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放慢腳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活當中的我們,總想慵懶一些再慵懶一些,卻發現在這么一個繁忙的年代,總是一天到晚急得不得了,停不下一個腳步。我們為了效率、利潤不斷追逐,就這樣,我們時常都是在一種看不見方向的生活里自我旋轉,待到身心疲憊之時,回眼望去,這個自我追趕的世界,滿目瘡痍!不禁想到龍應臺的一句話:不需要對生活太用力,心會帶著我們去該去的地方。
我一直在想,這是在告訴我們要放慢生活的腳步吧!畢竟,浮躁的世界里,太多人走得太快,等不上心靈的腳步,更很少停下腳步撫摸一下自己浮躁的心,聆聽它的真實訴求,明白它的長處和缺失。
然而,這種看起來隨遇而安的心不是誰都有的,因為人世的熙熙攘攘間,很多人都在討論著成功、傳奇,這種同輩壓力,把自己也逼得急哄哄的。而且,不可否認的是,不少的我們熱衷圍觀那臺上十分鐘,圍觀完這個,又去看那個,而愿為自己修煉好臺下十年功的,寥寥無幾。
我一直覺得印度這個地方很有趣。在印度,您會發現火車慢了6小時也正常,飛機也不夠準時。我想,若是中國人在印度,一定會很生氣,會老催問火車什么時候才來。但是轉念又想,火車和飛機總會到來,又有什么必要著急呢?原來呀,我們在一個繁忙的時代里,習慣了塞車。在急切的等待中,我們遺失了生活的內在美好,遺忘了月臺上讀書看報的樂趣,遺忘了路邊景物帶來的感動……
冬爺爺送來了潔白晶瑩的雪花裝飾大地。雪花在天空中飄著,猶如一只只白蝴蝶。雪花飄落下來,把大地染成了白色。農民們養的那些“小畫家”可高興了!瞧,小雞畫了一片片竹葉,小鴨畫了一張又一張楓葉,小貓和小狗畫了一朵又一朵的梅花。
在樹葉還未填滿大地的腳印時,我去尋找冬天。
風,冬在和你捉迷藏?
雙手插兜,寒冷的秋風中我走得一派悠然自得。東看看,西瞧瞧,沒瞅見冬的身影啊。“也許,她在和風捉迷藏?”一把逮住剛想開溜的風,我笑了:“風啊,你是在和冬捉迷藏嗎?”敏捷的風透過我的指縫逃離了我的“魔爪”,理了理被我弄亂的衣服:“我哪有時間和她捉迷藏?我趕著去參加雪公主的生日聚會呢!”急匆匆的秋風卷著落葉,腳不停地跑了,想追都追不上。
雨,冬在和你游泳?
送風走,迎雨來。豆大的雨珠不停地從云朵上跳下來。我沒有躲避雨珠的“打擊”,抬手接住了一顆雨珠,突發奇想地問:“雨啊,你是不是在和冬游泳啊?”化成一攤水的雨珠正一點點地從我手中逃離:“什么什么?游泳?我滋潤植物都來不及,還有時間和那丫頭游泳?”雨珠的話語神速,還沒說完就已經從我的手心落到了地上。看來又找錯對象了。
冬,你到底在哪里?
雨停了,太陽出來了,烏云也回家了,可是,冬遲遲未露面。
云彩里、花朵上、樹葉下……全部找遍了,卻一直沒找到那個有著銀色長發穿著白色公主裙笑得天真活潑的冬。“冬啊冬,你到底在哪里?”我坐在彩虹橋上,望著緩緩升起的月亮喃喃自語。路過的秋姑娘聽到了我的低語,在我身旁坐下,問:“你在找冬?”我點了點頭。“冬在秋眠呢!要等到立冬她才會出現呢!”秋一語點醒夢中人,我這才想起冬說過她要秋眠,不禁暗笑自己的心急加健忘。接下來,是等待喔!
時光,放慢腳步可好?讓我細細地發現冬的影子。
(指導老師:羌桂鋒)
不知何時我們已習慣了一大堆作業,習慣了一疊疊考卷,忘記了抱怨,只是在拼命地投入學習中去。
距離中考還有九十四天,天數在一點點減退,一點點倒數,現在的我們只是在拼命地練習,奮斗著。一天天,班級里少了當初的喧鬧聲,多了筆尖摩擦紙張的刷刷聲。操場上滿是我們的汗水和腳印,我們每天都在奔跑著,跑著……每天晚上都不會超過十點睡,早上總要五點半起床。每天都是這樣,已經習慣了,習慣了熬夜,習慣了早起,習慣了這樣累著。累得甚至忘記了,我們是將要分開了的人……
等不到秋天了,只能在夏日里背對著走著,漸漸地拉開距離……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5年1~6月,我國共出口手機5.8億部,同比增長1.6%,增幅繼續回落;受平均價格提升帶動,出口額繼續保持較高增幅,達到540億美元,同比增長19.8%。手機繼續保持我國出口額最大的單一商品地位,便攜式電腦(含平板電腦)出口額列第2位,為419億美元。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1~6月,我國手機產量為7.6億部,同比下降4.5%。這是我國10余年來手機產量的首次半年度同比下降。
全球手機市場增幅回落明顯
基于移動通信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近年來,全球手機需求一直保持兩位數的較快增長速度。作為全球電子信息產品的重要生產和出口基地,受益于手機市場的持續繁榮,我國手機出口自2001年起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長勢頭:從2000年的2275萬部增長到2014年的13.1億部;2014年出口額突破千億美元,達到1153億美元。
龐大的全球手機用戶數支撐手機市場增長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統計,2014年年底全球手機用戶達到69.5億,并將在2015年年底達到70.8億用戶。龐大的手機用戶數量及智能手機的普及使用,保證了全球手機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
智能手機侵蝕其他電子消費品市場 智能手機快速增長除了全球用戶基數的原因,還在于智能手機對其他電子產品功能的融合,如數碼相機、音樂和視頻播放器、導航設備、電子閱讀器和記事本等。當然,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長也伴隨著這些產品市場的持續萎縮,甚至退出。數據顯示,數碼相機、激光視盤機等產品出口量已經從頂峰時期下跌了50%~80%,并且仍在繼續下降。
智能手機滲透率提升致手機需求增幅回落 全球手機需求在持續了10余年的快速增長期后,2014年增幅開始明顯放緩:一方面是因為全球移動通信用戶新增數量的放緩;另一方面,智能手機對功能手機的替代基本完成。根據IDC預測,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整體增速將繼續放緩,銷量增速從2014年的27.6%收窄至11.3%,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日趨飽和是主要原因。
另據統計,目前全球主要市場的智能手機市場普及率已經超過60%,中國、日本和韓國等東亞國家甚至超過90%,美國、歐盟等市場也在70%~80%之間,從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轉換引發的銷量和價格雙增長已經進入尾聲。從產業周期角度看,當一個產業的市場滲透率達到50%以上,其成長速度會明顯下降。全球智能手機60%左右的市場滲透率,將為手機市場繼續快速增長帶來明顯壓力。
上半年手機出口放緩
不過,隨著我國手機產能占全球比重的不斷提升,全球手機市場增幅的回落連帶我國手機出口增幅也出現同期回落。我國手機出口量在2015年上半年增幅明顯低于以前的水平。
首次出現連續兩個季度的個位數增幅 2015年第一季度,我國手機出口量同比增幅為0.1%,第二季度同比增幅為2.9%,這是自2001年以來(金融危機時期除外)我國手機出口量首次出現連續兩個季度的同比個位數增幅。
對日本、韓國和印度出口下降明顯 美國是第一大目標市場,上半年我國手機對美國出口量值分別增長14.1%和39.9%,保持較快增幅。在前10位重要出口市場中,上半年我國手機對韓國、日本和印度出口出現明顯下滑,其中出口量分別下降38.4%、7.9%和9.6%。
一般貿易快速增長,加工貿易持續下降 上半年,我國通過一般貿易方式出口手機為3.25億部,增長24.8%,明顯超過出口總體平均增幅,占出口量的比重達到55.7%,超過加工貿易的43%。加工貿易出口量下滑18.7%,不過由于其高達158.8美元的平均價格遠高于42.3美元的一般貿易出口平均價格,加工貿易仍然以73.5%的出口額比重占據重要位置。
廣東省出口仍排第1位 廣東仍是我國出口手機最多的省份,1~6月出口量為3.46億部,同比下降4.1%,占比為59.2%;出口額為219.7億美元,同比增長9.6%,占比40.6%。排名第2位的河南省出口手機3577萬部,同比增長22.9%,占比6.1%;出口額104.2億美元,同比增長35.1%,占比19.3%。接著依次是上海、山東和天津。其中,上海出口量值分別增長26.2%和74.1%,分別為3451萬部和78.3億美元,增幅明顯。
平均出口價格同比提升但環比下降 上半年,我國手機出口總體平均價格為92.4美元,比2014年同期提升了17.9%,其中第一季度為98.6美元,第二季度為86.9美元。不過,與2014年第四季度的108.7美元相比,出口平均價格呈現連續的環比下降。
企業集中度繼續降低
上半年,我國共有965家企業出口手機,比上年同期增加41家,其中出口額前10位企業和前20位企業合計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76.3%和88.6%,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其中,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以103.9億美元的出口額位列首位。
內資企業華為、中興、TCL和聯想等出口排名靠前,金立、小米、海爾及宇龍等企業出口增長明顯。在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排名中,中國企業已經占據前10名廠商的7席,合計市場份額為32%。發達國家手機市場增幅放緩,普及率較低的新興市場對中國企業而言是很好的開拓機遇。
部分訂單轉移
國際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1~5月,美國進口手機9154萬部,同比增長3.18%。其中,自中國進口7413萬部,同比增長2.35%,低于總體進口增幅水平;自越南進口手機從102萬部增加到445萬部,增長335%。
1~5月,日本進口手機1263萬部,同比增長4.2%。其中,自中國進口下降1.6%,進口量從2014年同期的1100萬部下降到1081萬部,市場份額從90.78%下降到85.6%;自韓國和馬來西亞進口手機數量分別增長40%和467%。
人口大國印度,1~4月自越南和中國臺灣地區進口手機分別增長127.5%和44.7%。中國以84%的進口來源國份額居第1位,不過市場占比同比下降了4.5個百分點,進口量從4987萬部下降到4890萬部,降幅為1.95%,低于印度同期進口量3.62%的增幅水平。
其他市場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和俄羅斯等,也均出現自中國進口下降,自越南、墨西哥及馬來西亞等市場進口增加的現象。
2015年全年出口判斷
一、開講之前放慢腳步,為后面教學鋪路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要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學生初讀課文必須十分重視。“書不讀通不開講”,雖是老生常談,但并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到,低段學生學的課文雖然短小,但識字量大,第一課時在教師指導識字寫字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學生初次讀書時間得不到保證。高段學生學的課文篇幅長,有的老師怕浪費時間,有時以你們已預習過為托詞,急忙進入下一個環節,有時是自讀或聽讀一遍,就開始所謂的對話了。這時一些學生對文本不熟悉,甚至讀不通,影響了教學的順利進行。
語文是樸素的,只有當人們靜下心來認真閱讀時,才能顯現出它豐富的內涵。因此,課堂中我們要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第一課時就要讓學生把課文讀準、讀順,閱讀課上多一點“書聲瑯瑯”,少一點“煩瑣分析”,一些淺顯之處讓學生自讀自悟,一些較深奧之處,在老師的點撥下,會撥開云霧見明月。事實證明,熟讀后開講,后面的教學就如順水行舟,學生才能走進文本,真正與文本對話,走入作者的心靈,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二、提問之后放慢腳步,讓更多學生發言
新課程標準在前言部分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可在實際課堂上,只有幾個學生充當主角,大多數學生充當的是“學習記錄員”或看客或聽眾,大多數學生存在著思維惰性。追根問底,老師提問后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有時提的問題稍有難度,甲學生回答卡殼,立刻讓乙學生幫忙,沒問幾個學生就急不可耐地拋出“標準答案”。天長日久,大部分學生失去了思考的機會,思維的花朵漸漸枯萎,學生自然失去了靈性。
學習是一種心智活動,思考表現為外在的沉寂、內心的激蕩。老師把問題拋出后,要有足夠的耐心,讓學生有充分靜靜思考的時間。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我們不妨圍繞這個問題,設計輔思考題,讓他們進入“最近發展區”,讓他們站在另一個平臺上再思考,也許會恍然大悟。我們要教育經常插嘴的學生,要心中有他人,要等待“慢生”,在等待的時間里,進行再思考,完善自己的答案。
三、難點之處放慢腳步,令難點化為烏有
教學難點是教學內容中學生較難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是學生學習中感到阻力較大或難度較高的地方,也是教師較難講清楚的地方。在難點之處要放慢速度,講透、講明白,必要時為學生架設理解之梯。復述課文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是一個從簡單到具體再到創造的過程,也是一個從“背誦”到“創新”的過程。復述課文不僅要理解課文,而且要內化、重組和表達課文內容,不僅要借助智力因素,還需要情感因素(大膽、大方等)作支撐,許多學生望而生畏,每逢請學生復述,舉手的學生寥寥無幾,有的學生甚至不敢抬頭看老師,復述時吞吞吐吐。在此,我們慢下來,授予復述方法,讓學生做好復述準備,可讓學生在小組中復述,每組推薦一名在全班復述。切忌指名一人象征性地復述一遍,就匆匆收場。精彩總是屬于有準備的人,學生充分準備,增強了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提高了復述的質量,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又豐富了學生想象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四、生成之際放慢腳步,收沒有預約的精彩
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預設到課堂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做出相應的變動。新課程下的學生,思維活躍,課堂上會經常跳出“不和諧”的音符。為此我們不能立刻打住,不能置之不理,不能生拉硬扯把學生思維拽到老師預設的思路上。這時,我們停下來,構筑自由對話的平臺,及時捕捉“非預設生成”的智慧火花,這樣會收到意外的精彩。《狐假虎威》講讀完畢,我組織學生討論,這是一只( )的狐貍,大家認為:狐貍一個“貪心狡猾、滿肚子壞水”的角色。突然,有個學生高高舉起小手,說:“這是一只聰明的狐貍。老師常對我們說,生命重于泰山,狐貍利用自己的聰明,逃過一劫,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不能說它狡猾。”這位同學的回答閃爍著求異思維的光芒,令我自豪。我立刻問大家:“聰明”和“狡猾”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比較后學生明白了:聰明用在好人身上,狡猾用在壞人身上。聰明的人不讓自己吃虧,狡猾的人不讓自己吃虧,還傷害別人。《狐貍和烏鴉》這篇課文中,你能說狐貍聰明嗎?經過討論,學生明白:狐貍為了這一塊肉,動足了腦筋,為了自己傷害了烏鴉,這種方法不可取,狐貍在《狐貍和烏鴉》這篇課文中,是狡猾的。這樣組織學生充分討論、比較,不僅尊重了學生的獨特感受,而且進行了引導,區分了“聰明”與“狡猾”的用法,一分為二地評價了狐貍,澄清了價值觀,無形中滲透了品德教育,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與智力。
五、練習之時放慢腳步,促練習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