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如何寫好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那么,什么樣的題記才能令人過目不忘,成為文章的點睛之筆呢?答案只有一個:讓題記活畫出作文的靈魂!
一、引用式題記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諺語或現成的詩文作為題記,不僅使文章立意深邃雋永,還讓讀者從中感受到作者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語言修養。一位學生寫的《空心看世界》的“題記”:“歌德說過,我們之所以永遠雙手向上,并非一定要摘到那最美麗的星辰,只是要保持一種向上的姿勢。”像這樣恰如其分地“引用”名人名言作“題記”,極具說服力,蘊含雋永,啟人心扉。
二、懸念式題記
題記以懸念的形式出現,能立刻吊起人們閱讀的胃口;如果懸念再設置得“精彩”一些,那就猶如一顆石子投向平靜的水面,激起人們的閱讀欲望,引發想象的美妙意境。如一個喜歡讀“書”的女孩,一個不喜歡“讀書”的女孩。我就是這樣一個雙色女孩,你愿意傾聽雙色女孩的藍色寂寞嗎?(一位學生的《雙色女孩》的“題記”)。
三、闡發話題式題記
就是用簡練的語言對所給話題材料加以概括和濃縮,并找到一個最佳切入點加以深層次闡述。例如《漫談“感情”“認知”》的“題記”:“同是對‘修墻’‘防盜’的預見,卻產生‘聰明’或‘被懷疑’的不同結果。‘感情’竟能如此左右‘認知’,心的小舟啊,在文化的河流中求索……”這個題記通過對材料的簡單解釋,將“感情”與“認知”二者的關系詮釋得非常明白,也點明了作者的態度和議論的中心。
四、交待式題記
即借助題記交代文章的寫作目的、背景,或寫作內容等,使讀者對文章有一個更清楚的了解或宏觀上的把握。如一學生在作文《母親河》中寫的“題記”:“謹以此文獻給我深愛的母親,獻給天下所有普存愛心的母親。”題記言簡意賅,交待了文章的寫作目的。
五、點旨式題記
在作文寫作中,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有時,我們可通過題記來表明自己對話題某個方面的新穎獨到的見解,巧妙地點明全文的主旨。如“相信自己與相信別人”為話題的作文《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別人》一文的“題記”:庸者,相信自己,懷疑別人;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別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別人。
題記的三個整句奪人目光,形式整齊,指出了三種人對待自己與別人的不同態度,于鮮明的對比中緊承題目“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別人”,為下文亮出自己的觀點做鋪墊。
六、增添情韻式題記
一位學生寫的《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的“題記”:“其實,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灘,而我們一生的事業就是讓那里開滿鮮花。”就是采用“抒情”手法,淋漓酣暢地表達了對“常開不敗”的生命之花的頌揚,撼人肺腑,讓人為之感動!
那么,擬寫題記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要注重題記的文采性。可引用一些名言、格言、諺語等來作為題記,也可運用比喻、對比等修辭,語言形式上可采用詩歌、對聯等。如格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就可以做以“努力”為話題的作文的題記。
1.把握練習內容,分塊收集習作素材
古人說“無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能收集并寫出文章的事物可謂浩如煙海,寫作信息無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經過艱苦的選材過程及思維方面的沉淀,通過“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的人為創造活動之后,如此無限量的寫作信息,卻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時代基調,階級色彩,社會道德意識,民情風俗觀念,集個人而成的群體粗線條情感喜惡的規范和影響。這樣,在特定的時代或時期,就把無形的寫作信息無意識地納入或寬或窄,或深或淺,或長或短,或濃或淡,或急或緩的創作主渠道中。這些創作主流,雖也呈現出縱橫交錯,繁雜紛呈的特點,但一定程度上卻粗線條地、清晰地凸現出了短期內不易變更的題材集中意識。準確把握這些有形題材,以此設置習作達標規程并明確達標原則,在實踐操作中使之具體化,就會減少作文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作文教學日趨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體現出作文教學的科學性。
2.抓關鍵句擬定文章題目
有的文章,在確定材料后,文題的確立一時難以定奪。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話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語言,在文中有緊扣主題、畫龍點睛、深化主題的作用,對內容而言頗具提綱挈領的核心效應,便可適當考慮以之為文章題目。80年代中期,《送你一只金鳳凰》問世。作者反映的是隨著黨的政策好轉,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社會現實。作者把如此宏大的主題放在一件極小的家庭生活矛盾中來深化。家景不好的蓮姑向狹隘自私的桂嫂借春花牌自行車一用,在自行車出小毛病之后,桂嫂揚言要蓮姑賠償損失費;文中有蓮姑一句氣話“秋收結束,我送你一只金鳳凰。”一句平淡的話,被作者別具匠心地用來做題目,卻顯得極有深意,把黨的正確領導下,人民日漸走上幸福之路的主題深刻反映出來。
例如:《一生走不出你濃濃的愛》一文,作者用飽含真情的語言把一些平淡的材料以鋪陳疊加的形式表達出來,文中每寫一事一段,共20段,用近乎流水帳的形式,寫出母親對我20年如一日的深切關懷。文題用了作者直抒胸臆的一句話,把全文瑣碎、平淡的材料緊串在一起,使文章形如一個橡皮套袋:材料越多,內容越豐富,套袋就會更圓,母親為兒一生操勞的形象也就越來越豐滿。這句話就起到串連材料,點明主旨的作用。這樣,作品也因之而增添了無窮的亮色。
3.抓材料來擬定文題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15―0116―01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看圖寫話則是小學低年級作文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作文形式,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因此,如何指導學生看圖寫話,在小學低年級段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教師應如何指導學生寫好看圖寫話作文呢?
一、仔細觀察,理解圖意
看圖寫話,看圖是基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圖畫,能夠知道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關系,了解圖畫所反映的主要內容,真正理解圖意。比如,學生在看單幅情景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整體觀察。一般情況,畫面上的主要內容、主要人物和事物畫得比較大,清晰明了,在觀察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看清圖上畫了些什么,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有什么人或者動物,在干什么,他們的表情、動作怎樣。在整幅圖畫中,所有的背景內容都是為主題內容服務的,所以學生一定要搞清楚主題內容與背景內容的關系,這樣才能正確地把握整幅圖的中心思想。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可以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也可以是從遠到近,從四周到中間,多方位、多角度地觀察事物。遇到多幅連圖時,則要注意圖與圖之間的順序、聯系、變化、發展。多幅圖主要是情節圖,在看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整體到局部或從局部到整體來觀察。比如,整體有幾幅畫,講的是什么事,然后逐一看每幅畫,觀察每幅畫之間的聯系,說說每幅畫上有什么,人物在干什么。最后思考這幾幅圖表達的是什么意思,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寫好看圖寫話的關鍵就是要認真觀察圖畫、理解圖畫內容、領會圖畫所表達的意思。觀察得越細致,對畫面的理解就越透徹。
二、聯系實際,合理想象
看圖寫話雖然是從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入手,但它的目的之一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有的學生在觀察之后,還是把作文寫得平鋪直敘、淡而無味,其原因是學生沒有充分發揮想象,只是就物寫物,就事論事,就圖寫圖。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提問、給定詞語或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思維的支點。不管怎樣的圖畫,它的場景都是靜止的、無聲的,所展現的內容是一瞬間的,也是很有限的,留給觀察者想象的空間是非常豐富的。在觀察圖畫時,教師要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邊想象,把圖畫中的事物與現實生活有機地聯系起來,把頭腦中貯存的與此有關的記憶表象調動出來,使圖畫中的事物在頭腦中變成活生生的東西,讓人物活起來,讓畫面動起來,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把圖畫描繪出來。在描述時要把故事擴展得具體、形象、完整,使其內容更加充實,更加符合實際,結構更加完整,層次更加清楚。但是,看圖想象也要力求百花齊放,從“異”字入手,因為低年級的小學生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人云亦云,鸚鵡學舌。因此,應盡量讓學生創新思維,大膽想象,想別人還沒有想到的,說別人還沒有說過的。
一要新穎。人都有獵奇的想法,越是奇怪的,少見的,就越喜歡看。因此,我們的作文老師就常常給大家念叨著:材料要新穎,材料要新穎。可是,材料怎樣才能夠出新呢?我覺得大家可以從這些方面去動腦筋:別人沒有寫過的,別人沒有發現的,或者是別人沒有體驗出來的。譬如《西游記》里的故事,我們大家是熟悉的。一般人在寫《西游記》的讀后感時,總在責怪唐僧的軟弱上作文章。這樣,你材料引用一百篇也不能夠出新。但是,有人在寫“基層干部難當”的時候,也引用了《西游記》里的材料,但是從孫悟空要打妖精時總有太多干涉的角度上取材,也就很出新了。而且舉例說,每當孫悟空一棒要打下來時,空中就有神仙說:“悟空,手下留情,此乃我的坐騎。”就如生活中要處理某些違紀干部時,就有人出面說:“手下留情,此乃我的舅兄(表親、姑親、兄弟、……)!”
此外,要使自己的文章徹底的新穎,我看還是要寫自己的、真實的、真誠而又真切的感受,那樣能夠做到徹底的新穎。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個人,也絕對沒有完全相同的經歷。退一步說,就是經歷偶然相似,也絕對沒有完全相同的感覺。
二要生動。其實這一點是對敘述材料的要求,因為即使是一件生動的材料,如果你敘述不當,或者說不會敘述,仍然不會生動。要把材料敘述生動,就要在細節上下功夫。如果你把事情詳細具體地寫出來,甚至小到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都非常鮮明了,你的文章不可能沒有好的細節,也就不可能不生動。不相信嗎?你可以試一試。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學生的作文里有這樣的一段話:“就像北京人吃臭豆腐,愛它的一天不吃就難受,有了它才好受點;討厭它的見了它就像見到一樣。”后經修改變為“就像北京人吃臭豆腐,愛它的一天不吃就寢食難安,有了它就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討厭它的恨不得百米開外捂住鼻子,繞道而行,并且皺鼻子瞪眼睛比看到還緊張,仿佛別人打開的不是四四方方的玻璃罐,而是攜帶非典的郵政快件。”同樣的材料,加了一些形象的語言、生動的細節,文章就變得鮮活而富有感染力了。
三要典型。這是文章主旨對材料的一個重要要求。所謂的典型,就是要能夠說一帶萬。寫一個人,要能夠說明一類現象;寫別人一件事情,就要能夠體現別人的一貫作風;寫一句話,就要能夠體現一個人的精神面貌。有人舉了個這樣的例子,說不同的人,扇扇子這個動作,就有不同的典型特征。貴族小姐們扇扇子,非常斯文,且扇子常常不是用來扇風的,而是用來攔嘴的――尤其是在笑的時候,“掩口葫蘆而笑”(《紅樓夢》);文雅書生扇扇子,一搖一晃還要搖出風度,如孔明羽扇一搖,風度翩然;拉車出力的、做粗活計的人,只有熱了才扇扇子,而且是一邊扇,一邊脫衣服,口里還要出大氣……這樣,不同的人,典型的性格特征就不同。所以,材料典型,就是要能夠體現出該主旨的、重要的鮮明特征。
四要準確,也就是要恰如其分。這是主旨對材料的最根本的要求。你的材料不新穎,最多不吸引人;你的材料不生動,最多是別人不樂意讀;你的材料不典型,那就要多說些廢話;材料不準確,就讓人根本不知道你在說什么,就不能夠表達你的思想感情。打個比方說,如果一個已經知道的圓是你的作文主旨,另外一個圓是你的材料,要想做到你的材料能夠說明你的主旨,那么就要做到兩個圓恰好能夠重疊在一起。例如:一個學生寫關于“尊嚴”話題的文章,開篇“藍天允許白云在自己身上跳動,大地答應小草在自己身上扎根,山川任憑流水在自己身上淌過。他們說:我的尊嚴告訴我應該這樣做。”雖然排比的語言很顯氣勢,但是藍天、大地、山川的這種胸懷卻與“尊嚴”無關,若是用在寫包容或寬容的文章里,把這段改成“藍天允許白云在自己身上跳動,大地答應小草在自己身上扎根,山川任憑流水在自己身上淌過。他們說:寬容的胸懷指引我應該這樣做”就恰當了。
五要選擇好材料,還要學會翻舊出新。其實那些過去的材料,隨著我們的年齡的增加,閱歷的增加,見解也會與往日不同,那些過去了的舊的材料,也可以翻新,寫出新的意思來。例如拔蘿卜這個故事,可以說是小兒科了。
有一個大蘿卜長在地里。老頭一個人拔,拔不動;老太與老頭一起拔,也拔不動;這時來了一個男孩,與老頭老太一起拔,還是拔不動;又加上一個女孩,也拔不動。后來,來了小狗、小貓,與老頭、老太、男孩、女孩一起拔,還是拔不動。最后,來了一只小老鼠,它咬住了貓的尾巴,與大家一起拔,蘿卜終于拔起來了!
從這個小故事里,可以有下面的一些思路:多么天真爛漫的童話!有沒有讓你回想起幼兒園里聽阿姨講故事的情景呢?也許兒時的我們會總結出“集體力量大”或是“老鼠雖小,但氣力不見得小”的幼稚觀點。那么,我們現在又能從兒時的童話故事中得到怎樣的啟示呢?
老鼠個兒小,力氣也小,與老頭老太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然而,也許沒有這只老鼠,蘿卜就無法。為什么?因為該有的合力中就差這么一點點!一點點是什么樣的概念呢?一點點也許是豎起一幢大樓的幾萬萬塊磚中的一塊;一點點也許是決定你是否能破紀錄的那0.01秒;一點點也許是外科醫生手術刀下的一根微血管;一點點也許是把你拒絕在重點大學門外的0.5分……
但是,一塊磚的好壞也許會影響到整個房子的質量;0.01秒的差距也許是你苦練十年都難以逾越的鴻溝;一根微血管錯位一點點,也許就關系到病人的生與死;而0.5分的不足,也許會成為你今生不可挽回的遺憾……
一、創設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曾提出“沒有趣味所以沒有成效”的寫作教學觀,他還說:寫作就是這樣,可采取適當的方式,以求引出趣味。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創設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孩子的寫作積極性。
如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呢?我從不板著臉命令他們寫作文,而是根據不同的作文要求,用生動故事、用激勵性語言、玩游戲等方法來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一次作文課上,我們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與以往不同的是當一組同學玩的時候,另一組同學在仔細觀察,交換之后,我們練習說話――老鷹是怎樣捉小雞的、母雞是怎樣保護小雞的、小雞是怎樣躲閃的、哪個同學的動作最有趣、游戲中最精彩的是什么等等。同學們有了生活素材,說起話來興致勃勃,爭先恐后,再寫起作文來更是具體生動、真實感人。
二、多觀察,多思考
引導學生觀察事物,廣泛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組織豐富多彩的參觀、游覽活動,充實寫作材料。如指導寫“雨中的校園”時,我把學生帶到校園里,去觀察雨中校園的花草、樹木、教學樓等景物,與晴天看到的景物加以比較,接著引導孩子觀察同學們在雨中的情景,進而引導學生傾聽下雨的聲音,讓同學們找雨落到身上的感覺。這些材料都來源于學生的觀察、感受,情感流露的真實自然,貼近事實,接近生活,能激起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
還要讓學生多寫觀察日記。通過觀察積累知識,提高學生的表述能力,讓觀察與語文知識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三、講練結合
在作文教學中,講與練相輔相成。作文,不講不行。指導觀察、閱讀、選材、錘詞、煉句、修改等,要講格式、標點、書寫等。作文,不練不行。作文是練出來的,在練中鍛煉思維,學會表達,明確認識;在練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水平。
講為了指導練,所以,講要少而精,要有的放矢。練要得法,要有要求,保證次數。講究效果。
四、要有激勵孩子的評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