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國慶小報

國慶小報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國慶小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國慶小報

國慶小報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況

小學位于鎮以北九公里,大麗路以東200米處。年月我校撤并了鎮四所小學五、六年級及新莊教學點,組建了寄宿制完全小學。學校現有教師17人,均取得合格學歷,其中小學一級教師9人,高級教師8人。

新組建的小學在校生402人,其中寄宿學生290人,學校占地面積11181平方米,生均27.81平方米,校舍面積4326平方米,生均10.76平方米,教學儀器配備良好,基本上滿足了教育教學需求,學校共有圖書3200余冊,人均8冊,計算機室1間,電腦32臺,生機比達13:1,多媒體教室1間,光盤播放設備2套。

學校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嚴格按照國家課程計劃開足開齊各學科課程,教育教學質量逐年上升,六年級畢業學生畢業考試合格率100%,受到對口中學教師的普遍歡迎和學校的高度評價。學校教育經費總支出逐年增加,預算內教育撥款逐年增加。學校發展規劃科學,各項規章制度完善,教育教學活動豐富多彩,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社會影響不斷擴大。

幾年來,學校高度重視安全工作,以和諧創新教育為主題,以優化教育過程為核心,以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為目標,以校園文化建設為突破口,全面貫徹執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全面落實“普九”工作,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師隊伍不斷優化,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學生入學率100%、鞏固率100%、完成率100%、輟學率為零,社會及學生家長的滿意度不斷攀升。學校通過了縣文明委的“文明學校”復查,學校正積極準備申報州級文明單位。

二、主要措施

1、以“兩基”工作為重點,扎實推進學校各項工作。

2、堅持德育為首,不斷改進德育工作。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4、突出教學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5、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

三、存在的問題及努力方向

1、問題:

⑴教學設施設備跟不上形勢發展需求,實驗儀器與現用教材不配套且破損情況嚴重,電腦配置太低,部分計算機已不能正常使用。

⑵鎮北片五大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留守兒童增多,管理難度增大。

⑶寄宿學生年齡小,人數多,自理能力差,給學校管理難度加大。

⑷寄宿學生路途遙遠,居住分散,往返途中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2、努力方向:

⑴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的大力支持,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加大教育資金投入,加強基礎教育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國慶小報范文第2篇

大家好!

國慶即將來臨,京港地鐵按照市交通委和市消防總隊軌道交通支隊的要求,嚴格落實企業消防安全主體責任,全力保障重大活動期間企業運營安全。

現結合京港地鐵火災防控工作實際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成立安全服務保障領導小組,落實值守制度

(一)公司成立以運營副總經理為組長,涵蓋各業務部室的運營安全領導小組。負責統一協調落實公司各項運輸安全保障工作,研判公司總體安全運營狀況與形勢,對各專業部室的安全保障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監督。

(二)落實領導帶班及值守制度

公司領導及值班人員按照預先制定的值班表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及值班制度。每日安排帶班領導1名、部室經理及以上級別值班人員1名,24小時在公司值守,及時掌握一線運營信息,協調處置各類運營突發事件。

二、持續開展消防隱患排查整治工作,降低火災風險

為保障“國慶節”期間公司運營安全,堅持早動員、早部署、早落實的原則,認真分析研判公司火災風險重點部位、重點區域、重點作業現場,全力做好公司重點節日保障期間電氣防火安全,易燃、易爆品的管控工作。9月中30日前全面開展公司范圍火災隱患綜合治理,加強重點部位、設備設施監管,針對危險化學品倉儲、蓄電池、環控主機、冷卻塔、重點設備機房和運營區域周邊可燃物等嚴格開展隱患排查與整治。

工程各專業嚴格按計劃落實巡檢作業,對全線火災報警系統、防排煙系統、消防水泵等消防重點設備進行檢查,確保各設備正常運行。屬地各部室加強巡查力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三、強化員工安全意識,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向全體員工宣貫上級主管部門下發的各類安全文件和指示精神,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各部室組織員工對近期發生的安全事件進行學習,加強員工日常業務及應急處置措施的培訓,并按計劃開展微型消防站拉練及火災事故應急處置演練,切實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確保處置妥當。

各工程維修專業抽調技術骨干人員,建立了“應急奉召人”制度,并組建故障快速響應隊伍,值班人員和車輛24小時待命,一旦發生可能影響運營服務的設備故障或緊急事件時,能夠快速、有效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運營的影響。

四、強化電動自行車火災防控管理

結合通州電動自行車火災案例,經排查,目前公司各場段指定停放處每日合計停放約50余輛

按照支隊要求,公司范圍內全面開展宣傳教育,要求各部室全員傳閱“通知”要求,深入學習近期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案例,深刻汲取事故教訓。嚴禁員工及承包商人員電動自行車或電池進入車站區域。各場段內空曠區域設置電動自行車集中存放點,嚴禁違規停放,嚴禁私自為電動自行車充電。

同時,響應支隊工作要求,在各車站出入口、場段電動自行車指定停放處張貼“電動自行車火災防范須知”宣教海報,共計張貼236套,708張。

五、做好信息報送及輿情監控

公司要求各崗位提高安全敏感意識,做到“常規信息按時發,突發信息及時發、事件信息準確發”。堅決杜絕信息倒流和遲報、瞞報、漏報現象發生。在發生影響較大的突發事件下,按照“主講事實、重講態度、慎講原因”的原則,加強與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的溝通,及時通報事件處置進展情況。

加強輿情監測工作,隨時做好突發輿情的應對準備,對涉及消防安全的敏感信息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反饋。

國慶小報范文第3篇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效率;行政隸屬關系;資源配置;比較研究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9.012

〔中圖分類號〕G25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21(2016)09-0067-07

〔Abstract〕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fficiency,was conducive to better serve the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oper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institutions of China,and the DEA model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R&D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ion.Results showed those:(1)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stitutions mean technical efficiency was only 0709,and subordinate institutions were better than the provincial institutions both in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Annual variation of ministry and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ions technical efficiency similar situation with the whole country,In the same year,subordinate institutions efficiency was higher;(2)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there were more than 40% years of technical evaluation was invalid,but in comparison,the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subordinate agencies invalid year average efficienc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ean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the provincial invalid year;(3)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Agencys R&D scale efficiency in most years in more than 08,and the scale efficiency of Ministry was relatively stable than provincial institutions.

〔Key words〕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ion;R&D efficiency;relationship of administrative subordinateness;resource allocation;comparative studies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發展的環境條件和內在動因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農業現代化建設已經到了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新階段,必須更加依靠科技創新,其中農業信息化是重要推動力量(郭永田,2016;單靜,2013)[1-2]。當前,在創新驅動等戰略引領下,“互聯網+”、“智慧農業”、“農信通”等信息化平臺推動著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型,農業科技創新活動隨之日益增多,進而現代農業發展種-養-加-銷各環節對科技情報信息的需求也將更為迫切,如何更有效發揮科技情報在農業創新中的作用成為一個現實而緊迫的問題。因此全面掌握我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運行基本情況,明晰其研發績效水平等問題,將是農業科技情報促發農業科技創新的邏輯起點和必要任務。在學界關于科技情報對科技創新與決策的積極作用問題已達成共識[3-6](徐敏、朱東華,2005;江涌,2007;向洪、曹如中,2012;Blythe,Jonathan N et al.,2012),其對創新工作的支持內容涵蓋了學術交流、媒體出版、信息服務、科技查新、情報研究、科技評估、決策支持、科普教育等諸多方面。然而既有的科技情報部門在上述業務開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亦廣受詬病,如李秀峰等(2007)認為當前農業科技信息機構主要存在有學科建設不明晰、經費支持少、信息平臺建設滯后、承擔項目少、業務間定位模糊等弊病[7],另外,黃曉斌、陳俊恬和張小慶(2015)的調研認為目前我國在科技情報網絡服務上存在支撐平臺落后、資源優勢下降、服務形式較單一、情報信息產品與服務的深度不夠的問題[8],同時梁戰平(2007)還發現我國在科技情報研究工作方面長期存在著服務創新不足、不重視理論方法研究、不重視開報工具及品牌意識薄弱等情形[9],鑒于上述問題的存在,因而學術界集中在科技情報(信息)機構業務創新發展與能力建設方面開展了有益探索,其中就創新內容上,胡海燕、薛喜梅、馬戰和曾凱(2003)就直言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信息研究所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和階段性應用成效,要歸功于該所敢于從戰略、觀念、策略、方法、機制、結構調整和管理模式上開展創新[10],在重點能力建設方面,李勇和程鵬(2009)認為從根本上變革科技信息(情報)服務的理念、手段以及方式方法加強網絡和資源“兩種能力”建設,已經成為新形勢下穩步提升科技信息機構服務質量水平的重要保障,就信息服務部門品牌建設上[11],左妍(2012)針對科技信息咨詢機構提出,在上述機構進行資源建設、開展知識服務的同時,還應加強品牌建設和服務推廣,從而更易獲取市場認可,此外,在科技情報部門服務機制優化方面[12],唐麗娟(2013)提出引進績效管理手段,建立符合機構科研發展規律管理機制的建議[13],而周承聰、婁策群和楊小溪(2011)還特別指出信息服務機構應在信息資源上加強共建共享,促進信息資源合理配置、科學管理和有效利用[14],Frey,Jeremy G et al(2014)也肯定了科技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并考慮類似商品市場的交易環境能促進數據交換[15]。

綜上,筆者發現,目前關于科技情報(信息)機構的相關研究,更多采取定性分析的方式,研究主題主要向以下內容聚焦:科技情報業務特征、作用分析、服務范圍與模式、管理與業務創新等方面,同時亦有少量定量方面的研究集中在:科技情報機構研究方向文獻計量分析方面,而定量評價科技情報機構運行效率的文獻尚不多見。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上,主要借助于農業科技統計相關資料,就我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運行現狀進行較系統的描述性說明,定量評估其研發績效,并就不同行政隸屬關系的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績效進行全面的比較分析,以系統把握我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發展情況。鑒于此,文章結構安排如下:一是基于農業科技統計數據分析我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運行基本情況;二是交代績效評價的變量和研究方法;三是我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效率實證分析及部省機構間的比較;最后是主要結論及啟示。

1我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運行基本情況分析

為全面了解我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運行狀況(以下簡稱情報機構或機構),依托課題組現有數據平臺及歷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等統計資料,收集整理成《全國農業科技統計資料匯編(1993-)》,該匯編資料有關農業科技情報部門的內容涵蓋了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人員構成、人員學歷和職稱、儀器設備、經常費收入支出、資產負債、投入人員和經費、科技著述和申請授權、課題投入人員和經費、經濟實體、基本建設和固定資產、對外科技服務等情況。

對相關數據統計分析后表明:(1)1993年至今,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數基本維持在20~22個,機構職工規模波動不大,以2002年為界點整體呈現為倒U曲線態勢,其中2002年降到最低的1 039人,至2010年已恢復為近20年中最高的1 593人次,其中農業部屬科技情報機構數基本保持在2個,但機構人員數卻占到了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職工數40%強;(2)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職工學歷和職稱結構漸趨合理,職工中獲取研究生及以上(含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比重由初期的8%穩步增加到30%左右,個別年份更是高達43%,職工中具有高級職稱比例也有明顯提升,基本維持27%左右,2002-2004年還曾一度超過了30%;分行政隸屬關系來看,農業部屬(以下簡稱部屬)和省屬情報機構內職工學歷和職稱結構比例較為相似,且高層次人才呈現由部屬向省屬情報部門流動的趨向,其中部屬研究生及以上學位職工比重由初期的65%以上逐步降低至40%左右,同期部屬具有高級職稱職工比重也由高峰33%以上降低至22%左右,近年則維持在20%的低位;(3)情報機構年度經常費收入穩步增長,由1993年的1 953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379億元,其中技術性收入等科技活動收入也實現快速提升,由1993年的527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6 99540萬元,但總體而言情報機構科技活動收入仍主要來自政府撥款,該比例始終維持在60%上下;生產經營收入絕對數額有較大幅度增長,但其占年度經常費收入的比重仍偏低,長期維持在2%上下;部屬情報機構年度經常費收入占全國情報機構比重提升較大,由1993年的284%增加到2011年的544%,這得益于政府財政撥款向部屬情報機構更為傾斜,多數年份內部屬機構僅財政撥款一項,就幾乎占到全國情報機構年度經常費收入的20%~30%,然而同全國情報機構情形類似,部屬機構技術性收入和生產經營收入比重長期偏低,各自占比基本維持在20%和4%左右;(4)情報機構運行支出持續增加,由1993年的1 90060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342億元,人員費用(含工資)和設備費、其他日常支出占據了年度內部支出約80%強,其中人員費用和設備費兩項合計比例在40%上下;部屬和省屬情報機構經常費支出占全部內部支出的比重相差無異,且在人員費用(含工資)和設備費、其他日常支出占年度內部支出的比例差別也較小,不同隸屬機構該比值基本維持在80%左右;(5)情報機構資產增值情況較好,由1998年的1268億元增加到2008年4561億元較高位,與此同時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和對外投資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10年間年均分別增長1687%、1213%和3742%,但同期機構無形資產增值緩慢,近年年均增長不足5%;從不同隸屬關系來看,部屬情報機構資產份額占全部資產近60%,其中部屬情報機構在固定資產份額占全部固定資產份額的比重上,較省屬機構高近30%,但其在流動資產、無形資產和對外投資等方面的增幅要明顯低于省屬情報機構;(6)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年均承擔課題數和單項課題投入經費均實現快速增長,分別由1993年的70項和146萬元/項增加到2011年369項和19567萬元/項,同期每項課題折合全時工作量則由初期的25人年下降到19人年左右;從不同隸屬關系來看,在年度承擔課題數、投入經費和折合全時工作量絕對值上,省屬情報機構都要明顯高于部屬情報機構,然而單項課題投入經費方面部屬情報機構又要高于省屬情報機構,近年該項差距愈拉愈大,此外在每項課題折合全時工作量方面部屬機構的優勢也較為明顯;另外,無論是部屬還是省屬機構,研究在國際期刊上的比例依然不高,離國際前沿尚有不小差距;(7)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科技產出不斷增加,其中發表科技論文數由1994年的287篇增加到2011年的668篇,出版科技著作由初期的2種增加到30種左右,2008年達到峰值42種,專利授權則由1996年的0件增加到2011年的7件;從不同隸屬關系來看,省屬情報機構科技產出情況較好,其在絕大多數年份的科技論文數、出版科技著作、專利授權絕對量均遠超部屬情報機構,僅以專利授權來看,1996-2011年16年間,省屬情報機構累計獲得的專利授權,占到全部了全國農業科技情報部門專利授權總量的78%以上;(8)按課題類型劃分來看,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科技課題投入人員和經費主要集中在科技服務、試驗發展、應用研究和研究與試驗成果應用,四類課題合計集中人員和經費均在99%左右,而在基礎研究和生產性活動類課題所投入的人員和經費微乎其微;(9)農業科技情報機構對外科技服務方面,部屬和省屬機構略有側重,其中部屬情報機構專注于對外開展科技信息文獻服務、其他科技服務活動和科技培訓和科技成果的示范性推廣工作等,而省屬情報機構更多傾向于為用戶提供可行性報告、技術方案、建議及進行技術論證等技術咨詢等。

由此,就我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運行有如下初步認識:一是,部屬情報機構人員集中度要明顯高于省屬情報機構,但就部屬和省屬情報機構內部而言,他們在職工學歷和職稱構成方面相近,且近年出現了高層次人才向省屬情報部門加速集中的態勢;二是,我國情報機構年度經常費收入雖穩步增長,但無論是部屬還是省屬情報機構,其生產性經營收入均增長緩慢,且經常費收入仍主要來源于政府撥款;情報機構日常運行壓力加大,其中人頭費、設備費和其他日常支出占據了年度內部支出絕大部分;三是,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年均承擔課題數和單項課題投入經費均實現較快增長,同期每項課題折合全時工作量則有較大幅度下降;單項課題投入經費方面,部屬要遠高于省屬情報機構,此外在每項課題折合全時工作量方面部屬機構的優勢也較明顯;四是,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科技產出不斷增加,其中在科技和科技著作出版方面成績更為突出,且省屬情報機構在科技論文數、出版科技著作、專利授權絕對量方面要明顯好于部屬情報機構;五是,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科技課題開展主要以科技服務、試驗發展、應用研究和研究與試驗成果應用為主,基礎研究和生產性活動類課題所投入的人員和經費嚴重偏少;對外科技服務方面,部屬和省屬情報機構專注點并不一致,其中部屬機構側重于對外開展科技信息文獻服務、其他科技服務活動和科技培訓和科技成果的示范性推廣工作等,而省屬情報機構傾向于為用戶提供可行性報告、技術方案、建議及進行技術論證等技術咨詢等。

2變量說明及研究方法

21投入產出變量

為滿足DEA方法的應用條件,文中選擇具有同質性的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另含農業部屬和省屬兩類)作為評價對象,另外假設所有評價單元面臨同質性的研發環境或運氣。在滿足所選績效評價單元同質性要求基礎上,一般而言,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效率測度的投入產出指標,應選取與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密切有關的指標,此外在指標設定及賦值上還要符合以下條件:一是所有評價單元使用相同投入和產出要素,且每個指標是正值;二是選取的指標應能表明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的核心流程;三是不同投入和產出指標量綱可不相同?;谵r業科技統計匯編資料和課題組收集整理的其他材料,在上述原則指導下,并考慮到研究數據獲取的連續和一致性,實證分析中選用的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績效測度的投入產出指標,見表1,需要說明的是因早期統計年鑒“專利授權數”部分年份缺省,出于數據連續性的考慮,利用1994-1998年基礎數據對部分缺省數據作了均值處理。表1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投入產出指標

指標分類指標〖〗統計指標及量綱投入指標經費支出投入課題經費(千元)工作時間課題人員折合全時工作量(人年)產出指標出版專著出版科技著作(種)發表科技論文(篇)申報專利專利授權(件)

接表1內容,研究中投入指標選擇了年經費支出(千元)、年工作時間(人年)2項指標,其中經費支出和工作時間,表明的是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活動中物力和人力資源的投入。產出指標則選取了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活動中出版專著(種)、(篇)、申報專利(件)等指標,其中統計資料中的出版專著、發表科技論文、專利授權等產出是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活動的核心成果,是評判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活動產出績效的重要衡量指標。

22研究方法

在DEA模型中,當所有決策單元都以最優規模進行研發和創新活動時,假定規模報酬不變(CRS)是可取的,但農業科技情報部門在不完全競爭市場、政府法令和財政約束下很難達到最佳規模。為此Afriat(1972),Fare、Grosskopf和Logan(1983),Banker、Charnes和Cooper(1984)等學者,提出對CRS的DEA模型進行完善以解決決策單元面臨規模報酬可變(VRS)時的情況,這促成了VRS的廣泛應用[16-18]。由于使用VRS可不受規模效率影響,而測算技術效率,為此本文選用DEA中的VRS模型對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活動效率進行測度。在眾多應用DEA評價模型的研究中,研究者們更多選用面向投入的模型,一方面因為評價對象一般需要實現特定產出;另一方面投入量作為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的決策變量更易控制,研究中即采用此方法。

Minθ,λθk

s.t.θkxn,k≥xn,kλk

ym,kλk≥ym,k

λk≥0(k=1,2,…,17)

∑17k=1λk=1(1)

式(1)中一共涉及17個評價單元(即DMU,實證分析時各項指標2001年數據整體缺省,因此選取的年份數合計為17),對全國、部屬和省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過程來講,都有n種投入、m種產出,對第k個評價單元,用列向量xn,k、ym,k分別表示投入與產出。簡言之,N×1的投入矩陣xn,k和M×1的產出矩陣S表示k個評價單元的投入產出數據。λk表示第n項投入和第m項產出的加權系數;θk表示第k個評價單元的相對效率值位于[0,1],越接近于1表示效率越高,當θk=1時,表明該年度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效率在所有評價年份內是最高的。另外,還規定有,x≥0、y≥0,且n=2、m=3。

3基于DEA的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效率測度及比較分析基于面向投入的VRS模型,文中利用DEAP21軟件對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部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省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效率分別進行了測度。分析結果表明,在綜合考慮管理無效、環境和隨機干擾等綜合因素時,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技術效率均值為0709,純技術效率均值為0811,平均規模效率為0873。這表明農業科技情報機構在現有創新環境和投入水平上,研發績效還有291%的提升空間,因此改善研發技術效率無疑將給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工作推進提供重要支撐。此外,分析數據還顯示不同隸屬關系的評價單元其研發技術效率存在差異,其中部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技術效率為0765,明顯高于省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效率0680,且部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無論是在純技術效率還是規模效率方面都相比省屬情報機構較好。

另外,根據全國、部屬和省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規模效率值及各個評價單元要素規模報酬所處階段綜合分析表明,各評價單元在研發績效測算年度內,均存在研發資源和要素投入不足或冗余的情形,具體而言: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規模效率顯示無效的1994年、1998年、2000-2004年間,存在著研發資源投入不足的情況,而規模效率顯示無效的1999年、2005-2006年、2008-2011年間,則存在著研發資源投入冗余的情況;部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規模效率顯示無效的1994-1995年、1998-2004年間,存在著研發資源投入不足的情況,而規模效率顯示無效的2005-2006年、2008-2009年、2011年間,則存在著研發資源投入冗余的情況;省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規模效率顯示無效的1994年、1996年、1998年、2000-2004年、2006年間,存在著研發資源投入不足的情況,而規模效率顯示無效的2009-2011年間,則存在著研發資源投入冗余的情況。

綜上,從上述實證結果中獲得的較為明晰認識有:(1)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技術效率均值僅為0709,研發績效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此外,分析還顯示部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無論是在純技術效率還是規模效率方面相比省屬情報機構都較好;(2)部屬和省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技術效率年度變化情形同全國情況相似,但總體上部屬機構研發技術效率明顯高于省屬科技情報機構;(3)就全國、部屬、省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的純技術效率來說,均有40%以上年份是技術無效,但相比而言,部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純技術效率無效年份的效率均值要明顯高于省屬機構;(4)各評價單元的規模效率相較純技術效率情形稍好,全國、部屬、省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規模效率值波動范圍較小,且效率值絕大多數年份在08以上,這其中部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較省屬機構規模效率表現的更為穩健。因此,可以判斷,我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整體效率長期偏低,其中規模效率較純技術效率波動范圍和幅度均較小,可能的原因在于現行我國科研體制下,“重研發投入而輕過程管理”在農業科技情報機構表現得也較為明顯,而部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較省屬機構無論是在總的研發效率,還是在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等方面均表現占優,這可能由于部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在平臺建設、政策激勵、地域和制度環境方面更好,能夠吸引較多優質的科技資源向上述機構集聚,長期來看部屬機構的研發和創新產出會更多、質量更高,最終影響了不同行政隸屬關系情報機構研發績效。

4結語

該文借助于農業科技統計匯編資料,對我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運行狀況進行了全面闡述,發現:(1)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數和職工規模波動不大,但部屬機構人員集聚程度更高;(2)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職工學歷和職稱結構漸趨合理,部屬和省屬情報機構內職工學歷和職稱結構比例較為相似,且高層次人才有逐步向省屬情報部門流動的趨向;(3)情報機構年度經常費收入穩步增長,但更多依賴政府撥款,技術性收入和生產經營收入比重長期偏低,且政府撥款更多流向了部屬情報機構;(4)情報機構運行支出持續增加,人員費用(含工資)和設備費、其他日常支出占絕大部分;(5)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和對外投資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但同期無形資產增值緩慢;(6)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年均承擔課題數和單項課題投入經費均實現快速增長,但在年度承擔課題數、投入經費和折合全時工作量絕對值上,省屬情報機構都要明顯高于部屬機構,但論單項課題投入經費數額,部屬情報機構要遠高于省屬情報機構,且在每項課題折合全時工作量上部屬機構優勢也較為明顯;(7)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科技產出方面,省屬情報機構科技產出情況較好,其在絕大多數年份的科技論文數、出版科技著作、專利授權絕對量均遠超部屬情報機構,但同時國際性成果產出不夠的現實情況也要引起重視;(8)農業科技情報機構基礎研究和生產性活動類課題所投入的人員和經費不足1%;(9)對外科技服務方面,部屬情報機構和省屬機構服務重點差別較大,省屬機構更多傾向于為用戶提供可行性報告、技術方案、建議及進行技術論證等技術咨詢等。

研發績效測算結果表明:(1)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技術效率均值僅為0709,此外,分析還顯示部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無論是在純技術效率還是規模效率方面相比省屬情報機構都較好;(2)部屬和省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技術效率年度變化情形同全國變化情況相似,但同年度內部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技術效率較高;(3)就全國、部屬、省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的純技術效率來說,均有40%以上年份是技術無效,但相比而言,部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純技術效率無效年份的效率均值要明顯高于省屬機構;(4)全國、部屬、省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規模效率值絕大多數年份在08以上區間波動,這其中部屬農業科技情報機構較省屬機構規模效率更高。

給予的啟示有:(1)進一步理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機制,鼓勵大眾創新,支持企業主體參與研發,逐步增強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實力;(2)逐步實現農業科技資源在區域和部門間的合理配置,逐步縮小部、省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研發績效差距;(3)在人事、金融、財稅、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出臺多項舉措,引導更多機構從事農業科技情報(信息)的基礎性研究,在此基礎上,通過政產學研方式,鼓勵更多的研究成果轉化和市場化應用,并控制日常研發要素投入,最大限度減少創新工作的財政依賴;(4)強化農業科技情報機構創新上的走出去戰略,通過發表高質量文章和申請有效專利占領國際學術競爭前沿,通過提供豐富多樣的科技服務內容支持社會創新;(5)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穩步擴大農業信息研發機構無形資產,盤活現有存量資產,促進農業科技情報機構資產保值增值。

參考文獻

[1]郭永田.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澳大利亞農業信息化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1-8.

[2]單靜.基于農業科技發展的競爭情報服務體系研究[J].現代情報,2013,(7):165-167.

[3]徐敏,朱東華.新形勢下科技情報工作模式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58-60.

[4]江涌.科技信息機構在國家競爭情報體系中的定位與作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9):81-83.

[5]向洪,曹如中.推進我國科技情報工作的創新思考――基于科技情報與科技創新互動關系[J].科技管理研究,2012,(3):1-3,30.

[6]Blythe,Jonathan N.;Dadi,Upendra.Knowledge integration as a method to develop capacity for evaluating technical information on biodiversity and ocean currents for integrated coastal management[J].Environmental Science&Policy,2012,19-20(5):49-58.

[7]李秀峰,牛麗華,陸美芳.農業科技信息機構現狀和發展分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7,(12):23-27.

[8]黃曉斌,陳俊恬,張小慶.我國科技情報網絡服務的現狀與創新――基于科技情報機構網站的調查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5,(11):1-5.

[9]梁戰平.我國科技情報研究的探索與發展[J].情報探索,2007,(7):3-7.

[10]胡海燕,薛喜梅,馬戰,等.跨世紀農業情報改革發展中的管理創新[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3,(1):22-26.

[11]李勇,程鵬.科技信息機構網絡與資源能力建設芻議[J].情報科學,2009,(11):1662-1665.

[12]左妍.科技信息機構信息服務的品牌建設[J].廣東科技,2012,13:8,30.

[13]唐麗娟.淺談事業單位改革導向下的公益性科技情報機構科研績效管理[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19:95-96.

[14]周承聰,婁策群,楊小溪.信息服務機構信息生態位優化原則與方法[J].情報科學,2011,(4):596-599.

[15]Frey,Jeremy G.;Bird,Colin L.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ata sharing:a trading perspective[J].Journal of computer-aided molecular design,2014,28(10):989-996.

[16]AFRIAT,SIDNEY N.Efficiency Estimation of Production Function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72,13(3):568-598.

國慶小報范文第4篇

“十一”國慶將至,我大連心·陽光海岸項目部將嚴格執行遼寧省、大連市下發的相關文件指示精神及上級單位提出的具體工作要求。為確保安全、穩定、和諧,確保“國慶”期間不發生治安案件、交通事故、火災事故,特制定此保證書,望各施工單位嚴格遵守本保證書內所有條款,為“十一”國慶獻出力量。

一、“十一”國慶期間所有施工的單位,一定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確保“國慶”期間“大事不出、小事減少、管理嚴格、秩序良好”。

二、嚴格遵守項目動火作業制度,每日由專職焊工到總包安全部開具動火證,認真填寫正確的動火時間、地點、防火措施、焊工姓名、看火人姓名。

三、“十一”國慶期間,高空動火作業點必須配兩名看火人,配備靈敏有效的干粉滅火器2具,施工完畢確認無火險隱患后方可離開,防止發生火災事故。

四、電氣焊作業認真清理施工現場易燃可燃物,如:包裝箱、塑料袋、泡沫板等,做到工完場清。發現隱患及時整改,制定防火方案預案,安全防范責任落實到人。

五、施工現場、生活區的消防器材必須按規定配備齊全,嚴禁私自拆除、挪動、使用。如因工程需要拆除、挪動、使用,必須上報總包安全部,經安全部批準才可施工。

六、加強對本單位食堂、宿舍用火用電管理,電褥子、小電風扇、電源線全部清理干靜。禁止在宿舍內做飯,防止發生火災事故。

七、認真對本單位的外來人員進行排查,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所有外來務工人員必須辦理暫住證。外來人員名單、暫住證、身份證復印件留存以備檢查,禁止留宿處來人口。

八、十一期間外出人員嚴禁打架斗毆,聚賭,,盡量結伴同行注意安全。

八、各分包單位的駕駛員做到嚴格遵守交通法規。文明駕駛、不超速、不超載、不準酒后駕駛機動車,為“國慶”60周年做貢獻。

九、以上要求,望各施工單位嚴格執行,如在“十一”國慶期間出現任何安全消防事故,由各施工單位承擔全部責任并追究個人刑事責任。

××××××××

國慶小報范文第5篇

對師生的安全教育方面我中心校一直十分重視,逢會必講,平時做的十分到位,關于假期安全,我中心校各校在暑假前進行了一次全體師生會議,在會議上進行了強調,各班也通過班會進行了強調,同時還下發了每位家長一份的《責任狀》,督促家長在假期中注意每個孩子的各方面安全?,F在說一下針對國慶假期中安全我中心校的具體做法。

一、防汛度汛工作

1、我中心校各校離河有一定距離,歷史上從未發生過洪澇災害,所以這方面問題不用考慮。

2、為了防備假期暴雨,我中心校各校對樓房屋頂進行了排查,未發現任何問題,假期中不會發生滲漏現象。

二、消防安全工作

1、校園消防安全:

(1)各學校均有食堂,所以學校中存有用火的地方,各學校在放假前應重點檢查食堂中是否存在火災隱患,確保學校安全。

(2)假期中學校將斷掉全校總電源,防止出現電路問題。

(3)在這兩日,我中心校對校園內所有電路進行了排查,未發現異常情況。

(4)在這兩日,我中心校對學校周邊可能發生火災隱患的情況進行了排查,未發現異常情況。

2、學生假期消防安全:

在平時的安全教育以及與家長簽訂的責任狀中已經多次強調了防火防電的重要性,因此,在此項上也不會有問題。

三、交通安全工作

1、我中心校無校車、公車,因此這方面無問題。

2、在國慶假期中我中心校沒有組織教師或學生外出旅游的意圖,因此這方面也沒問題。

3、對學生自身交通安全,平時及假前和假后的安全教育中都已經加以強調,在與家長簽訂的責任狀中也有專門條款加以明確,國慶長假結束后學生返校時還會繼續強調。此項也不會出現漏洞。

五、假期值班情況

1、我中心校各校均有校工,假期中他會時刻關注學校各方面情況。

2、各校教師編排假期值班輪流表,制定假期值班制度,嚴格按照值班制度值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壁市| 大洼县| 江达县| 万安县| 马公市| 西乌珠穆沁旗| 海宁市| 郑州市| 江西省| 米易县| 深泽县| 墨竹工卡县| 金华市| 邵武市| 郴州市| 桐梓县| 略阳县| 游戏| 清徐县| 嘉荫县| 黑龙江省| 定南县| 高碑店市| 靖边县| 卢氏县| 正阳县| 沅陵县| 雷州市| 卫辉市| 蒙阴县| 营口市| 阿拉善左旗| 六安市| 壶关县| 九龙城区| 南投县| 囊谦县| 广汉市| 富裕县| 古蔺县| 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