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三夏標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教育對策;三維一體教育目標;美術新課標;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7-0190-02
一、我們首先來談一談現代教育環境下的教育對策
1.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一直是人類關注的大事。培育好一代人可以促進一個國家的興旺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都在飛速地發展,這種發展是跨越時間、空間的。隨著市場經濟深入發展,新舊制度、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碰撞隨之而來。它的結果就是使得社會上產生了一代思想行為、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都有新的特點的青年學生。這給我們的教育事業也帶來了一系列難題。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①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的碰撞——中華民族傳統文明中注重勤儉節約、艱苦創業、團結合作。但是現代年輕人盲目崇尚個性、自由、金錢,思想里總是充斥著享樂、利己主義。②市場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隨著市場的開放,不少優秀的事物進入中國市場,但是同時又有不少糟粕流入。青年學生們無法分清優劣,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輕易讓毒素腐蝕了心靈。③傳統教育的弊端——傳統教育中灌輸式教育,封閉、單一,教師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用他們自己的思想來禁錮學生的思想。
2.教師要懂得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學生的天真、活潑往往和成熟、憂郁交織在一起。學生敢說敢想,思想活躍,有時會出現差錯。遇到這樣的學生,教師就認定這是個壞學生,那么這個老師也稱不上一個好老師。以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把目光只盯在少數尖子生身上,讀書、答問、板書等學習活動很少讓其他學生參與,也就是說,大多數學生在學習中還是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這樣雖然少數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調動,但卻使大多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和打擊。同時,單一的班級授課模式,局限了教師與學生,特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廣泛的信息交流,這樣多數學生在課堂上既得不到與教師交流的機會,又不能從與同學的交流中有所收獲,他們心中的疑惑就不會及時得到解決,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當然在提高課堂效率方面,吸引學生注意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教師講解得精彩,其次可以適當運用一些小技巧。說到這里很多老教師認為講講笑話、做做小游戲是低年級課堂上才有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未泯的童心,充分利用這一點會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制造一個興奮點,把教學內容和學生們感興趣的事物結合起來,把學生的注意力從窗外拉回教室里。
3.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是學生學習的領路人,教師是創設意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的指導者;教師應參與到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去,和學生一起在相互作用下學習進步;教師必須注意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教師對學生作品的講評以及引導學生做自我分析評價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感情和綜合能力。老師是學生的指路人、引導者,在學生的成長之路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以上觀點又恰巧表明了現代教育對策是與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相符合的。
二、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談一談三維一體目標
所謂三維,按大眾理論來講,只是人為規定的互相交錯(垂直是一個很有特性的理解)的三個方向,用這個三維坐標,看起來可以把整個世界任意一點的位置確定下來。三維既是坐標軸的三個軸,即x軸、y軸、z軸,其中x表示左右空間,y表示上下空間,z表示前后空間,這樣就形成了人的視覺立體感。從美術的角度來理解,三維的前面一位,是二維,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平面的,而三維就是全方面的、立體式的,從數學的角度來理解就是x軸、y軸、z軸三軸的空間。那么什么是三維一體目標呢?
1.簡單地說三維目標第一就是知識與技能。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知識包括直接經驗知識和間接經驗,技能就是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具體活動的一種方法,是人們在運用理性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由這種方法轉變過來的方式。我是一個美術教師,對于這樣一門要求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學科,我深知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對于美術課有多么的重要,老師在講臺上長篇大論1個小時,不如給學生做一個課堂示范30分鐘,然后要學生動手操作30分鐘效果來得明顯。站在臺上口若懸河地講理論知識,往往學生不理解,只能干瞪眼。
關鍵詞:高三英語;復習;應考;策略
一、學習方法有效
英語詞匯方面,要多讀、多看、多記。注意單詞用法,一詞多義,詞義辨析,動賓搭配,動詞與介詞搭配等。再拿語言素材的積累來講,既要立足課本,又要及時補充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和信息網絡等方面的大量語言材料,以彌補現行教材中的不足。
詞匯量方面,要利用閱讀語篇復習詞匯、句型和語法。在做完限時閱讀后,建議學生要將短文重新再看一遍,對文章所出現的詞匯短語進行及時歸納和總結。利用語篇來復習語法知識要比單純地做單項選擇題記語法點效果要好得多。語篇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文化背景知識及交際背景,而且學生可根據上下文的內容進行猜詞,推理完成對語篇的理解,并帶動單詞、句型和短語的復習,形成較為流暢的語言表達習慣,為閱讀表達和書面表達打下基礎。
二、解題方法有效
1.對下發的考試詞匯手冊不僅要了解掌握每個詞的基本意義,更要注意相關詞性的派生,同義詞、近義詞和形近詞的辨析,基本詞組、短語的組成,固定的動賓結構和動詞介詞的搭配等,并能活用于語言環境中,使孤立的詞匯串在一起。同時要在報刊中捕捉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鮮活詞語,借以擴大自己的詞匯量。
2.語法和詞匯側重在基本語法項目的訓練,過繁過雜過深的語法選擇題完全可以擱置一邊不理,詞匯訓練要重在詞語搭配和固定結構的使用上,明晰詞義以及一詞多義。從近年來高考改革趨勢及英語語法試題命題的走向來看,“基礎、常見、實用”這六字方針是語法試題的命題原則。因為高考語法題有極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學生只要正確理解上下文,一般就能找到正確答案。而近幾年的高考語法題目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并體現了“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要牢記“題不在多做,而在精做,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要積累基礎語法知識。語法盡管在高考試卷中直接占據的比例很小,但閱讀、改錯和書面表達都離不開扎實的語法基礎。學生在語法復習中要培養概念意識和考點意識。有些同學只做題,卻不問為什么,屢做屢錯,屢錯屢做。這是因為基本的語法概念沒有搞清楚。
3.完形填空能夠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詞匯使用、語法規則運用等多方面的能力。完形填空有兩種:一種是無選擇填空;一種是有選擇填空。目前我們做的是后者,是比較容易的一種。但是在做的時候,最好以前者無選擇填空作為訓練內容。換句話說,先不忙去看后面的選題,首先自己讀一遍有空缺的語篇,看能不能填上什么詞,或者說可能填什么詞,然后再帶著這個問題明確到選項中尋找和自己推測相近的詞匯。
4.閱讀理解,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常規訓練之外,側重在信息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歸納比較概括能力的提高。文章看得懂題目卻做不對,這是許多同學經常說的話。這說明只對文章表層意義的理解是遠遠不夠的。2011年和2012年的四川卷更是突出了對這一能力的考查力度。將閱讀訓練作為貫穿高三英語復習的主線是十分明智的,因為這是新課程標準、考綱所要求的。語篇訓練不僅包括閱讀理解,還包括完型填空、閱讀表達、補全對話和書面表達。在這四項專題訓練中,閱讀理解是重中之重。考生在做閱讀理解練習時,一定要限定時間,根據高考試卷對閱讀理解題限時的要求,應限制在50分鐘內讀完6篇短文并完成20道小題的選擇和回答5個問題。在選擇正確答案時,要充分利用平常所學過的閱讀技巧,如尋找主題句、猜詞、推理、跳讀、略讀等獲取所需要的信息。
5.書面表達屬材料作文,涉及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等多種文體的交叉綜合運用。四川卷英語寫作的命題方向是以應用文為主,因此在平時訓練中應注意全面提高自己的不同文體的寫作水平,為高考打下基礎。寫作前要注意審題,寫作時注意語句通順,意義表達正確,遣詞規范。基礎好的同學更要學會使用有一定深度的詞語詞組,注意語言的豐富性和多樣化,使文章增色,以提高得分率。因此,學生練習時可主要側重以下幾項內容,如記敘文(描寫事物、人物)、寫信、寫通知、寫日記、寫議論文、寫圖表作文等。高考作文的提示語是考生寫作文的指導語,考生一定要按要求寫作。
總之,要在高考復習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遵循一定的科學方法,但學無定法,每個學生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好適合自己水平的題目持之以恒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從而在高考中取得滿意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楊晚霞.輸出性練習對英語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
巧于表揚,我覺得是激發學生興趣、提高高三學生成績的一個有效方法。高三學生,易產生情緒,且高三的知識陳舊、習題繁多,復習容易讓人產生厭倦、煩躁感,所以適當的、有技巧的表揚,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1、從不同角度每次考試完,閱卷時我總會一邊打分、一邊記下各題的得分情況,如選擇題全對的同學;文字題部分的翻譯、詩歌鑒賞、現代文閱讀等答得最好的(有的比參考答案還全面);作文上了48分的、50分以上的、54分以上的(分記敘文與議論文);卷面最工整的,文字題體現了答題技巧的及文字題分點答題最優秀的等,我均會給予表揚,激發他們的自信。
2、從不同層次每次表揚,我會從不同層面選取對象,擴大表揚范圍,加強表揚力度。比如第一次我表揚分數排在前面的(總分如此、各題也是),第二次我會表揚有進步的和成績排在前面的,第三次我會表揚成績一直穩定和穩中有突破的不同層次會有不同代表,有利于激發整體,全面提高。
3、打不同評語批閱試卷,除了打好分數,每位同學的每套試卷,我都會為它打一句話的評語——或贊揚或指出凸顯的問題,以之激勵。比如我曾在一位同學的試卷上寫下:寫錯別字不要緊,重要的是我們要有一顆認真對待的心。在進步了的學生試卷上我寫下:進步的階梯,你有能力搭建,更應有恒心攀爬。還有學生,一直成績較穩,所以我在他的試卷上寫到:穩中求突破,會將你與夢想拉得更近所以到最后一套試卷,我為了不影響學生高考前的心情,發給他們答案,帶領他們自批時,有學生在qq里寫下了這樣的話“老師,我真想您為我們再閱一次卷,每次您的評語都能給我無窮的能量。”每次表揚,我會稍加更新,這樣不至于評語枯燥、學生厭煩。一方面有利于全面激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強他們的信心,穩定他們的情緒。促使他們在希望中不斷挖掘潛能、釋放能量。
二、知識系統化——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作文皆規范教學
高三的復習,資料繁多、內容豐富、作業量大,所以我們必須高效教學。教學規范、知識系統,不僅能使學生一目了然,且易讓他們產生胸有成竹之感。比如我在復習作文時,便按照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的方法井然有序的進行:審題立意——謀篇布局——選材用材——語言表達——開頭結尾,由段落訓練到整篇修改等,一學期下來,學生的文章明顯有了較大提高,已逐步凸顯出高三的水平,不僅99%以上的學生審題準確,不時出現新意,且文學與思想能在他們的文章中碰撞出火花,富有哲理,耐人尋味。一體化的教學,系統、高效。
三、技巧綜合化——巧妙結合、事半功倍
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體育教學教師是主體,學生是教師的傳授知識的宣傳品,學生的所有活動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教師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學,學生不用用腦去思考問題,如果有問題只能按教師的要求去做,沒有提問的權力,這樣,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學生的主性得不到發揮,學習沒有動力可言,更談不上對體育產生興趣。致使體育課堂上沒有活力。
而自主學習則可以改變這一現狀,運用這種學習方式,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能自己根據課程標準的精神,結合自己的條件與學習興趣,能制定出自己的學習目標,并在課堂或者課下付諸于實施,這種學習的方式把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能在教師的激勵下能進行自我監督,自我評價學習情況,自主的進行體育鍛煉。教師則要對學生進行不斷的鼓勵,讓他們形成一個自我學習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讓學生能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在這樣前提下,學生掌握技術提高體育能力才有可能,才能形成終身體育意識。比如,在這習排球墊球時,發給每個學生一個球,可以允許他們用上肢的任何部分玩球,也可以是單手的,也可以是雙手的,也可以運用原地的或者行進間的,可以是連續的,也可是間斷的,也可以兩個人合作,這樣,學生有了體驗,他們感覺學習排球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從而提高了他們自主學習的欲望。
二、運用體育合作學習的策略
我們所理解的合作學習并不是簡單的把學生分成幾組,幾個同伴在一起活動就是合作學習了,這種簡單的分組如果沒有有效的指導,他們在小組內沒有合作,還是單個的學習,那么,同樣起不到合作學習的教育。所以,在新課程標準下,我們要重新對合作學習進行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做到真正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對象是全體學生,在這種學習方式下,他們能共同學習、共同提高,通過合作,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使人際關系也越來越密切。
合作學習細化可以分為互助學習與互動學習,這兩種不同的學習方式以有不同的學習功能。互助學習也叫做互補學習,就是幾個合作的伙伴在學習中能夠取長補短,發揮自己的優勢,學習別人的優勢之處,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互補一般是指技術差的與技術好的同學合作,比如排球的墊球技術學習,不會墊球的可以跟會墊的學習。當然也可以體能好的與技術好的同學互補學習,則前者可以提高墊球技術,后者提高體能。還可以墊球技術好的與意志品質好的合作學習,前者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后者則可以提高墊球技術。而互動學習就是指在學習中學生可以互相討論、互相鼓勵,達到雙方均衡得益的目的,再如,排球墊球中,學生可以討論為什么他能墊得好,我需要怎么做才能跟你一樣好等等。
三、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探究學習也叫做嘗試性學習,就是在學習新的內容時,都事先不教給學生技術,而是讓學生先進行嘗試,然后發現問題,通過自己的努力思考得到問題的答案。這種學習方式讓學生的被動學習成為主動學習。我們體育教師要在教學中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大膽的去探究,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被調動起來,從而提高他們的探究學習的能力。那么探究學習可以分為遷移學習、歸納學習與建構學習三種。第一,遷移學習,是指讓學生的思維在嘗試中轉換,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觀察問題,把以前學過的知識運用在新的技術之上,以掌握新的知識。比如說,我們以前學習了鞭打的動作,當我們學習投擲時,就可以運用鞭打動作來形成投擲的抖腕動作,類似這個動作的還有排球的扣球、羽毛球殺球等,再比如,籃球上籃動作與排球上步扣動作也可以相互遷移。所以,在學習時,可以把幾個類似的動作相互比較學習。第二,歸納學習,通過探究得到了一些經驗,那么,就得對這些經驗進行分析、歸類,這就是歸納總結,我們對這些進行總結就會得出一些規律,從而讓我們對新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如籃球的傳球、組織進功等要進行歸納總結,比如,田徑運動提高學生的體能,并可以把田徑運動與其他基礎上結合學習。第三,建構學習,是學生通過自主的活動、感受、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從而形成一個總體的感受,建立起了一個技術的認知結構。通過對知識的構建學習,學生能不斷的完善和改進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體育能力,有利于形成學習的積極態度,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總之,“自主、合作、探究”這三大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嶄新理念。我們在體育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長期的教育,在體育學習中逐步培養形成三大學習方式,這樣,他們才能在學習中取得更好的成績,也為以后的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旭.關于體育學習方式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 2008(19)
[2]馮海成,商洪林.實施體育學習方式的教學策略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7(21)
[3]陳瑜.體育課程新理念與體育學習方式的改革[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S1)
關鍵詞 參與性教學 三維目標 發現教學 疑問教學 探究實驗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Achieve Chemistry Teach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under Participatory Teaching
LIU Huawei
(Binghui Middle School, Tianchang, Anhui 239300)
Abstract High school chemistry curriculum standards build a "knowledge and skills" "Process and Methods", "emotions and values" fusion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curriculum objectives system. Participatory teaching can be a good melt this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in a furnace, so should be fully utilized in teaching has some creative teaching resources to carry out actively involved in teaching, it's very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ng people and classroom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participatory teach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doubt teaching; inquiry experimental design
0 前言
新課標要求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和諧發展,化學課堂教學必須緊緊圍繞這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而進行。要實現新課程標準制定的目標,教師必須樹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要為學生的發展做好各種支持和服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學,學生的學又促進教師不斷思索和提高,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參與性教學是指在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教師和學生充分發揮主體能動性,積極地交往和互動,達到認知共振,思維同步,創造性地完成教學目標的教育實踐活動。參與性教學內涵在于“人的發展”,這點與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核心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1 參與性教學的基本路徑
1.1 發現教學
發現教學是指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一些事實和問題的獨立探究,積極思考,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教學方法。發現教學的基本途徑為:創設情境、鼓勵猜想、解釋驗證、獲取結論。
【案例1】堿金屬元素的化學性質
(1)創設情境。
堿金屬元素的化學性質有哪些相似性和遞變性?
(2)鼓勵猜想。
引導學生根據已知的堿金屬原子結構上的異同及金屬鈉的性質,從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入手,經比較、分析,對堿金屬的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作出推測。
(3)解釋驗證并獲取結論。
學生實驗:鋰和鉀分別與氧氣、水的反應。抓住反應發生的條件、反應進行的劇烈程度等方面,與鈉和氧氣、水的反應進行對比,在相類似的反應中找出它們的差異和性質的變化規律。說明前面對堿金屬在化學性質上表現出的相似性和遞變性的推測是正確的。
(4)評價。
教師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時固然要重結果,但更要重視參與的過程,盡可能采用激勵性的語言,如“你對知識的掌握很牢靠”, “你的思路很有創意”“你很有感染力”等等,即便是指出不足,也盡可能委婉,給學生樹立信心,使教學持續健康地發展。
以上案例中教師通過創設誘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發現問題,產生疑惑,從而形成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回憶、思考、討論,最后通過教師評價,使學生更加自信,對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產生更濃厚的興趣。數學家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即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發現教學的踐行,對參與性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嘗試和滲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2 疑問教學
疑問教學是參與性教學設計的另一條重要路徑。Cotton(1988)的研究指出,教師花費一半的課堂時間進行課堂提問。疑問教學的基本途徑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形成假設和驗證假設。
【案例2】甲酸能發生銀鏡反應嗎
(1)提出問題。
甲酸能發生銀鏡反應嗎?
(2)分析問題(引導學生探究)。
從分子結構來看,甲酸結構中既含有羧基又含有醛基,既然有醛基,就可以發生銀鏡反應。
(3)形成假設。
甲酸能發生銀鏡反應。
(4)驗證假設。
實驗證明向新制銀氨溶液中滴加2~3滴甲酸溶液,水浴加熱,最終有銀鏡生成。
(5)討論并得出結論。
有同學提出,銀氨溶液本身呈堿性,銀鏡反應必須在堿性條件下進行,所以滴加的是甲酸溶液,實際參加銀鏡反應的是甲酸鹽。
結論:不論是甲酸還是甲酸某酯參加銀鏡反應,實際起作用的是甲酸鹽。
由此案例可以看出,教師進行在疑問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設計出難度適中,有助于學生形成認知沖突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說過:“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利用清晰的語言、激情的方式來感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鼓勵學生勤于回答,敢于質疑。
1.3 探究實驗設計
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教學的基本特征,化學實驗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培養科學方法和創新精神均能產生積極有效的作用。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以逐步掌握科學研究方法。
【案例3】二氧化硫與紅色酚酞的作用
實驗:SO2通入紅色酚酞,酚酞褪色
(1)提出假設。
引導學生根據已學過的SO2的化學性質,經分析、討論,對酚酞褪色的原因作出猜想:
①SO2具有漂白性,使紅色酚酞褪色;
②酚酞呈紅色說明其中含有堿,而SO2具有酸性,可以將堿中和,使溶液變為中性,而酚酞在中性時是無色的,所以體現出紅色酚酞褪色。
(2)設計實驗方案。
引導學生回憶:SO2漂白的特征——不穩定,受熱顏色又會恢復。設計實驗:將褪色后的酚酞溶液加熱,看顏色是否恢復來驗證猜想①是否正確。
再引導學生討論:如果酚酞因為SO2的酸性而褪色,再使其變成堿性,那么溶液又會變紅。設計實驗:向褪色后的酚酞溶液中加足量的NaOH溶液,看顏色是否變紅來驗證猜想②是否正確。
(3)實驗操作和結論。
操作:將褪色后酚酞取出少許分置于兩支試管中,把試管甲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向試管乙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振蕩。
現象:試管甲中溶液未變紅,試管乙溶液變紅。
結論:猜想①錯誤,猜想②是正確的。
(4)實驗方案的評價。
以上案例遵循“實驗設疑—分組討論—實驗探究—得到結論”的模式,在此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還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協作的科學作風。這些是探究性學習的必要條件,也是學生在未來社會全面發展所必備的素質。因此,化學參與性教學設計的第三條重要路徑,就是提高學生設計探究性實驗的能力。
2 小結
在新課改的大潮中如何克服傳統教學的弊端,將新型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力求實現學生學科成績和多方面的能力全面發展,這些都是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參與性教學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方式恰恰與學生、家長、教師的需要相吻合,也與未來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相契合。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參與性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森.論參與性教學的背景、內涵及實施[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1.
[2] Cotton,K.Monitoring student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M].Portland, OR:Northwest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1988.
[3] 劉知新,何少華,畢華林.化學課程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