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纖維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斯特洛儀;束纖維強力;強度;斷裂伸長;亞麻;大麻
Abstract: The stelometer is used to measure the bundle of hemp fiber and flax fiber. It is found that the mass of bundle fiber, the measuring range, the gauge and the Pressley clamp influence the results. On the base of experiments and analysis, the author proposed the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he measurement parameter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flax and hemp fiber tensile strength measurements.
Key Words: Stelometer;Bundle Fiber Tensile Strength; Tenacity; Elongation;Flax; Hemp
1前言
近年來,隨著麻作為增強體的綠色環保復合材料的興起以及麻紡織品的推廣,麻纖維的測量在工業界中變得普遍。然而,用于麻纖維測量的方法、儀器及標準遠不如棉、毛等纖維成熟,測量中,往往套用棉、毛等的測量試驗方法與標準,由于麻纖維在結構性能方面的特點,要得到準確客觀的結果,需要針對麻纖維做相應的調整和改進。在麻纖維的各項屬性中,強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本文針對斯特洛儀在測量麻束纖維強力時應關注的問題進行試驗和討論,以求麻纖維強力測量的準確與客觀。
2基礎理論與儀器
研究表明,束纖維拉伸性能與單纖維拉伸性能是相互關聯的。Peirce的束纖維強力表達[1]為:
(1)
式中,k為纖維的平均彈性系數,n為纖維根數,為纖維斷裂伸長率概率密度分布函數,e為束纖維伸長率。很多學者如Orr[2]、Rebenbeld[3]、Barella等[4]都做過相關研究,這是以單纖維強度求解束纖維強度,反過來以束纖維拉伸曲線求解單纖維強伸性能的研究也有許多,如Thibodeaux[5],Warrier[6],于偉東教授[7-8]等的工作。
實際操作中可以選用簡單的方法計算:
(2)
式中,P為束纖維強力(cN),n為束纖維中所包含的纖維根數,p為單纖維的絕對強力(cN),k為修正系數,取值按情況而定(棉1.412~1.481,苧麻1.582,蠶絲1.274)[9]。
有了理論基礎,制樣方便、速度快、數據離散小的束纖維強力機便有了廣泛應用,主要分為CRT(constant rate of traverse)、CRE(constant rate of extension)、CRL(constant rate of loading)三種類型[10]。與單纖維測量法相比,束纖維測量法更適用于商業、工業化的測量,尤其適合測量像麻纖維這樣伸直度好、高強高模的纖維。
斯特洛儀,即Stelometer (STrength- ELOngqtion- METER),是束強儀中較經典的一款儀器。在國內也叫YG011型束纖維強力儀,屬于等加負荷(CRL)型儀器,最早由美國的Hetel所設計,早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就在棉纖維檢測領域廣泛使用,由于其結構緊湊,能同時測量平束棉纖維的強度和斷裂伸長兩個指標,所以是ASTM D 1445- 2005和IWTO- 32- 2004的首選儀器,一直沿用至今。
本試驗使用的斯特洛儀型號為SPINLAB stelometer 154。其機械原理比較復雜[11],主要是采用力矩平衡原理,給纖維束加上穩步增大的負荷,直到其被拉斷,強度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3)
式中,T表示強度,m為所測纖維束質量,L為試樣長度,取1.18cm(當隔距為0時)或1.5cm(當隔距為1/8 inch時),F為修正過后的斷裂強力。
除了斯特洛儀外,本文還使用了一臺纖維梳理機,帶有7把梳密不同且可單獨拆裝的鋼梳,用來梳理麻纖維束。
3麻束纖維試樣準備方法
試樣準備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即使是同種試樣,準備方法不同,也可能造成不同的測量結果。Stelometer主要是為測量棉束纖維強度而設計的,標準的試樣準備方法為手扯4~5次,之后用儀器配套的鋼梳(16針/cm)梳理2~3次。由于麻纖維在結構性能等方面與棉纖維有較大的差異,而且除苧麻外,一般而言麻束纖維是由工藝纖維組成的,并不像棉一樣由單纖維組成,所以必須找到一種適合于麻的試樣準備方法。
3.1手扯整理
本人以亞麻(flax)、大麻(hemp)和未漚大麻(hemp no retting)為研究對象,研究不同手扯次數對試樣質量損失的影響,進而確定最佳手扯次數。試驗方法為取試樣2g,用手扯法整理,共手扯10次,每次手扯后使用電子天平稱得剩余質量。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后,得到圖 1(a),其中手扯次數為橫坐標,每次手扯后纖維束失去的質量為縱坐標。從圖中可以看到對于三種不同的材料,試樣的質量損失大體上隨著手扯次數的增加而減少。因為開始幾次手扯時,會掉落比較多的麻結、雜質。隨著手扯次數的增多,纖維逐漸伸直平行,麻結雜質逐漸減少。由圖可見經過4~6次手扯后纖維束的質量損失已趨于平穩。故得到結論,為了保證手扯效果并兼顧效率,應該進行4~6次手扯梳理。此外,相對于大麻而言,亞麻試樣更快趨于平穩,說明亞麻纖維束中的麻結雜質更易除去,纖維更易梳理。
圖1不同手扯次數對試樣質量損失的影響
3.2梳針梳理
采用梳針梳理的方式,研究不同鋼梳梳針密度及梳理次數對試樣質量損失的影響,進而確定最佳針密及鋼梳梳理次數。試樣手扯5次后,取單個試樣2g,用纖維梳理機裝上2號鋼梳梳理10次,每次梳理過后稱重。
隨后依次換上3~7號鋼梳對新的試樣采取同樣操作。其中2~7號鋼梳的梳針密度分別為7、9、12、14.5、18、22針/cm。試驗結果表明,對于不同梳號的鋼梳而言,梳理效果相差并不明顯,沒有顯著規律可循。可見鋼梳梳號并不顯著影響試樣的質量丟失。將同一種纖維各鋼梳梳理數據整理,取平均值,得圖 1(b),可見為了兼顧梳理效果和效率,鋼梳梳理次數應為4~6次。
4不同量程范圍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實測結果表明,即使是相同的試樣,由于測量時束纖維強力落在斯特洛儀的不同量程段內,得到的結果也不同,但有一定規律可循。本試驗同樣以3種麻為研究對象,研究不同量程范圍對測量結果的影響。試驗方法為取麻適量,適當手扯后,使用纖維梳理機對其進行充分梳理,以使纖維充分伸直平行,盡量去除麻結雜質。之后將斯特洛儀的強力量程范圍平均分成5組,分別為2kg ~3kg、3kg ~4kg、4kg ~5kg、5kg ~6kg、6kg ~7kg,每組測20個數據。
4.1對強伸性的影響
試驗結果如圖2所示,從圖中我們能夠直觀地看到指標的變化趨勢。首先,纖維束的質量隨著斷裂強力量程值的增加而增加。因為一般而言,更多的纖維,也就是更大的纖維束質量,才能提供更大的斷裂強力。其次,可以發現隨著斷裂強力量程值的增加,纖維束的強度有下降的趨勢,從這兩張圖可以看到,未漚大麻的強度要小于其他兩種麻。再次,纖維束的斷裂伸長也有下降的趨勢。最后,纖維束的CV值隨著斷裂強力量程值的增加有下降的趨勢。這是因為盡管麻工藝纖維的強度離散很大,但我們是以纖維束為整體測量強度的,工藝纖維間強度的離散會相互抵消一些,纖維束中的工藝纖維越多,這種效應越明顯。
顯然,5kg~7kg強力范圍最好,擁有更小的變異系數,更穩定的測量結果,尤其是對于相對斷裂強度值而言。
圖2不同量程范圍對結果的影響
4.2纖維質量的影響
強力量程范圍的影響,本質是纖維體質量的影響。為了找到其中規律。本人將試驗中每種纖維所測得的數據分別作圖,分析纖維束的斷裂強力、斷裂強度、斷裂伸長和纖維束質量間存在的關系。圖 3是其中亞麻纖維圖像,其他兩種纖維的圖形與之相近。
圖3亞麻纖維束性能和質量之間的關系
依據強力和質量的關系,任何質量均可用于測量。由圖3(c)可得斷裂伸長與質量基本無關。所以只有強度(g/dTex)與質量的關系可以確定。由圖3(b)可看出,當質量為1.5mg~2.5mg時,強度值的離散明顯減小,所以此段區域質量范圍是首選,由圖3(a)得此段量程范圍為5kg ~7kg,與前面圖2所得結論對應,正好是強力量程的最佳選擇。
5卜氏夾頭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束強試驗時,夾頭的形式也會影響測量結果。采用兩個不同卜氏(Pressley)夾頭測量亞麻試樣。其中一個是正常夾頭,一個是底座標簽(label)上有明顯劃痕的舊夾頭。對比測得的數據,得圖 4。
圖4卜氏(Pressley)夾頭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從圖 4(a)中,可以發現對于強度而言,舊夾頭加緊纖維束能力較差,部分纖維滑移而未拉斷,從而導致測得的強力偏低,繼而造成強度偏低。從圖 4(b)中可以看到,對于斷裂伸長而言,使用舊夾頭時,部分纖維產生滑移而并非伸長,但是儀器無法分辨兩者區別,將滑移當作伸長,進而造成斷裂伸長偏大。
由此可見,劃痕明顯的舊Pressley夾頭狀態會對結果造成很大的影響。
6不同隔距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斯特洛儀可以選擇兩種隔距,“0隔距”相當于真實隔距1.18cm(0.462 inch);“1/8 inch隔距”對應真實隔距1.5cm(0.587 inch)。本試驗以6種材料為研究對象,研究不同隔距對測試結果的影響。每種材料每種隔距測10個數據,取平均值后,得圖 5。
圖5不同隔距及不同材料對結果的影響
從圖5(a)中可發現,1/8 inch隔距所測得的強度要比0隔距來得小。這是因為采用1/8inch隔距時,纖維有拉伸變形的空間,相對于0隔距來講,有更多時間受力拉伸,相當于慢速拉斷,而0隔距相當于快速拉斷。不少研究表明,拉伸試驗時,拉升速度過快會導致測得的強力增大。所以0隔距測得的強度值要比1/8inch隔距所測得的值高。此外,纖維的弱環定理也起到一定作用,此定律較早由皮爾斯[12]于1926年研究紗線試樣長度與斷裂強力關系時導出,主要是指由于纖維各處截面積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各截面處纖維結構也不一樣,所以同一根纖維各處強度并不相同,拉伸時總是在最薄弱處拉斷并表現為斷裂強度。當束纖維試樣長度縮短時,最薄弱環節被拉伸到的機會也越少,從而使得測量強度提高,所以0隔距測得的強度要高些。
至于CV值,從圖5(b)中可以看到對于測試所用的6種材料來說,1/8 inch隔距所得到的變異系數都要比0隔距來得小。這是因為采用1/8 inch隔距時,相對于0隔距,纖維有拉伸變形的余地,從而使不同強度的纖維有相互適應調整的空間。而0隔距時則沒有這個空間,強度較弱的纖維未來得及伸長就被拉斷,造成CV值增加。
對比不同材料可以看出,強度方面,大麻> 洋麻> 未漚大麻> 亞麻> 丙綸>棉,可見麻的強度相對而言還是相當高的。這也是綠色復合材料一般選用麻作為增強體的重要原因之一。
7結束語
斯特洛儀測量麻纖維時,用手扯法和纖維梳理機制備麻束纖維試樣,發現手扯4~6次,鋼梳梳理4~6次,能花費較少時間獲得較好的結果。Stelometer的強力量程范圍應該取5kg~7kg,其本質是麻束的質量在1.5mg~2.5mg。夾頭的狀態和夾緊效果很重要,太松會造成纖維滑移而強度下降、伸長增大;太緊會造成纖維損傷。使用不同隔距測量6種材料,發現相對于0隔距而言,1/8 inch隔距更為合適,后者所測得的強度和CV值比前者小,但相對而言更為合理。
參考文獻:
[1]Yaehmenev V G. Thermal insulation properties of biodegradable cellulosic-based nonwoven composites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J].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xtiles, 2002(4): 263-265.
[2]Orr R.S. The relation of Single-Fiber to Flat- Bund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of Cotton [J]. T.R.J,1955,25: 939-946.
[3]Rebenfeld L. Transmission of Cotton Fiber Strength and Extensibility [J]. Textile Res., 1958, 28: 585-592.
[4]Barella A & Sust A. A Study of Tensile Strength of Wools Using the Fiber Bundle Method [J]. Text. Inst. And Industry, 1965(3):175-178.
[5]Thibodeaux D P, Hebert J J, Gawad A E, et Al. Relating Bundle Strength to Mantis Single Fiber Strength Measurement [J]. The Journal of Cotton Science, 1988(2): 62-67.
[6]Warrier J K. Munshi V G.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ngth-Elon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Fibres and Fibre Bundles of Cotton [J]. Indian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1982(7):42-44.
[7]Yu W. Analysis of Wool Fiber Bundle Tensile Behavior [D]. Sydney: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2000.
[8]Yu Wei-dong. Estimation of single- fiber Tensile Properties from the Bundle Tensile Curve of Polyester Fiber [J].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2004, 21: 18-23.
[9]于偉東.紡織材料學[M]. 北京: 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 .
[10]劉君杰等. 國外束纖維強力測試方法及標準的發展[J]. 中國纖檢, 2006(11):44.
[11]李汝勤等.纖維和紡織品測試技術[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
Mammotome;微創旋切;乳腺;纖維瘤
1 病例資料
患者A,女,48歲,于2011年6月27日收入我科。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血糖、血脂分析、血凝試驗、傳染病四項、心電圖、腹部彩超、胸部正位片檢查未發現異常。雙乳彩超示:雙側乳腺多發實性低回聲結節。詳見表1。
患者取仰臥位,全麻成功后,常規消毒鋪巾。用無菌手套包裹超聲探頭,涂以常用的皮膚消毒液導聲,結合患者入院彩超,對擬行旋切術的病灶進行超聲定位。為減少術后瘢痕對外觀的影響,在腋前處進針,用9F長局麻針頭將0.2%鹽酸腎上腺素注射至病灶深面及穿刺創道(后間隙)。在預穿刺點用尖頭刀切開皮膚3 mm。取合適穿刺角度,將Mammotome 旋切刀刺入并穿刺至乳腺病灶深面,使其頭端凹槽完全對準病灶,隨后進行抽吸旋切,旋切刀還可作扇形旋轉,以進行多次多處旋切。整個旋切過程在實時超聲監測下進行,直至將病灶完全切除。最后用超聲探測,明確無殘留后終止旋切。同法將對側腫物全部切除,彈性繃帶加壓包扎固定48 h。
2 討論
乳腺良性腫瘤是乳腺疾病中常見的類型,多發生在中青年女性。常規手術治療往往要在表面留下較長的手術瘢痕,而多發腫瘤又常需采用多個切口,嚴重影響美觀。Mammotome 乳腺活檢系統采用外側或下緣的隱蔽部位進針,只在皮膚上作一個約3 mm的微小切口,無需縫合,術后恢復快,外觀無改變,尤其對多發病灶,可通過一個切口進行多個腫塊的切除,更體現Mammotome微創手術系統的優勢[1]。旋切刀的原理是:刀桿外套管前部有刀槽, 其內有可以高速旋進和旋退的內套管, 旋進時內套管切割由負壓吸入刀槽的目標組織, 旋退時切割下的組織由負壓吸引隨內套管帶出體外[2]。在不退出外套針的情況下,通過內套管的運動可將切取的組織不接觸穿刺創道而只在外套針內運出體外,從而實現重復切割。360°旋切功能可全方位地反復切取病灶組織,對較大病灶一次穿刺可獲得多塊不同的組織,而對較小病灶可將其完全切除。因此,經微小切口而不需拔出刀桿即可反復旋切掉較大體積的占位病灶是旋切系統最大優點。
腫瘤的微創治療是當今外科學發展的趨勢之一,乳腺腫瘤的微創治療在乳腺病灶切除的同時能夠達到最佳的美容效果, 使患者獲得生理和心理的共同治療。目前手術中切除活檢仍是常規采用的乳腺病灶的確診方法, 對部位較深或臨床不可觸及的小病灶(腫瘤
本例患者,因入院時雙乳多發纖維瘤,若行傳統手術治療,創傷較大且影響美觀,是患者身體及心理造成較大傷害。因此選擇在全麻下行乳腺微創旋切手術。為減少術中出血及術后血腫形成,我們采取以下幾種措施:①全麻后用0.2%鹽酸腎上腺素浸潤腫瘤周圍、穿刺針道及后間隙,利用腎上腺素收縮小血管的作用來減少殘腔出血。②嚴格控制全麻術中血壓在100/70 mm Hg以下。③腫瘤全部切除后,逐一清理抽吸各個殘腔中的積血,并及時局部壓迫病灶切除處。④一側手術結束后,局部壓迫止血的同時行對側手術。兩側手術均結束后,彈性繃帶立即加壓包扎固定。
48 h后為本例患者拆除繃帶,雙乳可見小面積瘀血及瘀斑,右內上可觸及一個血腫,大小約4×3 cm,囑患者2周內避免劇烈運動,未作特殊處理。1月后門診復查,該患者雙乳皮膚瘀血瘀斑消失,右內上可觸及一個2×2 cm大小血腫,囑患者每日局部熱敷30 min。3月后門診復查,患者恢復良好,雙乳內未觸及明顯腫塊。
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不影響術后外觀、美容效果好等優點,但因其無止血功能,術后出血較為常見。防治微創手術術后血腫形成的辦法是加壓包扎。但是臨床上雖然加壓包扎能有效的止血,但壓力過大影響術后患者的呼吸,術后患者普遍反映胸悶,惡心等呼吸受限的癥狀。部分患者反映微創術后身體不適程度遠比常規手術嚴重。如何解決有效止血和患者身體不適感覺這一矛盾,需要我們去進一步探討。
參 考 文 獻
【關鍵詞】 乳腺纖維瘤;術后愈合;護理措施
乳腺纖維瘤多發于20-30歲青春后期女性,為良性乳腺腫瘤疾病[1],患者多為單發,少數多發,患者多采用手術切除治療。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213例乳腺纖維瘤手術患者資料,對患者術前、術后的護理措施進行總結,內容如下。
1 資料方法
1.1 基本資料 2010年3月――2012年9月我院共收治213例乳腺纖維瘤患者,年齡18-26歲患者121例,27-36歲患者74例,37-56歲15例,平均年齡25歲,男性3例,女性210例,單發206例,多發7例。其中手術病史者34例,哺乳期患者22例,絕經期患者5例。
1.2 方法 本組213例患者均行局麻手術切除術,術中采用常規消毒、鋪巾,3%采用利多卡因局麻,術后常規病理組織送檢。對35歲以上懷疑有惡性腫瘤的患者,術中加做冰凍切片。
2 結 果
術中39例患者放置引流條,術后20-36h拔除引流條。切口一期愈合患208例,占97.65%,拆線后經換藥1-3次愈合患者5例,創內血腫感染2例,占0.93%,腫瘤惡變6例,年齡均為35歲以上,占2.81%。
3 護理措施
3.1 術前護理 乳腺纖維瘤患者行手術切除,術前應做好如下準備:①心理開導。凡行手術前,患者多有恐懼、焦慮心理,醫護人員應在術前與患者進行交談,對手術重要性、患者擔心的問題以及成功手術案例進行講解,對患者心理進行開導,增強患者自信心,從而更好地配合手術。②術前指導。手術前要對手術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向患者進行介紹,增強患者自信心,同時指導患者在術中要采用腹式呼吸,避免呼吸幅度過大損傷胸大肌,從而更好地配合手術[2]。③時間選取。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手術時間,如女性月經周期問題,一般在月經結束后3-5天[3]行手術,這樣手術出血少,瘤體易于觀察,利于手術進行,降低復發率。④術前準備。保持手術室溫度適宜,盡量避免環境噪音,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選擇手術切口,準備手術用品,對于創腔手術較大患者要提前做引流準備,并對切口術后愈合時間向患者進行解釋,讓患者有一定心理準備。
3.2 術后護理 患者行手術后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患者切口愈合及盡早康復有積極意義。①常規護理。患者術后要密切觀察其體溫、血壓、脈搏、呼吸以及神志等情況,出現問題及早處理。醫護人員協助患者術后活動,避免患側肢體活動過大而導致敷料脫落或影響切口。對于術后切口疼痛而引發的患者恐懼、焦慮心理,應告知患者乳腺纖維瘤多為良性,惡變幾率極低,應對患者進行心理開導,解除患者顧慮。根據患者術后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如出現疼痛可在醫生指導下服止痛藥,敷料滲血應及時就診檢查。②切口護理。組織較軟,需要加壓止血,但要檢查繃帶松緊度,避免出現胸悶、憋氣的情況,一般患者術后24h后才可松開繃帶換藥。為避免切口感染,要時常保持切口干燥,最好3d后進行洗澡等事宜,日常活動牽拉會導致疤痕增大,建議患者術后3個月內穿戴向上托起運動胸罩。通過密切術后護理,本組213例患者一期愈合208例,占97.65%,拆線后經換藥1-3次愈合患者5例,本組無感染病例。③感染預防。對于術中引流患者,為避免創內血腫感染,根據患者病情一般在24-48h內拔除引流條,本組39例行引流患者,在20-48h內拔除引流條,平均26.5h。術后對軟組織切口進行加壓止血15-20分鐘,并進行加壓包扎。掌握好繃帶松緊度,防止敷料脫落,同時不影響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患者切口愈合。經術后感染預防護理措施,本組患者創內血腫感染2例,占0.93%。④飲食護理。為保證術后患者營養補給,增強機體免疫力,患者術后飲食以高蛋白質食物為主,如瘦肉、雞蛋等,禁食辛辣食物,以防發生炎癥。⑤病理檢查。對于病理學檢查,醫護人員要向患者講解其重要性,使患者有正確認識,以及充分的心理準備。在本組213例患者均進行了病理檢查,其中25例35歲以上患者術中懷疑惡性腫瘤,行冰凍切片處理,其中6例患者確診為惡性,占2.81%。
4 討 論
手術切除是治療乳腺纖維瘤最有效的方式,由于年輕患病者較多,要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如年齡、性格、月經周期、疤痕以及對疾病的認識等,向患者進行詳細講解,對患者進行術前心理開導,讓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增強患者自信心,以便更好地配合手術順利完成。本組213例患者,通過較科學、有效的術前、術后護理措施,患者手術過程中狀況良好,僅有25例35歲以上患者術中懷疑惡性腫瘤,行冰凍切片處理,其中6例患者確診為惡性。術后通過對患者精心的常規護理、切口護理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效果較好,愈合率達到97.65%,術后感染患者僅占2例,占0.93%。因此,在患者術前、術后做好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患者手術的順利開展、術后的病情康復有重要意義,醫護人員要加強專業知識及臨床業務能力,從而更好地進行患者術前、術后處理操作,進一步提高治愈率。
參考文獻
[1] 唐燕芳,劉少見,譚嘉莉.女性乳腺健康狀況及保健服務需求的調查[J].護理研究,2010,24(5):147.
【關鍵詞】二氫楊梅素;肝纖維化;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透明質酸;層粘連蛋白;Ⅲ型前膠原;Ⅳ型膠原
【中圖分類號】R657.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09)08-0006-02
Effects of Dihydromyricetin on the content of ALT, AST, HA, LN, PC-Ⅲ, CⅣ in serums
on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KUANG Manyuan, JIA Lei, LUO Mingying
(Department of Anatomy Xiangnan Medical College, Chenzhou, 4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dihydromyricetin on the content of ALT, AST, HA, LN, PC-Ⅲ, CⅣ in serums on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induc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CCL4). Methods: Eighty four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normal group, model group, Fufangbiejiaruanganpian group positive, lower, middle and high dosage of dihydromyricetin treatment groups. The hepatic fibrosis rat model was developed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40%CCL4 for 13 weeks. At the same time of modeling, rats were treated with dihydromyricetin at 25mg/100g, 50mg/100g or 100mg/100g.Then the content of ALT, AST, HA, LN, PC-Ⅲ, CⅣ were detected in liver serum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content of ALT, AST, HA, LN, PC-Ⅲ, CⅣ in serums of rats of model group all raised markedly(P
【Keywords】Dihydromyricetin; Hepatic fibrosis;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hyaluronic acid; laminin; recollege Ⅲ; collagen type Ⅳ
藤茶系葡萄科蛇葡萄植物顯齒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la)的莖葉,具有消炎止咳、清熱解毒、消脂、抗高血壓等作用[1],是一種集營養、保健和藥理為一體的極有開發價值的藥食兩用植物[2]。化學研究表明,藤茶黃酮類有效成分含量高達30%以上[3],二氫楊梅素作為黃酮類成分中的重要一員,大量存在于顯齒蛇葡萄中,在幼嫩莖葉中含量達27%~28%,最高部位可達40%以上[4]。在前期研究中,我們針對藤茶的有效成分總黃酮進行了實驗研究,發現藤茶總黃酮對大鼠肝纖維化有較好的防治作用[5,6]。本研究觀察了藤茶提取物二氫楊梅素對實驗性肝纖維化大鼠肝功能及肝纖維化指標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動物SD雄性大鼠84只,體重180-220g,由南華大學醫學院實驗動物學部提供。
1.2藥品與試劑二氫楊梅素,白色結晶,由湖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中藥化學教研室提供;復方鱉甲軟肝片由內蒙古福瑞中蒙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CL4分析純購自天津市北宏試劑廠;ALT、AST測定試劑盒購自寧波慈城生物試劑有限公司;HA、LN、PC-Ⅲ、CⅣ放射免疫試劑盒購自北京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
1.3動物分組及處理84只雄性SD大鼠隨機分為6組:正常對照組(A組)、模型組(B組)、復方鱉甲陽性對照組(C組)和二氫楊梅素低、中、高劑量組(D、E、F組),每組14只。正常對照組正常喂養,僅每日與模型組予以同體積的生理鹽水灌胃。模型組、復方鱉甲組和二氫楊梅素各劑量組予以40%CCL4橄欖油(將CCL4與橄欖油按體積4:6配成40%油劑),首劑0.5ml/100g,以后0.3ml/100g,每周2次皮下注射,共13周。造模的同時,二氫楊梅素低、中、高劑量組分別予以二氫楊梅素25mg/100g、50mg/100g、100mg/100g體重灌胃干預,每次灌胃前將二氫楊梅素以生理鹽水分別配制成25mg/ml、50mg/ml、100mg/ml濃度的混懸液,每日1次,共13周。復方鱉甲陽性對照組將復方鱉甲軟肝片原藥研磨成粉末,按100mg/ml的濃度與生理鹽水配成混懸液,每次按體重100mg/100g灌胃,每日1次,共13周。
1.4檢測指標造模13周后大鼠處死前禁食12小時,稱重后經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溶液麻醉并固定,體外心臟采血6ml,分離血清于-20℃冰箱保存。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ALT、AST;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HA、LN、PCⅢ、CⅣ。
1.5統計學方法實驗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處理,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
2結果
2.1各組大鼠一般情況正常組大鼠一般狀態良好,毛發整齊有光澤,活動如常,飲食正常,體重增長正常;模型組大鼠隨著時間的延長,CCL4注射量的增加,活動逐漸減少,變得好斗易怒,毛發蓬亂脫落且光澤暗淡,精神萎靡,攝食減少,體重增長緩慢;復方鱉甲治療對照組大鼠精神、活動、毛色、飲食體重等都較模型組好;而二氫楊梅素干預組隨著給藥天數的增加,模型組的大鼠癥狀也逐漸得到改善,其中高劑量組的改變尤為明顯,情況接近于復方鱉甲治療組。至實驗結束時,模型組、復方鱉甲組及二氫楊梅素低、中、高劑量治療組大鼠分別死亡5、2、3、4、2只,正常組大鼠無死亡。
2.2各組大鼠血清ALT和AST的檢測結果見表1。
2.3各組大鼠血清HA、LN、PC-Ⅲ、CⅣ的檢測結果表2。
3討論
血清學的檢測是反映肝纖維化程度的重要指標。常用的血清肝纖維化指標有HA、LN、IPC-III、ⅣC等。HA主要由肝臟內皮細胞攝取分解,慢性肝病時,HA隨著肝纖維化的加重或好轉而升降,血竇內皮細胞功能低下時HA升高更為明顯。研究認為,HA可以反映肝臟的損傷程度和肝纖維化的發展變化,是診斷慢性病毒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病臨床實用價值最高的一個指標。LN屬非膠原蛋白類,是基底膜的主要成分,慢性肝病時,肝臟內皮細胞和星狀細胞合成LN增加,且血清中LN隨肝纖維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C-III為反映肝臟纖維增生的指標,它與肝纖維程度呈正相關。肝纖維化時,肝內主要為前膠原蛋白合成和沉積增加,血清PCPC-III能可靠地反映肝纖維化的活動程度,同時與肝臟炎癥、壞死有關,其水平隨肝纖維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ⅣC是基底膜骨架的主要膠原成分,在肝臟內合成和代謝,在慢性肝纖維化的發展過程中,肝組織ⅣC過量合成,出現毛細血管化,使血液中的ⅣC含量異常增多,與肝纖維化程度密切相關。但上述肝纖維化指標為非肝臟特異性,它們只是反映膠原的代謝情況,并不能反映膠原沉積的多少,且受到肝外組織炎癥、肝竇內皮功能、膽道排泌功能等的影響。聯合多種指標進行檢測,有望提高肝纖維化診斷的準確性。本實驗聯合測定血清ALT、AST、HA、LN、PC-III、ⅣC等指標,能較好地反映肝組織損傷、修復、肝纖化程度。我們的實驗表明,二氫楊梅素各劑量組的ALT、AST水平較模型組有明顯下降,能較好地改善肝功能,說明二氫楊梅素有顯著的保肝護肝作用;同時二氫楊梅素能明顯降低肝纖維化時升高的HA、LN、PC-III、ⅣC,提示二氫楊梅素有較好的治療肝纖維化作用,且隨著劑量的增加,該作用得到加強,在一定范圍內具有劑量相關性。
參考文獻
[1]蘭成生,藍樹彬.二氫楊梅素研究進展[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8,17(12):18-21
[2]熊皓平,何國慶,楊偉麗,等.顯齒蛇葡萄生化成分分析[J].中國食品學報,2004,4(3):68-71
[3]何桂霞,何群,裴剛,等.瑤族藤茶中黃酮類成分的含量測定[J].湖南中醫藥導報,1999,5(12):30-31
[4]何桂霞,裴剛,周天達,等.顯齒蛇葡萄中總黃酮和二氫楊梅素的含量測定[J].中國中藥雜志,2000,25(7):423-425
[5]鄺滿元,王岐本,李映菊,等.藤茶總黃酮對大鼠肝纖維化的防治作用[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8,8(12):2445-2447
從那以后。我便陶醉其中了。每次放學拔腿就跑。以劉翔沖刺般的速度奔回寢室,然后便如饑似渴“啃”起這些教室里的“禁書”來。這時,對于我來說,把時間用來吃飯亦是浪費。如果睡覺那更是極大的犯罪。頭頂烈日就當是在曬膚色。不吃不喝就算為了減肥。
中午的兩三個小時尚且不愿放過,晚上的大把光陰更是不肯讓它白白溜走。于是。挑燈夜戰。直至東方既白。更有甚者學古人鑿壁借光,私自打通廁所墻壁。借著那點螢火之光一字一句地細細品味,頗為自得其樂。
晚上沒睡覺。那上課打瞌睡也在預料之中了。一日,我正昏昏欲睡,恍惚之中突見前方12點鐘方向有一不明飛行物正快速向我靠近。定睛一看原來是一節粉筆頭。糟!難道被發現了?神經頓時一緊,睡意全無。只見粉筆頭呼嘯著從我頭頂掠過,準確無誤地砸到了我后面一位仁兄的頭上,然后偏離軌道六十度向窗邊急速而去,只聽“噔”的一聲,撞到了玻璃上。可這位仁兄紋絲不動,繼續做著他的春秋美夢。全班皆詫異:世上竟有睡得如此死者!
班主任對班上打瞌睡的現象甚是不解,于是,某日熄燈后,他竟趁黑夜探寢室。由于猝不及防,我們全軍覆沒,無一幸免。事后,據不完全統計,當天夜里,班主任于男生寢室“查抄”出雜志一摞,小說若干,電筒四只,干電池不計其數,鑿壁工具一套。次日,班主任宣布將拍賣昨夜沒收的“贓物”,所得款項全部用于班務建設!全班(除六個住校男生外)一起高呼:班主任英明!班主任英明……到那時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幸災樂禍。哎!交友不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