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最好的愛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切改變緣自一場突如其來的重感冒。一場持續的高燒過后,讓三歲的冬冬,突然變得冷漠。他不言不語也不再笑,父母帶著他往一家又一家的醫院跑。那一紙薄薄的診斷證書,卻似晴天里的霹靂,毫不留情地砸向了那個家。孩子竟然患上嚴重的神經性耳聾。手捧診斷書,夫婦兩個欲哭無淚。猶豫再三他們決定把孩子送到當地一家福利院去,是因為他們覺得,為冬冬做人工電子耳蝸的二三十萬元醫藥費,政府會出得起。他們愛孩子,卻不想因為自己的貧窮耽誤了孩子的一生。可冬冬卻是讓人意想不到的固執,在福利院的四天時間里,他不吃不喝,只哭鬧著要回家。無奈之下,工作人員又將孩子送回來,迎接他們的卻是緊鎖的院門。
我把冬冬帶回電視臺,并連夜把那段讓人心碎落淚的錄像制作出來。其間,冬冬已不再哭,他很安靜地坐在休息室里,看著我和同事們來來回回地忙碌走動。把他拉到鏡頭前,讓他叫一聲“媽媽”的時候,他竟然毫無反應。幾天的時間,他已喪失了自己最后的一絲聽力。可他還是很努力地睜大眼睛,對著鏡頭。看著冬冬明亮清澈的大眼睛里,淚水越聚越多,最后終于無聲地沿著那張淚痕重重的小臉再一次滑落下來的時候,我的手,輕輕地抖了,是什么樣無法承受的憂傷,讓孩子美麗的雙眼再也托不起那滴滴晶瑩的淚啊。
節目播出后的兩三天里,熱線幾乎被人打爆。熱心的觀眾朋友,從四面八方,將牽掛與愛,匯聚而來。他們有詢問孩子的父母找到沒有的,有詢問如何為小冬冬提供捐助的,也有人,愿意擔當冬冬的父母。除卻深深的感動與感謝,我們不能答應那些好心人的請求。有些人,有些愛,在孩子的生命里無法替代。
我們一直渴望的一個電話,是在節目播出第四天后打進來的。電話接通,里面卻只有壓抑的抽泣聲:“我們來領冬冬回家……”一句話未講完,下面的內容已完全被淚水淹沒。
我永遠無法忘記的一個鏡頭,是冬冬的養父母來電視臺接他的時候。那一對滿面塵土盡是滄桑的中年夫婦,在看到孩子的瞬間,當著眾人的面,把冬冬緊緊摟在懷里,哭得淚水狼藉。冬冬也哭,把小臉蛋緊緊地貼在媽媽的臉上,把自己的眼淚和媽媽的眼淚混在一起……有些重逢的痛勝過生離死別,那一刻,我相信。
“我們錯了,錯了,其實,從把孩子送走的那一天起,我們的心就沒有安生過。我們不是不愛冬冬了,可我們家窮,治不了孩子的病,我們就想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現在我們才明白,無論他怎么樣,有我們,他才有未來……”她一直在哭,一直在說。懷里的冬冬卻一臉的茫然,他只是那么緊張那么小心地貼在媽媽的懷里并不時地抬起小手輕輕地替媽媽擦一下眼淚。
簡心在廚房忙得滿頭大汗的樣子讓林棟很郁悶。
為了自己的生日,忙成這樣,值得嗎?按照林棟的意思,既然兩個人薪水都少,到樓下小飯館吃就行了。但是簡心說不,小飯店怎么行呢?這可是你的生日,我不怕麻煩,你坐著看電視,我忙完了就叫你。
朱曉煙的短信,就是那時候來的。“生日快樂,我想你了。”撩撥得林棟不郁悶了,在沙發上一連換了好幾個姿勢。
看看還在陽臺改裝成的廚房里忙碌的簡心,心又驀地一沉。
自己這樣,的確有些對不住簡心。簡心是標準的持家女子,小公司的小內勤,平時工作忙,薪水卻不多。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不多,所以只要在一起,簡心就包攬了所有的家務。
簡心的電話響了,簡心接著。不一會兒,簡心的同事來了,借簡心的LV包包,公司有活動,同事有時候借簡心的衣服,有時候借簡心的包包,有時候簡心也會借同事的,都是為了充場面。“真搞不懂你們女人,這么虛榮,A貨的包包都要借。”同事走了,林棟說。
簡心笑,把做好的杭椒牛柳塞到林棟嘴里,又去做別的菜了。
林棟偷偷掏出手機,又看朱曉煙剛才發來的短信:“生日快樂,我想你了。”
林棟覺得人和人就是不一樣,比如簡心和同事,A貨的包包也需要互相借;而朱曉煙,公司老板的女兒,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根本不用工作,名牌包也多得數不清。
朱曉煙的短信又來了。“林棟,我要你馬上來看我。”朱曉煙說。
林棟沒有去,但是想著在300平方米大宅里給自己發短信、妖精一樣的朱曉煙,再看看身邊衣著普通、在3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一門心思做菜的簡心,林棟突然覺得自己明白了,為什么自己這樣能力普通、僅僅依靠自己、工作看不到起色和希望的男子都希望有機會和富家女結婚,女人和女人之間的差距,說白了,就是下半輩子貧窮和富貴的差距。
2
所以一個星期后,天氣預報里氣象主持人宣布冬天就要結束,朱曉煙約林棟一起泡溫泉的時候,林棟沒有拒絕。
初春的玉泉山,因為海拔高落了一場薄薄的雪。朱曉煙開了車來,讓林棟接著開。溫泉朦朧的霧氣里,朱曉煙穿著比基尼妖精一樣站在林棟面前,林棟開始覺得,自己沒有拒絕是對的。
朱曉煙和林棟一起玩“說真心話大冒險”,朱曉煙說,林棟你有什么隱私,我說一個,你說一個。朱曉煙說自己念書的時候,勾引過大學老師,老師有妻子了,自己還勾引他。后來呢?林棟問:“他終于給我回應,我又對他沒有感覺了。”“哦。”“你呢?”林棟說自己小時候,偷過鄰居家的苞米烤著吃。“這個算什么隱私,我要聽現在的。”
林棟想了想,沒有說。林棟想的是簡心,前幾天簡心不在,那個借包包的同事來還簡心包包,說酒會的時候,咖啡灑在包包上了,自己拿到處理皮具那兒,怎么也弄不成從前的樣子,很抱歉。“不過是一個A貨包包,無所謂啊。”林棟說。
那個同事倒是呆住了,“不是A貨啊,是真的,要是A貨,就不會這么緊張了。”同事還說自己常常借簡心的那條香奈兒的裙子也是真的。林棟想說,又不愿意說的是,自己很懷疑簡心,她一個小內勤、大專生,那點可憐的薪水,怎么能買得起真貨呢?唯一的解釋是,簡心一面和自己在一起,一面在外面有了別人吧。現在很多虛榮的女子,不都是這樣嗎?享受著愛情,也不愿意放棄物質……簡心,自己初見時那個單純的女子,或許在社會的影響下,也不那么單純了,就像自己,這個曾經以為可以憑著自己的赤手空拳、打下一片江山的男子,如今不也接受朱曉煙的邀約,和她一起泡溫泉嗎?僅僅因為,她是富二代而已。
朱曉煙一個勁兒地催林棟:“快說,快說。”林棟卻覺得自己突然什么都不想說了。
3
林棟想知道,那個給簡心買了LV,又給她買了香奈兒衣服的是誰。
偷偷地觀察簡心,越觀察,越覺得或許真有什么。
簡心還是愛給他燉湯,但是因為工作忙,燉湯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簡心大專畢業就工作了,剛開始上班的時候,什么也不懂,上司特別喜歡刁難她,常常把做不完的工作帶回家,常常著急得哭。如今上司很奇怪地不刁難她了,再沒有看到她把做不完的工作帶回家做,也沒有看到她哭。
她出差的時候,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越來越多,林棟想不通,一個小小內勤怎么有那么多差要出。有一天林棟去機場辦事,隔著機場咖啡店透明的玻璃,看到簡心和一個男人一起安檢后入閘。男人很老了,老到有白頭發,佝僂著背,看起來有些猥瑣的樣子。簡心和他聊著天,巧笑嫣然的樣子。
明明記得,簡心說是和上次借包的女同事出差的,怎么突然變成了這樣的老男人。簡心為什么說謊,為什么有那么多奢侈的包包,為什么騙自己那些包包都是假的,林棟覺得自己突然什么都明白了。
再和朱曉煙在一起,林棟就主動吻了她。林棟突然覺得自己傻。人家簡心早就邁出去了,自己還糾結什么呢?和朱曉煙比起來,簡心算什么呢?沒有朱曉煙漂亮,沒有朱曉煙家境好,哪個男人不想少奮斗10年呢?何況簡心還有這樣的事情。
這是一個機會,一個自己和簡心名正言順說再見、心里不用留下任何負擔和內疚的機會。
朱曉煙回吻過來的時候,林棟的腦海里閃過簡心的樣子。是第一次遇到簡心的時候,自己還在念研究生,簡心來上夜校,學營銷學,自己下樓的時候,看到簡心迎著光走過來,溫柔的光灑在簡心巴掌大的小臉上,每個毛孔都散發著淡淡的金光,一顰一笑都特別有味道。如今簡心已經變成了一個等不及自己這個潛力股增值、忍不住買別的股票、期望撈一注的女子,自己也變成覺得老板女兒才是最適合的人。
怪只怪世界太殘酷,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太大。好在一切都夠了,自己和簡心,就要解脫。
一旦存了心,吵架就多起來。林棟挑剔簡心,說著責備的話,卻不能戳穿那層紙。
簡心在出租屋里發現別的女子的黑色內衣,是在一個月后。簡心把內衣扔到林棟面前的當天,就搬了出去。
林棟沒有告訴簡心,內衣并不是朱曉煙的,公司招來一批新人,新人里面有比林棟更帥的男子時,朱曉煙就不和林棟糾纏了,但和朱曉煙在一起的一段時間,也讓林棟明白,如果找對一個合適的女人,男人也可以少奮斗很多年。
簡心不是那個合適的女人。
林棟買了內衣,藏在屋子的某個角落,故意讓簡心發現,不過是因為,他不知道該怎么說分手……
4
都是五年前的事了。
五年的時間,林棟談過無數次戀愛,換了兩家公司。結婚是在2010年的秋天,女方的家境比朱曉煙差很多,但是也算不錯了,至少給了他們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
林棟每天早上6點起來,給妻子燒飯,然后坐地鐵去上班。
林棟的生日,妻子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林棟在廚房燒飯。妻子問飯菜什么時候好,林棟說快了快了。偏過頭看到沙發上的妻子,恍然看到五年前,自己生日的時候,自己也是賴在沙發上,不過在廚房里忙碌的是簡心而已。
那是分手后,林棟第一次想起簡心,后來偶爾想起,也不過是想一想而已。林棟沒想到的是,自己會遇到簡心。
是有一次去酒店,酒店里正在舉行加盟商的交流會,林棟辦完了自己的事,低著頭要離開,不小心撞到一個人,是從前借過包包的簡心的同事。同事說林棟你怎么在這兒,簡心也在這兒呢。
仔細看,才看到在大堂的一角,被人簇擁在中心,眾星捧月的是簡心。同事說林棟你這人到底怎么回事,不知道那時候簡心很愛你嗎?居然還劈腿。都是過去的事情了,林棟不想解釋。但是同事是個火暴脾氣的人,不讓林棟走。林棟說她不也一樣嗎?傍老男人,不然能買LV?說是和你一起出差,其實和那個老男人在一起。
同事愣了很長的時間,就去拽簡心:“簡心,你從來沒有告訴他,那時候上司總是為難你,你一早跳槽,早不是我的同事了嗎?沒有告訴他,你在新公司,別人都不愿意和那個年紀大、刁鉆的老男人主管出差,但是你愿意去?”
簡心不知道該說什么。林棟看起來就像從天而降,忙著招呼加盟商的她根本不在這個頻率。
同事說林棟你知不知道,簡心其實早就和我不在一個公司了,那時候上司總是為難她,她就跳槽了,沒有告訴你,是因為覺得那時候你自己的工作也有壓力,怕你為她擔心。跳槽后簡心做了加盟推廣,這個職位很適合她,她做得很好,提成是全公司最多的,賺的薪水很快是你的七八倍,LV包和香奈兒的衣服,都是工作需要,她自己買的。我問她怎么不告訴你呢?簡心說男人都是這樣的,希望自己比女人賺得多,愛一個人,就要維護他的自尊。她按揭買了120平方米的房子,也沒有告訴你。她想等你的工作有起色了,才告訴你……
簡心沒有時間和他說話,林棟走了。
約好了朋友到自己家吃飯。林棟燒菜燜飯,忙前忙后。
手機響了,是簡心發來的短信:“對不起,今天太忙,沒顧上和你說話,同事告訴我了,說那時候你誤會我和別人在一起,才會挑剔我,故意那樣讓我走的。林棟,不好意思,我曾經恨過你,但是現在,一點也沒有了,雖然我們已經不在一起了,但我還是對你懷著深深的好感和愛情。我們不過是有誤會而已,我們不過是沒有緣分而已。”
那一刻,林棟放下手中的碗筷,往事紛至沓來,林棟突然明白,自己失去的,是一個溫婉體貼的女子,一段包含了犧牲、寬容和盡量維護對方感受的真正的愛情。如今過盡千帆,他才知道,這是一個女人給予一個男人的最好的愛。
我聽過一句讓我感觸至深的話:一個父親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愛他的媽媽。我想,這句話掰開來說就是,和諧的父母關系,是一個孩子內心安全感的最大來源。
我和小燃曾經有一次比較激烈的爭吵,說到都快撕扯起來了(我跟小燃間從未動過手)。那時石頭還小,大概四歲的樣子,我們和孩子本來都在一樓,他趴在一邊玩耍。說到激烈的時候,我倆下意識地感覺小石頭好像看見了,于是趕緊默契地上樓走進書房關上了兩層門,才繼續說。吵架結束后,我們又各自冷靜一下,等調整得差不多了再下樓。
據說,父母吵架位列孩子最懼怕的事情之首,對孩子影響極大。有時候父母吵架一急,在完全不理智的情況下,根本不太注意回避孩子,這樣會對孩子產生非常不好的心理影響,在這一點上,我和石頭媽有這樣的共識:夫妻間的爭吵若是不可避免,就各自進屋去,不要讓激烈的情緒傷害到孩子的心靈。
我爸媽從小在我面前吵的架和做的事兒在我腦海里留下了太深的影響。我那時期的叛逆和反感,讓我知道一定不能在自己孩子面前做同樣沒進步的事情。大人的情緒可以在吵架后很快理智下來,可孩子心靈幼小,比我們脆弱得多。一是他們不太理解大人之間的事情;二是雖然他們不明白,但是會有心理壓力去琢磨你們談論什么;三是我們雖然回避,但在同一個屋檐下孩子難免還是會隱約聽到。這時有一種很好的方式可以去緩和這些問題,就是在爭吵結束后,跟孩子解釋一下。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動不動提“離婚”這個詞。我從來沒有跟我老婆一吵架就提離婚,這點夫妻倆最好也達成默契,吵架歸吵架,動不動提離婚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而且我要再次強調,父母絕對不要吵架最后再把孩子拉進來,指責他“如果不是因為你,我們就不會……”。這點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你想象不到的。
在我的經驗里,父母吵架也是需要技巧的。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他的察言觀色能力太強了,從哪里可以得到利益就偏向哪邊。如果父母兩個人從養育方式上到理論上,都不斷爭吵,孩子就會鉆空子。不要小瞧這點,從教育觀念上保持一致這一點,與從小培養孩子明確的價值觀有很大的關系,我和李燃就特別注意。
有一次,我和小燃正在討論一個關于孩子教育的問題,正各執己見時,石頭也說了一個我們都覺得不太對的觀點。于是小燃開始糾正石頭,這時我趕緊將話鋒一轉,說:“石頭,你媽說得對。”作為父親這時要見縫插針,轉換得快,雖然之前我和小燃討論的意見也不一致,但是不能讓兒子在我們之間找縫兒鉆。
唱好雙簧,保持一致,這是我家教育孩子的一貫政策,事實證明,效果非常正向。
舉一個反例說說,我們鄰居家孩子的父母每次說一個簡單的問題,最后都能上升到“你媽媽的性格不好”“你爸爸的習慣不好”。父母對待一件事情沒有正確的態度,孩子就更亂了。一件小事,在孩子心里變成了“媽媽更厲害,我向著媽媽”或者“爸爸更有利,我向著爸爸”。特別家里還有老人摻和進來的,整個家就亂套了,往往最后演變成大人在上面吵得不可開交,孩子早就沒事兒玩去了。
夏天來的時候,我給婆婆打電話,想讓她從老家過來一起生活。
自從老公顏浩因病離世后,我有一年多沒見過婆婆了。有好幾次打電話讓她過來,她總是找各種理由推托。春節時,我原本打算帶兒子小越去她那里過年,她又說她和大姨一家報了去昆明的旅游團,準備出外散心,所以過年又沒有見到她。
我時常想,我失去了愛人,婆婆失去了兒子,隨著時光一天天的流逝,她有沒有像我一樣從悲傷中走出來,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盡管她總在電話里說自己還好,也算堅強,但是否真是這樣,還要等我見到她才知道。
電話打通了,我剛說完自己的想法,婆婆又像往常一樣推托:“蕓蕓,咱老家過夏天雖然沒有你們青島涼快,但也熱不了多長時間。再說就是熱,家里還有空調。在老家,有熟悉的鄰居、朋友,平時跟她們一起聊個天,遛個彎也很好,你那兒我就不去了。”說到這里,她又囑咐我:“平時你和小越要注意身體,不要太儉省,經濟有困難了,給我說聲。”
聽婆婆這樣說,我心里暖洋洋的,又有些酸澀。老公走后,供兒子讀書和還房貸的重擔就壓在了我身上,為增加收入,我又利用業余時間找了份兼職,經濟狀況才有了一些改善。
“放心吧,媽,經濟沒有什么問題,一切都好,”我故作輕松,緊接著又勸她,“我看你還是過來住吧,咱老家再好,也看不到大海。你來了可以常去海邊散散步,吹吹海風。到周末,我們帶著小越去海邊釣魚,想想看,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可美?”
婆婆在電話那邊難得地笑出了聲:“傻閨女,看風景還用走到跟前看啊,想看的時候,你在海邊,我們用微信視頻聊天,我就能看到了。”
我笑了。婆婆退休前雖然只是工廠里一名普通工人,但她從年輕時就愛鉆研學習,如今60多了還能緊跟時代,早早就學會使用微信。
我說:“媽,小越今年秋天就該讀初中,暑假想給他報兩個培訓班,所以我們也沒有時間回老家了,你還是過來吧,小越也想你。”
以前顏浩在的時候,每年暑假都要帶上小越在老家住上一陣子。如果沒有及時回去,婆婆會一天打好幾個催促電話,等不及了,她就從老家過來看孫子。小越是婆婆一手帶大的,祖孫間感情很深。沒想到婆婆今天依舊不為所動,她沉吟片刻,說:“等過一段,我一定過來看小越。你們多照顧好自己,不用掛念我。”
那天放下電話之后,我總覺著哪里不對勁,婆婆和以前反差太大,想來她是不是因悲傷過度得了憂郁癥,不愿意出門見人?但仔細想又不像。我思來想去,放心不下,決定先不給婆婆打招呼,到老家一看究竟。
二
我坐了5個多小時的火車,終于到了家。
婆婆不在家,小院一切如常,非常干凈。打婆婆的手機,只聽手機在小屋的桌子上響了起來,看來她出去忘帶了。我拿起手機,第一眼就看到了婆婆的微信。想當初還是我教婆婆用微信的,會用以后,她經常在家跟我們用視頻聊天,現在想來,那些過往的好時光好像就在眼前。
我隨手點開婆婆的微信朋友圈,忽然,幾條評論吸引了我的目光。
那是由一組圖片引發的評論和回復。最開始的時候是有個李姓朋友曬出了一組在海邊旅游的照片。婆婆點了贊,評論說:“風景真美。”那朋友回復:“你什么時候去青島看孫子啊?到時也能看到大海了。”婆婆說:“我也想去那里看看,只是他們剛買了房子,日子過得緊,我就不過去給他們增加負擔了。”
看到這里,我心里酸酸的,很不是滋味。我又接著往下看,只見那李姓朋友又說:“那下次就跟我們一起參團去旅游,你就是生活太儉省,退休工資足夠花了,怎么現在又自找苦吃,在外邊當環衛工?”婆婆說:“我是想給孫子攢點兒錢,讓他以后讀大學用,省得到時作難。”
那一刻,我無法形容內心的震驚和感動,婆婆在外邊當環衛工?我一點兒也不知道。
現在想來,那些婆婆讓我不理解的地方,如今都有了答案。原來,她為了幫我撐起這個家,讓我和小越生活得好些,竟然一直瞞著我,在外邊辛苦做工。如果不是我這次回老家,還不知她要瞞多久。
正抹眼淚,院門響了,抬頭看,婆婆回來了。只見她身穿橙紅色的環衛工作服,肩扛一把竹掃帚走進了院門,花白的頭發被風吹得有些凌亂,臉曬得黝黑,整個人瘦了好多。
我輕輕喊她:媽――
婆婆看見是我,有些不相信自己眼睛似的站那兒一愣,很快那愣怔又化成滿臉驚喜的笑容,她高興地大聲說:“蕓蕓,你來啦,小越來了嗎?”
我說小越還要上學,我離開的這幾天,由我爸媽照顧他。
她笑著點點頭,放下掃帚,轉身快速脫去身上的工作服,那神情里有被我發現秘密的尷尬。
“媽,你這么大年紀了,怎么還去外面當清潔工?”她不好意思地解釋:“我在家閑著沒事,干這個鍛煉身體,早上和下午各打掃一回,總共兩個多小時,也累不著。”
婆婆最關鍵的原因沒說,我說:“媽,咱家里現在經濟狀況還行,你不用這樣辛苦啊。”
婆婆看瞞不住我了,說:“蕓蕓,這個臨時活,一月能有1000塊收入,這樣我的退休工資就可以省下來供小越將來讀大學了,不能讓你娘倆生活得太苦。”說到這里,她聲音有些哽咽。
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婆婆的愛是那樣無私,她心里只有我和小越,何曾想過她自己。在喪子苦痛的困境下,她還在默默地掛念著我們,想方設法隱瞞著操勞,只為多給我們一些愛。相比較,我給予她的實在太少了。所以這次,我一定要把婆婆接走,不讓她過孤單的辛苦的日子。
三
我終于把婆婆接到了青島,小越也很開心,家里一時充滿了暖暖的春意。
為了打消婆婆對生活的擔憂,我向她隱瞞了我在外兼職的事,只是連著兩個月讓她了解家庭收入。我還告訴她,下一步我準備報考注冊會計師,生活會越來越好的。
婆婆夸我:“你真能干,這樣我就放心了。”
凡是上了年紀的人,最喜歡“被人需要”的感覺。從婆婆來到的第一天,我和小越就不斷給她強化這種感覺。
小越說:“奶奶,你做的骨酥魚最好吃了,以后我可有口福嘍。”我也跟著連聲附和。婆婆眉開眼笑,立即挽起袖子,走進廚房,說:“這好辦,我現在就去做,保證晚上你們能吃到。”
從那以后,我家的飯桌上,時常會有一道鮮美可口的骨酥魚,婆婆看著我們大快朵頤的樣子,非常開心。
我感嘆:“媽,有你在真好。”小越說:“奶奶,不許走了啊。”她笑著點頭。
為讓婆婆盡快熟悉新環境,下班后,我常陪著她去市場買菜,或到海邊散步,邊走邊聊聊一天來的見聞。海邊風光旖旎,婆婆不時用手機拍一些照片,看得出來,她漸漸喜歡上這里。
但我和小越白天各有各的事情,能陪婆婆的時間畢竟有限,婆婆的生活里難免會有一些孤獨和寂寞。正好我住的小區附近,有個成員全是中老年人的業余文工團,平時演出,吹拉彈唱樣樣都有。我想,要是婆婆能加入這個文工團多好。
婆婆年輕時曾是廠里的文藝骨干,早些年還是家鄉小城一個文工團的編外成員,最擅長的是唱豫劇。只是近年生活坎坷,再也沒有開口唱過了。
我征求婆婆的意見,她說有個事情做也不錯。我替她報了名,進團沒多久,她就跟幾個大媽一起學彈古箏,生活充實了許多。
杜老師講的是小數的初步認識。課前,他和學生做了幾分鐘的交流。他先告訴學生自己的姓名,從北京來,然后問小朋友:“你們還想問老師點什么呢?”孩子們有的問:“老師,您在哪兒教學?”有的問:“老師,您幾歲?”他全都親切地作了回答。在這融洽親和的氣氛中。學生傾刻之間和老師親近了許多,對陌生老師的害怕、疑慮全煙消云散了,為下一步順利地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講課中,他讓學生用自己準備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對折,再用陰影畫出一部分,說出這是幾分之幾,又讓他們貼在黑板上。孩子們折呀、畫呀、說呀、貼呀。貼的時候個子小,夠不著,他把孩子一個個抱起來讓他們貼。每發現有孩子說出一個新分數,他都要夸獎一番:“你真聰明。”“你真了不起!”雖是一聲很平常的贊語,但卻極大地激勵了孩子的自信心。我真切地感到:這不是裝飾門面的造作,這是一種愛護學生的真情的自然流露!
講分數各部分名稱時,他不是膚淺、生硬地去講分數線、分子、分母。而是生動地打比方:我們開頭把一個大圓月餅從中間切開,平均分成兩份,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橫表示,咱把它叫分數線。分兩份的“2”寫在下面叫“分母”。這一半月餅是兩份中的一份,就寫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關系密切,該起個什么名呢?學生天真地說:“叫分兒。”“叫分女。”他微笑著告訴孩子:“你們想象得很好,等你們長大了也許會創造出新的數學公式,命名為‘分兒’‘分女’,咱們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嗎?”我感到:這不是無足輕重的兒戲之舉,它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點燃的是智慧與創造的點點火花。
教學過程有這樣一個環節,他讓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各自所想象的“平均分”。引出分數后,他問學生:用數字表示和用畫、折紙表示哪個簡便?你同意用數字來表示就把你的畫和貼紙擦掉或拿掉,不同意可以保留。有一位小朋友不愿擦他畫的“D”(表示1/2),杜老師便用方框圈起來。接著,他啟發學生說更多更大的分數。剛才保留自己畫的同學說了一個“百分之一”,老師讓他上講臺畫出這個百分之一,這個孩子畫了幾分鐘,跑來告訴老師:太難了,畫不出來。“那咱用分數表示該怎么寫?”孩子寫出了“1/100”。經過實踐,這個學生自愿又心悅誠服地擦掉了自己的畫圖。這一環節看似簡單,其實,那是在點撥孩子實踐、比較、認知,比一遍又一遍地講術語名詞,效果好得多。這就體現了杜老師獨具匠心的教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