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思鄉(xiāng)情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2、因思人事苦索繞,離愁別恨,無限何時了?
3、日幕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4、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5、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6、故鄉(xiāng),是游子用谷子釀造出來的陳年老酒,擱置年代越遠,放置時間越長,酒的味道就有醇香。
7、寧戀本鄉(xiāng)一捻土,莫愛他鄉(xiāng)萬兩金。
8、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9、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0、思念故鄉(xiāng),其實就是想念故鄉(xiāng)兒時的伙伴,想念那間老屋子,想念那片土地。但是,游子最想念的還是那已經(jīng)蒼老的父母雙親。
11、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12、每當面對皓月當空的時候,思念故鄉(xiāng)就如潮水一般涌來,就如洪水涌來一般不可收拾。
13、一葉浮萍歸大海,為人何處不相逢!
14、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5、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16、想起故鄉(xiāng),我就在內心深處思念故鄉(xiāng)。對于故鄉(xiāng)的思念,年代越遠久,對故鄉(xiāng)的體會就越深刻,靈魂的觸動就也大。
17、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18、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19、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20、悠悠兮離別,無因兮敘懷。
21、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
2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3、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4、本知人心不似樹,何意人別似花離。
25、故鄉(xiāng),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好的美味佳肴,誘惑遠方的游子不得不去品嘗。
26、美不美,故鄉(xiāng)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
27、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28、游子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xiāng)。
29、故鄉(xiāng),思念故鄉(xiāng),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30、故鄉(xiāng),是游子兒時記憶中片斷,()游子越理越無法理處頭緒,越來越無法剪接出來完整的畫面。
31、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32、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33、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4、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35、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36、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37、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關鍵詞]蘭州民謠;城市敘事;思鄉(xiāng)情懷
[中圖分類號]K89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3)20-0042-03
香港評論人廖偉棠曾說:“在這個不安的時代里,我們的詩人啞言了,是如今的新民謠唱出了城市巨變中小人物的承擔。”
蘭州作為中國腹地,地處黃土高原,銜接青藏、寧夏、內蒙、新疆等省份,外來人口復雜多樣,受外來文化影響較深,民謠興起顯得理所應當,曾有人將這塊黃土高坡上的城市譽為“中國搖滾的西雅圖”,這個地域呈狹長狀的城市,曾走出很多有名的民間音樂人。
一、蘭州民謠中的城市敘事
蘭州最著名的民謠樂隊當屬野孩子樂隊,這支樂隊最早由索文俊和張佺組建,幾易人員,2001年3月,在三里屯南街一起創(chuàng)辦了名叫“河”的酒吧,并逐漸發(fā)展成規(guī)模較大的音樂根據(jù)地,吸引人群眾多。著名樂評人顏俊曾說:“野孩子樂隊是新民謠比較早的嘗試,他們把民間的一些音樂在形式上進行革新,同時又保存了民間的本質。與創(chuàng)作方式投靠盲目與抄襲的樂隊相比,野孩子先是用做人的方式樹立了樂隊的氣質。他們的創(chuàng)作過程才是真正的生活。”他們的作品中很多與曾經(jīng)生活著的這座城市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一個真正的偉大的作家、藝術家,多半是童年時代情緒記憶的搖籃中便開始形成他們自己獨特的個性。這種早年的情緒記憶對于藝術家來說非常重要……往往會在無形之中滲透在他們終身的創(chuàng)作活動中,顯示他們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作品的個性特色。”既然童年的印記在某種程度來說規(guī)定了一個人的全部生活,那么,野孩子樂隊主要成員索文俊和張佺的成長經(jīng)歷,則在他們的作品中很好地體現(xiàn)了出來。他們的音樂不是對傳統(tǒng)民歌的簡單模仿、改編,音符間流淌著成長領域的絲絲影響,出生在蘭州乃至西北這個有著濃郁民間音樂傳統(tǒng)的地方,他們對歌唱有著最簡單、最直接的體會。
樂手索文俊曾經(jīng)在蘭州的建筑工地上聽過工人們(大部分是民工)唱歌。對他們來說,歌唱作為一種力量支撐著艱難的生活。張佺的童年在甘肅和青海農村度過。在那兒,他從勞作的農民那兒學會了唱歌。那些農民用自然的聲音歌唱著生活的快樂和憂傷,這深深地影響了張佺關于音樂的理念,“我最喜歡西北民歌的樸素和簡單”,張佺說:“聽上去就是人們在給自己唱歌,而不是表演。”
一首《早知道》激起眾多聽者的共鳴:“早知道黃河的水呀干了,修哈那個鐵橋了是做啥呢 ,早知道尕妹妹的心呀變了,談哈那個戀愛了是做啥呢。”蘭州是唯一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城市,一條母親河滋養(yǎng)著黃河兩岸的人們,上游水量不足的現(xiàn)狀,加之城市人口的劇增,導致河床日趨狹窄,的河床里艱難地長出蘆葦,在黃河岸邊的勁風里搖曳,日漸繁盛。那句夾雜著泄憤般的“咒語”喚起對河流的敬畏,對日常生活沒有痕跡地腐蝕現(xiàn)實表達出強烈的憎恨,一句粗口,恰到好處,聽似低俗,社會最底層勞動人們的心聲卻一覽無遺。隨后,話鋒一轉,聯(lián)系到青年人為之懊惱的情感問題,一主一客,糾結、泄憤心態(tài)不言而喻。
一首《你可知道》唱道:“你說那山上的杜鵑花兒紅,你可知道,它長了多少年? 你問那大路上騎馬(呀)走過的人 ,趟過的河,它有多少? 你聽那飛過的杜鵑鳥兒叫, 你可知道,它家在哪里? 你猜那背井(呀)離鄉(xiāng)的人,走過的路,它有多少?”似乎與蘭州關聯(lián)不大,但若是了解了歌者的生活背景與生長經(jīng)歷,便能透過歌曲,追尋到關于蘭州這個城市的些許蛛絲馬跡。杜鵑花兒是每年暮春時節(jié),距蘭州城外不遠處的郊區(qū)隨處可見的花種,五六月,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兒怒放在自然里,那場景足夠引起強大內心的震撼。這是一座移民城市,土生土長的土著并不多,似乎每個人都是過客:“那背井離鄉(xiāng)的人兒,曾走過多少路?”這是一句問語,叩問著每一個被歌曲震撼內心的人,由它引起、觸動的思緒,泛濫在思鄉(xiāng)的氣氛里。
除了這支走出去歌唱本土的樂隊,同時期乃至以后的樂隊也對蘭州這座城市有著深入肌膚的敘述。一道樂隊首張專輯里《沒有黃河我活不哈》,是這座城市里母親河的孕育最好的情感展示:“黃河嘛我的家,沒有它我也活不下……我要一輩子的愛著它,別讓我的心里像針扎 ……天上的云彩陪著它,日日夜夜把它牽掛……”炙熱的情感流淌出的是對黃河的歌詠,穿城而過的這條大河孕育著成長中的少年,敘述者就是歌唱者。
二、蘭州民謠中的人與物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群居文化最核心的內容便是人的交流。民謠的創(chuàng)作者大多有著在蘭州長久生活的經(jīng)歷,他們理所應當?shù)卦谶@個城市細節(jié)里存在,或者由于某種際遇移植在這里,有著長久的生活經(jīng)驗。為此,他們創(chuàng)作出的民謠作品,天然有一種原型意味,如父親原型、母親原型、詩人原型、神話傳說中的某類人物,當然,還有情人原型。民謠是發(fā)自民間的聲音,自然是對生活在這個城市里最大眾人群的某種生活經(jīng)歷的總結與提煉,娓娓道來。為此,有人說“民謠是硬的,像鋼鐵一樣堅硬,也像藤曼一樣柔韌”。
蘭州本土民謠樂手李建儐的第二張專輯《月照空花》中,有一首《黃河淌過了金城關》,曲中寫到了我們耳熟能詳?shù)陌姿健⒔鸪顷P、雁寧路、什川梨花、安寧桃花、石頭坪、杏胡臺,還有新城秦王川等一系列地名,背后實則是對這個城市中人事的解讀。它與竇唯、崔健那些激烈的搖滾樂尖銳的評判性不同,顯得溫婉含蓄。鐘立風說過:“如果搖滾是一種個性,那么民謠即是一份情懷。個性這東西,有時候很鋒利很不羈,多了也許會傷及自己和他人。而情懷,是溫暖的、包容的、綿延的、長久的,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情感的累積,會越來越豐富和越來越迷人。”每一個在蘭州有過長期居住經(jīng)歷的人,都能在此曲中品味出一些無法言傳的意味來。它用實實在在的地名演繹出現(xiàn)世的荒唐與無奈,所以,我將它定位為人物敘事,雖沒有明晃晃地說透,卻留下雋永的空間給聽者。
正如歌手萬曉利對民謠的定義;“民謠就是來自民間的歌謠。它是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是拒絕頹廢的;但它又具有強烈的反抗性和反叛性,絕不是當下流行音樂的小傷感小情緒能比擬的。”盧中強認為,正因為民謠擁有這樣一種溫和的批判力,從而能在漸變的社會中崛起。
低苦艾樂隊近期作品《蘭州 蘭州》中,有一句這樣寫:“蘭州,夜晚溫暖的醉酒,蘭州,淌不完的黃河水向東流……”雖地處西北,經(jīng)濟不夠發(fā)達,生活在這里的居民卻在貧瘠的土地上開墾出自得其樂的精神生活。無論褒貶,都是這個城市最真實的寫照,折射出文化匱乏的現(xiàn)實,這些來自民間的聲音是對這個城市最好的詮釋,演繹出似乎并不迷人、震撼的人事,卻真實地再現(xiàn)著本土根深蒂固的文化。一首歌,誕生于黃土地,也同樣歌詠著這篇貧瘠的土地。
三、蘭州民謠中的思鄉(xiāng)情懷
《蘭州 蘭州》一曲中唱道:“你走的時候沒有帶走美猴王的畫像,說要把他留在花果山上,行囊里只有空空的酒杯和游戲機,門外金沙般的陽光它撒了一地,再不見俯仰的少年格子襯衫一角揚起,從此寂寞了的白塔后山今夜悄悄落雨,為東去的黃河水打上剎那的漣漪……”詞曲寫實性很強,每一位年輕人都能在歌曲中找到自己對這個城市復雜的情懷,渴望走出去,卻同樣期盼回歸。這是一種復雜的情懷,沒有在這里長久生活過的人無法體味這樣糾結、曲折的情懷。歌曲結尾處有幾個客串的畫面,有人用一句話描述和蘭州的情感關系:“當我在蘭州的時候,我想離開,我不在蘭州的時候,我又想回來。”這句話的作者姚軍曾寫道:“慢慢地蘭州也會有更多的CBD,萬達廣場,星巴克,zara,人行道變成了停車場,宏偉高大的公共建筑向城市兩端蔓延,當然濃濃市井味的菜市場不會消失,我也會認識更多的生活在蘭州的朋友,只有和這座城市發(fā)生關系了,你才會一點點積累出一個答案,眼前這座城市到底是怎樣的,好像也說不清我是愛蘭州還是厭惡這里。”
然而事實卻是,走出去的人在領教了其他所謂繁華都市之后,反過頭來對這個城市卻有了極深的眷念。這樣的思念、這樣站在遙遠的他鄉(xiāng)回首故鄉(xiāng)的情懷充斥在耳熟能詳?shù)囊魳防铩C裰{藝人周云蓬說:“生活的印記鐫刻在經(jīng)歷里。偶爾的一瞬間,會有恍惚的片段,追尋來去,便知是家鄉(xiāng)留下的想念。”野孩子樂隊創(chuàng)作的《眼望著北方》一曲中,這樣唱道:“我眼望著北方,彈琴罷了歌唱;沒有人看見我,我心里多悲傷;我坐在老地方,我抬頭看天上;找不到北斗星,我只看見月亮;我走過了村莊,我獨自在路上;我走過了山崗,我說不出凄涼;我走過了城市,我迷失了方向;我走過了生活,我沒聽見歌唱。”找不到民謠直接、火辣的曲風,卻能在其中品味出淡淡的哀愁,而哀愁主要源自人在他鄉(xiāng)思故鄉(xiāng)的惆悵。
與此曲不同的是,《生活在地下》所體現(xiàn)的思鄉(xiāng)情懷則更為直接、熾烈。人在他鄉(xiāng),思念故鄉(xiāng)黃土高原上的蔚藍的天空,飽含親人的呼喚、戀人的難舍以及人事的復雜和自己親身的體味、解讀:“遠方的天空總是那么藍,我卻藏在潮濕的角落里;生活好比黑夜里漫長的路,走過的人他從不說出來;親人朋友在夢里呼喚我,我卻在這里虛度著好時光;生活不該是一杯醉人的酒,醒來的人想說也說不出來;遠方的戀人你不要埋怨我,雖然我從來沒有讓你幸福過;北京 北京,不是我們的家,我現(xiàn)在才知道勞動的人是最窮的。”仔細聆聽,便能設身處地地感受到這些走出去的民謠藝人無奈的心境。
最典型的當屬《黃河謠》,這首歌曲是外出的人思鄉(xiāng)情懷最好的傾訴:“月亮照在鐵橋上,我對著黃河唱;每當我醒來的時候,想起了家,想起了蘭州;想起路邊槐花香,想起我的好姑娘;黃河的水不停地流,流過了家,流過了蘭州,流浪的人不停地唱,唱著那黃河謠。”一座黃河鐵橋矗立在黃河兩岸,帶給居住在城市里的人無盡的遐想,鐵橋百年風云,記憶卻在細節(jié)之處深刻雋永,一輪明月懸掛天際,清冷照耀其上,更烘托出一絲悲涼。歌唱者曲風蒼烈,嘶啞,如同不盡人意的生活。黃河的水不停地流,自西向東,日復一日,司空見慣,卻在離去者的記憶里成了難以忘懷的情景,黃河成了蘭州的另一個稱謂,觸景生情。
“路邊槐花香”是很多文學作品中常出現(xiàn)的文學原型,槐樹是故鄉(xiāng)最好的歷史見證,“人人來自大槐樹”,槐樹在中國人的意識里是許久以來對故鄉(xiāng)最遙遠的民間敘述者,它們更多地是被象征化、物象化。而槐花則更是風花雪月一些,將思鄉(xiāng)的凄楚描寫得更加優(yōu)美,使得思鄉(xiāng)不再那么苦澀,甚至演繹成對戀人、情人、親人的懷念。于是,這樣的情懷是一種澀中泛甜的美妙,是只可意會的心有靈犀,這樣的歌謠在民間傳播力度極大、速度飛快,因為它觸動了每一位走出去的人內心無法言傳的思鄉(xiāng)情懷,并且?guī)順O強的美感享受。
[參考文獻]
[1]張紹民.村莊疾病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
[2]周永濤.新時期小城鎮(zhèn)敘事小說研究 [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1、歸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樣快,形容回家心切。出自清朝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十二回:承長兄厚愛;本當領教;只是歸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2、望穿秋水。 形容對遠地親友的殷切盼望。出自元朝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
3、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出自明朝西湘居士《明月環(huán)》: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關鍵詞:初中語文;分類教學;思鄉(xiāng)懷人詩;詩歌鑒賞
古詩歌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新課標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可見,對詩歌教學我們不能籠統(tǒng)地照本宣科,我們還要有一個意識,那就是針對同類型的詩歌,要有意識地來積累;針對同類型詩歌,要明確鑒賞側重點;針對同類型詩歌,指導初中生掌握鑒賞方法。
古代詩歌按題材內容的不同,一般可以分為思鄉(xiāng)懷人詩、送別詩、詠物詩、邊塞詩、詠史懷古詩、借景抒情詩等,每種類型的詩歌各有自己所要表達的重心。如思鄉(xiāng)懷人詩,古人或為了前途,或為了生存,而與家人、朋友分離,思親思歸,很多人就借助詩歌來表達。
可見,題材不同,意象、意境、思想內容就不會相同,藝術方法自然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要教會學生這個分類鑒賞古詩的方法,最終提高他們對古詩歌的鑒賞能力。下面我們就以思鄉(xiāng)懷人詩為例,談談同類詩歌的鑒賞。
一、把握題目,領會詩歌內容
古代詩歌除了題為《無題》的,一般都可以從詩歌題目中看出詩歌的主要內容,所以,我們可以在學習思鄉(xiāng)懷人類詩歌時,不妨從詩歌的題目入手。如人教版語文七年級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通過解題就可以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題目的意思是詩人聽說朋友王昌齡被降職龍標,但不能親自去探望,只能在遙遠的地方給友人捎去思念、擔憂和關心之情。詩歌一二句圍繞“聞”來寫景,三四句圍繞“寄”來寫情。再如人教版語文八年級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懷》一詩,通過解題可知,詩人在寒冷的季節(jié)(深秋),在江上目睹蕭瑟的景物,觸發(fā)詩人敏感的傷秋和思鄉(xiāng)情懷。詩歌前兩聯(lián)主要寫“早寒”的景色,三四句圍繞“有懷”抒寫思鄉(xiāng)之情和迷茫的情懷。
從以上可以看出,許多詩歌題目里面包含了很多的信息,從中我們可以找到詩歌的內容,找到鑒賞的線索,還可以簡單地了解作者的情感。所以學習思鄉(xiāng)懷人這類詩歌時,對于題目我們不能一帶而過。
二、知人論世,了解寫作背景
要想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藝術手法、營造的意境氛圍等,不能僅僅靠詩歌字面上的意思,還要了解詩人的身世、寫作背景如何。一個成熟的鑒賞者總是能善于抓住別人所看不到的地方,深刻解讀詩歌。比如文學常識和寫作背景。其實寫作背景和詩人的介紹在課文注釋部分,相信大家都可以看到,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注”。如人教版語文七年級詩人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龍標”一詞頗為難懂,看看課下注釋⑴就知道了,原來這是王昌齡被貶的地方,當時那個地方十分荒涼,王昌齡就在這個地方做龍標尉這個小官,作者怎么不擔心朋友的前途與命運呢?至于王昌齡為何被貶,作者當時在哪兒,因何知道王昌齡被貶,王昌齡后來命運如何,這些就需要我們好好地找找有關兩位詩人的資料了。我發(fā)現(xiàn),通過搜集這些材料,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深入了,許多學生甚至對兩個詩人的友誼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也趁機幫助學生找了好些詳細資料,學生通過對這些材料進一步了解,不由得為二人的深情厚誼而欽佩不已,最終也理解了遠方的作者對朋友的一番心意了。
這樣看來,搜集文學常識材料,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詩歌思想內容,還可以滿足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而激發(fā)初中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對此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三、明確意象,體悟詩歌意境。
判定一首詩歌好不好,主要看詩歌中的意趣如何,給我們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而這些都離不開詩歌中的意象。我們在鑒賞古詩時要重視詩歌中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又組合成了什么樣的圖景,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這是鑒賞古詩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沒有體會到這些意象的內涵,鑒賞詩歌就是空談。如人教版語文七年級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連用九個意象,向我們描述了一幅荒涼、凄清、寂靜的村野圖。這九個意象全用名詞,這就是被后人贊不絕口的“列錦”的藝術手法,也叫意象疊加。這九個意象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和溫庭筠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這九個意象的運用,我們已經(jīng)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悲涼之感,這位游子雖滿腹才華,卻懷才不遇,只能在外面漂泊,看到烏鴉愜意地飛回巢穴,自己卻懷有只能思鄉(xiāng)而不能歸鄉(xiāng)的無奈而在“天涯”痛苦至斷腸,何其哀也!
思鄉(xiāng)懷人詩的意象很豐富,平時的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有意識地積累這些意象,以備后用。思鄉(xiāng)懷人詩的常見意象是:楊柳、飛蓬、桑梓、鴻雁、鷓鴣、烏鴉、杜鵑、蟋蟀、瘦馬、沙鷗、書信、搗衣砧、笛子、蘆管、水、月、夕陽、云、亭子、故園、斷橋、欄桿、關山、風……
對意象的準確把握,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歌內容,掌握思鄉(xiāng)懷人這類詩歌的鑒賞方法,從而正確把握詩歌的旨趣。
四、揣摩尾句,把握詩歌主旨
思鄉(xiāng)懷人詩主旨的準確把握主要還是看尾句或尾聯(lián),這是鑒賞詩歌最重要的地方。我們常說詩歌講究“起承轉合”,而結尾部分就是“合”,是詩人的情感集中抒發(fā)的地方。如七年級語文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開始只是交代了“玉笛”聲聲隨著春風送到洛城的各個角落,而并不能看出作者的情感指向,但繼續(xù)讀詩,就很快體會到尾句(三四)句很好地抒發(fā)了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如果說看題目、讀詩歌的前兩句,讀者還把注意力放在“聞笛”上,作者的意趣我們是沒法體會到的,只有在后兩句中才真正明白作者的真實情感,原來詩人聽到的曲子是“折柳”曲,這是離別時才唱的曲子,作者聽到這曲子想起離家時的情景,怎么能控制住那深深的“故園情”呢?
以上可以看出,只有把握尾句才能真正地把握住詩歌的主旨意趣,我們在解讀主題時一定要明確這個方向。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找到思鄉(xiāng)懷人這類古詩的鑒賞要點,并積極積累相關鑒賞方法及知識,加強誦讀,相信我們一定可以聽出詩歌中的“故園情”來。
參考文獻:
世間一切可以把握的東西都將因時光的飛逝隨手指尖飄飛,但我母校的丁香花從枝到葉、從葉到花,那花形、花姿、花態(tài)、花香,經(jīng)過了二十四年的寒來暑往,經(jīng)過了二十四年的風雨春秋,在我心中她依然開放,依然香醇如故。即便丁香花隨處可見,但母校的丁香卻深深烙印在我心中,長成大樹,成為我心中不舍的相思,扎根在我心靈深處。原來母校的丁香樹,一枝一葉總關情。
我1980年畢業(yè)于母校長春市第八十一中學,母校離當年的南嶺運動場和冰上基地只有一路之隔,與七十五中學毗鄰。今天南北橫貫的亞泰大街分離了的我母校與三十九、四十一、八中三個中學,在路東的母校因當時由八一軍人子弟小學轉成,基礎設施及教學條件都比較好,教師的教學水平很高。值得欣慰和依戀的是,飛機模型的母校其四周栽種的盛開的丁香,繁茂蔥郁,花香襲人,幽雅的環(huán)境令人永生難忘。
我自初中到高中五年的中學學習都是在母校度過的。那時還沒有重點非重點校之分,是母校的從嚴治學、老師的辛勤培育、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我們無憂無慮地度過了金色的年華。在1980年的五月間,正值全校上下全力迎戰(zhàn)高考,我卻鐘情上了母校的紫丁香。關鍵時期,老師白天上課,晚上跟班輔導,每個班都有七八位老師進行輔導答疑。一天晚8多的自習課,窗外下起了稀瀝瀝的春雨,雨聲使我從疲倦的題海中警醒,春雨展開了我的另一個世界。我推開窗子,把神靈交給窗外的夜色、春雨和丁香。一陣淡淡的清香撲面而來,沁人心脾。燈光下,丁香的枝梢正好高于二樓我教室的窗臺,花葉伸手可得,但我憐花惜葉:一簇簇花朵,一片片綠葉,一縷縷清香,滿眼的荷色丁香,滿鼻的清淡芬芳,滿腦子的遐意和暢想————啊,校園的紫丁香,你們?yōu)槲颐ⅲ瑸槲沂㈤_!
夜雨中的丁香,輕輕地搖曳,她仿佛結識于悠久之古典,幽幽端莊,無私地書寫著歷史的畫卷;她仿佛鐘情于詩意的非常,激情飛揚,情深意長;她仿佛純情天使,美麗無限,含情芬芳,永留心香。
母校的紫丁香,在我們不知不覺中載著春意悄悄的逸然的綻放。丁香物語,默默地示意,讓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知識,練能力,成為國家的棟梁;丁香期盼,雨露如淚,真情相知,讓我們踏出堅實的腳步,令青春的足跡久長,讓我們風華正茂直至永遠;丁香寄寓,堅定信念,志在彌堅,落地生根,枝繁葉茂,勵志之情、鞭策之意,盡展情誼萬千:一定要把握機遇,珍惜昨天、今天和明天。
其實,丁香花無論在南方在北方都并不少見,她耐旱、抗冷、喜雨、愛暖,我知道的丁香就有白丁香、紫丁香、蘭丁香、花葉丁香、佛手丁香、北京丁香等19種之多。但母校的丁香花只有一種——紫丁香。母校的紫丁香,紫色的花瓣,簇簇相擁,清澈玲瓏如琥珀,仿佛若戰(zhàn)斗的團隊,緊緊地擰成一股勁,發(fā)揮著集體的合力,治校、治學、育人必須如此啊。母校的紫丁香,四個花瓣同時張開,放射著荷色銀白的光澤,明快奪目,似青春的旋律,發(fā)出恒久的琴音,勤奮、進取、拼搏才能唱出生命的贊歌。母校的紫丁香,絨絨的似嬌羞的女孩,款款的既含情脈脈又淡雅剔透,清純無限。母校的紫丁香,雖柔柔風情,但卻如韌實的毅力,一枝一葉,注滿情愫,花香四溢,牽人魂魄,讓人留連忘返。
自那一刻后,我每每身體疲倦、精神不振、難題不解時,我便問情窗外的紫丁香,不消三兩分鐘,姿態(tài)橫生、真切自然的丁香花便把清新、靈感和智慧給我:她風情萬千,使我力量大增,送走我心神的迷離、困頓與疲倦;她指點江山,使我思緒舒展,頓生新的思路,產生從未有過的靈感;她寧靜致遠,使我不再彷徨,不再憂郁,生成一種別致的心境,使我知難而進,越發(fā)堅強加頑強,勇敢又果敢,我每望丁香,便升揚起強勁的遠征的航帆。
二十四年,彈指揮間。我母校的紫丁香,成了我心中的相思樹,將我對母校的祝愿、對恩師的牽掛、同學的情懷,都凝聚在母校丁香樹的枝葉花叢間,深深扎根在母校的沃土里,在我心中她早已長成參天大樹,見證母校的輝煌,見證老師的教誨,見證學子的勤勉。
二十四年,盡管母校的紫丁香已成從前的景觀,但令我魂牽夢繞的紫丁香依然清香如故,香飄永遠:她送走黃昏,送走晚春;她似無痕,似鄉(xiāng)情深戀;她似夜色明月,似意志的航帆。母校的紫丁香啊,給了我們每一天的清新,給了我們青春的紀念,給了我們人生的崇高的熱愛。母校的紫丁香啊,是我一生中重要的積淀。想那荷色的飛花,銀花飛揚,飄飄落下,她鋪一地的豪邁,鋪一地的寧靜,鋪一地的瀟灑,鋪一地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