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化療藥物

化療藥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化療藥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化療藥物范文第1篇

1 方法

以紫杉醇180 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中為

作者單位:661100云南省紅河州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

例:常規消毒,先從氯化鈉注射液的輸液瓶中抽出足量的空氣,再逐個抽出紫杉醇溶液注入氯化鈉注射液瓶中,這時就不再需要抽出瓶中的空氣了。這樣既可利用負壓輕易的注入紫杉醇溶液,又保證輸液瓶中的空氣壓力不至于過大而造成更換補液時藥液流出形成浪費和污染,而且先從輸液瓶中抽出的空氣是完全潔凈,不含任何藥劑成分的,減少了藥液彌散所導致的污染。

2 優點

加強自我防護及患者和家屬的防護;凈化空氣,環境;減少藥液浪費,保證藥液的劑量。

拉莫三嗪與碳酸鋰對躁狂發作的療效及生存質量的對照研究

李瑩 劉勇 孫群星

【摘要】 目的 比較拉莫三嗪與碳酸鋰治療對躁狂發作患者的療效及對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 采用入院順序分層隨機法,將120例躁狂發作患者平均分為研究組(拉莫三嗪)和對照組(碳酸鋰),在治療前,治療后1、2、4、6月末分別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臨床療效總評量表(CGI)及副反應表(TESS)評定療效和不良反應,WHOQ0L-BREF量表衡量患者的生存質量,分析量表中各領域的計分。結果 兩組BRMS總分在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

【關鍵詞】 躁狂發作;拉莫三嗪;碳酸鋰;療效; 生存質量

Acontrol study of lamotrigine and lithium carbonatson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exist in manice pisode

LI Ying, LIU Yong, SUN Qun-xing.Zhumadian Mental Hospital.Zhumadian 46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exist of Lamotrigine and lithium carbonas in the theatment of mannic episode. Methods Being used the random control study .120 manic episode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Lamotrigine)and countrol graup(lithium carbonas) randomly.Effects and side effects were assessed witn BRMS , CGI and TESS respectively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1,2,4,6 months. WHOQ0L-BREF instrument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exist before and after drug abministration. by menas of analyzing the scores in every domains. Results Two set with total BRMS before treat after with treat relatively showed the difference of with on significance(P0.05). The side effects were more in magnesium valproates group than those in lithium carbonas group.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physical health, psychological health, social relationship, and environment in study group were 81.77±5.92,92.67±4.23,94.12±3.34,92.16±2.45, and the scores of physical halth, psychological health, cocial relationship, and environment in control group were 80.35±7.97,82.92±4.28,83.52±4.56,81.65±2.85。and the scores of four domains in WHOQ0L-BREF instruments had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o groups (P

【Key words】 Manic episode ; Lamotrigine ;Lithii carbonas;Efficacy ;Exist the quality

作者單位:463000河南省駐馬店市精神病院

拉莫三嗪作為抗癲癇藥已廣泛地應用于臨床,為了評價其對躁狂發作患者的療效及對生存質量的影響,筆者選擇碳酸鋰作對照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為本院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間住院或出院隨訪的躁狂發作患者。入選標準:① 符合中國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1]躁狂發作的診斷標準; ②年齡20~52歲,病程0.25~5年; ③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2](BRMS)評分>13分; ④排除其他神經疾病、糖尿病、心、肝、肺、腎等軀體疾病史,無藥物依賴及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⑤已用過碳酸鋰及其他抗精神藥物者要停藥清洗7 d;⑥ 實驗室檢查常規、尿常規、心電圖、肝功能、乙肝五項,顱CT及X線胸部正位片均無明顯異常;⑦參與研究的患者或其法定監護人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

1.2 一般資料 用入院順序分層隨機法,分拉莫三嗪組和碳酸鋰組,因療程不足脫落7例(其中拉莫三嗪組3例,碳酸鋰組4例)共完成120例。拉莫三嗪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17~46歲,平均(31.6±8.3)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1.5±1.2)年,家族遺傳史8例(13.3%)。碳酸鋰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齡18~45歲,平均(31.9±8.1)歲,病程1個月~3年,平均(1.6±1.3)年,家族遺傳史7例(11.7%)。以上各項經χ2和t檢驗均無顯著差異(P>0.05)。

1.3 方法

1.3.1 給藥方法 采用雙盲試驗法,將拉莫三嗪和碳酸鋰裝入同樣膠囊標以代號A或B,分配給研究組和對照組,連續觀察6個月。拉莫三嗪由湖南三金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0596),碳酸鋰由濟南永寧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7022538),拉莫三嗪的起始劑量為50 mg/d,第3天后根據病情和不良反應逐漸加量,劑量范圍為100~200 mg/d,平均(152±27)mg/d, 碳酸鋰的起始劑量250 mg/d,第3天后根據病情和不良反應逐漸加量,劑量范圍為1000~1500 mg/d,平均(1126±229)mg/d。治療期間不合并其他抗精神藥物及電體治療,有嚴重失眠者可合并苯二氮卓類藥物。實驗結束后由藥房揭盲。

1.3.2 療效評定 用BRMS,于治療前及治療后1、2、4、6月末各評定1次, 治療后BRMS減分>30%為有效,>50%為顯效。WHOQ0L-BREF量表衡量患者的生存質量 [3] 。

1.3.3 不良反應評定 采用不良的反應反應量表(TESS)評定,于治療后的1、2、4、6月末各評定一次。療效及不良反應臨床評定由2名副主任醫師和2名主管護師共4人(一致性試驗kappa值=0.88)完成。

1.3.4 實驗室及輔助檢查 治療前與治療后1、2、4、6月末分別進行血常規、血糖、電解質、肝功能和心電圖檢查。

1.3.5 采用SPSS 11.5統計軟包進行資料整理。用χ2和t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療效評價

2.2 臨床療效 治療第6個月末,研究組顯效41例,有效15例,無變化4例,總有效(顯效+有效)率93.3%,顯效率68.3%;對照組顯效39例,有效16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1.7%,顯效率65%。兩組總有效率經χ2檢驗無顯著差異(χ2=1.43,P>0.05)。

2.3 BRMS和GGI評分比較 拉莫三嗪組與碳酸鋰組治療后第6月末BRMS各因子分及總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可以看出,兩藥的抗躁狂療效基本相似。

2.3 兩組治療后WHOQ0L-BREF量表各領域分與治療前基線水平及兩組統一時點計分的比較(見表2)。

2.4 副反應分析 從表3可見,治療后1、2、4、6月末TESS總分評定拉莫三嗪組均顯著低于碳酸鋰組。以臨床評定看,拉莫三嗪組和碳酸鋰組發生口干分別為(2、8例),震顫(1、15例),惡心(1、16例),嘔吐(1、9例),口干(2、5例),乏力(1、5例),視物模糊(0、4例),經χ2檢驗兩組有顯著差異(P0.05),但兩組副反應總發生率(拉莫三嗪組31.6%、碳酸鋰組61.7%),有顯著性差異(P

2.5 輔助檢查 研究組和對照組發生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3、2例),T波低平(5、7例),ST一T改變(1、3例),右束友傳導阻滯(0、2例),谷丙轉氨酶-過性升高(1、4例)。兩組腦地形圖,血糖、血常規治療前后未發現異常。

表1

兩組治療前后BRMS總分及各因子分變化(x±s)

組別總分動作言語意念飄忽言語/喧鬧敵意/破壞情緒自我評價接融睡眠性興趣工作

研究組治療前25.9±5.72.6±1.23.1±0.72.3±0.82.7±0.81.9±0.82.9±0.92.6±1.02.2±0.82.8±0.81.3±1.22.7±0.8

n=601月末18.9±3.7a1.8±0.9a2.1±0.7b1.3±0.9b1.5±0.91.6±0.82.0±0.8a1.8±0.8a1.3±0.9b1.3±0.90.9±0.82.0±0.8a

2月末8.8±0.9b1.2±0.8b1.3±0.9b0.9±0.8b0.9±0.8b0.9±0.9b1.3±0.8b0.9±0.9b0.7±0.8b0.8±0.8b0.6±0.9b0.9±0.9b

4月末7.9±0.7b0.8±0.8b0.9±0.7b0.7±0.9b0.7±0.7b0.7±0.8b0.8±0.9b0.7±0.8b0.5±0.7b0.6±0.7b0.5±0.6b0.8±0.7b

6月末6.5±0.7b0.6±0.5b0.7±0.6b0.5±0.6b0.5±0.6b0.4±0.4b0.6±0.8b0.5±0.7b0.4±0.6b0.4±0.5b0.4±0.5b0.6±0.5b

對照組治療前25.6±5.82.5±1.13.0±0.92.4±0.82.6±0.81.8±0.92.8±0.92.5±1.12.3±0.82.7±0.81.4±1.12.8±0.8

n=601月末18.9±5.7a1.8±1.0a2.2±0.7a1.3±0.8b1.3±0.71.4±0.82.0±0.81.6±0.7a1.3±0.9b1.2±0.91.0±0.82.1±0.9a

2月末8.9±0.8b1.3±0.9b1.4±0.7b0.8±0b0.9±0.8b0.9±0.8b0.9±0.9b0.9±0.9b0.8±0.8b0.9±0.8b0.8±0.7b1.0±0.8b

4月末8.0±0.6b0.9±0.8b0.9±0.8b0.6±0.8b0.7±0.7b0.6±0.7b0.7±0.8b0.7±0.6b0.5±0.6b0.7±0.8b0.6±0.8b0.8±0.8b

6月末6.9±0.5b0.6±0.6b0.8±0.)0.5±0.6b0.6±0.5b0.4±0.5b0.6±0.5b0.5±0.6b0.4±0.4b0.4±0.5b0.5±0.5b0.6±0.6b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經t檢驗,aP

表2

兩組治療后生存質量各領域計分與治療前及兩組間同一時點比較(x±s)

生存質量組別治療前治療后(月)

1月2月4月6月

生理領域研究組(n=60)57.56±9.1365.02±5.47a71.37±6.31b77.58±5.57b81.77±5.92b

對照組(n=60)59.35±8.9765.36±6.18a69.39±6.17b76.47±5.33b80.35±7.97b

心理領域研究組(n=60)42.31±12.5754.78±7.83b62.63±7.73bc84.63±9.13bd92.67±4.23bd

對照組(n=60)43.07±11.5150.03±7.4254.11±7.24b73.18±8.35b82.92±4.28b

社會關系研究組(n=60)38.93±12.6445.24±8.73bc66.62±9.13bd84.74±10.56bd94.12±3.34bd

對照組(n=60)39.87±11.1340.91±8.63b55.73±9.22b63.17±9.03b83.52±4.56b

環境領域研究組(n=60)30.13±12.9142.98±9.32bc57.53±6.47bd82.36±8.32bd92.16±2.45bd

對照組(n=60)29.89±13.1337.93±8.92b46.86±6.33b62.73±7.98b81.65±2.85b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經t檢驗,aP

表3

兩組治療后TESS總分比較(x±s)

組別例數治療1月末治療2月末 治療4月末 治療6月末

拉莫三嗪組 n=603.12±2.93a2.12±2.93b1.92±2.77b 1.74±2.63b

碳酸鋰組 n=604.33±2.98 4.38±3.073.83±2.983.33±2.72

注:與同期對照組比較,經t檢驗,a P

3 討論

拉莫三嗪作為抗癲癇藥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目前,拉莫三嗪治療心境障礙躁狂發作的作用機制尚不十分清楚,資料顯示[4,5,6,7,8,9]當Na+通道打開時,Na+進入細胞,細胞去極化,引起兒茶酚胺釋放,其中去甲腎上腺素(NE)激動β受體,β受體經腺苷酸環化酶而促進環-磷酸腺苷合成,拉莫三嗪在中樞神經系統中通過阻斷鈉通道,抑制去甲腎上腺素(NE)的釋放起到抗躁狂。本研究結果顯示拉莫三嗪治療1個月后,BRMS總分與同組治療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研究還表明,拉莫三嗪對躁狂發作患者生存質量的四個領域都有明顯的改善,其中心理領域、社會關系和環境因素三項計分的變化尤為突出,第1個月就出現了明顯優勢,環境因素和社會關系分別在第2、4個月顯示出顯著的優勢,經過6個月的治療,患者生活質量上述三項計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碳酸鋰目前作為常規使用的抗躁狂藥物,其療效肯定[10],但毒副作用較大,且中毒劑量與治療劑量接近,較易導致中毒發生。尤其是在一些基層醫院,未具備血鋰濃度檢測條件,碳酸鋰使用受到限制。而拉莫三嗪治療劑量安全可靠,不良反應較小,且避免了必須的常規的血液檢測。研究結果顯示拉莫三嗪的不良反應主要為嗜睡、頭暈、便秘、口干、靜坐不能等,且程度較輕,患者對這些不良反應都能夠較好的耐受。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拉莫三嗪治療心境障礙躁狂發作的療效與碳酸鋰相當。其治療劑量的安全系數較大,常見的不良反應較輕,患者較易接受,且對生存質量的改善徹底,可作為躁狂發作的首選藥物。

參 考 文 獻

[1]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83-91.

[2]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6-153.

[3]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 WH0Q0L ~Bref introduction,administration,scoring and generic version of the assessment,field trial verson.programme on Mental Health.WHO:Geneva,1996:1-11.

[4] 沈漁.精神病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26-449.

[5] 季鍵林.精神醫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279-282.

[6] 喻東山,高振忠.精神科合理用藥手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362-372.

[7] Bowden CL,Calabrese JR,McElroy SL,et al.The efficacy of lamotrigine in rapid cycling and non2rapid cycling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Biol Psychiatry,1999,45.

[8] 楊海晨,劉鐵榜,沈其杰.拉莫三嗪在心境障礙治療中的應用.臨床精神醫學,2005,15(1):54-55.

化療藥物范文第2篇

1 常用化療藥物的肝損害

白細胞化療藥物 DILI 可以表現為: ( 1) 急性肝損害: 其為肝毒性系抗腫瘤藥或其代謝產物的急性、直接作用所致。毒性發生時,多無臨床癥狀但可發現檢驗指標異常。代表性藥物有左旋門冬酰胺酶、阿糖胞苷、依托泊苷、6-巰基嘌呤、甲氨蝶呤和長春新堿等。膽汁淤積型急性肝損害比較罕見,其引發藥物有白消安和硫唑嘌呤等。( 2) 慢性肝損害: 肝脂肪變性為甲氨蝶呤等幾種抗腫瘤藥的特征性肝損害表現。( 3) 血管病變: 肝靜脈閉塞性疾病( VOD) 是某些抗腫瘤藥、免疫抑制劑和放療的特征性病變,尤其頻發于造血干細胞移植術后。此種病變可能緣于抗腫瘤藥和放療對竇狀隙內皮細胞的損害作用。重癥病例可出現黃疸、右上腹痛和肝腫大,有的可能出現體重迅速增加而死于肝衰竭[2 -3]。由于診斷標準不一致以及患者常為多藥聯合應用,不同化療藥物 DILI 發生率不一。抗代謝類藥中,甲氨蝶呤是最先報道的具有肝毒性的藥物,大劑量甲氨蝶呤可致組織學上脂肪變性的一過性轉氨酶升高,小劑量長期使用可引發肝纖維化乃至肝硬化。阿糖胞苷常可導致肝轉氨酶上升,但多屬一過性而少有需要停藥者。抗腫瘤抗生素類藥物中阿霉素和柔紅霉素單獨用藥很少出現肝損害,但與依托泊苷、環磷酰胺等聯合用藥時則可引發膽汁淤積和 VOD。烷化劑中環磷酰胺常規劑量偶可致 ALT、AST 輕度升高,大劑量可引發肝壞死或 VOD。美發倫大劑量用作造血干細胞移植預處理時可引發一過性 ALT、AST 增高。白消安大劑量用作造血干細胞移植預處理時可出現膽汁淤積和VOD。大劑量依托泊苷可致伴黃疸的肝功能損害。左旋門冬酰胺酶肝功能損害發生率可達 50% ~90%,組織特征為脂肪變性。

2 藥物性肝損害的發生機制

藥物性肝損害的發生機制主要有: 其一,藥物毒性引起的肝損害: 其特點是可預測,直接毒性,劑量依賴,可復制。包括: ( 1) 干擾肝細胞內的代謝過程,導致肝內膽汁淤積、脂肪變性和壞死,或直接破壞肝細胞的基本結構,導致細胞外漏; ( 2) 選擇性干擾膽汁分泌或干擾肝細胞攝取血中膽汁成分,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梗阻性黃疸相似表現的間接肝損害。其二,特異體質性: 其特點是不可預測性,非劑量依賴,不可復制。包括: ( 1) 過敏性( 免疫特異質) ,是免疫介導的肝損傷,藥物作為抗原或半抗原進入體內后,激活體內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系統,通過淋巴因子、巨噬細胞和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以及免疫復合物損害肝臟,導致膽汁淤積和肝細胞壞死。( 2) 代謝性( 代謝特異質) :與藥物代謝酶遺傳多態性相關,遺傳多態性導致藥物代謝酶的活性降低,使藥物原型和中間代謝產物增加,通過直接毒性作用損傷肝細胞[1 -6]。

3 藥物性肝損害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藥物性肝損害的診斷迄今尚缺乏金標準,要仔細詢問用藥史,包括劑量、用藥途徑、持續時間及同時使用的其他藥物[4 -6]。藥物性肝損害可疑藥物從給藥到發病多數在 l周到 3 個月,如果停藥后臨床表現在幾天內消失而轉氨酶在 1 周內下降超過 50%以上. 則對診斷非常有意義。臨床常見乏力、食欲不振、厭油、惡心、嘔吐、腹脹和腹瀉,其次為黃疸、肝區不適或疼痛等,發病初期可伴有發熱、皮疹、瘙癢等過敏表現。所有病例均有肝功能異常( 主要包括 ALT、TBil、直接膽紅素、GGT、ALP) 。外周血嗜酸粒細胞增多( >6% ) ,藥物敏感試驗( + ) 或藥物激發試驗( + ) 。肝組織檢查: 肝小葉內肝細胞腫脹,氣球樣變,肝細胞及毛細膽管膽汁淤積,肝小葉內點灶狀壞死,匯管區混合炎性細胞浸潤,可見嗜酸粒細胞浸潤。需排除病毒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藥物肝損害鑒別診斷主要有:( 1) 白血病細胞肝內浸潤: 有研究發現白血病細胞肝內浸潤高達 86. 54%,但浸潤的程度與肝功能受損并不平行,說明 AL 患者絕大多數存在肝內浸潤,但不一定出現肝功能損害; 也有個別患者因肝內浸潤導致嚴重的肝功能受損,而以肝功能損害為首發癥狀。( 2) 輸血后肝炎: AL 患者在治療中多有輸血史,輸血后丙肝多在首次輸血后 16 ~60 d 出現。( 3) 感染: 感染是白血病化療骨髓抑制期的主要合并疾病,感染時內毒素除直接引起肝細胞壞死外,還能激活枯否細胞、釋放炎癥介質( 如 TNF) ,誘導中性粒細胞釋放細胞內溶酶體的酶,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從而激活凝血系統,在肝竇內發生 DIC,導致肝的微循環障礙,因而引起肝功能受損。

化療藥物范文第3篇

化療前的相關告知①對患者的告知,包括不良反應與注意事項(脫發、口腔炎、疲勞、易感染、易出血等常見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對惡心、嘔吐、厭食等癥應一帶而過,以免引起心理暗示,使患者消除擔心和懼怕,增強信心,面對現實積極配合治療。②對患者家屬的交談:包括患者的病情及預后,使家屬有一定的思想準備,尤其當藥物僅為輔助治療手段時,目的僅是緩解癥狀和延長生命時不至于對治療期望值過高而產生誤解。另外化療期間應注意飲食、睡眠、衣著、環境的配合;加強病情觀察,有情況及時報告醫師,按期復診等。用藥前①了解患者血液檢查結果,如肝腎功能、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等各項生化指標是否正常,并仔細觀察患者情況及詢問其有無不適的感覺。②了解患者是否簽署化療知情同意書,在此同意書中要有明確的說明,大多數化療藥物都對組織有很強的刺激性,外滲或外漏可造成局部組織的損傷或壞死。③了解所用藥物的毒副作用、代謝途徑、排泄途徑等,以及化療藥物使用既往史、化療療程等。④了解患者有無用藥過敏史及是否使用過生物制劑。⑤準備處理藥物外滲所需的物品,如冰塊、硫酸鎂等。掌握藥物外滲后的處理方法[1]。

用藥時①嚴格掌握各種抗腫瘤藥物的稀釋和保存方法,嚴格無菌操作并現用現配,要充分稀釋和搖勻,注意藥物配伍禁忌及是否避光等,并注意自我防護。②有計劃的選擇和保留靜脈,可由四肢遠端向近端依次選擇直而易固定的靜脈給藥,不宜選擇較細的靜脈以及關節附近的靜脈,以防藥液外滲。最佳靜脈的條件是有完整、彈性的皮膚支持,血管柔軟、粗直,富有彈性,易于觸及、充盈良好且不易滑動。③靜脈穿刺要求準確,注藥前先用無藥液體滴注,確定針頭在血管里且暢通無阻后再滴注化療藥物。④告知患者,如有疼痛、腫脹或其他等不適,應立即向護士匯報,另換血管注射。⑤化療藥物濃度不宜過高,給藥速度不宜過快,20mL藥液至少需要3min,或者以5mL/min的速度滴注,避免血管在短時間里受到強烈刺激而出現損害。⑥應用化療藥物期間要密切觀察輸液局部情況,及時傾聽患者主訴,保證第一時間發現滲漏。⑦確有外漏時,應立即停止化療藥物的輸入,但并不拔針,立即回抽血液或藥液,盡可能將外滲的藥液吸出,遵醫囑注入藥物保護血管,然后拔針更換注射器、更換注射部位。局部冷敷24h,24h后熱敷,并經常觀察局部情況。如有異常,報告醫師[2]。用藥后①滴注完畢時再用無藥液液體滴注沖管,減輕對血管的刺激。②詢問患者有何不適。用藥監測及療效觀察觀察并詢問患者占位引起的癥狀及活動能力有無改善,疼痛癥狀有無減輕等,以及自我感覺是否好轉。觀察、處理和預防不良反應①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盡可能地預防和減輕不良反應(惡心、嘔吐、口腔炎、出血等)的發生。②對于絕大多數藥物都會導致的脫發,影響了患者的外部形象及心情,易引起恐懼、懊喪等負性情緒。應對患者做好健康宣教,脫發只是暫時的,肯定會再生的。③患者出院時應做好出院宣教,使患者了解出院后的注重事項,包括預防感冒,復查時間、地點,增強營養等內容。路徑組患者對健康宣教知識及化療藥物不良反應的掌握率為96%(48/50),常規組的掌握率為84%(42/50),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2=4>3.84,P<0.05)。

護理路徑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規范了護理手段應用護理路徑后,護士工作有預見性、計劃性、時限性地向患者提供主動的、連續的護理,使護理工作制度化、常規化,從而避免了因護理工作繁雜或個人能力不同而造成的護理質量下降,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及醫院綜合質量。護理路徑提高了患者對護士工作的滿足度,融洽了護患關系應用護理路徑后,患者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得到明顯提高,無護理糾紛發生。患者焦慮程度明顯下降,能夠積極配合護理工作,減少和減輕了化療不良反應的發生。護理路徑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了患者費用臨床護理路徑使繁瑣、細碎的護理活動變得程序化和標準化,有效地減少了護理差錯的發生,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從而降低了患者住院費用和醫療成本費用。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心理狀態,增強了用藥的療效,提高了生活質量。

作者:任蘇英 單位:邢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院

化療藥物范文第4篇

關鍵詞:化療藥物;藥物性肝損傷;機制;診斷

隨著人口逐漸增長,人口老齡化的出現,中國未來將會進入一個癌癥的高發階段,根據2014年《世界癌癥報告》,中國新增的癌癥病例約占全球的20%,癌癥的治療則將成為未來醫療界的重要問題。化療藥物在癌癥治療中被廣泛的應用,其導致的藥物性肝損傷(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危險性也逐步增加。因此,應對化療藥物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傷進一步了解和關注。

1 DILI的定義

DILI是指在應用藥物(包括處方藥及非處方藥)的過程中,由藥物或其代謝產物引起的肝臟疾病。Petronijevic等對38個國家的637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結果發現在DILI所致的急性肝衰竭中,抗腫瘤藥物占11.9%,居所有藥物分類的第二位[1]。一項關于我國1999年~2012年DILI病因變化特點的meta分析發現,在2005年~2012年,抗腫瘤化療藥物所占比例(構成比為10.26%)較1999年~2005年(構成比為8.73%)增加,成為了DILI的主要病因之一[2]。

2導致DILI的常見化療藥物

研究表明,多種化療藥物都可產生肝臟毒性,如鉑類、紫杉類、氟尿嘧啶類、伊立替康及分子靶向藥物等。劉美岑等[3]對109例化療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傷的消化道腫瘤患者的各項資料進行統計,研究表明抗代謝藥、抗腫瘤抗生素、作用于微管的抗腫瘤藥、鉑類、烷化劑及其他藥物如伊立替康、血管內皮抑制素等多種化療藥物均能引起肝損傷,主要以多種藥物綜合作用引起的肝損傷為主。一項關于抗微管藥多烯紫杉醇與DNA合成酶類抑制劑(卡培他濱或吉西他濱)聯合使用的實驗表明,兩者聯合使用后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病風險會增加1.47 倍[4]。葉冬梅等[5]通過在小鼠體內輸注多烯紫杉醇發現,輸注多烯紫杉醇的小鼠可出現肝細胞的大量變性,可見點狀壞死,片狀、橋接壞死,其周圍有炎性細胞,并且發現天冬氨酸轉氨酶、堿性磷酸酶較正常組明顯升高。

3化療藥物引起的DILI的發病機制

DILI的發病機制尚缺乏明確的闡釋,目前大致被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6]:①藥物及其在肝臟內代謝產物的直接作用;②藥物介導的免疫損傷:少數個體、藥物或其活性代謝產物,可與內源性蛋白質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從而引發機體的細胞免疫或體液免疫;③遺傳因素:主要表現為藥物代謝過程中的細胞色素P450酶、谷胱甘肽轉移酶及白介素-11等的基因多態性[7];④炎癥反應;⑤其他危險因素:如性別、年齡[8]等。

4化療藥物引起的DILI的臨床及病理表現

化療藥物引起的DILI的臨床癥狀可表現為各種急、慢性肝病,其表現可與急性病毒性肝炎、肝臟脂肪變、原發性膽汁淤積膽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相似[9]。輕者可從無癥狀,只有轉氨酶輕度升高到輕微癥狀,如乏力、惡心伴發轉氨酶的升高,多數可在停藥后恢復。重者可出現黃疸、腹痛等臨床癥狀,最終發展為重癥肝炎、肝硬化、急性肝衰竭。

DILI最常見的病理表現為肝細胞的氣球樣變、小泡性的脂肪變性,在中央靜脈周圍還可出現點灶狀甚至融合性壞死、嚴重可累及整個肝葉,肝細胞內可見膽汁顆粒淤積,膽管擴張,出現膽汁淤積,并且肝小葉中可見較多的kupffer細胞活化增生,嗜中性及嗜酸性粒細胞浸潤[10]。

5化療藥物引起的DILI的診斷及分型

由于DILI缺乏特異性的臨床癥狀及病理表現,所以其診斷屬于排除性診斷,尚缺乏統一的診斷標準。目前,國際上主要采用RUCAM評分表作為DILI的診斷標準,它主要從7 個方面進行量化評分,分別為使用藥物至發病時間、病程、易感因素、伴隨用藥、排除其他病因、藥物肝毒性的已知情況和再用藥反應,隨后根據累計分數將DILI 的關聯性評價分為5個等級:極有可能(>8 分)、很可能(6~8分)、可能(3~5 分)、可能無關(1~2分) 和無關(≤0分),從而更準確地評估用藥與肝損傷之間的關聯性程度[11]。

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藥物肝毒性委員會修訂的標準[12],DILI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肝細胞損傷型: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或ALT/堿性磷酸酶(ALP)≥5;膽汁淤積型:ALT>2倍正常值上限,ALP升高,且ALT/ALP≤2;混合型:ALT>2倍正常值上限,ALP升高,且2

6化療藥物引起的DILI的防治

為有效防治腫瘤患者在化療過程中發生DILI,臨床醫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醫師在制定化療方案前應詢問患者的病史、藥物過敏史及是否曾因某種藥物導致DILI,從而避免大劑量、長療程地使用導致肝損傷的化療藥物。對于已明確可能造成肝損傷的藥物非用不可時,應小劑量,短期使用,并給予保肝藥物預防DILI的發生[13]。②在化療過程中,應密切關注患者生物標志物的變化,主要是天冬氨酸氨基轉氨酶(AST)、ALT、ALP 和總膽紅素( TBIL)。其中,雖然AST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ALT偏低,但可作為ALT 的良好補充。TBIL也可作為一補充指標,但應用前需排除他能引起TBIL 升高的情況[14]。③一旦患者出現DILI,應及時停藥,給予保肝藥物應用,減少進一步損傷,重度肝損傷的患者應盡早進行人工肝治療,或考慮作肝臟移植[15]。

隨著新型化療藥物的出現,DILI的防治成為了癌癥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問題。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是DILI的重要處理方式。這將要求臨床醫師充分認識了解DILI的相關知識,及時給予相應的處理。同時,希望科研工作者能盡早發現新的生物學標記,盡快建立化療藥物肝損傷分子檢測平臺,對預測藥物肝損傷的發生,從而進一步指導臨床化療藥物的使用。

參考文獻:

[1]Petronijevic M, Ilic K. Associations of gender and age with the reporting of drug-induced hepatic failure:data from the VigiBase[J]. J Clin Pharmacol, 2013,53:435-443.

[2]Zhou Y, Yang L, Liao Z, et al. Epidemiology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n China: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literature including 21, 789 patients[J].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3,25:825-829.

[3]劉美岑,郭麗珍,沈潔.惡性腫瘤化療藥物性肝損傷109例臨床特點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 2014,36(1):24-27.

[4]Wang Z, Liang X,Yu J, et al. Non-genetic risk factors and predicting efficacy for docetaxel-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mong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atients[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 27(8): 1348-1352.

[5]葉冬梅,韋海明,蘭順,等.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致肝損害的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藥,2011, 22(01):182-184.

[6]李季泓.藥物性肝病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工企醫刊,2014,27(2):727-728.

[7]Liang X, Zhang J, Zhu Y , et al. Specific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IL10-592 AA and ILl0-819 TT genotypes lead to the key role for inducing docetaxel-induced liver injur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J]. Clin Transl Oncol, 2013,15(4): 331-334.

[8]Andrade RJ1, Lucena MI, Fernández MC, et al.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n Analysis of 461 Incidences Submitted to the Spanish Registry Over a 10-Year Period[J]. Gastroenterology, 2005,129(2):512-521.

[9]Lewis JH, Ahmed M, Shobassy A, et al. 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J]. Curr Opin Gastroenterol, 2006,22(3):223-33

[10]祖可佳,張立潔,常靜,等.藥物性肝損傷臨床病理分析[J].航空航天醫藥,2009,20(10):4-7.

[11]任曉非,許建明.急性藥物性肝損傷診斷方法及評價[J].安徽醫藥,2008,12(5):390-393.

[12]Leise MD, Poterucha JJ, Talwalkar JA.Drug-induced liver injury[J]. Mayo Clin Proc, 2014,89(1):95-106.

[13]張艷梅,莊潔,陳瑞玲.藥物性肝損傷的文獻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12,9(35):30-32.

化療藥物范文第5篇

【摘要】鉑類藥物作為化療的常用藥物,在腫瘤藥物治療中起重要作用,但耐藥現象成為臨床治療的障礙。本文旨在闡述dna切除修復系統、細胞解毒機制、減少藥物攝取、凋亡信號通路及腫瘤微環境等對鉑類耐藥的影響。

【關鍵詞】腫瘤  鉑類藥物  耐藥

        鉑類藥物 (順鉑、卡鉑、奧沙利鉑)是臨床上最常用的周期非特異性抗腫瘤藥物,作用的主要靶點為dna。鉑類藥物進入細胞,與腫瘤細胞內dna結合,形成pt-dna加合物,導致dna結構改變, dna復制、轉錄障礙,造成腫瘤細胞死亡。鉑類藥物耐藥機制主要包括:dna修復能力增強、藥物解毒增加、減少藥物攝取積聚、機體對鉑類-dna絡合物的耐受性提高等,涉及多種基因、蛋白和信號轉導通路。

        1.dna切除修復系統 

        dna切除修復系統主要包括:核苷酸切除修復(ner),堿基切除修復(ber),錯配修復(mrr),同源重組修復(hrr)和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等。

        1.1 ner ner是dna 損傷修復的主要途徑,鉑類抗腫瘤藥物所致的dna損傷,主要通過ner通路進行修復。ner過程中與鉑類耐藥有關的基因有ercc1、ercc2、ercc5等,其中最關鍵基因是ercc1[1]。ercc1,即切除修復交叉互補基因i(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tion 1),位于人類19號染色體上,參與dna鏈的切割和損傷識別。ercc1過表達可使停滯在g2/m期的損傷dna迅速修復,導致其對順鉑耐藥。單利等[2]通過檢測81例nsclc患者標本ercc1蛋白的表達,并與含鉑化療療效進行分析,結果顯示ercc1蛋白表達檢測可預測nsclc患者對鉑類化療藥物的敏感性。徐大洲等[3]對接受順鉑/奧沙利鉑術后輔助化療的85例胃癌患者進行研究,證實erccl蛋白可預測胃癌術后患者對鉑類為主輔助化療的敏感性。ercc2又稱xpd,是一種進化保守的dna解旋酶,參與核苷酸切除修復和基因轉錄,在dna損傷修復中起著重要作用。park等[4]研究表明xpd基因多態性可作為接受鉑類藥物化療敏感性的一個指標。ercc5(又稱 xpg),屬于結構特異性核酸酶,參與鉑類藥物引起的dna損傷修復過程。stevens等[5]研究證實ercc5在多種腫瘤組織中有表達并且表達的強弱程度與鉑類藥物的化療敏感性相關。

        1.2 ber參與ber的基因主要有x線修復交叉互補基因(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ry gene,xrcc1)。xrcc1和dna聚合酶等相互作用,參與堿基切除修復。dna修復能力和xrcc1基因表型的變化有關,存在xrcc1多態性者對鉑類抗藥[6]。另有研究表明[7],brca1反義抑制導致對順鉑的敏感性增加,提示brca1的dna損傷修復與順鉑的敏感性相關。strathde等[8]研究發現,hmlh1基因沉默,導致蛋白表達缺失,使細胞識別dna損傷的能力減弱,細胞生長和增殖失控,導致鉑類耐藥。

        2.細胞凋亡抑制系統 

        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可直接抑制caspase蛋白酶的活性,抑制細胞凋亡。livin和survivin同屬于iap家族,在很多惡性腫瘤細胞中高表達。 

survivin、livin主要通過與caspase結合,抑制caspase-3、7、9的活性,抑制細胞凋亡。董漢章等[9]研究證明胃癌細胞對順鉑耐藥可能與耐藥細胞株中survivin的表達增加有關。研究報道[10],livin可抑制鉑類等化療藥物誘導的細胞凋亡。

        3.細胞解毒機制  

        谷胱甘肽-s-轉移酶(gsts) 是一組具有多種生理功能的同功酶家族。gst-π是gsts的一個亞型,主要功能為細胞解毒。siddik[11]報道gst-π參與順鉑的滅活,提高細胞對鉑類的解毒能力,引起鉑類耐藥。

        4.藥物濃度  

        藥耐藥蛋白1(mdrl,或p-gp)對鉑類有較強的外泵作用,降低腫瘤細胞中的鉑類藥物濃度,表現為鉑類耐藥。p-gp在藥物敏感的腫瘤細胞中通常表達量較低,而在耐藥腫瘤細胞中常高水平表達。魏學明等[12]研究結果顯示,p-gp在胃癌組織中均呈高表達,提示p-gp可能是胃癌耐藥的重要因素之一。

        5.腫瘤細胞微環境缺氧  

        hif-1(缺氧誘導因子1)作為缺氧轉錄調控的主要的分子,可誘導p-gp的表達增加,增強腫瘤耐藥性。吳晴等[13]研究證實hif-1可通過調節p-gp表達及抗凋亡信號通路參與腫瘤順鉑耐藥。hif-1通過轉錄調控活化或是抑制凋亡相關分子的表達,發揮轉錄調控的作用,參與鉑類耐藥。

        小結 

        鉑類耐藥是一個多基因、多因素和多步驟的復雜過程 ,隨著鉑類耐藥的深入研究和耐藥機制的逐步明確,選擇個體化治療,提高化療療效。

參考文獻

[1]chen hy ,shao cj, chen fr, et al. role of ercc1 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 in drugresistance to cisplatin in human gliomas.int j cancer.2010,126(8):1944 -1954.

[2]單利,韓志剛,劉莉,等.晚期非小細胞肺癌ercc1和brca1的表達及與順鉑耐藥性的臨床研究,腫瘤[j],2009,29(6):15.

[3]徐大洲,茅國新,ercc1在胃癌中的表達及預后意義,交通醫學[j],2010,24(4):375-380. [4]park dj ,stoehlmacher j ,zhang w, et al .a 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d gene polymorphism predicts clinical outcome to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j].cancer res,2001,61,(24):8654-8658.

[5]stevens ev,nishizuka s,antony s,et a1.predicting cisplatin and trabect-edin drug sensitivity in ovarian and colon cancers[j].mol cancerther,2008,7(i):10-18.

[6]gurubhagavatula s, liu g, park s, et al. xpd and xrcc1 genetic polymorphisms are prognostic factors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platinum chemotherapy[j]. j clin oncol, 2004,22(13):2594-2601.

[7]tassone p, tagliaferri p, perricelli a, et al. brca1 expression modulates chemosensitivity of brca1-defective hcc1937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j]. br cancer,2003,88:1285-1291.

[8]strathdee g,mackean mj,and m,et al.a role for methylation of the hmlh1 promoter in loss of hmlh1 expression and drug resistance in ovarian cancer[j]. oncogene,1999,18(14): 2335 –

2341. 

[9]董漢章,楊力,夏建國,等.survivin在胃癌sgc7901順鉑耐藥中的作用,南京醫科大學學報, 2007,27(9):927-930.

[10]lopes rb,cangeswaran r,mcneish ia.et a1.expression of the iap protein family is dysregulated i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and is important for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y[j].int j can-cer,2007,120(11):2344-2352.

[11]siddik zh,cisplatin:mode of cytotoxic action and molecular basis of resistance [j].oncogene, 2003,22(47):7265-727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明县| 鹤壁市| 东方市| 常州市| 扶沟县| 六枝特区| 清镇市| 张北县| 昆明市| 双流县| 阿拉尔市| 景东| 密云县| 定襄县| 葫芦岛市| 白城市| 旌德县| 靖江市| 徐汇区| 乌拉特中旗| 隆子县| 永平县| 祥云县| 伊川县| 固始县| 彭泽县| 卓资县| 北辰区| 金秀| 黔西县| 宜章县| 青岛市| 彰武县| 简阳市| 安阳县| 手游| 疏勒县| 靖西县| 体育| 琼结县| 文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