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清明古詩全解

清明古詩全解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清明古詩全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清明古詩全解

清明古詩全解范文第1篇

A 如果你丈夫是以自己的名字買的股票,你可以直接拿著身份證、戶口本和結婚證到丈夫開戶的證券交易所,查詢這些股票的交易情況。如果你丈夫以他人名義開戶進行股票交易,那么這些財產的所有權就已經發生了變化,已經歸開戶登記人所有了,但是用房產抵押形成的債務卻屬于夫妻雙方的共同債務,要共同承擔。所以,你應當盡快采取措施,要求你丈夫和公公一起對這些股票的所有權進行公證,證明這些股票是屬于你們夫妻的共同財產。

(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法院王斌李繼昌)

離婚丈夫隱瞞財產,妻子能查詢存款嗎?

Q 我與丈夫結婚5年來家庭收入全部由他掌握,我們在銀行的存款也都是以他的名字開戶,經過幾年積攢,我們在銀行的存款已超過十萬元。不久前,丈夫要求和我離婚,他在向法院提交的財產清單中稱,家中存款僅有3萬元。

對丈夫想獨占存款的行為我非常氣憤,并向法院提出異議。法官要求我舉證,我于是到街道辦開了我們夫妻關系的證明,并攜帶自己的身份證、結婚證,到銀行要求查詢,不料銀行竟說以我丈夫名義所開的個人存款賬戶屬于我丈夫的個人隱私,拒絕了我的查詢要求。請問:我該怎么辦?

A 銀行的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個人隱私又稱私人生活秘密,是指私人生活安寧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刺探和公開等。隱私權受法律保護,具有不可侵犯性,就算是夫妻一方也不得侵犯另一方的隱私權。法律規定,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儲戶的儲蓄狀況和個人存款賬記的情況負有保密責任;金融機構不代任何單位和個人查詢、凍結或者劃撥儲蓄存款,不得向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提供有關個人存款賬戶的情況,并有權拒絕任何單位或個人查詢、凍結或者扣劃個人金融機構的款項: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此,你丈夫個人儲蓄存款情況和存款賬戶等是涉及其個人隱私的材料,銀行拒絕你的查詢是正確的。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涉及到你丈夫隱私的材料,你或你的訴訟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請求人民法院對以你丈夫名字所開的個人存款賬戶情況進行調查。

夫妻間應相互信任,尊重對方隱私。一方想通過合法的途徑獲取對方的個人資料,最好是申請人民法院調取,這樣取得證據才是合法、有效的。

(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法院王斌李繼昌)

我能請求與剛滿月就抱著孩子走了的她離婚嗎?

我外出打工的妻子,最近回家生孩子。剛滿月她就抱著

孩子走了,從此下落不明。我懷疑孩子是別人的,我想與她離婚。聽說女人分娩后一年內,男人不得提出離婚請求,不知有沒有例外?

為了保護婦女和子女的合法權益,婚姻法對男方在一定

期限內的離婚訴訟權作了限制性規定: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后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后6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但是也有例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這里的“確有必要”,根據審判實踐,包括女方出走下落不明的情形。所以,你可以提出離婚。

(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法院 王斌 李繼昌)

男友脅迫我結婚該怎么辦?

半年前,我在網上認識了現在的男友。當時我們對彼此很有感覺,之后就成了戀人。但和男友交往一段時間之后,我發現他自私、酗酒,舉止粗魯,不是我理想中的愛人,我向他提出分手。沒想到他竟打電話、發短信威脅我,說什么不同意嫁給他,他就殺我全家。請問:他這種行為算是犯罪嗎?我如果去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能不能把他抓起來?

清明古詩全解范文第2篇

1 節日

現代生活中,我們與不同節日的親疏關系,會直接影響到我們對詩歌的理解。例如,“春節”“元宵”“中秋”這些傳統節日今天依然有。春節合家團聚,元宵觀燈,中秋吃月餅,這些過節的形式也基本沒變。因此,讀唐代詩人高適的《除夜作》“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以及唐代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我們立刻明白這是在表達除夕之夜、中秋之夜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爸仃枴惫?,現在主要是老人們才過,過法也因人而異。所以,我們讀到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時就會產生疑問:“行軍途中為什么想要登高?為什么登高還希望有酒喝?為什么想的不是故鄉的人而是?”其實如果我們了解古人九月九重陽節有登高飲酒的習俗,這些問題就不存在了?!昂场惫澮淹顺隽私裉斓纳钗枧_。要準確理解唐代詩人韓翃在《寒食》一詩中表達的諷喻之情,就必須了解寒食節的來歷及相關習俗。寒食節是古代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忠義高潔之士介子推而設的,在清明前一天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了解了這些,我們對韋應物在《寒食寄京師諸弟》一詩中渲染的清冷孤寂之感和思念同胞兄弟的手足之情也就能感同身受了。

類似的情形還有“清明”與“冬至”?,F在我們很少在清明祭掃時看到淚流滿面的人,但清明祭掃的基本內涵沒變——為了紀念已故的親人。讀杜牧《清明》詩就不會費解為何“路上行人欲斷魂”。而“冬至”在唐代是個與春節差不多熱鬧的節日,所以白居易在《邯鄲冬至夜思家》中會抒發“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的思鄉念家之心聲。但是現在冬至只是個節氣,不再被當作節日,于一般人而言完全不會產生什么特殊的、濃烈的情感,因而我們也就很難真正體會白居易冬至之夜孤身在外的愁苦。

2 星宿

古人將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于地上的州國,以便通過觀察天象來占卜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兇。古詩中時常會出現一些星宿的名稱,如果不了解其中的含義,也會影響我們讀詩賞詩的效果。古詩中常見的星宿主要有:(1)金星。它有時于黎明前出現在東方天空,古人稱它為“啟明”;有時于黃昏出現在西方天空,又被稱為“長庚”。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有“孤月滄浪河漢清,北斗錯落長庚明”。另外它也叫“太白”或“太白金星”。古人認為,金星主兵象,根據它的出沒可以預測戰爭的進程和兇吉。①例如王維《隴頭吟》中有“長安少年游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夜觀太白,說明少年游俠心系沙場,渴望建功。(2)北斗星、南斗星。無名氏作《哥舒歌》中就有“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之句,以北頭當空,渲染哥舒夜出的神秘氣氛;李白《廬山謠寄廬侍御虛舟》中有“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之句,以南斗襯托廬山之高;劉方平《夜月》中有“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之句,同樣以北斗、南斗描繪月朗星稀的春夜。(3)參星、井星、商星。參星為蜀之分野,井星為秦之分野。李白《蜀道難》中有“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之句,表現由秦入蜀山路的高峻難行。參星和商星(又叫辰星)則是一個在東方,一個在西方,此出彼沒,永不同時出現。②杜甫《贈衛八處士》中“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之句,表現了世事的離亂蒼茫感。敦煌詞《菩薩蠻》中則以“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作為表達愛情的誓言。(4)北極星。古人把它看作是帝星,稱作紫微,用來指朝廷。李白《古風》其三十四中有“白日曜紫微,三公運權衡”之句。

3 時令

大多數表示時令的詞和今天差別不大,但也有一些表意含混,容易干擾我們對古詩的鑒賞。

清明古詩全解范文第3篇

【關鍵詞】小學古詩、教學、知情意行

一、古詩教學“知情意行”的內涵

縱觀我國教育發展史,孔子提出“學思行并重”的教學方法,認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思考、行動應并舉。荀子認為聞不如見、見不如知、知不如行,“聞見、知、行”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F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中亦突出了“教學做合一”這一方法論,即教育、學習、行動要充分結合。這些理論思想是各位教育家們教育實踐的偉大結晶,突出了教學由知到行這一過程的重要性。

“知情意行”一詞源于心理學中人的道德行為輔導模式,“知”即對事物的認知,個體觀念;“情”即情緒、情感;“意”即意志、決心;“行”即具體行為。這里,筆者從教育學、心理學綜合角度出發,將“知情意行”這一概念引入古詩教學,對古詩教學中的“知情意行”有新的見解。

(一)所謂“知”

本文中的“知”,主要指古詩中蘊含的知識。筆者從學科角度出發對小學古詩中的知識進行分類,將其分為數學、自然科學、音樂、繪畫、社會等方面的知識。

關于數學的知識。如《山村》中含有十個數字和“里”“座”“枝”等量詞;《江南》中有東、西、南、北方位知識;“欲窮千里目”、“危樓高百尺”等詩句中含“千里”“百尺”等計量單位等。

關于自然科學的知識。如“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中的浮力知識;“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中光的折射知識;“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的化學相關知識等等。

關于音樂、繪畫的知識。如“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等詩句中關于琴、笛、琵琶等樂器的的知識;“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中關于色彩以及繪畫中的透視學原理知識等等。

關于社會、人文的知識。如《元日》、《清明》等詩中關于除夕、清明等節日風俗的知識;《敕勒歌》、《望天門山》、《泊船瓜洲》等詩中關于塞外大漠、江河湖海、名山圣水的地理知識;《塞下曲》、《示兒》等詩中關于歷史戰爭的知識。

(二)所謂“情”

詩主要是表情的,詩詞中的“情”千變萬化、層出不窮。小學古詩題材以山水田園、邊塞羈旅、親友離別為主,傳遞的詩情相對淺顯卻豐富多姿,悲愁苦悶、喜戀歡愉、憤懣感慨等情感耐人尋味,或表“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豪邁,或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喜愛,或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的悲嘆,或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不舍等。詩之所以讓人動容,正是因為情感的真切流露引起了讀者的共鳴。

(三)所謂“意”

“意”即意境,是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及其所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①意境是詩人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是一首詩的生命和精魂。意境的生成基于豐富的意象群,把握意境需充分了解意象。意象有來自自然的、生活的,也有人類創造或虛構的。小學古詩中的意象不勝枚舉,包括天文地理、神仙鬼怪、建筑、器物等。意象的不同組合建構出豐富的意境,展現出多彩的物質與精神世界。意境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教學時,要注重把握意境。

(四)所謂“行”

“行”即具體行動,是知、情、意結合與相互作用后的終極產物,是學生知識與情感的具體實踐。古詩教學中的“行”在于將詩中積極的知識、情感實踐化,使學生在實踐中形成積極的態度、情感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如“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可進行勞動實踐;“三春花事好,為學須及早”可進行勤學惜時實踐;“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進行勤儉節約實踐等。實現“行”,是古詩教學的最終目的與最高要求。

二、小學古詩“知情意行”的教學方法

(一)授以“知”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②是教師、學生、文本交互作用的過程,這意味著在教學中,學生難以獨自與文本進行對話,需要教師指導才能進行。古詩具有高度的簡縮性與凝練性,對小學生而言,詩中的大部分知識是相對陌生的,這將影響學生對詩歌深意的把握及系統學習。因此教師應加以指導,提供學生知識建構的支架。

1.講授法授知

講授法主要適于低年級學生。低年段學生處于詩詞學習的起步階段,對一些必須掌握的音、義、律等難以理解,這就需教師講解。如《山行》中“遠上寒山石徑斜”中“斜”應讀“xiá”,教師應稍作講述,之所以念“xiá”,是因為按照古代音律,壓“a”韻,使學生初步感知古詩的韻律美。

2.指導法授知

指導法即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③古詩中大部分知識,都可通過此法進行教學。在上新課前,教師可先給學生布置任務,預習古詩。通過閱讀課文、參考書或網絡查詢等方法了解詩體、創作背景及詩中描寫的某些事物的知識等。如講授《石灰吟》前,讓學生了解石灰的相關知識;講授《元日》、《清明》等詩時,可先讓學生了解除夕、清明的相關習俗等。

3.討論交流法授知

討論交流法即針對某一話題,學生相互交流個人看法,通過相互討論、啟發從而獲得知識的方法。古詩教學中,此法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如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等詩句中含有關于樂器的知識,學生可交流討論,分享自己所知的樂器的相關知識。在此,討論交流法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利用學生的知識差異進行互補學習,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內容得以完善與擴充。

(二)感以“情”

詩歌教學要達到高效,關鍵靠情的感化作用,因此教學應注重學生情感記憶的喚醒,實現學生、教師、詩人的三情交融。正如贊科夫所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1.景以生情

有些詩歌是對自然或生活場景的直接描繪。這類詩歌與學生生活場景貼切,能直接通過情景再現激發學生的情感。如講授《村居》時,教師可播放春天楊柳輕飛,鶯歌燕舞的視頻,喚起學生對春天美景的記憶與感受。同時可讓放過風箏的學生說說自己放風箏時的情景與感受。詩中生動的場景配以視頻和學生的表述,直接激發學生對有趣的放風箏活動的喜愛之情以及對春天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2.讀以悟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④通過讀培養語感,深解詩意,進而領悟詩情。教師要注意采取恰當的誦讀方式,合理安排教學。如于謙的《石灰吟》,整首詩可謂意淺情長,因此可通過朗讀時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來體悟詩人無懼無畏、堅定豪直的氣節。

3.想以領情

情感的通達離不開想象,想象離不開已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體驗。學生已有的事物表象越豐富,想象的空間即越大。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善于提供豐富而貼切的材料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如在教授高適的《別董大》時,教師可提供北風呼嘯,孤雁哀鳴的音頻或視頻材料,讓學生先從聽覺、視覺上感知悲沉的景色,同時結合自己類似的經歷,如親人遠行,同學離別等,想象詩人與摯友分別時的傷悲,通過移情想象加深對詩情的領會。

4.畫以傳情

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每一首詩亦是一幅生動的畫??梢哉f古詩教學亦是繪畫教學,因此教師可采取讓學生為詩配畫的方式展開教學。以詩中的意境與情感為基準,學生可大膽創作。如教授《江南》時,可讓學生畫一幅“魚趣”圖,活潑機敏的小魚嬉戲于青翠的蓮葉間的景象便躍然紙上。教學《書湖陰先生壁》時, 學生亦可通過創作一幅青山繞田、鮮花傍房的“鄉間庭院圖”來具體感受。通過畫作,原本看似平淡無奇的詩,其飽含的情感似乎一下從畫卷中流溢出來,直接傳達給了學生。

(三)輔以“意”

每首詩都是一種意境的展現,通過意境來反映生活,表露情感。意境教學能輔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和把握古詩,教師通過引領學生對意象的挖掘與賞析,體味作者的“詩心”,把握作品中的“詩情”,從而更加真切的理解與內化字里行間的知識與情感。

1.音樂詩畫,創設意境

音樂、詩畫借助其獨到的感染力,有渲染氣氛、創設情境、表情達意的作用。音樂能在聽覺上吸引學生注意力,詩畫則能在視覺上調動學生內心感受,兩者在古詩意境教學中有語言難以企及的效果。例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全詩讀來朗朗上口,但學生僅僅讀,很難進入詩人與朋友離別的情境中。此時,可輔以古曲《送別》,以凄婉的音樂營造離別的不舍意境,朋友即將遠去的情調很自然地就蔓延開來。又如在教學杜甫的《絕句》時,可出示一幅《春意圖》,古色古香的畫軸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此時可讓學生邊朗讀邊欣賞畫卷,并找出詩、圖中的物象,再進一步想想圖上還有什么沒畫的,你覺得該怎樣畫更恰當呢?這樣,學生興趣激增,自然而然地被引入畫卷所創設的意境中。

2.傾聽誦讀,引發意境

詩歌起源于勞動的歌聲,本身具有形之于聲的特點,適宜于吟詠、朗讀。因此可通過有聲有色的朗讀吟詠創造氣氛。如教學《望廬山瀑布》時,可讓學生傾聽老師朗誦,或自己有感情的誦讀,同時一邊閉上眼睛想象廬山瀑布就像天上的銀河從高遠的空中落到了人間的情境。學生通過誦讀,透過自己的聲音,似乎聽到了一瀉千里的瀑布撞擊大地的聲音,進而感受到詩人對瀑布壯觀景象的贊嘆。

3.想象聯想,擴充意境

古詩語言凝練簡縮,加之其夸張、擬人等創作手法,給教學提供了發揮想象的空間。在教學時可根據古詩中描寫的景象,發揮學生想象,擴充意境。如李白《夜宿山寺》就運用了夸張手法描寫寺中樓宇的高。教學時,可啟發學生想象,這山究竟有多高呢?站在這高聳入云的危樓之上,你看到或聽到了什么?進而擴充出豐富的景象:巍巍古寺屹立山巔,此時站在樓的最高層,似乎伸手可摘到星星、觸摸月亮,寂靜空曠的燦爛星空讓人心曠神怡,但我們卻都輕言細語,唯恐驚擾了天上仙人的美夢。這樣,簡單的兩句詩,通過聯想想象,更加引人入境。

(四)持以“行”

持“行”,即秉持行動。在教學中滲透行動,以行動促進教學。持行以使詩歌的內在價值外顯化、直觀化、實踐化。古詩持以“行”,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延拓學生的學習空間,從而提高教學成效。利用古詩對學生進行“行”的教育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注意教育性,寓教于樂;飽含科學性,使人信服;富有趣味性,適應小學生的學習心理。

1.以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為基礎持“行”

古詩中飽含詩畫美、音樂美、哲理美等多種元素,教學時可帶領學生多方面、多角度的鑒賞玩味,如帶領學生體味“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中的詞句美;欣賞“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中的畫卷美;領悟“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中的哲理美等等。通過對古詩鑒賞,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領悟美、鑒賞美的能力。

2.以豐富學生思想情感為基本持“行”

詩情的傳遞是為了陶冶學生的情感性靈,使學生的情感并不斷豐富、完善。小學古詩中以愛國之情、親友之情、喜物之情占主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滲透情感教學。如《游子吟》中對母親為子無私奉獻的感激之情;《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濃厚的朋友之情;《江畔獨步尋花》“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中對桃花的喜愛贊美之情等。通過情感熏陶,教誨學生學會感恩、學會朋友互助、學會熱愛自然與生活等。

3.以完善學生品德人格為導向持“行”

古詩詞中有很多素材能用以對學生進行品德及人格教育。如王冕的《墨梅》,可引導學生分析詩中梅花的形象,確立以梅花的“不折不撓、堅貞不屈”為學習榜樣,教育學生秉正自身人格;又如李白的《夜宿山寺》,可從“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一句中提煉出“輕言細語,勿擾他人”品德形象,教育學生在同學學習、教師工作時注意輕言輕行,尊重他人。通過分析詩歌中或具體、或抽象的形象,使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

4.以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持“行”

知識的理解、運用、創造離不開實踐,實踐是推動教學的重要方法。例如,講授《村居》后,教師可組織一次放風箏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真切地感受詩中的童真童趣;在學習《鄉村四月》之類的田園詩后,可在適當的時間組織一次鄉間行活動,讓學生了解鄉村風貌,體驗一下鄉村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詩歌的樂趣,提高自身學習與實踐能力。

總之,古詩教學中知、情、意、行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四者并重。古詩教學倡導“知情意行”,既順應了新課改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要求,也是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具體體現。與此同時,“知情意行”教學也是對提高課堂效率的一種全新探索。

參考文獻

[1]陸靚霞.虛實相生的意境[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4年26期.

清明古詩全解范文第4篇

造成這種古詩詞教學困境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小學生年齡尚小,生活閱歷較淺,認為古詩詞難理解、難背記,對古詩詞學習了無興趣,甚至望而生畏、生厭。其次,教師對古詩詞教學的理解存在偏差。認為古詩詞教學不過是讓學生多記多背,于是“簡介背景――解詞釋句──串講全詩――背誦默寫”的教學方法成了不少教師一成不變的法寶,而古詩詞的美感和韻味卻蕩然無存,課堂氣氛沉悶乏味。誠然,學生也會在老師的安排下讀背古詩詞,但有幾個學生會花時間去體味古詩詞之美?背詩不過是聽從老師的安排或在考試中不丟分而已。

如何讓古詩詞悄悄叩響兒童的心門,慢慢走進兒童的心田,讓兒童發自內心地愛上古詩詞呢?筆者在古詩詞教學實踐中嘗試著用以下策略化解。

策略一:師者愛詩詞是王道

只有為人師者,真正熱愛古詩詞,經常讀詩、吟詩、研詩,才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在給學生講授時才能做到厚積薄發、深入淺出。教師要真正把作品寄寓的情思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然后啟發引導學生感悟,進入詩詞所蘊含的至真至美的情感世界。學生不能在課外閱讀大量的詩詞作品,那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更應該以一種高效的課堂教學努力彌補這一不足。筆者對自己的要求是每天清晨或者臨睡前必須挑幾首古詩詞或吟唱或誦讀,并通過書本或互聯網,盡可能多地涉獵詩詞鑒賞等方面的知識,這樣給學生上課時才有底氣。

策略二:師生自編詩詞教材

面對浩如煙海的古詩詞,面對各種各樣不同風格的作品,究竟要選擇哪些古詩詞作為課內的拓展呢?筆者以語文新課標推薦的《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0+80》《唐詩三百首》《宋詞》等為藍本,根據古詩詞的特點進行篩選,由短到長,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先背五言,再誦七言;先學絕句,再吟律詩,根據學生年段循序漸進。比如分別為小學低、中、高年段的學生自編了《詩情畫意33首》《含英咀華66首》《詩詞品鑒99首》班級課程。其實我們的自編“教材”很簡單,用訂書針訂出的數十頁A4白紙上就是我和弟子們精心選出的古詩詞,一首首古詩詞分門別類,四時風景、詠物抒情、蘊含哲理等,每本“教材”都由學生自主畫上他們認為適合的插圖,可謂圖文并茂。低年段的古詩詞自編教材還每首詩附一個簡短的小故事,雅俗共賞,拉進孩子與作者、詩詞的距離。師生一起用自編“教材”,每天晨讀時,必誦讀或吟唱20分鐘,一學期下來,孩子們輕輕松松地熟練誦背了整本“教材”上的古詩詞。

策略三:變著花樣玩轉詩詞

古詩詞美則美矣,但單調的誦讀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難保持持久的興趣,晨讀時雖然誦讀古詩詞的童聲依舊,但明顯只是應付老師。眼看孩子們興味漸失,師者急得抓耳撓腮,突然一個主意涌上心頭:孩子們是天生的玩家,何不利用孩子愛玩的心理變著花樣玩轉詩詞?于是,音樂、圖片、視頻一起請進我們的古詩詞課堂,花樣繁多的游戲也加入到了孩子們的誦讀之中。下課了,孩子們三五成群,一邊拍手,一邊誦詩,你一句,我一句,玩得不亦樂乎。跳皮筋的孩子,把“馬蘭開花二十一”改成了“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頗有創意的小班長在興趣班上還自制了一副詩詞撲克牌:整副撲克上寫著自編教材上的古詩詞題目,按照撲克牌上的古詩詞題目背誦,誰會背就先出牌,直到最后看誰最先出完牌即獲勝??粗⒆觽兣d味盎然地“玩”著古詩詞,那種感覺是欣慰而甜蜜的。

策略四:不拘一格的賽詩會

凡孩子都愛表現,利用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我不時組織班級賽詩會。每月還定期舉行“以詩會友”的誦讀、吟唱會。賽詩會上,背誦高手,你方誦罷我登場。賽詩會后,師者在總結時與孩子們約法三章:如果能把自己積累的這些詩詞佳句巧妙恰當地運用于自己的作文、日記、隨筆等,老師會雙倍加分表揚。孩子們喜不自禁,作文水平也大為提升。此外,我們還經常組織節氣賽詩會,比如清明、端午、重陽節賽詩等,還有風花雪月、自然風光賽詩會,送別詩詞賽詩會等,真正是不拘一格顯身手。

策略五:巧用詩詞表情達意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古詩詞積累得多了,孩子們自然也愛用古詩詞表情達意了。有的古詩詞故事性強,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很適合讓孩子們演一演,比如《小兒垂釣》《回鄉偶書》《清平樂?村居》等。有的詩詞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很適合動筆畫一畫。更多的詩詞適合吟唱,有的詩詞既可獨唱,也可以合唱,比如我們在學習范仲淹的《漁家傲》時,一堂課簡直就是一場詩詞歌唱會,“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孩子們在蒼涼悲壯的旋律中搖頭晃腦地反復吟唱,儼然就是詞中那位白發將軍。

情到辭發時,孩子們也學著用詩詞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誦讀了李白的《贈汪倫》后,我班的小君要跟爸爸去美國讀書了,孩子們如此吟別:

小君乘機將欲行,忽聞恩師吟別聲。

南國海水深千尺,不及同窗送我情。

水到渠成,很多時候,語文課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鼓勵孩子們用詩詞形式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了。

清明古詩全解范文第5篇

【關鍵詞】古代詩歌教學;詩蘊;價值引導;主體建構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38-0023-04

【作者簡介】靳賀良,南京市第十二中學(南京,210011)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中國是詩的國度,在古代,詩為“六藝”之首。作為國學經典的古代詩詞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當占有重要的位置。為傳承國粹,謹防古代詩詞教學被邊緣化,新課改以來,語文教科書選編了始自《詩經》,涉及楚辭、漢樂府、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散曲等各個時期多種體式的古典詩歌。僅以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為例,其必修教材全五冊共編入古詩13篇,必修教材的讀本全五冊單列五個專題編入古詩48篇,選修教材《唐詩宋詞選讀》選入古詩65篇,選修教材《唐詩宋詞選讀讀本》選入古詩64篇。以上總計為190篇。其篇目之多,跨度之大,體制之全,內容之豐,蔚為大觀。

然而,高中古代詩詞教學的現狀堪憂,無論是教學之量還是教學之質,均與課程目標任務相距甚遠。教材數量和教學內容被裁成一個“略”字:對必修教材中規定要背誦的古詩,重背略講;對選修教材中的65篇古詩只選講若干,其余略去不學;對選修讀本的64篇古詩,不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全部“略”為“冷藏”。教學方式被縮減成一個“講”字:以教師的講代替學生的學,以教師的告知代替學生的感知;以教師的主觀意愿,挾持學生的審美鑒賞個性。教學目標被異化為一個“考”字,“以考定教”“為考而教”的現象相當普遍。

如此流行如此低效的古詩教學不能不引起我們深刻的反思。筆者現就古詩的特征是什么、古詩教學教什么和怎樣教,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詩化的生活與詩化的人格

詩化的生活與詩化的人格,是古詩最突出的特征。古詩凝結了詩人對社會生活的獨特發現和獨特的藝術創造。詩人以獨特的視角,發現、擇取了強烈觸動自己情感的人與事、景與物,并借助“詩”的形式,運用獨特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和言語風格來抒發自己的情與意。詩人借助兩個“獨特”,從原生態生活瞬間提煉出的“生活”,是詩化的生活;而詩句中疊映出的“人格”,是詩化的人格。

1.詩化的生活。

古詩是高雅的語言藝術,語言是人類心智的建構物。為了反映自己的生活狀況、人生遭際,訴說自己即時即地、即景即事的感懷,詩人借助詩化的語言,或描眼前之景,或狀心中之物,或敘當下之事。無論是贈友送別、羈旅行役、邊塞軍旅,還是詠史懷古、山水田園、詠物述懷,這些詩章,無不是詩人親見、親聞、親歷、親感所成。因而,優秀的詩篇,均是詩人內心情意外化的真實寫照。“詩者,天地之心?!薄霸娬?,民之性情也?!保▌⑽踺d《藝概》)一首佳作,就是一幅包孕著詩人深遠情思的生活畫卷。“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這是杜甫以悠閑的心態欣賞到的月夜江上寧靜的生活圖景;“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保ㄌK軾《江城子》)這是蘇軾在妻亡十年之后,以悲痛之情夢見當年妻子的生活圖景。古詩詞所創造的生活,絕非原生活的“套版”,它雖源于生活,但凝練了生活,詩化了生活。上述杜甫的詩,如果不是擇取“江”“月”“燈”“鷺”“魚”等富有特征性的月夜江上之景物,不是借助以動襯靜的藝術手法,就不會富有恬靜、閑適、神秘之美。蘇軾的詩如果不是以意幻情真、虛中寓實的細節刻畫,就不會綿邈無盡,催人淚下。

2.詩化的人格。

情感是詩歌的靈魂。可以說每首優秀的古詩中都站立著一個或幾個情感豐富、呼之欲出的人物。的確,古詩中植入了詩人的人格基因。李白壯游天下,生性狂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磊落不群的錚錚傲骨;杜甫飽經苦難,顛沛流離,卻愿“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的仁愛精神;蘇軾面對人生短暫、仕途惟艱所表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的達觀態度;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報效國家的赤子之心,皆在各自的詩作中展示得淋漓盡致。

古詩中,詩人人格的形成與展示是相當復雜的。它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不同朝代不同時期的社會背景給詩人們打下了不同的時代烙印;它有著清晰的地域差異,“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江南水鄉與“平沙茫茫黃入天”的塞北荒漠,“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鄉村農舍與“雕欄玉砌應猶在”的都市宮廷,會帶給詩人不同的價值取向和審美情懷。而起決定作用的,當是詩人在歷史文化傳承中所形成的個人修養。個人修養,決定了詩人表達生活閱歷及理想追求等方面的差異性。詩人的形象不是直白宣示,不是和盤托出,而是經過詩歌藝術的深度加工和精心裝點,隱身于字里行間的“詩化形象”,詩作顯示給世人的“形象”,往往是詩人主觀認為的最佳“形象”。換句話說,詩人在詩中的形象已由“自然人”轉化為“詩化人”。其人格當然是詩化了的人格。

二、創建詩蘊與以詩化人

1.創建詩蘊。

古詩閱讀教學離不開創建詩蘊。那就是借助讀、解、賞、評,準確解讀詩意,深層探求古詩的思想情感內涵和文學藝術價值,進而發現詩人在燭照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上,在表達情意的手法和風格上所作出的特殊貢獻。這個過程是還原當時生活、感受人格魅力、享受藝術熏陶的過程。

如何創建詩蘊?清人況周頤說得好:“讀詞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絕佳者,將此意境締構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慮,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吾性靈與相浹而俱化,乃真實為吾有而外物不能奪?!保ā掇ワL詞話》)這段話精當地介紹了古詩詞的解讀之法。其中的“取”“想”“慮”“入”“玩”“化”幾個節點,值得我們借鑒?!叭 ?,就是選取一首古詩中的詞句、意境最精彩之處;“想”,就是展開聯想想象,完成對整首詩歌的畫面復現;“慮”,就是對古詩的名句之妙意蘊之豐深入分析,反復考量;“入”,就是進入詩境,感同身受,與詩人同處一境,同感一情;“玩”,就是賞心悅目,沉浸玩味,獲得審美享受;“化”,就是受到詩作性靈詩人氣質的感化,思想情緒上、藝術修養上得以升華。

這六個節點,“取”則為關鍵之點?!叭 敝划?,其余則為空談。欲取一首古詩的“名句意境絕佳者”,首先必須讀懂詩歌,通曉大意。可借助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串聯詩歌意象,把握狹義背景,明白詩人所處之境,所敘之事,所見之景,所記之人,所抒之情。進而,據觸己知亮點,摳出詩眼,悟出其“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則得其真矣”的意境。

根據王昌齡主張的“物境”“情境”“意境”的詩歌“三境”之說,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選取古詩的“意境絕佳處”。

可關注意境深邃的寫景處。“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保淌狻镀脐囎?春景》)作者了然境象,故得形似,切準“新社”“清明”時令,選定“燕子”“梨花”“碧苔”“黃鸝”等早春典型景物,描寫了一幅春景遞嬗、春意盎然的春日圖??芍^雍容典雅,極麗艷秀。

可關注詩人非同尋常的人生境遇。詩中此時此地的境遇,那是詩人真切的“有我之境”。“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保ɡ铎稀独颂陨场罚┝攘葦嫡Z,冠于詞的開頭,昭示了自己由帝王淪為囚徒的生活處境。詩人的悔恨、痛苦,失落、孤獨的心情皆寓于此境中。

可關注動人心扉的細節處?!梆嵨鳂窃挛葱保崖暳攘寥霒|家。卻令燈下裁衣婦,誤剪同心一半花?!保ㄊ┘缥帷兑沟言~》)詩中描寫了一位燈下裁衣的獨居思婦,夜聞笛聲,勾起思緒,魂不守舍,竟然誤剪衣料的情節。“誤剪同心一半花”,這一傳神的細節,可視為神來之筆,使思婦思親的深遠、孤獨、苦悶之情躍然紙上,豈不稱妙?

可關注直抒胸臆的深情句。情到無物可托者,不得不發,其噴薄而出,自有緣由?!吧倌晷氖庐斈迷?,誰念幽寒坐嗚呃?!保ɡ钯R《致酒行》)詩人以直接述懷作結,摒棄唉聲嘆氣、一蹶不振的情緒,高立氣沖霄漢的凌云壯志,格調高亢昂揚,意境開闊明朗,帶給讀者以積極進取的力量。

當然,還可關注那些古今稱贊的名句或詩眼。如“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等等。這些名句或詩眼,浸透著作者對生活的哲思和藝術的匠心,在全詩中起到了點染或點睛的作用。

創建詩蘊的過程就是強化學生三大能力的過程。一是感受領悟能力,即感受古詩的語言魅力,感受詩中形象,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領悟古詩詞豐富的內涵,領悟其中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二是思維創新能力,即發展想象力、創造力和思辨力,“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課標”語)。三是鑒賞評價能力,即形成積極的鑒賞態度,把握鑒賞評價的客觀標準,發展自己的審美個性,具備口頭和書面的評價能力。這個過程也就是“以詩化人”的過程。

2.以詩化人。

古詩詞教學是詩歌本體文化與師生個體精神之間的一種互相影響的審美活動。因而,我們要通過鑒賞,發現詩魂,喚醒詩魂,進而重塑詩魂,以詩化人,關注學生生活的多彩和生命的成長?!耙栽娀恕庇兄匾饬x指向。

一重意義指向學生的思想修養和心智發展。中國古代詩歌是一部內容浩繁、思想精深的百科全書。它是歷史,全面反映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面貌;它是地理,真實再現了華夏民族不同地區的地理形勝和風物民俗;它是政治哲學,深刻包含了無數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豐富思想和精深哲思;它是美學經典,凝結著歷代精英詩人在藝術傳承中創造的多樣的美的形態和寶貴的審美經驗。閱讀鑒賞古詩是我們獲得教養的重要途徑。古詩閱讀中所富含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經世原則,積極入世忠心報國的群己之道,與人為善廣交益友的重情之舉,寄情風物物我同化的超然境界,自填胸壑釋然達觀的寬廣胸襟,等等,如此關乎人性美好、人情練達、人格高尚的思想精髓,會濡染感化著學生的心靈。

二重意義指向學生的藝術審美領域。古詩中所呈現的風骨興寄、剛建飛動的創新主張,恪守韻律、沉郁頓挫的寫實風格,奇異瑰麗、清新飄逸的浪漫筆調,高雅閑談、雕鑿煉飾的審美趣味,滲潤秀潔、理深旨遠的藝術追求,雄壯超脫、奔放流轉的風格個性,曉暢明白、清新天然的語言風味,林林總總,美不勝收。它無疑是涵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強化學生藝術修養的典范。

三重意義指向學生未知的神秘世界。相對于現實閱讀的此岸,它屬于學生思維時空的彼岸。因為在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的潛流之中,將會有也一定會有一種無限的創造性如巨流般噴涌而出。比如學生由閱讀鑒賞上升至詩歌創作,由評價探究上升至詩典傳承……未來的詩家巨擘,未來的詩論大家,必定在后學之中。所以說,失卻傳承的教學可能是“短命的”。

三、價值引導與主體建構

古代詩歌教學,我們不可缺失三個觀念。一是感知而非告知。對詩題、詩體、詩意、詩情、詩理、詩藝的把握,要靠學生親讀親解親賞親評,方可獲得真情實感真才實學。教師為了省時省事,常常包辦代替,照本宣科,諄諄告知,帶給學生的只能是“被感知”。二是習得而非“套得”。鑒賞評價是極其復雜的創造性思維活動,這種思維和表達能力的形成,要靠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在讀、品、評的反復歷練中習得,教師以圖考出興致、“套”出公式的做法,只能扼殺學生創造的潛能。三是積貯而非灌注。關于古代詩歌的相關知識,如文學知識、文化知識、詩體知識、寫作知識、鑒評知識等等,應靠學生日積月累的自主積貯,而非靠教師耳提面命的灌注。鑒于此,我們主張古詩詞教學應堅守價值引導和主體構建相統一的原則。教師的價值引導和學生的自主建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1.價值引導。

價值引導,強調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其內涵包括引導內容和引導方式的雙重價值,二者不可或缺。價值引導必須建立于教師對古代詩歌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重大意義的宏觀視野下,對古代詩歌動態發展軌跡的清晰認識上,對古代詩歌的鑒賞的共性“規則”和個性特質的熟練把握上,對學生成長潛能的關切激勵上,對古代詩歌的鑒評能摒棄陳言別開生面、進行精辟獨到的示范上……“引導”,是帶領、指導、開導、疏導,而非牽制、驅使、糊弄?!暗蓝浚瑥姸ヒ郑_而弗達?!薄捌溲砸?,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保ā秾W記》)。這是教師引導的理想準則。在古詩教學中,教師的引導方式多種多樣,不拘一格,現略舉一二。

(1)創設情境法。教育家李吉林指出,“美是情境教育的最高境界”。古詩所表達的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異彩紛呈。“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山水形勝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風光美;“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動態美,“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靜態美;加之語言的色彩美、音律美,均可成為教學中穿越時空、鏈接現實、創設美的情境的鮮活載體。

(2)設疑提問法。日本教育家齋藤喜博稱提問是“教學的生命”。課堂提問必須具備“優質的問題”和“優質的提問”兩個要素,前者關注的是“什么”,后者關注的是“誰”。比如,“無言獨上西樓”“百年多病獨登臺”與“獨釣寒江雪”三句詩中的“獨”字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古詩用詞大都避開直指義而采用聯想義,像“一川煙草”及“藍田日暖玉生煙”中的“煙”字,你能再舉出一些例子說明它們的妙處嗎?德國心理學家韋特海默通過大量的實例研究發現,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旦人們掌握了特定問題情境中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就會出現一種頓悟般突然貫通的新經驗,表現為創造性思維。所以,設計的問題本身要有連帶性、滲入性、思辨性和觸發性,而問題的提出要注意時空性、時機性和對象性。同一問題由不同教師提出則效果迥異。在學生欲求而未得,欲言而不能之時的問題提出,方能開啟學生的心智之門。這就要求教師運用心智,構建新型課堂時空,以實現引導的“全息”功能。

此外,如適度答疑以求茅塞頓開,組織活動以求交流互促,示范批注以求由讀促寫,介紹學法以求形成經驗,反思總結以求多得少失,以及教師聲情并茂的誦讀,鞭辟入里的分析,激情昂揚的宣講,恰到好處的激賞等等,均是教師實現價值引導的可行之法。

2.主體構建。

構建“意義”是古詩詞教學的最高目標。在師生、生生、學生個體三位一體的課堂教學中,最可貴的是學生審美個體的自主建構?!皞€體學生會把學校期望他們學習的內容與他們自己的經驗聯系起來,而且會有意識地參與知識的文化建構。他們會為自己創建個人意義,會在同伴小組中討論社會意義,會在班上與其他學生選定分享意義,然后再與教師一起考慮他們的思維活動和學習的同時,反思標準意義。”(【美】喬治?加儂《建構主義學習設計》)這里強調的“創建個人意義”“討論社會意義”“選定分享意義”和“反思標準意義”,展示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建構的全部動態過程?!皠摻ā?,發揮了學生個體的特長,“討論”“選定”,以求互學互補;“反思”考證,實現總結批判創新。這其中,學生個體發揮了決定性的內因作用。在古詩教學中,可采用以下學習建構方式。

其一,反復誦讀,因聲求氣。“學者求神氣而得之于音節,求音節而得之于字句,則思過半矣。其要在讀古人文字時,便設以此身代古人說話,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保▌⒋蟆墩撐呐加洝罚┛梢娡叶b讀,因聲而求氣的重要。較之學習散文小說,古詩詞更要反復誦讀??煞怕暲首x,可心底默念,可淺吟低唱。務必讀出節奏,讀出重音,讀出抑揚,讀出韻律,讀出情感,方可實現讀中猶在“代古人說話”。

其二,咀嚼文字,強化文字感。古詩特考究煉字。文字是有溫度、有氣味、有聲性、有靈性的。詩人往往為“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效果。特別是詩中的動詞、形容詞的使用,更顯其文字的張力。“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連用14個疊詞,來創設冷極清絕的氛圍,抒發孤獨悲苦悵惘失魄的痛苦;“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用了“橫”“擁”二字。極言“云”“雪”之廣度和高度,可謂境界宏闊,氣勢磅礴,易之則難收其效。通過品字析詞,既可弄清其表層意和潛在意,又能領悟作者遣詞用字之甘苦和匠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称多县| 大竹县| 太仆寺旗| 凯里市| 五常市| 临安市| 兰州市| 灵丘县| 洞头县| 怀远县| 庆云县| 襄垣县| 绩溪县| 禹城市| 西华县| 武冈市| 博白县| 河池市| 高唐县| 敦化市| 崇阳县| 宁陵县| 始兴县| 五华县| 常山县| 遂昌县| 油尖旺区| 石泉县| 六枝特区| 城口县| 长沙县| 长子县| 沙坪坝区| 海丰县| 饶河县| 健康| 墨玉县| 芒康县| 菏泽市| 五峰| 凤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