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中國兒童故事

中國兒童故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國兒童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國兒童故事

中國兒童故事范文第1篇

2009年11月28日17時許(當天下雨,天色已黑,事發路段無路燈),犯罪嫌疑人史某某無照駕駛無牌摩托車由東向西行駛至某村某路段,因觀察不夠,遇情況措施不當,撞到前方同向非機動車道上蔣某騎行的電瓶三輪車尾部,致電瓶三輪車斜向路南沖出約47米停在路邊綠化帶中,蔣某摔倒在距撞擊起點26米左右由西向東行駛的靠雙黃線的機動車道中間路面上。犯罪嫌疑人史某某在和被害人蔣某交談后駕車逃離。當時現場有兩名目擊證人:史供“問被害人有沒有事,被害人說腰疼”,證人張某某印證史某某走到被害人面前,但說什么沒有聽到;證人蘇某某證實“人躺在馬路中間黃線的位置,還在動,想爬起來,半撐著沒有站起來”。被害人稱腰疼還得到另兩名證人的間接印證。

上述事故發生后約5至8分鐘左右,犯罪嫌疑人趙某持C1駕駛證駕駛中型普通客車由西向東行駛至該地段,由于對路面觀察不夠,碾壓到先前因上述事故摔倒在路面上的蔣某,致其當場死亡。物證鑒定書證實蔣某因復合性創傷死亡(不能區分出撞擊傷和輾壓傷)。

責任認定書認定,犯罪嫌疑人史某某、趙某都負此事故的全部責任。

2009年11月28日和30日,犯罪嫌疑人趙某、史某某分別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二、分歧意見

對犯罪嫌疑人史某某行為的定性以及是否具有加重處罰情節等問題分歧較大。以下列出幾種不同意見:

(一)因果關系

觀點一:被害人蔣某的死亡與史某某的行為之間因果關系被趙某的行為阻斷,史某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

觀點二:被害人蔣某的死亡與史某某的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史某某的行為構成犯罪。

(二)構成何罪,如何處罰

觀點一:犯罪嫌疑人史某某構成不作為故意殺人罪。

觀點二:犯罪嫌疑人史某某構成交通肇事罪,并存在“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加重處罰情節。

觀點三:犯罪嫌疑人史某某構成交通肇事罪,并存在“逃逸”的加重處罰情節。

觀點四:犯罪嫌疑人史某某構成交通肇事罪,但無加重情節。

三、評析意見

(一)關于因果關系的認定,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因果關系的斷絕是指條件關系本身被切斷,即前條件對某一結果還沒有起作用時,與此無關的后條件導致了該結果的發生。犯罪嫌疑人史某某的第一撞是前條件,其對被害人的死亡結果還沒有起作用時,與此無關的后條件犯罪嫌疑人趙某駕車輾壓被害人的后條件導致了被害人的死亡。犯罪嫌疑人趙某之介入因素是異常的,異常因素必然阻斷史某某的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因果關系。故而犯罪嫌疑人史某某不構成犯罪。這種觀點對因果關系的斷絕認識并沒有錯,錯誤在于把因果關系認為是包括了原因和結果,而因果關系本身是不包括原因和結果的,只是包含了二者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

筆者認為,犯罪嫌疑人史某某對被害人的第一撞本身并不一定包含著被害人死亡結果的根據(只是將被害人撞倒在機動車快車道的中間,且當天下雨,天色已黑,又無路燈,被害人無力依自身的力量離開此險境),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偶然介入了趙某駕車輾壓被害人致其死亡的因素,此介入因素合乎規律地引起了危害結果。應當說犯罪嫌疑人史某某的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偶然的因果關系,犯罪嫌疑人趙某的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偶然因果關系和必然因果關系都是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趙某的行為是條件,史某某的行為是根據,條件是相對于根據而言的,條件和根據都是原因,只是處于不同的層次而已。從重要性來說,與根據相比,條件是次要的、第二位的。但就必要性來說,條件與根據都是不可缺少的,只有根據和條件相互作用,才能產生結果;只有根據沒有條件,結果就不會發生,也就談不上原因。

另理論界普遍認為,行為制造了法不允許的現實危險,且這種危險越來越大,行為人有能力排除而未排除,最終導致危害結果的出現,就認為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犯罪嫌疑人史某某對被害人第一撞使其處于高危狀態下的行為就是制造了法不允許的現實危險,而被害人的危險在當時的情況下是越來越大的,史某某未選擇排除危險而選擇逃離,最終導致被害人死亡結果的出現,違反了刑法對生命權的保護,故而具備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二)對史某的定罪處罰

筆者同意第四種觀點。現由是:

觀點一認為,犯罪嫌疑人史某某因先行行為導致被害人處于高危狀態,此高危狀態就是被害人躺在公路機動車道的中間,當時天黑下雨,又無路燈,且處于下班的高峰,來往車輛多,很可能被車輛再次輾壓,因而犯罪嫌疑人史某某負有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險或防止結果發生的特定義務,且其有能力履行該義務,但其沒有履行,致使被害人因此高危狀態而被后來的車輛輾壓致死。其主觀上是放任,結果應當在其預料之內,符合不作為故意殺人罪成立的條件。此觀點涉及到犯罪行為能否成為先行行為的理論。通說認為,根據我國刑法分則具體規定,可以分為兩種情形處理:一是在刑法上就某種犯罪行為規定了結果加重犯或者發生嚴重結果而成立重罪時,由于可以將該加重結果評價在相應的結果加重情節或者另一重罪中,故不宜另作評價;二是在刑法沒有就某種犯罪行為規定為結果加重犯,也沒有規定發生嚴重結果而成立重罪的情況下,如果先前的犯罪行為導致合法權益處于危險狀態,則應另作評價。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史某某的行為觸犯的是《刑法》第133條的規定,立法者已將因逃逸的不作為行為致人死亡規定為結果加重犯,故本案不宜評價為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

觀點二認為,犯罪嫌疑人史某某構成交通肇事罪,客觀上也逃逸,且被害人因其逃逸未得到救助而死亡,故應認定具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加重處罰情節。是否認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關鍵是看“被害人是否是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且高法將“救助”作了限制解釋,解釋為“救治”,本案中被害人的死亡并非因得不到救治。另從法理上講,“因逃逸致人死亡”必須在逃逸時行為人的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本案中因無法對被害人在第二次輾壓前作傷情鑒定,且最終的物證鑒定也不能確定哪些傷是因犯罪嫌疑人史某某的行為造成的,故認定此情節的證據不足。

觀點三認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不包括其他原因致死。本案是因二次事故致被害人死亡的,不能把第二個肇事者致被害人死亡的原因強加到第一個肇事者身上。本案可以把被害人死亡的結果看成是犯罪嫌疑人史某某和趙某共同過失行為造成的,因此種過失犯罪不是共同犯罪,應分別對犯罪嫌疑人定罪處罰,犯罪嫌疑人史某某構成交通肇事罪,主觀上為逃避法律追究,客觀上其有逃離的行為,故應將“逃逸”作為加重處罰情節。此種觀點仍存在第二種觀點中的證據不足的問題。

中國兒童故事范文第2篇

中圖分類號: [TU99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工程概況

中石化長嶺分公司第二污水處理場設計能力為600m3/h,投用時間為上世紀90年代中期,處理對象為廠區內經過預處理的煉油、化工廢水,采用的工藝為:原水二級浮選均質池水解池奧貝爾氧化溝二沉池排放。出水水質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中的一級標準。

隨著長嶺分公司裝置規模的擴大、污染物數量的增多以及最終水體對受納污水水質的更高要求,現有污水處理裝置已不再滿足環境需求。因此中石油長嶺分公司決定在2011年內完成第二污水處理場的升級改造。

改造工程的設計能力仍然為600m3/h,改造內容分為原有設施改造和新建設施兩部分。原有工藝單元均質池、水解酸化池增設生物填料,將其由傳統活性污泥法改為生物接觸氧化法。其中均質池采用好氧方式運行,水解酸化池采用缺氧方式運行。新建設施為過濾單元,目的是進一步降低出水懸浮物、膠體的含量,從而保證改造后的第二污水處理場出水能夠滿足更高的要求。

改造工程的設計進、出水質如表1所示。

表1 進、出水指標

Tab 1 Influent and effluent index

2、工藝及主要設施介紹

2.1、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池

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池即為原均質池,容積為4000 m3,設計流量為600m3/h,水力停留時間為6個小時,配備3臺的鼓風機。增加生物填料、管式曝氣器等。

2.2、中間沉淀池

均質池后增設中間沉淀池1座,有效容積2000m3,有效停留時間3小時。

2.3、缺氧生物接觸氧化池

缺氧生物接觸氧化池即為原水解池,共兩間。每間容積2000m3,增加生物填料、潛水攪拌機等。

2.4、奧貝爾氧化溝

長煉奧貝爾氧化溝為三條同心曝氣溝。廢水從外溝進入,然后依次流入內溝,曝氣池混合液出水流入二沉池,回流污泥由二沉池再打入氧化溝外溝。氧化溝尺寸為60 m×50 m×4.5 m,水力停留時間為19.24 h,設計處理量為500 m3/h,可通過調整變頻、轉碟浸沒深度及運行臺數來調整溝內溶解氧濃度〔1〕。

2.5、二沉池

采用周邊進水、周邊出水的二沉池與奧貝爾氧化溝配套,原水從池周的進水槽流入,通過槽底配水孔下流,經導流墻裙入池,進行固液分離〔2〕。

2.6、砂濾池

新建砂濾池1座/4格,有效容積450m3,采用石英砂單層濾料,粒徑級配為:1-3mm,3-5mm。過濾速度為6m/h。

3、系統調試

3.1 調試目的

1.通過調試檢驗設備的運行性能,熟悉污水處理站設備的運行方式,了解設備的運行參數和規律,從而正確的對污水處理站進行管理,制定合理的運行方式,優化管理。

2.熟悉污水處理站內的處理工藝和原理,在以后的運行過程中有針對性的處理所出現的故障。

3.通過調試達到設計排放標準。

3.2 調試工作的前期準備

①污水水樣的確定

在調試前對進水進行實際化驗,提供實際進水水質。

②鋼筋混凝土水池已竣工驗收(滿水試驗)合格,其結構性能已達到設計要求〔3〕。

③機械設備、儀表裝置等的檢驗已完畢,每臺設備能夠正常運行,技術資料已完善。

④污水處理站進行調試工作物質方面的準備

接種污泥以及含N,P的營養鹽物質和加藥系統需要添加的藥劑已運達指定位置。

3.3 調試方案的選擇

生物接觸氧化法的培養方式主要有連續培養、間歇培養和接種培養。連續培養是指在連續進、出水情況下的培養方式,要求有足夠的進水量,而間歇培養是間歇進、出水培養,適合進水量不能滿足連續運行的情況,連續培養和間歇培養的時間都較長。接種培養是投入其他污水廠的成熟污泥進行培養,該方法能縮短污泥培養時間,但所需接種污泥量大,費用高〔4〕。

由于本工程調試期間二級氣浮、氧化溝、二沉池都在正常運轉,所以對二浮出水水質進行檢測,檢測結果見表2,從表2中可知污水的可生化性較好,且氧化溝污泥活性很好,所以決定采用間歇培養和接種培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污泥培養,即生物接觸氧化池接種氧化溝活性污泥,然后進行間歇培養;水解酸化池接種二沉池回流污泥進行間歇培養。

表2 污水水質

Tab 2 W astewater qua lity

3.3 調試過程

3.3.1 生物接觸氧化池調試

利用長煉第二污水處理場的氧化溝污泥作為菌種,進行污泥培養和馴化。即先在生物接觸氧化池中放滿二級氣浮出水,再把100m3氧化溝污泥投入生物接觸氧化池,啟動鼓風機,開始間歇進水及曝氣,利用內循環泵進行污泥回流,同時經常鏡檢觀察生物接觸氧化池中活性污泥的生長情況,每天定時測定溶解氧、沉降比、COD等,根據觀察到的污泥生長情況及出水水質對生物接觸氧化池進水水質、水量、污泥營養及溶解氧等參數進行調整,逐漸培養直至達到設計值。

3.3.2 水解酸化池調試

水解酸化池接種污泥為二沉池回流污泥,投加量為每間100 m3,然后將浮選出水注入水解池,啟動攪拌機,控制水解酸化池水中的pH值為7.5~8.0,對水解酸化池PH值的調整可以通過直接向池內均勻投加固堿的方式。運行初期有大量的輕質污泥和雜質隨水流帶出,出水混濁,直接排入下水道,隨著運行時間增加,出水水質得到改善。

3.3.3 砂濾池調試

湖南長嶺石化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砂濾系統包含過濾池1座/4格,正常情況系四格濾池全部投入運行;當需要反洗時,每次只對其中一格濾池進行反洗,其余三格濾池繼續運行。

3.4 系統調試

系統滿負荷進水以后,整個系統開始聯動調試。

4.運行效果

本工程是中石化長嶺分公司確定在2011年內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環保減排項目。項目于2010年04月06日正式開工建設,2011年5月初開始開工試運,7月15日基本穩定運行,8月3日正式驗收。實際出水水質為:

表3 進、出水水質

Tab 3 Influent and effluent quality

5、結語

湖南長煉第二污水處理場經改造后,出水指標優于設計指標,接近于GB18918-2002一級B標準。

②對于石化廢水,生化系統調試采用接種培養和間歇培養相結合的調試方法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梁新和、湯小玲、梁志堅.長煉第二污水處理場氧化溝工藝運行小結.石油化工環境保護,2000,第一期:1-4.

〔2〕湯小玲、梁新和.長嶺煉油化工總廠第二污水處理場工藝特色.化工環保,2000,20(2):54-56.

中國兒童故事范文第3篇

【關鍵詞】茅盾;兒童文學;歷史價值;現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I206.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1)02-0108-1.5

作為一位“為人生而藝術”的作家,茅盾用人文主義大筆關切著那個時代的蕓蕓眾生,當然更包括著民族的希望―孩子。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茅盾積極思索、奔走呼號,在中國兒童文學史上留下了珍貴的足跡。

茅盾的兒童文學創作數量不多,這數十篇作品在浩如煙海的兒童文學史中也許稍顯單薄,卻給當時荒蕪的中國兒童文學花園培上了一片青苗,“為中國現代童話文學的真正誕生起到了篳路藍縷的開創之功”。這些作品以最直觀的形式體現了茅盾的兒童文學創作思想和藝術追求,以及突破中國兒童文學困境的積極嘗試。此外,茅盾翻譯了大量外國兒童文學經典著作,推動了中國現代兒童文學體裁的多樣性。

一、有關中國兒童文學發展史及兒童文學

的功能問題,茅盾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通過梳理中國童話翻譯的發展過程,追溯中國兒童文學“帶著鐐銬舞蹈”的成因是“‘五四時代’的開始注意‘兒童文學’是把‘兒童文學’和‘兒童問題’聯系起來看的”。尤其可貴的是,茅盾在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下,對于“兒童文學的功能”至今仍爭論不休的問題,提出“兒童文學不但要滿足兒童的求知欲,滿足兒童的好奇好活動的心情,不但要啟發兒童的想象力,思考力,并且應當助長兒童本性上的美質”。遺憾的是,今天的文學界片面地認為茅盾所持的是單一的“直面人生,正視現實”的觀點,可見,茅盾的兒童文學功能論實際上包含了“娛樂”、“教育”、“審美”等多方面內容,可以說是相當客觀、全面、符合當今學術界普遍認可的“多元的功能”的。

二、茅盾五次撰寫文章總結當時國內兒童圖書

雜志創作出版情況,揭示弊端,找尋出路

以1935年為例,茅盾在《關于“兒童文學”》和《幾本兒童雜志》中指出了當時童書創作出版科學和歷史兒童讀物稀缺,“敘述文字太干燥”,“總嫌帶點‘講義式’”,“故事的結構太簡單,也沒有熱烈的情感,也沒有豐富的想象”,“干凈的有用的東西竟非常之少”等問題,相應地提供了一系列解決辦法,如神奇故事與科學故事結合(現在我們稱這種形式為科學幻想故事);改寫、重寫古代傳說和民間傳說;科學兒童讀物應避免枯燥的語言和非故事;慎選外國作品,加強翻譯技巧等等。這些謹慎客觀的觀察和研究為當時中國兒童文學提供了許多有益的思路。

三、茅盾對“教育主義”有其獨到的見解

他曾表示:“我主張兒童文學應該有教訓意味”,這是“五四”作家的共同社會責任意識。他們寄希望于孩子,所以也給孩子背上民族國家的擔子。因此,茅盾認為純兒童文學作為教科書對中國孩子是不適宜的。然而另一方面,茅盾反對狹隘的、教人“怎樣做一個健全的公民”“四平八穩的好人”的教訓,主張兒童文學“會發生好的道德的作用”,教訓的內容是“不但要滿足兒童的求智欲,滿足兒童的好奇好活動的心情,不但要啟發兒童的想象力,思考力,并且應當助長兒童本性上的美質”,教訓的方式為:不應采取正面的說教的姿態,要“有濃厚的文藝性”。此外,他還超前提出“中國缺乏科學教育”的事實,強烈呼吁更多優質科學讀物的創作出版。

進入新世紀,茅盾對兒童文學的獨到見解仍有十分值得借鑒之處,這位文學大師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需要今天的兒童文學工作者們及童書出版者、翻譯者們認真思索和研究。

茅盾十分重視外國兒童文學的翻譯問題,鼓勵童書翻譯者打開視野,主張“譯文既須簡潔平易,又得生動活潑;還得‘美’”,而譯本“不但要能給兒童認識人生,不但要能啟發兒童的想象力,并且要能給兒童學到運用文字的技術”。這就要求譯本不但要把原著的意義與趣味完整準確地表現出來,還得把中國的語言詞匯運動的優美、精當、恰到好處,讓讀者體會到中文的語言美。這些要求在放在今天的兒童文學翻譯中仍然是受用的。值得注意的是,茅盾主張通過改寫、修飾等方式“凈化”外國兒童文學中個別的消極、觀點不鮮明、迷信等不良因素,以原著為藍本重編一個故事。這種翻譯策略在此后“規范翻譯”的年代曾廣遭質疑,然而隨著20世紀70年代描寫翻譯學派和德國功能主義學派兩支新生力量的涌現并逐漸傳入中國,翻譯研究開始從以源語文本為中心轉向以目的語為中心,翻譯者和接受者受到重視,也就是說,茅盾的“改寫”“重編”即再創作策略重新得到了認可。

茅盾在七十余年前就開始大力呼吁少兒科學讀物、歷史讀物的創作出版,更親身實踐翻譯創作了一些優秀有趣的科學小說。今天少兒科學類和歷史類讀物已經成為童書市場上的重頭戲,根據候穎對少兒科普圖書中“暢銷+常銷”圖書共性的總結,“經典型與現代性結合;知識性與趣味性通融;多變性與恒定性統一;人文性與科學性和諧”――這些竟與茅盾堅持的科學歷史讀物要涉及范圍廣、知識信息新、內容準確,語言生動活潑,能吸引人不謀而合。此外,茅盾提出科學讀物要有故事性,即在“熱鬧而復雜”、“神奇”的故事中傳遞科學知識,點燃小讀者追尋科學的好奇心。故事體的科學讀物,至今在童書市場上仍是不多見的,相信茅盾的這一提議,會為當下競爭激烈的兒童書出版行業提供一個新思路。

在1960年的兒童文學大辯論中,茅盾對陳伯吹的“兒童本位論”持鮮明的反對態度。他堅持兒童是有階級性的,這成為茅盾兒童文學觀點中頗具爭議的部分。茅盾始終把“階級性”放在突出位置是作家社會立場的必然體現;而另一方面,他在翻閱當年兒童文學作品后,也曾嚴厲批評大部分作品存在“政治掛了帥,藝術脫了班,故事公式化,人物概念化,文字干巴巴”的詬病,他強調政治性是應建立在文學性基礎之上的。此外茅盾還強調了另一個今天仍爭論不休的問題:作家自己是否也應該變成孩子?茅盾的觀點是,作家不應該、也不可能完全以孩子的視角進行創作,兒童文學作家仍以成人為主體,“不能不了解兒童,不能以你的主觀去畫你所以為是兒童的兒童”,“了解不同年齡的兒童、少年的心理活動特點”“找出最適合于不同年齡兒童、少年的不同的表現方式”。在“兒童本體論”得到認可的今天,茅盾的這些觀點仍然是兒童文學創作理論的主流。

比起茅盾獻給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豐碩著作,也許他留給兒童文學的只是薄薄的小冊,然而這小冊里有先生振臂高呼“想想孩子們吧”的側影,有對中國兒童文學的深情呼喚,更有為中國兒童文學從誕生到發展所傾注的心血及努力,茅盾無愧為中國兒童文學的開拓者。

【參考文獻】

[1]王蕾.安徒生童話與中國現代兒童文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孔海珠.茅盾和兒童文學[M].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1984.

[3]王瑞祥.兒童文學創作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5]候穎.多維視點下的兒童文學[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9.

中國兒童故事范文第4篇

關鍵詞:茅盾;中國現代文學;兒童文學;一致性;錯位

一、“認識人生”的社會功用

文學研究會在文學思想上明確提出“為人生而藝術”的主張,他們普遍關心社會問題,用敏銳的眼光洞悉人生問題,這同樣是茅盾早期的文學觀。“文學是為表現人生而作的,文學家所欲表現的人生,絕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社會一民族的人生。”以振聾發聵之聲,彰明著文學家的責任,因此他也就否定了文學為純藝術的藝術。他認為文學是人生的真實反映,并斷言“文學于真實地表現人生而外,又附帶一個指示人生到未來光明大路的職務,原非不可能。”“我們承認文學是負荷了指示人生向更美善的將來,并且愿意信奉力行此主張,便亦不妨起而要求文學者行動的一致了。”603茅盾在此強調了文學的社會功能,不僅是表現和暴露社會的惡,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引導人們走向光明的作用。通過對俄羅斯、保加利亞、匈牙利、挪威、波西米亞等國文學的介紹,更是讓茅盾認可文學對于政治、社會的作用。在這一方面,茅盾對兒童文學的使命、功能方面的論述與他提倡的“為人生”的文學社會功用有著一致性。茅盾用蘇聯有名的兒童讀物作家瑪爾夏克的話“澆心中塊壘”,“‘兒童文學’是教訓兒童的,給兒童們‘找到生活之路’的,幫助兒童們選擇職業的,發展兒童的趣味和志向的。”420“我是主張兒童文學應該有教訓意味”[5]教訓在此也就是教育的意思。這一觀點在茅盾創作的童話之中也可初見端倪,《尋快樂》中便是為闡述勤儉會讓人快樂的教育思想;在《書呆子》中開篇便直接揭示教育的主旨,希望以此篇童話,讓不用功的學生可以用功學習,用功學習的學生更加用功學習。在“為人生”的現代文學觀念的影響下,這些故事的結尾往往要加上一個教訓的尾巴,結果就損害了作品的藝術性。同時,茅盾也在將成人的世界看作是完善的東西灌輸給兒童。有一個問題,我們應注意到,即茅盾“為人生”的文學觀是有所轉變的。在《創作的前途》中,茅盾認為描寫老百姓的良善、簡單是應當和必須的,但他卻痛惜這類作品被寫壞了,“把忠厚善良的老百姓,都描寫成愚騃可厭的蠢物,令人誹笑,不令人起同情。”在《自然主義與中國現代小說》中,茅盾對將文學看做是消遣之事、游戲之事、載道工具的態度進行了批評。但有意味的是,此時的論述中,茅盾開始擺脫過去宣揚文學要“‘宣泄人類的共同情感’”的帶有超階級色彩的主張[6],茅盾提及一階級人和別階級人在容貌舉止、說話腔調的相異之處。新思想是要同情于第四階級,愛“被損害者與被侮辱者”,強調作家要有正確的人生觀,有冷靜的頭腦和深邃的眼光,萬不能將“將描寫無產階級窮困的小說反成了訕笑譏刺無產階級的粗陋與可厭的了。”2621925年,茅盾在《論無產階級藝術》中,詳細地探討了無產階級的產生條件、與舊世界藝術的區別、藝術內容、藝術形式等問題,源于對《論無產階級藝術》的編譯工作,使茅盾對的基本原則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給西方的被壓迫的大眾》一文中,茅盾明確指出,中國左翼文學的任務不但是要和統治階級的統治暴力作斗爭,而且要和“白色文化政策”斗爭,由此可見,茅盾“為人生”的文學觀,有著從超階級到具有階級色彩再到明確表明階級本質這樣一個變化的過程。20世紀30年代,在茅盾創作的兒童小說中,《少年印刷工》的主人公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窮苦少年形象,《大鼻子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因為戰爭失去家園和父母的流浪兒,《兒子開會去了》中的小主人公參與到抗日游行示威的群眾運動中,“他要跟群眾走,怎么肯跟你母親走呢?”可以說,兒童形象的選取已經有了明顯的意識形態和階級色彩的考量。茅盾的兒童文學文論在相關的論述中也有了此傾向性,那便是茅盾表現出了對蘇聯兒童文學的極大關注和興趣。如在《關于“兒童文學”》一文中,茅盾十分推崇被高爾基譽為蘇聯“兒童文學奠基人”的瑪爾夏克,而且對蘇聯兒童文學家也是如數家珍,如柴姆卻洛夫、潘洛芙斯卡耶、曹洛托夫斯基……他認為《時鐘的故事》《問題十萬》等當時最新穎的“兒童讀物”是蘇聯兒童讀物作家伊林所著。可見,中國兒童文學對外國兒童文學的借鑒和轉向是從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的蘇聯,這一動態是與整個現代文學發生、發展的社會背景相一致的。

二、對科學、歷史內容的關注

“一百零一冊的《兒童科學叢書》。在文藝性兒童讀物充斥市場的現今,區區一百零一冊的《兒童科學叢書》可算是九牛一毛。”[7]485茅盾在此表現出了對兒童科學類讀物的關注,在《論兒童讀物》中這種關注度更是不減,“而此項讀物中尤以關于科學的及歷史的讀物最為缺乏。”[7]488在《關于“兒童文學”》一文中,他對此問題再次重提,兒童文學讀物中有兩個問題還不是讓人十分滿意,其中之一便是兒童讀物現在雖已由小說、故事、寓言、詩歌開拓到“史地”“自然科學”,但是關于科學、機械、現代生活方面的兒童讀物還是一個很大的空缺。再如在《幾本兒童文學雜志》中,茅盾更是表現出了對科學體裁類兒童讀物的極大擔憂和迫切需求,認為《童話月刊》中尤其不妥的便是“科學新聞”一項下只有《新兵器常識》。科學和歷史小品“這兩種是新的東西,是新的嘗試。現在試驗的時間尚不過半年光景,(倘使時間問題不能含糊,那么,應當說科學小品已經有了十個月的歷史,而歷史小品還不滿半年)”504,科學小品是周作人自域外引進的,講究不僅要有“科學的真實”“簡要精美”,而且要有“文藝的趣味”。1933年在由陳望道主編的《太白》半月刊中,茅盾為抨性靈、閑適的小品文,開始正面提倡科學小品文。但此刻提倡科學、歷史小品文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是,他迫切地希望通過科學或歷史與文藝的聯姻,而使科學或者歷史走進處于水深火熱的大眾之中,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知識,為大眾求得自身解放助力。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20世紀30年代,出于現實的考量,茅盾不論是在中國現代文學文論還是兒童文學文論中,對文學作品中科學、歷史知識的提倡是如此一致。茅盾接著談到處于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與兒童讀物之間的問題,他指出兒童的求知欲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的,貓哥哥狗弟弟這類簡單的故事或者是歷史傳說以及神話故事是面向7~10歲的孩子,而如《寶島》一類的西洋文學名著的譯本是面向14~15歲的孩子,那么11~13歲的孩子是無書可讀的。茅盾敏銳地意識到現在的問題不僅是初級的兒童讀物缺乏新鮮的題材、內容輾轉抄襲,而且高年級的兒童讀物更是非常匱乏,而此項讀物中關于科學和歷史主題的則最為稀缺。“而在文藝讀物中,他們又喜歡歷史的題材。同時他們的好奇心也發展到了合理的程度,對于宇宙萬象和新奇事物都要求合理的科學的解釋。他們不再相信神話中的事物起源的故事,他們扭住了母親,要她說‘真話’”[7]489。因此,筆者認為茅盾對兒童文學中科學、歷史內容的提倡,不僅僅是呼應革命的現實,而且也是基于茅盾深諳兒童的特點、兒童的需要、兒童的接受能力,即尊重兒童成長規律之上提出的。

中國兒童故事范文第5篇

關鍵詞:童話故事;低幼兒童;選擇

近幾年,童話故事在幼兒教育界備受關注。《辭海》中提到,童話作為兒童文學體裁中一種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作品,它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幻想,運用夸張的寫作方法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并且,神奇的童話故事又是孩子們的好朋友,它伴隨著幼兒的成長,是幼兒了解自己和世界的渠道。在童話世界里,幼兒和世界的距離拉近了,從而幼兒與世界的互動就慢慢開始了。童話故事會在幼兒的心靈里播下真、善、美的種子,開啟他們對未來世界的憧憬,激發他們探索世界的欲望等等,因此,幼兒園對童話故事設計了許多方案教學,家長們也購買大量書籍供孩子們看和讀。

但是,在一次與小班孩子分享了一個秘密后,我對童話故事的選擇產生了一些疑問。

幼兒的名字叫小瓜,一次午睡結束,我在幫小瓜穿衣服,小瓜偷偷地告訴我說:“老師我現在的媽媽不是我原來的媽媽,現在的媽媽是我后媽,我原來的媽媽被我后媽從樓梯推下樓,摔死了!所以我爸爸娶了現在的媽媽。”

聽了他的故事后,我不寒而栗,小瓜怎么突然會說這樣的話來呢?想一下,有這樣的遭遇是不是讓我們覺得似曾相識呢?是的,這是《白雪公主》的片段,這幾天孩子們都喜歡白雪公主的故事,而小瓜進入了情景,想象著跟白雪公主有了類似的“經歷”。

那低幼兒童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理特點呢?

低年齡段的兒童往往把不存在的人物和事物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兒童時期的泛靈論是把事物視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的一種傾向。這與他們的年齡特點有關,三歲左右兒童處在具體形象和直觀的經驗,他們認為自己身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會哭,會笑,會吃飯,會感覺到痛和癢。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心理特點會隨之消失。

同時,低幼兒童的情緒的發展還不夠穩定,很容易受到童話人物的情緒及故事情節的發展的影響,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童話故事中。因此,小瓜聽了數遍的《白雪公主》后進入了情景,把自己當作了可憐的白雪公主。

那么《白雪公主》適合低幼兒童嗎?

《白雪公主》出自德國著名童話集《格林童話》。它講述了從前有一個美麗善良的白雪公主,隨著年齡的長大,她的美貌遭到了后母的嫉妒,并遭受到后母的陷害,后來在樹林遇到了小矮人,并在小矮人的幫助下找到了白馬王子,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可是經過小瓜的陳述后,讓我對這個故事產生了懷疑。因此我查閱資料,而最終結論是:低年齡段的孩子適合短小的、簡單的、自然型、氣質型的故事,另外選擇的故事要是快樂的、美好的、有趣的,不能出現恐怖和殘暴的情節。所以《小紅帽》《白雪公主》之類的原型故事顯然是不適合的。因為根據低幼兒童的心理特點,他們會混淆故事和現實,身臨童話中,從而陷入感受最深的情境中,比如小瓜,他記住皇后的惡毒,然后他便成了“白雪公主”。

如果有的童話故事給幼兒帶來一些的負面影響,應該如何完善呢?

幼兒之所以喜歡童話故事,是因為他們可以從故事中體驗到各式各樣的人物,從人物形象特點中感受到親情、友情、愛情,同樣還有快樂、焦慮、恐懼和難過。

小瓜感受最深的是皇后的陰險毒辣,那我們就應該幕屎笙率鄭幫助小瓜分析皇后變壞的原因或者給他一個關于皇后變壞的原因的善意的謊言。

而對于白雪公主,這一連串悲劇的發生,是否與她過于輕信他人有關呢?因此,我們在講完故事后可再設計一些活動,與孩子們談談:“為什么白雪公主會一次次地遭受到皇后的毒害呢?”“如果你是白雪公主,你會怎么做呢?”孩子們在交流中,初步提高了分辨善、惡的能力,增強了對陌生人的警惕性和防范心,懂得了自我保護。

什么樣的童話適合低幼兒童呢?

低幼兒童很能滿足于短小的、簡單的、重復的、疊加的、自然故事。三歲以上的孩子通常已經準備好要聽有連續性的故事了,因此,低幼兒童選擇的故事有:《咕咚》《好餓的小蛇》《三只熊》《拔蘿卜》《狐貍和烏鴉》《小兔子乖乖》《小猴穿鞋》《美麗的尾巴》等等。而處于形象思維尚建立起來的低幼兒童,我們可以采用動畫、圖片、指偶等媒介幫他們建立圖像思維。

在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中講到,她給兩個孩子講故事,可遺憾的是選擇的故事不是很恰當。她給兩歲的孩子講中國四大名著之中的《水滸傳》和《西游記》,可是后來孩子心不在焉,連她自己也都講不下去了,顯然中國四大名著的內容不合適他們。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身體和心靈的發展、接受能力都不同,因此,給孩子講故事要有選擇,并且處在什么年齡段就講什么樣的故事,否則,童話故事給幼兒的益處將會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昌县| 石泉县| 广宗县| 温州市| 紫云| 宜宾市| 红桥区| 子长县| 深泽县| 涟水县| 南江县| 广河县| 柳林县| 通化县| 青岛市| 松潘县| 两当县| 读书| 翁牛特旗| 清河县| 高雄市| 延庆县| 襄垣县| 丰镇市| 曲沃县| 天津市| 都江堰市| 墨竹工卡县| 突泉县| 航空| 勐海县| 毕节市| 鄱阳县| 大余县| 桐城市| 绥滨县| 台中县| 丁青县| 邵东县| 六枝特区| 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