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體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周三上午,我們去三馬路小學聽了代老師的課。她講授的是三年級起點新標準英語第二冊第二模塊第一單元,即:Module2 Unit1 They’re monkeys.聽后感觸頗深,受益匪淺。
首先,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代老師的語法教學很有特色。因為語法教學一直困擾著我們,不知該怎么把握。她沒有生硬地講解,而是運用形象直觀的教法,如:book books; pen pens; pencil pencils; window windows;運用學生身邊熟識的物品,很容易得使學生理解了名詞變復數的概念。自然,本課的重點單詞monkey monkeys; lion lions學生也就理解了。
其次,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代老師做了精心的板書設計。她把重點句子進行板書,并特意將生單詞板書在四線格內。做到重點突出,對比鮮明,便于學生對知識的類比記憶。如:big對應small; fat對應thin; a和an的區分;this和they的區分。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參加了一次教學交流活動,課文偏偏就是一首古詩――《錢塘湖春行》,學生全是生面孔。如何教好這節課,使學生在一節課的45分鐘里較好地體會這首詩的意境,成為我教學的最大難點。這次交流活動逼著我不得不對古詩教學做出一個全面的思考,或者說是一個全新的嘗試。事實證明我的嘗試是成功的。我所設計的教學方法一是讀、二是讀、三還是讀。其實讓學生有感情地讀出來是很難的。上課時,在學生進行了自由讀和齊讀、解決了字詞句問題之后,我想應該進一步讓學生領略這首詩的精髓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我請學生單獨讀。
師:誰能有感情地為我們讀一下這首詩?(沒有人回答,我于是點了一位學生)
生:老師,你讓我默寫吧,我讀不出來。
師:好,請坐。我再請一位同學。(學生讀了,但全無韻味)
教學似乎陷入了僵局。怎么辦?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于是我決定為學生范讀。
師:那你們愿意聽老師讀一次嗎?
生:愿意。
師:好,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仔細聽老師的范讀。
課堂安靜下來,優美的音樂響起來了,伴隨著音樂,我用甜美的嗓音為同學們讀了這首詩。剛剛讀完,課堂里就響起了掌聲。我看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了,馬上向學生發問。
師:告訴老師,你們為什么鼓掌?
這時的學生已經爭先恐后地舉手了。
生:我們覺得很美。
師:美在哪里?
生:音樂美、老師的朗讀美、作者的詩寫得美。
師:在我讀的時候,你們閉著眼睛,頭腦里都想到了什么?請為老師描繪你頭腦中的畫面。
學生依然爭先恐后地舉手。
生:在春天的西湖邊上,遠遠地看到西湖水漲起來了,湖面有云的倒影,遠觀仿佛水天相連。春天的歌手黃鶯在歌唱著江南的旖旎春光,它們搶著向陽的暖樹,爭先恐后地唱著春天的旋律。
師:好!你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絢麗的西湖早春圖。(我和學生一起鼓掌)
生:讀“誰家新燕啄春泥”一句時,我仿佛看到一只小燕子剛剛從南方飛回來,辛勤地勞動著,飛來飛去地銜著春天的泥土,建造著自己的溫暖的新家,喳喳喳地唱著快樂的歌。(學生自發鼓掌)
生:在西湖的岸邊有“像眼睛”“像星星”一樣的野花,各種各樣的色彩,漸漸地要迷住人的眼睛;西湖邊綠毯般的嫩草,剛剛能沒過馬的腳面。
……
我為學生的感悟而感到高興,我感到他們真的懂了。現在讓他們自己讀,恐怕就和剛才大不相同了。于是我很有信心地向學生們發出邀請。
師:下面哪位同學愿意像老師那樣讀一下,我來放音樂。
學生很踴躍。音樂響起來,學生們一遍一遍地讀,掌聲一遍一遍響起。
這堂課就在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聲中結束了。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一次美的享受,激動而興奮,心中有一種成就感。當時我并不明白這是為什么,只是覺得可能是因為自我感覺講課成功。過后想想,其實不然,我激動而興奮的真正原因是在講課過程中,我也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
回想自己在給學生范讀的時候,我是放了優美的音樂,投影上是美麗的西湖早春圖,我也盡可能地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作者當時的狀態,所以能最大限度地和作者產生了共鳴。再看看學生,他們閉著眼睛傾聽,耳邊是優美的音樂和我甜美的范讀,他們的頭腦是會隨著我的朗讀而不斷變換畫面的,所以當我問他們在聽的時候想到什么時,他們都能夠描繪出自己頭腦中的畫面,而接下來學生自己的朗讀則更加深了他們的印象。學生的感悟或者說是體悟,正源于此。
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葉老的這句話可以說是一語道出了“吟誦”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值得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很好地體會和思考。我正是憑著動情的吟誦才使學生體會到了這首詩的精神,真正感受到了這首詩美之所在,使他們不僅做到了“理智地了解”,更做到了“親切地體會”。
推而廣之,在其他詩歌教學的過程中,朗讀同樣重要。因為只要是詩歌,不論它是抒情詩,還是敘事詩;也不論作者是現實主義,還是浪漫主義,他們的詩歌都是飽含濃情的生命之音,如果只是泛泛地講授,而沒有充分地吟誦,就很難使學生真正走進作者所創設的情境之中,不能把作者的精神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
俗話說“天下無不散之宴席”伴隨著悅耳的腳步聲,我們漸漸離開這埋葬了許許多多回憶的地方——韶關市青少年社會實踐中心。每個人那圓溜溜的眼旁都彌漫著一圈一圈的暗紅色,每個人的眼里都飽含淚珠,大家都齊齊仰起頭,希望淚水能回到眼里,此時,每個人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的最后一個微笑送給教官。
俗話說:“不經歷風雨,何以見彩虹?”“立正、稍息、向左走、向右走……”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著這些滾瓜爛熟的動作。我們受了委屈,自己忍著。路途中遇到困難,勇敢的越過……多少次讓淚水劃過臉龐,多少次讓放棄的念頭在腦海中蕩漾,多少次讓反抗的心里呈現在眼前,這時,就不由自主的拷問自己,來這里的目的是什么?絕不是觀光旅游,不是休閑娛樂。而是來這里磨練自己,鍛煉自己。此時,我都會大聲的告訴自己“堅持,就是勝利”。
在軍訓的幾天里,最應該感謝的是莫過于是我們的教官了。我們的任性讓他把嗓子都喊啞了。那時,他說過的一句話讓我一直銘記于心:“就算是我進醫院,我也要你們聽得清我講的每一句話。”聽完這句話,讓我們整個班都陷入了沉思。我們的良知被喚醒了。從此,“刻苦訓練,聽從指揮”成了我們班一個嚴明的紀律。
最讓自己記憶猶新的還有那次野炊。一直在家像公主般的我第一次拿刀切菜、第一次自己親手做飯……別提那滋味了,就像是面對一道一竅不通的數學題。首先我拿起笨重的菜刀,臉上帶著陰深深笑容的走向那豬肉旁,嘿!它還真不賴,向我發起了攻擊。我切一下,它跑一下。這不,我和豬肉的“大戰”引來了一陣陣的嘲笑聲,這讓我尷尬極了。我們這組經過我這么一折騰,讓悠閑的教官不得不來幫我們收拾殘局。最終還得多謝我們的教官幫我們這組扭轉了殘酷的現實。
小時,好辣:
進入小學二年級,有了作文課,老師微啟薄唇,告訴我們寫小段文章的方法。我們,則在下面呆呆的聽,正神游時,老師甩給我們一個題目,說:“開始寫作文。”我只好發愣的看著題目,呆了半天,愣是寫不出一個字,于是乎,便抓耳撓腮,趴在桌子上,不時的瞟瞟同桌的,見同桌寫了幾句話,心生佩服,便傻傻的湊過去問:“你好厲害,怎么寫的?”同桌停下了抓著鉛筆笨拙的手,望著我說:“我編的,我不知道怎么寫。”說完,便又寫去了。我頓時恍然大悟,:“哦,這樣啊!”我也開始拿起鉛筆,開始編造,刷刷幾筆,寫出了一個謊言。或許,在學會寫作時,也就學會了撒謊。
作文本發下后,老師只是劃了一個鮮紅的叉,我懵了,怎么回事?不是編的挺好的嗎?正疑惑中,老師就已經在講臺上說:“回家拿給爸爸媽媽看。”說完,便放學了。我回到家中,拿給爸爸媽媽看,爸爸說:“呵呵,我有那么好嗎?”媽媽說:“太矯情了,是不是。”說著朝爸爸皺了下眉,爸爸點頭示意。媽媽把頭扭了過來,對著我說:“我把這篇作文收起來,你長大后再看看。還有,寫作文,要真實,不要太假。”我也只好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幾年后:
“你來看看這篇作文。”媽媽遞給我一張發黃的“作文紙”,我瞟了下那只有一小段的“作文”,說:“這誰寫的,真做作,不過很舊了。”對小時候的事情,我已經沒了印象。媽媽聽后笑道:“你小時候的啊!”不是吧,這真是我的作文?于是,媽媽便給我講了小時候的故事,我突然覺得臉上有些火辣辣的,不好意思,又轉念一想,哦,原來平凡才是真。看著題目,心中又浮起了那辣辣的感覺:原來,題目叫《我的爸爸》
長大,好甜:
后來,寫作文,不在那么虛假,矯情,倒是挺隨意的。老師說一個作文題目,如果我沒經歷過,我就會很“瀟灑”的借鑒別人的故事,老師說:“你怎么借別人的故事?”我則會“誠實”的對老師說:“我沒經歷過,我寫不出來。”老師驚訝了一會,隨即,又笑了笑,說:“回去吧。”于是,他們也就習慣了我的風格。
在當今這個社會,當官意味著地位,當官意味著權力。當然,當官也意味著能力,在這里暫且不說這個能力是怎樣的能力。因此,通知一發,符合競爭上崗條件的十有八九都躍躍欲試,除了少數幾個還有二三年即將退休的老同志以及極個別的不想在競爭中作陪襯的人之外,百分之八十符合條件的人都報了名。當然,我也不能脫俗。報名人員有三十歲出頭的年輕人,也有年近五十的老同志。據說這次競爭上崗民主推薦要當場唱票,這在本單位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記得十年前單位曾經搞過一次這樣的競爭上崗,但也只是民主推薦走走過場而已。通知中公布了競爭上崗的主要程序:公布職位、公開報名、資格審查、競崗演說、民主推薦、組織考察、黨組研究決定。按照公布的職位情況每個人確定了自己要報的職位,交了報名表,開始準備演講稿。
競職演講這天,所有的人按要求來到了單位,參加這個讓所有人都有所期待的大會。領導宣讀了競崗規則,演講正式開始。演講的人有的淡定自若,信心滿滿;有的慷慨激昂,勢在必得;有的幽默風趣,坦然面對。有緊張聲音走調的,有想一鳴驚人卻弄巧成拙的。有賦詩一首,表現自己才華的;有寫對聯表白工作熱情,爭取支持率的。所有參加演講的人都表達了一個心聲:我能勝任竟崗的職位,請大家投我一票吧!
投票結果很快就出來了。不出大家所料,提前做好了充分準備暗中使勁兒的,票數不斷累積著上升,有所準備但準備不充分的,票數也相對可觀。悲催的是,幾乎一半的人只得了區區幾票,而我就屬于這悲催的一分子。當然,也有意外發生,也有演講相當精彩而勝出的人。畢竟,這樣的公開唱票,不管它的背后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但明顯較之前的暗箱操作是一種進步。意料之中的人,暗中竊喜。結果不合心意的,倍感失落。可以想見,十選一的競爭,是如何的激烈。領導的意思很明確,領導層年齡明顯老化,這次競選,就是要選出優秀的年輕的人才來。但是,讓人疑惑的是,這次競職通知卻沒有年齡的限制,參選的近乎百分之四十是四十五歲以上的人。于是乎,被戲弄的感覺油然而生,失落、心酸是很多老同志的同感。為什么這種機會在近十年的時間里就沒有出現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