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日本留學考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以往讀學位都要先讀語言學校或某些私立大學的預科
以往中國學生要想赴日讀大學或研究生,日本校方都會要求申請該校的外國學生,到日本參加大學自己舉辦的入學考試和面試。對于中國學生來說,這樣不但費用昂貴,而且僅以赴日參加大學入學考試為由,也很難獲得日本的入境簽證。所以,目前中國學生的普遍做法是先進入日本語言學校或某些私立大學的預科學習。在學習期間選擇中意的大學,然后參加其入學考試及面試。這對于有一定日語基礎,且專業成績又比較好的留學生來說,既浪費時間又浪費不少本可不花的金錢。
從2002年開始,日本文部科學省在海外每年舉辦兩次[日本留學考試]并同意一些大學的某些專業,以[日本留學考試]的成績為主要依據,輔以申請人高中或大學成績等材料,進行綜合評估后,決定是否錄取該生進入日本的大學或研究生院學習。被錄取者雖然從未到過日本,但得到學校的入學許可證后,即可辦理簽證手續直接赴日讀學位。
而且隨著日本大學的國際化進程,只要申請人專業科目成績好,日語程度暫時差一點,也可能會被學校錄取,報考有的專業科目還可以用英語進行考試。這都為申請直接赴日攻讀學位者,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申請程序并不繁瑣
第一步先向大學部系咨詢,確認你適合參加該考試
?首先進行詳細的咨詢。可以用寫信、傳真、電子郵件的方式與要申請的學校聯系。
?簡述你的個人情況、學歷背景、明確你要讀的專業以及詳細聯系地址。
?然后咨詢你的情況是否適合報考該校該專業。
?確切了解這所學校不需要來日本參加該大學自己的入學考試以及面試,既確認其有“赴日前預先錄取之大學”的錄取方式。
?如果該大學可以使用這種錄取方法,咨詢參加考試的科目以及所用語言的規定等。該大學會給你詳盡的答復,有時會寄來入學申請表格。(正式申請時,要交納申請費,1萬至3萬日元不等)。
第二步向日本留學考試中心報名
如果該大學明確答復,你的情況適合報考該專業,并確認你可通過《日本留學考試》被該校錄取。
?你即可向[日本留學考試]的報名地點報名,并匯寄考試費,提出考試申請。(2003年度在中國沒有考試點,中國學生可到臨近國家報名)。
?在收到考試點寄給你的考試申請表格后,請認真填寫并寄回。
?收到考試點寄給你的準考證后,即可向學校提出正式申請,即將認真填寫好的大學入學申請表格、入學申請費、學校要求的其他資料及[日本留學考試]的準考證復印件(上面的考號一定要大要清楚)一并寄回給學校。
?按時參加考試。
第三步考試合格者會收到學校錄取通知
?在收到考試成績后兩個月內,便可收到學校的入學許可證,或附有詳細說明的不錄取通知書。
?在戶口所在地辦理護照。
關鍵詞:漢語學習 焦慮成因 日本留學生
一、引言
國外學術界對外語教學的研究證明,焦慮廣泛地存在于外語學習的各個方面。Krashen(1982)在“情感過濾假說”(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又稱“屏蔽效應假說”)中將“動機”“自信心”和“焦慮”定義為三大情感變量,并指出第二語言習得的實現,必須要創造一個低焦慮的學習環境。Tobias的“三階段模型”理論(Three-stage Model)也指出在信息的輸入、處理和輸出階段都存在著焦慮。Arnold(2000)提出,在影響語言學習的情感因素中,不管是正式的課堂語言學習環境還是非正式的課外語言學習環境,焦慮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相比國外焦慮的研究成果,國內關于留學生漢語焦慮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和全面。有關焦慮對漢語學習的研究最早有錢旭菁(1999),她利用“外語課堂焦慮等級列表”,調查了留學生漢語焦慮感與學習者的性別、年齡、國別、學習時間、自我評價、期望值、是否為華裔、學習成績9項指標的關系。張莉(2001)主要考察了留學生漢語學習焦慮對口語表達流利性的影響,通過分析得出了焦慮越強的學生,口語流利度越差的結論。
日本留學生在漢語習得過程中的焦慮有什么特點,我們不得而知。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日本留學生在課堂上聽講認真、學習刻苦,但比較謹慎、課堂活動參與度低。相比歐美留學生,日本留學生更容易產生焦慮情緒。所以,對日本留學生漢語習得焦慮因素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有利于我們從理論上進一步認識日本留學生漢語學習的特點和心理狀況,從而有的放矢、對癥下藥,采取有效的方法來降低焦慮,更好地開展漢語教學工作。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參加本次研究的是來自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以及復旦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44名日本留學生,他們來華學習漢語的時間均為一年。在44名完成有效問卷的日本留學生中,男生21名,女生23名;年齡最大的49歲,最小的18歲,平均年齡為26.7歲。
(二)研究工具
為了研究的科學性和針對性,本文根據學術界已有研究成果以及調查對象的特點,設計了留學生漢語學習焦慮原因調查問卷。該問卷共12題,包含六大類可能會引起日本留學生漢語學習焦慮的原因:課堂教學、漢語教學內容、師生互動、漢語測試、競爭以及學生個人因素。問卷的選項分別為:“A=完全同意”“B=同意”“C=不同意也不反對”“D=不同意”“E=完全不同意”。具體情況如下表:
表1:日本留學生漢語焦慮原因分類
題項 類別 序號
(1)(8) 課堂教學 1
(3)(5) 漢語教學內容 2
(2)(6)(7)(9) 師生互動 3
(12) 漢語測試 4
(4)(11) 競爭 5
(10) 學生個人因素 6
表2:日本留學生漢語焦慮原因量表
題項 內容
1 在課堂上,其他同學說的很多,我沒有機會進行口語表達訓練。
2 如果老師糾正很多次后,我還是不明白為什么,我會感到有壓力。
3 我不能完全明白課本上的注釋。
4 我覺得每個同學的漢語都說得比我好。
5 我覺得漢語的發音很難,生詞、語法又很多。
6 老師使用的例句常常很難,我無法完全理解。
7 很多情況下我不能確定對錯。
8 在全班同學面前說漢語時,我覺得很緊張。
9 我不太適應老師教漢語的方法。
10 我沒有有效的學習方法。
11 當我的課堂表現沒有同學好時,我覺得很沒有面子。
12 知道第二天要考試時,我會很緊張。
(三)統計結果分析
日本留學生在漢語學習過程中有一定程度的焦慮情緒,一些焦慮因子甚至會影響到最終的學習效果。本節將探討日本留學生產生焦慮的原因,分析出最容易和最不容易引起焦慮的原因項。這有利于了解他們在漢語學習過程中是哪些因素阻礙了其漢語水平的提高,以便在實際教學中有側重地降低消極情緒的影響。
1.最容易引起日本留學生漢語焦慮的原因
本文首先統計了日本留學生選擇了“完全同意”或“同意”人數最多的前三項,它們是最可能引起日本留學生漢語學習焦慮的原因。
表3:日本留學生“完全同意”或“同意”人數最多的前五個題項
排名 題目序號 人數 百分比
1 (5) 29 65.9
2 (4) 16 36.4
3 (8) 12 27.3
從表3可以看出,最容易引起日本留學生焦慮的原因是第5題“我覺得漢語的發音很難,生詞、語法又很多。”有65.9%的日本留學生選擇了這一題。這說明日本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時候,普遍地會因為漢語本身的獨特性而產生焦慮。對于日本學生來說,漢語的發音系統,特別是漢語的聲調系統非常難,要想掌握漢語的發音,并不容易;漢語的語法系統與日語的語法系統相差很大,日本留學生,特別是成年人在學習時很容易將自己語言中的語法規則負遷移到中介語中來;漢語具有悠久的歷史,其詞匯系統非常發達,二語學習中,日本留學生要掌握大量的生詞,這勢必也會增加其學習漢語的焦慮程度。
有36.4%的日本留學生選擇了第4題“我覺得每個同學的漢語都說得比我好。”一方面因為日本留學生學習漢語的信心不足,特別是在歐美日韓等各國留學生都存在的漢語學習班里,來自歐美學生的競爭也會造成日本留學生產生焦慮情緒;同時,=日本留學生深受東方文化的影響,做事認真、謙虛、重視別人的態度等民族個性,使之對自我要求高而克制自我認同,這也是其產生焦慮的因素之一。
第三個容易引起日本留學生焦慮的原因是第8題“在全班同學面前說漢語時,我覺得很緊張。”在課堂環境下,特別是口語課堂上,歐美留學生普遍比較活躍,相比之下,日本留學生則內斂、謹慎得多,不太擅長在群體面前自我表現。因而,當上臺進行口語表達時,會產生不自信、覺得緊張和焦慮的情緒。
2.最不容易引起日本留學生漢語焦慮的原因
本文還統計了日本留學生選擇了“完全同意”或“同意”人數最少的前三項,它們是最不可能引起日本留學生漢語學習焦慮的原因。
表4:日本留學生“完全同意”或“同意”人數最少的前三個題項
排名 題目序號 人數 百分比
1 (11) 1 2.3
2 (3) 1 2.3
3 (6) 2 4.5
由表4可以看出,最不可能引起日本留學生焦慮的原因是第11題“當我的課堂表現沒有同學好,我覺得很沒有面子。”可以看出,日本留學生的確存在語言學習自信心不足的問題,但是作為成年人的他們思考方式成熟、理性,并且注重人際交往的基本禮貌,并不會因課堂上同學表現不好而笑話別人;同時,也不會因為自身不好的表現而覺得沒有面子。
只有一名日本留學生選擇了第3題“我不能完全明白課本上的注釋”。這表明,一方面,我們國內的漢語教材上的注釋內容基本上可以滿足日本留學生的課堂學習需要,絕大部分學生在課堂預習、復習或是自學的時候都能借助注釋內容學習;另一方面,漢語教材和教學內容本身不會對日本留學生漢語學習焦慮造成太大的影響,所以并不是日本留學生產生焦慮的重要原因。
同意第6題“老師使用的例句常常很難,我無法完全理解”的日本留學生只有兩個人。這說明,絕大部分日本留學生能夠很好地利用課本知識,如課文、生詞的注釋以及教師的教學內容(如課堂教學中的例句)。課堂教學中,典型例句的講解對于學生的課堂學習特別是精讀課這種課型非常重要。
上文分別分析了最容易引起日本留學生漢語焦慮的原因和最不容易引起日本留學生漢語焦慮的原因。漢語教學的內容、課堂教學和競爭是最容易引起日本留學生焦慮的因素,特別是漢語自身的特殊性對日本留學生產生焦慮的影響較大。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漢語本體的研究以及漢日語對比研究,以期更好地解決日本留學生在漢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在最不容易引起日本留學生漢語焦慮的原因中,相比較其他關于留學生焦慮原因的研究,我們有一個新的發現:日本留學生最不在意的還有“我的課堂表現沒有同學好,我覺得很沒有面子”這一項。這表明,日本留學生來自競爭方面的焦慮原因更多的是源自于自身的評估和認同不足上,而不是外在的消極評價和反饋。所以幫助日本留學生樹立學好漢語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三、教學對策
通過對日本留學生焦慮原因的分析以及本人在實際教學中的經驗和啟發,本文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上提出了一些參考意見和建議:
(一)幫助日本留學生樹立學好漢語的自信心
從本文的分析中,我們發現由于日本留學生在口語,特別是發音上面臨很大的困難,在對自身評價方面普遍地呈高焦慮狀態,所以在漢語學習上不夠自信。對外漢語教師應使學生知道,自我認同方面的焦慮是所有學生都經受的問題,學生們普遍認為別人的漢語水平比自己的要好。同時,對外漢語教師應該經常地鼓勵和夸獎自己的學生,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給予積極的反饋,從教師的角度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認同度。
(二)積極營造一個低焦慮感的漢語課堂氣氛
對外漢語教師作為課堂漢語學習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對引起課堂環境型焦慮以及控制課堂學習焦慮起著重要作用(陳劼,1996)。對外漢語教師應該認識到作為成年人的日本留學生普遍具有強烈的學好漢語的愿望,這使得他們對自身的期望值很高。這樣,如果其自我期望沒有達到或者其他因素都會引發較強的焦慮感,從而影響到學習效果。對外漢語教師應該努力營造低焦慮感的課堂氣氛,幫助學生減輕課堂焦慮情緒,以提高教學效果。
(三)幫助日本留學生獲得更多的漢語交流機會
日本留學生在引起焦慮的原因中提到“在課堂上,其他同學說的很多,我沒有機會進行口語表達訓練。”這說明,日本留學生普遍希望融入到漢語課堂中去。很多日本留學生之所以會認為自己沒有在課堂上獲得更多的口語練習機會,一方面是作為東方人內斂、低調的個性所致,更重要的是在歐美日韓混合班里,歐美學生在上口語課時非常積極主動,這會對同在一個班級的日本留學生造成壓力。所以對外漢語教師應該給予日本留學生更多的關注,讓他們在非競爭環境下獲得練習漢語的機會。比如,對外漢語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情景,把學生分成三四人的小組練習漢語,以增加學生練習漢語的機會。
參考文獻:
[1]Krashen,Stephen.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Pergamon Press,1982.
[2]Arnold,J.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Ellis,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7.
[4]錢旭菁.外國留學生學習漢語時的焦慮[J].語言教學與研究,
1999,(2).
[5]張莉.留學生漢語學習焦慮感與口語流利性關系初探[J].語言文
字應用,2001,(8).
[6]陳劼.英語學生課堂焦慮感與口語水平的關系[J].國外外語教學,
進入本世紀以來,河南省各地市之間的國際教育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主要以中美、中加、中奧、中英等項目為主,但都沒有中日項目。河南省實驗中學國際部中日項目從2003年8月開始,與日本關西語言學院聯合創辦了這一項目,是目前河南省唯一一所以赴日留學為目的的聯合辦學項目。
中日項目是在高中基礎教育上引進小語種教學的大膽嘗試。學生在高中階段,是以學習國內普通高中課程的基礎上增加日語課程的學習項目。只是國內課程的設置及教學要求與普通高中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側重點不同,日語課程需要達到留學等級的要求并通過等級考試。畢業后通過日本關西語言學院面試,然后到該校進行日語再培訓,最后參加日本對外留學生統一考試(簡稱“留統考試”)。留統考試對海外學生的要求要遠低于國內高考的要求。這樣學生借助于留統考試的這一平臺,可以考取日本的各類大學。
日本的留學生統一考試主要考日語,數學,理科綜合或文科綜合三門課程,滿分800,其中日語400分,數學200分,綜合200分。英語不是統一考試科目,但日本的國公立大學和部分私立大學作為參考分錄取。
為了使學生能夠順利地留學日本,并在日本考上一個比較理想的國公立大學或私立大學,我們的教學就需要圍繞留統考試進行。經過這些年不斷的摸索、探討,我們歸納出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一、圍繞日本留統考試,加強各學科之間的合作,創設有效的考核機制
1.調整備課組
為了教學的需要和更好的適應日本留統考試的要求,中日項目只設立一個備課組,而不是像傳統概念的基本學課組。一是為了便于更好的教學和溝通,二是由外教和中方人員配置所決定。
2.把考試轉變為考核
考核成績是各學科老師每學期針對自己教學實際情況命題考試的兩次月考,中考,期末考試,及平時作業,課堂表現,平時表現這七項內容按不同的加權比例對學生進行考核打分后得到的,所占比例分別是兩個10%,15%,25%,15%,15%,10%共計100分。每個學生一個表冊,學期末由各任課教師給出學生每項的考核成績,三年六個學期作為學生成績檔案,作為日本關西語言學院的面試考核資料。日本的各類學校包括申請大學時,都需要這樣的成績資料。
二、加強日語教學
為了使學生能更好的學習日語,教學上配備的有日本外教,主要講授口語和聽力,配備的中方日語老師講授語法。由于到日本留學必須通過日語等級考試或J-test考試,需加大日語課時量。每周十節課,中外方各五節,并且從高二開始分A、B班的走班上課制,(走班上課就是上課時,以成績分班,不按原班級上課,不同班級日語水平較高的在一個班,較低的在一個班)目的很明確,就是讓一部分日語水平高的學生,在等級考試中,能達到更高的等級。
對于每年的高一學生,計劃在第二年的七月和九月分兩次參加J-test考試,高二學生在當年的七月份參加日本語能力測試,高三學生在當年12月參加更高一級日本語能力測試。使學生畢業時全部達到日本留學要求,并且通過日本關西語言學院的面試,順利辦理出國手續。
三、加強數學,理科綜合和文科綜合的有效教學
數學在留考中占200分,理科綜合或文科綜合占200分。為了能更有效的教學主要采取以下三個步驟:
1.轉變備課方式
2.合理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3.作業的設計,根據不同學生采取不同形式
四、非留考科目的教學模式
1.改變英語教學模式
盡管日本留考中不考英語,但日本好的國公立大學需要美國的托福英語能力測試成績,同時還要給日語讓課時,所以我們對現行教學模式做了如下改變:
積極挖掘現有教材,開拓學習思路,使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使每課都設計成以學生為主體的,以課本知識內容為主題的能反映學生學習過程以及充分體現學生學習效果的學生活動。
每個班的學生都建立英語學習小組,通過小組查詢相關知識,做展板、編對話、寫短文,把所學知識通過在班級展示說出來,通過資料整理讀出來,通過總結寫出來。把一個單元的所學內容從單詞到文章,有機的結合起來,反復實踐,反復練習,從而到達掌握的目的。
英語平時考試主要以把所學知識與托福考試的形式有機的結合起來的方式,引導學生適應托福和實際英語能力測試,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
2.語文課的教學
語文不是留統考試科目,但對學生的教學并沒有放松,教學以高考要求為標準,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文化底蘊為目的,突出古典文學,張弛有度,自由靈活的開展。有以下三個原因,一是中國的語言文字博大精深,對整個亞洲乃至全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日本,深受漢文化的影響,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仍以寫古文,吟誦中國詩歌為榮。二是語文的學習對學習日語有一定的幫助,由于日本文字以唐文字為基礎,日本古文與我們所學文言文大體相同,所以學好語文,能更好的掌握日語,理解日本文化。三是身為中國人,在日本留學與當地人交流溝通,處在日本的文化之中,更應學好母語。
五、建立教師聯系學生制度
每一位任課教師,都與所帶課班級的幾名學生建立了聯系制度,要求每周必須和學生聯系談話一次,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對老師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同時老師要把共性的問題帶到每周的教研組會議上討論,大家共同探討出合理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 中學日語教育 日語高考 考生現狀 前景分析
現行高考制度規定,學生的外語應試科目可以在英語、日語、俄語等中選擇其一,但目前全國90%以上的考生高考外語應試科目選擇英語,在上海這個比例更高,選擇日語作為外語應試科目的考生在上海只有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中學、甘泉外國語中學等為數不多的公辦中學和極少數的民辦中學。小語種考生,選擇日語應試有一定的優勢,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高考日語考生的優勢
無論新課程標準對教育教學的目標如何設定,對學生和家長來說,中學階段的學習主要是為了考入理想的大學,社會衡量一所中學的教學水平也往往看其高考的升學率。近幾年來,日語高考平均分遠高于英語平均分,在升學方面占據一定的優勢。
歷年高考上海市英語、日語平均分
歷年日語高考平均成績比英語要高出20-25分,原因如下。
高考試卷有兩種形式:一種為全國統一試卷,一種為各地的自主命題試卷。目前很多經濟發達地區采取了自主命題的形式,受城市國際化進程的影響,社會、學校和家庭對英語教育的重視由來已久,中學生整體英語水平也逐年提高,所以一些發達地區的自主命題高考英語試卷考查程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難度較大。
與此相對,高考小語種只有全國卷,日語考生其他科目參加自主命題的考試,日語科目則參加全國卷的考試,日語試題需均衡考慮國內不同地區的教學差異,以全國平均水平出題。這樣一來,日語的全國卷和英語的地區卷就有了一個難度上的差別。
英語上海卷與日語全國卷題型比較
二、高考日語考生的劣勢
中學階段選擇日語作為第一外語的學生,會受四方面的限制。
(一)升學受限
在中學把日語作為第一外語的學生在初中、高中畢業時,外語只能選擇日語卷,而很多高中和大學對日語考生有招生限制,上海的絕大多數的高中和半數以上的大學不招收日語考生。
(二)自主招生受限
目前很多大學在高考前自主招生,通過高校自主招生的學生在高考中可以獲得加分或者被提前錄取,但是自主招生考試的外語語種只有英語,在實際操作上就淘汰了日語考生。
(三)就業受限
在現在社會,高中畢業生是無法實現就業的,學習日語的中學生不可能在高中畢業時進入公司、企業等。即使他們考進了大學,畢業后由于缺乏英語會話能力,也會在就業中處處碰壁。
(四)留學范圍縮小
部分日語學生初中或高中畢業后直接出國留學,但由于不懂英語,只能去日本留學。英語學生可以去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使用英語的國家,也可以通過先進語言學校再考大學的方式去日本等非英語國家留學,選擇面非常大,相對于此,日語學生留學可謂“華山一條路”。
三、高考日語考生的前景
(一)中學日語教育與高等日語教育的合作
中學日語教育要保持并發展下去,畢業生的出路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中學的日語學生有很好的發展前途,才能使日語教育突破發展的瓶頸,得到社會的認可。在這方面,加強與各層次高校的合作尤為重要。
1.建立優秀畢業生保送一流大學的合作。
學習日語的中學生中不乏品德優良、成績優異、有相當工作能力的佼佼者,中學應爭取與一流大學達成日語保送生的合作協議,使優秀的日語學生直接進入一流大學的日語系深造。
上外附中每年的高三日語畢業生中有40-50%可以直接升入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系學習,甘泉中學2008年至2010年共有7位高三日語學生通過提前考試進入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日語同聲傳譯系學習,這些對學習日語的學生來說是很好的機會。
中學日語教育要發展和擴大,學生的出路是一個重要因素,在目前限招問題無法簡單解決的情況下,開展日語教學的中學需要積極尋求與大學的合作,擴大通過保送直升進入高等院校的學生人數,擴大日語學生的專業選擇面,使更多中學優秀的畢業生憑借日語特色優勢在高考前以預錄取的方式進入大學,這樣中學第一外語日語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2.加強與大專和職高的合作,培養懂得日語和技術的灰領人才。
對于中學階段成績一般的日語學生,在高考中如果不能達到第一批本科類大學的投檔分數線,只能在為數不多的第二批本科類大學和十幾所大專職高中選擇日語系。這些學生升學前景的黯淡使中學日語教育的發展陷入困境。
開展日語教育的中學應加強與大專和職高的合作,使之開放技術類專業招收日語學生,甚至可以通過自主招生提前錄取日語學生。社會需要復合型的人才,尤其是有一定技術水平和語言能力的灰領人才缺口很大,上海的很多日企需要懂日語的一線技術人員,有的企業不惜花錢請專職日語教師對員工進行日語培訓。在中學期間打下扎實的日語基礎、有相當日語語言溝通能力的學生如果能夠通過這種合作模式,在大專和職高學習兩到三年的專業技術,不僅解決了中學日語學生的出路問題,而且解決了缺少復合型灰領人才的問題。
(二)中學日語教育與海外教育機構的合作
1、需要學生的碩士成績單;
2、三封學校老師的推薦信及詳細的個人陳述;
3、語言考試包括雅思和托福以及日本語成績。
一、如何入學:
日本承認中國的碩士學歷。但是在日本,博士入學都需要考試,考試地點一般都在日本,所以必須要先想辦法拿到簽證。大多數的做法是,和教授聯系后先申請研究生,成功后獲得簽證赴日,半年或者一年后參加入學考試。日本的研究生相當于旁聽生,入學基本不用考試。
二、換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