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桑央嘉措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很想很想去西藏,徒步旅行。背上一個大行囊,里面只有一些簡單的衣物和生活必需品,然后帶上一點錢,出發。我想我會選擇坐火車去西藏,看著火車在行駛過程中,風景的變化。在越來越接近西藏時,我也想感受一下那種空氣稀薄時的窒息感。最后實在撐不住了,再買一袋十塊錢的氧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我想那時候的我,一定會帶上一臺攝像機,我要拍下西藏人毫無雜質的笑臉,和格桑花開的幸福。我會微笑著對西藏說:扎西德勒。
其實我從未認識格桑花,甚至都無緣于它的圖片。可是我相信,在見到它們的那一剎那,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我也一定會感動于它的質樸無華,如高山人民的善良純粹。格桑,幸福,能把這么美好的祝福送給人類,真感謝。相信在格桑花開的季節,遠遠望去會是圣潔的無邊無際的白。
去西藏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布達拉宮了,那里曾經生活著倉央嘉措。雪夜,他也曾如普通的年輕男子般,偷偷喬裝打扮去和自己心愛的姑娘相會。我在想,那究竟是是怎樣幸運的一位姑娘,能讓活佛寫下“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他們的愛情盛開在布達拉宮,他邂逅命中的女神,這種愛情接近于柏拉圖式戀愛的無欲無求。可是后來冰雪融化,香霧散開,于是倉央嘉措又寫下“第一最好不想見,如此便可不相戀”。我不知道他那時候的心情是絕望,還是悲涼?
我要在清晨7點以前,繞布達拉宮一圈,去觸碰那宮墻上的每一個轉經筒,然后許下自己最真誠的愿望:我要把格桑花的幸福帶給我愛的每一個人。拉薩人民還在孜孜不倦地三步一磕頭,他們都是最虔誠的信徒,隨著轉經筒的步伐,默默祈禱。
我還想去八廊街,去那個我欣欣向往了很久的地方——未嫁娘。金色的墻壁光華流轉,在天邊今色圓日的襯托下,越發顯得脫塵飄逸起來。
授民以漁斷窮根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造血’比‘補血’更重要”。由于缺乏經濟意識,加上地處偏遠,金東鄉人民多年來一直恪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和耕作方式,信息閉塞,經濟落后。金東邊防派出所的官兵們決心改變這種狀況,在鄉黨委的支持下,金東鄉有史以來的第一所農牧民實用技術夜校在派出所開學了,二十多位已屆不惑之年的農牧民生平第一次走進課堂。為了辦好科普夜校,派出所拿出經費購買了800多冊書籍,官兵們各盡其能,擔任了夜校老師,向渴望學習和掌握新技術的農牧民群眾傳授知識。一年多的時間內,金東鄉70%左右的青壯年都從警營夜校學到了果樹嫁接和科學養畜知識,找到了致富的“金鑰匙”。
“如果不是在夜校學習,我們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富裕生活!”通過夜校致富的貢桑多吉深有感觸。貢桑多吉曾是全鄉有名的特困戶,全家6口人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派出所官兵幫助他選擇了周期短、見效快、適合他家具體情況的養畜道路。官兵們從選擇羊只品種,到如何科學飼養、防治畜病等方面事事關心、處處幫助。一次,貢桑多吉的羊群暴發流行病,短短幾天內就有三分之一的羊臥地不起,接著出現死亡。派出所得知情況后,馬上派人將病羊隔離,又請來獸醫給羊治病,使貢桑多吉的羊群免遭滅頂之災。如今,貢桑多吉一家不但告別了貧窮,還一躍成為全鄉的富戶之一。
普布次仁也是金東鄉有名的貧困戶,全家5口人,3個女兒年齡尚小,29畝地全靠他一人擺弄。普布次仁一直樸素的認為只要把種子撒進地里,收成好壞都是“老天”的事情。于是,僅靠地里收獲的糧食,全家只能解決吃飯問題。2010年,派出所官兵和普布次仁結成了幫扶對子。官兵們根據掌握的市場信息,幫助普布次仁調整種植結構,壓縮了小麥面積,增加了核桃樹、花椒樹的種植數量,還手把手地教會了他種植技術。遇到農忙時節,派出所官兵就帶著工具來到地里幫忙,每次干完活又回到所里吃飯。普布次仁邀請官兵們到家里吃飯,但一次次地被婉言謝絕。這天,官兵們正在地里幫普布次仁干活,抬頭猛然看見普布次仁一家抬著鐵鍋、背著柴火來到地頭架灶生火,大伙都感到納悶。原來,普布次仁看到大家從來不上自己家吃一口飯,心里實在過意不去,就想出了在地頭架灶的辦法。一碗碗鮮嫩的牛肉,一口口噴香的肉湯,歡樂的笑聲在茂盛的莊稼地里飛蕩。由于邊防官兵心貼心的幫助,當年底,普布次仁一家收入近兩萬元,開始告別貧窮,邁向富裕的生活。
“吃水不忘掘井人”,逐步過上幸福生活的農牧民沒有忘記脫貧致富的領路人,每逢節日,他們都會挑出最肥的羊,選出最好的菜,慰問派出所民警。農牧民們逢人便說:“是邊防派出所民警讓我們走出了大山,過上了好日子。”
太陽萬丈放光芒
走進金東邊防派出所轄區,不管你去問白發的老人,還是上學的孩子:轄區民警對群眾怎么樣?人人都齊聲夸獎。
在金東鄉,邊防派出所與農牧民群眾之間是血脈相連的親人關系。轄區山高路遠,群眾到縣上辦事極不方便,派出所主動擔負起解決農牧民生活困難的責任。在民警責任區手冊上,也就有了東家缺鹽巴、西家沒油了、南家蠟燭不多了的記錄。
居住在金東鄉幫瑪村的孤寡老人尼桑,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是無兒無女的五保戶,老兩口生活孤苦無依,平日里主要靠政府救濟度日。愛民固邊戰略實施以來,金東邊防派出所將尼桑老人一家納入“愛心幫扶檔案”,一邊給予物質資助,一邊給予心靈撫慰。期間,派出所官兵每次下管區都為老人帶一些茶葉、食鹽、蠟燭等日常生活用品。每逢藏歷新年、雪頓節等傳統佳節,派出所還專程為老人送去慰問物品和各種必需的生活物資,保證老人衣食無憂。老人曾經對幫瑪村村長阿扣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不是派出所的官兵,我連繼續活下去的信心都沒有了”。
年僅12歲的旺姆在父親病逝后,母親撇下他和年幼的弟弟遠嫁他鄉。無依無靠的姐弟倆只好投靠在一個遠房親戚家里。親戚家的生活本來就不寬裕,無力承擔他倆的學費,姐弟倆輟學了。派出所知道后,大家主動捐款,使旺姆姐弟倆重新回到了學校。此后,姐弟倆的學費一直由邊防派出所的官兵們主動承擔。
光棍漢格桑從小父母離異,缺少家庭溫暖,染上不少惡習,整天不是喝酒打架,就是偷雞摸狗,不務正業,鄉親們誰見了都躲開他。派出所的官兵沒有嫌棄他,主動找他聊家常、談理想,幫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派出所的幫助下,格桑變了樣,承包了村里的90只羊,收入也逐年增加,成了全村勤勞致富的典范。
2012年4月,扎日莎巴山下乍暖還寒,一位名叫加央嘉措的藏族漢子氣喘吁吁來到派出所請求幫助。一天前,加央嘉措乘坐一輛車到金東鄉一帶收購皮毛,汽車駛進金東鄉秀村就拋錨了,與加央嘉措同車的還有四位藏族老人和一名孩子。他們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荒野,在饑餓和寒冷中,度過了一個夜晚。聽了加央嘉措的講述,所長許全武、警官張牛,立即帶上救護用具和修車工具,驅車前往出事地點。車里的老人和孩子,由于饑餓和寒冷,早已筋疲力盡的躺臥在車廂里。見此情景,許全武心疼地脫下自己身上的防寒服,輕輕蓋在老人和孩子身上,并把帶來的食品送到他們手里。張牛一頭鉆到汽車底下修理汽車。傍晚的荒野,寒風瘋狂地撕扯著人們的衣褲。許全武和張牛的雙手都凍木了,臉上、身上、手上沾滿了油污,但他們卻渾然不顧,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趕天黑前修好汽車。汽車修好了,空曠的原野里,馬達的轟鳴,格外震耳動聽,汽車載著老人和孩子,向遠方駛去……
2012年6月,又一個陰雨連綿的日子,警官索朗尼瑪、孫明磊從管區執勤回來,途徑東雄村村民益西多吉家的時候,突然聽到里面傳出孩子們驚恐的哭聲。兩人推門進去,只見房屋頂上被大雨淋塌了一個一米見方的大洞,雨水夾雜著泥漿順著洞口直瀉下來,屋子里到處是積水,盆盆碗碗漂了一地。一位60多歲的藏族老阿媽,懷里摟抱著三個不滿10歲的孩子,裹著一條棉被蜷縮在床上。索朗尼瑪和孫明磊忘卻了一天的疲勞,拿起鐵鍬挖溝排水,修補屋頂。兩個人在雨水中浸泡了兩個多小時,渾身上下濕淋淋的,屋頂的洞口終于被堵住了,被雨水熄滅的爐火被重新點燃了。陰冷的屋頂里漸漸有了暖意。待老阿媽打好酥油茶要留救命恩人喝口熱茶、暖暖身子時,兩位警官早已消失在漆黑的雨夜里。
莫道山間石無刻,路上行人是口碑。在金東鄉,全鄉327戶村民家家都有與邊防派出所官兵合影的“全家福”。村民們說:“派出所官兵就像天上的太陽,總在我們生活出現陰霾時,出現在我們頭頂,溫暖著我們的心。”
風雪燈塔尋土登
“土登,藏族,家住朗縣金東鄉秀村……”金東邊防派出所戶籍室內人頭攢動,每個人的眼睛緊緊地盯著戶籍電腦的屏幕上,當看到“聾啞殘疾”幾個字出現的時候,戶籍室內氣氛驟然緊張起來,沒有聲音,只聽到心跳聲。
2012年1月26日晚間11點半左右,金東邊防派出所接到求助電話稱:當日下午,土登在前往縣城接母親的途中走失,請求幫忙尋找。土登現年34歲,自幼聾啞殘疾,以放牧為生至今未婚,一直寄居在其弟弟家中。1月26日下午,他到縣城去接母親途中,因為出租車遭遇“鬧海風”不能前行,受語言交流不便影響,他不懂旁人勸告執意下車,只身步行前往縣城接母親,導致被風雪圍困走失。
派出所的院子里,8名官兵穿好大衣,戴好棉帽、手套,一手提著手電筒,一手拿著剛剛從戶籍電腦中打印出來的肖像畫,出發了。沿著通往縣城的公路一路尋找那個名叫土登的聾啞人。
零下十四度的氣溫,寒風劈頭蓋臉地迎面而來,吹在臉上像刀割一樣,落哪哪疼。官兵們深一腳、淺一腳地行走在公路兩側的雪地里,警車在公路上尾隨其后。在黑夜里尋找一個聾啞人,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困難的事了,語言溝通不了,就算土登看見了燈光也發不出求救的信號,怎么辦?只能頂著困難往上沖,每個人的眼睛必須超級聚焦,瞄準每個移動的事物,很可能就是走失的土登。公路順著山而行,官兵們依著山,沿著公路兩側,打開手電一字排開尋找,每個人在雪地里都是小心翼翼地淌著走路,雪太厚了淹沒了膝蓋,根本就抬不起腳。
土登,是他!和肖像畫中的人一模一樣,只是臉龐因為受凍,有些浮腫。在一塊大石頭背后找到了他,每個人都發了瘋似的摔著跟頭跑過來,他已經被嚴重凍傷,張著嘴巴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手緊緊地蜷縮在袖筒里,可還是被凍裂了。見到官兵們,立刻“哇,哇!”像個小孩似的大聲哭起來,官兵們,立即將大衣套在他身上,戴上棉帽子,擁著他立刻奔向公路邊等著的警車。
通天河水流向哪里
河里有多少久遠的傳說
神秘的賽巴寺
薩迦法王慈悲加持下完成的輝煌建筑
通天河里的旋渦是倉央嘉措心靈孕育的情感
我聽到風在傳誦著經卷
古老的寺廟里有神的腳步聲
大地沉穩
一串經幡向另一串經幡打著手語
在通天河邊我聽到自己的心
大聲呼喊著藍天與泥土
我知道佛的寶座 神的圣殿
離我的呼喊很近
一個少女在風的背后歌唱
她把哈達一樣的聲音
獻給通天河的水和石頭
我想不出還有什么比這歌唱更干凈
讓我把心安放在通天河吧
什么樣的人才能接受這河水的清洗
一塊塊瑪尼石是打開靈界的門
請讓我在瑪尼石面前看破生死
(二)
你奔騰抑或凝固
古老的通天河
流失了最后的聲音
很遠的地方在呼喚著
有一個亙古的夢境
期待解釋
通天河已經很遙遠了
點點霜色的草尖上閃動著
光榮和無為
你屬于什么呢
光榮是你的過去
帝國夢早在隋朝就破滅了
每一個春夏秋冬
每一個黃昏黎明
都有夢魘中醒來的人
悄悄為你淚流滿面
高原圣地上的唯一風景
通天河割開高原的腹地
每一天都分娩出
那個 圓圓的太陽
顯影與碎片
總有一幅面具
戴在我古老的河流上
不曾有無的水草只是沉默
什么話也不說
深深系住蒼茫歲月的底端
為一群牦牛尋找你那心旌上的山系
有一只鷹翩然睡在孕化了的骸骨間
生長巨鳥的地方生長巨鳥
巨鳥跌向曠野 吹奏失血的太陽
啊,在一個桑煙彌漫的早晨
有人從唐蕃古道
一直向西
手捻前定的念珠
撫摸高原
深夜 荒原
在一片陣痛和歪曲之中壯大腹部
四臂也鋪展開
界河之后茫茫鋪陳的仍然是歲月的長河
青稞
瓊漿玉液
血汗淋淋的頭顱
高昂成所有的嘛呢石堆
所有帖在唇邊的
光和熱養育著高原的女人和孩子
荒原被一位信徒重新認識
那天空湮血
巨鳥像化石
沒有穿過黑洞
沒有四野回旋的深谷
石頭上種上“吞彌桑布扎”的文字
密麻地長出六字真言
山嘛呢
水嘛呢
風嘛呢
干燥的高原風
唐蕃古道?牦牛
上溯青藏高原
下溯巴蜀腹地
棧道凄婉而又泥濘
山在念誦真言
水在念誦真言
拉薩的云有哪些意象呢?在你心中,拉薩的云更像什么呢?
拉薩的云高掛在布達拉宮的頂端,采日月之光,將藍天化妝,總是讓人去仰望,牽掛著人的夢魂去欣賞。我挺起熾熱的胸膛,向著西部的方向,前去拜訪。
拉薩的云沒有邊際,從珠穆朗瑪一直到昆侖山上,圣潔地在高山上飄蕩,有的掛在山巔,有的在樹枝上飄揚,布滿整個天空,肆無忌憚地流淌。
拉薩的云格外悠揚,博大的胸懷充滿了雨的思想,凝結成雪的磁場,裝著青稞酒的心房,有時激情奔放,有時雪霧蒙蒙……我爬上拉薩的云端,踩著潔白的棉毯,迎著微風,仰望藍天,有太陽在召喚,珠穆朗瑪峰在思念。
拉薩的云披在了山的肩上,像一條條潔白的哈達,讓山穿上了雪的衣裝,天空有了美麗的臉龐,大地趕著羊群在徜徉,使人間有了無盡的希望,要是遇到太陽,還會散發耀眼的光芒。
長著雪的臉龐,穿著風的衣裳,插上了經幡的翅膀,飛翔在藍天之上,沐浴著日月的光輝,讓人激情奔放。
拉薩的云來自布達拉宮的山上,有酥油的清香,有桑煙的火光,蔓延在八廊街的藏房,流淌在拉薩河的邊上,灑滿了朝圣的路上,讓佛塔也穿上了白色的服裝。
拉薩的云是朝圣者的向往,不管朝向哪個方向,總是懸掛在人頭頂上,籠罩著強烈的陽光。為了尋找閃亮的佛光,甘愿用身體去丈量,直到走向神圣的殿堂,依然為你守護著那片天堂。
拉薩的云如藏民的經房,刻在藏民的心上,裝在旋轉的經筒上,始終在眼前搖晃,不管有多么繁忙,早晚都要去拜訪,默默把經文誦唱,讓祈禱與功德無量。
拉薩的云是布達拉宮的白墻,高聳在山上,讓人格外向往。每個人如果看到了她的臉龐,都會不由得駐足眺望,有的還會撲下身子把頭磕得山響,傾訴自己的衷腸。
拉薩的云讓倉央嘉措寫成愛情詩章,撒滿整個藏鄉,人人都在傳唱。雪域上處處經幡高揚,總是滿載太陽的光芒,如奔跑的藏羚羊……
拉薩的云是布達拉宮的燭光,不管走向何方,把每個人的前程照亮,讓轉動的經筒裝滿一生的希望,永遠不停地搖晃,寄托著博愛與慈祥,散發著一路陽光,祝福人們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