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丁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05年8月我跨進了上沙中學的校門,這是我自己的選擇,這個選擇意味著我將面臨新的挑戰――我承擔了《科學》課的教學,我喜歡挑戰自我。雖然《科學》課中包括的幾門學科都不是我的本專業,但我對自己有信心,我一定可以!
從教15年了,這學期我感到自己過得最充實。每天備課要查閱大量的資料,作業的批改又占用了近半天的時間,教學設計、課件制作都不得不在8小時外去完成。盡管如此,我仍然樂此不疲,因為我每天要面對的是那些活潑可愛學生。
一、“說謊”的小溫
小溫是我所教的9班的學生,他的名字是我較早對上號的,因為他第一次作業就沒交。于是我找到他,問他為什么?他說:“老師,我寫了,但是忘了帶來?!蔽覜]多說什么,只是希望他以后不要丟三落四。可是接下來連續幾次他都沒交作業,而且每次都是相同的理由,我終于發火了,把他叫起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就是一頓披頭蓋臉地訓斥:“忘了帶,騙誰呢?偶爾一、兩次,誰都有可能,可你三番四次的這樣,誰會相信你,你根本就是沒寫,為什么要說謊?,下課到辦公室去。”……我繼續上我的課,但注意到小溫一直低著頭。下課了,小溫來到我的面前說:“老師,我沒有說謊,前兩次我的確是寫了忘記帶來,可后來作業本不見了?!笨粗荒樜臉幼?,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我趕緊說:“是老師口不擇言,但你就沒有錯嗎?”我停了一下繼續說:“作業本不見了想辦法呀,古人說的好‘溫故而知新’,你總不作業怎么行,趕緊買一本或者跟同學借作業抄寫原題,下次一定要交啊。”小溫點點頭。第二天,他仍然沒交作業,但還沒等我問他他就主動來找我了,“老師,我不知道去哪買作業本,您幫我買行嗎?”這時我突然想起開學初領教材時好象發現作業本還有剩余,于是我讓他去找管圖書的范老師,很快他就返回來,說沒有找到那位老師先回去上課了??粗x去的背影我想:我要找他好好談談。
第一章單元測驗的成績出來了,小溫只得了18分,是全班最低的。不能再等了,當天中午我就把他叫到辦公室,看著他驚恐的樣子,我拍拍他的肩膀說:“老師當年剛上初中的時候,也是第一次考試,數學只得了43分,這是前所未有的,所以給了我很大的打擊。可是我是從來不服輸的,痛定思痛,我給自己制定了學習計劃,并嚴格地去實施,結果是不言而喻了。”看著他臉上露出了贊許的神色,我又得意地說:“等我高考時數學得了117分(滿分是120分)?!薄袄蠋煟嫘?!可我……”我不失時機地說:“只要你做,你一定可以!”從此之后,小溫變了,課堂上總是積極發言,作業也總是認真及時地完成。第二章單元測驗時,小溫得了67分,盡管在班級只是中等水平,但我表揚了他,同時我對全班同學說:“希望你們任何一個同學都不要輕易放棄自己,只要你做,你一定可以!”
二、聰明的阿彪
阿彪是我所教的8班的學生,他不是最調皮的,成績也還馬馬虎虎(因為后幾名中沒有他),所以沒給我留下特別的印象,我是在一次小測驗中注意到他的。那是第三章的單元測驗,考試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就有幾個同學蠢蠢欲動,為了能夠考查出他們掌握知識的真實程度,我便不斷地巡視,以警示那幾個蠢蠢欲動者。這時我發現阿彪在答第四題(實驗探究題)的填空“太陽活動的最主要標志是 和 ;它們分別發生在太陽的 層和 層;它們的活動周期是 年?!睍r,不時地翻看前面的選擇題,因為前面有兩選擇題是“在太陽光球層出現的太陽活動主要標志是( )。備選答案是A、耀斑 B、太陽風 C、太陽黑子 D、目珥”,“太陽黑子最大值出現的平均周期約為( )年。備選答案是A、11 B、16 C、22 D、76”。這個阿彪真是聰明,當填空題模棱兩可時,如果能有備選答案,我們定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他正是利用了這一點。
但是在批改試卷過程中,也是這個題,居然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前面的選擇答對了,后面的探究題卻填錯了(或者空白)。在講評試卷時,我把阿彪叫起來,讓他說一說當時他是如何答這個題的,阿彪的臉紅了,說:“我翻看前面的選擇題,就找到了相應的答案。”還沒有讓阿彪坐下,我就迫不及待地說:“阿彪的做法很聰明,那么答錯的同學怎么就不動動腦筋呢?你為什么想不到?”話鋒一轉,我繼續說:“當然,在學習上不能耍小聰明,要腳踏實地。阿彪如果能把聰明勁用到平時的學習中,我相信他一定會出類拔萃!”其實出類拔萃倒也未必,但當時我沒有找到更恰當的詞語來表達。從此之后,我發現阿彪在不斷地進步,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行為習慣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這兩件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鼓勵和表揚在教育教學中是何其重要。自此,我不再吝嗇表揚的話語,不管哪個學生有了一點點的進步,我都會及時地給予肯定,并加以引導。我希望自己融入這群陽光少年之中,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成長。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因為我堅信:只要你做,你一定可以!
事實上,每個人的工作行為本質上就是商業行為――勞動力商品的交換。從有雇傭關系至今,這種本質從未發生改變,但是,在方式和理念上卻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相對于資本而言,作為雇員總是弱勢的,要與資本對抗,必須把勞動力商品轉化為職業資本。
既然是勞動力“商品”,就有生產與銷售的問題。
勞動力商品的生產過程,本質上是職業修煉過程。需要修煉的因素,包括知識、技能、經驗和能力;個性、興趣和價值觀;心態、觀念、境界、胸懷和遠見等等。在職業修煉過程中,同時積累起工作閱歷、人際關系和職業機會。所有這些,加總起來形成的就是一個人的職業資本。職業資本會推動勞動力商品由量變到質變,進而滿足個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這個修煉的過程,與為誰工作沒有任何關系,也沒有可能與任何人就這個問題討價還價,它完全是個人的事情。一個人的職業生涯越不如意,就越要加強修煉,而絕不是相反。
如果說勞動力商品的生產是價值創造,那么勞動力商品的銷售就是價值實現。因此,勞動力商品的銷售,也存在戰略銷售和戰術銷售。
戰略銷售是為職業發展服務的,解決的是賣到哪兒、賣給誰的問題。說穿了,就是到什么行業發展、到哪個地方發展、到哪個企業發展,甚至包括到什么崗位發展,“男怕入錯行”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而戰術銷售是為生活服務的,解決的是勞動力商品的價格問題。我們可以把勞動力商品的銷售分為三種方式:
按付出銷售:無論是計件或者是計時,都屬于這種方式。按這種方式想發財很困難,它是最基本的、初級的銷售方式。
按業績銷售:由于承擔了某種風險(比如業績不穩定收入就沒有保障),所以這種方式的收入會比前者高出很多。不過,這種帶有“投資”和“期貨”性質的銷售方式,很容易導致短期行為。
按能力銷售:雖然這種方式也需要用業績證明能力,但它是認可能力在先,業績評價于后,這就意味著勞動力擁有了自己的“身價”。
其實,從職業角度說,職業生涯的目的就是為自己定個身價,這與商品定價是一個道理。絕大多數商品的價格是市場定的,少數商品的價格是企業自己定的,有沒有定價能力,是檢驗企業營銷能力最主要的標準,當然,也是檢驗個人職業能力的主要標準。
一、教學設計的背景與思路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幾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是對直角三角形的再認識,也是判斷一個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種重要方法,還是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這一數學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為此,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現有的實際情況,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擬定為:一是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例子,體驗數學來源于現實又作用于現實;二是通過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提高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發展形象思維;三是通過運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決有關的問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二、教學設計的過程與分析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學內容:多媒體演示古埃及人得到直角的過程。
設計意圖:是通過多媒體(動畫)的形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問題情境,自覺地進行數學思考,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有密切聯系,使數學學習發生在真實的世界和背景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參與程度,同時為學生創設探索情境。
(二)動手實踐,得出猜想
教學內容:
1.學生用長繩模仿古埃及的方法,用打結的方法得到直角。
2.初步歸納發現的結果。
3.觀察猜測三角形的形狀,再啟發學生從這兩個活動中歸納思考,得出猜想。
設計意圖:讓學生如實再現情境,在自己充分操作、認知的情況下進行猜想與歸納,體驗數學思考的魅力和知識創造的樂趣,使學生真正成為主動學習者。
(三)數學推理,證明猜測
教學內容:運用推理方法,證明猜測。
設計意圖:在學生有困難的時候,適時點撥,讓學生在嘗試探索中,順利地突破本節的難點。
(四)嘗試運用,熟悉定理
教學內容:布置練習,設計思考題,引導學生運用定理。
設計意圖:通過運用,及時反饋教學效果。這先讓學生嘗試解決,再進行討論交流,在交流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五)總結內容,強化認識
教學內容:同學們暢談本節課的收獲。
設計意圖:注重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體系化,達到認識的深化與認知結構的完善。
三、教學反思與感悟
一、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本節課以活動為主線,通過從估算到實驗活動結果的產生讓學生總結過程,最后回到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思路清晰,脈絡明了。
例如:活動1問題:據說古埃及人用下圖的方法畫直角:把一根長蠅打上等距離的13個結,然后以3個結,4個結、5個結的長度為邊長,用木樁釘成一個三角形,其中一個角便是直角.
這個問題意味著,如果圍成的三角形的三邊分別為3、4、5.有下面的關系“32+42=52”.那么圍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突出了“特征讓學生觀察,思路讓學生探索,方法讓學生思考意義讓學生概括,結論讓學生驗證,難點讓學生突破,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例如:命題2 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滿足a2+b2=c2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如下圖,欲過基線MN上的一點C作它的垂線,可由三名工人操作:一人手拿布尺或測繩的0和12尺處,固定在C點;另一人拿4尺處,把尺拉直,在MN上定出A點,再由一人拿9尺處,把尺拉直,定出B點,于是連結BC,就是MN的垂線.
建筑工人用了3,4,5作出了一個直角,能不能用其他的整數組作出直角呢
生:可以,例如7,24,25;8,15,17等.
3、在本節教學活動過程中,我經常走下講臺,到學生中去,以學生身份和學生一起探討問題。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勵回答問題的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師生在和諧的教學環境中零距離的接觸。課堂上學生們的思維空前活躍,發言的人數不斷增多,學生能從多角度認識問題,爭先恐后地交流不同的意見和方法,收到比較好的效果。這是本節課的特色。
二、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及改進方法:
1、本節課我沒有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學習目標的發展、習題訓練內容的展示、學生活動的要求、作業布置等,這些內容都是為教學服務的。如果用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可以增大了教學密度,使學生的雙基訓練得到了加強,使傳統的課堂走向了開放,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方式在發生變化。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加強。
2、在重難點的突破上還應加一些遞進的習題,降低題的難度,使優生學好,中等生也能跟上。這是我在以后教學
《反比例的圖像和性質》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一、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把學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實踐中,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成面上。在本節課數學中,我結合教材內容,充分考慮初中生的認知特點嘗試 用描點法來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
畫出反比例函數y= 和y=- 的圖象.
解:列表
x…-6-5-4-3-2-1123456…
y=
-1-1.5-2-631
y=-
11.236-1.5
(請把表中空白處填好)
描點,以表中各對應值為坐標,在直角坐標系中描出各點.
連線,用平滑的曲線把所描的點依次連接起來.
探究 反比例函數y= 和y=- 的圖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2、在教學中每個小組的成員都非?;钴S,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自己歸納公式,在小組交流中完善表述。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強了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驗、觀察和歸納能力。
例如:歸納 反比例函數y= 和y=- 的圖象的共同特征:
(1)它們都由兩條曲線組成.
(2)隨著x的不斷增大(或減小),曲線越來越接近坐標軸(x軸、y軸).
(3)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屬于雙曲線(hyperbola).
此外,y= 的圖象和y=- 的圖象關于x軸對稱,也關于y軸對稱.
二、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及改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