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兵班長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糖尿病;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3-0361-02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共同特征的代謝異常綜合癥。隨著病程延長,可出現多系統的損害,導致患者引起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重癥可發生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急性代謝紊亂。糖尿病是一種以持續高血糖為基本癥狀的綜合病癥,需要終生治療。[1]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變,糖尿病逐年增加,在發達國家發病率和死亡率僅次于心血管和腫瘤,WHO報道,目前全世界約有糖尿病人1.75億,預測到2025年將上升到3億。[2] 由于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慢性病,目前尚不能根治,但是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通過正確合理的治療能夠控制病情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而心理因素、社會因素、家庭因素皆影響病情,病人常產生極為復雜的心理活動,給護理、治療造成嚴重影響,適時而有效的護理干預可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將我院2010年3月2日―2011年3月5日86例DM伴心理障礙患者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心理障礙明顯者86例。其中男42例,女44例,年齡在14―65歲之間,平均年齡40歲,老年病人多見。所有病人都符合WHO相關診斷標準,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通過心理護理,有84例能配合治療,其余2例心理也有很大改善。
1.2 心理障礙的原因分析
1.2.1 糖尿病是一種綜合性疾病,治療需持之以恒。由于個體差異,有時療效不佳,達不到滿意效果,此時患者很容易有急燥易怒等性格方面的改變,出現心理行為障礙。糖尿病患者存在的抑郁癥狀常與糖尿病本身相互影響。[3]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使患者對生活失去希望,對治療缺乏信心,不能有效地應對,治療的依從性較差,產生恐懼焦慮心理。
1.2.2 患者對有關糖尿病的治療和護理保健知識缺乏了解,沒有自我護理技能,對疾病預后的擔憂使患者表現為緊張、情緒易激惹,繼而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如:頭暈眼花,心慌,多汗,血壓血糖升高,使病情惡化不易控制,身體癥狀的加重可引起情緒障礙,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復。
1.2.3 患者疾病治療時間較長,終生服藥,隨著病程延長可出現多系統的功能損害,使患者社會角色發生改變,生活質量明顯改變,使患者產生了悲觀、消極、沮喪、自卑、憂慮、抑郁心理甚至產生輕生念頭和行為。
1.2.4 糖尿病帶來的飲食和活動的限制,自我護理的特別要求,給患者生活上帶來影響,患者對糖尿病并發癥的恐懼及對治療費用來源的擔心,也可導致抑郁情緒的產生。
1.3 心理障礙的主要臨床表現
DM病理生理研究證明,在疲勞、焦慮、失望或激動時,機體應激狀態使升糖激素升高(如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皮質醇和生長激素)而使血中葡萄糖水平升高,同時抑制胰島素的分泌,致使胰島素含量減少,因而血糖水平進一步升高。不良的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消極悲觀、自責絕望、思維遲鈍、睡眠障礙、食欲下降,嚴重者拒絕治療等抑郁表現。另外還可表現為心神不寧、心煩意亂等焦慮癥狀。這些都會促進和加重DM的發生和發展。
1.4 護理干預方法
1.4.1 對疾病知識缺乏的患者要做好疾病知識正確的正面教育,主動了解患者,給予心理支持,使患者對醫務人員產生信任感,使病人和家屬了解糖尿病的病因,治療方案,護理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向患者詳細講解常用的降糖藥物的名稱、劑量及不良反應。使用胰島素的病人應教會其掌握正確的注射方法;教會患者掌握自我監測血糖、血壓,體重指數的方法;指導患者及家屬做好糖尿病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使之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配合治療。
1.4.2 對懼怕發生并發癥的患者做好心理護理,給予成功病例的列舉,告知他們合理的飲食、運動、良好的情緒對健康的影響。強調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通過正確合理的治療能夠控制病情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解除病人和家屬的思想負擔,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相信絕大多數糖尿病患可以維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并享有與正常人同樣的壽命。
1.4.3 對飲食和活動改變的不適應患者,做好健康知識的教育,提高患者自我參與保健的意識,讓他充分了解嚴格控制飲食和適當的運動對減少并發癥發生的重要性,使其主動參與,配合治療和護理,減少并發癥。對治療費用擔心的患者我們要表示理解,根據經濟情況,盡量選擇成本低而療效好的藥物治療及醫療服務,減少不必要的檢查,做好治療和護理,減少并發癥,幫助患者克服抑郁及焦慮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
1.4.4 對因疾病引起的社會角色改變而引起焦慮抑郁情緒的患者,應多與其家人溝通,通過合理溝通,使其家屬能多關心患者,給予其情感支持,盡量減輕患者的思想顧慮,讓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 結果
本文86例糖尿病伴心理障礙患者在積極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下,84例患者基本消除了焦慮、抑郁癥狀,其余2例患者情緒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取得了滿意的結果。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身疾病,其發生、發展、轉歸不僅與各種生物因素有關,還與社會心理因素有關,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郁等情緒。大量研究證實約63%糖尿病患者有主觀焦慮癥狀,42%有焦慮的客觀癥狀[4,5]。焦慮是一種常見的負性情緒,是個體面臨潛在性威脅而產生的一種復雜的消極的心理應激反應。通過心理干預,使患者提高了糖尿病知識水平,堅定了信心,治療依從性也大大提高,進而改善了人的焦慮、抑郁情緒及應對方式,可給患者形成心理支持的合力[6]。由此緩解患者由于焦慮心理等緊張因素所引起的生長激素、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的大量分泌而利于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質量。我在臨床已有二十多年的護理經驗,我深深地體會到心理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的重要性,糖尿病人的心理護理是糖尿病患者治療的關鍵,通過對86例糖尿病伴心理障礙患者的心理護理,說明了針對患者心理障礙的原因,提供適時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減輕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發展,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質量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鞠淑珍 段立春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現代醫藥,2005,4(2):90
[2] 尤黎明 吳瑛 內科護理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3] 左玲俊.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問題[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8,7(2):153
[4] 周郁秋. 臨床心理學[M].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6157.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心理精神障礙;綜合治療
現代的人們每天都要面臨巨大的壓力,再加上不科學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人們的身體素質低下。心血管疾病比較常見的臨床疾病之一,是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的一大兇手。而且由于患者無法實現大腦的充足供血和供氧,很多患者伴隨出現各種心理疾病。為了提高醫療質量,不僅要針對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進行及時治療還要具體分析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狀況并對患者進項細致的心理治療。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從2009年6月到2011年6月間接收的1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全部伴有心理疾病,其中男性患者有60例,女性患者有50例;年齡在47歲到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89歲;文化程度在大專以上的有20例,大專以下但是在小學以上的有70例,其余的20例患者屬于小學或者小學以下的學歷;患者中有33例屬于心絞痛,25例患者屬于心肌梗死,12例患者屬于心律失常,20例患者屬于心臟瓣膜病,20例患者有高血壓疾病;有32例患者有吸煙史,15例患者有飲酒患者,全部為男性患者。這些患者有20例患者伴隨抑郁癥,50例患者伴隨有恐懼,40例患者伴隨有抑郁癥和恐懼癥。
1.2方法
1.2.1臨床診斷患者入院之后,我院先對患者進行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患者確診患有心血管疾病之后,我院再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診斷,結合患者的各種癥狀進行科學的分析確認患者的精神情況,并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1.2.2恐懼癥的治療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對這種疾病的了解程度不夠深,心理存在很大的恐慌情緒,嚴重的患者會出現恐懼癥。這些患者的臨床征兆主要表現為在沒有任何危險的情況下出現恐懼,患者出現恐懼的癥狀沒有明顯的誘因。患者會出現短期的意識不明,很多人會出現意識與實際分離的情況。病人高度緊張,并且伴隨有心悸等情況。我院對這種患者一般實行長時期的心理疏導,讓病人意識到這是由于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勸導病人接受心理輔導和藥物治療。隨后我們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確定合理的藥物治療方案。有的精神類藥物會影響患者心血管疾病治療效果,在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以心血管疾病的治療為主,心理疾病治療為輔。
1.2.3抑郁癥的治療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現抑郁的情況比較常見,因為患者在長時間遭受病痛折磨之后,身心疲憊,情緒比較低落。很多患者出現心情抑郁的情況,但是在診斷過程中會有意識地隱藏抑郁的情緒。這就為臨床診斷帶來了難度。醫生一定要結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進行判斷。一般患者出現“隱匿性抑郁癥”但是身體癥狀會顯示出抑郁癥的各種癥狀。比如說胸痛、心悸以及氣短、高血壓等。另外在診斷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進一步的精神疾病檢查進行準確的診斷。
對這種患者我們一般會進行詳細的心理輔導,幫助患者明白自己需要接受一定的心理治療。隨后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藥物只治療。
1.3統計學分析對于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應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t檢驗,對所有患者的基本指標進行分析,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所有患者采用相應的心理護理和藥物治療前后的情況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
2結果
我院這1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全都伴隨有一定的心理問題,經過我院心理干預和一定的藥物治療之后,患者的心理障礙得到一定的疏導,進一步促進了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質量。
3結束語
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腦部供血和供氧量不夠,神經系統不能正常運轉,心理障礙的情況比較突出。所以在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一定不能忽視對患者心理狀況的診斷。患者若伴隨各種心理疾病需要得到及時的心理疏導,嚴重時需要接受相應的藥物治療。綜合分析本文資料,我們發現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心理疾病診斷和護理干預具有很大的意義,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樂慶榮,胡蓉.高血壓與情感障礙的相關性研究[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1,14(02):15-17.
[2]趙志明.心血管疾病與抑郁癥[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17(02):42-45.
【關鍵詞】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球囊擴張術;心電監測;護理
【中圖分類號】R53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4-0200-02
風濕性心臟病是由于風濕活動累及的心臟病變,其中尤以瓣膜病最為常見,表現為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單一或者聯合受損(狹窄或者關閉不全),二尖瓣狹窄最為常見[1],其臨床表現為胸悶、氣短、心律失常和心衰。對單純的二尖瓣狹窄患者進行球囊擴張術,簡單易行,療效可靠。2006年6月-2013年月我院對50例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患者進行了二尖瓣球囊擴張術,術后進行心電監測及護理,大大減少了患者術后心律失常的發生率,提高了心功能,療效滿意,現將心電監測及護理情況詳述如下,供臨床參考。
1 一般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所有患者共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41-68歲,平均年齡(49.8±8.9)歲,平均病史16年,心功能II級者30例,III級者20例,超聲心動圖顯示40例患者為單純二尖瓣狹窄,10例患者為二尖瓣狹窄伴有心房顫動。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項檢查,經抗感染、抗風濕、糾正心律失常等處理后,接受二尖瓣球囊擴張術治療。
1.2 治療方法:經皮穿刺,由股靜脈經下腔靜脈進右心房,當穿刺針進入鞘后置于房間隔穿刺部位,測定左房壓力,再擴張皮下及房間隔穿刺部位,將球囊導入左心房和右心房,逐步擴張二尖瓣。擴張后,測定二尖瓣跨瓣壓力差、肺動脈及左房壓力[2],達到理想值后,將球囊導管撤出。術后進行心電監測和護理。
1.3 結果:50例患者經球囊擴張術,呼吸困難的癥狀得到緩解,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其中,23例患者術后心輸出量仍較低,給與適量升壓藥改善;12例患者出現頻發性室性早搏,給與2%利多卡因靜脈注射后治愈;5例患者出現中等量胸腔積液,抽液、抗感染、血漿輸入后,積液消失;術后心功能檢查,I級28例,II級18例,III級4例。心功能改善率達95%。
2 心電監測及護理
2.1 心電監測:術后心電監護儀持續監測,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心音、心臟雜音及血壓的變化,一旦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對于偶發性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不做特殊處理,由于嚴重心肌缺血引起的室上性心動過速,可以進行再血管化治療;對于心肌缺血引起的持續的室上性心動過速可以采用β阻滯劑[3];心動過緩應使用異丙腎上腺素靜脈滴注或者安裝起搏器進行治療;本組病例由于嚴重心肌缺血引起的室上性心動過速15例,心肌缺血引起的持續的室上性心動過速13例,心動過緩12例,偶發性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10例,經過對癥處理,均取得成功,可見心電監測對保證患者術后恢復至關重要。
2.2 術后護理
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球囊擴張術后的護理主要是監測及防止術后并發癥,預防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因此在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首先,要合理供氧[4],控制心室率,必要時采用藥物或者電復律;患者一旦出現心力衰竭,要及時采用強心利尿劑,聯合血管擴張劑;發現栓塞,要采用抗凝治療。
其次,呼吸道通暢是術后護理工作的前提和重中之重,防止肺部感染,恢復肺功能,是護理工作的關鍵步驟,應給與濕化氣道、吸痰等方法;對于不能自主排痰者,可刺激激發咳嗽或者氣管內插管吸痰,但要防止損傷氣道粘膜,且必須無菌操作。飲食起居方面,囑患者清淡、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少食多餐,易消化食物,減少便秘和腹脹;起居規律,防寒保暖,防止感冒;室內保持整潔,空氣流通,溫度適宜;避免情緒激烈,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勞累,防止心力衰竭的發生。此外,預防感染,必要時可給與患者抗生素1-3d預防性治療[5]。
所有患者經過以上心電監測及護理,無一例肺部并發癥發生,且心功能改善理想。
3 討論
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是由于風濕活動,累及心臟瓣膜而造成的心臟病變。目前較常用的內科治療方法就是球囊擴張術。本方法的作用機制是在高壓球囊的作用下,使粘連的二尖瓣交界區分離,擴大二尖瓣口的面積[6],從而達到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的目的。本方法操作簡單,療效確切,并發癥少,廣泛應用于臨床。但術后必要的心電監測和護理,是保證患者術后順利恢復的關鍵,能及早發現心律失常并發癥的發生,及早采取措施進行糾正,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本組患者50例,經過術后嚴密的心電監測和護理,無一例發生肺部并發癥,氣管切開。這說明術后心電監測和護理對于預防并發癥、減少感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肖玉萍,賀曉仔.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球囊擴張術后的心電監測及護理[J].護理與臨床,2013,17(12):1518-1519.
[2]謝翔鵬.經皮球囊二尖瓣擴張術的護理[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0,27(1):53.
[3]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七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08.
[4]羅淑鳳,潘愛娣.風濕性心臟病經皮瓣膜球囊成形術的護理[J].當代護士,2012,11(2):39-40.
問題丹、興趣散、信心湯,這是江蘇南京港邊防檢查站對全站所有新兵進行集中復訓期間,針對下連新兵出現的問題,開出的人生處方。這“三味藥”,讓來到警營的“90后”們有說不出的舒服與愜意。
【癥狀】新兵連里的“流言蜚語”,讓下連新兵悲觀壓力大。
【處方】 “信心湯”一盅。以情帶兵,用事實化解流言。
【療程】
“楊靖,祝賀你被分到了南京港,聽說那邊的班長對新兵特別 ‘好’。”“想哭的時候記得給我打電話啊,作為你的老鄉,我永遠借給你我寬大的肩膀。”……帶著這幫老鄉的“溫暖祝福”,3月20日,新兵楊靖懷揣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來到了南京港邊檢站監護三中隊。
一下車便是緊張有序的分班、點驗、整理內務。吃晚飯的時候,每個新兵分到了一塊豬排和一只雞腿,看著旁邊的新戰友津津有味地吃著這頓美餐,小楊卻怎么都吃不下去,“這就叫先甜后苦吧,現在吃好的,以后搞不好有的是苦要吃。”晚飯后,每名新兵還被要求喝下一碗熱騰騰的姜湯。“怎么可能對我們這么好?過幾天我們就得掉層皮了。”小楊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原來在下連之前就在新兵連盛傳,南京港邊檢站監護三中隊號稱“魔鬼中隊”,中隊的干部骨干素來以“變態”的訓練方法和“不近人情”的帶兵方式聞名,而小楊就恰巧被分到了這個“萬丈深淵”中,帶著一身疲倦的小楊漸漸進入了夢鄉。第二天,他悄悄告訴跟他最要好的戰友蘇杭:“我夢見自己在做俯臥撐,班長拿著小樹枝,兇神惡煞地站在一旁,嚇死我了。”
這一天安排的是參觀中隊榮譽室,在參觀中小楊了解到三中隊是一個優秀的集體,曾多次被共青團江蘇省委、江蘇省公安廳命名為“青年文明號”,數次被武警邊防部隊和江蘇邊防總隊評為“基層建設標兵單位”,中隊多名干部榮立三等功。“這么‘魔鬼’的中隊怎么可能有這么多榮譽?”小楊就是不相信自己看到的,他一定要找到事實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但是,事實又跟他開了個玩笑,剛參觀完榮譽室,全體新兵就又被帶到微機室網上點菜,小楊又一次迷糊了:“部隊從來不都是吃大鍋飯的嗎?怎么搞得跟飯店一樣,還能點菜?”原來,這個站后勤處新推出了“網上一體化點菜系統”,各地經典菜肴一應俱全,新兵在網上點擊自己愛吃的菜,系統就會根據點擊量自動生成一條菜單短信,發到給養員的手機上。
“怎么會這么替我們新兵考慮啊?”小楊越來越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一天給了他太多的驚喜,但驚喜越大,疑惑也就越大。還是班長發現了他的異常,主動找到他了解情況。然后,告訴楊靖,中隊的確有“魔鬼中隊”之稱,但中隊干部劃清嚴格要求與打罵體罰、敢抓敢管與簡單粗暴的界限。中隊也不是像他想象的那樣,訓練方式粗暴變態,干部在生活上以情帶兵,在工作上嚴格要求,始終能夠言行一致,爭做表率,示范引導。班長還告訴他,今年的主題教育就是知兵愛兵。班長的這番話像是給小楊喝了一盅“信心湯”,他想想這幾天的所見所聞不就證實了這一點嗎?中隊沒有出現打罵、體罰新兵現象。這一晚,小楊睡得很香。第二天,他樂呵呵地告訴班長,昨晚他夢見自己像一只鳥,在空中自由飛翔。
【癥狀】新兵不忘網絡世界,訓練分神總出錯。
【處方】“問題丹”兩粒。用“時尚”的思想教育投其所好。
【療程】
在南京港邊檢站復訓隊三班的隊列里,有一個戰士顯得很突出,個子是最高的,但卻放在了隊列中間的位置,這是怎么回事?
“稍息,立正!施征宇,你怎么又比別人出腳慢了?”“報告班長,下次一定注意!”“稍息。施征宇,你還錯?”把隊列中的這個大個子放在中間,班長也是無奈之舉,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這個大個子總是不能集中精力去訓練,談心也談了,決心也表了,但是只要一訓練,還是錯誤百出,所以班長才把他放在了隊列中間,正好對著指揮位置,可還是不怎么起效果。
大個子成了三班訓練的一塊短板,這可急壞了三班長,急忙跑過來跟指導員求救,指導員給了三班長兩粒“問題丹”,一粒找“病根”,一粒專“治病”,讓他回去以后再找施征宇談談心,重點了解一下他當兵前的社會經歷,興趣愛好。一聊到興趣愛好,施征宇立馬來了精神:“班長,我最愛上網了,我喜歡網上那種自由自在的感覺,有時候一上就是七八個小時,來到部隊以后,感覺到處是約束,什么都是一板一眼的,要是在部隊也能體會到那種上網的感覺就好了。”
“那你在訓練的時候會不會聯想到網絡中的一些場景啊?”聽到這,施征宇明白了班長的用意,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等待著班長嚴厲的訓斥,沒想到的是,意外的事發生了:“你每次訓練都會走神‘有木有’?我喉嚨都快為你一個人喊破了‘有木有’?全班戰友得跟著你把動作再重做一遍‘有木有’?施征宇,我們三班的戰友你傷不起啊!傷不起!”施征宇可萬萬沒有想到平時一臉嚴肅的班長竟然也是個“網絡達人”,會說這么多時髦的詞,更沒想到思想教育還能這么時尚。“施征宇,在以后的訓練中你還會不會走神,能不能hold住自己?”“報告班長,我能hold住!”
打開了心結,施征宇在接下來的訓練中還真沒犯過錯。班長小姜樂呵呵地說:“沒想到思想教育還能這樣開展,指導員的藥真是管用!”
【癥狀】軍事訓練跟不上,學習工作沒勁頭。
【處方】“興趣散”一錢。挖掘興趣點,發揮興趣面。
【療程】
新兵馬俊楠個子比較矮,隊列中站在排尾的位置,再加上他平時話少,內向,一直沒有引起復訓隊干部的注意。直到有一次,復訓隊指導員到戰士宿舍檢查衛生時,發現只有一名新兵慢慢騰騰地繡花似的疊著被子,而其他新兵的內務都整理好了。姚班長站在一旁向指導員介紹:“這個馬俊楠啊,訓練慢,吃飯慢,洗澡慢,搞衛生慢,連疊被子都慢,別人十分鐘能做好的事,他至少得干二十分鐘,天生的慢性子,哎,可愁死我了!指導員,你快幫我想想辦法。”
指導員一口答應了下來。第二天一大早,指導員就把班長叫到了隊部,“指導員,你給我想出了什么高招啊?”“先不談這個,姚班長啊,中午給你們加個菜,竹筍燒肉,怎么樣?”“好啊,我最愛吃竹筍了,謝謝指導員!”中午吃完了竹筍燒肉,姚班長以為指導員要給他支招了,但一直等到晚上還是沒等到。憋了一天的小姚再也憋不住了,帶著一肚子的疑問去找指導員:“指導員,求求你告訴我你的高招吧!”“中午吃的竹筍燒肉好吃嗎?”“好吃,可這跟我們班的新兵好像沒啥關系啊?”“你就是性子太急了,先不說你們班那個慢性子的新兵,我來給你掃掃盲。” 指導員邊說邊從身邊拿起一本百科全書給姚班長講起了竹子生長常識。
論文摘要 目的:探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與胃腸功能障礙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對多臟器功能障礙(MODS)的影響。方法:通過臨床綜合治療68例新生兒HIE并胃腸功能障礙,觀察分析治療效果及轉歸。結果:本級HIE并胃腸功能障礙68例中死亡3例,病死率4.4%,死亡原因皆為3~4個器官功能缺血低灌注,是降低MODS發生率和病死率的重要環節。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HIE并有胃腸功能障礙的新生兒68例,其中男48例,女20例;胎齡
診斷標準:均符合金漢珍等主編《實用新生兒學》的HIE診斷標準[1],同時具有腹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口吐咖啡色液體或黑便3大癥狀[2]。
臨床表現:HIE輕度42例,中度14例,重度12例,癥狀多在出生24~72小時內出現,其中興奮35例,表現為激惹、凝視、肌張力增高;抑制19例,表現為反應低下,嗜睡、昏迷、原始反射減弱或消失;由興奮轉為抑制14例。呼吸異常31例。面色蒼白16例,紫紺45例;抽搐28例;68例均有腹脹,其中腸鳴音減弱45例,腸鳴音消失23例,口吐咖啡色液體38例,經胃管抽胃內容物化驗潛血試驗陽性30例,胃腸功能障礙多發生在生后12~72小時,其中12~24小時16例,~48小時33例,~72小時19例。
輔助檢查:①全部病例均在3~5天內進行顱腦B超和/或CT檢查,以判斷腦損傷的類型和程度,其中輕型改變31例,中型改變23例,重型改變14例。②X線腹部平片或透視見胃、腸管明顯擴張。
治療:以綜合治療為主,包括氧療、保持呼吸通暢,糾正酸中毒,苯巴比妥鎮靜止痙,靜脈營養,保護腦細胞功能等常規對癥療法,維持血氣和pH值、心率、血壓在正常范圍,維持適當的血糖水平,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同時在上述治療基礎上積極有效控制胃腸功能障礙,措施為:①絕對禁食;②胃腸減壓;③保護胃腸黏膜、止血;用冷生理鹽水洗胃到洗出液清亮為止,注入凝血酶500~2000U/10ml,必要時可3~6小時重復1次。④改善胃腸微循環,恢復胃腸運動功能;酚妥拉明0.2~0.5mg/kg,每2~6小時用1次。多巴胺3~5μg,用微量輸液泵連續靜滴。⑤支持治療:維持腸道微生態平穩、靜脈營養、輸血漿、蛋白等;總療程10~14天。
療效判定:HIE癥狀與胃腸道癥狀均消失為治愈,二者之一癥狀未完全消失為好轉,二者癥狀均未完全消失或惡化或合并多個器官功能損害者為無效。
結 果
本組HIE并胃腸功能障礙68例中治愈58例;好轉7例,其中胃腸道癥狀完全消失,遺留間斷抽搐4例,四肢肌張力增高、共濟失調2例,反應差,肌張力低下1例;死亡3例,病死率4.4%,死亡原因皆為多個器官功能衰竭,其中合并肺出血死亡1例、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死亡1例,合并心臟、腎功能衰竭死亡2例。
討 論
HIE與胃腸功能障礙:窒息嚴重缺氧導致HIE及顱內出血腦功能障礙,可導致胃腸功能障礙的機制是植物中樞神經受缺氧缺血等刺激后可引起胃黏膜血管痙攣。導致胃黏膜缺血缺氧、糜爛、潰瘍、出血[3]。由于應激作用使ACTH、考的松分泌增多,又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亢進,引進胃黏膜損害。如腦昏迷時間過長或胃腸不能耐受經消化道營養,而使胃腸壁水腫,胃酸在胃內蓄積,H+反酸彌散增加,直接破壞胃黏膜,導致多發性潰瘍出血、腹脹、腸鳴音消失等:急性胃腸功能障礙又可導致細菌,毒素進入血液,引起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KS),加重HIE的損害,因此HIE與胃腸功能障礙關系密切,二者可以互相影響,共同促進MODS的發生發展。
胃腸功能障礙的早期診斷:HIE的早期癥狀易于發現,而胃腸道深藏于體內,一般病變不易被發現,早期易于漏診。誤診。本組病例臨床監護表明,早期只表現為輕度腹脹、胃潴留,此為功能受損,是發生功能障礙的先兆,應特別重視,嚴密監護,積極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終止其發展。
HIE伴胃腸功能障礙的治療:胃腸障礙不僅是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的一個始發部位,而且也是促進全身MODS的動力部位,故救治上需綜合考慮,治療首先應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和各器官功能的正常運轉,保證已受損害的細胞代謝功能逐漸恢復。如維持血壓、心率、血氣、血糖在正常范圍,對穩定正常顱內灌流壓及胃腸血液灌流量有重要意義。在針對HIE應用腦細胞營養劑(如胞二磷膽堿、腦活素等)治療的同時,重點保護胃腸功能是阻止MODS發展的重要環節,本組死亡3例,病死率11%,死亡原因皆為多個器官功能衰竭,提示一旦合并MODS預后極差:本組通過胃管灌注法將凝血酶注入消化道,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止血迅速,療效達95.2%,且無不良反應。嚴重的胃腸功能障礙合并NEC經內科綜合保守治療無效或發生氣腹者,應急診手術。中毒性腸麻痹是搶救治療的難點。本組治療結果表明:酚妥拉明、多巴胺聯合靜滴療效較好,68例中毒性腸麻痹中62例恢復腸蠕動,最終耐受胃腸營養。二者合用,使前者的擴血管效應被后者的外周血管收縮作用拮抗,可望穩定血壓,并解除胃腸道的低灌注,減輕缺血缺氧性損害,緩解腹脹,促進胃腸功能恢復,保護患兒渡過胃腸功能障礙及衰竭關,從而阻斷MODS的序貫發生,提高搶救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627-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