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的早年生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把你的想法安排得條理分明
如果你想讓一次演講清楚明了地印在聽眾腦子里,有個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在演講時明白地指出你要講的第一點是什么,第二點是什么……直至末尾。
現代教育家陶行知有一次演講的題目就是《每天四問》,整篇演講即圍繞以下四個問題展開:“第一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第二問: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第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第四問:我的道
德有沒有進步?”在演講中,演講者先總擺問題,再分四大層次論證,最后以一小段總結,這樣就使得觀點 集中而明晰,內容安排有條不紊,結構開合有度,所提的四個問題不僅給聽眾留下鮮明印象,且引人深思,
至今讀來猶有現實意義。
二、從你自己的背景中尋找話題
如果一件事在多年之后依然在你記憶中栩栩如生,這就幾乎確保它會引起聽眾的興趣。另外,聽眾對演講者在成長過程中如何對待困境,如何戰勝困境亦有濃厚的興趣。所以,在演講中,最好能從自己的背景中尋找話題。女作家張潔在一次演講中,十分動情地向聽眾講述了早年生活的貧困:“我的母親是一個很要強的人,我們最窮困的時候,有過把三頓飯變成兩頓或一頓的記錄,但她從來沒有向人借過一分錢。她靠自己的勤勞,供養我上了大學,我沒有申請過一分錢獎學金。每天下班以后,我要給手套工廠加工機器不能完成的部分,每副三分錢。……有一次,我帶女兒到商店里買東西,她那時可能是6歲,我看到她站在一盒盒巧克力面前,眼睛里滿是渴望。但是她不對我說,媽媽,給我買一塊巧克力吧。
她不說,因為她從小就知道,我們家每一分錢,都是計劃好的,什么樣額外的支出,都會使我們月底沒有米下鍋。那一次女兒的眼神,給我的刺激非常之大。”當張潔聲情并茂地把早年生活的貧困栩栩如生地烙印在聽眾心上,她與乖蹇的命運的不屈不撓的抗爭,她在逆境中對文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就格外能打動在場的聽眾。因為演講的目的就是使聽眾看見你所見過的,聽見你所聽過的,感覺你所感覺過的。
三、讓你與聽眾融為一體
一般而言,聽眾討厭那些慣于賣弄、喜歡炫耀,總是以自己為中心的演講者,所以,要想博取聽眾的好
感,再有名望的人也不能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只有這樣,才能與聽眾融為一體。
比如作家老舍在一次演講中是這樣說的:“聽了同志們發言,得到很大好處,可惜前兩次沒來,損失不小。……今天來的都是專家,我很怕說話,只好亂談吧。”
如此“抑己揚人”的開場白,如此謙遜坦誠的口吻,一下子拉近了演講者與聽眾之間的距離,消除了聽
眾對一位名人可能產生的敬畏心理。另外,老舍說自己是“亂談”,也就表明自己不是居高臨下作演講,而
是平等地和大家交流意見罷了,如此平易近人,自然會獲取聽眾的好感。
四、把你的心靈投入你的演講中
誠實、熱情和真摯會使你的演講動人心弦、感人肺腑。獲得這一效果的前提是“把你的心靈投入你的演講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做到這一點。
1、實話實說。演講者若能開誠布公、實話實說,演講的效果就會格外好。一位當代作家在談及自己執筆 從文的最初動機時,說:“母親年紀越來越大,日日勞作在風吹日曬下,為貼補我們的生活叫賣冰棍,讓我
非常痛心。而我這個頂門立戶的人,卻沒有能力給她們一個比較安定、更不要說有質量的生活,還讓她們跟
我一起在貧困線上掙扎。“我開始想出路。我沒有錢做生意,也不會走上層路線。我面前只有一支筆和一張
紙,還有我自己的智力。而我又不是學文學的,起步又晚,相當艱難。”如此推心置腹,坦誠真率,演講者
與聽眾即刻心心相通了。
2、個性風采。一個有思想有頭腦的演講者,決不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他們的話總是因富有個性而充 滿魅力。
一個當紅女影星在一次演講中這樣說:“在商品社會中,什么都可以用來交換,包括聲譽和所謂的‘成功’。在這種情況下,我也可以走一條比較容易的路,比如,以‘女’字做賣點。雖然很多人都說,在男性社會中,婦女所受到的待遇是不公正的,但這是一柄雙刃劍。一些婦女覺得不公正的同時,另一些婦女也可以用‘女’字做賣點,輕而易舉地得到她們想要的東西。那么,這對一個具有同等競爭條件的男性對手,公正還是不公正呢?
五一節,幾位老同學相約來黃山游覽,我作為東道主當然要熱情招待,席間我特意安排了一道從未上過餐桌的土佳肴――黃姜,居然得到了大家的青睞。
當這盤大拇指粗,10厘米長,黑不溜秋,彎彎曲曲,毛毛須須的東西端上餐桌時,大家感到十分驚奇,異口同聲地說:“啊,這是什么東西?”接著就你一根、我一根地剝而食之,大家個個嚼得津津有昧,都說味道好極了這東西小苦微甜,粉面清香,比板栗還好吃,究竟是這些年來生活好了,吃膩了甘肥厚味再回過頭來吃這種土味食品而感到新鮮呢?還是因為黃姜確實好吃?我想兼而有之。
其中一位生長在大城市的女同學,從未吃過黃姜,從未見過黃姜,便問我:“這黃姜是一種樹根嗎?怎么這么好吃!”于是我向她介紹:“黃姜學名盾葉薯蕷,屬薯蕷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為我國所獨有。因其地下根莖狀如生姜,莖肉呈黃色故名黃姜。黃姜根莖中富含薯蕷皇素,是合成鎮痛藥、、冠心病藥、類風濕關節病藥等甾體藥物的主要原料,它既是一種藥材,又是一種有食療價值的鄉土小食品,有清熱、潤腸、通便之功效,所以很多人都愛吃。傳統的吃法很簡單,將成熟的黃姜挖出來,洗凈,用水煮熟就行了。”
聽了我的介紹,大家都連聲說:“太好了,太好了,黃姜好吃,又能治病,這東西很有發展前途呀。”
葛 粉
早年,我剛從平原到山區,一切都很陌生,一次夜宿農家,晚飯前只覺口干舌燥,咽喉腫痛,吞咽困難,若要求醫,須步行10多里山路才能到公社衛生院就診。正當我困窘之時,房東大嫂端來一碗白色糊糊,遞給我說:“喝吧,喝下去就好了。”我不知是何物,端著碗有些遲疑,大嫂見狀又笑著對我說:“不會毒死你的!這是葛粉,清熱解毒的,我們山里人上了火氣,都喝這個。”這碗葛粉是用山里的泉水)中的,清涼甜潤,十分好喝,我喝下這碗葛粉后睡了一夜,第二天喉嚨就不痛了,還真靈!
從此,我與葛粉結下了不解之緣,每年新葛上市,我都要買好幾斤,不但上了火氣時吃,平常也吃,不但我一人吃,全家也跟著吃,現在我很少生病,身體健壯,這恐怕與長期堅持吃葛粉有關系吧。
這真是一則意味深長的童話。想想,生活中真是多這兩類人——守住“蘿卜”,天長地久;放棄“蘿卜”,冒險創業。然而再仔細想想,卻又發現他們各有優缺點,都不是我想要做的人。簡言之,我想做一只介于二者之間的“小灰兔”。
先說“小白兔”人生的優缺點。小白兔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勤勤懇懇,播種收獲,單純而快樂。它生活無憂,但卻從未去看過外面的精彩世界,或許它也想像小黑兔一樣去見大世界,吃豐美的鮮草,但它不敢冒險,終于簡單地過完自己平淡的一生。它的優點是什么?生活無憂。缺點是什么?一生平淡。
“小白兔”式人生對應著社會上的許多人。今天的中國鄉村,雖然大部分年輕人都到城市去冒險創業了,卻也還有少部分人不敢離開家鄉,只能守著自己的土地,他們衣食無憂,沒有風險,但也沒有見過外面精彩的世界。有一個安穩單位的人,只要勤勉努力,也是衣食無憂的,但也沒有見過外面世界的精彩,更不可能開創輝煌的事業。
再說“小黑兔”人生的優缺點。小黑兔放棄了安穩的“蘿卜”,去到林間闖蕩,嘗到了豐美的鮮草,見識了森林的美麗。然而,它同時也冒了極大的風險。且不說冬天時它沒了食物,單是那森林,就藏著千般的危險,那里有狼,還有蛇,還有毒草,一不小心,就會危及生命。它的優點是什么?人生豐富。缺點是什么?生活堪憂。
“小黑兔”式人生也對應著社會上的許多人。看那前仆后繼地投入商業大潮中的人們,你就明白今天的中國有多少“小黑兔”式人物,他們或許成功,或許失敗,他們經歷了豐富的人生,為“小白兔”們所未有,為它們所羨慕,然而,誰又知道“小黑兔”們的心酸呢?更有多少人經商失敗后以凄涼收場的呢?
人生只有一次,生命不能重來。我愿綜合兩只兔子的優點,去除它們的缺點,做一只“小灰兔”。
我要像小白兔一樣種好一畦蘿卜,不求滿滿一倉,夠吃即可,然后,跟小黑兔一起前往森林,去歷險,去吃美味鮮草,去看美麗森林。到了冬天,我有蘿卜,不至于吃枯葉草根,或許,我還從森林里采回了很多果子,我的冬天也很豐富。我有十萬元,我會用兩萬元先買好保險,為我先種好一畦夠過冬的“蘿卜”,剩下八萬元,我將看準投資機會,去賺取我的美味“鮮草”,去摘取我的“果子”。或許,我的投資會失敗,或許,我將采不到任何“鮮草”“果子”,但經歷了豐富的人生,足夠我晚年回味,重要的是,我留有一畦過冬的“蘿卜”,我將晚年生活無憂。不是嗎?倘若陶淵明早年不做那些官,他晚年能那么寧靜地看出農村的美麗?范蠡不為勾踐建立一番大業,他能安心做他的富翁?
"下一步你打算怎么辦?"我問她。她暫投奔我這里。
"不知道。""是否想過先回家靜靜心?""我遠嫁異地,就是想離開我的家。""為什么?""可能因為小時候我媽媽對我太嚴厲了。她經常打我,有時我簡直不相信我是她的親生女兒。上中學時,有一個星期六,我上半天課,回到家里有點累,睡著了。我媽媽回來敲門我沒聽見,也沒像平常那樣把飯做好,她就一頓暴打,拿起一根很長的針朝我胳膊刺過來,流了好多血。我都傻了。我對她說,長大我只照看爸爸,絕對不會管她,她打得更狠了。"說到這時,她眼里滿是氣憤的眼淚。事隔多年,說起來情緒還很激動。
"家里規矩很多,我在家不能坐在床上,床永遠一絲不亂,平平整整,不能有一點褶。坐在椅子上腰不能彎,走路更要腰板挺直,吃飯不能出聲……太嚴厲了,要求太多了。對一個孩子來說,有些事他是做不到的。我有點恨她,發誓長大一定要離開這個家。她對我兩個姐姐就不這樣,為什么偏偏對我這樣?太不公平了。"她無法釋然。家是溫暖的歸宿,情感的寄托;父母是人所能擁有的最親近的人,但傷害和驅逐卻恰恰來源于此,人內心凄涼苦澀的感受將會多么強烈啊。這實在是悲哀。
女友的經歷使我心生感慨。早期的經驗對個人行為有著長期的影響,作為父母不得不慎重從事。
原以為經過了歲月的沉淀和打磨,對年的感覺會逐漸淡去,畢竟過了盼過年穿新衣的年紀。但是隱藏在生活中的另一種盼望隨之而來:過年回家。這念頭像野草,即使昨夜已把它從腦中生生地拔掉,早上醒來的時候發現它又瘋長開來,而且綠意充盈。我不知道,像我這樣的人是多是少,但是漂泊在外的孤獨和無奈,即使經過很多年也無法揮之而去。所以,有媽在的那個遙遠小鎮,有我童年生長痕跡的那個鄉村,成了我悻悻惜惜念念不忘的想念。
每年一進臘月門檻,媽便開始斷斷續續地準備年貨。每天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爸念叨年貨的單子,像是準備精心打磨一件藝術品。經常是頭天剛定好的年貨單子,第二天就會被換了模樣。這個變數多半是因為我或者在外地的妹妹打來電話,突然告訴媽我們準備回來過年。只要我們確定下來回家,媽的年貨便奢侈起來,那些新增的年貨一定是我和妹妹愛吃的東西。年味也在這樣的反復中逐漸濃烈起來,那本老黃歷也開始在媽的手中勤快地翻頁。
說實話,媽做飯的手藝并不好,或者說很糟,媽這輩子最不擅長的就是做飯。早年因為家境困窘,也因為媽要和爸一樣下地勞作,做飯只是糊口,從來不會當做一件享受和休閑的事情。所以,媽做飯都是匆忙而急切,飯菜自然也是簡單之至。以至于到了稍微正式一點的場合,媽的飯菜水平也沒辦法改變。所以,在我們家,除夕的年夜飯也沒什么想頭,總是老三樣,我們更在意的是圍在媽的身邊,和她一起忙碌,包年夜餃子,冷水浸泡凍梨,聽她高聲叫喊我們的小名,聽得侄女們竊笑,原來姑姑還有這樣的難聽的小名。記得先生第一次到我們家過年,媽剛開始在先生面前還叫我的大名,一會功夫忘記了,便開始叫起我的小名。還沒等先生說話,媽又不好意思起來,說“瞧我這記性”。其實,媽不知道,呼來換去地叫著我的小名,是她的專有權利,不需要忌諱任何人,也不需要忌諱任何場合,只因這是一種親情的自然流露,不用掩
飾。
那幾年的除夕夜,媽因為我和妹妹的婚事,還總去折騰她的葷油壇子。剛開始,她不告訴我們緣由,只是叫我們把葷油壇子搬來搬去,后來才知道這是取的諧音,意思是“動動婚姻”。如今,連最小的妹妹也即將為人父母,想必媽的葷油壇子也該閑下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