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勸學作者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低危患者 1年做1次常規的檢查。
中危患者 6~12個月做1次常規檢查,1年做1次超聲心動圖、尿微量蛋白檢查。
高危患者 6個月做1次常規檢查,6~12個月做1次超聲心動圖檢查。
超高危患者 3~6 個月做1次常規檢查,6個月做1次超聲心動圖檢查。
常規的檢查項目
血常規 細胞數和血色素明顯增多應懷疑是否為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如有原因不明的貧血,應考慮腎功能損害或腎性高血壓。
尿常規 尿中出現蛋白、紅細胞或管型等,應注意腎功能是否受損。如尿常規變化在前,后來又發現高血壓的人,應懷疑高血壓是否由腎臟疾病引起。
血液生化⑴空腹血糖:由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存在糖耐量降低和血胰島素水平升高,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是很常見的。患嗜鉻細胞瘤的患者血糖也會升高;⑵血脂:高血壓與高脂血癥常常同時存在,兩者都會促使動脈硬化的發生與發展;⑶尿素氮尿素氮是反映腎功能總體水平的重要指標,檢查結果異常者,表明腎功能減退并提示腎小球濾過率已下降至正常的一半;⑷血尿酸:尿酸是人體內通過腎臟排泄的一種代謝產物。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由于腎動脈的硬化,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降低,功能受損可出現高尿酸血癥。在高血壓的妊娠婦女中,出現高尿酸癥往往是先兆子癇的一個重要征候;⑸心電圖:用來檢查心臟是否存在心肌肥厚或缺血、有沒有心律失常。在高血壓的早期心電圖可表現為正常,血壓長期處于較高水平,心肌出現代償性肥厚,心電圖可出現異常變化;⑹眼底檢查:高血壓患者的眼底變化可表現為可逆性變化,即功能性的眼底視網膜病變,降壓后可改善或消失;不可逆性變化,即器質性的硬化性變化,包括視網膜小動脈痙攣(血管變直、變細、變窄);局部循環障礙(如出血、滲出、視水腫)。
可選擇的檢查頂目
超聲心動圖 通過檢查觀察心腔的大小、心室壁的厚度及心肌、心瓣膜和大動脈的活動情況。能在早期檢出左心室肥厚、判斷病程的演變和觀察臨床降壓藥物的療效。
尿微量蛋白 尿微量蛋白的檢查是預測高血壓病患者小血管損害的一項敏感指標,該項檢查可發現高血壓合并腎損害、糖尿病腎病等多種疾病的早期病變。
血漿腎素活性 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血漿腎素活性可表現為低、正常和高三種類型。患腎血管性高血壓、嗜鉻細胞瘤、腎素分泌瘤和惡性高血壓的患者血漿腎素活性可升高。
血、尿醛固酮血、尿醛固酮檢查對某些繼發性高血壓的診斷很有幫助。醛固酮增多可見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和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病人;醛固酮減少可見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醛固酮合成障礙或腎實質性病變。
【關鍵詞】 肺結核;咯血;全程護理;臨床療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4.164
肺結核是一種臨床常見慢性傳染疾病, 主要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 在病變侵蝕血管的時候, 會出現不同程度咯血, 為此, 肺結核常見并發癥為咯血[1]。本文研究分析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88例肺結核并咯血患者的臨床資料, 探究全程護理對患者療效的作用,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88例肺結核并咯血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和觀察組(45例)。對照組中女21例, 男22例;年齡28~72歲, 平均年齡(47.2±7.6)歲;咯血程度:輕度25例, 中度16例, 重度2例。觀察組中女21例, 男24例;年齡26~74歲, 平均年齡(47.9±7.7)歲;咯血程度:輕度25例, 中度18例, 重度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咯血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與護理, 主要給予鹽酸氨溴索膠囊口服治療, 2~3次/d, 30 mg/次, 同時密切觀察患者臨床癥狀, 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全程護理, 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2. 1 咯血護理 在臨床護理期間, 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咯血癥狀展開相關護理, 保證室內空氣清新、通風, 并且保持室內溫度(18~25℃)、濕度(40%~70%)適宜患者治療, 盡可能降低誘發咯血的可能性[2]。護理人員協助患者翻身, 給予吸氧治療及護理, 確保患者呼吸順暢。對于吸煙患者, 需要指導其戒煙, 以免加重咯血程度, 危及生命。
1. 2. 2 健康教育 在日常護理過程中, 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健康教育, 講述肺結核并咯血的原因、治療、護理等相關知識, 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 增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與自我保健能力, 從而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加快患者康復。
1. 2. 3 心理護理 根據患者的情緒變化, 給予有效的心理疏導, 提高患者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列舉成功病例, 增強患者的信心, 讓患者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
1. 2. 4 飲食護理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 大多數患者會發生營養失衡的現象。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 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 指導患者多食用一些富含蛋白、維生素、熱量及微量元素的食物,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證患者營養均衡, 促使患者早日康復[3]。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在患者治療與護理期間, 對患者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與統計分析。①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在治療與護理后, 患者咯血、咳嗽、食欲不振、四肢無力、發熱等癥狀完全消失;有效:在治療與護理后, 患者咯血、咳嗽、食欲不振、四肢無力、發熱等癥狀顯著改善;無效:在治療與護理后, 患者咯血、咳嗽、食欲不振、四肢無力、發熱等癥狀均無改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51~60分為滿意, 30~50分為一般滿意,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顯效24例, 有效20例, 無效1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7.8%;對照組顯效15例, 有效20例, 無效8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81.4%, 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868, P
2. 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滿意22例, 一般滿意21例, 不滿意2例, 護理滿意度為95.6%;對照組滿意15例, 一般滿意18例, 不滿意10例, 護理滿意度為76.7%, 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692, P
3 討論
肺結核是一種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 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嚴重威脅了人類的健康。在肺結核死亡病例中, 咯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通常情況下, 咯血會造成心跳驟停、呼吸衰竭, 極大的提高了患者死亡率[4]。為此, 一定要給予及時的治療與護理, 確保患者生命安全。
全程護理是一種整體化、綜合性的新型護理模式, 主要包括咯血護理、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內容, 通過全程護理的實施,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識及自我管理意識, 對加快患者康復有著積極意義[5]。同時, 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礎上, 給予患者針對性干預, 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與護理滿意度。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8%, 對照組為81.4%;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6%, 對照組為76.7%;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對肺結核并咯血患者實施全程護理, 能夠顯著提高治療效果與護理滿意度, 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
參考文獻
[1] 馮翠蓮, 黃麗萍, 曾華志, 等.全程護理對肺結核并咯血患者療效的影響.廣東醫學, 2012, 33(13):2033-2034.
[2] 張華艷.全程護理對肺結核并咯血患者的療效研究.中國醫學創新, 2015, 12(8):80-82.
[3] 劉莉.全程護理對肺結核并咯血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 2014(4):2188.
[4] 姚靈超, 張菲菲, 徐小明, 等.全程護理對肺結核并咯血患者療效的影響.醫學信息, 2013(11):636.
【關鍵詞】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血清腦鈉肽;水平變化分析
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病的嚴重階段,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癥候群。大多數心血管疾病最終將發展為心力衰竭,也是人類主要的致死疾病之一,大約有70%以上的心臟病患者因此死亡。大部分心力衰竭患者表現為左心室功能不全病癥。因此,正確判斷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對減少由于心力衰竭引起的死亡率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腦鈉肽是一種心臟神經激素,近年來研究得出,患者心力衰竭的病情與患者體內腦鈉肽水平的變化情況有關[1] ,腦鈉肽正逐漸成為臨床醫學中與左心室功能不全病癥的敏感與特異性的標志物,逐漸受到醫學界的重視[2] 。本文將對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確診的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36例,與未患有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人群36例進行比較分析,探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與未患有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體內血清腦鈉肽水平的變化情況,以便使腦鈉肽指標在急性左心室功能不全疾病的確診與治療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確診的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36例,與未患有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人群36例,共72例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齡52至79歲。將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稱為A組,未患有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人群稱為B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教育背景及社會經歷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將B組患者直接進行血液測定,對A組患者在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發作期與發作后緩解期分別進行血液測定,比較A、B兩組患者血液中腦鈉肽的含量以及B組患者發作期與發作后緩解期體內血液中腦鈉肽含量的變化情況,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A組患者與B組患者在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發作期及發作后緩解期體內血液中腦鈉肽含量的測定結果進行比較,見表一。
由表一可知,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在發作期的血漿中腦鈉肽含量比發作后緩和期血漿中腦鈉肽含量要高很多,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處于發作期和發作后緩解期比正常未患有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人群的身體血漿中腦鈉肽含量含量高。
3討論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臨床表現為突發嚴重的呼吸困難、強迫取坐位、呼吸頻率加快、面色灰白發紺等,但有部分患者甚至發生無癥狀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一旦發作,病情將迅速惡化甚至死亡。因此,臨床上及時判斷患者是否出現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疾病,不能只依靠臨床表現和以往經驗,而應根據科學的數據分析做出準確判斷,以免貽誤病情。
本文分析得出,正常未患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人群與發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發作期和發作后緩解期體內血清中腦鈉肽含量有所不同,即正常未患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人群血漿腦鈉肽水平
參考文獻
[1] 陸齊,景宏美,秦曉同,袁鼎山,劉才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腦鈉肽水平與心功能的相關性[J]. 山東醫藥, 2009,(47) .
全會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針,強調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社
其次要始終堅持正確導向不動搖。廣播影視是黨的重要宣傳思想文化陣地,處在意識形態領域最前沿,對此,作為廣播影視宣傳工作者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大局意識,切實增強政治責任感,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文化前進方向,始終堅持把正確導向放在第一位,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在及時、公開、透明中更好地宣傳黨的主張,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發揮好輿論監督積極正面的作用。結合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和走改轉活動的深入開展,引導廣播電視新聞工作秉持社會責任和職業道德,真實準確地傳播信息,堅決杜絕虛假新聞,堅守新聞真實的生命線。
四要以超常的思維指導和策劃內外宣傳。堅持三貼近、三深入原則,準確領會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指導思想、方針政策、總體要求、目標任務,路徑措施,把廣播影視宣傳工作更加主動、全面有效地融入到巴中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圍繞“城鄉統籌,追趕跨越,加快發展和兩地兩區一中心,與全省同步實現小康”的戰略目標和發展定位,緊扣巴中“五大建設”主題,突出巴中地域特色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推動巴中經濟社會跨越發展,促進巴中廣播影視大發展大繁榮。
五要增強廣播影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要推動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精品傳播,推進文化傳播的科技創新和運用。一是加強內容生產,打造廣播影視主流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提高節目創作制作能力,豐富聲頻熒屏,推進節目創新,切實增強節目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親和力、吸引力、感召力,真正使廣播電視節目入耳入腦人心,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使廣播電視真正成為受眾的知心朋友。二是增強傳播能力,構建功能完善、傳輸先進、覆蓋城鄉的廣播電視網絡傳輸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堅持局里提出的總體工作思路,努力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廣播“村村響”、電影“月月看”的發展目標,推動“三網融合”,推進互聯網、手持電視新業態,占領新興媒體制高點,不斷提高廣播影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關鍵詞:多元化;平臺;學生個性;課堂教學
傳統教學方法已跟不上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改變這種落后的狀況,就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潛心研究學生的實際需求,對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合理的取舍和靈活運用。由于語文教學帶有比較明顯的人文色彩,其教學過程不僅是讀者和作者的對話,也是教師和學生的對話,從這個層面上說教學方法的改進,實際上就是搭建多元化的平臺,激發興趣,鼓勵質疑,重視學法指導,張揚個性,學會反思的過程。下面我就以七年級下冊的課文《孫權勸學》為例,就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搭建問題平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夠為整篇課文的學習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如在執教《孫權勸學》一文時,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同學們,讀過《三國演義》嗎?話說三國鼎立之時,吳王孫權雄霸一方,他手下有員名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拒絕了,他以為自己武藝超群,讀書沒有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孫權勸學》來探討這個問題吧!通過提問的方式導入,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后面的組織教學作了充分的鋪墊,讓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氛圍之中。
二、搭建質疑平臺,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
學貴有疑。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是教師講得眉飛舌舞,甚至口干舌燥,學生卻聽得無精打采,整個課堂教學變成教師的“一言堂”,學生不愿質疑,不敢質疑,更談不上有所發現和有所收獲了。我們要改變這種局面,讓學生學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增強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能力。最初的時候的確有點棘手,學生不會也不愿提出質疑,所以我根據七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的特點,采用加分激勵的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大膽質疑,讓學生彰顯個性,再次點燃思維的火花。如我在執教《孫權勸學》一文時,不時會有學生突發奇想,迸出“思維的火花”。如,馮吉強(在講孫權是怎樣勸呂蒙學習時)問:老師,如果孫權是個大字不識、不愛學習的人,他勸說呂蒙能否成功?帥忠文:呂蒙經過刻苦努力,學習終有所獲,是否只是他個人努力的結果?程敏:在今天商品經濟的環境下,你認為讀書學習還有沒有必要?任芙蓉:假如孫權生活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他會怎樣勸說呂蒙?
課堂上同學們精彩的表現讓我感到欣慰。只有教師潛心文本,在教學中善于抓住時機,搭建平臺,相機引導,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用心思考研習文本,在閱讀中生疑質疑。鉆研課文的興趣濃了,學習的效果也就提高了。
三、搭建展示平臺,彰顯學生參與的個性
在以往的教學中,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熱情越來越低,參與度也越來越低,以至出現了整節課教師“一言堂”的現象,教學效果極差,教師往往感到很迷茫。出現這種情況,教師要積極開動腦筋想良策,在適當的時機,給學生一個機會,一個展示平臺,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張揚學生的個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執教《孫權勸學》一文時,我和學生一起比賽朗讀,在我有感情朗讀后,問,“我們班有哪位同學的朗讀比我更棒?哪位愿意試一試?”這時,喜愛朗讀的陳××同學主動站起來,我就讓她給大家示范朗讀,她讀得聲情并茂,博得同學們熱烈的掌聲。我接著又問,“除了朗讀外,還有哪位同學愿意用更完美的形式來展示自己的才華嗎?”喜歡表演的邢××、楊××、羅××同學就主動站起來,把課文改編成一個課本劇,在課堂上表演得惟妙惟肖,引得同學們陣陣喝彩。在指導學生以《新版〈孫權勸學〉》為題進行寫作時,我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資料,并提出了寫作要求,要突出一個“新”字,緊跟時代的步伐。通過開展這些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激發出了學生的潛力,學生的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也相應提高了。
總之,如果想要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教師就要有一個清晰的教學思路,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善于搭建多元化的平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張揚學生個性,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學會調控應變,善于總結反思,這樣在語文課堂中學生思維就會更活躍,教學的有效性就會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