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貿易術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論準確貿易術語在商務英語中的重要性是流星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而的,論準確貿易術語在商務英語中的重要性是篇高質量的論文,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對您論文寫作,提供一定的幫助。論準確貿易術語在商務英語中的重要性為免費畢業論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業用途。
[摘要]本文從國際貿易術語著手,以商務實踐中的案例為切入點,對國際貿易中出現的貿易術語進行深入貼切的分析,闡明正確使用貿易術語對商務英語學習的重要意義。旨在使學生認識到準確術語的重要性,提高商務英語的運用能力。
[關鍵詞]術語商務英語準確重要性
一、引言
隨著我國加入WTO及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際間交往日益頻繁,商務活動日新月異,商務英語專業人才成為人才市場眾多商家的搶手貨。商務英語成為商務活動中的日益重要的工具。商務英語教學的任務是不僅使學生了解一定的專業術語及國際慣例,更重要的是怎樣準確應用這些術語。因此,在商務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準確應用英語進行交流,達到商務溝通的目的具有重要意義。僅僅掌握大量的專業詞匯是遠遠不夠的,專業術語往往是商務英語學習的障礙,但卻在商務交往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貿易術語
術語是應用語言的一個分支,它是某種學科的專門用語。貿易術語又稱貿易條件,價格術語,是在長期國際貿易實踐中產生的,用來表明商品價格構成,明確雙方有關費用,風險、責任的劃分,并確定賣方交貨和買方接貨的權利和義務的專門術語。
說到貿易術語,不能不提到信用證。信用證(LetterofCredit)指由銀行(開證行)依據客戶(開證申請人)的要求和指示或自己主動在符合信用證條款的前提下,憑規定的單據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方進行付款或承兌和支款,或承兌和支付匯票;或授權另一家銀行議付。作為一種支付方式,信用證之所以能夠被世界各國所接受成為國際最廣泛的支付工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銀行信用,不僅能使買方及時收到貨物也使賣方按時收回貨款。但要保證雙方都達到目的,必須正確理解信用證內容。否則會給雙方帶來嚴重的損失。小小一張信用證,專業術語占據大部分的篇幅。準確理解這些術語的具體含義,是旅行合同達到商務目的的關鍵。
三、正確使用貿易術語對商務英語學習的重要意義
在當今商務活動中,有關交易雙方責任權力義務的劃分是一個十分重要和敏感的問題。準確運用貿易術語對交易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貿易術語有一個統一的解釋與規定,被世界各國所認可。對于交易雙方來說選擇適當的貿易術語能夠很好地履行合同,降低成本并有效解決爭端,由此,在商務英語學習中,準確理解和使用專業術語具有以下方面的作用:提高信息清晰度減少含糊不清的信息;簡化內容的創建及本土化過程;增強語言產品質量;行業間的溝通更為簡練與準確;降低翻譯成本;良好的溝通可提高客戶滿意度及忠誠度。
四、案例分析
在商務英語學習過程中,專業術語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大障礙,很多學生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并具備一定的商務英語詞匯,但論到專業術語卻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無所知。大多數學生僅僅能記住術語的名稱,對于術語含義卻是混淆不清。在使用中出現詞義混亂、自相矛盾、術語過度分散及術語的時效性不清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無疑增加了學生正確應用各種貿易術語的難度,影響商務溝通的效果。在國際商務中,必須正確理解貿易術語,否則勢必帶來不必要的損失。請看下
論準確貿易術語在商務英語中的重要性是流星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而的,論準確貿易術語在商務英語中的重要性是篇高質量的論文,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對您論文寫作,提供一定的幫助。論準確貿易術語在商務英語中的重要性為免費畢業論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業用途。
面的案例。
A廠于2000年年四月取得進口經營權,同年六月與印尼B商以CIF價簽定一筆出口空調合同,支付方式為即期L/C。簽約時B商提出CIF價為到貨合同就由買方在到貨后檢驗,在其認為合格后付款。聽了這番話后,A廠認為有道理,沒有提出異議。并且他們認為其產品質量一直比較穩定。所以雙方在合同上簽署了買方收貨并檢驗合格后付款的條款。A廠收到L/C后按時按質按量發運貨物并向中行交單議付,一周后不見開證行付款,開證行復電說:L/C規定由買方驗貨后付款,因買方未來檢驗,所以不能付款。
A廠立即與B商聯系,對方答復稱經權威機構檢驗發現部分貨物不合格要求退貨。雙方經多次洽商,又拖了一個多月,以A廠對所為不合格的部分商品做五折處理告終。A廠最終遭受了遲收貨款三個月利息及部分貨物打折的損失共記12萬美元。
綜觀該案可知損失完全由于A廠對于CIF術語性質沒有準確的理解所致。(CIF術語買賣雙方責任權利不再贅述)由于缺乏對專業術語的準確理解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的案例不勝枚舉。在很多情況下,交易雙方都沒有違約,但對術語的理解有誤而造成嚴重后果。我們除了對因術語應用不當而遭受的損失表示惋惜外,對術語準確性在商務英語中的重要性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根據《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全球通用的貿易術語劃分為4組共13項。但在實際外貿工作中接觸和使用最多的僅是其中的3項:FOB條款,CFR條款和CIF條款。這里面,CFR和CIF的主要區別只是在報價中是否含有為買方購買的海運保險。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最容易混淆的是FOB條款和CFR條款,雖然FOB術語和CFR都是裝運港交貨,但FOB術語后面應標明裝運港,而CFR術語后面則應標明目的港。由于學生未注意區分,往往在出口報價的實際操作訓練中,會出現FOBLAGOS(拉各斯:尼日利亞港口)這樣的錯誤,而正確的應是CFRLAGOS。
摘 要 對于國際經濟和貿易專業而言,國際貿易實務是其主要課程,其中心在于不斷的傳授以及訓練學生從事進出口業務的具體工作中相關基本知識與技能。而貿易術語則是國際貿易能夠順利進行的主要要素,跟隨著相關交易規則以及世界形勢的發展而變化。本文結合國家貿易術語的具體變化過程,以及國內外學者關于進出口報價的具體文獻基礎之上,論述了國際貿易術語的具體變化歷程,同時相應的提出了各個費用變量的相關設想,從而確保出口報價更加方便與快捷。
關鍵詞 國際貿易實務 國家貿易術語 價格核算
國際貿易術語通常也可以稱之為價格術語,其主要在長期的國際貿易實踐中而產生的,通常采用這種方式來展現成交的具體價格構成以及其交貨的主要條件,以此來確保買賣雙方的風險以及責任與相關費用劃分等各種問題的專業用語。對于國際商會而言,為了有效的避免以及解決在國際貿易的過程中,由于一些普遍使用的相關貿易術語所產生的糾紛,而專門的制定與頒布了一整套用來解決國際規則與國際貿易術語的相關文本,也就是《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這也是當前國際貿易慣例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其對于整個國際貿易實踐發揮了重大的作用,與此同時也跟隨者國際貿易的不斷變化而調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的相關變化歷程同時也是多年來全球性經濟貿易發展的縮影。
一、國家貿易術語產生及其變化發展的主要歷程
1.1統一的規范性的國際貿易術語的產生
對于國家貿易實踐的過程中,由于國家的不同,其對貿易術語也有著不同的解釋,因而會產生一些誤會,從而對于整個國際貿易的發展帶來一定的阻礙。針對這種情況,為了有效的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方便商人的使用,可以出版一個較為準確與規范的貿易術語解釋出版物,從而方便涉外買賣合同的簽訂。當前較早的規范性的國際貿易術語其相關規定主要產生在上世紀20年代,其核心主旨是為了有效的解決世界各國對于貿易術語在解釋方面的分歧。
1940年,美國商會以及進口協會等所構成的聯合委員會對于在1919年所的《美國對外貿易定義》進行了系統的修訂,從而使得買賣雙方的責任能夠更加的清晰和具有操作性。該協議于1941年進行實施,統稱為《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訂本》,這項協議受到了廣大國家的認可與推廣,從而延續至今,尤其在同美國的貿易過程中,許多貿易商會均采用這項慣例中的一些條例當做交易的具體條件。
1.2國際貿易術語發展的新趨勢
國際商會于2010年9月27日,推出了貿易術語新版本,這一變化全面的展現了當前國際貿易術語其不斷發展的新趨勢與新特點,主要表現為國際貿易術語以及其分類發生了新的變化,《INCOTERMS 2010》通常將國際貿易術語依據其開頭的字母,主要劃分為E、F、C以及D組,一共可以分為13種,與此同時將賣方對于買方的責任依據大小來進行排列?!禝NCOTERMS 2010》里的貿易術語可以從13種降低到11種,同時創造了DAT以及DAP這兩個新術語,從而代替了DAF、DES、DEQ、DDU。通過這種方式,將之前的四組術語逐漸減少為兩組,一組能夠有效的使用在所有的運輸方式里,另外一種則主要適用在水路的運輸過程中,通過簡化國際貿易術語,能夠將分類更加清晰與科學。
二、在國際貿易實務背景下商品出口的價格核算
眾所周知,對于商品出口貿易而言,對外報價是其需要遇到的具體環節,相關外貿從業者要仔細的考慮怎樣綜合的參考人民幣的匯率以及出口的退稅率與各種費用、預期利潤率等變量,來有效的計算出口商品的價格核算。本文結合了外貿企業的具體實際情況,針對現實情況,提出了將費用變量歸納進入預期的利潤里的想法,從而包含為匯率、出口退稅率以及商品價格之后的第四個變量,更加方便快捷的進行出口報價。
2.1關于出口報價相關文獻的綜合敘述
結合各種文獻可以得知,當前國內學者以及業界對于整個國際貿易過程中的報價進行了詳細的探究與分析。通常認為,出口的業務里主要牽涉了買賣、運輸以及保險、國際結算與海關等各個環節,而在每一個環節里都會產生一定的費用,綜合所有費用高達10余項,因此要將各種費用有效的歸入出口的總成本之中,以此而得出了計算的公式:
出口報價=[(總成本+各項費用之和)/(1―各項費率―預期利潤率)]÷計價貨幣匯率
相關學者在結合當前的出口價格核算方法之后,認為其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出口的總成本不夠直觀;其次沒有參考到出口的退稅方面的問題;第三沒有良好的建立其出口商品盈虧率以及兌換成本之間的具體關系;第四各個企業之間的費用水平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因而不能夠合理的反映出企業以及國家的盈虧情況,針對這種情況,而提出了換匯比的相關概念,與此同時還提出了推導毛利潤率與換匯比之間的具體函數關系等。
2.2找出本幣同外幣之間的具體折算
對于外貿從業者而言,這是其進行出口報價的有效“基點”,也就是“出口盈虧點”,在此基點的基礎上,應該結合該公司或者國家的具體盈利目標,從而快速的計算出商品的具體出口價格,再結合“折算率”進行價格核算。具體而言,其基本出發點可以用以下公式進行表達:
出口商品銷售收入=商品的購入總成本(含稅)
在上述公式里,對于出口商品的具體銷售收入,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為出口退稅的相關收入,另一部分則為國外的貨款結匯收入。而在出口的中,關于業務洽談、貨物的生產以及檢驗等各種環節都需要委托人自己來完成,因此在這之中,所有商業活動的風險也需要委托人自己來承擔。針對這種方式,可以使得人按照每個美元來收取數額不同的人民幣費。在當今國際貿易中,一般而言都采取美元作為結算的貨幣,同時人民幣對比美元的匯率正在處于上升的時期,因此要先提前預知未來某個時間窗口里商業銀行的現金匯率買入價格,以此來降低因為匯率升值所產生的損失。
在進行價格核算的過程中,還要正確的估算未來的匯率變化以及出口退稅的相關變化,其次還要詳細的參考作價原則,具體而言,就是要堅持平等互利的相關原則下,要結合國際市場的具體價格水平,同時參考國家以及地區的相關財政政策,結合公司的具體銷售意圖,進行綜合的考慮,從而制定出合適的價格。
三、結束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入WTO之后對外貿易出口取得了很大成就,對外貿易迅猛發展,由世界貿易體系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貿易小國逐步發展成為舉足輕重的貿易大國。而貿易術語和出口價格核算則是國際貿易能夠順利進行的主要要素,跟隨著相關交易規則以及世界形勢的發展而變化。我國出口總量在不斷增加的同時,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但在國際貿易實務中國際貿易術語以及價格核算問題,我們應運用最新的社會理念并借鑒國外經驗不斷完善,正視問題,認真分析,為我國經濟飛躍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程德鈞.國際貿易慣例新發展――l99O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4(04):59―60.
[2]逯宇鐸,侯鐵珊,蘇振東.國際貿易慣例的最新發展及其應用.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1(6):76-77.
[3]劉兵權.對《國際貿易實務》教學過程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思考.四川職業技術學院.2006.9(2):110-111.
[4]魏君英.案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的應用.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1(1):56-58.
[5]李劉艷.案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的應用.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19(01):85―86.
1、在出口業務中采用CIF或CFR術語成交要比采用FOB有利。因為,在CIF條件下,國際貨物買賣中涉及的三個合同,買賣合同、運輸合同和保險合同都由賣方作為其當事人,他可根據情況統籌安排備貨、裝運、投保等事項,保證作業流程上的相互銜接。另外,有利于發展本國的航運業和保險業,增加服務貿易收入。
2、不得已采用FOB條件成交時,對于買方派船到港裝貨的時間應在合同中作出明確規定,以免賣方貨已備好,船遲遲不到,貽誤裝期的事情發生。
3、對于FOB條件下,買方指定境外貨代的情況應慎重考慮是否接受。最近以來屢屢發生買方與貨代勾結,要求船方無單放貨,造成賣方錢貨兩空的事情。
4、選擇貿易術語時還應與支付方式結合考慮。如采用貨到付款或托收等商業信用的收款方式時,盡量避免采用FOB或CFR術語。因為這兩種術語下,按照合同的規定,賣方沒有辦理貨運保險的義務,而由買方根據情況自行辦理。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201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變化;適用性
一、 2010年國際貿易術語產生背景
國際貿易術語是在長期的國際貿易實踐中產生的,用來表明商品的價格構成,說明貨物交接過程中有關的風險、責任和費用劃分問題的專門術語。買賣雙方在國際貨物買賣過程中采用國際貿易術語,可以簡化磋商程序和合同內容,節省談判時間和交易費用,從而提高交易效率。
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是國際商會為了統一對各種貿易術語的解釋而制定的。通則自1936年首次制定后被廣泛應用于國際貿易中,為適應不斷變化的貿易形勢,先后歷經1953年 、1967年、1976年、1980年、1990年、2000年 、2010年多次修訂和補充?,F行的《201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是國際商會在《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基礎上根據近10年國際貿易領域出現的新變化,進行的第七次修訂,內容更加清晰簡潔,操作性和指導性也進一步加強,更符合當前國際貿易實務的需要?!?01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于2010年9月27日公布 ,2011年1月1日在全球正式實施。
二、《201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的變化
國際貿易術語在長期的貿易實踐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貿易發展的需要,新的貿易術語不斷應運而生,不符實際的則逐漸被淘汰?!?01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發生了變化:
1. 術語分類: 由原來的 E、 F、 C、 D 四組術語分為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和水運兩種類型的術語,以應對近年來出現的多式聯運運輸方式產生的責任劃分問題,另一方面也提醒術語使用者,不要將僅適合水運方式的術語用于其他運輸方式。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的術語:E X W 、F C A 、C P T 、C I P 、D A T 、D A P 和 D D P;僅適用于水上運輸方式的術語:F A S 、F O B 、C F R和C I F 。
2、術語的數量:由《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中的13種貿易術語變為11 種, 刪除了 DDU(Delivered Duty Unpaid)、DAF(Delivered At Frontier)、DES(Delivered Ex Ship)、 DEQ(Delivered Ex Quay)。前三個用新增的DAP(Delivered At Place)取代,DEQ則由DAT(Delivered at Terminal)替代,這里的 Terminal 指運輸終端,即指定目的地的任何地點,不論該地點是否有遮蓋,擴展至適用于一切運輸方式。
3. 取消了《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中 FOB、CFR、 CIF術語下與貨物有關的風險在裝運港“船舷”轉移的概念,不再規定風險轉移的臨界點,改為賣方承擔貨物在裝運港裝上船位置的一切有關費用和風險,而買方只承擔貨物自裝運港裝上船以后的一切風險。
4. 從國際貿易擴大到國內貿易 即貿易術語適用于國內貿易 這是一項重大突破,雖適用于歐美國家及地區間貿易,但對于我國來說,使用貿易術語規范合同單價和價格, 明確買賣雙方責任 風險 費用劃分,尤其是交貨認定,減少合同及履約爭議同樣有著重大意義, 從間接意義來看, 也可起到代表貨權憑證的運輸單據作為結算單據,推廣國內銀行信用證使用的作用。
5.新增了連環貿易 INCOTERMS 2010 在FAS FOB CFR CIF CPT CIP 等幾種術語的指導性說明中,首次提及String Sales ,這是因為貨物常在一筆連環貿易( 至少含一個及以上的中間商) 中的運輸期間被多次買賣轉讓,又于連環貿易中貨物由第一個賣方運輸, 作為中間環節的賣方就無須裝運貨物,而是由獲得所裝運的貨物的單據而履行義務,因此,新版對此連環貿易模式下的賣方的交付做了細分,也彌補了以前版本中的問題上的不足。
三、INCOTRMS2010 的適用性問題
1、INCOTERMS2010 的約束性雖然INCOTERMS2010 于2011 年1月1 日正式生效,但是INCOTERMS 2010實施之后并非INCOTERMS2000 就自動作廢。因為國際貿易慣例本身不是法律,對國際貿易當事人不產生必然的強制性約束力。國際貿易慣例在適用的時間效力上并不存在“新法取代舊法”的說法,即INCOTERMS 2010 實施之后并非INCOTERMS2000 就自動廢止,當事人在訂立貿易合同時仍然可以選擇適用INCOTERMS2000 甚至INCOTERMS1990。
2、INCOTERMS2010 也適用于國內和區域內貿易INCOTERMS 主要適用于跨境(關境)貿易,次修訂試圖往國內(區域內)貿易滲透。一方面,很多交易者將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普遍運用于純粹的內貿合同,在美國,人們更愿意選擇《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而不是《統一商法典》的裝運和交貨條款運用于國內貿易。另一方面,考慮到對于一些大的區域貿易集團,如歐洲單一市場而言,國與國之間的邊界手續已不那么重要了,新版本首次正式明確這些術語不僅適用于國際銷售合同,也適用于國內銷售合同。
參考文獻:
[1]肖飛:對201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的解讀《考試周刊》2012年第65期第153頁
[2]王蓉:淺析《201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的新變化 《時代經貿》2012年5月第21頁
關鍵詞:高職;國際貿易術語;創新教學
一、前言
對于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來講,貿易術語在該課程內容中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其課堂教學有效性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且近年來,隨著新課改在我國各級教育機構中的不斷深入和推廣,高職國際貿易術語課堂教學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重視。但現階段,有多項教研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許多高職國際貿易術語教學中普遍存在師生對貿易術語知識點教學均存在畏懼心理、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一等多種問題,課堂氛圍呆板,學生學習效率不高,教學現狀不樂觀,急需進一步改進和革新,以增強教學有效性。本文筆者主要探討了新時期背景下高職國際貿易術語課堂中的創新教學對策,現簡要論述如下。
二、高職國際貿易術語課堂創新教學對策
(一)創設教學情境,順利導入新課
從本質上來講,貿易術語教材內容繁雜,知識點較為抽象,學生自主學習和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有許多學生反映學習該課程知識仿若聽天書,在課堂中無法身臨其境,學習效果不佳。面對這種情況,當前環境下教師在高職國際貿易術語課堂教學中可依據教學內容,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便順利導入新課,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高職國際貿易術語課程“FOB(船上交貨價)”的實踐教學中,教師在課堂開始時不直接向學生講解教材知識,而是先依據課堂內容為其創設以下模擬情景,以導入新課,如:小王是上海某出口公司的新業務員,一天他收到一份來自于美國紐約的詢盤傳真,但他一看就傻眼了,因為傳真中的價格為“USD110PerM/T,FOB天津(即:每公噸110美元,FOB天津)”,他十分不理解“FOB天津”是什么意思,為何要放在價格中。通過創設該課堂情境,可使學生快速進入角色,跟隨“小王”的思路身臨其境,產生相同的疑問,從而激發其好奇心與求知欲望,同時教師也可以此為課堂切入口,順利導入新課(即:貿易術語),之后可向學生詳細介紹貿易術語的概念,以加強其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認識與了解,用于實踐教學中效果良好。
(二)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現階段,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先進科學技術研究的持續深入,多種現代化教育手段逐漸被廣泛應用于各級教育機構教育教學活動中,其中尤以多媒體較為明顯,對節省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等具有重要作用。故當前環境下,教師在高職國際貿易術語課堂教學中可依據教學內容,適當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以調動學生學習動力,增強其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此,筆者以高職國際貿易術語課程“外貿工作中進出口雙方需承擔的責任、義務與費用”的課堂教學為例做簡要說明。課前,教師可選擇兩組學生,要求其分別飾演“出口商(A)”與“進口商(B)”,同時擬定談判腳本,由學生扮演錄制視頻并于課堂中借助多媒體播放,其腳本內容主要為:A:很高興我們雙方在x產品的價格上達成一致,單價30美元,現在來談一下其他部分內容。B:保險部分,我們公司希望自行投保。A:好的,需要我們幫忙聯系船務公司嗎?B:不必了,我們有自己合作多年的船務公司,可自己聯系并訂好艙位。A:請在租船和訂艙之后告知我們相關信息,我們會準時運貨至上海港裝運,之后會及時寄給您單據正本與副本。B:希望你們準時處理好出口報檢報關程序,裝運后及時發送裝運通知,以便我們安排收貨,辦理進口清關手續。A:好的,也請你們在收到單據副本傳真后及時打款,待收到貨款會給您發送單據正本,合作愉快。通過播放多媒體視頻,可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其學習主動性,另外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觀看后根據視頻內容總結出出口方與進口方雙方各自需要承擔的責任、義務與費用等,以增強學生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三)開展畫圖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對于高職學生來講,其知識基礎與本科學生相比較為薄弱,抽象知識理解能力不強,容易混淆概念,課堂學習效果不佳。故當前環境下,教師在高職國際貿易術語課堂教學中需積極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有目的性地開展畫圖輔助教學,以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有效性?,F階段,教師在高職國際貿易術語課堂教學中較為常用的畫圖輔助法主要有兩種,其一為教師直接給出圖示進行課堂講解,其二為學生自行繪圖并講解,其具體可表現為:①教師圖示示范講解:在“FOB術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在知識點教學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或在黑板上通過生動、形象、直觀的圖畫示范講解,充分向學生展示出口商與進口商二者各自的責任、義務、費用等,使其能夠更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本節課課堂知識。②學生自行繪圖講解:當教師在課堂中講解了1-2個貿易術語后,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貿易術語繪畫,并將其展示在PPT上或黑板上,此舉不僅可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且還可營造和諧、良好的課堂氛圍,深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意義重大。總之,目前我國許多高職國際貿易術語教學中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從整體上來講教學效果不理想。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建議教師在高職國際貿易術語實踐課堂教學中需有目的性地創設教學情境,順利導入新課,并適當借助多媒體或畫圖輔助教學,以加強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從而增強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喬偉麗.高職《國際貿易實務》中貿易術語教學的創新實踐[J].商場現代化,2012(06):143-144.
[2]楊瓊.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4(3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