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田園生活

田園生活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田園生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田園生活范文第1篇

我期盼那種美好的田園風情,自然風光,最喜歡的是青藏高原的純樸。躺在蒙古包里暖洋洋地睡一覺,醒來再到草原上放羊。騎馬。多開心呀!傍晚,到草原上開篝火晚會。唱歌。跳舞,該多美好呀!可是現在代替它們的卻是一望無際的車海,一輛輛汽車正在揚眉吐氣呢!啊!悠揚的音樂也變成了“滴滴”的汽車喇叭聲了。啊!我渴望的自然風光什么時候才出現呀?

我盼著在遼闊的稻田里種下屬于自己的秧苗,和小伙伴們唱著歌插秧苗,伴著笛聲采野花,坐在樹下吃桃子,看!這是多么開心的場面呀!看著自己用汗水種下糧食一天天長大,心里多自豪啊!再到養豬場抱出一只只剛來到人間的小豬,怎能不讓人感到興奮呢!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只小豬仔,每天細心地喂它吃食。喝水,我相信那時誰都不會覺得臟啦!這一切是多么美妙呢?

在美麗早晨,走進大森林,在山間小溪里高歌,在綠樹紅花的森林中跳舞,在薰衣草的草坪中聞著花香,美美的做一個薰衣草夢。真想去看一看那里,感受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真想騎馬兒在草原上自由奔馳呀!真想在太陽公公跟前,對他大聲說:“你起得真晚!”到那時連太陽公公都會嫉妒我吧?

我真不想在城市,這個大籠子關一生呀!每天受著汽車尾氣污染,聽著刺耳的噪音,那會將我童年的快樂丟失的!

田園生活范文第2篇

秋季養生,養收之道也,以調攝精神為養生之首要,因此,對中老年人來說,應有“心無其心,百病不生”之哲理。

養成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方可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征。所以,中老年人要結伴去野外山鄉,一切憂郁、惆悵頓然若失,愉悅和諧的情緒煥發出青春般的活力。

一大早在北四環集合坐車,開往密云。一路上,帶隊的郭老師詳細介紹了養生周的活動安排、養生方案及上課老師的簡介。郭老師人很年輕,也很有活力,大家在談笑風生中很快到達目的地――不老屯陽光度假園。何經理熱情地接待了大家,并介紹說:“我們這里吃的菜都是自己種的,純天然的,絕對的養生,我們這的水質經過檢測是在北京排第一的,這里負氧離子也是最豐富的。”大家聽后大笑,因為我們是來養生的!接著我們在度假村周圍旅游觀光一番,導游歡喜地介紹這里:

一潭綠水碧波蕩漾,

一片果林姹紫嫣紅,

一望群山起伏綿延,

一躍蔥蘢樓臺亭閣。

是啊,這里依山傍水,遠離城市的喧囂,讓人內心充滿寧靜;田園漫步,萬畝有機果園正等收獲,感受天地大自然的恩情,知足常樂;登高遠眺,飽覽秋花爛漫、紅葉勝火等景致,使人寬容豁達,樂觀開朗;常言道:秋季養生,以和為貴!我們帶著愉悅和諧的心情開始了養生之旅,這是一次身心健康之旅!

1先向大家介紹蘋果汁排膽結石

1,每天四杯有機蘋果汁,一杯約250毫升,聽說也可用新鮮的有機蘋果制作;

2,每天分早、中、晚及睡前四次飲用,最好在飯后兩個半小時后及兩餐之間,每天的飲食一如平常,但盡量吃一些純天然的食品;

3,蘋果汁連續喝五天;

4,第六天停飲蘋果汁,也不吃晚餐,到下午6~8時左右,服用養生師給我們的中藥;

5,第六天晚上9時左右,喝檸檬汁半杯,加入半杯橄欖油(125毫升),混勻后空腹服下。服用后右側躺臥,并且在膽囊部位做局部的熱敷,特別是膽囊、膽管處;

6,第七天早晨起床后,空腹喝下一大杯泉水,有便意后即上廁所,使用便帶檢視。根據每人的情況,排出綠色的大小膽結石顆粒,大的如小拇指肚,小者如沙粒,個人情況不同。

經過蘋果汁療法,我自己排出十幾顆膽結石。養身先排毒,這實在是一種既簡單又安全的養生保健法。

特別聲明:結石排出后胃口很好,切忌大吃大喝,以清淡為主。如果膽結石已經有感染、疼痛、發燒等情形時,不宜施行蘋果汁排膽石法。

2提升個人能量

這個課程是由郭老師講解,每天兩小時,一周中,學到的自然養生知識較多,也讓我們改變了日常的生活方式。這里簡單地給大家介紹“”環測試――能量法。

能量這個概念大家不陌生,是很時尚的一個詞匯。人體是一個非常精密的設計,它有自動調節系統,會從體外攝取能量,如食物、水、陽光、空氣等等,轉化成自身的能量及精氣神。我們在外界攝取的有提升健康、保護身體的正面能量,也有消耗、侵害身體的負面能量。

正面能量與負面能量,不一定得借助于儀器,從人體動力學與環測試法,就可以得到印證。環測試,是日裔美籍醫師大村惠昭(Yashiaki Oilltlra)在上世紀70年現的手指測試法,1993年2月在美國取得專利(專利字號5188107),作為現代醫學臨床的輔助工具之一,后來推廣到了全世界。

環測試方法:

郭老師指導兩個同學一起進行,一個測者,一個是被測試者。

*步驟是先做“基準力度測試”:

步驟1二人可站可坐。一般人左手是接收能量的部位,右手則發送能量,所以用右手的手指做環最為理想。

步驟2被測試者伸出右手與心臟齊高,拇指食指用力緊扣成環狀(環)。左手輕輕握拳,離開身軀。

步驟3檢測者用雙手分別拇指食指緊扣成環狀,扣在被測者的環內,用力反方向向左右方向拉(不可向上下或斜拉),試圖拉開環,被測試者則盡力制止環被拉開。共做三次。

步驟4經過三次之后,檢測者感受到被測試者手指的力度,記住,這是基準力度。

*然后做“正式測試”:

被測者左手拿著要測試的對ga(先拿一個手機),伸出與心臟齊高。檢測者重復步驟3(拉右指的環),結果很容易就拉開了,明顯看出手機帶來的負面能量。然后左手又拿了一個有機蘋果,結果被測者力度加大,說明這種蘋果是營養價值高的正能量;之后又測試了可樂和當地的泉水,明顯分別出泉水的正能量和可樂的負能量。

這時,郭老師有意說被測者的臉色不好看,像有病似的,結果最有勁的食指環很容易就被拉開。郭老師又教他一個提升自我能量的秘訣,再拉食指環,就很難拉開。

這個方法也可以用在對自身內臟器官的檢測,進行辦法:將左手放在某些器官的部位,逐一測試,若突然右手力度減弱,即是該處出了問題,可重復測試證實。通過觀察環力度的強弱,了解自身器官的健康狀況。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不但可以找到正能量的食物,也可以知道想做的事情是否適合自己。

田園生活范文第3篇

“媽,我爸的棋藝不挺高明的嗎,怎么突然變得這么差勁呢?”我納悶地問,可半晌沒得到回應,轉頭一看,老媽正歪著頭打瞌睡呢。我使勁推了她幾下,老媽才瞇著眼問:“啊?幾點了?喲,天都黑了,你們還沒吃飯吧,我現在就去做。”說著就往廚房鉆,驚得我趕緊拽住她,問老爸怎么回事。“她呀,最近就這樣,老是迷迷糊糊的。有一次去超市,回家還坐上反方向的車了。”老爸說著推亂棋局:“唉,不下了!真沒勁,干啥都沒意思。”

晚上回家,我趕緊上網查資料,原來,這種癥狀叫“退休老人綜合癥”,因為從繁忙的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突然變得輕閑,沒有生活目標,缺少寄托,便會出現精神恍惚、孤獨失落的感覺。這種癥狀大多是出現在剛退休時,因為巨大的反差,心情才會失落,可老爸老媽在家呆了快兩年呀,怎么還不適應呢?

第二天午休,我還在冥思苦想之際,對桌的李姐遞我給一大袋山菜,說是她婆婆從鄉下來看孫子,特意帶來的。我根本就不吃山菜,只好晚上送給老媽。沒想到,她卻當成寶貝似的欣喜不已:“哎呀,我有多少年沒吃到這么正宗的菜了,小時候還上山挖過呢。”老爸也邊吃邊嘖嘖稱贊:“現在真是很難吃到沒有化肥的菜呢!”看他們吃得津津有味,我取笑道:“那你們干脆自己種吧,肯定是無公害綠色食品。”老媽聽后,連聲抱怨:“唉,要不是現在房價漲得這么高,我真想買個一樓帶院的房子,種點兒花呀菜呀的,還能鍛煉身體!”

“你是不是福享夠了,非要找罪受?種什么菜呀,咱家又不缺錢!你要悶得慌,沒事到公園轉轉,一樣鍛煉身體。”老爸不耐煩道。

聽到他們爭辯,我突然靈機一動,雖然買一樓的房子不太現實,但可以利用現有資源改造一番呀!爸媽住的是兩室兩廳的房子,南北雙陽臺,北陽臺當廚房,南陽臺貫穿兩個臥室,足有20平方米,一直在存放雜物,這些雜物估計等我的牙齒都掉光了也不會派上用場,干脆收拾出來,把陽臺改成菜園。我和老媽一商量,她樂得直拍大腿:“對呀,我怎么沒想到呢!”但老爸因為在醫院工作半輩子,有點兒潔癖,所以堅決反對,說我們沒事瞎折騰,把干凈的房子弄得臟兮兮的。

老公找朋友訂做了一個6米×2米的泡沫保溫箱,老媽去農貿市場買回種子,又去附近的山上挖了幾大袋子土壤,我試試足有十公斤重,她居然自己一路拎回家,雖然累得氣喘吁吁,卻滿臉興奮和期待。老媽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用我們任何人幫忙,老爸在旁邊直撇嘴,小聲嘟囔:“就算你讓我幫,我也懶得動呢!”

從那時起,老媽整天圍著她的“菜園”轉。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菜澆水,然后施肥。她把淘米、洗菜的水都當成肥料澆到菜園里。晚上也要先給菜澆完水才能上床睡覺。有一次回家,看到她無精打采,我偷偷問老爸,才知道原來種的菜生了蟲子,老媽聽說用辣椒水可以除蟲,結果連菜也一起殺死了,她心疼得坐在陽臺上直抹眼淚。有了前車之鑒后,她沒事就跑到對面李大爺的菜地里取經,虛心討教。老媽看李大爺的菜園種了好多品種的蔬菜,回家后,就用木板把泡沫箱隔成幾個方格塊,也種上不同的蔬菜,說這樣等收成時更有成就感。每次回家,老媽常念叨,這是小蔥、這是生菜、這是香菜,可在我看來,都只是些綠色的小苗,根本分辨不清。

很快就到了國慶節,我琢磨著去哪兒旅游,打電話問老爸,他卻吞吞吐吐地說哪兒也不想去,老媽也說不去,我心里直犯嘀咕,難道是老兩口鬧矛盾了?晚上趕緊回家看看。一進門,嚇我一跳,老爸正帶著老花鏡,蹲在陽臺上摘菜,老媽在旁邊指導:“這個不能摘,還沒長成;那些是草,得趕緊拔掉……”

我吃驚地張著嘴巴:“爸,你不是……”老爸尷尬地笑笑,老媽撇撇嘴:“他呀,種的時候最反對,吃的時候比誰都香。”我一看廚房,簡直是春滿餐桌綠滿園,香菜、小蔥、生菜、辣椒,一片綠油油的惹人愛。

看來今天的晚餐成了蘸醬菜大聚會。老爸邊吃邊問老媽:“怎么樣?咱家種的比老李頭的好多了吧?明天我給他送一盆生菜,省得他老在我面前顯擺。”

田園生活范文第4篇

某一年的春天,我驚奇地發現,我家對面的果樹開滿了粉色的花,美極了。它們是那樣鮮艷迷人,吸引了村民的目光。我也不曉得為什么那年的花開得異常迷人,我也相信那年肯定是碩果累累。但在這之前或是在這之后,我不是看到的枝條,就是花已經凋零了,或許,就因為這樣,那一年的春天,我永遠地記住了。

某個雨過天晴的午后,一切都那么清新自然,四周的山是那樣青翠,陽光穿過云朵灑在大地上。令人驚喜的是有一道彩虹懸掛在天空,從南到北地架著,宛如一座彩色的橋。無法預知這美妙的景色何時消逝,而我的心卻是無比興奮,凝望著這奇妙美麗的一幕,我憧憬著我無法預知的未來。我也相信我的家鄉將伴隨著我繼續成長。

又是一個暮色降臨的時分,站在田邊,傾聽流水潺潺聲,環顧四野,真是別有一番風情。閉上雙眼,聽風的聲音,感覺到稻子在搖曳,樹木在晃動。村里的生活又掀開了嶄新的一頁,因為金黃色已經涂抹了整片土地,伴隨著風飄來的是一陣陣稻谷的清香。我們都笑了,因為一個收獲的季節又到來了。

遙望遠方天空,一道閃電從天際直插在了山頭上,而后又消失,伴隨著的是那短暫的明亮,點亮了我的世界。又是一陣風吹來,沒有了稻谷的清香,有的是寧靜的夜,凝視遠處的山巒,還真有點像躺著的兩個人。天更暗了,有的是朦朧的夜色和無數的繁星,我相信明天會更好,鄉村的生活也會更好,人們也會更好。

如今的我已經同這個村子共同走過十八個春秋,它帶給我的是美好的回憶,是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讓我有實現夢想的動力。

點評

田園生活范文第5篇

兩個人的前塵往事

余積廉出生于廣東,他從小就愛使槍弄棒,并跟家鄉的武師練過幾年功夫。15歲時,渾身是膽的他到香港闖世界,投奔在電影公司擔任攝影棚棚長的姐夫。余積廉從實習生干起,他憑著機靈和天分,沒幾年便當上了總攝影師。在片場浸久了,不安分的他又做起了導演。在電演圈摸爬滾打30多年后,他成立了自己的影業公司――唯益電影公司,擔任總經理、總制片人和總導演。

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香港電影市場正是功夫片鼎盛輝煌之時,余積廉先后執導了由胡慧中主演的《決戰天門》、《少林達摩》等叫座影片,他還為轟動一時的電影《歡顏》擔任總攝影師。這些影片使余積廉贏得美譽的同時,也讓他掙得盆滿缽滿。那時的余積廉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在自家那幢面朝大海的半山別墅里,大大小小的演員在他身邊如群蝶般聚集;在片場,胡慧中、古天樂、任達華等名角被他呼來喝去;一頓飯花掉幾萬元港幣,他連眼睛都不眨。躊躇滿志的他,每天沉醉在名利場歡樂的盛宴中。

就在余積廉享受夜夜笙歌的奢華生活時。人生中注定與他有一段佳緣的一個女子卻正在重慶的一個小鎮上體驗著清苦的家庭生活。這個女子是蔣雪梅,1968年出生在重慶市北碚區天府鎮五井村,父親是鞋匠,她還有兩個弟弟。由于日子艱窘,作為家中的長女,她為了養家而輟學。年僅十幾歲的蔣雪梅知道,靠種地是很難掙錢供弟弟讀書的,她在鎮上開了家小食店,專賣重慶人喜歡吃的素面。盡管她每天凌晨3點起來忙活,晚上8點才打烊,但掙的錢剛夠糊口。

眼看蔣雪梅到了婚嫁年齡,媒人卻很少登她家的門,因為別人看不起她這個窮鞋匠的女兒。后來,有人給蔣雪梅介紹對象,對方是天府煤礦的工人,有城里戶口,工資也不低,蔣雪梅和家人對這樁親事滿懷期待。沒多久,蔣雪梅和那個男人結了婚,婚后不久,蔣雪梅發現丈夫的行為舉止好像異于常人,她這才知道他的精神方面有問題。這個時候,她還是很認命,想把日子過下去。

一年后,蔣雪梅的兒子來到人世間,丈夫卻因為病情經常發作而不能上班了,家里的擔子一下子壓在了她柔弱的肩上,她只能咬緊牙關撐著。體力上的勞累她可以承受,精神上的苦悶逼得她幾近崩潰,人生的路還長,她無法想象這樣的日子將會伴隨她終生。思來想去,她決定給這段婚姻畫個句號。

離婚后,蔣雪梅想換個環境,緩解內心的痛苦。她把兒子托付給母親,隨著南下打工的人流來到了深圳,這一年是1992年。

奇妙的人生軌跡,交匯在美麗鵬城街頭

在深圳,蔣雪梅拼命地工作,她想用繁重的勞動沖淡內心的痛楚。她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搬扣件,挑水泥,手腳勤快得讓男人們都自嘆弗如。她也曾在飯店里做洗碗工,手被浸滿洗潔精的水泡得變了形,但她咬緊牙關從不叫苦。堅持了兩年后,她在深圳總算站穩腳跟,有了一點積蓄。

為了排遣打工生活的艱辛,蔣雪梅唯一的休閑方式便是逛街。但她沒想到,一次逛街竟然使她的命運和一個香港男人聯系到一起。

那是1992年7月13日,蔣雪梅在友誼超市旁閑逛,一個戴著遮陽帽,衣著不俗的男人迎面向她走來。奇怪的是,這個50歲左右的男子一直盯著她看,看得她有些不好意思。男人用帶有港味的普通話向她打招呼:“你好,我來自香港,咱們能交個朋友嗎?”這名男子正是余積廉,他當時正籌拍功夫片《蒙俠》,來到深圳選取外景地。相貌普通卻透著素雅之氣的蔣雪梅,深深吸引住了余積廉的眼光。余積廉后來說,最讓他心動的是蔣雪梅臉上浮現出的安祥、溫柔之光。

余積廉是個事業狂,妻子很早就與他離了婚。每每歡場之后,余積廉形單影只地回到空曠的家里,他感受到的是深入骨髓的孤獨。他想成個家,雖然圍繞在他身邊的美女成群,但在他的眼中,和她們過日子是萬萬不可以的。港人大都迷信,余積廉曾找高人求簽問卦,想看看自己的后半生能否有個好姻緣,高人贈給他四個字:“踏雪尋梅”。這含糊的箴言讓余積廉重燃熱情,他期待著上天注定的姻緣來臨。

余積廉做了多年的導演,可謂閱人無數,但當他看到蔣雪梅的第一眼時,便堅信眼前這個女子就是他終生找尋的伴侶。當時,對于余積廉“交友”的請求,蔣雪梅有些不知所措。她想,深圳街頭美女如云,這個男人安的什么心?她細看眼前這個男人,戴副眼鏡,文質彬彬。她沒有反感,于是機械地點了點頭。當余積廉索要她的聯系方式時,她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給了他。

回到打工的地方,蔣雪梅并沒把這次街頭偶遇當回事。沒想到幾天后,那個男人打來了電話,約蔣雪梅到一家咖啡廳見面。蔣雪梅惴惴不安地前往,兩人聊了半個小時,彼此介紹了自己的一些情況。分手時,余積廉這才想起請教對方的名字。當聽到“蔣雪梅”三個字時,他驚愕得張大了嘴巴:“踏雪尋梅――蔣雪梅”,蒼天有眼啊!余積廉感慨萬分,他篤信這位有著菩薩般相貌的女子,就是與自己有緣的那個女人!

此后,余積廉多次來到深圳看望蔣雪梅,交往的次數多了,思念也就變成了牽掛。余積廉經常推掉不必要的應酬,趕到深圳和蔣雪梅相會。兩人在一起的時候,蔣雪梅常常會說起自己在嘉陵江邊、縉云山腳下的家鄉。余積廉覺得蔣雪梅口中的人和事是那樣的新鮮,他覺得大山里那種寧靜、溫馨的生活,也許才是他真正需要的。

紅塵有愛,嘉陵江畔秀美的小鎮是歸宿

兩人交往一年多后,蔣雪梅第一次跟著余積廉到了香港。在豪華別墅里,蔣雪梅第一次知道了余積廉的真正身份,并諒解了他的善意欺騙。蔣雪梅坦言,如果當初就知道余積廉是個身邊美女如云的導演,她肯定不會和他交往的,因為在她的心里,娛樂圈是個很復雜的地方,男女之間關系很亂,沒有什么真正的感情可言。

在香港期間,蔣雪梅目睹了余積廉生活的不易:一方面,他為了掙更多的錢,不得不和形形的人打交道;另一方面,他的內心又厭惡這種紙醉金迷的生活。在愿望和現實的重壓下,余積廉活得很累。

一次去河南嵩山少林的拍片之旅,讓余積廉萌生了回歸山野安享寧靜生活的想法。1994年3月,余積廉帶蔣雪梅前往少林寺拍攝功夫片《少林達摩》。拍片間隙,蔣雪梅陪著余積廉在寺外的小路上散步,看著四周雄奇險峻的大山以及山腳下悠閑生活的人們,余積廉感慨地說:“雪梅,我總覺得我前世是一個武功蓋世的大俠,隱居山水間,不問江湖恩怨。唉,這種雄奇的大山深處才是我最想要的人生歸宿啊。”

蔣雪梅明白,余積廉那顆疲累的心靈需要一個安靜的去處。她柔柔地說,她的家鄉天府鎮寧靜秀美,她從小枕著嘉陵江的濤聲長大,秀美的縉云山記載著她多彩的童年,那也是一個適合洗盡鉛華重新生活的好地方。余積廉當即興奮

地說:“太好了,等我不想拍電影了,我就和你攜手歸隱田園!”

當余積廉準備再度沖刺電影市場的時候,盜版的猖獗及整個電影市場的不景氣使得他的事業開始滑坡。1995年,他投拍的《盲俠之再踏江湖》虧損了數百萬港元,此后他的事業一蹶不振。兩年后,他投拍的《省城雙雄》雖然小賺了一把,但再也無法重現當年的輝煌票房。

事業的受挫讓余積廉再次萌生退意,電影圈這個名利江湖已經讓他感到身心俱疲,他不想再做那個周而復始推著石頭上山的西西弗斯。蔣雪梅也心疼地勸他要看淡名利:“你不是說自己前世是個隱居山林的高人嗎?不如隨我一起回到家鄉享受寧靜、安逸的生活。”這句話正中余積廉的下懷,他決定息影歸隱,享受真正的人生。

1998年10月,余積廉隨蔣雪梅第一次踏上重慶的土地,看到群山環抱中靜謐安祥的小鎮,他的心深深地醉了。在山里的日子,余積廉每天行走在青石板鋪就的古街石巷中,品嘗著鎮上的風味小吃,喝著小酒館里的自制藥酒,然后帶著微醺的醉意到江邊聽濤聲,或徒步上山去傾聽滿山啁啾的鳥語。山里的日子對過慣了燈紅酒綠生活的余積廉來說,是那樣的新奇。從來到這里的第一天,余積廉就打定了主意, 自己后半生的歸宿就屬于這個恬靜的小鎮了。

年底,余積廉回到香港,匆匆處理完電影業務方面的事情,他沒有和任何人打招呼,便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小鎮。很快,他同蔣雪梅辦理了結婚手續,舉辦了簡樸的婚禮,他歸隱田園的生活從此開始了。

平凡即是幸福,繁華落盡終于悟透人生真諦

寒來暑往,伴著嘉陵江的滾滾濤聲,余積廉在天府鎮恬淡而平靜地生活了9個年頭。剛來時,余積廉有很多的不習慣,最麻煩的就是語言障礙和飲食。直到現在,余積廉還是聽不太懂重慶話,好在有妻子給他翻譯。

港人的口味偏好清淡,以前余積廉對辣椒總是敬而遠之。來到小鎮后,看到當地人對火鍋情有獨鐘,他也躍躍欲試。那次,他拿起筷子剛吃了一口,辣得他鼻涕眼淚都出來了,他連喝幾杯啤酒,又去漱口,然后才重新回到位子上坐下,引得其他人大笑不止。如今,余積廉吃辣椒的水平已經和妻子不相上下。

小鎮上的居民對余積廉的身份頗感興趣,經常有人打聽他的過去。余積廉和妻子統一口徑,只說他是來自香港的退休職工。當地人對余積廉還有一個認識――武林高手。那天,余積廉從山上下來往家趕,兩條欺生的狼狗撲上來向他發起攻擊。余積廉不慌不忙,扎穩馬步,瞅準機會,一掌劈去,一只狗應聲倒地。看到同伴中招,另一只狗始終不敢上前,最終落荒而逃,在小鎮居民驚嘆的目光中,余積廉整整衣服,從容離去。后來,他在小鎮上又多了一個綽號一獨行俠!

每天早上醒來,余積廉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到房前的黃葛樹下打拳。他剛來這里時,這棵樹只有胳膊般粗細,現在已經長到半抱粗了。余積廉和這棵樹結下了很深的感情,當他一招一式演練拳腳的時候,這棵樹及周圍的空氣也仿佛和他一起流動。當年拍功夫片的時候,他曾到北京師從一位高人練習形意拳,沒想到就是這三腳貓的功夫,讓他在當地居民的眼中成了“武林高手”。

余積廉家對面有座蔥郁秀美的小山,當地人稱為鳳凰灣,夫妻倆每天都要帶上幾個塑料桶,爬上山頂挑水。山頂有一個泉眼,流出的水甘甜清洌,用泉水泡出的普洱茶是余積廉的最愛。他以前有胃病,現在竟然好了,他認定這要歸功于神奇的泉水。每天一次的爬山挑水對余積廉來說是件幸福的事情,上山,下山,一路伴著鳥語花香,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哼著動人的小曲,這種舒服勁兒在香港他是想都沒想過的。

這樣的日子過了3年多,勤勞慣了的蔣雪梅再也閑不下去了,她和丈夫商量著做些什么。想來想去,蔣雪梅還是決定回歸老本行――開一家面館賣面條。于是,她和丈夫盤下了天府中學馬路對面的一處舊房做門面。房子有些破舊,余積廉想裝修一下,被妻子阻止,蔣雪梅覺得在鄉親們面前還是低調些好。于是,兩人把屋子簡單粉刷了一下,甚至沒有給面館起名字,小店便悄無聲息地開張了。

在蔣雪梅眼中,小面館就是她的事業。她每天凌晨起床,然后打水、洗菜,把面條準備妥當,等把這些忙完,天也就亮了。面館的顧客主要是天府中學的學生,一碗面2元錢,每天早上能賣出幾十碗。

面館剛開業時,一只流浪狗跑到面館前,余積廉收留了它,取名LuCky一這是鎮上唯一一條用英文命名的狗。每天早晨,LuCky跟在余積廉身后,他先打拳,然后牽著狗一路小跑來到面館,給妻子幫忙。其實,余積廉只能做些洗碗、端飯、擇菜、送外賣的活兒。夫妻倆忙碌一個月,能掙到1000多塊錢。憑余積廉多年打拼下來的家產,他和妻子完全可以在山里無憂無慮地度過余生,開面館只是為了讓他們的生活更充實,同時也是他們對外交往的一個窗口。

這幾年,蔣雪梅心情順暢,人也胖了許多,她扎著圍裙站在柜臺前,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但在余積廉的心目中,他的妻子是最美的,她的勤勞、善良、實在是很多女人所不具備的優點。余積廉的好脾氣更是讓妻子感動,蔣雪梅說:“我們在一起十多年,從未紅過臉。有時,我脾氣急了,先生也讓著我。”這些年來,蔣雪梅習慣了稱丈夫為“先生”,她也很慶幸當初的選擇。

從喧囂浮躁的演藝圈,到目前心如止水的鄉村,余積廉從生活到心理,都經過了一段自我調整的過程。天府鎮離重慶主城區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當初妻子陪著余積廉到號稱“小香港”的解放碑逛街的時候,他總是不敢仰視那些高聳入云的大樓,他怕這些情景會讓自己想到昔日在香港的奢華生活。那些紙醉金迷的日子,在他的內心深外猶如一根敏感而脆弱的琴弦,從不敢輕易觸動。現在去的次數多了,他可以坦然地走在解放碑的街上了――大隱隱于市,只要內心純靜,就能坦然面對外部世界誘惑的沖擊。

歸隱田園9年來,余積廉唯一沒有改變的習慣是喝咖啡,他的住處堆滿了雀巢咖啡的瓶子。他也閱讀大陸時下最流行的書,如于丹的《莊子心得》。畫畫、寫作、下棋,是余積廉的三大愛好。每當他完成一幅畫作時總是要蓋個戳,號曰:“我是山人”。“我是山人”是余積廉給自己起的別號,他覺得這里的秀美山水能讓人心如止水,他就想在這里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山野村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河市| 博爱县| 泉州市| 罗江县| 凤阳县| 平顶山市| 子洲县| 泽州县| 苍南县| 汨罗市| 剑川县| 黄龙县| 汤原县| 天津市| 英超| 海口市| 桐庐县| 文山县| 闽侯县| 德阳市| 平乐县| 陆良县| 林芝县| 云龙县| 太康县| 潢川县| 信阳市| 额尔古纳市| 和平区| 大竹县| 潜江市| 武夷山市| 通许县| 南康市| 安达市| 军事| 五家渠市| 彰武县| 定州市| 于田县| 福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