發展風格,從最初的寫實逐漸向多元化發展。帝國敘事是英國文學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烏托邦文學是其代表性傳統,這里面蘊含著經驗主義。
(二)美國文學發展與特點
自十九世紀末期,美國文學逐漸脫離英國文學,并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雖然在初始發展階段,散發著英國文學的味道,但是在后期發展中逐漸自成一家,獨具風格。在美國文學發展史上主要經歷了三次重大改變,第一次為民族文學,后兩次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影響。對于美國現實主義文學而言,鄉土主義是其首要代表,它在早期的美國均有所體現,后來美國文學結構便朝著女權主義、后結構主義的方向發展。
三、英美文學評論
文學是展現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智慧的結晶。英美文學為世界范圍內的人們認識英美文化提供了平臺,英國文學發展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史,在每一個發展時期都綻放異彩。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英國文學呈現多元化的發展態勢。美國文學建立在英國文學之上,外來文化對其影響較大。美國文學在初始發展階段只是單純地模仿外來民族文學,直到十九世紀,才擺脫外來民族文化的影響,逐漸朝著獨立的方向發展。在上世紀初期,美國文學步入繁榮時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新文學與舊文學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斗,導致美國文學開始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英美文學評論是一種借助文學理論思索文學作品的活動,旨在通過對文學作品發展規律的揭示,來為進一步創作發展奠定基礎。英美文學評論按照作品形式的不同可將其劃分成小說、散文、戲劇等不同體裁的評論。通過對文學作品所包含的內容的分析和評論,來提升閱讀者的鑒賞水平,進而較好地把握作品傳達的信息是文學評論的根本目標。英美文學評論建立在作品分析之上,并更加透徹的分析和從更深層面評論文學作品,由于英美文學評論和普通的作品分析相比,較為深入透徹,因此,它區別于作品分析。文學分析注重作品自身的特性,而英美文學評論強調對其藝術表現形式和外部表現的評論。
四、英美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一)文化發展載體差異的影響
語言是名族文化的主要載體,它也是名族文化的具體體現。因此,民族文化的差異,必然會在語言載體上也有所體現。文學作品中的所使用的語言均是作者進過深思熟慮得到的,文化差異在文學評論中的影響,主要表現英式語言與美式語言差異的影響。因此,以語言差異為切入點來研究文化差異對文學評論的影響獨具代表性。英國文化歷史博大精深,具有較長的發展史,且英語是語言正宗,具有優越的發展優勢,這主要是因為它較好地傳承了文化遺產,并在文學作品中表現的淋漓盡致。也許是因為此原因,大多數評論家在評論英國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會格外小心的運用語言,也許是人們發自內心的崇拜和敬仰才會產生這種現象,他們害怕侮謾英國傳統文化。因此,評論家在評論英國文學作品時,運用語言時循規蹈矩,缺少一種個性和創新。美式英語建立在英式英語之上,與英式英語相比,雖然沒有本質性的改變,但是美國是一個更加崇尚自由、民主的國家,在獨立戰爭中,美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等均進行了更新,且美國民主革命相對成功,歷史遺留不大,這點表現在文學評論中,便是美國文學家評論時相對張揚,看不到小心謹慎的痕跡,有時還體現出一定的創造性。美國文學評論的創新與自身獨立、自由的文化氛圍密不可分。語言是名族文化的主要載體,也是文化發展的具體體現,通過對比分析英美文學評論語言差異,我們能從更深層次挖掘文化差異對國內外文學評論的影響。
(二)文化內涵差異的影響
英國文學評論主要掙扎在傳承和擺脫傳統文化中,《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典型作品,故事中的主人公掙扎在復仇中,此時期的大部分文學作品均具有此類特點。在十七到十八世紀,英國文學評論逐漸從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逐漸向荒誕過渡,這是在傳承和擺脫中掙扎的具體體現。進入二十世紀后,其文學評論發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重新思索和定位原有理論,此時期涌現的文學作品的風格也發生了一定的轉變。綜合來說,伊格爾頓是英國文學界最具代表性的評論家,截止到目前為止,仍發揮著較大的影響。英國文學評論正在向著后現代主義的方向發展,在文學評論中應進行系統性的審視和思索,進而構建滿足時展的文學理論。對于美國文學評論,我們應注重對美國文學的探究,這是因為評論源自文學。美國屬于殖民地,大陸文學、英國和印第安學均對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美國文學具有自身的獨特性,雖然其它文學對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最主要還是自身。美國文學建立在英國文學的基礎上,并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更新,然而美國文學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獨立個體,相應的文學評論也是如此。
(三)文化歷史差異的影響
人本主義是英國文化歷史的主要特征,在具體的英國文學評論過程中,關于人本主義的觀點相對保守,這主要是因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自身性質決定的。例如,莎士比亞在評論自身作品時,宣傳人本主義的較多,這種主義處在發展金字塔頂端,旨在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階級制約,真正實現自由、和平。莎士比亞的人本主義評論在英國文學作品評論中發揮著代表性的作用,它在后續評論中發揮著深遠的影響,形成了相對穩固的人本主義評論觀。然而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學的發展,這種評論觀開始受到質疑,有些甚至否定此種觀點,這主要是因為,革命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助推劑,而相對保守的人本主義觀只有在特定的時期才能發揮自身價值,它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條件。而美國文學評論針對人本主義觀點,具有激進性和獨創性,這主要是因為美國與英國相比,文化歷史負擔相對較重,且歷史遺留問題不多,外加美國的獨立戰爭的影響,形成了一種追求民主和自由的文化氛圍,為美國文學評論發展減輕了負擔。因此,在美國文學評論中,大部分作家對人本主義抱有激進的態度,有些還進行了一定的創新。
五.結語
摘要:歐洲人關于中國茶葉的記錄可以追溯至16世紀。正式傳入歐洲的時間為17世紀,西方國家逐漸興起茶葉消費。在眾多國家中,形成茶文化體系的只有英國,這一文化不僅僅扎根于英國本土文化中,同時,受到國外社會、經濟以及政治等因素的影響,在其形成過程中借鑒亞洲國家的飲茶傳統,最終形成具有英國特色的茶文化體系,并成為英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本文結合英國茶文化的主要內容以及對社會方面的影響進行闡述,積極探索英國茶文化的本質。
關鍵詞:英國;茶文化;內涵;社會影響
茶起源于中國,目前,全球有100多個國家與地區在飲用茶。雖然說,茶的飲用已經開始普及化,但能夠形成茶文化體系的國家卻并不多。許多人認為英國茶起源于歐洲大陸,實際上紅茶來源于中國。在英國,出名的英國紅茶種植園寥寥無幾。英國人對紅茶十分熱愛,同時,飲茶歷史也比較悠久,才將紅茶冠以“英國”的前綴。隨著歲月的流逝,茶葉在英國的整體文化中意義逐漸加重,不僅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交際、應酬場合的常客,飲茶從一種飲食活動逐漸演變為高品質、高格調的文化產品。因此,要想進一步了解英國茶文化,就要重視英國茶文化對社會的影響方面的探究。
1英國茶文化的主要內容
文化這一概念意義深刻,從廣義講,文化是指人們經歷社會變遷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換句話說文化就是人們在進行創造的過程中所獲得的一切。從狹義的角度上講,文化是指一種社會的意識形態,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人類精神財富,如文學、科學、教育等等。從文化體系的角度看,文化可以分為兩大體系,一是技術,二是價值。技術是指物質領域方面,價值是指人們在進行一切社會活動過程中形成規范、人格以及人格性的事物。因此,筆者在進行英國茶文化探索過程中,重點探討英國茶文化的價值體系。
1.1英式早茶
在晨起,英國人要飲早茶,又稱之為“開眼茶”。主要以紅茶為主,聚濃郁與清新為一體,色澤鮮亮、口感出色。若是有客人,一般來說,會給客人一杯早茶,這是提醒客人清醒最好的方法之一。同時,在早茶期間,主人與客人還可以進行交流,對于客人的就寢情況進行詢問。在英國,早茶具有重要地位,為了方便喝早茶,英國人發明了專門的飲茶工具,即茶婆子。
1.2英式上午茶
英式上午茶是英國人的一種飲茶習慣,這一飲茶習慣并不為人所知,又被稱之為“公休茶”。時間約為20分鐘。在上午11點的時候,無論是貴族還是上班人員都會休息一會,喝一杯茶,是工作間隙的一種調劑方式,由于客觀因素的限制,上午茶最簡單。
1.3英式下午茶
英式下午茶是英國茶文化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茶文化的主要載體。這主要是因為沒有茶葉種植的英國人民,積極發散思維,利用貿易,對飲茶方式進行創造,英國茶文化就是憑借英式下午茶享譽世界,同時,也是英國人典雅生活的一種代表。在英國,正式的下午茶最為講究,內容極為豐富。首先,主人要選擇家中或是茶室中最好的房間作為飲茶聚會的場所,對茶具、茶葉的選擇有要求,不僅要精致,還要高檔,同時,對所上的點心,選擇一個三層的瓷盤盛放點心,第一層一般為三明治、手工餅干;第二層是英國傳統的松餅、果醬、奶油;第三層則是時令水果、美味小蛋糕等。食用過程也有一定的規定,一般從下向上的順序進行。
1.4英式晚茶
有學者認為英式晚茶也是下午茶的一種,但是按嚴格意義劃分,主要是按照時間的不同進行。晚茶一般在下午6點左右開始,也可以將晚茶與晚飯合并到一起,更具有平民化色彩。在這一飲茶過程中,對內容以及形式沒有過多要求。
2英國茶文化的影響
2.1對英國生活方式的影響
在茶文化幾百年歷史發展過程中,其飲茶方式發生多次變換:剛開始,英國民眾將茶葉作為來自東方的一種藥材進行使用;其次,英國皇室開始接受飲茶,并融入到飲食文化中;再次,由于由上而下的推廣方式,飲茶逐漸成為中產階級高雅的代名詞;最后,隨著其飲茶習慣的改變以及文化的發展,茶已經成為人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16世紀早期,人們沉溺在咖啡、啤酒中,雖然部分大陸國家已有飲茶消費,但是并未引起重視。在17世紀,英國人將茶葉作為一種藥材在本國使用,有人開始意識到東方茶葉的多重用途。直到1662年,皇室對飲茶開始推崇,并逐漸演變為一種宮廷禮儀。尤其是1685年,英國的光榮革命之后,新女王正式將茶葉帶入到英國?;适胰藛T開始推崇飲茶活動,相應的貴族人們開始紛紛效仿,家庭式的茶會逐漸成為當時最流行的社交禮儀,同時,茶會也是地位的象征。在17世紀下半葉到18世紀初期,英國本土的咖啡室開始販賣茶飲料,“湯姆式咖啡屋”的成立,更是進一步推動飲茶活動的普及。由于這一咖啡屋的茶飲價格合理,口感佳,環境優雅,人們不僅可以在咖啡屋中飲茶聊天,還可以進行會客、演講以及看雜志等娛樂活動。隨著這一消費方式的流行,英國的咖啡室數量不斷增加,由于皇室擔心人們聚眾鬧事,在1675年,曾一度頒令禁止咖啡室的開放。但是,由于英國皇室也飲茶,加之歐洲與亞洲的貿易交易開始發展,咖啡室又開始興起。在18世界初,茶葉逐漸取代咖啡的位置,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在英國茶文化發展過程中,女性力量不可忽視。女性是家庭消費最為有力的支撐,飲茶活動之所以快速走進英國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女性的推廣。到了18世紀,隨著茶葉貿易的發展以及茶價的降低,女性開始推崇飲茶活動。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英國飲茶活動開始轉變,單純的家庭形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商業性的飲茶場所———茶室開始出現。到了20世紀,茶葉在英國的地位已經不可撼動,英國還成立了茶業聯盟,認為茶葉不僅僅可以作為一種休閑活動,同時茶葉中具有對人體有利的物質———黃酮素,還可以作為一種保健飲品,促進人們的身體健康。
2.2對英國紳士風度的影響
英國人最典型的形象就是具有紳士風度,在以男性地位為主導的社會中,紳士風度的體現主要表現在男性的行為舉止、文明儀態以及對女性的尊重等方面。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公平合理的競爭原則;二是理性主義原則;三是強烈的國家榮譽感以及高度的自尊意識。從紳士風度出現的時間看,出現于茶文化形成之后,并深受英國茶文化的影響。茶文化對英國紳士風度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2.2.1對男性服飾的影響
在英國,茶文化具有較為嚴格的服飾要求。在維多利亞時期,男性出席茶會必須身著燕尾服、戴高帽,手持雨傘。即使是出席一般的社交活動,也要遵循一定的衣著規范。在英國,男性的衣服總是干凈、整潔的,手縫西裝是有格調紳士的象征。在這一時期,對于男性服裝的顏色也有所要求,例如,西裝外套顏色一般為暗色系,而襯衫則需要鮮艷一些。對于服飾的用材有一定要求,例如,夏天一般使用亞麻布,冬天則選擇純羊毛材質。除此之外,配件也有一定的要求。
2.2.2對男方式的影響
在飲茶活動中,英國人具有嚴格的社交禮儀,男士除了服飾要符合相應的規定,同時,還要做到行為大方穩重,物品要輕拿輕放,保持茶室的安靜。對于身邊的女性要保持紳士風度,主動為女。因此,在紳士風度形成的過程中,極大受到了茶文化的影響,這一影響不僅僅體現在茶會等場合。同時,這一影響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較為常見。在實際生活中,男性重視生活細節、溫文爾雅。除此之外,男性還要保持禮貌、謙虛的風度,在保持自身尊嚴的同時能夠體諒周圍的人群。
2.2.3對男性價值觀的影響
以上行為規范或多或少體現出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英國社會的精神價值觀與歷史發展的軌跡不盡相同,人們開始追逐飲茶這一高雅生活方式。隨著英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政治制度的現代化發展,人們開始追逐上流人士的風尚,尤其是對飲茶活動的追捧。在飲茶過程中,人們享受到貴族化的生活情趣,快節奏的工業化生活方式逐漸改變為享受型生活。雖然說紳士風度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與固步自封的特點,但是其強烈的個人主義精神在英國的發展過程中依舊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2.4對男性性別觀念的影響
在英國茶文化發展的早期,最主要的體現是純粹的男性特色,因為,在那一時期,女性是禁止進入咖啡館。隨著飲茶生活習慣的改變,飲茶活動逐漸家庭化、社會化。女性角色在這一過程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在維多利亞時期,在飲茶活動中,女性具有絕對的主導地位。不管是進行公共飲茶活動,還是進行家庭飲茶活動都需要女性為主導。因此,部分學者將英國茶文化稱之為“淑女茶文化”。在這一飲茶活動中,男性所起到的多為禮貌參與。這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茶文化直接體現出對女性的尊重。
2.3對英國民族精神的影響
英國的茶文化來源于東方,但是在接受與融合過程中發生根本性變化,在將飲茶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過程中,英國人進行了集體茶會、茶舞等休閑娛樂方式的開發,豐富自身生活。通過具體分析發現,英國茶文化主要是以個人、集體為單位,進一步體現出英國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同時也表現出英國“以個人為中心、保持獨立”的民族精神特征。在英國,茶文化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視規則與傳統,在進行高雅品質體現的同時,更體現出一個人的內涵,這些表現進一步體現出英國的民族精神,即保守、認真以及追求體面。除此之外,這一民族精神還體現在茶文化的實用性。與東方茶文化不同,英國將飲茶逐漸融入到一日三餐過程中,并有固定時間與場所,不會隨意進行茶會的開展,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英國人務實的特性。在英國茶文化形成過程中,對民族精神影響還表現為近代女性解放思潮的涌現。在此過程中,女性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皇室女王對飲茶活動的推廣,到下午茶的發明,一直到19世紀在茶會中女性地位的不可撼動,茶文化體現出女性的絕對主導地位。在維多利亞時期,在飲茶活動中,女性具有絕對的主導地位。不管是進行公共飲茶活動,還是進行家庭飲茶活動都需要女性來主導,而男性所起到的多為禮貌參與。
3結語
英國茶文化扎根于英國社會發展過程中,因此,形成于東方不同的飲茶文化,在英國,茶文化缺乏農業國家的影響,更多體現出資本主義國家的內容,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其茶文化的內涵以及內容也存在不同的變化。從其影響方面來說,對英國社會及民族精神影響較大,因此對英國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葉盛珺.文化傳播視角下中華茶文化與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J].茶葉,2015(4):223-226.
[2]姚馳.基于中英茶文化差異解析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福建茶葉,2016(3):275-276.
[3]徐常利.解析中西方茶文化的內涵及生態翻譯研究[J].福建茶葉,2016(7):298-299.
[4]蘇花青.英國茶文化及其影響分析[J].福建茶葉,2016(8):385-386.
[5]《多維視角下的英國茶文化研究》出版[J].農業考古,2011(2):46.
[6]樂素娜.中國茶文化在東西交流中的影響———以英國茶文化為例[J].茶葉,2011(2):121-122+126.
[7]趙宇.紅茶文化及其在英國文學作品中的體現[J].福建茶葉,2016(9):38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