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朝花夕拾讀書筆記初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用課本做引線,引發學生閱讀原著興趣
首先利用課文拋磚引玉?!墩Z文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教學建議”“評價建議”以及“課外讀物建議”中對名著閱讀教學都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蘇教版初中階段“名著推薦與閱讀”要求學生閱讀的名著有:《湯姆?索亞歷險記》《西游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水滸傳》《格列佛游記》《朝花夕拾》等,體裁涉及童話、小說、散文。因此,教師首先要圍繞《課標》,善于利用課本資源,把其中的章節作為切入點,只要找準了切入點,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可以調動起來的。
其次,課本后面的“名著導讀”,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一個途徑。在“名著導讀”中,首先是對每本著作的主要內容和寫作背景的介紹,然后有“閱讀建議”,最后是“精彩片斷”和“點評”。讀了“精彩片斷”,再看主要內容的簡介,許多學生都會產生一些探究的想法。如引導學生讀《水滸》時,就是利用課后的精彩片斷《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讓學生了解了魯達路見不平,幫助金氏父女逃過賣肉屠戶鎮關西的欺侮,三拳打死了鎮關西的故事,認識了魯達豪爽仗義的性格特點。這時教師可以就此進行拓展,告訴學生這只是《水滸傳》中關于魯達的一個故事,他還有“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等故事,也都非常精彩,這樣學生就會自己在課外去找原著來看。
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喜歡展示自己的時候。所以,我們可以組織朗讀比賽、讀書筆記展評、佳作推薦、人物評論、讀書心得交流、讀書知識競賽等活動,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從中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提高各種技能。如我曾經開展過閱讀名著的“專題性讀書活動”。每月擬一個專題供學生自由選擇書目。可以按照作家的風格,也可以按作品的特點或時代特征擬專題,如“走進魯迅”“我了解的文化名人與名著”“我喜歡的外國名著推薦”等,專題學習小組中的同學分工合作,讀書、查閱資料、積累,最后,全班在探究中交流讀書成果。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老師在此過程中適時作出點評,用中肯的評價、鼓勵的話語去激發他們發表見解的熱情。還可通過名著閱讀知識競賽、講名著故事接力比賽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
3、利用好圖書館和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學校的圖書館,是一個不容錯過的資料寶庫。我們可以給學生借閱“名著解讀”等書籍,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的閱讀名著?,F在改編自名著的電影、電視劇也越來越多,我們可以讓學生觀看這些音像資料,了解名著內容,同時告訴他們,這些經過改編的東西,有些內容已經和原著不相同了,難道你不想看看原著還寫了什么嗎々這樣,學生懷著積極的心態到作品中去,閱讀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1、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名著的基本方法?,F在對習慣于閱讀漫畫等“文化快餐”的學生來說,較長篇幅的作品使他們望而生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對閱讀方法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讀書的方法如默讀法、跳讀法、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等,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如圈點批注法、摘錄法、提綱法、寫心得體會法等。我在上名著導讀課時,常常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讀、寫、抄、評,評介鑒賞,讓學生逐漸掌握閱讀名著的門道。當學生習慣用某種正確的方法解讀文本時,學生就擁有一把打開名著大門的鑰匙,能夠自由地進進出出,將里面的風景看個究竟。
2、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閱讀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摘抄名言警句、精彩語段是寫讀書筆記的基本要求,我們要求學生把閱讀中感受最深、啟發最大的內容寫成簡評或讀后感,使學生養成讀書動筆的良好習慣。
三、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名著世界就像一個萬花筒,里面的作品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古典的,有現代的,無論是哪類作品,都展示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及人們當時的生存狀態和文化精神追求,對青少年人文素質的提高都有極大的作用。在學生初一入學時,我根據蘇教版推薦的名著目錄,有目的、有計劃給學生列一份推薦書目,讓學生按自己的眼光去判斷,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不管選擇什么名著,只要樂于閱讀,善于閱讀,都能從中攝取豐富的精神營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20-050-1
一、精心篩選,落實閱讀內容
1.根據年齡段,選擇適合學生的課外書籍,讓他們喜歡閱讀。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顯示:中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所表現出來的閱讀興趣與愛好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為學生選擇課外閱讀材料必須考慮到這一點,關注學生的閱讀需求。通過調查,我發現,剛剛由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仍愛幻想,這就意味著他們仍愛讀幻想的故事,如童話、科幻小說等,好奇又是他們的一大天性,因此教師可推薦他們讀一些探險和探秘的故事;此階段,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還可讀一些具體形象的故事、寓言等。初二年級,學生們的思維已開始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想發展,特別是初二年級下學期及初三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已占較大比例,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水準已有較大發展,對事物的認識水平也有較大提高。此階段推薦學生閱讀一些千古傳誦的經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有目的、有重點地選擇閱讀內容,又有利于使閱讀內容系統化、具體化、層次化。
2.結合教材內容,選擇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名篇?,F行的初中語文教材都是以“單元”為單位編排的,多半是把內容相似或相關的文章編在一起,組成一個教學單元,或是以某個讀、寫訓練重點為依據,把幾篇課文編為一組。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按每組教材的特點和文章內容,選擇適量的名篇佳作讓學生閱讀,一方面增強學生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能力,另一方面使課外閱讀更加系列化,更加豐富多彩,使學生的閱讀面更加廣泛。如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就讓學生看魯迅的《朝花夕拾》;教《生命的意義》,讓他們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上《音樂巨人貝多芬》時,推薦他們閱讀《名人傳》,教《荒島余生》時,讓他們閱讀《魯濱遜漂流記》等等。這樣學生從這些書中擴大了眼界,增長了知識,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嘗到了課外閱讀的甜頭,就主動找書閱讀了,有時候不要我去介紹,他們就能把有關課文的章節內容了解得清清楚楚。
二、科學規劃,教給閱讀方法
1.抓起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無論做什么事情,興趣是關鍵。興趣對于學生來說,尤其顯得重要?!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在初一學生中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列舉你喜愛的課文內容、課文、作家、名著。調查發現學生喜愛的課文內容是:(1)無論記人敘事,述地狀物,都在學生的經驗和理解力范圍之內,使他們備感熟悉、親切,且文字淺顯易懂。(2)有感人肺腑的的真人真事,有生動的表現和豐富的感情。(3)內容曲折,富有變化,使人出乎意料,精神振奮。(4)有精彩的對話。(5)有愛國憂民之氣。
2.抓課堂,指導閱讀方法。在課堂上,我們要精心設計閱讀指導課,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課外閱讀的方法、技巧,不斷提高其閱讀能力。閱讀的方法、技巧很多,比如怎么讀文章、怎么讀一本書、怎么品味精彩句段、怎么概括故事內容、怎么寫讀書筆記、怎么與同學交流讀書感受等,都有一定的講究。因此,我們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通過設計一節一節的指導課,有序地引導學生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去感受、提升,讓學生逐步學會讀書的基本方法,如“圈”“點”“畫”、略讀、精讀、做讀書筆記、摘抄等。對于好的文章,教會學生一遍又一遍地、有層次地讀,讓學生在每次閱讀中都能有所收獲。
三、合理安排,保證閱讀時間
1.每周專門安排一節課,供學生閱讀課外文章。這一舉措在不少學校都已施行。比如我校,則是將閱讀引入課堂,每個班每周都有一節閱讀課,用于讓學生集中閱讀名篇名著,或是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方面的指導。我每天安排二十分鐘讓學生靜心閱讀。作為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優化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只要我們善于優化教學過程,精選教學內容,大力減少不必要的分析、講解,就能節省下不該浪費掉的時間,把時間還給學生去讀書。
2.科學地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課余閱讀文章。我們要盡量減少布置那些重復、無效、機械化的家庭作業,把時間讓出來給學生進行“輕松閱讀”。現在,雖然學生每天都有家庭作業,但仔細思考、研究,我們就會發現,有很多家庭作業缺乏訓練價值,有的則完全是為了使學生回家“有事可做”,有至于把時間浪費掉。但這樣的無價值的作業其實也是一種浪費,因此不能把時間騰出來讓學生讀書。如果每個學生每天能保證一定的讀書時間,他們的閱讀能力就一定能大幅度地提高。
四、開展評價,檢測閱讀效果
適當地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檢查、測評,既能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又能促進學生積極閱讀。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閱讀檢測:
1.匯報交流。定期召開讀書匯報會,讓學生相互交流課外閱的內容、方法、收獲和體會,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互相啟發之中增長知識,發展智能,提高文學素養。
2.開展競賽。通過開展講故事、演講、作文、繪畫、表演等活動,讓學生把課外閱讀所得的知識、能力加以整合運用,促進學生通過讀、寫、用結合,實現長足發展。
3.單項檢測。組織單項加測,針對學生的朗讀、復述、背誦、精讀、瀏覽等方面進行測試,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逐步提高自己的各項語文能力。