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憶秦娥李白

憶秦娥李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憶秦娥李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憶秦娥李白范文第1篇

關鍵詞:詩樂;關系;李白

一、緒論

從詩歌的產生和發展來看,最早都是可以和樂歌唱的。如《詩經》里的“國風”幾乎都是各地的民歌。很多文學家、詩人本身就是音樂家,據《說苑》記載,孔子的彈琴技藝是相當高明的,孔子不但精通樂器,并且很看重“獨唱”,《弦歌要旨序》云“孔子禮樂之教,自興于詩始”。白居易“本性好絲桐,塵機聞即空”(《好聽琴》卷23)。白居易一生和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他不僅喜愛音樂也善于彈琴。“月出鳥棲盡,寂然坐空林。是時心境閑,可以彈素琴”(《清也琴興》卷五)這是寫他本人彈琴的詩。李白是我國的“詩仙”,一生留下九百多首詩詞,他的詩不僅有明月、美酒、也有很多跟音樂有關詩篇,本文從中挑出幾篇來進行論述。

二、器樂詩詞

我國早期的詩歌都入樂,詩人寫詩首先是為了供演唱,《詩經》中描寫過的樂器達29種之多。其中有一部分篇章是相當成熟的樂舞詩。

笛,管樂器。竹制,有吹孔一,指孔六,近吹孔處另有膜孔,蒙以蘆膜或竹膜,尾部常有二至四個出音孔。笛身小巧玲瓏,攜帶方便,笛的音質,相當清遠嘹亮,可以表現出各種不同的音色,音調可以吹出多種變化。關于笛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崔豹《古今注》說:“橫吹,胡樂也”。馬融《長笛賦》說:“此器起于近世,出于羌中”。笛子,由西域傳入,是西漢張騫通道西域時帶入漢地。唐代,設置在“太常四部樂”中有笛這種樂器,可見笛在唐代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唐詩中有笛樂詩有四百零二首。如李益的“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笔┘缥帷梆嵨鳂窃挛葱?,笛聲嘹亮入東家?!崩畎住拔逶绿焐窖瑹o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塞下曲六首》其一)這首詩出自漢樂府,為唐代新樂府題,“笛中聞折柳”中的“折柳”即《折楊柳》的省稱。這句表面是聞笛,實際話外有音,意味眼前無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聞”,說明了邊塞生活之艱苦。笛本來為竹制,自唐起,卻不拘于此,鐵笛、玉笛常見。李白詩中屢見玉笛,如“黃鶴樓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吹笛》)“韓公吹玉笛,倜儻留英音”(《金陵聽韓侍御吹笛》)。詩人用夸張的手法,描寫笛聲的嘹亮悠揚,突出它傳播空間的廣闊。玉笛常與楊柳一起吟詠表示鄉戀之情,如“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此曲夜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這是一首情意綿綿的思鄉曲,玉笛吹奏著古老的《折楊柳》離別曲調破長空而來,把惆悵的鄉思灑滿了全城。李白詩中還有“龍笛”,如“龍笛吟寒水,天河落曉霜”(《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龍笛吟寒水,天河落曉霜?!笔侵庚埖涯艽党龈呖亨诹恋穆曇?。

蕭,管樂器,古時稱若干竹管編成的排簫為“蕭”,后世則稱竹制單管直吹者為“蕭”。排簫有封底、無底兩種。前者稱“底蕭”,后者稱“洞蕭”。后世稱竹制單管直吹者也為“洞簫”?!讹L俗通》說:“舜作蕭,其形參差,以象鳳翼”?!读邢蓚鳌罚骸笆捠氛撸啬鹿珪r人,善吹蕭,能致孔雀白鶴于庭。穆公有女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臺,夫婦止其上,一旦皆隨鳳凰飛去。”李白的《憶秦娥》使用了這個典故,“嘯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厥。”《憶秦娥》,是詞牌名。顧起倫云:“李太白首倡《憶秦娥》,凄婉流麗,頗臻其妙,為千古詞家之祖。”對李白的這首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首寫傷別的詞反映了閨中女子對旅人的思念和分離的痛苦?!皣[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夜深人靜,夜色朦朧,秦娥獨自吹簫,嘯聲幽咽,如泣如訴。

三、踏歌

“踏歌”是中國古代的歌舞形式,連手而歌,以足踏地為節奏,故曰“踏歌”。這種歌舞形式多用于人們節日聚會時,在街頭野外,手拉手,以足踏地,邊歌邊舞,表示歡樂的心情?!杜f唐書.睿宗紀》說:“上元日夜,上皇御安福門觀燈,出內人聯袂踏歌?!笨梢姟疤じ琛边@種歌舞形式多用于節日,且以婦女表演為主。古代詩人描寫“踏歌”的詩不少。“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崩畎椎倪@首詩在我國婦孺皆知,由于李白的這首絕句,李、汪的友誼被傳為佳話,這首詩突破送別詩的感傷格調和傳統寫法,使詩中的兩個人物神氣活現。李白詩中還有很多描寫自己唱歌的詩句,如“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保ā秾⑦M酒》)“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保ā对孪陋氄濉匪氖灼湟唬懽约鹤砦韪吒璧那榫埃燥嬜哉?,酒酣興濃時對月高歌,明月徘徊,依依不舍,仿佛傾聽自己的歌聲。

四、結語

劉勰說“詩為樂心,聲為樂體”。說的是詩樂并重。“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保ā稘h書.藝文志》)王夫之解釋說:以詩來表達意志就舒心;以歌來詠唱語言就暢快。朱謙之說:“中國自古以來的詩音樂的含有性是很大的,差不多中國文學的定義,就成了中國音樂的定義,因此中國文學的特征,就是所謂的‘音樂文學’?!?/p>

參考文獻:

[1]朱謙之.中國音樂文學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08

[2]劉藍.諸子論音樂――中國音樂美學名著導讀[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08

[3]王山峽等編.歷代音樂舞蹈詩選[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08

[4]樂維華.唐詩與音樂軼聞.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12

[5]潘慎主編.唐五代詞鑒賞辭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05

憶秦娥李白范文第2篇

二、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陸游《幽居初夏》

三、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白居易《夢微之》

四、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曹豳《春暮·門外無人問落花》

五、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高蟾《金陵晚望》

六、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獜堨铩额}金陵渡》

七、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獜埾取肚嚅T引·春思》

八、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钌屉[《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九、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钌屉[《代贈二首·其

十、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拙右住恫?/ 賦得古原草送別》

十一、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K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十二、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纭稉P州慢·淮左名都》

十三、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李商隱《夕陽樓》

十四、淮水悠悠。萬頃煙波萬頃愁?!瓷吓稖p字木蘭花·淮山隱隱》

十五、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蔣捷《女冠子·元夕》

十六、旋開旋落旋成空,白發多情人更惜。——司空圖《酒泉子·買得杏花》

十七、故人相望若為情。別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燈。——陳克《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十八、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檮侪偂耳p鴣天·別情》

十九、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納蘭性德《琵琶仙·中秋》

二十、滿目飛花萬點,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腸?!痖L庚《水調歌頭·江上春山遠》

二十一、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K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二十二、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韋莊《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

二十三、長安故人問我,道尋常、泥酒只依然?!翖壖病赌咎m花慢·滁州送范倅》

二十四、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於厝濉稖p字木蘭花·劉郎已老》

二十五、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钯R《開愁歌》

二十六、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蹼劇堆蹆好摹盍z絲弄輕柔》

二十七、蚤是傷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f莊《長安清明》

二十八、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铐牎豆艔能娦小?/p>

二十九、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獜埶疵瘛洞寰印に@陂田竹繞籬》

三十、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镨饵S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爭地圖》

三十一、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三十二、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李清照《點絳唇·閨思》

三十三、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三十四、翠蛾輕斂意沉吟,沾襟,無人知此心?!獙O光憲《河傳·花落》

三十五、晚風庭院落梅初。淡云來往月疏疏。——李清照《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三十六、大樹無枝向北風,十年遺恨泣英雄?!邌ⅰ兜踉劳跄埂?/p>

三十七、勸君頻入醉鄉來,此是無愁無恨處。——晏幾道《玉樓春·雕鞍好為鶯花住》

三十八、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柳永《定風波·自春來》

三十九、柳色參差掩畫樓,曉鶯啼送滿宮愁。——司馬扎《宮怨 / 閨怨》

四十、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畎住对骨椤?/p>

四十一、傷心莫問前朝事,重上越王臺?!攮憽度嗽聢A·傷心莫問前朝事》

四十二、分明一覺華胥夢,回首東風淚滿衣?!w鼎《鷓鴣天·建康上元作》

四十三、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畎住稇浨囟稹ず嵚曆省?/p>

四十四、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拙右住栋嗽率迦找逛酝ね隆?/p>

四十五、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淌狻短ど小ば郊t稀》

四十六、握手西風淚不干,年來多在別離間。——納蘭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還為題小影》

四十七、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獜堨铩秾m詞·故國三千里》

四十八、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來空斷腸。——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憶秦娥李白范文第3篇

但是,在詩歌鑒賞的實際活動中,有時并不能完全依賴和相信千百年來因襲下來的傳統意象的固定含義。因為,不同時間、不同地域、不同遭遇、不同身份的詩人,對于這些意象的運用和理解也不盡相同,導致意象的象征意義、比喻意義發生了變化,意象因此具有了多義性。我們以中國古典詩詞中極為常用的月、水、花等意象,簡單加以闡釋。

一、月的意象

月給了詩人美妙的靈感,詩人和月之間便有了不解之緣。在古典詩歌中,月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幾種:

1 以月暗示空間距離以及由此產生的思鄉懷遠。在古典詩歌中,月往往和距離的阻隔產生聯系,因此,詩人往往用月來寄托思鄉懷遠的情感。例如: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即為思鄉懷遠的典型例子。再如:李白《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昌齡《從軍行》“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王昌齡《從軍行》“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高適《塞上聽吹笛》“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白居易《自河南經亂……》“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等,都表達了這種情感。

2 以月暗示時光流逝、生命流逝。月升月落,月圓月缺。古人常以月的意象感傷生命的流逝、歲月的流逝。例如,李白《把酒問月》在短短的詩行中,卻發出了一連串長長的疑問:“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边@首詩一共七次出現“月”字,突出地表達了詩人時光不再、歲月流逝的生命感慨。這樣的例子還有: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以明月貫穿古今,抒發了千古以來人類對時間的感嘆;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在李煜眼里,往事如夢,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愴地追憶。

3 以月暗示悲歡離合的情感。詩人筆下的月常常與悲歡離合的情感相聯系。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其中的“愁”可謂到了極點。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其中的凄惻孤寂,令人怦然心動。錢起《歸雁》“二十五弦彈月夜,不勝清怨卻飛來”,真是郁懷難耐,怨聲不斷啊。柳永《雨霖鈴》“楊柳岸,曉風殘月”,用“殘月”象征離別的傷感。李白《憶秦娥》“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用“秦樓月”暗示離別的傷感。上面的例子,都是以月象征悲涼的情懷,當然月也可以象征喜悅的情感。例如,朱淑真的《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二、水的意象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水的意象主要有這些象征意義:

1 以水暗示時間流逝。這種象征意義,或暗示時代變遷,或暗示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潮流,或暗示人生短暫、生命流逝,或暗示盛衰興亡的變化。例如:王勃《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白流”,王安石《桂枝香》“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都以自然的流水來暗示時代的變遷;辛棄疾《鷓鴣天》“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南鄉子》“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都以流水象征歷史發展的潮流不可逆轉、不可阻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國演義》卷首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都以流水象征生命的流逝;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杜牧《金谷園》“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都象征盛衰的變化。

2 以水暗示送別、思鄉和愁緒滿懷。古人送別,往往發生在水邊。因此,水的意象就被詩人用來暗示送別。例如,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水急流”把朋友很快地帶走,因為朋友的離開,倍感惆悵,于是只能借酒消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用天邊滾滾長江之水的流淌,表達了友情的綿遠。

由于很多詩人有漂泊在外的經歷,往往見水而生思鄉盼歸之情,因此,水的意象也用來暗示思鄉。例如,韋莊《江外思》“年年春日異鄉悲,杜曲黃鶯可得知。更被夕陽江岸上,斷腸煙柳一絲絲”,江水直接引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柳永《八聲甘州》“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旅客思歸的凄苦心情,但是,故鄉渺遠,歸心難寄,他只能注視東流的長江水,將一腔思鄉之情傾注在無語的流水中。

3 以水象征女性和愛情。用水象征女性,在水邊向女性求愛,求而不得,于是水就成為了愛情的阻隔。在很多古典詩歌中,橫在男女之間的往往是一條不可逾越的水:《詩經·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三、花的意象

花是古典詩詞中經常被歌詠的對象?;ǖ囊庀笾饕羞@樣一些象征意義:

1 以花暗示傷春、惜春的情感。以花暗示傷春、惜春的情感,這種象征意義,在古典詩詞中是最為常見、最為突出的。例如:李清照《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蘇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張先《天仙子》“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歐陽修《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白居易《落花》“留春春不住,春歸人寂寞,厭風風不定,風起花蕭索”,這些都表現了傷春、惜春的感情。

2 以花暗示個人身世命運。落花的命運往往讓詩人想到自身的命運,于是,花的意象也就具有了暗示個人身世命運的作用。例如,《紅樓夢》中《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銷香斷有誰憐?”花與黛玉,難道不是同病相憐的嗎?

憶秦娥李白范文第4篇

《雨霖鈴》這首詞是眾所周知的抒寫離愁別緒的名篇,也是柳永和宋代婉約詞的杰出著作。詞中,作者將自己與心愛的人難舍難分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凄婉動人。如果教師能在正常的語文教學中,在詞作理解欣賞的基礎上去拓展升華內容,這樣有助于讓學生融入到詞作中并能更好的理解文本的深刻內涵及表達的思想感情。

我們按離別前、離別時、離別后的時間順序來賞析全詞。先看離別前。

一、“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p>

“蟬”是“寒蟬”,一個“寒”字表明是清冷的秋季。我們都知道秋天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正所謂:“蟬之將死,其鳴也哀。”通過“寒”和“蟬”來襯托出離別時場景的落寞?!跋s”作為意象在這里不僅渲染了落寞的氛圍,而且也表達了離別之情感。例如:駱賓王《詠蟬》中有這樣一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就是在用“蟬”來表達離別之情。

“長亭”古時是為了提供給游人休息和送別的地方。大約在路上每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后來“長亭”也就自然的成為了古今送別詩中的常用意象。李白曾有詩云:“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李白 《菩薩蠻》)同樣是借用長亭來抒發離別之情。這句點明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

“驟雨”指暴雨、急雨。正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眲倓傁逻^雨的黃昏又為離別增添了幾分寒意。通過這句可知時間是雨后陰冷的黃昏。

起首三句勾勒了一個情人離別時的典型環境:驟雨初歇的黃昏在汴京城外的長亭送別。三句所表達的情感可以用凄切、清冷來概括。寒蟬凄切,秋雨清冷,頓時讓我們寒意更濃。詞人在描寫離別前場景時真正坐到了字字寫景而字字含情,以清冷的景色揭開離別的序曲。

再看離別時。

二、“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薄皥淌窒嗫礈I眼,竟無語凝噎?!?/p>

詞中的“帳”指送別時飲酒的帳篷,古人常在郊外設帳餞行。古往今來,飲酒或為彼此祝賀,或是抒發閑情逸致。然而現如今當詞人面對戀人為自己送別而精心準備的酒筵時,他卻毫無心緒。寫出了詞人餞別時欲留不能,欲飲無緒的狀態。然而詞人為何無緒呢?下文給出了答案“留戀處、蘭舟催發”。這時船夫催著自己上船啟程,因為時間太短太急,沒有時間和戀人訴說,也不知從何說起。可見兩人情之深,愛之濃。同時,在蘭舟催發和留戀情濃矛盾沖突的激化下使一對戀人無法言狀的困境表現的淋漓盡致,展示了一幅“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感人畫面。這兩句將別離之情推向了。我們都知道當我們與父母分別時,即使再悲傷不舍,父母也會含淚叮囑:“孩子,出門在外凡事要小心,要照顧好自己?!笨墒牵缃駪偃酥g面對離別,即使有千言萬語都藏在心里,由于離別時的倉促卻無法表達,只能化為無盡的淚水。與“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些感人的行動可以讓我們充分感受到戀人之間的情真意切,也從側面烘托出作者當時心情的苦楚。在傳奇戲曲中有這樣一句臺詞:“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語出于此,然卻不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表現得凝煉有力。那么詞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呢?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維度。緊接著后文作者就展開了想象,我們概述為離別后。

三、“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p>

詞人設想只要蘭舟啟碇開行,就會越走越遠,千里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楚天,襯托出詞人對未來一切不可預知的茫茫然。那么詞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我們可以結合作者的生活狀況,柳永為人放蕩不羈,一生窮困潦倒,功名不揚。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于擅長詞曲,熟識了許多宮中的歌妓,并在閑暇時為她們填詞作曲。當時有人欣賞柳永的才華并在仁宗面前舉薦他,可是仁宗得知柳永是非??裢模詫λ慌怂膫€字“且去填詞”。也就是這句批語徹底封殺了柳永的仕途人生。前路漫漫,政治上的失意將使得他未來的生活無所保障,也使得戀人也無法一起同行。正因為有這一段景色的描寫顯露出作者此時無所歸依茫茫然的心境。

四、“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p>

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把個人情感上升到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生高度。緊接著“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中”冷”和清秋”與前文的“寒蟬”相呼應,可見作者當時空冷的心境。如果離別是一場雪,那么“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就是雪上加霜。古往今來戀人離別都是一樣的。所以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矣?!比欢腊堰@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作中,又擴大了這種感受。顯然柳永寫離別比常人更高一籌,于是鑄就了千古名句。

五、“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在此句中運用多種意象來詮釋當時的感情。這些意象在很多詩歌中都有體現??吹健熬啤弊屛覀兿氲健俺榈稊嗨?,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楊柳岸之“柳”與“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李白《憶秦娥》)意境相近。曉風殘月與“曉風吹袂,冷香猶帶殘月”(《念奴嬌》曹勛)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臨岸的小船上,詞人已經酒醒,只見曉風吹動著疏柳,一輪殘月高掛楊柳梢頭。聯系特定情境,這幅畫面讓我們不難看出這是離人在借酒澆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后呢? 此時“執手相看淚眼”的場景才剛剛離去,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冰冷卻又纏繞心扉。清秋的曉風是涼的,當空的殘月是冷的。殘月清冷的意境暗含著凄清冷落之感。這也就使失去愛的心靈空冷達到了極致。真的不能再冷了,詞人已經承受不住了。詞人在此處寓情于景,借景傳情,以曉風,殘月透露離別時場景的慘淡。也表達了作者當時悲涼的心境。

六、“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以上是用景語抒感,這四句則改用情話描繪戀人離別后慘不成歡的狀況。兩人相聚的時候,每逢良辰美景都會秉燭夜談??墒侨缃竦姆謩e不再是曾經的短暫,而是年復一年,不知歸期。所以現在即使有良辰好景,也不能引起作者的興致,只會勾起對戀人的思念,徒增作者的煩惱。因為再也沒有心愛的人與自己共賞美景了。我們說文學是表達人的生命意識、自由和愛的。在作者所表現的文學意境中倘若沒有了知音和情投意合的紅顏,再美的時光與景色都沒有意義。正所謂:兩個人愛情的幸福不是1+1=2,而是1/2+1/2=1;如果一個人走了,就是1/2-1/2=0。所以還何談幸福呢?可見此時作者的心情已孤獨沮喪至極。所以我們可以把離別后的感情概括為悲涼、孤獨。

憶秦娥李白范文第5篇

關鍵詞:詩詞; 賞析; 想象;

欣賞一首詩詞作品,首先要弄懂它的文字意思。對于字詞句的理解并不是學生在閱讀欣賞時的難題。詩詞的欣賞過程是一個讀者之情與作者之情相會的過程,而詩人之情的表現主要借助于物象的描繪表達出來,于是,欣賞過程也就是讀者根據詩歌的外在之象還原為詩人的內在之意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欣賞時通過想象來補充作品簡省的內容,使作者的情感清晰、完整地呈現出來。

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對詩中描繪的情景進行想象

學生默讀作品并對作品所呈現的景象進行獨立的聯想和想象。然后教師進行提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覺與想象。在學生敘述自己的感受時,要求他們盡量用形象化的語言進行具體描述,描述出一個具體的場景,將自己心里的感覺描述成一個畫面,或是用形象化的比喻說出自己的感覺,而不是泛泛地抽象地概括。以此培養學生對形象的描述力。詩人的情感隱藏在詩歌表面的意象中,這些意象有的是自然界的景象,有的是人世間的事象。對于以描寫自然界景象為主的詩歌,在欣賞時就要緊扣詩中所描繪景物的特點,進行準確的還原。

比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景的名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創造了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藝術境界。對于長江景、赤壁磯,每個人都會根據文字描述在自己的腦海里形成印象和感受,但如何把自己的聯想和蘇軾詞中所描繪的景象統一起來昵?這時,教師應該要求學生針對作品中景物的特征作更加具體細致的想象,提醒他們這三句分別從哪幾個方面寫赤壁的景色的。句中的“亂”“驚”“千堆”等形容詞,注意它們賦予了景物什么感情特征。此外還應注意詩中“穿”“拍”“卷”等動詞,這些動詞又賦予了景物什么樣的行為特征。仔細體會這些景物所具有的特點在閱讀時所產生的心理感覺。這樣,一步步使學生的聯想逐漸與詩中所呈現出來的雄奇壯闊景象接近起來,一點點體會作品所呈現之景象與詩人內心之情感相交融的密切關系。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準確捕捉詩中的關鍵詞語所賦予景物的種種特征,而且要由景物所具有的種種特征觸發聯想并仔細品味它們在人的心里所喚起的種種感覺以及感覺的強與弱,然后再由自己的感覺去遇合詩人的感覺。

二.自由討論,啟發想象

在閱讀欣賞詩歌時,探求作者的原意是第一要義。但探求的結果卻并不一定是統一的。詩歌既有它立意的確定性,又有它含義的豐富性。這主要是因為欣賞者具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不同的欣賞者,因為閱歷、學識、觀點、興趣等方面的不同,欣賞時心境、處境以及對詩歌欣賞的角度的不同,都會產生感受上的種種差異。另外,從詩歌的藝術特點出發來看,詩歌的意象是詩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反映,這種反映是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的瞬間統一,是詩人內在情感和外在物象的天然融合。它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同時又以直觀的形象呈現在讀者眼前。由于詩歌意象的直觀性和形象性,給讀者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因此在閱讀欣賞時往往會出現意象的多義,因此也促成了對同一首作品的不同理解。尤其是那些情景妙合無垠、意境渾融的作品,欣賞的空間就更為寬廣。

如王維的《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边@首詩描寫了傍晚落日時分山林的幽靜。詩人攝取的是大自然剎那間的一個特寫鏡頭:一縷返照的夕陽照射在山林中的青苔上,用以客觀真實地再現山林的空靜。那么在這首詩中詩人要表達的“意”是什么?是一種感覺、一種心境,是詩人當時與環境猝然而合的空靜的心境,這種心境的表達完全是直觀的、形象化的。由于詩人沒有以理性的思索將這種感覺明確化,所以也就沒有為人們欣賞的思路指明一定的方向。人們在閱讀這樣的作品時,自然會形成各自不同的、豐富的、或者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受。當然,感受雖然不盡相同,但是卻不能完全脫離作品的整體意境,這是由作品的內在意蘊所決定的。

三.對典型意象進行解釋

相關期刊更多

法醫學

CSCD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實用臨床醫學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南昌大學

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麟游县| 福泉市| 城口县| 贵阳市| 青浦区| 屏东市| 苍南县| 广元市| 张家口市| 治多县| 磴口县| 广昌县| 石阡县| 麦盖提县| 恭城| 法库县| 宁津县| 肃宁县| 抚远县| 图们市| 登封市| 西平县| 新野县| 铅山县| 固始县| 高碑店市| 陕西省| 九寨沟县| 镇雄县| 勐海县| 诏安县| 凤台县| 洞头县| 宝鸡市| 浦东新区| 天气| 宜川县| 大足县| 桂平市| 肥东县| 高碑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