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姐姐的房間小說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安琪和思琪是一對雙胞胎,安琪是姐姐,思琪是妹妹.她們姐妹倆出身在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里.因為思琪是妹妹的原因,所以爸爸媽媽就比較疼思琪,不大疼安琪.因此,安琪就嫉妒妹妹思琪.
安琪呢,是一個很要強的女孩子,什么事都要做第一,老是和妹妹爭.妹妹思琪呢,是一個很善良,純真的女孩子,喜歡幫助別人.
她們姐妹之間老是鬧矛盾,常常都是因姐姐安琪而引起的.
推開房門一看,我的房間簡直凌亂的非筆墨能形容!我的床上全是臟衣服,我衣櫥的門是開著的,我的桌上擺著一大堆三語的作業和參考書,就連我房間的地板上也布滿了垃圾。內疚感突然油然而生。
我默默的開始打掃。忽然,我在床邊看見了鑲著我和爺爺合照的相架。回憶涌進我的腦袋。
在姐姐十歲生日那年,爸爸媽媽為她開了一個生日派對。當天,她收到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禮物。有鉛筆盒、有水壺、有娃娃、有小說等等。可是,我偏偏對姐姐的日記本愛不釋手。
我要求姐姐把日記本轉送給我,卻遭到姐姐的忍心拒絕。我難過地哭了起來。爺爺看到了,便安慰我說,他會在我的生日時送我一本更美的日記本。可是,我的生日偏偏落在年尾。我只好耐心地等待我的生日的來臨。
好不容易等到了生日當天,爸爸媽媽也為我開了個生日會。親戚朋友們都送了我很多生日禮物。可是,我不稀罕,我要的是爺爺的禮物。生日會開始了,爺爺卻遲遲沒有出現。我的心中像吊著十五個水桶,七上八下的。
忽然,一陣電話鈴聲響起。媽媽趕緊去接電話。誰知,她聽了電話以后,腳一軟,跌坐在沙發上,然后哭著說爺爺出了車禍,被送到醫院了。我們聽到這個消息后頓時感到晴天霹靂。
安頓好一切后,我們立馬趕到醫院。這個時候,爺爺還在手術室里。爸爸焦急的在手術室外來回踱步,媽媽則哭成了一個淚人。不久后,手術室的紅燈滅了。醫生走著出來說:“對不起,我們已經盡力了。”我號謠大哭:爺爺被死神接走了!
[關鍵詞]意識流;復調小說;虛擬的時空世界
偉大的作家,無不在探索著時空問題。而每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新的藝術形式的出現,幾乎都表述了對時空形式的一種新的認識和理解,意識流、新小說、超現實主義、野獸派等等,無不如此。從時空的角度來看,甚至可以說,整個西方現代主義文流的演變過程,其實就是對時空認識深化之后的藝術實踐。
福克納在小說創作中嘗試過很多時空的安排方法。《我彌留之際》《騷動與喧嘩》,包括《押沙龍!押沙龍!》都是探索的優秀文本。過去與現在的雜糅,此地與彼地的聯想,甚至在同一個句子中將不同時空里的事物貫穿在一起等,福克納按照人的內心轉瞬即有無數念頭的事實虛擬了一個個存在著的意識空間,或者說由此組合而成了一個作為存在而存在的想象空間,并由此形成了他獨特的虛擬時空世界。《騷動與喧嘩》就是他獨特的虛擬時空世界的成功表現。其具體表現為:
一、意識流狀的時空世界
《喧嘩與騷動》與傳統小說的主要區別表現在對意識流表現手法的出色運用上,這篇小說通篇以意識流手法描寫一個沒落的美國南方種植園家族的崩潰。
“意識流”是20世紀西方小說創作中新興的一種創作方法和技巧,它是指以表現人物不受理智控制而自由流動的意識為主要內容的作品。其特點在于,小說的內容往往由現在的某一情景所引發,或觸發對過去某一相似(往往只是在某個局部上)情景的聯想,或誘發對未來某種情景的向往。總之,用意識流方法來表現人的浮想聯翩的精神狀態,小說的內容往往不受時空的限制,并表現出一種特殊的時空狀態。《喧嘩與騷動》寫了多個主人公的意識流,并且從意識流的角度來交代情節和主人公的性格,這樣隨著意識的流動,主人公可以隨意穿越時空的自由聯想、回憶和幻想等意識也就在小說中編制和虛擬了一個如意識流般流動的時空世界,即一個沒有邏輯性的、荒誕的世界。
如《喧嘩與騷動》的前三章是寫主人公正在思考著的意識,所謂主人公正在思考著的意識就是指主人公對外部世界觀察、思考、評價,但主人公不反觀自身的,也就是說,這些正在思考著的意識并沒有自我意識,他們對自我的意識并不自知。于是,在小說中,小說的主人公班吉、昆丁、杰生是都各自封閉在自己的意識之內的,這種自我隔絕和封閉的意識不會與他人意識進行交流和對話。即便說是主人公之間的意識出現了對話,這也就是作品以一個整體出現在讀者面前的效果而言,對主人公自己而言,他們并沒有在自己的意識內部和其他主人公的意識發生微型對話。因此,在小說的第一部分,也即班吉部分,小說中的世界完全是一個由的班吉的意識流動所塑造成的沒有理性的支離破碎的時空世界。1928年4月7日這一天,是班吉33歲的生日,他由勒斯特看護著,在曾經是他家的牧場而今日成了他人的高爾夫球場上看打高爾夫球,勒斯特帶他在場地上尋找一枚二角伍分的硬幣,準備晚上看馬戲演出,回家時,撞見了小昆丁和一個馬戲團的男人在蕩秋千。晚飯前,黑人廚娘迪爾西用自己的錢買了蛋糕給班吉過生日。開晚飯時,班吉注意到哥哥杰生與小昆丁在爭吵,后來,康普生夫人把小昆丁鎖在房間里,入睡時他看見有人從杰生的窗子里鉆出來,順著靠窗的樹爬了下去。同時穿插著的是,這一天,由于在高爾夫球場看打球時,人家叫“開弟”(意思是球童)撿球時的喊音,很像是在叫他姐姐凱蒂,于是,他腦海里便翻騰起了有關凱蒂的種種支離破碎的記憶,當然連帶著的還有其他許多瑣事。但主要的是,童年時代的姐姐凱蒂怎樣關心他,愛護他,本能意識到凱蒂與人約會要離開他時他的痛苦和通過他反映出來的凱蒂的痛苦,凱蒂結婚和他的絕望以及后來因本能需要凱蒂而誤把從門前走過的一位女學生當成凱蒂拉住所遭受的毒打以及親生兄弟杰生偷偷讓人給他做手術等等。于是,小說中的世界就完全成了一個屬于的意識的沒有時空順序的混亂世界。
又如,在小說的第二部分,也即昆丁部分,昆丁本來是一個正常的人,他的意識也應該是正常的,但是由于那一天,即1910年6月2日這一天,在哈佛讀一年級的昆丁要自殺了,所以那一天他的情緒與意識也是非正常的。那天早上他被手表的嘀嗒聲喚醒,絕望中他砸碎了那塊祖傳下來的手表,因為那塊手表的聲音總是提醒他去注意時間的流逝,去注意他不愿意正視的現實的存在。然后他收拾好自己的東西,給父親和同寢室的同學施里夫寫了信,就外出去尋找自殺的合適地點,找到之后他又準備折回哈佛,路上遇到一個迷失了方向的意大利小姑娘,他一心想幫姑娘找到家,但又被誤認為是誘拐小女孩,于是挨了頓打,又被送到警察局,還被罰了款,因巧遇他哈佛的同學,才澄清了誤會后獲釋。然后他便同他的幾位同學一起去參加吉拉爾德的母親布蘭特太太組織的野餐。他腦海里不停地翻動著與他姐姐凱蒂相關的種種事情,當聽到吉拉爾德信口胡扯“女人都是”的話時,他怒不可遏,與之打了一架。最后他離開他們,徑直回到哈佛住處,擦干凈身上打架時的血跡,傍晚時便去跳水自殺了。所以,在這一天,昆丁的意識也是混亂而無序的。在他狂亂的腦子里不斷翻騰的是與他的姐姐凱蒂有關的往事的回憶。他與凱蒂的情人達爾頓艾密司的那次屈辱的打架,與凱蒂婚前的一次長談,為阻止凱蒂與海德的結婚,夸大其辭地向父親承認是自己與凱蒂發生了關系,但是,父親并不相信他的話,凱蒂還是與海德結了婚,他失去了精神上的支柱,便只好自殺了。因此,以昆丁的意識所呈現的時空世界也是一個不正常的混亂而喪失理性的意識流狀的虛擬時空世界。
同樣,在小說的第三、四部分里,主人公的意識也是非正常狀態的,因此,小說中的世界就像作者在其小說的序中所說的那樣“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都沒有任何意義。”小說中的世界完全是作者以意識流的方式所虛擬的意識流狀的非正常的時空世界。
2011年6月的一天下午,在長春市一個二人轉劇場做燈光師學徒的李曉龍,突然接到了姐姐李靜的電話:“弟,姐離婚了,你先別告訴爸媽。”李曉龍驚得目瞪口呆,他二話沒說,請了假就直奔姐姐家。
1991年出生的李曉龍是吉林省永吉縣雙河鎮人,他的父母都是農民,姐姐李靜比他大4歲。李靜上學期間一直是班里的文藝委員,可是由于家庭貧困,她只念完了小學。14歲那年,經親戚介紹,她到一個老藝人舉辦的二人轉培訓班學習表演。兩年后,李靜開始在一些老演員的帶領下到處跑場子,賺錢供弟弟讀書。
21歲那年,經人介紹,李靜與二人轉搭檔崔林戀愛并結了婚。一年后,她生下女兒妞妞。李靜與丈夫分工:丈夫負責出去演出賺錢,李靜在家里照顧孩子。李曉龍見姐姐在家閑著,便勸她:“別總在家待著,女人沒有自己的事業,遲早是個事兒。”對于弟弟的勸告,李靜不以為然,認為這樣的生活很正常。
可讓李靜沒想到的是,弟弟的話成真了。2011年6月的一天,閨蜜急切切地打電話給李靜:“你也不管管你家老崔,我親眼看見他挽著個女人在大街上走。”李靜知道,閨蜜是不會騙她的。她強忍著心痛將丈夫叫了回來,問他是怎么回事。崔林沒有隱瞞,只說壓力太大了。李靜終于明白了弟弟的勸告是對的,她堅決與崔林離了婚。因為沒有收入來源,離婚后,李靜只得忍痛答應讓女兒跟了崔林。
匆匆趕到姐姐家,李曉龍肺都快氣炸了:“就算你沒工作,那也是在家給他辛苦帶孩子啊,他憑什么這么對你,我非得去揍他一頓不可!”李曉龍一邊嚷著一邊順手抄起一把干活用的斧子就往外走。李靜嚇得一把抱住他說:“你傻啊!你把他砍了你不也完了嗎?再說是你姐不夠優秀,反正是我不好!”看到姐姐淚如雨下,李曉龍只得強壓著心頭的怒火,不停地安慰姐姐。
那段時間,李曉龍搬到了姐姐家住,想盡一切辦法逗她開心。一天晚上,李曉龍請姐姐吃韓國烤肉,幾瓶啤酒下肚,李靜壓抑著的情感全都宣泄了出來。那天晚上,她又哭又唱。直到午夜,李曉龍才把醉得不省人事的姐姐弄回家。第二天早晨醒來,李靜一直嚷著頭疼。李曉龍以為姐姐感冒了,走近一看,不禁吃了一驚:姐姐的頭上竟然出現了一縷白發,她才24歲啊!看到弟弟驚訝的表情,李靜拿過鏡子一照,平靜地說:“你把白頭發給姐薅下來。”李曉龍怕姐姐傷心,當即從姐姐頭上薅下一根白發。“再薅,把所有的白發都薅下來!”李靜命令道。“姐,不能薅了,否則那里會禿的。”李靜說:“你不給我薅,我自己薅!”
從那以后,李靜迷上了拔自己頭上的白發,只要頭上出現一根白發,不管長在哪里,她都要想方設法給拔掉。白頭發拔沒了,她又開始拔黑頭發,理由是不能容忍一絲不純粹。李曉龍意識到姐姐的行為有些不正常,強拉著她去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告訴李曉龍,李靜的這個狀態是抑郁癥初期的表現,是受到某種外界強烈刺激后的應激反應,處理得好,還能恢復正常,處理不好,就會成為抑郁癥。回去后,李曉龍請了假,寸步不離地守著姐姐,和她聊些小時候的開心事,分散她的注意力。
幾天后,單位讓李曉龍回去上班,李曉龍和姐姐商量:“我上班時把你的手綁上,中午抽時間回來給你松綁,下午再綁上,行不行?”為了讓弟弟安心上班,李靜同意了這個建議。手被綁上了,上廁所不方便,李靜每天早晨就吃得很少。這樣約束了幾天,她薅頭發的毛病漸漸改掉了。
李曉龍知道,姐姐這次傷得很深,他得想辦法讓姐姐振作起來。想到姐姐以前也是個優秀的二人轉演員,他決定說服姐姐重新登上舞臺。 給姐姐找到屬于自己的天空
2011年9月的一天,李曉龍騙姐姐說帶她出去玩,卻將她帶到了自己工作的地方。當舞臺燈光亮起來,音樂響起來,李靜一下子淚流滿面:這是多么熟悉的地方啊!那天,李曉龍求同事給姐姐伴奏,讓她唱了一段《王二姐思夫》。一曲唱罷,臺下一片掌聲。李靜一看,竟然是弟弟劇場里的老板和他的朋友們。劇場老板對李靜說:“你這么好的條件不出來唱白瞎了,這樣,明天你就來上班!”李靜驚訝地回頭看著弟弟,他正在身后咧著嘴笑呢。李靜知道,這一切都是弟弟安排的。
然而,第一天演出李靜就出丑了,她唱完了前半段,突然忘詞了。好在搭檔機智地幫她掩飾過去了。那天回到家,李靜難過得哭了:離開舞臺太久了,難道找不回從前的感覺了嗎?如果不能重新開始,以后的生活怎么辦?自己有什么資格要回女兒?想到這兒,李靜發瘋似的把以前學過的戲的劇本都找了出來,開始背戲詞。可是她越想記住越記不住,越記不住她就越下功夫背。就這樣,她不吃不喝背了三天。最后,李曉龍只得偷偷在姐姐水杯里放了一粒安眠藥,她才睡著。之后,李靜夜夜失眠,精神狀態很差,非常痛苦。李粵也很痛苦,他本來是想給姐姐找個精神支柱,沒想到卻加重了姐姐的負擔,現在她連上臺演出都成了問題。
為了緩解姐姐的壓力,李曉龍每天回到姐姐家,無論多累都要強迫自己和姐姐聊兩個小時的天。聊到高興處,李曉龍動情地說:“姐,以后你有什么事別憋著,跟我說,從現在開始,咱家你可以隨便使喚兩個男人,一個是我,一個是咱爸,你看你多幸福!”李靜的眼睛濕潤了……
很快,李靜恢復了昔日的活力,雖然賺錢不多,但一天演兩場,一個月下來她的生活是完全可以保證了。此時,李曉龍正處在熱戀中,但他心里卻不踏實,總覺得姐姐還是不開心,只是被生活所迫才回到舞臺上的。他記得在一個電視劇中看到過一句話:“忘掉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再愛上一個人。”于是,他私下里托朋友幫著想辦法,給姐姐介紹對象。
2013年8月,李曉龍將劇場里一個30多歲的離異男演員老宋介紹給姐姐,沒想到姐姐卻告訴他:“以后你別費盡心思給我介紹對象了,我就是因為不夠優秀才被人甩了,想再找對象,等我優秀了再說吧!”李曉龍嘆息道:“你怎么能為了一個渣男就把自己全盤否定了呢!”
李靜心里一直有個心結,認為這次婚姻失敗,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造成的。李曉龍覺得要想讓姐姐重拾自信,就得想盡一切辦法讓她紅起來。他和姐姐在一起多年,知道她有個毛病,就是一著急思路就跟不上,說話經常斷片兒。如果姐姐把這種說話慢半拍發揮一下,沒準兒是一個很有喜感的事情。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姐姐,李靜一聽,也覺得很新鮮,她嘗試著用比別人慢半拍的Z速說話,結果把李曉龍逗得前仰后合,說:“姐,你這樣說話像老年癡呆。”李靜笑道:“你姐我才不會癡呆,靈著呢!”
第二天,李靜在臺上以這種慢半拍的說話風格表演了一個笑話段子,令觀眾耳目一新。接著,李靜又創作了幾個新段子,以這種風格表演出來,深受觀眾好評。沈陽市的一個劇場老板聽說后,力邀李靜去駐場演出。后來,李靜陸續到全國各地的劇場演出,這種說話慢半拍的表演風格在業界流傳開來,甚至許多同行也來看她的演出。 姐弟同臺笑傲人生江湖
2016年4月的一天,2015年度《笑傲江湖》總冠軍劉亮、白鴿夫婦看了李靜的演出后贊不絕口,覺得她能開創出這種表演風格,真是二人轉行業的希望,如果她有一個廣闊的舞臺,前途將不可限量。
劉亮夫婦的這番話被身為燈光師的李曉龍聽見了,他主動上前與劉亮夫婦搭話:“你們覺得李靜這種表演風格如果走上《笑傲江湖》的舞臺,是否有競爭力?”在得到白鴿肯定的回答后,李曉龍激動地說:“你們能推薦她上《笑傲江湖》嗎?她是我姐,我希望通過這個機會讓她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劉亮夫婦被他們的姐弟情打動了,同意推薦李靜去參加《笑傲江湖》節目。
李靜聽說劉亮夫婦要推薦她上《笑傲江湖》后,擔心地對弟弟說:“凡是參加那個節目的人,都是絕技壓身,我要啥沒啥,你讓我去丟丑啊!”李曉龍笑呵呵地說:“你看你,又說那話。”他把劉亮夫婦對她的評價復述了一遍,最后還將了李靜一軍:“你總說自己不夠優秀,試試就知道了,不優秀初賽你都進不了。”李靜心動了,決定試一試。
5月的一天,《笑傲江湖》的編導給李靜打來電話,和她商量參賽節目。李靜說自己要表演脫口秀段子,編導覺得單人表演的效果差了些,競爭力也差,建議她找個搭檔。李靜把自己曾經的搭檔在腦子里過了一遍,沒找到合適的,就打算放棄參加這個節目。李曉龍一聽急了:“你找不著搭檔我上啊!”李靜左看右看,覺得沒準兒還真行,于是把李曉龍的生活照和演出照發給了導演。導演看后,覺得李曉龍長得很有喜感,就告訴李靜:“你弟弟是你最合適的搭檔。”
2016年7月,李靜和弟弟乘飛機來到了上海。一進《笑傲江湖》節目組,李靜就犯愁了:平時在小劇場里以表演二人轉為主,而《笑傲江湖》是沖著她慢半拍的表演風格才邀請她參加的,她自然不能在這里唱二人轉了。她去找劇組的才藝老師商量,才藝老師建議她表演小品,但是節目要自己編。這下李靜徹底懵了:自己和弟弟都是小學文化,又沒有名師指點,要編出讓觀眾喝彩的節目得有多難啊!
李靜在節目組安排的賓館里苦思冥想,有時候正睡著覺,就“忽”地一下坐起來,在紙上寫一通,又眉頭緊皺發起愁來……李曉龍知道,姐姐肯定又卡殼了,他在房間里走路都躡手躡腳的。那天,他見李靜兩頓沒吃飯了,就出門給她買吃的。當他悄悄回到房間時,李靜正背對著門,凝望著窗外的東方明珠塔出神。李曉龍輕輕將買來的東西放到茶幾上,李靜打了個激靈,嗔怪道:“你能不能大方點,像個小偷似的,嚇我一跳!”李曉龍靈光乍現,高興得跳了起來:“姐,咱們就演小偷,我扮演小偷搶劫你!”李靜興奮地拉過弟弟:“這個點子好,咱倆好好編!”就這樣,姐弟倆用了一個晚上,編出了一個慢半拍逼瘋劫匪的故事。第二天,李靜把這個故事給才藝老師說了一遍,得到了才藝老師的稱贊。接下來,他們開始排練。
由于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又缺乏表演經驗,李曉龍演得十分艱難。李靜除了教他每句臺詞怎么說,還要教他動作和表情,可他經常是臺詞好不容易說順溜了,表情又不對了,表情對了,動作又跟不上。就這樣翻來覆去地排練了100多遍,姐弟倆練得直想吐。幸運的是,他們的節目連過3次審查,通過了終審。
參加初賽時,李靜這種慢半拍的表演風格,逗得觀眾笑翻了。演出結束,李靜這個節目得到了馮小剛、宋丹丹、郭德綱3位評委的一致好評,成功通過初賽。因為李靜在節目中說話慢半拍,與電影《瘋狂動物城》中的樹懶“閃電”說話頻率極為相似,因此她與弟弟的組合被觀眾稱為“閃電姐弟”。
一個月后,李靜姐弟成功通過復賽,躋身全國六強。復賽結束那天,李靜帶著弟弟去逛了城隍廟。在一個賣梳子的店里,李曉龍相中了一把黑檀木梳子,毫不猶豫地花550元買下來送給了姐姐。李靜說梳子太貴了,讓他退回去。李曉龍動情地說:“姐,你頭發那么好,值得擁有一把這樣的梳子,有些頭發曾經被你連根拔掉,現在應該用一把木梳慰勞一下它們。”李靜感動得流淚了,她把弟弟緊緊擁在懷中。回到賓館,她才知道,買完這把梳子,弟弟身上只剩20元錢了。
隨著比賽的節節勝利,李曉龍看見姐姐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在研究決賽節目時,李曉龍說,應該在節目中加上大紅的中國元素,這樣能激發觀眾的熱情。李靜覺得弟弟說得有道理,但是這個紅色元素到底是什么東西,怎樣才能與節目內容結合呢?李靜犯了難。李曉龍沉思良久,說:“紅色元素可以是紅嫁衣、紅蓋頭。”實際上,他想以這種新娘的裝束,激活姐姐心中對愛情的渴望。
自打我懂事的那天起,什么都是新奇的。我喜歡和哥哥姐姐玩游戲,他們也喜歡跟我玩。以前玩的什么,我大概忘得一干二凈了,但有一個游戲讓我永遠忘不了。一次,哥哥和姐姐來找我玩捉迷藏,他們二人一組,我一人一組。終于輪到我藏了。我看了看,這一個巴掌大的房間藏在哪里比較好呢?眼睛一轉,計上心來,“面缸“,對,就是它了。我掀開缸蓋“撲通”一聲跳了進去,然后小心翼翼地合上蓋子。我半蹲在面粉上,手捂著小嘴竊喜,心想:這回你們想不到了吧?我把耳朵緊貼在缸上聽外面的聲音: 哥哥姐姐進來了,他們東找找西找找,還不停地發出“咦,咦”的聲音。我躲在里面想象著他們的樣子,忍不住想笑出來,可我不敢笑,我一笑可不就暴露了嗎,我趕緊用手捂緊嘴巴不使自己笑出聲來,可嘴角露出的氣還是把面粉吹得沸沸揚揚,把我嗆得可不輕。“弟弟,快出來吧,我看到你了!”哥哥突然沖我大喊,我大吃一驚,心想還是被他們察覺了,我正想走出來,只聽到姐姐詫異地問哥哥:“在哪里?我怎么沒看到。”“嘿!嘿!兵不厭詐,我詐一詐他,他要在這房間里,聽我這一喊自己就出來了。走吧,到外面去尋找吧。”好險!差一點中了他們的計,我躲在缸里心里那個美呀!你們可能不會想到后面的結果吧,后來呀,他們四下找不到我,丟下我到一邊玩去了,我還傻乎乎地等他們找我呢,不知不覺睡著了,竟在面缸里從早晨一直睡到了中午,幸虧大娘做午飯拿面發現了我,不然我還在里面做我的大頭夢呢。
不知不覺間,時間如流水般流逝,我長大了。我那時非常瘦,就像魚干一樣。我特別愛吃烤羊肉,時常惦念著爺爺家喂養的幾頭羊。機會終于來了,一個周末,爸爸帶著我回去看望爺爺。爺爺一見到我,高興得把我抱在懷里,又舉過頭頂,問我想吃什么,說只要能辦得到,一定滿足我的要求。我說我想吃羊肉,爺爺高興地挑了一頭大母羊,我一看便搖頭說:“大母羊還可以生小羊呢!換一頭小羊吧。”爺爺高興地胡子翹得老高,說:“不換,不換,我的乖孫子想吃羊肉,爺爺就讓他吃,多吃羊肉,快快長大,爺爺還盼著你長大好養我呢!”我只好點點頭,但我主意已定:我要救下這頭大母羊。怎樣救呢?我在心中盤算著,對,先弄死一頭小羊,這樣就可以保住大母羊的命了。主意已定,第二天早晨我就按照計劃實施了。我跳進羊圈挑了一只小羊確定為目標,開始行動,我跟在它后面追它,可是它跑得并不比我慢,才跑了兩三圈,我就被累得不成樣子了。我追它跑,羊群亂得一團糟,幾次我都追丟了目標。這回我瞅準了,雙腿一蹬,身子一躍我騎在了小羊的身上,順手一拉它脖子上的繩子,便把它牽了過來。它沖我咩咩直叫,眼里流露出恐懼的神情,我的心不由得一震,我趕緊跑到爺爺面前說我不是想吃羊肉了,我想讓它活。最終那頭小羊還是死了,羊肉放在飯桌上,我第一次吃出和以前不同的味道。以后每每吃羊肉,我都會心生慚愧。
啊,童年就是如此,只有歡樂、悲傷和錯誤相間連成的童年才是讓人回味的。
注:文采一般,但情節離奇有趣,夠小說家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