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指數型基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賺了指數不賺錢”。這是牛市中最為悲哀的事情。然而,就是這樣的悲哀卻在“5?30”之后成為廣大中小股民的現實版。如何戰勝指數?一個最為簡便的方法是――買指數型基金。
2007年指數在泡沫聲中節節攀升,一舉突破了6000點大關。跟蹤指數的指數型基金也因此成為了“王中之王”。
指數型基金在2007年的收益率都頗為可觀。據wind資訊的統計數據顯示,除去轉型不久的國泰滬深300外,16只指數型基金,去年平均收益率為141.48%。這個數字遠高出130只股票型基金126.84%的平均收益率,更超過其他類型基金。
另據統計,2006年指數型基金整體表現也相當突出,10只基金凈值增長率全部翻番,平均凈值增長率達到133.93%,比主動投資型的股票型基金還高出1個多百分點。從最近3年的統計數據看,成立在3年以上的指數型基金有8家,最近3年的收益率最高為銀華道瓊斯88精選,達486.82%,平均收益率為430.63%,遠高于同期的上證指數315.56%的漲幅,而同期成立3年以上的67家偏股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則為366.39%。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在開放式基金紅紅火火的牛市中,指數型基金戰勝了炙手可熱的偏股型基金,成為2007年開放式基金的大贏家。
一位基金經理指出,在牛市中,具有強烈牛市傾向的指數型基金,也會因中國股市正行進在牛市通道中而與指數并駕齊驅。此外,隨著境外上市的國企如中國人壽、中國石油和中國神華等大批大藍籌股的回歸A股,這些海歸企業當仁不讓地將成為國內幾乎所有指數的新成員。業內專家指出,國內代表性較強的滬深300、上證50和上證180等指數將因為大盤藍籌股的回歸而升級換代,以其為標的的指數型基金自然得益匪淺。
易方達深證100ETF 瞄準高成長股榮獲冠軍
易方達深證100ETF作為深交所的首只ETF產品,自2006年3月成立以來,一直有良好的市場表現。2007年凈值漲幅達185.41%,位居17只指數型基金的首位,領先第3名30個百分點。
緊密跟蹤深證100指數。該指數僅用市場五分之一的股票樣本,就覆蓋了市場一半以上的總市值和流通市值,提供了四到五成以上的流動性,貢獻了近七成的股息回報。深證100成份股中高成長性、中盤績優股居多,一批成長性良好的優勢企業股已逐漸成為主導深證100指數走勢的主要力量。據該基金2007年三季報顯示,其前十大重倉股為萬科A、蘇寧電器、深發展A、五糧液、西山煤電、鞍鋼股份、吉林、美的電器、云南銅業和中集集團。前十大重倉股市值占比已超過30%。大規模機構資金主導的市場格局,使中盤股既具備了良好的成長性,又保持了充分的流動性,從而確保了基金的收益。
銀花道瓊斯88精選 牛熊市均有賺錢效應
銀華道瓊斯88精選最近1年、2年、3年的凈值增長率分別是119%、432%、487%。雖然2年的表現欠佳,在同類型基金中排名靠后,但由于其前2年成績優異,靠“吃老本”而躍上了近3年總收益的冠軍寶座。
該基金以“道瓊斯中國88指數”為跟蹤標的。“道瓊斯中國88指數”是1996年由全球指數編制機構道瓊斯公司為中國大陸股票市場編制的指數,采用了與道瓊斯全球股票指數相同的嚴格標準,由滬深A股市場中88只自由流通市值最大且交易流動性最強的股票組成,每季度進行一次成份股的調整。
據其2007年第三季報顯示,十大重倉股為浦發銀行、中信證券、萬科A、招商銀行、民生銀行、長江電力、五糧液、中國平安、貴州茅臺和蘇寧電器,非大盤績優股即高價股。這類股票即便在熊市中都會有“賺錢效應”,而在牛市中也會有激進表現,這就決定了它擅長于做“中長跑選手”。
友邦華泰紅利ETF 靠豐厚“大紅包”跑贏
友邦華泰紅利ETF 2007年凈值增長155%,為指數型基金的亞軍。
該基金由上證所和友邦華泰基金管理公司聯合開發,是紅利ETF產品首次引入我國基金業。上證紅利ETF完全跟蹤復制上證紅利指數。該指數由上證所股息率最高、現金分紅最多的50只股票組成,是上海A股市場的核心優質資產。2007年三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為寶鋼股份、中國石化、華能國際、上海汽車、武鋼股份、華夏銀行、雅戈爾、金地集團、申能股份和邯鄲鋼鐵,清一色的老牌績優股,在分享公司高速成長的同時,又每年能獲得豐厚的“紅包”。
華安MSCI中國A股 表現穩定的優秀選手
最近,關于“投資者該買被動指數型基金還是主動管理型基金”的話題,再一次引爆財經媒體圈與大大小小的投資論壇,而爭論并無結果。
有趣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市場做出了不無巧合的回應。
2017:成立潮
Wind資訊顯示,截至6月30日,2017年成立的被動指數型基金已達到48只,比上年同期增加36只,同比增長300%。其中,有發行份額數據的基金有32只,發行份額規??傆?0.12億份,同比增長102.97%。2016年同期成立的12只同類基金,發行份額規模為44.40|份。
另外,截至6月30日,2017年還成立了11只增強指數型基金,發行份額規模為17.98億份,上年同期則只成立1只,發行份額規模為5.47億份。
在2017年上半年成立的股票型基金中,指數型基金占了很大的權重。
截至6月30日,2017年成立的股票型基金共計90只,被動指數型、增強指數型、普通股票型分別占比52.22%、12.22%、35.56%。在新成立的90只股票型基金中,有發行份額數據的是71只,發行規模共計251.04億份,上述三類基金分別占比35.90%、7.16%、56.94%。
根據Wind資訊,2016年同期成立的股票型基金共計35只,被動指數型、增強指數型、普通股票型分別占比34.28%、2.86%、62.86%;發行份額共計106.55億份,上述三類基金分別占比41.67%、5.13%、53.20%。
Wind資訊顯示,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市場上有數據可查的716只股票型基金,資產凈值共計6460.18億元,其中被動指數型、增強指數型、普通股票型分別為4644.92億元、342.95億元、1472.31億元,分別占比71.90%、5.31%、22.79%。
2015:發行井噴
根據Wind資訊,自2010年至2015年,各年份上半年成立的被動指數型基金分別是13只、23只、21只、14只、16只、109只,同期成立的增強指數型基金分別是3只、0只、3只、2只、1只、4只。
從成立數量上看,2015年是被動指數型基金的第一春。
事實上,2015年,被動指數型基金共計成立161只,增強指數型基金共計成立10只,在同年成立的264只股票型基金中,分別占比60.98%、3.79%。
在發行份額方面,2015年成立的股票型基金中,有發行份額數據的是258只,發行份額規模共計3328.21億份,其中被動指數型、增強指數型、普通股票型分別共計936億份、19.55億份,2372.66億份,分別占比28.12%、0.59%、71.29%。
顯然,2015年,同時也是普通股票型基金的春天。
在很大程度上,這一局面應是2014年牛市行情的結果。
Wind資訊顯示,2014年,上證綜指漲幅達到52.87%,有數據可查的290只股票型基金,股票投資收益為302.04億元,凈利潤則達到1656.13億元。其中,211只被動指數型基金實現的股票投資收益為251.51億元,占比83.27%;實現的凈利潤為1402.61億元,占比84.69%。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前述所謂“2015年是被動指數型基金的第一春”,僅是就被動指數型基金的成立數量而言。在發行份額總規模方面,2015年只能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年份是2009年。2009年成立的被動指數型基金雖然只有25只,但發行份額規模達到1294.87億份。
巨額管理費貢獻者
被動指數型基金貢獻管理費收入的強大能力,應是基金公司大力推出該類基金的重要動力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被動指數型基金的管理費率區間為0.2%-1.00%,增強指數型的區間為0.50%-1.20%,普通股票型的區間為1.00%-1.50%。不過,雖然被動指數型的管理費率相對較低,但因為該類基金規模龐大,其貢獻的管理費收入在三類基金中最巨。
根據Wind資訊,2016年,有數據可查的659只股票型基金實現的管理費收入共計63.78億元,其中被動指數型、增強指數型及普通股票型分別貢獻了30.66億元、3.58億元、29.54億元,占比分別為48.07%、5.61%、46.32%。
2015年,有數據可查的558只股票型基金實現的管理費收入共計72.71億元,上述三類股票型基金分別貢獻了38.16億元、4.86億元、29.69億元,占比分別為52.48%、6.68%、40.84%。
2014年,有數據可查的290只股票型基金實現的管理費收入共計26.25億元,上述三類股票型分別貢獻了14.86億元、5.05億元、6.34億元,占比分別為56.61%、19.23%、24.16%。
在管理費收入最高的10只股票型基金中,2016年有6只是被動指數型基金,增強指數型、普通股票型分別有1只和3只;2015年則分別是7只、1只、2只;2014年分別是6只、2只、2只。
穩牛出業績
投資者往往認為,就業績表現而言,指數型基金要優于普通股票型基金,至少在穩定性上是如此?;鸸敬罅ν瞥霰粍又笖敌突?,原因是否在此并無定論,不過從數據上看,上述結論有些似是而非。
根據Wind資訊,在股票投資收益及交易效率等指標上,被動指數型基金不一定比普通股票型基金更優秀。
數據顯示,2016年,股票型基金的股票投資收益共計-511.32億元,其中被動指數型、增強指數型、普通股票型的股票投資收益分別為-348.71億元、-1.84億元、-160.77億元,占比分別為68.20%、0.36%、31.44%。
同期股票型基金的交易傭金共計15.62億元,上述三類基金分別為5.12億元、0.64億元、9.86億元,分別占比32.78%、4.10%、63.12%。在股票投資收益與交易傭金之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代表交易效率――這一指標上,股票型基金均值為-32.72,被動指數型、增強指數型、普通股票型分別是-67.99、-43.28、-16.31。
2015年,股票型基金的股票投資收益共計702.80億元,其中被動指數型、增強指數型、普通股票型基金的投資收益分別為407.80億元、201.78億元、93.22億元,分別占比58.03%、28.71%、13.26%。
同期股票型基金的交易傭金共計30.64億元,上述三類基金分別為15.14億元、1.16億元、14.34億元,分別占比49.41%、3.79%、46.80%。在股票投資收益與交易傭金之比這一指標上,股票型基金均值為22.94,被動指敵汀⒃鑾恐甘型、普通股票型分別是26.93、173.95、6.50。
2014年,股票型基金的股票投資收益為302.03億元,其中被動指數型、增強指數型、普通股票型的股票投資收益分別為251.51億元、-0.25億元、50.77億元,分別占比83.27%、-0.08%、16.81%。
同期股票型基金的交易傭金共計6.53億元,上述三類基金分別為3.58億元、0.80億元、2.15億元,分別占比54.83%、12.25%、32.92%。在股票投資收益與交易傭金之比這一指標上,股票型基金均值為46.25,被動指數型、增強指數型、普通股票型分別是70.25、-0.31、23.61。
上述數據說明,在股票型基金的投資收益結構中,被動指數型基金所占權重最大;同時,當市場呈現穩牛行情時(例如2014年:上證綜指漲幅為52.87%,振幅為59.78%),被動指數型基金表現出很高的交易效率,體現為以相對較低的交易傭金博得相對較高的股票投資收益,效率明顯優于均值(70.25/46.25=1.52)。但是,當行情震蕩或呈現下行趨勢時(例如,2015年上證綜指漲幅為9.41%,振幅為71.95%;2016年上證綜指漲幅為-12.31%,振幅為25.44%),它在交易效率上的優勢明顯下滑(2015年與2016年分別為1.17、-2.08)。
在后一點上,被動指數型基金在2015年下半年的表現或許更能說明問題。
近年來隨著證券市場不斷地發展與完善,越來越多的金融產品不斷地涌現出來,指數型分級基金就是其中一顆耀眼的新星。本文闡述了指數型分級基金的發展歷程、投資特點和投資風險,結合筆者的投資經歷提出相應的投資策略。
關鍵詞:
指數型分級基金;杠桿效益;折價套利
分級基金是在現代的金融工具技術的基礎上,對于基金產品的風險收益、運作手段方式進行重新的分解與組合,以改變此基金的風險程度和收益水平,達到最優水平的新型金融產品。2007年7月17日,我國第一只分級基金———國投瑞銀瑞福分級基金成功上市交易標志著我國分級基金的誕生。經過9年的發展,目前已有100余只分級基金。隨著股票型分級基金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基金管理公司將目光從傳統的主動管理型的基金轉向了圍繞經典指數的新型指數型分級基金上來。
一、指數型分級基金投資特點
指數型分級基金具備與股票型分級基金相同的杠桿效應,即將分級基金拆分為高風險類份額和低風險類份額,兩者在計價募集方面具有獨立性又合并運作,獲得的收益中低風險份額享有固定收益,高風險份額享有除低風險份額固定收益外的所有收益。指數型分級基金以追蹤某一種指數來決定收益的基金,基金收益同追蹤指數相關聯,規避了投資者難以把握其高風險份額的凈值變化,也避免了復雜的杠桿計算。
二、指數分級基金的交易風險
(一)市場風險。市場風險主要針對高風險份額,當然并不是說低風險份額沒有市場風險,而只是低風險份額的市場風險相對于高風險份額的風險數值偏低。當市場出現大幅度波動或系統性風險,低風險份額同樣會受到影響甚至出現虧損,屆時整個分級基金都將陷入本金和收益雙重損失困境。
(二)杠桿風險。高風險份額借用低風險份額所籌集的資金進行杠桿化操作,從而可以獲得超額收益。但是杠桿越大,投資者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大,當投資獲得盈利時借用杠桿效益,可以實現本金的翻倍收益;當投資失誤發生虧損,投資者就只能用剩余本金翻倍盈利才能實現成本回收,并且隨著本金的減少杠桿會繼續加大,風險程度會進一步上升,容錯率更低。高風險份額的本金來自于低風險份額所募集資金,當低風險份額的本金出現損失時,等于間接減少了高風險份額實現杠桿效應的可用資金,導致風險水平的上升。
(三)套利風險。1、流動性風險。兩種份額的基金可以同時在二級市場上進行交易,但是在兩種份額在二級市場的流動性不同,可能出現兩種基金無法進行比例交易,造成套利交易的失敗。2、交易成本風險。兩種份額在二級市場上進行交易時需繳納一定數量的交易手續費及基金申購贖回費,不同金額對應不同手續費。當進行套利活動時,投資者未能按照計劃金額進行套利活動,就可能出現由于手續費的變動造成套利成本的增加,對沖由套利行為所獲得的收益,甚至出現虧損的情況。3、下折風險。分級基金為方便資產管理,一般會設置下折條款。即對于高風險份額在下跌至某一個水平時,會觸發整體下折。我國指數型分級基金下折是在份額凈值小于0.25時進行,而下折后為保證份額整體凈值的額定,投資者賬戶也會出現等比例的縮減。大百分比的縮減會給投資者帶來巨額的虧損。
三、指數型分級基金的操作策略
指數型分級基金存在不同的操作方式,而不同的操作方式為投資者提供不同的投資策略。在現今的市場上,指數型分級基金主要分成三種操作方式:長期持有、波段操作以及套利交易。
(一)長期持有。通過對指數型分級基金折溢價水平的分析總結,長時間內持有一類份額而賣掉另一類份額。它并不需要過多的操作與關注,只需要對大盤的整體走勢進行明確的判斷即可進行操作。指數型分級基金根據風險和收益的不同分成不同性質的兩類份額:固本保值受益的固定收益份額A和具有杠桿特點的杠桿份額B。兩種不同類型的份額具有不同的特性,A類份額具有低風險的特點,但它能夠保值升值;B類份額因具有杠桿特性,所以高風險高收益同時存在,波動性較大。
(二)波段操作。對于市場中的投資者而言任何投資都是追求低買高賣,而這種追求收益的方法也就是波段操作。目前最主流的指數型分級基金的投資方式就是不同類別的份額輪番投資、波段操作,這要求投資者具有較高的個人技術知識素質的投資方法。從波段操作的工具性角度來進行觀察,指數型分級基金具有客觀性,不受其他因素影響的特點,投資者需關注指數的基本走勢,操作較為簡便。
(三)套利交易。指數型分級基金的套利交易主要是利用價格差獲得利益。由于指數型分級基金交易復雜,為了滿足投資者投資目的多元化,套利交易分為了6種,即折溢價套利、股指期貨對沖風險套利、無風險折溢價套利、結合融資融券套利、結合ETF套利和期現套利。根據不同的套利操作原理,當價格比凈值高時,稱為溢價套利;而當價格低于凈值時,稱為折價套利。指數型分級基金作為一種創新型基金類型,自上市以來就受到了廣泛關注,而它的多元化投資方式也能夠順應市場上投資者的需求:對于偏好低風險,期待固本保值的投資者而言,可以投資A份額;而投資B份額的投資者,則需要對市場趨勢具有一定的把握且擅長短線操作,實現追求高收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馬君.指數分級基金套利交易的實證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1
[2]王尚忠.機構投資者對分級基金的套利機制及其效應研究[D].鄭州大學2015
近幾年表現較為沉寂的權益類分級基金,在2014年的股票市場牛市中終于煥發出了活力,展現出了強大的賺錢效應。過去幾年中,多只分級基金觸碰到了下折閥值,引發了向下折算,如:銀華中證內地資源指數分級基金、鵬華中證A股資源產業指數分級基金;但在2014年卻出現了多起上折案例,如:中歐盛世成長分級基金、富國中證軍工指數分級基金、申萬菱信申銀萬國證券行業指數分級基金以及鵬華中證800證券保險指數分級基金,呈現了難得一見的盛景。在2014年之中,凈值水平曾一度跌破0.1元閥值的申萬進取,也終于翻身,成為當年凈值增長最快的B類份額(2014年1月1日之前已成立的同類產品排名),凈值漲幅高達281.64%。在2014年中,包含當年成立的新基金,9只分級基金母基金凈值水平上漲超過50%,38只B類份額全年凈值水平上漲超過50%,由此可見,牛市中選擇了杠桿基金這個投資工具,能夠進一步放大賺錢效應,當然這也需要適時地正確選擇契合市場表現的投資標的。
分級基金也被稱為結構型基金,是指在同一投資組合下,通過對基金收益或凈資產的分解,形成兩級或多級風險收益表現有一定差異性基金份額的基金品種,分級基金各個子基金的凈值與份額占比的乘積之和等于母基金的凈值。目前我國的分級基金類型主要為融資型,即B類份額持有人根據產品合同在約定時間向A類份額持有人支付約定收益,支付約定收益后的總體投資盈虧均由B份額持有人承擔。當母基金的整體凈值下跌時,B份額的凈值優先下跌;相對應的,當母基金的整體凈值上升時,B份額的凈值在提供A份額收益后將獲得更快的增值,從而滿足不同風險收益偏好的投資者。
國內的分級基金發展基本跨越了三個時期:
一、萌芽期
2007年-2009年。2007年7月,國內第一只封閉式基金國投瑞銀瑞福分級的設立拉開了國內分級基金的發展大幕。作為國內第一只分級基金,瑞福分級成為國內分級基金發展領域的拓荒者,通過瑞福優先及瑞福進取的設立,第一次創新的將風險收益進行分層,由于其杠桿性的設立及市場早期杠桿產品的稀缺,市場上給予瑞福進取大部分時間處于溢價水平。2009年5月第一只封閉式架構的長盛同慶分級基金成立,封閉期3年,期間母基金不能申購贖回,A、B份額上市交易,并且受益于2009年股票市場的大反彈行情,成功募資超過140億元。2009年10月國投瑞銀瑞和300正式成立,成為第一只指數型分級基金,并且第一次引入了定期折算機制及配對轉換機制,新發募資超過32億。
二、 發展期
2010年-2011年,這兩年間共成立18只分級基金,產品類型包括股票型分級、指數型分級、一級債分級和二級債分級,從產品類型及成立只數角度進一步豐富了分級基金市場容量。尤其是寬基指數型分級基金的出現,為投資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投資工具,這其中如設計較為成功的銀華深證100指數分級基金,其成功之處包括:風險收益實現了完全分離;設立閥值到點折算保護了優先份額的本金安全;第一次實質上具有配對轉換機制,為投資者帶來了套利機會;被動投資于指數,降低了投資者的時間及費用等,截至2014年12月31日,銀華深證100指數分級基金資產凈值超過110億元。
三、 成熟期
2012年以來至2014年底,共成立103只分級基金,在產品類型上進一步細化,出現了更多跟蹤標的的寬基指數分級基金,行業、主題類分級基金、QDII分級基金,大大豐富了投資者的選擇。截至2014年12月31日,存續的分級基金共121只,其中權益類65只(股票型7只、指數型58只)、債券類56只,存續資產凈值規模近1750億元。
由于分級基金具備差異化結構產品特性,從而可以給投資者提供多種投資策略選擇,當然,投資者也要根據自身風險收益偏好,以及結合對相應市場的預期,選擇適宜的操作策略??傮w來看,以指數型分級基金為例,有以下五種投資策略:
四、 長期持有策略
當投資者中長期看好該指數型分級基金,可以選擇場外認、申購母基金份額或者在場內按產品比例的設定買入A份額和B份額合并為母基金持有。
五、 投機策略
由于收益分配方式的不同,A、B份額的凈值表現會出現較大差異。由此可見,偏好低風險的投資者可單獨持有A類份額獲取穩定收益,偏好高風險的投資者可以結合對于市場大勢及產品相應投資標的走勢的預判,單獨持有B類份額,從而有機會博取較高的超額收益。
六、 短期套利策略
針對具備“配對轉換機制”的分級基金,投資者可在承擔相對較低風險的情況下,構建套利組合,進行套利交易。如:當兩只分級基金份額出現整體性折價時,可按產品設定的比例買入A類和B類份額,申請合并成母基金份額后選擇贖回操作,獲取套利收益;當兩只分級基金份額出現整體性溢價時,可以通過申購母基金份額并進行“分拆”操作,獲取A類、B類份額分別在二級市場進行賣出,獲取套利收益。這里所提到的相對較低風險,指的是“配對轉換”和“分拆賣出”操作都是由于存在一定時滯效應造成的,合并套利需要T+2的時間、分拆套利需要T+3的時間,在這過程中由于折溢價收窄及交易成本的存在(二級市場交易費用、申購費及贖回費等)及二級市場交易流動性等因素都會引發風險發生。
七、 長期持有+滾動套利策略
如:投資者在中長期看好某一分級基金的時候,可以同時持有該分級基金的母基金份額及A、B類份額,當出現整體溢價的時候,可以賣出A、B類份額,申購母基金份額,獲取套利收益:當出現整體折價的時候,可以贖回母基金份額,分別買入A、B類份額,獲取套利收益。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在套利交易中,由于折溢價收窄帶來的風險,并可以保證持續持有一定數量的基金份額。
八、利用股指期貨套利策略
2010年4月,我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推出了滬深300股指期貨,針對投資標的同為滬深300指數的分級基金,當滬深300股指期貨相對于現貨出現溢價時,投資者可以在二級市場按照產品約定的比例分別買入A、B類份額,并在期貨市場做空滬深300股指期貨,直至期貨市場溢價接近消失時為止,以此套取期貨市場溢價的無風險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就目前二級市場分級基金表現來看,低風險A類份額的交易并不是十分活躍,這會使得投資者在做套利交易的過程中會有較高的沖擊成本,因此當存在較大的套利空間時才便于操作。現存多數分級基金具備配對轉換的機制,雖然配對轉換機制有助于抑制A、B類份額整體的折溢價,但是分級基金進行跨市場套利也存在一定的風險,而利用股指期貨能較為有效的規避這種“裸套”風險。由于跨市場轉托管需要幾個工作日,使分級基金套利存在時間敞口帶來的系統性風險,而投資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貨將系統性風險對沖,獲取套利收益。當分級基金整體大幅折價時,投資者可以在二級市場按產品約定比例分別買入A、B類份額,同時賣空股指期貨,然后將分級基金合并轉換為場內母基金份額,在T+2日贖回母基金并且將股指期貨平倉;當分級基金整體大幅溢價時,投資者可在場內申購母基金,并且賣空股指期貨,根據交易規則在T+2日將母基金份額分拆、T+3日賣出分級份額,并將股指期貨進行平倉。
分級基金的結構化設計提升了該產品的市場價值并活躍了市場流動性,已經成為公募基金創新的重要工具。這其中如寬基指數分級基金成為了投資者能夠使用的非常好的投資工具,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投資的不確定性,增加了投資者成功的勝算。
運用ABAQUS建立激光噴丸有限元模型,模擬研究不同材料的板材在激光沖擊后折彎角度的變化,并進行相關實驗,將仿真結果與實驗結果進行對比。結果表明:金屬材料HEL跟材料凹凸變形轉換范圍有關。
關鍵詞:
激光噴丸成形;ABAQUS;金屬材料HEL
激光噴丸成形技術是在激光沖擊強化和機械噴丸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與激光沖擊強化主要是改善零件疲勞壽命和提高抗腐蝕能力不同,激光噴丸成形采用高功率、超短脈沖的激光束代替有質彈丸沖擊材料表面,將誘發的等離子體爆炸產生的沖擊波作為材料成形的動力來源,使得金屬零件發生塑性變形[1-2]。2010年,Edwards等發現:在使用納秒激光進行薄板噴丸成形后,金屬薄板發生了彎曲,這種彎曲呈凹變形。江蘇大學張永康等[3-5]最先對激光沖擊處理工藝進行研究,隨后又在激光噴丸彎曲成形機理、激光誘導沖擊波壓力模型的建立、約束層對成形特性的影響、沖擊波壓力的測量和模擬、激光噴丸成形的數值仿真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胡永祥等[6]對激光噴丸彎曲變形機制進行了試驗和理論分析,結果表明:在不同的工藝參數和加工條件下,金屬薄板不僅能向靠近激光光束的方向,而且能向遠離激光光束的方向彎曲。隨著金屬薄板厚度的增加或者激光強度的降低,彎曲成形能夠從凹變形連續、光滑地轉變成凸變形。雖然國內外對激光噴丸成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金屬材料HEL與板材凹凸變形方面的研究還不多。本文運用ABAQUS建立1060Al板材和AZ31B板材在相同板厚、相同激光能量下的激光沖擊仿真模型,并進行相關實驗,分析不同HEL的材料所產生的折彎變形角度。
1板材折彎變形
激光噴丸成形是一個以力效應為主導的成形過程。板料彎曲變形的實質是激光脈沖誘導殘余應力使得板料發生變形。因此,在分析激光噴丸板料彎曲變形時,可將激光噴丸引起的殘余應力看作外力,將由殘余應力產生的彎曲看作是外彎矩,分析在該彎矩下板材的彎曲變形問題。當外力作用于板材時,原為直線的軸線發生變形成為曲線,這種形式的變形又稱為板的彎曲變形。而激光噴丸誘使板料產生的彎曲擾度通常小于板材的厚度,所以本文重點分析板的小揉度彎曲。板的小揉度彎曲理論是以基爾霍夫假設為基礎,其中基本假設主要包括如下4點[7]:①假設板料是均勻、連續的理想彈性體;②假設板料位移和變形是微小的;③變形前與中面垂直的直線段在變形后始終保持為直線并仍與變形后的中面正交,這就是直法線假設;④假定板材在變形過程忽略垂直于中面的法向應力。這些假設在滿足相對工程精度的同時大大簡化了求解過程。而且,采用基爾霍夫假設可將板的三維彎曲問題近似簡化為抽中面的二維彎曲問題。在進行板料彎曲的分析時可以采用與解決材料力學梁純彎曲問題相同的方法。板材的激光噴丸成形其實質是在激光脈沖的誘導應力波的作用下,在材料內部形成不均勻的應力分布,使得板料上產生彎矩,在彎矩作用下產生彎曲變形。每一種材料的HEL不同,在材料內部形成的應力分布也不同,進而產生不同的彎曲變形。Schulz在金屬薄板的短脈沖激光噴丸成形方面進行了研究,他指出板料是否呈凹變形和呈凸變形是由局部塑性變形決定的。激光噴丸處理中板料既能產生凹變形,也能產生凸變形,這是由不均勻的應力分布導致的,不同的應力分布又是由材料的HEL不同導致的。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HEL,因此在相同條件下,材料會產生不同的變形。
2仿真
2.1有限元分析過程運用ABAQUS建立在相同條件下不同材料的仿真模型,運用顯示分析ABAQUS/Explicit求解模塊,模擬金屬板料成形的過程,得到材料的動態響應。然后將求解結果導入ABAQUS/Standard模塊進行金屬板料的回彈分析。
2.2激光沖擊波峰值壓力激光噴丸成形動力來源于激光沖擊波的壓力。首先計算兩種材料在相同條件下的沖擊波的壓力。Fabbro等[8]給出約束模式下激光沖擊波傳播一維模型,如圖1所示。Fabbro等[9]發現,沖擊波持續時間可看作為激光脈寬的2~3倍,而洪聽也通過仿真分析得出加載時間為脈寬的3倍甚至更多。本實驗采用的激光寬度為8ns,在模擬時將壓力波加載時間設為20ns。計算出相同激光能量下兩種材料受到的激光沖擊波壓力。兩種材料的沖擊波分布對比如圖2所示。由圖2可以看出:在相同條件下,不同材料所產生的激光沖擊波壓力也不同。
2.3材料的屈服極限及本構模型在高應變率106s-1下,金屬板料的機械性能將發生改變。特別是板料的彈性模量和屈服強度都會發生不同的變化。所以,本文根據Ballard建立的激光沖擊波加載理論分析模型,定義材料的動態屈服強度。仿真時采用AZ31B和1060Al材料[12],與實驗一致,并且認為材料各向同性,塑性應變服從VonMises屈服準則。模擬中調用ABAQUS中材料本構模型和失效模型,并考慮應變率的影響。
2.4仿真結果與分析對0.5mmAZ31B板材以激光能量0.1,0.2,0.3,0.4J進行仿真模擬,得到板材的折彎變形角度。試樣在進行激光噴丸加載和靜態平衡分析后的折彎變形結果見圖3(放大10倍)。對0.5mm1060Al板材以激光能量0.1,0.2,0.3,0.4J進行仿真模擬,得到板材的折彎變形角度。試樣在進行激光噴丸加載和靜態平衡分析后的折彎結果見圖4(放大10倍)。使用origin將AZ31B與1060Al仿真結果進行對比,結果見圖5。由圖5可以發現:在相同條件下AZ31B折彎變形凹凸轉變機制厚度范圍比1060Al要小,整體折彎變形量也小于1060Al。
3實驗
實驗路線見圖6。采用3軸聯動工作臺用于精確定位試件的噴丸區域。由于采用不同的約束層(空氣、水)進行實驗,因此在進行水下激光噴丸實驗時還需要水箱。聚焦透鏡焦距為500mm。激光束經透鏡后再經水箱表面方形K9窗口到達試件表面。激光能量選擇0.1,0.2,0.3,0.4J。能量使用激光功率能量測試儀(見圖7)標定。實驗結果在小型工具顯微鏡(JGX-1型)上進行彎曲角度的測量(見圖8),工具顯微鏡精度為1’。激光噴丸折彎實驗臺架見圖9。兩種材料的折彎變形角度實驗結果見表1。將實驗得到的兩種板材折彎變形角度進行對比后發現:在相同條件下,AZ31B變形角度范圍比1060Al小,整體折彎變形量也小。
4結果分析
實驗結果和仿真結果表明:材料HEL與材料凹凸變形轉換范圍有關。為了進一步分析這種關系,在相同條件下對ZK60鎂合金和6061-T6鋁合金進行有限元模擬。根據模擬結果繪制在0.2J激光能量下凹凸轉變厚度與材料HEL的關系曲線,見圖10。由圖10可見:在一定激光能量下,材料HEL值越大,凹凸變形轉變厚度值就越小;隨著HEL值的繼續增大,凹凸轉變厚度趨于平緩。因而影響板材凹凸變形轉變機制除了與金屬材料厚度和激光能量有關,還與材料的HEL有關。本研究為給定金屬材料選用合理工藝參數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王廣龍,周建忠,張興權,等.激光沖擊波技術在金屬表面改性和成形中的應用[J].農業機械學報,2005,6(12):48-152.
[2]丁華,李克勤.基于ABAQUS的激光噴丸成形有限元仿真[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4(11):24-31.
[3]周建忠,張永康,周明,等.激光沖擊成形技術的研究[J].激光技術,2002,26(6):478-480.
[4]周建忠,杜建鈞,黃舒,等.金屬板料的激光噴丸變形理論[J].材料研究學報,2009,21(6):622-626.
[5]周建忠,倪敏雄,張永康,等.金屬板料激光噴丸成形理論研究與數值模擬[J].中國激光,2007,34(2):288-294.
[6]胡永祥.激光沖擊處理工藝過程數值建模與沖擊效應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