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近代詩

近代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近代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近代詩范文第1篇

英文名稱:Times Finance

主管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

主辦單位:中國《時代金融》雜志社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8661

國內刊號:53-1195/F

郵發代號:64-70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0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近代詩范文第2篇

變化的數字,洋溢著生機,孕育著希望

從2001年以來,沈陽民營經濟年均增長幅度達到21%,超過全市經濟增長7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由2001年的612億元、占49.4%,發展到2002年的741億元、占52.9%,2003年的864億元、占54%。截至目前,沈陽民營經濟戶數達到27萬戶,從業人員達到130萬人,注冊資金426億元,同比增長38.6%。其中,個體和私營企業實現產值435.2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營銷總額1138.9億元,同比增長14%。到2005年10月份,沈陽民營經濟實現稅收80.6億元,同比增長28%,占沈陽稅收總額的52%。沈陽民營經濟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過程中,發揮著愈來愈大的作用。

踏著時代的節拍,展開翱翔的翅膀,呈現閃光的足跡

沈陽民營經濟發展迅速,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技術不斷創新,品牌越來越響,走出國門的腳步越來越快,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提高,一大批骨干企業進入快速成長期。沈陽民營企業的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沈陽民營企業的發展呈現出集團化、集群化、規模化的趨勢。目前沈陽有近百家民營企業年銷售收入過億元,規模以上民營企業達1403戶,有進出口自營權的民營企業已發展到600多家,民營企業擁有市級以上名牌170多項,一大批具有實力的民企正在向制造業進軍。

二是對全市經濟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沈陽民營經濟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迅速崛起,成為沈陽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截至2005年10月份,全市民營經濟基本戶數達到27萬多戶,從業人數達到170多萬人。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350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60.3%,民營經濟實現稅收156.3億元,民營經濟無可爭議地成為沈陽市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經濟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

三是科技型企業發展迅速。目前,科技型民營企業已發展到3245戶,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的87%,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四是拉動社會就業能力進一步增強。社會穩定與社會就業率是成正比關系的,社會就業率越低,社會就越不穩定;社會就業率高,則社會越趨于穩定。沈陽民營經濟在孕育、產生和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巨大的勞動力需求,為緩解轉型時期的就業壓力,改善社會就業結構提供了巨大的空間。沈陽民營經濟已成為就業和再就業的主要渠道。不僅如此,民營經濟在新增就業方面也有突出貢獻,這主要又表現在兩個方面:民營經濟新增就業崗位的總數在全社會新增就業中占很大比重;民營經濟提供就業崗位的速度遠大于社會平均水平。

伴隨東北振興的浪潮,插上騰飛的翅膀,迎接明媚的春天

沈陽民營企業從總體上看,雖然具有其市場化程度高、經營靈活、社會負擔輕等優勢,但其今后的發展仍就任重道遠。政府應為民營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推動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引導民營企業為東北振興做貢獻。

首先明確發展中小企業就是發展民營經濟。在思想認識上,我們要進一步明確,發展中小企業就是發展民營經濟。發展民營經濟首先要發展中小企業。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中重要的企業形態。今后中國經濟將逐漸形成以國有大企業為主導、以民營中小企業為主體、以國有和民營相互融合為趨勢的所有制結構和企業結構。中小企業將在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緩解就業再就業壓力、拉動民間投資、優化經濟結構、完善市場競爭機制、推進技術創新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政府應為民營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民營經濟在創業、發展過程中迫切需要一些社會化、專業化服務,以提高其經營能力。政府要采取措施,逐步改善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滯后的狀況,促進民營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政府要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規律,修改行政性法規和制度,增加透明度,減少束縛商業活動的繁文縟節。

大力拓寬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獲得信貸和其他資金來源的渠道。當前人們對民營企業的認識仍然存在著一些影響民營企業發展的情況,如民營企業在融資等方面較之非民營企業存在著更多的障礙,尚未取得與國有企業一樣的待遇,融資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瓶頸”。要不斷建立完善的民營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系統。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幫助民營企業盡快成功上市籌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信譽和業績贏得客戶的支持和信賴。

近代詩范文第3篇

瑞士信貸銀行兩位分析師2011年1月發表一份報告說,中國即將從鍍金時代進入一個新的漸進時代。

這令人聯想起美國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時候發生的社會和經濟變化。從內戰結束到19世紀90年代末,美國經濟經歷了一個由高投資和工業化擴張驅動的快速增長階段;也是一個以最小限度的監管、腐敗蔓延和不平等加劇為特征的時期。

這就是所謂的鍍金時代。強盜資本家,像石油大亨約翰·洛克菲勒、鋼鐵巨頭安德魯·卡內基和鐵路霸主科尼利厄斯·范德比爾特都在這一時期建立起巨大的商業帝國并積累下巨額財富。也是在這一時期,美國一些巨頭公司,像通用電氣和美國電話電報公司開始出現。它們最終構成了20世紀美國經濟的脊梁。

兩名分析師認為,在過去20年,中國的經歷有點兒類似。眼下,快速經濟增長使中國面臨和美國在19世紀末類似的問題,即收入不平等非常嚴重,腐敗蔓延,對食品和產品安全性的擔心日益加重,商業壟斷者的權力越來越大,公眾日益要求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在美國,民眾的日益不滿推動了社會和經濟發生重要變化,這些變化是根據西奧多·羅斯福和伍德羅·威爾遜總統的公平交易和新自由政策計劃實現的。在這個漸進時代,美國全面改革了稅收系統并引入了聯邦所得稅。政府通過了反托拉斯法,一些壟斷企業破產。政府還強化了自身的監管責任,建立了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和美聯儲。經濟因此更加平衡,社會更加公平,勞動報酬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由20世紀初的僅50%多一點兒升至30年后的近67%。

兩位分析師指出,如今,以恢復經濟平衡、增加個人消費、改善住房和醫療條件的北京“十二五”規劃也許將把中國引入一個類似的漸進階段。簡而言之,他們預計,經濟會正如所有人在過去幾年呼吁的那樣恢復平衡。

兩位分析師預測,在今后五年,中國大公司的銷售額和市場資本總額平均將翻一番。不過也要警告投資者,中國的漸進時代如果成為現實,不大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美國本身的漸進時代以接二連三的金融恐慌為特征。在1901年的股市暴跌中,道瓊斯指數下跌46%。這場災難是由鐵路公司股票暴跌引發的,一般被視作華爾街的首次崩潰。

隨后在1907年,由一家過度擴張的信托公司破產導致的惡劣影響引發銀行家恐慌。道瓊斯指數令人極度不安地下跌了48.5%。除股市暴跌,美國漸進時代的另一個特征是早期的興建摩天大樓熱。實際上,有幾位經濟學家已經指出,建高樓所需的寬松信貸條件往往也會導致股市泡沫膨脹,因此大規模興建摩天大樓是市場即將逆轉的一個可靠指標。

近代詩范文第4篇

五代十國,從907年開始到960年結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從907年到960年的五代與從902年到979年的十國的合稱。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與后周。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后梁,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公元923年,盤踞太原的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滅后梁,后唐建國。后唐發生內亂后,被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后晉建立。同時劉知遠在太原建立后漢。郭威篡后漢建后周。960年,后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后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等十余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學家統稱十國。北宋建立后先后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后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來源:文章屋網 )

近代詩范文第5篇

關鍵詞:唐五代 雙及物 賓語

一、引言

本文主要考察唐五代時期的雙賓語結構,以劉堅、蔣紹愚主編的《近代漢語語法資料匯編》(唐五代卷)為主要語料來源,以其中的雙賓語句式為主要研究對象。雙賓語結構作為漢語的一個重要句型,一直廣受漢語研究者的關注,但目前語法界對它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認識,各位學者都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了定義。熙將其定義為“一個述語后邊接連出現兩個賓語。這兩個賓語可以都是真賓語,也可以是一個真賓語,一個準賓語。”[1](P117)李臨定將其定義為“謂語動詞后邊有兩個獨立的名詞性成分的句式。”[2](P114)張伯江則認為,“雙賓語”現象不僅僅是一個動詞后面跟隨幾個名詞的詞語串問題,也不是句法結構的套疊問題,因為這樣的形式觀點都無法解釋該句式的獨特語義,所以他選擇從語義角度著眼,用“雙及物”代替“雙賓語”這一說法。[3](P175)本文也將重點論證雙及物句式的典型語法語義特征的問題,因此也采用了“雙及物”這一名稱。

貝羅貝(1986)認為從唐代起,雙賓語結構分為五類:

1.動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這是上古漢語的基本格式的繼續維持。

2.動1+動2+間接賓語+直接賓語。

3.動1+直接賓語+動2+間接賓語,2類和3類于漢代和魏晉時代產生、發展,唐五代時繼續存在。

4.與+間接賓語+動詞+直接賓語,這是唐五代時產生的一個新的雙及物式結構。

5.把(將)+直接賓語+動詞(+與)+間接賓語,此類與第4類約同時期出現。[4](P204)

我們認為考察雙賓語句時,必須考慮賓語的位置,當賓語產生位移,并與其他詞語發生結構聯系時,就不能再認為是動詞的賓語了。因此,貝羅貝所列的2~5類不宜看作雙賓語。因此,我們認為唐五代的雙及物式主要有兩種結構:動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動詞+直接賓語+間接賓語。

關于動詞賓語的分類,呂叔湘認為:“動詞后面的賓語有三類:第一類代表承受動作的事物,稱為受事賓語;第二類代表受動者以外同動作有關的事物,如工具、方式、處所等,稱為非受事賓語;第三類是數量賓語。數量賓語包括:1.主語或賓語所代表的事物的部分數量;2.動詞所代表的動作的次數;3.動詞所代表的動作所占的時間長短。”[5](P22)通常,我們把第一類和第二類賓語稱作“真賓語”,把第三類賓語稱作“準賓語”,包括“數量賓語、動量賓語和時量賓語”。文章中為簡潔起見,用“V”表示動詞,“O1”表示間接賓語,下面標有直線,“O2”表示直接賓語,下面標有波浪線,“S”表示主語,根據動詞的語義特點以及它們與賓語所構成的語義關系,我們將帶雙賓語的動詞分為“給予”“取得”“等同”“其他”四大類,并對賓語構成成分以及動詞和賓語的語義關系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二、給予類

這類動詞有“送給、傳遞、詢問”等方面的意義。給予類動詞所在的雙及物結構中語義關系是:“S”通過給予行為把“O2”給“O1”或者把“O1”給“O2”。唐五代卷中帶雙賓語的給予類動詞有:教、傳、付、與、賜、授、返、還、問、施與、度與。

1.教

(1)此二大德皆教人坐禪,凝心入定,住心看凈,起心外照,攝心內證,指此以為教。(《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一卷》,55頁)

(2)何不教伊自煎?(《祖堂集》,497頁)

(3)唯愿和尚教某甲解脫法門。(《祖堂集》,452頁)

(4)即我襄陽神會和上,悟無生法忍,得無礙智,說上乘法,誘諸眾生,教道眾生。(《神會語錄》,46頁)

2.傳

(5)并敘本宗,傳之后代。(《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一卷》,65頁)

(6)能於嶺上,便傳法惠順。(《六祖壇經》,75頁)

3.付

(7)吾看汝偈,若悟大意者,付汝衣法,稟為六代。(《六祖壇經》,72頁)

(8)峰云:“我有同行在彼,付汝信子得摩?”(《祖堂集》,516頁)

(9)汝且去,一兩日來思惟,更作一偈來呈吾,若入得門,見自本性,當付汝衣法。(《六祖壇經》,73頁)

4.與

(10)汝等盡坐,吾與汝一偈(《六祖壇經》,101頁)

(11)慚君與我一中餐,抱石投河而命極。(《伍子胥變文》,206頁)

(12)越從吳貸粟四百萬石,吳王遂與越王粟,依數分付其粟(《伍子胥變文》,209頁)

(13)但知免更吃杖,與他邪磨一束。(《燕子賦》,323頁)

(14)阿師是娘娘孝順子,與我冷水濟虛腸。(《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并圖一卷并序》,406頁)

(15)你若歸鄉去,我與你休糧方。(《祖堂集》,489頁)

(16)若有人道得,與汝一腰。(《祖堂集》,501頁)

(17)為什摩不與他第一座? (《祖堂集》,511頁)

5.賜

(18)是時續有敕旨:賜遠公如意數珠串,六環錫杖一條,衣著僧衣數對,兼將御舉,來迎遠公入內。(《廬山遠公話》,281頁)

(19)皇帝亦見,喜不自升,遂賜擒虎錦彩羅紈、金銀器物、美人一對,且歸私地憩歇,一月后別有進止。(《韓擒虎話本》,295頁)

(20)王賜子胥燭玉之劍,令遣自死。(《伍子胥變文》,209頁)

(21)卿等遠來上帳,賜其酒飯。(《漢將王陵變》,227頁)

(22)第三賜賀若弼錦彩羅綾、金銀器物。(《韓擒虎話本》,294頁)

“賜”后面的O2常常由多項并列的“數量名”結構充當,構成復合賓語。

6.授

(23)《涅經》云,早已授仁者記。(《神會語錄》,36頁)

(24)后敘師資傅授之言,斷除疑惑。(《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一卷》,64頁)

7.返

(25)師謂弟子曰:“吾為汝剃發之師,汝今為吾出世之師。吾今返禮汝,以答其恩耳。”(《祖堂集》,556頁)

8.還

(26)師曰:“無口則且從,還我眼來。”(《祖堂集》,528頁)

9.問

在唐五代雙及物結構中的“問”是一個多義詞,包括問1(詢問)和問2(問候)。

問1(詢問)例如:

(27)又惠可禪師親於嵩山少林寺問菩提達摩西國相承者,菩提達摩答一如《禪經序》所說。(《神會語錄》,57頁)

問2(問候)例如:

(28)沙彌問老人萬福,老人曰:“法公萬福。”(《祖堂集》,490頁)

10.放

(29)師云:“放汝二十棒。”(《祖堂集》,529頁)

11.毆

(30)師接得棒子,則便抱倒大愚,乃就其背,毆之數拳。(《祖堂集》,563頁)

12.杖

(31)言訖,杖之數下推出,關卻門。(《祖堂集》,563頁)

13.拜

(32)第二拜楊素東涼留守。(《韓擒虎話本》,294頁)

14.施與

(33)今日若能得上界,施與如來國內財。(《歡喜國王緣》,421頁)

15.度與

(34)單于聞語,遂度與天使弓箭。(《韓擒虎話本》,295頁)

在上述例句中,我們發現動詞“與”和“V+與”這樣的雙音節動詞在唐五代卷的雙及物結構中已經同時使用了,如“施與、度與”。但這兩個詞在語義上有所區別,“施”體現出了非常明顯的“給予”義,而“度”本身不包含“給予”義,但和“與”組合在一起形成雙音節詞“度與”則表現出了“給予”義。“與”從原來的動詞虛化為介詞,貝羅貝認為,動詞“與”的語法化是一個漸進的、涵蓋幾個世紀的過程。這個過程始于后漢,發展于魏晉南北朝,完成于唐初。他認為,雙賓語結構中動詞后的“與”變成介詞“與”只適用于它前面的動詞是“本義與格”式中的“+‘給’式動詞(如送、賣、傳等)”[4](P204)。

帶雙賓語的給予類動詞和賓語的位置大多數是“V+O1+O2”的格式,只有在“即我襄陽神會和上,悟無生法忍,得無礙智,說上乘法,誘諸眾生,教道眾生。”“吾今返禮汝,以答其恩耳。”“能於嶺上,便傳法惠順。”這三個例句中是“V+O2+O1”格式,隨著口語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這種格式在此后各卷中慢慢不再出現。

三、取得類

取得類的動詞有“索取、獲得”等意義,它所在的雙及物結構所表示的語義關系是“S”從“O1”處得到了“O2”。唐五代卷中帶兩個賓語的取得類動詞如下:

1.圖

(35)保福代云:“和尚圖他一斗米,失卻半年糧。”(《祖堂集》,554頁)

2.得

(36)子胥得食吃足,心自思惟:“凡人得他一食,慚人一色;得人兩食,為他著力。”(《伍子胥變文》,198頁)

3.乞

(37)啟而言曰:“某緣是敗軍之將,死活二途,伏乞將軍一降。”(《韓擒虎話本》,294頁)

四、等同類

唐五代時期的等同類動詞不多,最常見的是稱謂類,其所在的雙及物結構中,“O2”是主語方面對“O1”的稱謂,其語義關系是:“S”稱“O1”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為“O2”所表示的人或事物,“O1”和“O2”所值相同,“O2”是對“O1”的解釋,唐五代卷中帶雙賓語的稱謂類動詞主要為:稱、謂、呼。

1.稱

(38)師問白舍人:“汝是白家兒不?”舍人稱名“白家易”。(《祖堂集》,455頁)

2.謂

(39)起予者謂之應公矣。(《入唐求法巡禮行記》,136頁)

3.呼

(40)呼之茗草,號之作茶。(《茶酒論一卷》,332頁)

五、其他類

唐五代卷中,一些雙及物結構的“O2”是準賓語,即數量賓語、時量賓語或動量賓語,這些雙及物結構中的動詞主要有:去、領、較、盡、伏仕、念、繞、振、引、彈、拜。

將“O2”分為:

1.數量賓語

數量賓語通常表示“距離、長短”,由數量詞或“數量名”結構充當。

(41)王陵謂灌嬰曰:“此雙后分天下之日,南去漢營二十里,北去項羽營二十里。”(《漢將王陵變》,221頁)

(42)王陵又謂曰:“左將丁腰,右將雍氏,各領馬軍一百余騎,且在深草潛藏。”(《漢將王陵變》,221頁)

(43)師云:“猶較老僧一百步。”(《祖堂集》,559頁)

2.時量賓語

時量賓語是由表示時量的數量詞充當的,常常表示動作行為延續的時間。

(44)凈能於柱內奏曰:“本愿盡陛下一世,誰知陛下中道起此異心!”(《葉凈能詩》,313頁)

(45)身是楚將鐘離末,伏仕霸王。(《漢將王陵變》,224頁)

3.動量賓語

動量賓語是指由動量詞充當的,表示動作次數的賓語。

(46)目連見以唱其哉,專心念佛幾千回。(《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398頁)

(47)其弟僧年當三十一,迄邐往到始興縣曹溪山,恰遇大師上堂,持錫而上,繞禪床三匝而立。(《祖堂集》,467頁)

(48)其僧行十步來,振錫三下曰:“自從一見曹溪后,了知生死不相干。”(《祖堂集》,515頁)

(49)山便以手拍禪床引手一下,師回頭云:“作什摩?” (《祖堂集》,517頁)

(50)有僧出來彈指兩三下,師云:“作什摩?” (《祖堂集》,557頁)

(51)舜子走入宅門,跪拜阿娘四拜。(《舜子變》,234頁)

這里的“拜用”是“拜”的本義,指一種表示敬意的禮節。而在“第二拜楊素東涼留守。”中“拜”是本義的引申,這里的“拜”是指“給某人委任某種官職、事務”,含有委任類動詞的雙賓語結構所表示的語義關系是“S”任命“O1”為“O2”所代表的官職。這說明這里的“拜”是一個多義詞。

六、唐五代雙及物式中O1和O2具體分析

(一)“O1”的構成成分分析

1. “O1”處為人名

(12)越從吳貸粟四百萬石,吳王遂與越王粟,依數分付其粟(《伍子胥變文》,209頁)

(18)是時續有敕旨:賜遠公如意數珠串,六環錫杖一條,衣著僧衣數對,兼將御舉,來迎遠公入內。(《廬山遠公話》,281頁)

(20)王賜子胥燭玉之劍,令遣自死。(《伍子胥變文》,209頁)

(33)今日若能得上界,施與如來國內財。(《歡喜國王緣》,421頁)

(34)單于聞語,遂度與天使弓箭。(《韓擒虎話本》,295頁)

2. “O1”處為人稱代詞

(2)何不教伊自煎?(《祖堂集》,497頁)

(5)并敘本宗,傳之后代。(《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一卷》,65頁)

(7)吾看汝偈,若悟大意者,付汝衣法,稟為六代。(《六祖壇經》,72頁)

(13)但知免更吃杖,與他邪磨一束。(《燕子賦》,323頁)

(21)卿等遠來上帳,賜其酒飯。(《漢將王陵變,227頁)

3. “O1”處為一般名詞

(1)此二大德皆教人坐禪,凝心入定,住心看凈,起心外照,攝心內證,指此以為教。(《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一卷》,55頁)

(23)《涅經》云,早已授仁者記。(《神會語錄》,36頁)

(28)沙彌問老人萬福,老人曰:“法公萬福。”(《祖堂集》,490頁)

(38)師問白舍人:“汝是白家兒不?”舍人稱名“白家易”。(《祖堂集》,455頁)

(44)凈能於柱內奏曰:“本愿盡陛下一世,誰知陛下中道起此異心!”(《葉凈能詩》,313頁)

4. “O1”處為處所名詞

(41)王陵謂灌嬰曰:“此雙后分天下之日〔一八〕,南去漢營二十里,北去項羽營二十里。”(《漢將王陵變》,221頁)

(二)“O2”的構成成分分析

1.“O2”處為人名

(6)能於嶺上,便傳法惠順。(《六祖壇經》,75頁)

(38)師問白舍人:“汝是白家兒不?”舍人稱名“白家易”。(《祖堂集》,455頁)

(39)起予者謂之應公矣。(《入唐求法巡禮行記》,136頁)

2. “O2”處為人稱代詞

(25)師謂弟子曰:“吾為汝剃發之師,汝今為吾出世之師。吾今返禮汝,以答其恩耳。”(《祖堂集》,556頁)

3. “O2”處為一般名詞

(7)吾看汝偈,若悟大意者,付汝衣法,稟為六代。(《六祖壇經》,72頁)

(34)單于聞語,遂度與天使弓箭。(《韓擒虎話本》,295頁)

(40)呼之茗草,號之作茶。(《茶酒論一卷》,332頁)

4. “O2”處為復合賓語

(18)是時續有敕旨:賜遠公如意數珠串,六環錫杖一條,衣著僧衣數對,兼將御舉,來迎遠公入內。(《廬山遠公話》,281頁)

(22)第三賜賀若弼錦彩羅綾、金銀器物。(《韓擒虎話本》,294頁)

5. “O2”處為數量名結構

(10)汝等盡坐,吾與汝一偈(《六祖壇經》,101頁)

(16)若有人道得,與汝一腰。(《祖堂集》,501頁)

(29)師云:“放汝二十棒。”(《祖堂集》,529頁)

(35)保福代云:“和尚圖他一斗米,失卻半年糧。”(《祖堂集》,554頁)

6. “O2”是準賓語時有三種情況:

A. “O2”是數量賓語,例如:

(41)王陵謂灌嬰曰:“此雙后分天下之日,南去漢營二十里,北去項羽營二十里。”(《漢將王陵變》,221頁)

(42)王陵又謂曰:“左將丁腰,右將雍氏,各領馬軍一百余騎,且在深草潛藏。”(《漢將王陵變》,221頁)

(43)師云:“猶較老僧一百步。”(《祖堂集》,559頁)

B. “O2”是時量賓語

(44)凈能於柱內奏曰:“本愿盡陛下一世,誰知陛下中道起此異心!”(《葉凈能詩》,313頁)

(45)身是楚將鐘離末,伏仕霸王。(《漢將王陵變》,224頁)

C. “O2”是動量賓語

(49)山便以手拍禪床引手一下,師回頭云:“作什摩?” (《祖堂集》,517頁)

(51)舜子走入宅門,跪拜阿娘四拜。(《舜子變》,234頁)

唐五代時期雙及物結構主要存在“V+O1+O2”和“V+O2+O1”兩種句式,其中“V+O1+O2”格式占大多數,如“汝等盡坐,吾與汝一偈”,只有少部分的“V+O2+O1”格式存在,如“能於嶺上,便傳法惠順。”貝羅貝指出,在甲骨文中,這兩種句式是并存的,此后“V+O1+O2”占絕對優勢,“V+O2+O1”的比例雖然很小,但一直沒有消亡。“V+O2+O1”與“V+O1+O2”語序相反,但卻能并存,這是因為漢語詞形不豐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格標記。漢語各成分之間相聯系主要依靠語序和虛詞,而“V+O1+O2”和“V+O2+O1”中“O1”“O2”間沒有虛詞起語法作用,區分“O1”和“O2”首先可以依靠語義。兩個賓語是兩個信息的載體,一個是主要信息,一個是次要信息。[6](P219)屬于主要信息的賓語放在“O2”的位置上,屬于次要信息的賓語放在“O1”的位置上,如“吾與汝一偈”,“一偈”是主要信息,“汝”是次要信息;“傳法惠順”中“惠順”是主要信息,“法”是次要信息。另外,唐五代時期這兩個句式的語法功能不一致,有兩個根據:一是“V+O1+O2”格式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兩個句式不是平分秋色;二是“V+O2+O1”格式一直存在,必然有其特殊之處,不能歸于“V+O1+O2”格式。總之,“V+O1+O2”格式是唐五代時期最穩定、使用最廣泛的雙及物結構。

參考文獻:

[1]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2]李臨定.李臨定自選集[C].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

[3]張伯江.現代漢語雙及物結構式[J].中國語文,1999,(3).

[4]貝羅貝.雙賓語結構從漢代至唐代的歷史發展[J].中國語文,1986,(3).

[5]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疆| 石台县| 巧家县| 贵定县| 临海市| 嘉峪关市| 虹口区| 弥勒县| 桃园市| 石河子市| 博野县| 枣阳市| 南乐县| 萍乡市| 灵石县| 巴南区| 五河县| 博湖县| 大田县| 米脂县| 昭苏县| 鸡东县| 昌宁县| 西乌珠穆沁旗| 仙游县| 永丰县| 义马市| 明光市| 永城市| 南充市| 夹江县| 洱源县| 美姑县| 海原县| 桂东县| 高州市| 德清县| 呼和浩特市| 阿瓦提县| 都江堰市| 凤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