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抗疫精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四)好品性由調養而成
好品性可以通過遠離“酒色財氣”、用神專一、知足、立志、心善、能忍等調養方法而獲得。
1.遠離“酒色財氣”能養成心境清靜的好品性
要保持內心安靜而無雜念,必須減少各種私欲,淡泊名利,要跳出“酒色財氣”四道墻。
一是節制酒欲。少量地飲點酒,有利于擴張血管,起到活血的作用。而若過度飲酒,酒精不僅會造成肝硬化,還會導致口腔、食道的癌癥。由于酒精對中樞神經的毒性作用,還可嚴重影響大腦皮層功能,使意識清晰度下降,自我抑制能力減弱,情緒亢奮,易被激惹,言語動作增加,類似一些躁狂狀態。有的人會口吐白沫、嘔吐,或神志不清,昏睡不醒。酒精急性中毒后,輕者言行失態,做出一些非禮或傷害他人的行為;重的使身體器官受到損害,影響健康;嚴重時會因心肌損害或呼吸麻痹而死。
二是節制。適度的性生活是人所必需的,但若不節制,過度,腎精耗竭,擾亂心神,對身體有一定的損害。
三是節制財欲。錢財是生活必需之物,但過多地追求,會使心理失去平衡,給自己帶來煩惱,對身心健康有一定的損害。
四是不要貪圖名氣。過分地追求名氣,會傷心勞神,損害形體,促進衰老。因此《千金要方》說:“名利敗身,所以圣人去之”。
2.精神內守能養成神用專一的好品性
神用專一就是將精神安守于內,而不馳騖于外,做到“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以保持體內環境的協調平和,從而進入最佳的生理狀態。正如《黃帝內經》所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從我國的古代養生學說來看,只有精神內守,才能夠促進人體的陰陽平衡;而陰陽失衡則意味著疾病的發生。古人認為心安則靜,心亂則躁;使人心亂而破壞人體陰陽平衡的因素多為七情六欲,而要除去七情六欲,就必須保持內心寧靜。要做到心靜如水,對外界的誘惑無動于衷,必須用神專一,才能動中求靜,不求靜而靜。這就是說,用神宜專不宜雜。清代養生家曹廷棟在《老老恒言》中說,用神時戒雜,雜則神氣分散,神分則易勞;只有神用專一,則雖用而不勞。只有專心致力于某一有益的事情,才能達到“志定神凝”的境界,才能收到精神內守的效果。
3.常感滿足能培養心情愉悅的好品性
俗話說:“知足常樂”。只有知足,才能感到滿足,滿足了才能使人心情愉悅。貪心是煩惱之源,煩惱大多都是來自享受方面的不足。不知足的人大多都是奢望過大,要求過高,貪欲過重,往往是不擇手段地爭奪,耗心竭力地去實現,結果常常難以達到目的,而自 尋煩惱。煩惱則會使人憂愁、煩悶,造成心情不暢,精神沮喪,氣血郁滯,傷及身心,損其壽命。知足者,時時都能感到滿足,能隨遇而安,則思想開朗,無憂無慮,從而身心康健。
4.有志向能養成信念堅定的好品性
一個有志的人,就有目標、有追求、有自己堅定的信念,自然對生活充滿信心、充滿希望,精神也就樂觀,就能健康長壽。例如宋代著名詩人陸游就是一位有志者,并得以長壽。他幼年時就以北定中原為己志,并將此作為自己一生的追求,直到臨終時還告誡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正因為他有這樣的精神支柱,所以即使是在遭到迫害時,也能滿懷信心地去對待生活,并且研究養生之道。《病小減復作》一詩中說:“不是放翁能耐病,道人心地本來寬。”表達了詩人堅定的信念和寬闊的胸懷。世紀老人101歲的張含英一直有一個效仿大禹治水的心愿。他幼年時經常聽老年人講述黃河的故事,有一次黃河發大水,他親眼看到災民所受的苦,就從小立下了治水的心愿。后來求學于美國康奈爾大學,并取得了碩士學位。畢業后為了治理黃河,回了祖國,一生為治理黃河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國著名詩人臧克家先生認為:“有高尚的理想,則能欲達,欲達則自樂,自樂則能祛病延年”。他還認為:“思想大門洞開,情緒輕松愉快”。人在生活的道路上,總有坎坷,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你只要有志向,有豁達之心,就能夠克服困難,得到幸福。反之,如果胸無大志,整天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精神空虛,百無聊賴,就會被困難所嚇倒,就會感到生活索然無味,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健康。
5.樂于助人能養成心地善良的好品性
心地善良之人喜歡幫助別人,會給自己帶來精神上的愉快,有利于身心健康。即所謂 “外功內果”,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厚德載福”,多做好事本身就是幸福。孫思邈認為性善不僅可免除災禍,而且可以“內外百病悉皆不生”,卻病延年。《壽世保元》也說:“積善有功,常存陰德,可以延年。”例如:英國有“文壇壽魁”之稱的現實主義諷刺劇作家肖伯納,活了94歲,從事創作活動70多年,晚年仍才思敏捷。這是因為他在家庭生活中,能和家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對朋友能待之以誠,樂于助人,能把友人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對待他人的誤解和敵意的攻擊,能泰然處之;總之,他的健康長壽,全賴平時有一個善良的心地、豁達的胸襟、樂觀的性格。再如安徽壽縣淠河之濱尚臺渡口的百歲女秀才李本林,一生行善積德,1991年皖西發生大洪水,淠河兩岸一片,許多村民站在屋頂呼救,她不顧個人安危,駕著渡船不斷救人。人們都稱她“活菩薩”,她活的很快樂,很健康,直到108歲時她還要駕船擺渡。香港著名實業家李嘉誠,現年過八旬仍精神矍鑠,思維敏捷,這和他對社會慷慨樂善是分不開的。李嘉誠大小捐贈不計其數,竟出資達8億多港元,創辦了現代化的汕頭大學。他說:慈善是我的精神寄托和精神養生。
6.忍讓能夠養成冷靜不躁的好品性
我國傳統道德觀念把忍讓作為一種美德,也作為評價一個人修養程度的重要方面。忍讓主要是忍怒。凡事能忍的切不可輕易發怒,即使“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憤怒也必須適可而止,不可過度。在矛盾激化時,要冷靜,不要火上加油,“省一句口,免一時惱”。古人還認為注意忍讓,敬人持己,可免除憂患,不使神形受傷從而益壽延年。清代著名養生家曹廷棟在《老老恒言》中說,遇到急事,即使你再急躁,也是無濟于事的,應當以一“耐”字處之,百事自然就理,血氣既不妄動,神色亦覺平和,可以養生兼養性。俗話說,“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百戰百勝不如一忍,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壽世保元》說:“辭和謙讓,敬人持己,可以延年”,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五)精神失調有損健康
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欲,這種適量的正常的精神活動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是,過度的、異常的情志活動則是致病的因素。《內經》認為“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但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情可以傷及多臟,一臟也可被多情所傷。精神失調還可導致氣機失常,其中有的是氣機紊亂,有的是氣滯不行,有的是升降反作。氣機異常又可進一步致病,如氣郁而化火,氣機紊亂,氣滯血瘀等。
了解直接影響身體健康,導致疾病的不良精神因素(即:暴喜、憤怒、憂愁、悲哀、思慮、恐懼、驚嚇等),我們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加以克服。
1.暴喜傷心臟
喜本屬于良性刺激。一般情況下,喜悅、歡樂的情緒不僅能消除緊張,還能調和氣血、振奮精神,是有益健康的良性因素。但是過度的喜,如大喜、暴喜、驚喜等都是一些不良刺激,可使人精神失常,甚至使人氣血逆亂而死亡。過度的喜,可使交感神經過于興奮,釋放大量的腎上腺素,使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甚至導致血管破裂和心跳驟停。尤其是心臟病人,更不能暴喜。
2.憤怒傷肝臟
怒傷肝,大怒則血氣逆轉上行。因此,大怒者出現面紅耳赤、表筋張暴、頭痛腦脹、眩暈昏厥。還可導致嘔血、衄血,聽力、視力下降,甚至失明、耳聾。患肝病的人不能憤怒。
3.憂愁傷肺臟
“憂則氣聚”,過于憂愁,氣機不能舒暢,致使內臟功能失調,免疫功能降低,易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精神病、癌癥等。
4.悲哀耗肺氣
人過于傷悲、哀思,可使人意志消沉,精神沮喪,肺氣消耗。使人垂頭喪氣,鎖眉不展,胸悶氣短,飲食不下,易使人變老,并引發冠心病,神經官能癥及癌癥等。
5.思慮傷脾胃
思慮是思考問題過度,產生一種憂慮感。過度思慮易志凝神聚,致使氣機郁滯,引起胸腹痞滿,頭腦脹痛,造成脾傷,脾胃運化失職及神經功能紊亂,形體消瘦或精神錯亂等。
6.恐懼傷腎氣
恐懼過度則腎精不能上奉,出現心腎不交和腎氣不固,易造成心悸、遺精、遺尿、腰背痛等。
7.驚嚇傷元神
突然受驚,易造成心無所依,神無所附,驚慌失措,出現驚悸、不寐、癡呆,甚至不知人事。
[關鍵詞] 腦卒中后抑郁;神經功能缺損;生活能力;康復
[中圖分類號] R743.3;R473.7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25-70-03
Effect of Rejecting Depression to Rehabilitation in Nerve Function on Patine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ZHANG Rui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Hangzh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mpany Hospital,Hangzhou 31002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jecting depression to rehabilitation in nerve function on patine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 MethodsAll 93 cases patients with PSD were divided into psychotherapy groups, medication groups and combined therapy groups,all patients were taken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 psychotherapy and medication were taken in differents groups,score of hamilton depression score(HRD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hh stroke scale(NIHSS)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 were contrasted during stage of rehabilitation. Results After Two weeks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score of NIHSS and HRDS was lower in medication groups and combined therapy groups than psychotherapy groups,score of ADL was higher in in medication groups and combined therapy groups than psychotherapy groups,four weeks after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score of NIHSS and HRDS was lower in combined therapy groups than psychotherapy groups and medication groups,score of ADL was higher in combined therapy groups than psychotherapy groups and medication groups. Conclusion Compositive therapeutic pattern was could improved depression mental in PDS,was helpful for rehabilitation of never function.
[Key words] Post-stroke depression;Functional impairment of never; Viability;Rehabilitation
PSD是腦血管意外常見的并發癥,腦卒中后抑郁不僅對患者身心健康存在明顯影響,而且對于患者術后神經功能康復也存在明顯的影響,既往的研究結果證實[1],在伴有卒中后抑郁的腦血管病患者,康復期的神經功能缺損恢復較慢,而且其最終的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復也較差,本文就PSD的治療方式對患者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進行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伴有PSD的腦卒中后神經功能缺損患者93例,腦卒中后康復期及神經功能缺損診斷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入選標準:首次發病,既往無腦血管疾病及周圍神經疾病病史,無運動功能障礙。本次發病遺留有肢體功能障礙;影像學檢查證實腦血管病變;格拉斯哥昏迷評分>8分;病程在發病4周內,并排除以下患者:既往曾診斷為精神類疾病患者、意識障礙患者;癡呆或智力缺陷患者以及混合性失語言患者。患者入選后隨機分為綜合治療組、藥物治療組及心理治療組,三組患者的性別、年齡、PSD評分及NIHSS評分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臨床康復訓練方法
藥物康復采用丹參注射液等改善微循環藥物及神經節苷等促進神經功能恢復藥物,物理康復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進行關節功能的被動訓練,如屈伸關節等,每日練習4~5次,每次練習15~20次,活動范圍以接近關節的正常活動范圍并且不引起過度疼痛,同時也要指導患者進行健側肢體帶動患側肢體進行主動的功能鍛煉。休息時使關節處于功能位,防止關節攣縮畸形,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平衡感及步行能力訓練,練習患側下肢負重能力等。
1.3 抗抑郁治療方法
患者入組后分組治療,心理治療組采用心理康復療法,通過交流溝通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評估患者負性心理來源,通過疏通方法改善患者的抑郁心理,通過組織座談會,鼓勵患者之間溝通、交流等方式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鼓勵患者家屬同患者多溝通交流,增加患者的角色感,改善患者的逃避等負性心理。藥物治療組患者采用藥物治療,給予舍曲林(萬德瑪醫藥集團,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0867)(50~100)mg/d[2],綜合治療組患者同時給予心理康復治療及藥物治療。
1.4HRDS、NIHSS及ADL評分方法
患者HRDS、NIHSS及ADL評分在患者治療1、2、4周后進行,HRSD用于評估患者抑郁心理,累及總分超過8分表明患者存在輕度抑郁;累及分值超過20分表明患者存在中等程度抑郁;累計總分超過35分,表明患者嚴重抑郁;NIHSS評分用于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共包括11條,分別反映患者感覺、運動等方面神經功能情況,評分結束后累加得分。ADL評分用于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及能力,共計包括10項內容,包括患者日常生活活動的完成情況,評估后累加得分。
1.5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數據處理采用方差分析,組間比較采用SLN-q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三組患者HRDS評分變化情況比較(表1)
三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1周后HRDS評分無顯著差異,治療2周后及治療4周后,HRDS評分低于治療前,治療2周后綜合治療組及藥物治療組HDRS評分低于心理治療組,治療4周后綜合治療組HRDS評分低于心理治療組及藥物治療組。
2.2三組患者NIHSS評分變化情況比較(表2)
三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1周后NIHSS評分無顯著差異,治療2周后及治療4周后,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治療2周后綜合治療組及藥物治療組NIHSS評分低于心理治療組,治療4周后綜合治療組NIHSS評分低于心理治療組及藥物治療組。
2.3三組患者ADL評分變化情況(表3)
三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1周后ADL評分無顯著差異,治療2周后及治療4周后,ADL評分高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綜合治療組ADL評分高于心理治療組及藥物治療組。
3討論
PSD是常見的腦卒中后遺癥,其發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在某些部位的腦損傷后能夠引起神經遞質的表達變化,如邊緣系統、基底節部位等梗死后能夠引起5-羥色胺能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遞質的表達異常,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3.4],導致抑郁的發生。此外,社會心理因素也是引起PSD的原因之一,腦卒中后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缺損,日常活動能力下降,使患者的社會角色及家庭角色不同程度的缺失,尤其在神經功能缺損較重的患者,甚至不能完成日常的生活自理,患者很難適應社會及家庭角色的急劇轉換,引起患者的心理沮喪、逃避等及精神異常[5.6]。既往的研究顯示,PSD能夠影響腦卒中患者的康復,伴有PSD的腦卒中患者其神經功能康復的情況往往較無PSD的腦卒中患者差,對PSD進行干預治療,能夠促進患者的神經功能康復。
PSD的治療方式較多,藥物治療及心理干預是較為常見的治療方法,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在PSD患者給予不同的干預治療2周后,患者的HRDS評分均發生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藥物治療組及綜合治療組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心理治療組,說明PSD的發生的生理學因素是主要原因,采用對神經遞質攝取干預的藥物治療能夠有效阻斷中樞神經系統的癥狀,改善患者的心理抑郁狀態,而在4周后比較發現,在綜合治療組的HRDS評分低于藥物治療組及心理治療組,說明采用綜合治療方法對于PSD具有較好的效果。在對患者神經功能康復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在綜合治療組患者在治療康復治療2周后,藥物治療組患者及綜合治療組患者NIHSS評分及ADL評分優于心理治療組,而4周后綜合治療組NIHSS評分及ADL評分優于藥物治療組及心理治療組,說明采用藥物以及心理綜合治療的方法治療PSD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心理[7],促進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何錦照. 急性腦卒中后抑郁狀態對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0,7(29):28-29.
[2] 劉向陽,王松燁,劉家梅.高壓氧聯合舍曲林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7):83-84.
[3] 劉永珍,于逢春,尹靜.腦卒中后抑郁狀態對預后的影響 7 年隨診[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0,36(5):292-295.
[4]孫凱.卒中后抑郁的發病機制[J].吉林醫學,2009,30(1):83-84.
[5] 鄔俊福.舍曲林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19):33-34.
[6]勾麗潔,許士奇,劉旭東,等.腦卒中后抑郁的發生率及其對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承德醫學院學報,2008,25(3):251-253.
【關鍵詞】 精神科;健康教育;作用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042-01
近幾年來,精神病患者不斷增多,精神類疾病發展成慢性遷延性疾病,很容易復發,重型的精神病患者多屬于此類病癥,對患者的家庭造成很大的影響。精神病問題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應當引起重視。社會對精神病患者存在很大的偏見,患者及其家屬對精神類疾病了解的比較少,遭受疾病的痛苦,心理壓力較重。對精神病患者開展健康教育成為重要的問題。本次研究選擇100例精神病患者,對其開展健康教育,并做如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的精神病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齡在19-60歲。文化程度大學占8例,高中為20例,初中為22例,小學為37例,文盲為13例。按照病種進行分類,其中精神分類癥70例,抑郁癥為20例,狂躁癥患者為10例。患者入院以后,在開展健康教育之前,進行了一次調查,開展健康教育之后,再次進行調查,進行前后的對比。
1.2 開展方法
1.2.1 在入院期開展健康教育 進行健康教育,主要是為了使患者對病房的環境加強了解,熟悉治療的程序,緩解患者的焦慮心理。患者在入院時,對周圍的環境不了解,很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因此,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進行熱情的接待,對入院的診治、護理等制度有所了解,患者對醫院盡快的熟悉,對進行治療的意義以及目的有所了解,對精神類疾病的治療增強了解,患者對醫患人員產生信任的感覺,醫生與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患者的身心處于最好的狀態。
1.2.2 在重病期開展健康教育 對精神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主要是讓患者對精神疾病的知識加強了解。處于重病期的精神病人,認知能力缺乏,在住院期間不安心,對醫務人員的護理不配合,甚至會有抵觸情緒。因此,在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對病人進行一定的指導,加強說服以及勸慰等工作,在必要的時候,請處于恢復期的病人進行講解,使病人能夠安心住院。
1.2.3 在恢復期進行健康教育 病人在處于恢復階段時,對于所患有的疾病具備一定的認識,因為個人的問題或者是擔心疾病復發等問題,形成心理負擔,精神上比較苦惱,產生失望、抑郁的心理,疾病很容易復發。在這個階段,護理人員應當采取講課的形式,向病人講述疾病的起因、發病原理以及治療等問題,與此同時,發放宣傳冊,辦板報,進行書籍閱覽等,通過這些形式,使病人明白疾病的預防方法,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改變病人的治療狀態,病人在治療方面積極配合醫務人員,并參與治療。
1.2.4 在出院期進行健康教育 病人在出院時,醫護人員應當告訴病人疾病的注意事項,在飲食以及生活方面給予指導,患者在出院以后,應當加強鍛煉,合理調整膳食結構,使心情保持平和,增強應急處理的能力。醫院應當在特定的時間對患者進行隨訪,并指導患者進行定期的檢查,如果發現身體不適,應當及時的進行就診。
1.3 統計學分析 對于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2 結 果
在進行健康教育之前,很多患者對待精神疾病存在緊張等情緒,進行滿意度調查,有62例,為62%;進行健康教育后,患者對精神病治療的情況等有所了解,患者能夠對護理活動積極配合,加強認識,滿意人數為92例,為92.0%,P
3 討 論
要想保證健康教育發揮實際的作用,就要將健康教育落實到具體的環節。在不同階段進行健康教育,患者對精神類疾病的相關知識加強了解,情緒較為平穩,有助于患者的康復。
現階段,很多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的認識不正確,影響到健康教育的進展。護理人員應當對健康教育具有正確的認識,及時轉變觀念。健康教育主要是護理人員對精神病人進行的教育,傳授與精神病相關的知識,使患者的情緒得以穩定,能夠積極配合護理,并增強自我護理的能力,以便恢復健康。
對于精神科護理人員必須加強培訓。醫院對護理人員沒有進行系統的培訓,對于健康教育的知識與技能不了解,很多護理人員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對健康教育的知識了解的比較少,運用溝通技巧以及溝通方法不夠熟練,嚴重影響到醫患關系。此外,護理人員個人也存在原因,學習缺乏主動性,所學的知識以及臨床經驗是以前在課堂中接觸到的,很少去借閱文獻資料。針對這種情況,醫院可以開展專題的護理講座,舉辦培訓班,并開設相關的課程,增強護理人員的知識,使他們掌握健康教育的技能。
總之,在開展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具備扎實的知識,提高專業技能,注重對病人的教育,進而幫助病人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 左月然.對護理專業開展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6):325.
[2] 王濟華,梁俊萍,王興禹.住院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的特點及實施[J].齊星護理雜志,2005,17(9):606.
[3] 王桃.對首次住院精神患者實施健康指導的效果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6,15(3):224.
經期間,特別要注意飲食哦,盡量不要吃辣的冷的刺激的,否則,可能會出現痛經等不好的現象,經期間不能通過不吃飯,絕食來減肥,一定要健康合理的吃飯,而且,也不要做劇烈的運動,跑跑步就可以了。
經期如果血量不多,也應勤換衛生巾,最好是3~4小時換一個,避免細菌的滋生,mm們一定要注意啊,經期間,最好不要吸煙喝酒,喝酒會使出血量增大,對身體很不好,而吸煙,很有可能引起小腹下墜。
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可以緩解痛經,也會讓血液循環正常,來月經的時候,我們可以吃點比較清淡的食物,然后可以做做健身操,跑跑步,多吃魚、葡萄、海帶等食物,可以有效的減肥。
(來源:文章屋網 )
1.1一般資料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某精神病醫院60名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男5名,女55名;年齡22~41歲,平均29.7歲。文化程度中專39名,大專21名。工齡1~21年,已婚24名,未婚36名。初級職稱24名,中級職稱33名,高級職稱3名。
1.2方法
1.2.1睡眠狀況自評量表(SRSS)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
采用這兩個評量表進行問卷調查。SRSS共10個項目,每個項目分5級評分(1~5),SRSS主要統計總分和各項目分(因子分),結果得分越高,提示睡眠質量越差。癥狀自評量表(SCL-90)(SymptomChecklist90)此表分為5級評分(從0~4級),0=從無,1=輕度,2=中度,3=相當重,4=嚴重。SCL-90包括9個因子,每一個因子反映出患者的某方面癥狀痛苦情況,通過因子分可了解癥狀分布特點。
1.2.2施測過程
由心理學專業人員調查施測,施測前先向被試解釋該調查的意義,消除被試顧慮,要求被試在明確指導語后獨立逐項填寫,并當場收回,檢查有無遺漏,保證答卷有效。
1.3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采用t檢驗、相關分析方法進行統計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護理人員睡眠狀況各因子及總分與常模比較
結果顯示,除了服藥情況因子外其余各項因子及總分均高于全國常模,其中睡眠不足,入睡困難,早醒,服藥情況4項因子經統計學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人員SCL-90各因子分及總分與全國成人常模的比較
結果顯示,護理人員SCL-90總分及各項因子分除軀體化和偏執因子與常模無統計學差異外,其他因子分均較常模偏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差,比一般人群存在的心理問題多。
2.3護理人員SRSS各因子及SCL-90各因子之間的相關分析
結果顯示,除了SRSS因子中睡眠不足與SCL-90各因子中的強迫因子,SRSS因子中睡眠時間與SCL-90因子中的抑郁、敵對因子呈負相關外,其余各因子之間均呈正相關關系。其中:SRSS總分與SCL-90總分相關最密切(r=0.492),SRSS各因子中睡眠時間與SCL-90各因子中的焦慮因子相關最密切(r=0.698)。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