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課堂教學技能訓練

課堂教學技能訓練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范文第1篇

關鍵詞:教學技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02-0029-03

教學技能是指教師運用已有的教學理論知識,通過練習而形成的穩固的復雜的教學動作系統。它既包括在教學理論基礎上,按照一定方式進行反復練習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級教學技能,也包括在教學理論基礎上按一定方式經多次練習,使教學活動方式的基本成分達到自動化水平的高級教學技能即教學技巧[1]。教學技能具有綜合性、專業性等基本特點[2],熟練掌握一定的教學技能是一名合格教師必備的業務素養。面對社會對教育人才的選拔和使用,立志畢業后做一名教師的大學生,都要接受用人單位的面試考核,很多用人單位采用講課、說課、答辯的形式考察人才。因此,強化對學生講課和說課的訓練,是大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的重要內容。師范類專業學生的教學技能訓練主要依托學科教學法課程向學生傳授學科教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圍繞課堂教學技能進行模擬訓練,通過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完成在真實環境中的課堂教學實踐,為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打好知識和能力基礎。加強訓練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幫助學生發現教學實踐問題,提高學生對教學技能訓練的理解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我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新思維和新操作方法。

一、教學技能訓練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的可行性

傳統的訓練方式主要是教師布置訓練任務,學生選擇教學內容撰寫教案和說課稿,在課堂上試講和說課,教師進行點評。這一訓練方式將“講、說、評”活動過程在課堂上來完成,利于師生面對面的交流,利于實現一對一指導。但是,因班級學生達到幾十人,甚至幾百人,課堂教學訓練的時間明顯不足,而且,教師根據學生的現場講說,給予點評,思考的時間極為有限,降低了指導的針對性和準確性。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 Model”)教學模式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課上參與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相互之間以活動形式進行的互動互助學習。微課成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課前學習的主要資源,其設計體現了“主題突出,指向明確;資源多樣,情境真實;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結構化,易于擴充”[3]的特點,便于學生學習和理解微課內容。以該模式開展講課和說課訓練,學生可以在課外撰寫教案和說課稿,錄制模擬講課和說課的微視頻,并將微視頻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成果展示區,供教師和學生觀看,并將發現的問題到交流討論區,開展交流和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交流和討論,直至問題解決。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可以反復播放微視頻,再現問題。翻轉課堂實現了以微視頻為中心的學習活動,教師和學生都成為微視頻的學習者和問題的提出者,講課和說課者成為學習資源的提供者,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師和學生的角色。

二、教學技能訓練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美國人薩爾曼?可汗( Salman Khan) 利用網絡視頻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并在TED 大會上將“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教學模式介紹給全世界,該模式的實施過程主要是教師將課堂中需要講授的內容制作成視頻,讓學生在家觀看視頻,學生記錄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課上教師解答存在的普遍問題,通過練習鞏固課前學到的新知識。在美國的大中小學借鑒和應用模式的過程中,對該模式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表現為將視頻教學與Moodle 平臺應用相結合;采用基于iPad 的數字化互動教材等,進一步豐富了課前學習的問題解答、討論、交流和分享功能。國內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中,基本上沿用了薩爾曼?可汗的教學模式,同時注重了網絡教學平臺、微信、啪啪等軟件的使用,用這些技術手段支持師生間的討論、互動和交流。

我們在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技能訓練過程中,發現薩爾曼?可汗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存在兩個問題:①講課、說課訓練的操作性很強,教師只能提供他人的講課、說課視頻供學生觀摩,對學生了解講課、說課的一般程序有幫助,但是,達不到學生自主訓練的目的;②課前記錄的學習問題不帶有針對性,不能反映出學生訓練中的真實情況。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進,構建了適合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布置課前講課、說課訓練任務,學生訓練并錄制成微視頻,微視頻到網絡教學平臺成果展示區,師生觀看微視頻,展開在線討論,記錄未解決問題,課上教師組織交流解決問題,課后教師再針對不同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分類整理,將存在同類問題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結合講課、說課的課題強化訓練,再錄制微視頻,在組內進行反思和改進,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學技能訓練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雖然只對“翻轉課堂”學習資源(微視頻)的設計和制作者進行了互換(由教師設計和制作微視頻,變為由學生設計和制作微視頻),但卻帶來了教與學的深層次變革,首先表現在教學角色的轉換。教師扮演學生學習任務的提出者、指導者、組織者角色;學生是資源的設計和開發者、學習者角色;師生共同成為課前的學習者和問題的提出者角色(學生完成課前訓練學習任務,教師通過微視頻學習學生的成果)。其次,學習資源實現了從預設走向生成。學生在制作微視頻資源的過程成為貢獻智慧資源的過程,運用有線和無線網絡、智能移動學習設備、感知信息學習環境,實現智慧學習[4](Gyu-seong Rho認為,智慧學習是一種學習者自我指導的以人為本的學習方式,它通過智慧信息技術與學習活動整合讓學習者容易訪問到資源信息,以支持學習者之間或者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有效交互,同時還需要設計自我指導的學習環境)。教師課前的資源提供者角色部分地由學生承擔,學習不僅僅局限在教育者提供資源的境域內。第三,學習質量提高,自信心增強。學生在提供微視頻的過程中,經歷“訓練-錄制-觀摩-修改-反思”的系列學習過程。學生為了展示個人取得的學習成果和教學技能,自我激發內部學習動機,展現積極向上的心態,不斷獲得自我成就感。第四,提高媒體操作技能。隨著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層次融合,教師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媒體運用能力,以滿足信息化課堂教學的需要。學生在制作微視頻、微視頻過程中,需要親身實踐網絡媒體、手持式學習設備、音視頻錄制、編輯工具和軟件等技術,在制作微視頻過程中實現了視頻資源和技術的融合,為制作數字化資源并應用于教學打下了基礎。

三、教學技能訓練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將沿著以下流程進行:布置任務――自主訓練――制作并微視頻――師生學習、記錄問題――組織討論交流――問題指導――針對性訓練――反饋。

布置任務:教室布置課前關于試講和說課的自主訓練任務,明確學生訓練課題和每一項訓練時間,講課需在15分鐘內完成,說課需在10分鐘內完成,根據需要充分運用微格教室、攝像機、照相機、手機等設備,錄制個人感到滿意的視頻。

自主訓練:學生在微格教室或其它學習場所,進行自主訓練,通過元認知調節,直至對訓練效果感到滿意。

制作并微視頻:根據現有條件,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錄制個人滿意的視頻,并將視頻轉換為.mov、mp4等格式,上傳微視頻到網絡教學平臺成果展示區。

師生學習,記錄問題:教師和學生登錄網絡教學平臺,觀看微視頻,并記錄下發現的問題。

組織討論交流:教師課上針對師生記錄的問題,展開課堂討論。

問題指導:在討論過程中可以反復播放微視頻,找出問題所在,將所有問題反饋給每一名訓練學生,討論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針對性訓練:根據學生講課和說課中存在的問題,加強針對性訓練,比如:教態問題、普通話問題、儀表問題、教學組織問題、課堂小結問題、教學過程設計問題等,提高教學技能。學生結合小學學科教學內容,反復進行針對問題的訓練,錄制訓練微視頻并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成果展示區。

反饋:師生觀看學習小組針對性訓練微視頻,并將訓練效果反饋給每一名講課和說課者,循環往復,直至問題解決。

四、應用教學技能訓練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訓練要聯系教學法課程內容,本著從理論到實踐的原則進行,訓練方法包括訓練前的解釋說明,訓練中的指導以及訓練后的總結訂正等環節[5]。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師范生技能訓練中的創新應用,改變了教師提供微視頻,學生觀看微視頻的做法,完全由學生課外錄制技能訓練微視頻。這一改變不只是教學流程的變化和學習資源提供者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教學理念的改變,由學生主宰自己的學習,教師成為學習者,同時成為學生的指導者,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確課前訓練任務和微課錄制任務,并針對不同的任務提出明確的要求,指導學生課前應做什么,怎么做。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參與在線討論指導,在課上解決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訓練后的總結和修正。

多次練習,形成高級教學技能。高級教學技能的外在表現就是對講課、說課經過練習后,基本上達到自動化水平,多次練習是達到自動化水平的基本策略。練習應具備四個特征[6]:①練習的機會應該同學習的結果要求相一致。學習者應不斷地界定、辨別正例和反例。②盡量采用分散練習而不是集中練習。每一次練習都為學習者從長時記憶中提取和應用產生式、連接語義網絡提供了機會。③提供形成性反饋以便學習者能監控自己進步的幅度,不斷完善自己的產生式。④在多種情境中呈現練習機會,可以保證學習者超越課堂在生活中實現遷移。

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教師應做好多種信息技術手段的培訓,指導學生掌握攝像機、照相機、手機、多媒體教室、微格教室等視頻錄制應用技巧和操作規程,掌握兩種以上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為制作各種學習視頻打下基礎。

根據教學需要,靈活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學習,重點使學生掌握理論觀點和知識要點,宜采用教師提供微視頻資源的方式,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建立知識框架。對于教學技能訓練方面的內容,重在對學生進行如何上課,如何說課的技能的提高,通過創新的教學設計,經過多次練習習得技能,達到熟練的程度,從而逐漸提高教學藝術,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講課與說課的訓練需要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教學設計,并撰寫教案和說課稿,教學設計的過程又體現了學生對教學各個要素之關系的理解水平,理解能力的高低決定了教學設計成果的創造性水平。因此,教師提供教學視頻范例,往往使學生形成心理定勢,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學生自主完成教學設計并錄制自己感到滿意的教學視頻,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給學生帶來學習成就感。

課上解決問題。課上解決問題是教學技能訓練的關鍵,師生對問題的準確把握尤為重要,需要教師在觀看視頻和交流討論中發現學生存在的關鍵問題,課上引導學生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給予學生明確的解答,使學生看到存在的問題,怎么克服存在的問題,教師科學的指導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課后針對性訓練。課后針對性訓練應以強化學生需要改進的不同問題為出發點,比如:教學語言、教學重點的講解、教學環節的安排等等,學生通過針對問題的訓練,以微視頻的形式提供個人訓練成果,循序漸進,提高教學技能。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模式,實現了實時和非實時的微視頻點播,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為訓練者提供及時全面的反饋,充分發揮了師范生自主學習、相互評價的優勢,體現了學生主體認知建構的思想理念。同時也方便了教師對多數學生的及時指導,擴大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協作, 提高了教學技能訓練的效果,也提高了多種信息技術手段在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中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胡淑珍,胡清薇. 教學技能觀的辨析與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2,(2):21-25.

[2]喬暉,近十年教學技能研究綜述[J] .鹽城師范學院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4 ,(2):112-117.

[3]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范文第2篇

1 從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發,我們把課堂交往技能訓練內容具體化為四個“學會”

1.1 學會傾聽他人發言:傾聽他人發言包括傾聽教師講課和傾聽同學發言。要求學生積極做好傾聽的心理準備,注意力集中指向所要探索的學習問題,先獨立想一想對這個問題是怎樣想的,然后虛心傾聽別人的發言,逐步學會記住他人的發言要點,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學會用言語信號和非言語信號,作積極的信息交流。所謂非言語信號,主要包括交換目光、側耳傾聽、舉目凝視等;所謂言語信號,主要是對他人的發言贊同、接受時,說出表示支持性的言語,如“我也是這樣想的”,“我覺得你說的對”;如果他人說的不全或答錯了,則應該陳述自己的想法,擴充或修正他人的意見;學會質疑、發問,學會向他人請教,聽不懂時請求對方作進一步解釋。

1.2 學會陳述自己想法:陳述自己想法包括回答教師的提問,參與學生間討論時的發言。我們要求學生先想后說,想好再說,做有準備的發言,逐步做到語言完整、條理清晰、連貫流暢、生動自然,注意恰當控制音量。即參與討論時音量要小,不能影響其他小組的學習;回答提問時音量要大,讓全班學生都能聽見。

1.3 學會修正他人觀點:修正他人觀點,主要指修正同學發言。我們要求學生先肯定對方發言中好的、對的方面,再誠懇地指出不足,談出自己的意見,切忌講傷害對方的話。當然,教師也要敢于接受學生的“挑刺”。

1.4 學會接受他人意見:接受他人意見包括接受批評與建議。我們要求雙方本著平等的態度,樂于接受意見,耐心的聽對方說完。意見中肯,點頭表示感謝;意見不太符合實際情況,甚至于不恰當時,也要聽得進,提醒自己今后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冕。如果時機適宜,也要學會適當的進行辯解,以保持交往雙方心理的融貫。

2 我們所進行的課堂交往技能的訓練,關注的不僅是訓練的目標和內容,更重視訓練的過程和方式

2.1 認知指導:不良的交往方式往往是缺乏交往策略知識所致。課堂交往技能的訓練,首先要教給學生有關交往策略知識,以指導交往行為。教師可以通過言語講解指導學生應該做什么和怎么去做。

2.2 榜樣示范:課堂上進行訓練的一種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教師為學生提供榜樣,學生進行模仿。教師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書”,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美國的J。奇尤依指出:交往技能是教師的一種素養。對學生來說,教師應是交往方面的“專家”、“典范”。如課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言,不隨意打斷,不輕易否定,哪怕學生說錯時,教師也要耐心等待,讓學生說完,充分展現其思維過程。教師還要注意樹立學生榜樣,學生觀察到自己與榜樣的相似性,更會用心觀察學習。

2.3 體驗引導:課堂交往技能的訓練必須誘感體驗,因為從認識到行為都離不開以情感為核心的意向系統的驅動。交往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他人情感,體驗交往之樂,體驗交往技能訓練的價值感、成功感。

2.4 行為演練: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課堂情境中抓住契機進行練習,也可設定相關情境,塑造良好的交往行為。練習時,當學生的交往行為表現接近預期目標時,應及時予以適當的鼓勵,如教師微笑肯定、口頭表揚等,從而促進交往技能的保持與內化。

3 課堂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

兒童的許多課堂行為是帶有偶然性的,這種偶然性可以向必然性轉化。教師要強化課堂交往技能訓練的意識,促使偶然性轉化為必然性,促使學生的課堂交往行為規范化。訓練時注意兩個問題。

3.1 課堂交往技能是一系列行為的、認知的、情感的過程和諧的結合起來的能力,因而訓練時應靈活、綜合運用各種方式。認知指導是訓練的起點,體驗引導是訓練的中介,行為演練是訓練的落腳點。如課中提問,學生應答時,教師輕輕地提示一句“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這是對別人的尊重”,其將受到春風化雨般的教學效果。而當學生答錯被部分同學哄笑時,教師應及時引導:“別人說錯了,你應主動修正,積極幫助他。試想:如果是你說錯了,別人取笑你,你又怎么想呢?”移情性的話語將在學生的心中激起波瀾。而當大部分學生做得正確時,教師的一句“說得好,大家聽得也很投入”,這種語言表揚又無疑對學生的行為給予了積極的強化。

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語文課堂 學生 交往技能 訓練

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人際交往作用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傳遞的信息要為學生接受、加工、順應或同化,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相互間展開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當師生間的垂直交往與學生間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暢通無阻時,學生的認知主體性才能充分的發揮,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往能否順利與和諧,與交往技能相關。對課堂之外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具有遷移作用。課堂交往技能訓練有助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合作,為其生存、發展與成功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石。因而,我在日常教學中著力對學生進行課堂交往技能的訓練。下面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探索。

 1.課堂交往技能訓練內容具體化為四個“學會”

 1.1 學會傾聽他人發言

 傾聽他人發言包括傾聽教師講課和傾聽同學發言。要求學生積極做好傾聽的心理準備,注意力集中指向所要探索的學習問題,先獨立想一想對這個問題是怎樣想的,然后虛心傾聽別人的發言,逐步學會記住他人的發言要點,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學會用言語信號和非言語信號,作積極的信息交流。所謂非言語信號,主要包括交換目光、側耳傾聽、舉目凝視等;所謂言語信號,主要是對他人的發言贊同、接受時,說出表示支持性的言語,如“我也是這樣想的”,“我覺得你說的對”;如果他人說的不全或答錯了,則應該陳述自己的想法,擴充或修正他人的意見;學會質疑、發問,學會向他人請教,聽不懂時請求對方作進一步解釋。

 1.2 學會陳述自己想法

 陳述自己想法包括回答教師的提問,參與學生間討論時的發言。我們要求學生先想后說,想好再說,做有準備的發言,逐步做到語言完整、條理清晰、連貫流暢、生動自然,注意恰當控制音量。即參與討論時音量要小,不能影響其他小組的學習;回答提問時音量要大,讓全班學生都能聽見。

 1.3 學會修正他人觀點

 修正他人觀點,主要指修正同學發言。我們要求學生先肯定對方發言中好的、對的方面,再誠懇地指出不足,談出自己的意見,切忌講傷害對方的話。當然,教師也要敢于接受學生的“挑刺”。

 1.4 學會接受他人意見

 接受他人意見包括接受批評與建議。我們要求雙方本著平等的態度,樂于接受意見,耐心的聽對方說完。意見中肯,點頭表示感謝;意見不太符合實際情況,甚至于不恰當時,也要聽得進,提醒自己今后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冕。如果時機適宜,也要學會適當的進行辯解,以保持交往雙方心理的融貫。

 2.重視訓練的過程和方式

 2.1 認知指導

 不良的交往方式往往是缺乏交往策略知識所致。課堂交往技能的訓練,首先要教給學生有關交往策略知識,以指導交往行為。教師可以通過言語講解指導學生應該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講解時,遵循技能訓練的基本規律,在把握交往技能的總體結構的基礎上,將其分解為一系列的具體行為,分要點進行訓練。如傾聽技能分解為:注視對方目光、身體前傾、點頭微笑等。在分項講解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綜合應用于實際交往中。

 2.2 榜樣示范

 課堂上進行訓練的一種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教師為學生提供榜樣,學生進行模仿。教師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書”,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美國的J。奇尤依指出:交往技能是教師的一種素養。對學生來說,教師應是交往方面的“專家”、“典范”。如課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言,不隨意打斷,不輕易否定,哪怕學生說錯時,教師也要耐心等待,讓學生說完,充分展現其思維過程。教師還要注意樹立學生榜樣,學生觀察到自己與榜樣的相似性,更會用心觀察學習。

 2.3 體驗引導

 課堂交往技能的訓練必須誘感體驗,因為從認識到行為都離不開以情感為核心的意向系統的驅動。交往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他人情感,體驗交往之樂,體驗交往技能訓練的價值感、成功感。

 2.4 行為演練

 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課堂情境中抓住契機進行練習,也可設定相關情境,塑造良好的交往行為。練習時,當學生的交往行為表現接近預期目標時,應及時予以適當的鼓勵,如教師微笑肯定、口頭表揚等,從而促進交往技能的保持與內化。

 3. 強化課堂交往技能訓練的意識

 課堂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兒童的許多課堂行為是帶有偶然性的,這種偶然性可以向必然性轉化。教師要強化課堂交往技能訓練的意識,促使偶然性轉化為必然性,促使學生的課堂交往行為規范化。訓練時注意兩個問題。

 3.1 課堂交往技能訓練

 課堂交往技能是一系列行為的、認知的、情感的過程和諧的結合起來的能力,因而訓練時應靈活、綜合運用各種方式。認知指導是訓練的起點,體驗引導是訓練的中介,行為演練是訓練的落腳點。如課中提問,學生應答時,教師輕輕地提示一句“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這是對別人的尊重”,其將受到春風化雨般的教學效果。而當學生答錯被部分同學哄笑時,教師應及時引導:“別人說錯了,你應主動修正,積極幫助他。試想:如果是你說錯了,別人取笑你,你又怎么想呢?”移情性的話語將在學生的心中激起波瀾。而當大部分學生做得正確時,教師的一句“說得好,大家聽得也很投入”,這種語言表揚又無疑對學生的行為給予了積極的強化。

 3.2 訓練時間的長期性

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范文第4篇

【關鍵詞】課堂教學 教學能力 訓練

教學能力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教學基本能力,才可能談得上教學。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因而,在教學實踐中,要加強教學能力的訓練,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

教學基本能力包含的內容很多,概括起來著重應在如下一些方面加強訓練。

一、理解分析教材的能力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要進一步加強訓練理解分析教材的能力。教育科學要求我們,備課時首先要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然后才談得上認真編寫教案,精心設計教學的過程。但在實際過程中,不少教師不愿認真鉆研教材,照抄教參資料或現成教案,這是不可能鉆研吃透教材的,同樣不可能培養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更無創造性可言。有的老師雖鉆研了教材,但淺浮表層,囫圇吞棗或鉆牛角尖。有相當一部分教師還不能從教學需要的角度去鉆研領會教材,這說明鉆研理解的能力還沒有形成,或者沒有完全形成。這就要求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訓練,我們可在下面一些內容上檢查和訓練:經過鉆研課標教材的有關資料后,能讀懂吃透,能把握全書的邏輯關系,重點難點;能搞清楚備課在全書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具體弄清每節課應傳授知識的范圍、深度和廣度,課本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能明白每一課對學生進行哪些方面的思想教育;能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并知道怎樣聯系實際去施教;能聯系教材內容去鉆研有關著作,查閱有關資料等等。這些方面的能力,可以通過在集體討論分析教材,集體備課,編寫教案,分析審查教案,互相聽課評課等方面進行培養訓練,以在教學備課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提高理解分析教材的能力。

二、說寫讀問聽的能力

教學是通過說、寫、讀、問、聽來完成的,可以說這幾方面是教師執教的基本功。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認真嚴格地訓練,使自己具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說,是最重要的教學基本功,主要是通過口頭表達傳授知識,解惑、答疑。它的基本要求:準確,不可含糊,模棱兩可,也不能無條理,沒有主旨;簡明,說話簡潔清楚,淺顯易懂,明白,不可東拉西扯;生動,語言要親切可信,切忌枯燥呆板,更不能故弄玄虛,炫耀顯示;普通話,語言規范,合乎語法邏輯。寫,指的是書寫和寫文章。寫字尤為重要,粉筆字工整美觀,板書層次分明,條理清楚,一目了然。實踐告訴我們,寫好字是搞好教學工作的必備條件。首先寫正確,不寫錯別字,筆順筆畫正確;第二要工整,點橫豎捺,要一筆一畫認真書寫;第三要整體安排、整齊美觀,字要正,行要直,大小適當,行距一致。會寫文章,就是會寫記敘文、議論文、兒童作品、總結性文章,特別應會寫實用性的說明文體的教案。讀,指朗讀。把教材讀得有情有趣,有板有眼叫人陶醉。讀非一日之功,要讀得正確,不可少一字,不可加一字,不可顛倒字詞,讀錯句子,要流暢自如;讀出抑揚頓挫,該輕則輕,該重則重,該快則速,該慢則緩,停頓合適,音量適宜。不可一樣高低,一個調子從頭讀到底,要讀出情理,讀出情意。問,指發問。問是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是教師的常用武器。問題要切中要害,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分析明了,起到化難為易的作用;要內涵豐富,起到概括要點的作用;要含蓄有趣,起到引人深思的作用,總之問題提得好,才能思維活躍,教學效果明顯。一堂課問什么,如何問,何時問,先問什么,后問什么,都要依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安排,不可隨意亂問。聽,指聽懂別人說話。這是教學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特別是學生,年紀不大,知識較少,語言也不豐富,回答時常詞不達意,語意含糊,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聽辨能力,能從不達意的言辭中聽出真意,從含糊的說話中聽出條理與中心,有的要加以補充,有的需要概括,有的要給予引申,有的要給予升華,從而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弄清概念,學懂知識。

三、編擬試題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鍛煉擬題的能力。這是指擬復習思考題、練習、考試題等。特別是要會擬課堂練習題及課后復習思考題,要明確具體要求。如題意的立足點與教材的重點難點關系怎樣;題型是否新穎,是否做到多樣化;答案要求是否科學,是否具有準確性、思考性和創造性等等。

四、評價課的能力

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范文第5篇

關鍵詞:網絡;教學技能;技能訓練;教師教育

教育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僅僅具備傳統的教學技能是難以滿足信息化社會教育的需要和新課程改革的需要的,現代教師的教學技能應當在傳統教學技能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擴充,形成教師的現代教學技能。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例如,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提出了結合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教育的規劃,稱為資訊科技教育總計劃(The Masterplan for IT in Education),該規劃認為未來教師技能的焦點將集中于思考、學習和交流等方面,而基于信息技術的教與學則是獲取上述技能的關鍵途徑。①因此我國師范院校的教學技能培訓應進行改革,確保所有的畢業生具備基本的使用信息技術和資源進行教學的能力。

一、現代教師教學技能

一般認為,教學技能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據教學理論,運用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等,使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②它是多種能力的綜合,并且它的發展是一個動態完善的過程。但是,由于文化背景、教學傳統和分類思想的差異,全國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對課堂教學技能的分類卻不盡相同。其中,湖北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組織編寫的《課堂教學技能訓練》一書,從三個側面提出了比較全面的分類系統:③

課堂教學技能包括:1.課堂交流的基本技能;2.課堂教學的施教技能;3.課堂教學設計與評價技能。其中課堂交流的基本技能可以分解成:教學口語技能、板書板畫技能、體態語技能、提問技能、情感交流技能、媒傳技能。課堂教學的施教技能可以分解成:導入技能、講授技能、組織學生活動的技能、課堂紀律管理技能、結束技能。課堂教學設計與評價技能可以分解成:課堂教學設計技能、測驗編制技能、聽課評課技能

本文認為現代教師教學技能是傳統的教學技能的基礎上增加以下新的內容,包括:語言對話技能、情感體驗技能、創新技能、反思實踐技能、教學交往技能、信息技術運用技能、課程評價技能。傳統的師范技能訓練模式如見習實習、微格教學、口語表達訓練、三筆字簡筆畫訓練等均不能使師范生獲得以上新技能,基于網絡教研的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正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

二、行動研究的設計與實施

行動研究,是由于問題有關的所有人員共同參與實踐和研究,對問題情境進行全程干預,在實踐過程中解決問題并探索原理的方法。本次行動研究的對象是湛江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小學教育學專業05級本科1班,共59人。

(一)網絡的教學技能訓練的可行性分析

參與網絡教研,個人計算機是必備的工具。目前,擁有個人計算機的學生人數比例越來越大,以湛江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小學教育學專業05級本科1班為例,到了大學三年級,超過90%的學生擁有個人計算機,所有的學生寢室都有計算機。并且,所有的培訓對象都學過“計算機網絡基礎”的課程,都使用過不同形式的網絡資源,都會使用qq聊天工具。由此可見,學生參加網絡教學技能訓練的設備和技術都沒問題。

(二)網絡的教學技能訓練目標

1.通過在UC房間說課,播放錄制的微格教學錄像,UC房間的其他老師或學習者的反饋意見,獲取體態語技能、提問技能、媒傳技能、導入技能、講授技能、組織學生活動的技能、結束技能、課堂教學設計技能、語言對話技能、反思實踐技能、信息技術運用技能等。

2.通過教研論壇、群郵件或群空間等工具分享、討論受訓者或他人的教學設計,獲得課堂教學設計技能、反思實踐技能等。

3.通過UC房間,觀摩名師課堂的錄像,聆聽一線教師評課、議課,并上麥交流自己的看法等獲得課堂教學設計技能、反思實踐技能、信息技術運用技能、聽課評課技能等。

4.通過教學研討qq群提出問題,結合資深教師的回答和反饋,對教育、教學問題的討論獲得課堂教學設計技能、反思實踐技能、信息技術運用技能等。

(三)網絡教學技能訓練的操作模式

1.準備

網絡教研的工具有兩類,一類是同步互動平臺,例如QQ教學研討群,popo,UC教育房間,TQ,MSN等;一類是異步的平臺,如論壇,博客,群空間,群郵件,教學網站,遠程教育平臺等。在實際使用時,可以用一種,也可以幾種配合起來使用。本文討論的(用來作為師范技能訓練的)網絡教研的工具主要是指QQ教研群―論壇―博客―UC視頻聊天室的組合。

活動前先建立班級qq群,例如湛江師范學院05小學數學教育專業班的群號是:17330691,負責教學技能培訓的老師是班群的管理員之一。培訓學生安裝并會熟練使用UC視頻聊天工具,動員受訓者安裝帶有話筒功能的耳麥,為上麥交流做好準備。培訓可以由負責教學技能培訓的老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講授,學生操作實踐。也可以通過教研群或UC房間,資深的老師對群成員或聊友進行培訓,如:教育交流中心B―數學苑――群里昵稱為欣醇的老師以下信息對群成員進行培訓:

欣醇(594002824) 19:51:34

UC【空中課堂】10月16日研討:《“厘米、米”等怎么教學?》

進入[空中課堂]的途徑

1.先下載UC,這是下載的網址:download.省略/uc_download.shtml?1

2.申請一個號碼

3.進入空中課堂的途徑:點擊UC窗口左下角的“聊天室”――進入“聊天大廳”――點擊“查找”――輸入“空中課堂”――進入。

或點擊UC窗口左下角的聊天室――進入聊天大廳――合作專區――合作免費教學專區――中國教師在線――空中課堂。密碼:369

2.組織和指導

教師事先了解各個教研群的活動計劃(包括活動時間和,UC房間,主題,主題帖的網址等),如:搜集好關于本次活動的資料,了解活動的主要參與成員,讓學生在活動前對活動有所了解、有所準備、有所選擇。

3.活動方式

QQ教研群-論壇-博客-UC視頻聊天室的組合的一般活動方式是:(1)日常交流。通過QQ教學研討群在線交流;群成員的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日志、教學視頻、教學設計掛在群空間、論壇或博客(自己的或他人的)里隨時供大家學習或討論。(2)UC活動。每周每個教學UC房間至少有一次活動,時間是固定的,話題的提出者負責組織全體參加者圍繞主題進行深入地研討。每次網絡研討前,相關人員會通過QQ群消息,通常提前一周讓老師們作好發言準備,讓大家都經過思考,討論起來會更有深度。每次討論都會確定一個主持人,主持人能對大家的發言作出及時恰當的點評,并引導大家討論的方向。每次討論完畢,主持人都會把當晚的討論整理好,在最短的時間內放上教研論壇或博客上,以便讓其他沒能趕上討論的老師在上面發表自己的見解。

4.管理和監督

由于網名和真實姓名不一致,而且網名可以隨意更改,因此通過點名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已成為不可能。而且每位學生上網交流的時間和內容也不相同,這無疑會給管理上造成困難。但是,如果不對學生進行管理,這種訓練就會流于形式。在研究中我們發現:讓學生自由選擇參與網絡教研的時間和方式,記下每次參與正式教研活動的時間、主題、主要參與者和主要觀點,寫心得體會,每月交一次,指導老師審閱,并定期組織學生相互交流、研討是一種比較有效的管理方法。

5.學習結果的評價

通過組織書面測試(例如設計一個教學方案)或者行為測試(例如:評課、說課、試講、實習等)了解受訓者在知識或行為上的變化,并根據評價結果調整培訓的策略和方法。

三、經驗與問題

(一)經驗

經過一年的嘗試,我們初步探明了訓練的操作模式,發現基于網絡的教學技能訓練的模式相對于傳統的師范生技能訓練模式,有其獨特的優越性:

(一)突破師資相對不足的瓶頸

目前我國高等師范院校一個專業可能有幾個教學班,一個教學班一般超過40名學生,而一個專業的教學法教師通常只有1至2名,況且教師技能訓練只能使用個別化教學的方式。所以,師資是相對不足的。通過網絡,可以借助全國有經驗的教師的力量對高師范進行培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二)主動、便捷

在大學的課堂上,學生習慣單方面地洗耳恭聽大學教師的講授,多數學習都是被動的。通過網絡教研的培訓模式,學生主動參與,由于網絡是匿名的,因此學生可以比較隨意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就自己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向一線的老師或專家學者在線請教。這種培訓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客觀、全面

通過網絡教研,學生可以與更多的資深的教師交流,同時得到多個老師的指導,因此修正的意見比較客觀、全面。

(四)獲得更多的教學資源

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師建立Blog,用它的寫錄、分類、更新、下載、互動、鏈接、搜索等功能,記錄和個人的工作過程、生活故事、思想歷程,精選和積累自己最為需要的信息資源。④因此,可以共享的資源越來越多,學生通過基于網絡教研的教學技能訓練可獲得大量原創性的資源,和教育實踐經驗。

(五)經濟、便利

通過網絡教研,減少聘請專家指導,預約時間、地點等迂回環節,而且得到的幫助都是免費的、義務的。網絡功能的強大使得信息查詢檢索方便,編輯、整理資料簡單,發表教研觀點容易,和專家交流溝通快捷。

(二)存在的問題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1)管理方面尚存問題

有的學員在受訓時利用網絡打撲克、閑聊QQ、瀏覽娛樂信息等,由于網絡情景復雜、網絡功能強大和使用的靈活性給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難,在訓練中管理和評價方面還須加強。亟須提升網絡教學管理的技術水平以及開發教學管理系統,使學生進行學習的自我管理進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另外,還要加強教師的組織與引導,營造網絡課程與教學文化氛圍。

(2)網絡雖然能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但缺乏系統性。因此做到:

①教師先要對龐大的資源進行適當的篩選,然后推薦給學生,可以減少選擇資源耗費的時間,降低學習的盲目性。

②盡快建設基于網絡的教師技能訓練的課程和編寫相關的教材。

基于網絡的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模式的探討并不是旨在取代傳統的教學技能培訓模式,如見習、實習模式、口語表達訓練、三筆字簡筆畫的訓練、微格教學模式等。新模式和老模式只是各自培訓的側重點不同,在實踐中相互配套應用效果更好。

注釋:

①孫衛華.新加坡微型課程計劃述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6,(5):68-70.

②李雅娟.教師的教學技能[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 2000,(3):100-1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潭县| 同江市| 博客| 刚察县| 吐鲁番市| 环江| 宜兰市| 合江县| 阜阳市| 察隅县| 菏泽市| 漳平市| 竹北市| 长沙县| 磴口县| 广饶县| 宁蒗| 社旗县| 陵川县| 蒙自县| 西畴县| 唐海县| 清徐县| 南靖县| 威远县| 育儿| 任丘市| 林甸县| 敖汉旗| 宽甸| 乌苏市| 贵定县| 门头沟区| 搜索| 元谋县| 即墨市| 锦州市| 汉中市| 长寿区| 丽水市| 新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